古琴散文

合集下载

古琴中华文化的结晶散文

古琴中华文化的结晶散文

古琴中华文化的结晶散文古琴中华文化的结晶散文古琴中华文化的结晶众所周知,中国社会,历来将琴、棋、书、画相提并论,并以此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就是在如今,这四项文化技能也常常成为体现一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的代名词。

而在琴棋书画中,古琴傲然挺立于四者之首,由此可见古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占据的独特位置。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根据《史记》记载,古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名句,意思就是,美丽贤淑的姑娘啊,我为你弹琴鼓瑟,好让我能够亲近你。

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不过,据相关资料介绍,通常而言,古琴,原先只是称“琴”,到了20世纪初,为了区别西方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所以约定俗成地被称作为“古琴”。

一张古琴,历史久远,文化厚重。

每根琴弦都弹拨出文化的韵律,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文化的深沉。

可以说,古琴,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展示,更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

古琴丰富多彩的文化内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大致的体现。

第一,古琴的别称韵味丰富。

古琴的别称很多,如七弦,因为古琴有七根弦,故名之。

三国魏嵇康《酒会》: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丝桐,古琴以丝为弦,多用桐木所制作,故名之。

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桐君,桐为斫琴佳材,拟称为“桐君”。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三尺桐,传说神农桐木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故称。

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此外,古琴的别称还有许多,诸如:玉琴、珠柱、清英、落霞、鸣丝等等。

第二,古琴的构造象征明确。

古琴的制作,包括形体、长度、宽度等等全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

比如,古琴的长度一般约为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古琴的宽度一般约六寸(20公分左右),象征六合,什么是六合?简而言之,六合也就是指东南西北上下,泛指整个天下。

描写古琴的唯美散文

描写古琴的唯美散文

描写古琴的唯美散文描写古琴的唯美散文导语:古琴,即琴,后来为了区别于胡琴、扬琴等乐器而叫“七弦琴”,当然在流传过程中还有五弦琴的出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古琴的唯美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一:我有古琴不曾弹传说"士无故不彻琴瑟",传说,魏晋时候,嵇康在临刑前要求弹完《广陵散》再死,更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广泛流传,"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琴,这渗透着中国文化底蕴的乐器,早已超越一种乐器的本身,承载着悠悠千古的情怀,代表着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骨。

怀揣着一份崇敬与珍爱,等待了一捧岁月的时光,终于有财力购买了一把古琴,并可以将一本染着墨香的《潇湘琴谱》置于膝上默然相对,却徒留我一手的长指甲而未曾弹拨过几下琴架上的古琴,何故呢?怎么不动手去练习弹呢?一向就特别敬仰会弹琴奏乐的人,对乐器有着一种深深的向往,特别是对传统的中国乐器,记得小时候对门邻居家的叔叔会拉二胡,每当他高兴了或许是忧愁了都会拉响他的二胡,令我神之往之。

邻居叔叔那二胡的乐音虽早已消逝在岁月的光影里,却让我平淡无味的童年平添了一份优雅。

那需要有布票才可以买到花布做衣裳的年代,那需要攒一年的豆油才可以在春节吃上油条麻花儿的年代,偶然遇见了邻人会弹奏一件乐器,我是怎样的欣喜莫名。

总是于黄昏的悄悄里烹调着深深的忧伤,亦在山脚下这一片静谧的小区楼居里莫名地惆怅,据说,闲时临窗而望,一盏清茶,一缕清风,于心的原野上种竹修篱,亦是岁月静好,流水光阴了,而我,似乎与生俱来的那一抹忧伤,都不曾随着岁月淡烟流水,温饱已不是问题,风雅或可附庸,而心却如颠簸于海上的一叶扁舟,航向不定,难于点点渔火之时归港,与那海鸥同眠于拓着深深浅浅脚印的沙滩。

演奏乐器应是一种艺术,而如今大多被世人认为是娱乐的一种方式了,正如从前被称为"艺术界"的一群人现在都称之为"娱乐圈"了一样,而"戏子当道英雄落泪"的种种现象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层次原因谁又肯深究呢?古琴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跨越四千年的古朴深沉的琴音和传说,更有它那与众不同的蕴含着神秘、被大观园中的贾宝玉称之为"天书"的琴谱:减字记谱法。

初一抒情散文:古琴一梦

初一抒情散文:古琴一梦

它是一把古琴,是一把上好的的古琴——紫檀的木头上雕琢着朴素的暗纹,圆润的形状是那样的好看,光滑的琴弦还泛着光,只是,从来不曾响过。

它静静的躺在橱窗里,看到周围的同伴换了一次又一次,它却始终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主人。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终于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年轻的琴师——此人身着素色长袍,头上扎一个圆形发髻,面目清秀。

琴师打量了琴店一周,目光停留在角落里的那个歪倒着的古琴,眼睛一亮,似乎透过那厚厚的灰尘望到了木琴的内涵灵气,那多年滋成的尘埃终究没有阻挡琴师的慧眼。

他慢慢走过去,小心翼翼地将其拿出,手因高兴而颤抖着,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埃,怀抱起它,轻抚上面紧绷的琴弦。

多少年来,它第一次被人抚弄,却不曾想到会奏出这样的天籁神曲——浑重的低音,醇厚的中音,还有爽朗的高音,每一个音符都是那样的圆润饱满,每一个音节的长短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

聆听之时,感到天与地在旋转,渐渐交合,忽而又从混沌之中跳出两条凤凰,一条银色一条金色,带着满身的流苏,交错飞翔,又渐渐合拢,变成从高处冲下金色的瀑布,逐渐变细变慢,成为汩汩的溪流……让人沉浸在一片冥想中。

