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白色公羊 X 白色母羊 黑色小羊
很明显黑色是隐性(用aa来表示)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
5.遗传病概率的计算:
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
亲本基因型为AA X AA 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 后代基因型全为AA 亲本基因型为AA X Aa 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 后代基因型 AA : Aa为1 : 1 亲本基因型为AA X aa 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 后代基因型全为Aa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2.82:1
299(不饱满) 2.95:1 152(黄色)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信服了吗?那又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
解释: P 亲本 F1
子一代
子二代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F2
♀ ♂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
矮
×
DD P
dd
配 子 D
本质: 等位基因分离 时期: D与d分离:减Ⅰ后期。 D与D分离、d 与d分离:减Ⅱ后期。 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分离。
①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适用范围: ②有性生殖,减数分裂中; ③细胞核遗传; ④一对相对性状。
区别: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相同基因、 复等位基因
D与d的雄配子相等, D与d的雌配子相等, 雄 配子多于雌配子,虽然雄配子更多,但与雌配 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如雄配子100个D 、 100 个d,雌配子10个D 、 10个d,产生受精卵20 个,受精卵数取决于雌配子数目。
F1
d
Dd 高
①相对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现称基因)决定的。显 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性 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用 小写字母表示,在体细胞 中是成双存在。 ②配子形成时,成双的基 因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
孟德尔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
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
在孟德尔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离定律。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纯合子中相同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位置的来自双亲的二个基因决不会发生融合而是仍维持其个体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基因发生分离,其结果是杂种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状会发生分离。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全
隐性致死:隐性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分为显 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现象。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方法一:定义法
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没有 表现出来的即为隐性:甲×乙→甲,则甲为 显性。
方法二:性状分离法 具一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方法三: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 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
1.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 的判定及计算 2.遗传病系谱中遗传病(显、隐性) 类型判定及发病率的计算 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 有关问题 4.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 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
方法Ⅱ
1、性状类概念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遗传现象。 如ABO血型中的IAIB为AB型。
异常的性状分离比
例如:两只杂合黑鼠生下的四只小鼠不一定符 合3黑1白,可能是全黑,也可能全白,甚至既 有黑又有白,但比值不是3:1。
• 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异常的性状分离比
某些致死基因导致性状分离比发生改变:
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摩尔根
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沃森
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
相关训练:《讲》P55例2
解答遗传学试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题,明确相对性状并判断显隐性 第二步:判断遗传方式(常染色体还是伴性遗 传)
第三步:推导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谱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一、遗传因子假设
(二)遗传因子假设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 定的
2.每个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 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3.每一配子(性细胞)只有 成对遗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简称表型。它是基因型和外 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豌豆:红花和白花 小麦: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眼 人类:单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蝶形与镰形红细
胞……
小麦的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银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
红花(CC) 白花(cc) 若纯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Ft
红花(Cc) 杂合体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红花(Cc) 白花(cc) 若杂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红花(Cc) 杂合体
白花(cc)
Ft
纯合体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测交,若后代不分离全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 为纯合体(CC),若分编离著为者 申红顺先 花;与审阅白者花卢良则峰 其为杂合体(Cc)。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 个体存活率相同。
三、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5.各种基因型个体处在一致的正常环境条件下,并有较 大的群体。
结论
五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导致偏离这 些比例。
由此可见,表型比例3∶1、1∶1只是分离定律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遗传学》
自交法验证分离定律
引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完全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这个 假设的实质是杂种细胞里同时存在显性与隐性基因(即C与c 基因),并且这一成对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 不干扰,因而产生C和c两种不同的配子。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 引言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由奥地利僧侣格里高利·孟德尔(Gregor Mendel)在19世纪提出的,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研究,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现在所称的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独立分配定律)。
2.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又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它描述了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一个生物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个等位基因。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特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那么在生殖细胞中,这两个等位基因将会分离,每个配子只传递一个等位基因给后代。
