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8-王思锦 教案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案】科学公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公开课教案】科学公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科学公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有弹性。

2.科学探究:会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科学态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探究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受压缩空气的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气球,透明塑料杯、纸巾、水槽、注射器24个、实验记录单12份,1套“流不下去的水装置” (小口瓶、烧杯、漏斗、橡皮泥)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聚焦话题)1.视频欣赏《乌鸦喝水》的动画片。

2.设问: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3.生:……(乌鸦衔来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面不断上升,于是它就喝到了水。

因为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设计意图: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一本书的起始单元的第一课,一定要采用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活动激发兴趣,聚焦话题。

采用看动画片的形式一下子把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到课堂上来,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孩子首先明白什么叫占据空间?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

]4.师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师:这是一满杯水,水占据杯子的空间。

随后师去倒掉水,问:现在杯中有什么?(空气,也就是说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5.设问:空气,它是否像水、石子那样占据空间呢?生预测。

师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二、初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2.初步验证:吹不大的气球。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及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及反思

4.1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

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以前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本课内容还会成为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

在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这些都是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学习基础。

但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物体,这种看不见的物体使学生无法觉察空气的变化,只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来认识,这给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本课,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理解。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

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实验材料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原有认识出发,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挑起学生的矛盾认知,再通过典型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最终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通过空气占据空间内容的研究,学生初步学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3.通过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

空气占据空间幼儿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幼儿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幼儿教案第一章: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空气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介绍空气是什么,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2. 空气的特点:讲解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

3. 空气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空气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用一个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塑料袋内的空气。

2.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对空气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章: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空气占据空间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讲解空气是如何占据空间的。

2. 实际案例:让幼儿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气球膨胀的过程,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第三章:空气的压缩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

2. 培养幼儿对空气压缩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压缩特性:讲解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以及压缩的原因。

2. 实际案例:让幼儿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空气压缩的现象。

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压缩空气气球的过程,了解空气的压缩特性。

2.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空气压缩的现象。

第四章:空气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具有力量,可以产生影响。

2. 培养幼儿对空气力量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力量:讲解空气如何产生力量,以及力量的表现。

2. 实际案例:让幼儿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空气力量的现象。

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吹纸实验,了解空气力量的表现。

2.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空气力量的现象。

第五章:空气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对空气应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应用: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实例。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空间”与“占据”的含义;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透明空杯子、水、水槽、钩码。

2、学生准备:烧杯、水槽、水、插有长颈漏斗和玻璃弯管并用橡皮塞密封的塑料瓶、底部塞有纸团的透明塑料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吗?(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我们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资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乌鸦喝水) 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往瓶子里放石子。

) 水怎么出来的? (被石子挤出来了。

)看来,石子要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好吗?(好)(二)新课教学:1、认识“空间”、“占据”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杯子,杯子的里面就是杯子的空间。

(板书:空间)杯子装满水以后,杯子的空间就被水给怎样了?(占了)换句话说,就是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板书:占据)咦,如果老师把钩码再放进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们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①你看到了什么?(水满了出来)⑨而且,提起钩码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④这说明了什么?(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小结:看来,在—个装满水的杯子里,钩码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

2、认识“一个空间被—种物体占据着,别的物体就不能再占据”那么,水要占据空间,什么东西又要跑出来呢?(空气)你怎么知道是空气呢?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水槽,—个烧杯和两种实验器材:这是一个带漏斗的瓶子,上面的漏斗由于颈很长,所以称为长颈漏斗,这是一个玻璃弯管,下面的瓶子叫做塑料瓶,中间,老师还用一个橡皮塞把瓶口塞的紧紧的;这是一个底部塞着纸团的杯子。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导入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导入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导入一、教学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空气的存在,但是我们是否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明白空气的存在对于物体的运动和形态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几个小塑料球,一杯水。

2. 实验材料:纸、笔、尺。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玻璃瓶里有什么?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瓶里面是否有空气?空气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观点。

步骤二:学习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1. 老师向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它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就像水和固体一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空气的存在,物体是否会有运动?物体的形态是否会发生变化?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观点。