一曲终,琴师买下了这个琴,走出琴店,停止游历,隐居于世,与琴为友,与书墨为伴,不曾放下。

于是,动听的琴声终日回荡在深深的林子里,时而欢快,时而忧愁,时而悠远,时而短促,各有不同,却彼此相似,任其一首方可成为绝世佳作,皆为精髓。

当琴师渐渐老了,古琴上紫檀雕刻的花纹也渐渐暗淡了,琴师知道,自已不能再陪伴老朋友了。

他捧着这把古琴,颤抖地抚摸着琴上的花纹,想到一生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只有一把七弦古琴、一套文房四宝陪伴终生,想到自己把一生留到了悠扬的曲调中,可自己却要放手而归,奈何奈何,怎能舍得?苦哉苦哉!唯有这把琴难以放弃。

就像白居易的诗中描写的“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一样,唯有琴才是一个解忧的朋友。

林外动荡的社会,谁会传承此技?难道自己一生辛劳即将化为泡影?他长叹一声,不禁潸然泪下,将古琴抱的更紧了。

欧阳修《三琴记》 译文

欧阳修《三琴记》 译文

欧阳修《三琴记》译文
《三琴记》是欧阳修的一篇散文,译文如下:
我有三把琴,其中一把传说是张越琴,一把传说是楼则琴,还有一把传说是雷氏琴。

这三把琴的制作都很精良,符合古琴的制作法则,但我无法确定它们是否真的分别由张越、楼则和雷氏所制。

对我来说,琴的价值在于它的声音,而不在于它是由谁制作的。

三把琴的面板上都有像蛇腹一样的横纹,世上的古琴大多如此。

因为古琴的漆经过一百年以上才会出现断裂的纹路,所以可以用这个特征来辨别古琴的真伪。

其中一把琴的徽是用金做的,一把琴的徽是用石做的,还有一把琴的徽是用玉做的。

金徽的那把琴是张越琴,它的声音洪亮而悠远;石徽的那把琴是楼则琴,它的声音清脆而和缓;玉徽的那把琴是雷氏琴,它的声音和谐而有余韵。

现在人们只要有一把这样的琴就已经很宝贵了,而我竟然同时拥有三把。

但是对于老人来说,最适合使用的是石徽的琴。

因为世人大多用金玉蚌琴徽,这些东西在烛光下会闪耀出光芒,老人的视力昏花,看琴徽的时候很难看准。

只有石徽没有光泽,在烛光下黑白分明,所以最适合老人使用。

古琴清韵,声声如禅的散文

古琴清韵,声声如禅的散文

古琴清韵,声声如禅的散文我虽不懂音乐,但素来喜爱音乐,觉得音乐是心灵休憩的最好所在。

以前迷恋班德瑞,那种清新干净的天籁之声,如毫无杂质的山泉,让人身心清爽愉悦。

也曾迷恋过陈悦,她的箫管之声幽咽绵长,如烟聚萝散,令人魂牵梦绕。

而今天,偶然遇到巫娜,心竟然一下子跌入音乐之潭,不能自拔。

《心灵与共》,当偶然看到巫娜的这首曲子时,被曲名吸引,忍不住点开来听。

乐曲一开始,一种有点儿神秘味道的声音由远而近,似乎自幽冥的时光深处飘来,似尘世之人繁杂的心绪,隐含着动荡不安。

随之而来的一阵细碎的金属之声,像微风吹动风铃之声,清脆悦耳,把心灵带到一种佛的时空中去。

接下来,一下一下,缓慢而有力的古琴之声悠远苍凉,如古刹之晨钟暮鼓,把陷于尘俗的心灵声声呼唤。

瞬间,人的心灵被带到空山幽谷间。

心灵开始在晨风溪畔静坐,在云雾山巅了悟。

紧接着箫管与古琴你唱我和,似是高山流水默然相知,又如云水禅心寂然相印。

二者如明月镜湖,没有表白,却能心意了然;又如淡烟疏柳,没有约定,却能心灵相依……初冬的`清晨,听着巫娜的这首《心灵与共》,心灵有瞬间被穿透的感觉,浮躁的心灵一下子宁静下来。

这让我对巫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立刻上网搜她的乐曲。

上天天动听一搜,竟然有一百多首曲子,马上全部下载来听。

《空怀若谷》《水墨烟云》《远树含烟》《月色缭绕》……仅是这些曲名,就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清淡雅致的写意水墨丹青,让人心神驰往于山水间。

迫不及待地打开曲子,一曲一曲地反复聆听,更深深地感受到乐曲的空灵澄净,和悠闲宁静。

听之,心灵清静如莲,时光安宁如禅。

也许是古琴的拙朴之声毫无矫饰,也许是古琴特有的沉郁苍凉,这些曲子中多了佛的慈悲平和,和禅的寂静空灵。

听着这样的古琴曲,所有凡尘往事,均如风过无痕,雪落无声,唯有日月星辰依旧,山川河流如故。

无论多少繁华哀伤,亦如水滴散落于时间的长河里,了无踪迹。

这样素淡古朴的琴声更易打动疲倦的心灵,这清灵悠扬的琴声能填平沟壑纵横的心灵,如清风玉露,能拂去心灵上的尘垢,找回最初的本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文
口语化版的古琴魅力。

说起古琴,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一大宝贝啊!在古老的竹林里,琴声一响,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那旋律,就像古人跟我们聊天似的,听着就让人心旷神怡。

这古琴啊,不只是个乐器,它身上背负着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你想象一下,每次弹琴,是不是感觉就像在和古人对话?那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
弹古琴的时候,感觉手指都在跳舞!那琴声,有时候像小溪流水,有时候又像高山流水,各种情绪都能表达出来。

它既能讲述英雄故事,也能表达温柔情感,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
现在的人啊,越来越喜欢古琴了。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放松心灵的方式。

每次听到古琴声,我都感觉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了,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保护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能体
验到古琴的魅力。

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都能听到古琴的声音,那该有多美好啊!。

古琴像一位老者的作文

古琴像一位老者的作文

古琴像一位老者的作文
这古琴,就摆在那儿,看起来有点年头了,像是个经历过风风
雨雨的老头儿。

琴身有点旧旧的,但看着就让人觉得有故事。

有时候晚上,风一吹,这琴弦就嗡嗡地响,听着就像老头儿在
那儿嘟囔,说些过去的事儿。

有时候是高兴的,有时候是伤感的,
但都让人挺有感触的。

你随便碰碰这琴,它就能发出各种声音,就像老头儿跟你聊天
一样。

有时候他跟你开玩笑,声音就嘻嘻哈哈的;有时候他跟你说
些心里话,声音就低沉、深沉。

最后啊,这琴的声音慢慢没了,就像老头儿说完话,转身走了。

但你会觉得,他那些话还在你耳边回荡,让你想了很多,也感受了
很多。

这古琴,真是个有意思的老头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文
古琴,那可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宝贝啊!你听过没?那音儿,就像溪水潺潺,又像是山风轻拂,让人听了心里特舒坦。

古琴啊,它不仅仅是一把乐器,更是咱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想象一下,在古色古香的庭院里,一位老者闭目静坐,手指轻轻拨动琴弦,那声音,简直能穿透人的灵魂。

古琴的音色,深沉而悠扬,仿佛能带你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感受那时的风土人情。

你知道吗?古琴的弹奏技巧可讲究了。

什么“吟”、“猱”、“绰”、“注”啊,这些手法都是经过千年传承下来的。

要想弹出古琴的韵味,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得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练,才能和古琴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

而且啊,古琴的曲目也特别多。

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这些曲子啊,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和故事。

比如《高山流水》,讲的是两个知音相遇的故事,那琴声就像是他们的心声,相互呼应,相互倾诉。

现在啊,古琴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这可是咱们民族
的骄傲啊!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古琴,喜欢古琴,让这古老的艺术能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古典音乐十大养心古琴作文

古典音乐十大养心古琴作文

古典音乐十大养心古琴作文
古琴的声音,真的好听啊!每次听到那悠扬的旋律,我就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这琴音就像是从古时候传过来的,听着就让人感觉心情平和。

你说这古琴怎么这么神奇呢?它就像是一个会说话的盒子,每次弹出来的声音都不一样。

有时候是温柔的,像个小女生在耳边细语;有时候又是豪放的,像个大侠在江湖上闯荡。

我觉得古琴真的是个好东西。

它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让人思考人生。

每次听到那琴声,我都会想,人生就像这琴声一样,有高潮也有低谷,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会迎来美好的时刻。

讲真,我有时候真想去学学古琴。

不为别的,就觉得这玩意儿能让我心境平和。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真的是太重要了。

古琴啊古琴,你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你的旋律悠扬,恨自己为啥没早点认识你。

不过没关系,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加珍惜与你相处的每一刻。

悠悠古琴的作文

悠悠古琴的作文

悠悠古琴的作文
窗外,雨丝轻柔地飘着,恍若在吹奏一首轻音乐的曲子。

我正坐在书桌前,看向古朴雅致的古琴,心里浮起一股暖流。

它有着浅灰色的琴身,光洁如玉,上面精细地雕刻着非常精美的花纹,就像在默默地倾听着古老的故事。

我轻轻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琴弦,凉冰冰的触感让我不由打个冷战。

爸爸说,古琴的声音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确实是不太懂什么意思,但我能预料到它动听的声音。

记忆中,爸爸经常拨弦古琴,他手指在琴弦上旋转,嘶嘶旖旎的琴声,让我陶醉其中。

那声音有时像山间清泉,叮叮咚咚地流淌着;有时像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有时又像夜莺鸣叫,委婉动听。

我试着用手指拨动琴弦,发出了一些细细碎碎的声音。

虽然没有爸爸拉奏的这样美妙动听,但我却感到更为开心,宛若自己也成为了古琴的一部分。

妈妈说,古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容纳着许多绵长的历史,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我虽然不太懂,但我却对古琴充满疑惑。

我想知道一点它的故事,想去学习它,想让它也从我口中发出美妙的声音。

我看向古琴,仿似见到了它在古代宫殿中拨弦的场景,看到了它在文人雅士手中轻声吟唱的场景,也看见了它在历史长河中奔流的场景。

它宛如一位静默的老师,静静地站立着,耐心地等待着我,等待着我与它相遇,再静静地等待着我与它共鸣。

我抬手拿起古琴,用力拨动琴弦,脑海中一闪而过古琴优美的旋律,心中流露出困惑,盼着与古琴一起,奏出一曲动人心魄的乐章。

关于古琴的作文素材

关于古琴的作文素材

关于古琴的作文素材
古琴那几根弦,太阳刚露头儿就开始震了,真是好像听到大自然打了个哈欠。

就那么随手一拨,那声音,清得像山里的泉水,听着就让人心里舒坦,有股子古朴的味儿。

等到晚上,静得只能听见虫叫的时候,古琴就那么叮咚一响,好像星星掉下来,又或者是月光悄悄照到了湖面上。

你听,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从很久很久以前传来的,把古人的心思和智慧就这么传给了我们。