步骤三:进行实践活动1. 老师示范实验:把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倒放在桌上,然后将几个小塑料球放在桌子上,慢慢地将瓶子倒立放在小塑料球上。

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2.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每个小组拿到一个玻璃瓶和一些小塑料球,按照示范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现象:为什么瓶子能够倒立在小塑料球上?步骤四:复习与讲解1.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 老师解释:瓶子能够倒立在小塑料球上是因为瓶子里面充满了空气,而空气的存在使得瓶子受到了压力,使得瓶子能够稳定地倒立在小塑料球上。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形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

2. 观察和实验是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2. 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玻璃杯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的概念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 实验一:气球胀大实验。

让学生观察气球在吹气后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3. 实验二:塑料袋捕捉空气实验。

让学生用塑料袋捕捉空气,观察塑料袋的胀大,感受空气的占据空间。

4. 实验三:针筒抽取空气实验。

让学生用针筒抽取气球内的空气,观察气球的收缩,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5. 实验四:玻璃杯倒水实验。

让学生观察玻璃杯倒水时空气的排出,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7. 作业: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通过课后搜索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应用,如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充分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2. 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2. 学生能理解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的特点。

3. 学生能思考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实例,并提高环保意识。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展示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教案__空气占据空间

教案__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但存有并且还要占据空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个科学理念。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比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实行观察,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实行预测和解释,能够实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四、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实行预测和解释。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实验法、观察法、思考六、教学准备演示材料:气球、水糟、水、玻璃杯、纸团、矿泉水、矿泉水瓶、乒乓球等七、教学过程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并提问:谁能帮老师把这个气球吹起来?(请一个学生上来吹气球)师:这个气球鼓起来了,是什么让这个气球鼓起来了呢?生答:(板书:空气)师:空气是什么样的?生答:看不见,摸不着(设计意图:吹气球是每一名学生经历过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谈到空气。

)(一)、亲历探究过程,发现空气占据空间1、体会“占据”和“空间”的含义。

引发猜想:假如把这个气球压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回答并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水糟中的水会上涨)师:当把气球压入水中,水并没有增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生答:(把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压入水中,气球占了水糟里面的局部地方。

气球占据了水原来占据的一局部空间,于是水位上升了。

)师:也就是说气球占据了水的一局部空间出示矿泉水瓶师:这个矿泉水瓶里面的空间被谁占据了?这盒粉笔呢?生答:师:这个水糟里面的空间被谁占据了?生答:水师:水糟里的空间是完全被水占据了吗?生答:师:空气真能占据空间吗?提示课题出示课件(1)(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占据”和“空间”这两个词的含义,激发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兴趣)2、利用实验,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1)、学生实行第一次实验①启发学生猜想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与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与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与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认识空气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还与水的循环、天气的变化、地球的保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风车等产品,让我们感受到空气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独特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
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
能结合模型图,解释大自然中的风是由于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的。
能够列举空气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
1.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从儿童概念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到空气的真实存在,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以“认识空气”为主题,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螺旋上升的经典活动,以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并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热空气上升等科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教材“进阶”的特点。本单元除了探究空气的性质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风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发展到因果性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四年级认识“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六年级建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等知识做好铺垫。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会湿。
5.师: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摘要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气球中的空气占据了多少空间,并尝试推导出结论。

本教案包括引入、实验、讨论和总结四个步骤。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会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例如空气的物理特性、科学实验的过程以及各种科学概念的应用。

教学目标•学生明白气体占据物质的特性。

•学生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

•学生掌握在实验中测量处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能够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

•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互相之间的想法,并制定有效的沟通方案。

教学内容引入通过引入,教师将向学生简要介绍气体和空气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一些常见的气体物品进行展示,例如气球、汽球等等。

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等素材,向学生展示气体的物理特性。

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包括如何操纵和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学生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气球来观察空气占据了多少空间。