古琴啊,它可不仅仅是个乐器那么简单,更像是我们文化的一个标志。

它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成长,承载了好多人的记忆。

那个声音,真的是好像能带你走进另一个世界,去听听那些藏在历史里的老故事。

【初三作文】我爱古琴 初中记叙文800字

【初三作文】我爱古琴 初中记叙文800字

【初三作文】我爱古琴初中记叙文800字我爱古琴在一天的黄昏时分,夕阳洒满了整个房间,映照在古琴的琴弦上,仿佛给予了它生命般的灵动。

小时候,我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开始学习古琴。

起初,我对这个古老的乐器一无所知,只是对它的美丽外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次看到古琴琴身上的花纹和木质颜色,我都感到它一定是有着许多故事的。

当我第一次触摸到古琴的琴弦时,我惊奇地发现,它竟然是如此柔软而强大。

我小心翼翼地拨动琴弦,发出了美妙的音乐声。

那一刻,我的内心仿佛被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所填满,我决定好好学习古琴,成为一名优秀的琴手。

学习古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坚持和耐心。

每天放学回家后,我都会默默地坐在琴前,练习弹奏。

起初,我的指尖因为没弹古琴而特别娇嫩,开始练习时会有些疼痛。

随着我不断的练习,琴音渐渐地变得圆润而有力,我也逐渐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能够熟练地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了。

每当我弹奏出曲子时,我就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古琴的音色让我感觉非常的纯净和安详,仿佛可以洗涤我的心灵。

除了练琴之外,我还会去参加一些古琴表演或者与其他古琴爱好者一同交流。

在这样的场合中,我可以结识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彼此对古琴的爱好和心得体会。

他们的集体演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激励,使我更加坚定了学古琴的决心。

学习古琴的过程也让我体验到了坚持的力量。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瓶颈,感觉自己无法突破。

我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

所以,我依然坚定地继续练琴,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进步。

学习古琴不仅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心,还让我更加能够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境。

通过弹奏古琴,我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古琴让我明白了音乐的力量,它不仅可以传递情感,还可以治愈心灵。

我爱古琴,因为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每次弹奏古琴,我都会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妙体验,仿佛与古人心灵相通。

初一抒情散文:古琴_300字

初一抒情散文:古琴_300字

初一抒情散文:古琴_300字
不知何时,一家琴坊坐落在古城一角。

琴坊里面有一张古琴,那古琴,巧夺天工,漆黑的琴面,洁白的琴弦,红红的冠角,漆黑的岳山以及
散发着檀香味的轸子。

不知何时,来了一位年轻的琴师,他的目光落
在了那张古琴上。

他买走了那张琴,从此,隐居山林。

他每天都在悠
扬的琴声中度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琴师老时,发愁了,他的技艺,究竟要谁来传承?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知音。

突然,不
知他怎麽的,把琴放在膝上,弹了起来。

越弹越用力。

嘭!的一声,
一根琴弦断了。

只留下余韵。

琴师长叹一声,溘然长逝。

谁也无法悟出琴师弹的曲子所表达的是什麽意境,琴师的技艺最
终无人传承。

琴师弹的最后一曲被称作千古绝响。

书法国画古琴雅集散文

书法国画古琴雅集散文

书法国画古琴雅集散文古琴,在它诞生之初,是被称为“琴”的,也叫瑶琴或七弦琴等,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算是非常古老的了,据有些专家研究,至少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琴了。

后来,当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后,为了和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种类繁多的西洋琴相区别,才在前面加了一个“古”字,不过,这一个“古”字加得真是妙,将古琴的古意盎然顿时就凸显了起来。

其实,我并不会弹古琴,只是偶尔见过古琴的样子,但在那一瞥之间,我已然爱上了古琴。

据说,一架标准的古琴,其长度、形状等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而且,还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古琴的长度,约为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古琴的形状也很有说道,一般来说,都是一个扁扁的长方体,下面扁平,上面微微凸起,有一漂亮的圆弧,象征着天圆地方。

古琴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五根弦,内合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外合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后来,文王被囚于美里,加了一根弦,世人称之为“文弦”,武王伐纣,又加了一根弦,是为“武弦”,合在一起,就叫做“文武七弦琴”。

在文人的心里,这暗合天地文武之道的古琴,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琴棋书画”中,“琴”也被排在了首位,被人们视为是高雅的代表。

《礼记》中有这么一句:“士无故不撤琴瑟”。

那就是说,琴对于文人来说,是不离身的,由此可见,这琴,的确是颇为受到人们的看重呢。

人之所以会如此看重古琴,这和他们那独特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是分不开的。

在儒家思想中,主张入世,所以,就相当强调艺术对于人们的教育意义。

儒家认为,音乐必须要中正平和,不要追求声音外在的华美,而要重视其内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流传下来的那些著名的古琴曲,它们听起来基本上都是舒缓平和的,很少有如同现代摇滚音乐的那种感觉。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只有平和如水,厚重如山的音乐,才能够起到净化人心,消除邪念的作用啊。

《琴诀》中有这么一句话,说是“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关于古琴的散文

关于古琴的散文

关于古琴的散⽂ 古琴雅韵。

瑶琴淙淙,⾓⽻宫商,流⽔诗情赋;风雅韵浓,太⾳希声,飘渺思太古。

下⾯是有关于古琴的散⽂,欢迎参阅。

关于古琴的散⽂:风骚古琴 在许许多多的乐器中,最厚重优雅的也许只有古琴了,你看!它与凝重的青铜在⼀起,是那样融洽,与剔透的⽟器在⼀起,是那样匹配。

与华贵的丝绸在⼀起,是那样亲近。

与晶莹的瓷器在⼀起,是那样和谐。

它浑朴如《诗经》的⾊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古琴,在绵延的岁⽉⾥,以它的太古之⾳,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诉诸于江湖之远,带着东⽅的畅想,携着东⽅的神韵,鸣奏着七弦的风骚。

可以说,中国传统⽂化的精粹,在古琴的⾝上,已经体现得⼏近圆润。

古琴上的⼀个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化的阳关。

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隋唐。

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

历代的琴⼈⼤多崇尚⾃然,寄情⼭⽔,所以都特别的强调环境的优雅,注重⼼境的淡泊,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动体现出天⼈合⼀的理念,你看!在优雅拔俗的环境⾥,孔⼦抚琴吟唱邵乐,竟三⽉不知⾁滋味,可见孔⼦对古琴曲痴迷已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操练,夜夜揣摩,这时的古琴更像是⼀位隐逸的智者,饱学的长者,待⼈亲和的尊者。

它不只是在引领着孔⼦操琴度曲,⽽是在这位儒家思想⽂化的奠基者⾝上,注⼊了中庸平和的基调。

伯⽛弹琴奏曲⾼⼭流⽔,相遇知⾳钟⼦期,千百年来传为佳话。

琴⼈⽆数艺⼈众多,听众更是多如繁星,唯有⼦期能懂伯⽛⼼声,伯⽛⿎琴,志在⾼⼭,钟⼦期⽈:“善哉,峨峨兮若泰⼭。

”志在流⽔,⽈:“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琴曲重在意境,意境由⼼⽽⽣,拨动⼼灵的弦是⼤⾳稀声,难求难得,⼀⽣得⼀皆⾜矣,这时的古琴曲是沟通他们⼼灵的桥梁。

所以后来⼦期病故,悲伤的伯⽛摔琴谢知⾳。

如果说古琴的旋律抒情⽽妙曼,刚健⽽苍凉,那么蔡琰的《胡笳⼗⼋拍》则融⼊了离别的愁绪和⼈⽣的⽆常,描绘出了主⼈公对祖国、对故⼟的深切思念,⽂姬归汉⼀步三回⾸,⼗有⼆载毡幕风砂,抛⼉别⼥声咽胡笳,蔡⼥之作《胡笳⼗⼋拍》是⾃⼰内⼼真实的写照,曲⾳表达了她坎坷的⼈⽣之路,和对⼉⼥刻⾻铭⼼的思念之情。

高一散文:古琴铭

高一散文:古琴铭

古琴铭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一散文的古琴铭,欢迎阅读。

——永不败落的蔷薇琴阁外细雨空蒙,我借此良景,拔弦奏曲。

曲罢,掌声入耳,是他,手里的蔷薇花开的正绚烂,阳光映照下,花瓣上的水珠如琉璃般透亮。

他丰神俊朗,禁步走来,飘飘白衣映衬下,平添了些淡雅,唯一不和谐之处,便是流云袖口点点泥泞,想是为这朵花又爬了那垣墙。

“花总是会败的。

”我冲他笑笑,说道。

“我自有使它常在的法子,”他拿出腰间佩刀,“只是得借你心爱的琴匣。

”说罢,他一刀一刀仔细刻画,一朵灵动的蔷薇花便盛放在镂空檀木琴匣上,他俊秀且棱角分明的脸上没有一丝抱怨,也没有显露出对战争的担忧,他该知晓了我的身份……三年前,秦王诏书切峻,命我潜入楚营,与其里应外合,破齐楚合纵亲善之境况,解秦之困。

前日我飞鸽传书与惠王,告其楚于三日后至黄河天险,此乃良机勿失。

而今面前这如此真心待我的男子却令我动摇了。

若我非秦国细作,他非楚国大将,秦楚不必相争该多好。

但万事已成定局——一炷香之前,秦军烧了营中粮草,逼楚军就犯,将军命人将炊具一并砸了,誓与秦决一死战,试想身后是涛涛黄河水,眼前是豺狼般的秦军,就算我军将士英猛,以一当十,也无必胜之念……又是这样的明月夜,三年的沙场磨历让这个男子多了几分稳重,月光洒在他的甲胄上,稍异于三年前那般闪亮,而现在脚下这万里黄沙也不似三年前那般水草丰美。

我含泪催他上马,“将军英武雄才,必能大胜敌军,定国安邦,我与着瑶琴同待将军凯旋,再秦天簌……”他拂了拂我的脸和手中紧抱的石琴,转身一跃跨上红鬃烈马,飞驰而去,热泪洒在枯萎的江柳和白杨。

“将军若有不测,我定不苟活……。

”不久,秦军破了营门,我拔下发髻上的花簪,刺入胸口,鲜红的血液顺着纤衣的文络流下,滴在镌刻的小花上,眼前漆黑,倒在案上……待我睁开眼,明月半墙,原来是场梦,桌上还有未写完的作文,还有那把古琴,如梦中那般,我将琴反过来,左上角刻了两行小字:“万簌萧萧,山虚水深。

此生须臾,愿待来生。

”琴匣上那永不败落的蔷薇花依旧盛放着。

听琴记的经典散文

听琴记的经典散文

听琴记的经典散文湖西有善琴者,刘琪也。

琪主持鱼台音乐家协会工作,有十八般武艺,诸如长箫短埙之类,俯拾皆可奏之,而犹喜弹琴。

琴为古琴,长逾三尺数寸,宽不盈尺,放于同样古朴简陋之木凳上,彼有通灵之感。

琪是师者,业余亦为爱好者师,常用做音乐公益,天南海北,乐此不疲。

只是清瘦俊朗,无有湖畔渔翁硬汉的壮硕身躯与冷峻表情。

下巴上,留有仅能捋可沾指的小山羊胡须,而头发约略可数也。

到他的琴房之地,为谷亭古镇之集市。

夜阑人静时,还有学生在这里练习声乐,他正倾情以教之。

知道我要听琴,少顷即端坐于琴后矮凳上,看得出是在调理呼吸和情绪。

片刻,手向空中划去,又犹如探囊取物,或者是隔空采花。

萧瑟之声开始在灯光清淡的房间里缓慢流淌,听得出那些启始与转承。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亦喜琴,曾着有《声无哀乐论》。