这个实验需要以下材料: - 连接气球的细管 - 填满水的瓶子 - 测量圆锥步骤为: 1. 将一个气球与一个连接气泵的细管连接在一起。

2. 用气泵将气球充气到一定程度,让气球与瓶子的顶部相接触。

3. 将瓶口向下倾斜,将水注入瓶子中,并记录下用于注入水的量。

4. 用测量圆锥测量瓶子中的水的体积,记录下体积。

5. 移走气球并向瓶子内注入水,再次记录注入的水的量和使用测量圆锥测量瓶子中水的体积。

通过实验可得出两组数据: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用空间。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测量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

讨论将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 1. 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与瓶口的直径和高度有关吗?2. 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否与气球充气的程度有关? 3. 如果瓶子是球形的,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总结教师将与学生一起总结并概括这个实验的结论,并将结论引出到更广泛的科学理论。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空气占据空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操作演示,吹气球使气球膨胀,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变大了?2.为什么平时我们把没盖瓶盖的瓶子压进水里,水进瓶子时有气泡上来?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杯中的纸会湿吗?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指名学生回答)小组交流汇报: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各组派代表回答)三、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引导讲解,让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2.学生进行实验(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高的水和空气),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

2020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精品版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儿歌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乌鸦 喝水》,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并思考: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播放儿歌,师生同看。师:儿歌听完了,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 到水的?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 ,所以水 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 2.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 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 来观察。) 师:认为能的请举手,(老师巡视一下)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空气占据空 间吗》(板书课题) 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 吹气挤水实验 1.师:(出示盛有大半瓶水的锥形瓶、吸管、橡皮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盛有一 定量水的锥形瓶,现在旁边没有石子,只有 2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不能利用空气,将水 从瓶子里挤出来呢?(同时操作课件) 师:老师提示一下: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出示盒装牛奶,带管子的)(用管子 吸)用吸的办法能让奶漫上来,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经历, 不小心一用力吹发生什么了呢? (预 设:奶会溢出来),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利用空气将锥形瓶中的水挤出来呢?在小组内 讨论一下,橡皮泥怎么用?吸管怎么放?我们比比哪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等音乐响起时 马上座好,准备交流。
一、用橡皮泥将瓶口密封。
二、通过一根吸管向瓶中吹气,另一根吸管的管口对准水槽,以免水洒到桌子上。
三、小组团结合作,并认真观察。
各组都做一下,组长负责吹气,一名同学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管口要对着水槽。

小学科学41《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小学科学41《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小学科学41《空气占据空间》(教案)教案:小学科学41《空气占据空间》一、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由物质组成的,占据空间,并且可以移动。

2. 了解空气的存在对于生物和物体的重要性。

3. 能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释有关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 了解空气存在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橡皮膜、气球、吸管等。

3. 学生实验手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教室中悬挂的气球,并询问学生气球为什么能够悬浮在空中。

2. 引出课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气球中充满了什么,以及为什么气球能够悬浮在空中。

Step 2:呈现新知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展示空气的特点和组成。

解释空气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并且占据空间。

2. 呈现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倒满水,用橡皮膜完全覆盖杯口,然后将玻璃杯倒过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不会流出来?解释水的流动受到空气的阻力。

3. 继续实验:老师将吸管插入水中,吸出一部分水后用手指捏住吸管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吸管里的水能够保持在吸管内部?解释吸管里的水受到空气压力的支持。

Step 3:课堂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回答以下问题:(1)空气是否可以占据物体的空间?为什么?(2)空气对于生物和物体的重要性有哪些?2. 请一组学生汇报他们的回答,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

Step 4:拓展活动1. 实施实验:使用吸管和气球来展示空气的力量。

让学生吹进气球,然后松开吸管,观察气球的变化。

2. 小结并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提出结论:空气的压力可以使气球膨胀。

五、巩固与评价:1. 请学生回答问题: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否占据空间?空气对于生物和物体有什么重要性?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论。

《空气占据空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空气占据空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空气占据空间》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空气占据空间”的说法。

但是,你知道空气到底是什么吗?它为什么能够占据空间呢?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二、目标设定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三、知识梳理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约78%,氧气占比约21%,二氧化碳占比约0.04%。

2.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一种气体,具有质量、弹性、可压缩性等特点。

它能够传递声音、光线等,也能够产生压强。

3. 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空气分子间存在互相吸引力,因此空气分子会充斥并填满所在的空间。

即使是微小的孔隙,空气也会进入其中,占据整个空间。

四、实践探究1. 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证明材料:一个空气球、一个关闭的玻璃瓶、一根吸管。

步骤:a. 将空气球充满空气。

b. 将空气球塞入玻璃瓶内,确保瓶口关闭。

c. 用吸管将空气球内的空气抽出。

观察现象:空气球逐渐被玻璃瓶的空气填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 实验二:空气的质量实验材料:一个吹气球、一个天平。

步骤:a. 测量吹气球的质量。

b. 用嘴吹气球充气。

c. 再次测量吹气球的质量。

观察现象:吹气球充气后的质量比之前重,证明空气具有质量。

五、拓展应用1. 为什么高海拔地区的气压较低?2. 为什么火山口周围会有火山口风?3. 如何利用空气的性质制作气球飞行器?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空气虽然无形无质,却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空气的奥秘,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空气占据空间 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 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科学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倾听和积极交流的习惯,以及根据事实进行分析、猜想和验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观察和描述、从空气粒子的角度来解释空气被压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与聚焦(3分钟)1.教师出示一杯水,提问: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水)2.把这杯水倒掉,杯口朝下。

提问: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3.演示:把一张纸捏成团,塞到杯底,提问: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纸和空气)。

4.演示和预测:如果把装着纸团的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纸会湿掉吗?二、实验探究(25分钟)(一)第一次探究1.演示实验要求。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课堂直播实验演示:将纸团塞到杯底,再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再拿出来。

观察纸湿了吗?思考其中的原因。

2.教师出示小提醒。

温馨提醒:结合照片,出示关键字。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各组巡视。

其中有2组的杯底不塞住,让学生发现漏气会把纸浸湿。

4.分享交流: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的解释是什么?(二)第二次探究1.再次实验:其中2组把杯底的小孔塞住,其他小组和小孔打开。

撕掉杯子底部的封条,把杯子慢慢按到水中,从侧面观察水位的变化,并在记录纸上画出实验现象。

2.交流:杯中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3.请学生演示:用打气筒,把空气从小孔里充进去,会看到什么现象。

全班看投屏演示,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总结和拓展1.水能占据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也能占据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还能占据哪里的空间?2.你还知道什么物体也占据了空间?(引导学生举例)3.出示一个塑料瓶、橡皮泥和吸管,怎样才能吹其中一根吸管,让另一根吸管中喷出水来。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空气》这一课,谁来说说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你知道哪些地方有空气?这节课,我们要在掌握了空气的上述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研究空气的另一条性质,这条性质需要通过同学们观察、实验自己探索出来。

二、观察实验,学习新知师(出示空文具盒)问:文具盒里有文具吗?师讲述:文具盒里没有文具,这块空着的地方叫做空间。

师:将铅笔放满文具盒,问:同学们看一看现在谁占据了文具盒的空间?师:(出示书包并装满文具)同学们再看一样你们熟悉的东西,问:“书包里有什么?谁占据着什么?”(找三个学生说,然后给予评价)师:同学们看老师在干什么?(教师往烧杯里倒满水)师讲述:铅笔、学习用具、水占据空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物体占据着空间,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说完后,给予鼓励)师问:以上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物体都要占据空间)师:(出示一块板擦,一个砝码)问: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一样吗?师讲述:所以准确地说应是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这个“一定”指物体的大小,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将上述板书补充完整)师:现在你们自己亲手做个实验,用实验来验证:“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一结论。

请同学们看实验步骤。

1.实验步骤:(挂出小黑板)。

(1)把烧杯放在盘子里。

(2)往烧杯里倒满水。

(3)用手提着拴着砝码的线。

(4)把砝码慢慢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2.找一名学生大声朗读实验步骤,教师提醒学生,水要倒满,放砝码时要慢。

3.要求: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出示观察思考题:(1)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4.汇报实验结果。