我的观湖山房里,收藏有八七年版的一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才定价七角九分,在当时还不算太贵,只是少有人买。

此书,是我不多的音乐藏书,我曾经在寒冷的夜晚,裹在被子里看过两三遍,因为没有听琴实践,甚至于没有看到过古琴实物,以至于也就得不到什么知识滋养,最多算博览而已。

现在听到刘琪抚琴之声,未必“象其体而传其心”,但天籁之声不绝于耳,与他同样擅长的洞箫与土埙,自有别论。

夜漏星沉之时,琴声沉幽,激越,悲愤,爱怜,从门缝里传到空旷的`集市上。

这集市,或许就是魏曹时期的那个集市,广陵散已经消逝在遥远的夜空里,而听众也已然散尽。

可是,还是有琴的声音,从关闭的门禁里传出来,即便没有听众,也有一位琴师在埋头操琴,做着嵇康同样的动作。

然而,曲风终究变得明晰了,敲打着人心。

我甚至于还从刘琪抚琴的姿态上,看得出他已经不能自拔于自己创设的这个音乐环境之中。

这种音乐环境,根本不是嵇康临刑前所奏的广陵散,人容易浸淫其中,焉能自拔乎。

我距琴台仅有数步之遥,品茗,听琴,观象自心。

那漂浮在耳畔的声音,都是化在空间里的喜怒哀乐与爱憎惭惧,转眼还不能被静夜吞噬了。

刘琪好琴,还是斫琴师,除了抚琴与吹奏,每天都要操斧斫木治琴。

品味古琴之乐回归本心之静下相关作文

品味古琴之乐回归本心之静下相关作文

品味古琴之乐回归本心之静下相关作文
古琴,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音乐风格以柔和、抒情、含蓄为主,被誉为“乐器之王”。

在现代,古琴逐渐失去了人们对其的重视,但有一些人依然会追求古琴之乐的本质——静下心来,回归本心。

古琴音乐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它是一种抽象的艺术,需要用心去理解。

它能够净化人们心灵的污浊,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舒缓情绪。

古琴之音在空间中所营造的氛围能够温暖人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安心、平静、恬淡的气息,让身心得到放松,回归内心的本质。

对于喜爱古琴之乐的人来说,品味古琴之乐,不能仅仅只是听,更要享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

需要聆听古琴的音律、琴音的变化,用心品味琴声中所传递的情感,感受其纯粹和美好。

这种经历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内心的清净,也需要意识的专注。

所以,品味古琴之乐需要我们静下自己,将心沉淀下来,去感受琴音的真实含义。

我们需要学会把握琴声的韵味、寻找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灵魂,才能真正体验到古琴的魅力。

只有在静谧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古琴之乐所传达出的情感和内涵。

综上所述,品味古琴之乐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回归本心,不仅仅是在听琴,更是在体会古琴所传递的文化和情感。

只有当我们去品味古琴之乐的本质,才能真正感受到其美妙和韵味,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放松。

【记叙文】古色古香的琴

【记叙文】古色古香的琴

【记叙文】古色古香的琴古时候的琴是一种古色古香的乐器。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它的形状像一只鸟儿展翅欲飞,琴体由整块优质的紫檀木制成,古朴典雅。

盖有一层薄薄的鱼皮,使琴声更加悠扬悦耳。

琴面上有七根弦,弦重重叠叠地拉在琴架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过去的岁月里,古琴伴随着文人雅士的音乐修行和生活。

他们在清风徐来的月夜,握起古琴,指尖轻轻地拂弦,轻轻地拨弦,悠扬的琴声如歌,如泉水般悦耳动听。

闲时,他们还会与好友共赏琴曲,探讨音乐的精妙之处。

在他们的琴声中,似乎可以听到古人的心声,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古琴是一种很高雅的乐器,它让人静下心来,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当你拨动琴弦时,整个世界仿佛都静了下来,只剩下一曲古意盎然的琴声。

这种安静的音乐,让人沉浸在放松身心,忘却尘世的烦扰。

古琴还是一位“智者”。

在音乐家的手中,它可以弹奏出各种各样的曲调,各种不同的情感。

无论是悲伤、喜悦、愁绪还是欢快,古琴都可以表达出来。

琴声中蕴含着深情和人生哲理,让人陶醉其中。

古琴还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在古人看来,琴声可以祛除病气,增加智慧,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所以,有时候,他们会把琴带到大自然中,坐在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韵律,与琴共鸣。

这样的修行,让他们更加接近自然,增加了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

如今,古琴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人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琴听音乐了。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喧嚣和吵闹。

人们越来越追求速度和刺激,忘记了内心的寂静和平静。

古琴的琴弦渐渐失去了弹奏的声音。

我相信古琴永远不会消失。

即使它的琴声不再在舞台上响起,它将继续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人的情感和意境,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也许,当我们需要一种平静和放松的时候,我们会重新拾起古琴,弹奏出悠扬的琴声。

也许,当我们想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时,我们会选择古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刘郎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因此,它便有了五弦:宫、商、角、徵、羽。