师导引:由上面的观察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形态的`砝码和液体形态的水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气体形态的空气是不是也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挂出小黑板,出示实验步骤:实验一:①把纸团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上《13.空气占据空间》word教案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上《13.空气占据空间》word教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让学生学会做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
2. 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了解了空气的一些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实验现象中去体会并归纳概括出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等性质,并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压缩空气的用途。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水糟、塑料袋、橡皮筋、锥子、纸团、玻璃杯、带木塞的漏斗、广口瓶、水、注射器、塑料瓶等。

2学生准备:气球、小皮球、塑料瓶。

四、教学过程:
三年级科学。

最新整理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教案设计.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教案设计.docx

最新整理体育教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教案设计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教案设计授课教师李授课时间2017.11.30教学内容冀人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课,《认识空气》第二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书45-46页。

教材理解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这是一个从问题到猜想、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

该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对实验的改进上,我采用的全部是安全性高的实验材料,如杯子是饮料瓶去掉上面部分做成的,去底的饮料瓶、乒乓球、气球、注射器等,既可以安全操作,又可以避免把玻璃制品的容器弄碎。

学情简介科学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新的学科,是一门启蒙学科,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

三年级孩子实验能力很薄弱,还不完全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又比较低,加之“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又比较抽象,孩子的思维水平很不容易提升上来。

而对这一切,教师怎样搭建一个合理、科学的脚手架,让学生把认知点由“到处都有空气”,提升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上来呢?这个认识层次的提升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因此,我继续抓住“好奇”“兴趣”的主要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情况的基础上,以兴趣为主线,紧紧围绕有趣的实验活动,引领孩子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3.能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材料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装满水的饮料瓶套好气球、空饮料瓶套好气球、塑料杯、报纸、水槽、乒乓球、小瓶、毛巾、课件。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版本:首师大版小学科学适用年级:三年级
“水占了水槽里面的地方”。

“空间”,“占了”叫做“占据”
“占据”的概念,认识静态的占据,并
意图:规范学生在推测实验现象时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借助观察水是否溢出认识了
提炼:借助水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证明空气占据瓶子的一部分空间。

谈话:空气是否可以占据其它物品空间呢?我们还是要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一下。

想一想刚才的三个实验对你有没有帮助或启发呢?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并对有困难的组进行提示(提示内容以模仿前三个实验为主)
意图:在理解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进行实验设计,体会设计实验的过程
按各组设计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水占了杯子里面的地方
水占了瓶子里面的地方
水占了水槽里面的地方


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与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与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与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基本性质,本课是从《认识空气》一课中延伸出的内容。

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幺是“占据空间”。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教师要通过有递进关系的几个实验,借助其他可见媒介,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不断感知,才能让他们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初步理解物质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具体感知,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其他物质要占据空间,必须排挤原来的空气。

本课暂时不涉及的一个内容是空气有弹性,即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欠缺,教师要悉心引导他们学习动手操作,指导他们学习与同学进行合作、分享、交流,促进深入思考。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理解并运用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初步理解物质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

2.通过有层次的实验感知空气被密封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不能跑出,其他物质要占据空间,必须排挤原来的空气。

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测,意识到实验时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酱油1袋、酱油瓶1个、带胶塞的漏斗1个、小烧杯1个、大烧杯1个、系细线的小石头1个、水、图片、课件等。

学生准备:水槽1个、玻璃杯1个、纸巾1张、兵乓球1个、气球1个、塑料瓶1个。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在超市里,我们经常能买到这样包装的酱油(出示),现在老师要把它倒进这个玻璃瓶中。

大家想想看,怎样倒酱油才不会洒出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想到用漏斗)现在我们用漏斗试一试,为了更稳固,老师准备了一个带胶塞的漏斗。

(教师演示,学生发现酱油倒不进去。

)提问:你们发现了一个什幺现象?(学生回答。

)提问:这是怎幺回事呢?谁猜猜看酱油为什幺不能很好地进入瓶中?(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比较容易想到是因为漏斗口太细了、被堵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思锦
2012.11.2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即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成年人的指导或能力强的同龄人的协作下才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6课。

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质,也是液体和气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在生活中
(2)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必须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创造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也是由教学动态决定的。

在物体占据空间的问题上,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一致的,即基本认同像石头、水这样的物体可以占据空间。