后来,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为七弦。

七弦琴——中国古琴,音色深邃而宏,造型沉稳而美,内心里蕴藏了无穷秘密,琴弦上振动着千古风骚。

锦绣江南,温润华滋,丰沛的底蕴,处处开花;丰饶的物产,岁岁常熟。

而就在叫作常熟的地方,恰与中国的古琴连筋带脉。

因为这里,往古有弦歌之习,昔时开虞山之派,后来称古琴之乡。

巧还巧在,常熟城里,偏就有七条河水穿流而过,被人唤作七弦河。

借高天作为背景,依大地支起琴床,发一曲七弦的声响,操一首古琴的沧桑。

第一章岁月的弦歌在悠久而绚烂的华夏文明里,中国古琴,是最为古老的弦乐乐器。

在人们经见的琴式中,计有伏羲式、灵机式、神农式等等,而最为常见的,则是仲尼式。

仲尼,即孔子,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一位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哲人。

有人曾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有七十二位灿若群星的弟子,其中,只有一位来自南方,名叫言子。

就是这位名叫言子的人,在中国的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

孔子生前就曾经说过,有了言子,“吾道南矣。

”在言子的行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礼乐弘扬“路不拾遗”的道德,以弦歌教化“夜不闭户”的民风。

所谓弦歌者,就是用动听的琴曲,配合诵读与歌唱。

古代诗人咏常熟,曾有过这样的名句:“言公家在旧琴声”。

由此可见,常熟一地早就与中国古琴有着很深的渊源。

当然,与中国古琴有着不解之缘的,并不仅仅是言子,因为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操琴度曲的琴人。

可以说,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最初的原创时期,便已在中国古琴的音乐中,注入了中正平和的基调。

与凝重的青铜在一起,它是那样融洽。

与剔透的玉器在一起,它是那样匹配。

与华贵的丝绸在一起,它是那样亲近。

与晶莹的瓷器在一起,它是那样和谐。

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中国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就这样,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

古琴上的一个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阳关。

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隋唐。

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无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天。

第二章大象无形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几近圆融。

古琴的身长,一般都是三尺六寸五分,比喻一年的光阴;古琴的身宽,一般都是四寸,比喻一年的四季;一年共有十二个月,若是加上闰月,便会有十三个月份;而这个数目,又恰好是一张古琴上作为音阶的“徽”数的总合。

历代的琴人,都特别强调环境的优雅,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里,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所以,那些动人的琴声,使往往出现在半帘幽梦的窗前,一地银霜的月下,出现在芦花飞雪的水畔,烟岚笼罩的山林……众多的琴曲,都特别注重心境的淡泊,因为只有在这种心境里,才能充分地表达好“境由心造”的真髓。

所以,那种澄澈的情感,便往往浸入了对历史的凭吊,对前贤的景仰,对亲情的怀想,对故人的挥别……。

在超尘拔俗的环境里,古琴的身影,更像一位隐逸的智者,饱学的长者,和待人亲和的尊者。

他见惯了兴亡荣衰,经历过渔樵冷暖,但是,古琴的声响却丝毫没有被冷落江湖的情绪,七弦之鸣,幽而亮,宏而远,并且充满了气度与庄严。

当然,中国古琴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一些。

在我们的文化生活里,一向有“琴棋书画”之说。

的确,寄意抒情的琴曲,渊深海阔的棋枰,笔墨精良的书法,和浓淡相宜的绘画,以东方特有的行为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然而,与棋、与书、与画所不同的是,也只有领衔于众艺之首的一个“琴”字,是以听觉诉诸于人们的感官,并让所有高尚的情绪,或恬静淡雅,或沉稳浑厚,或疏朗旷逸,在中国古琴的音色里,变成了美妙,化作了幽玄。

在艺术之门里,中国古琴形成了包括琴器、琴曲、琴学、琴道、琴人等诸多内容在内的古琴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中国古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是一种修身正行的载体,而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化身。

中国古琴,需要技巧,需要悟性,但是,它对琴人的学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它对琴人的品德有着更深的希望。

古人说:“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道” 与“器”的统一,而中国古琴,正是体现这一东方理念的符号。

第三章琴乡一个地方的整体文化条件,对于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常熟,之所以和古琴特别有缘,还不仅仅是由于先秦的言子提倡弦歌的缘故。

中国的明朝,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至少是在文学艺术和生活形态里,追求精致,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倾向。

仅以江南为例,昆曲兴于鱼米之乡,园林盛于深宅大院,家具成于秀丽古雅,便足以说明这-点。

后来,我们的常熟更是出现了虞山琴派、虞山诗派、虞山画派以及虞山印派,竟都具有着与那种主流倾向相对一致的追求。

这些艺术门类,彼此关连,相互打通,并出现了各自的代表人物,在明代的文学艺术史上,极得一时之盛。

古琴艺术至有明-代,已可谓流派纷呈。

仍是,由于发仞于常熟的虞山琴派尤其别开生面,所以,虞山琴派所倡导“清微淡远”的琴风,对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非比寻常的影响。

严天池,虞山琴派的创始人,熟稔于诗词歌赋,经历过宦海风涛,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后来致仕还乡,专于琴道,隐逸于自己的“云松巢”。

不过,千年籽种能够在常熟大地绽放出风雅之花,又绝非偶然,因为这里的文化气候和艺术土壤,有着独特的温润与优良。

三千多年以前,泰伯与仲雍兄弟自北地南来,与当地的先民共同创造了古吴沃野的文明。

因为仲雍又名虞仲,死后又归葬于这一片葱茏的山麓,所以,这里便叫作了虞山,虞山的“虞”字,也就有了与地名相同的含义。

据当代作家陆文夫先生考证,在兵围垓下之际,那位与楚霸王拔剑一别却依旧征袍冷艳的虞姬,也是我们常熟人。

吴人尚武,勇冠一时,但后来,历史的长风一阵阵刮过来,竟吹灭了那一盏虎帐红灯。

不过,读书的灯盏却亮了起来,把昭明太子夤夜勘书的人影投放在粉墙之上,把黄公望所磨的墨汁映照得一片晶莹,把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红豆山庄点缀得香温玉软。