但不同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很可能是不同的,所以特别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潜在概念发展水平。

实际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3.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成年人应该帮助儿童建立起新情境与熟悉情境之间的联系。

通过引导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经验结构化、支持他们的学习意图以及规定信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信息结构化)来维持儿童的好奇心和坚持性。

为此,本课首先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情境进行科学分析,认识到乌鸦是利用石子占据空间的方法喝到水的。

在此基础上,呈现“没有石子怎样让水面上升”的新情境。

新旧情境因“水面上升”的相同任务而紧密联系,因“占据空间的物体的变化”而不同。

从而将一个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转化为一个科学问题,同时遵循了“教师要以学生进入这个学习环境前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的原则。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倡导“支架式教学”,即教师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内容上来,并快速的掌握它们。

据此,本课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控制实验材料规定信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首先教师“提供的”占据空间的物体只有空气,指向明确,别无选择。

而后先后提供吸管、塑料袋等材料,一步步启发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用有清晰线索的问题和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支持。

三、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空气可以占据空间(重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2.科学探究
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挖掘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利用身边的材料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
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寻求实证。

(难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学会倾听,愿意与人合作。

四、教学准备
大玻璃水槽1个(装水)、塑料托盘9个、水瓶18个(装一半水)、石子若
干(装在8个纸盘中)、吸管18根、塑料袋9个、抹布9块、10ml注射器9个、
去底水瓶2个、乒乓球1个,红墨水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聚焦话题
1. 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提出“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问题
2. 模拟乌鸦喝水,观察石子占据空间的现象
3.集体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看到什么现象?
4.解释: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乌鸦是利用石子占据空间的方法喝到水的。

5.过渡语:小乌鸦喝完水飞走了,给聪明的同学留
下一个难题:如果没有石子,你还有办法让水面上升吗?
6 讨论,聚焦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找到能占据瓶子里空间的物体)
·你打算用什么物体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7.揭示课题:空气能(像石子一样)占据空间吗?
(二)实验探究
1. 学生实验一:用吸管吹气
(1)谈话:怎样让空气进入瓶子、进入水底?
学生一般会想到吹气的方法,可以让他们一试,但会发现行不通
教师出示吸管:这根吸管能帮助你吗?你准备怎样做?
(2)分组活动:学生尝试往瓶子里吹气
(3)集体交流:看到什么现象?
这里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学生认为空气能占据空间,使水面上升;有的学生会认为气泡很快上升、破裂,因此空气不能占据空间。

从而产生认知冲突。

(4)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法
教师用有清晰线索的问题引领讨论进程
·与石子相比,空气的哪些特点让我们看不清它有没有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
·有什么办法能让空气老老实实呆在瓶底,让我们看见又不跑掉?
根据上一课时捉空气的活动,学生有可能想到在吸管末端扎一个塑
料袋的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出示塑料袋做提示
2. 学生实验二:用塑料袋包裹住空气
(1)对实验将要产生的现象做出预设
·看到什么现象就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看到什么现象就说明空气不能占
据空间?
(2)分组活动
(3)集体交流:看到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能否占据空间吗?
(三)形成解释
谈话:回顾刚才我们所经历的一系列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对空气有什么新的认识?(不同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可能不同)
·石子和水可以占据空间
·空气像石子、水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占据空间
(四)迁移评价
1.解释乒乓球沉在瓶子底部的现象
教师演示,学生预设、观察现象并做出解释
2.你有办法控制乒乓球停留的位置吗?解释原因
3.提问:如果没有乒乓球,你还有办法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空气占据着瓶子里的空间吗?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解释
(五)拓展延伸
1. 提问:(把活塞拉到最大刻度的位置)注射器里的空间被谁占据着?
2. 分组活动:在注射器里装满空气,用手堵住管口,用力推或拉活塞,你
有什么发现?
3. 想象:空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六)应用(机动)
1.解释:充气城堡是运用空气的什么性质搭建的?(图一)
2.解释:真空收纳袋为什么能够节省储物空间?(图二)
图一图二
3.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七)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家以后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为家长表演几个小节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