读书的习尚之于常熟,已几近情有独钟。

在中国的印书、藏书和读书史上,几乎很少有人忘得了脉望馆的雕工考究,忘得了汲古阁的开本阔大,忘得了那些汗牛充栋的经典是来自于常熟的土地,因为纸墨的芳香,萦绕过一代代书生的梦。

不过,读书也有伤怀的时候。

犹记得翁同龢手把一卷《离骚》,遐想屈原问渡;犹记得同光两代帝师,叔侄两辈状元,这常熟的荣耀,到后来,竟一时遮蔽于紫禁城中的一道垂帘。

幸好还有琴在。

江南名楼唤作“铁琴铜剑”,实在是道出了读书人内在的性格。

剑是胆识,琴是情怀,体态虽为两类,精神却是一体。

古琴的家乡,-定是文化的家乡,而文化的家乡,一定又以一种特别的物象作代表。

我们的士人,把常熟叫作琴川,这个名字,叫得是何等的好啊。

第四章琴境几乎每一首古代的琴曲都有一个十分恰切的名字,反复品味琴曲的名宇,你会在刹那之间,蓦然猛醒到什么叫真正完美,什么叫天机乍泄。

随着曲名的引领,那一杯驿路上的别酒,那一枝严冬里的梅花,那一对夕照中的落雁,那些已经具备了人赋品格的所有物象,便在古琴的鸣奏中渐渐地显现出深深的意境。

不过,不同流派的琴人们,对于意境的迫求,又各自有着独到的美学理想。

而虞山琴派推崇的“清微淡远”,说到底,本质上还是一个“清”字。

这一个“清”字,与“浊”相对立,与“洁”相吻合,冰清玉洁,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

应当讲,对于“清”字的张扬,这本身就是对古琴艺术的弘扬光大与正本清源。

而严天池在强调“清微淡远”的同时,还摒弃了在古琴艺术中滥加琴歌的作法,同样是出于古琴艺术本真的操守。

在东方的审美观念里,清纯之美,向来都是一种极高的层次。

空灵并非空泛,简练并非简单,单纯并非单调,而清纯也并非清冷萧条。

辩证的法则早已证明,唯有前者,才能体现出虞山琴派所向往的“博大和平”。

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抱朴怀素的主张。

第五章十指连心漫长的岁月,让古琴出现了无比奇妙的断纹;无数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指法。

古人抚琴,有的说是奏,有的说是鼓,有的说是弄,有的说是弹。

但不管怎样的说法,演奏古琴的技巧,最终还是要落到手指之间。

人的手指,真是有着难以言说的魅力,它创造着大千世界,也传递着真情实感。

有一种手指,指点过迷津的路径。

有一种手指,放飞过童心的期盼。

有一种手指,书写过离别的诗句。

有一种手指,缝纫过临行的衣衫。

是啊,我们所想到的深深浅浅,所看到的远远近近,几乎都和我们灵动的手指相关连——那是枝头深红的果,那是山脚嫩绿的芽,那是故乡芬芳的土,那是人间喜庆的家;那是艺人的空谷幽兰,那是文化的千金片瓦,那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是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我们的历史,因手指而琤琮似水。

我们的生活,因手指而灿烂如花。

虞山琴派的另一位代表徐青山在《溪山琴况》中说道:“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道出了手指的重要作用。

有人把中国的古琴艺术称作“手指的舞蹈”,以舞蹈来概括精纯的指法,优美的形态,这,真是说到了手指的妙处。

中国古琴是“道”与“技”的高度统一体。

“道”与“技”的关系,就像一根琴弦一样,被真正优秀的古琴家调到了最为适度的音高。

松了,不行,紧了,也不行。

正直而凝重的琴弦,本就是一条耐人寻味的“度”的法则。

潇湘的水云抒情而曼妙,那是因为轻灵的手指,能体现神闲气定。

阳关的古道荒寒而渺远,那是因为刚健的于指,能带出悲壮苍凉。

手指的舞蹈其实是情绪的舞蹈,心灵的舞蹈,这些经典的七弦之声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来自于人们的精神深处。

这就是“十指连心”。

第六章逍遥游我们并不讳言,中国古琴,的确有心仪阳春白雪,身远下里巴人的倾向。

但同时也要指出,在我们广阔的现实生活中,也已经留下了中国古琴难以磨灭的深深印记,比如,我们常常会说到“知音”这个词。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生死相契,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凤凰于飞,已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知音,是精神层面的心灵共振,知音,是英雄美人的百代一逢。

在中国人的眼里,古琴,又往往是才智、才艺和才情的化身。

六出祁山的武乡侯施展退兵之计,假若没有那一张瑶琴为伴,连对手也会失望。

儒雅的周郎,虽然是兵书在手,小乔初嫁,但是,仅靠着铁甲征衣,又怎会有那般的俊采风流。

“曲有误,周郎顾”,可以说,那一张中国古琴所展现的气象,毫不亚于曹丞相八十万人马的连营。

然而,若说到竹林七贤,说到嵇康,说到《广陵散》,知道的人,相对地就少了。

而那位奏完《广陵散》才绝尘而去的人,恰恰是中国古琴的中坚。

中正平和的基调,让中国古琴真正作到了“宁静致远”,所以,它并不企羡大红大紫的时尚,企羡稠人广众的海啸山呼。

永远不会流行的,是它,永远不会过时的,还是它。

不过,由于它已经合乎了“大音稀声”的真理,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灵魂,所以,它也具备了一种永恒的品质。

公元1977年8月2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了“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在搭载的物品里,有一张镀金唱片,其中便有中国的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