3. 孟德尔第二定律:独立分配定律独立分配定律指出,两个或多个特征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特征的遗传不影响其他特征的遗传。
这意味着不同特征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随机组合的。
然而,这一定律不适用于连锁基因,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的遗传是相互关联的。
4. 显性和隐性孟德尔的实验还揭示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显性等位基因在表型中表现出来,即使只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存在。
隐性等位基因只有在两个隐性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5. 等位基因和表型等位基因是控制同一特征的不同版本的基因。
表型是指生物体的一组可观察特征,结果来自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包括所有的基因和等位基因。
6. 杂交和测交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产生后代的过程。
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实验,其中一个亲本是纯合子,另一个亲本是杂合子,用于确定某个特征的遗传模式。
7. 孟德尔实验的现代解释现代遗传学通过DNA的结构和功能,对孟德尔的发现进行了解释。
DNA分子中的特定序列(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现在被理解为描述了基因如何在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
8.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在现代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作物育种、遗传咨询、医学研究和基因治疗等领域。
孟德尔遗传学基本定律
孟德尔遗传学基本定律孟德尔遗传学基本定律是指奥地利的植物学家格里高利·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总结出的遗传规律。
这些定律深刻影响了遗传学的发展,也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一定律:单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的花色实验发现,如果两个纯合的个体杂交,其子代在外表上只表现出一个亲代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另一个亲代的性状则被隐藏,称为隐性性状。
这表明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而每个个体只有两个相同性状的基因。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分离定律”。
第二定律:两对基因的独立分离定律孟德尔进一步研究了两个性状的遗传规律,他发现这两个性状是独立遗传的,即一个性状的遗传不会影响另一个性状的遗传。
这一定律被称为“独立分离定律”,也是现代遗传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第三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进一步研究了多个性状的遗传规律,他发现不同性状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即它们在受精过程中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自由组合定律”,它为后来基因连锁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遗传学基本定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它与当时普遍接受的混合遗传学说相悖。
然而,随着后来的实验证据的积累,孟德尔的遗传学基本定律逐渐被接受并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中。
孟德尔的遗传学基本定律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遗传规律的存在,为遗传学建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它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
最后,它为人们理解生物多样性、遗传变异以及物种进化等重要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然而,孟德尔的遗传学基本定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适用于某些简单的性状,而对于复杂性状的遗传规律无法解释。
其次,它忽略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实际遗传现象往往更加复杂。
因此,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对孟德尔的遗传学基本定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孟德尔的遗传学基本定律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揭示了遗传规律的存在,并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原理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原理
奥地利修道士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遗传实验,发现了遗传中的几项基本规律:
1. 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个体中存在着确定某种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对。
2. 分离定律- 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中,同一性状的显性隐性基因会分离,各自进去不同游戏细胞。
3. Independent 律- 不同特征的基因分离时互不影响,独立遗传。
4. 优性律- 同一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同一zygote 中,显性基因表现
对性状。
5. 分离和重组- 后代遗传了父母线的部分基因,形成新组合,遗传性状呈现离散分离。
孟德尔通过大量统计分析豌豆的后代表现,总结出上述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这对后续基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离定律的创建过程
分离定律的创建过程是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作亲本杂交,得到的都是高茎豌豆,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也有矮茎豌豆,且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之比接近3:1。
基于该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的;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四个假设,从而发现了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其要点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分别进入一个配子中。
该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是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
孟德尔基因遗传和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遗传和分离定律孟德尔基因遗传和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经典理论,它由奥地利的修士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首次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了验证。
这些定律不仅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背景格雷戈尔·孟德尔在15年发表了他的《植物杂交实验》,首次系统地阐述了遗传单位的传递规律,被后世称为孟德尔遗传学。
他选用豌豆(Pisum sativ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及其组合规律。
孟德尔的工作为后来的遗传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范本和理论支持。
第一定律:单因遗传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说明了基因以及其对应表型的传递规律。
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观察到某些性状表现为显性和隐性形式,并且在第一代杂交中显现出显性性状,但在后代中隐性性状可以重新表现出来。
这一定律形成了“基因不会相互融合,而是独立地遗传给后代”的基本观点。
第二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阐明了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在自交实验中,孟德尔观察到在F2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1,而表型比例为3:1。
这表明了基因在受精过程中是独立分离的,并且随机组合形成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遗传学的现代发展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初的孟德尔遗传学经过扩展和改进,融入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
DNA的发现和结构解析使得基因的物质基础得以明确,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机制也逐渐被揭示。
在当今的遗传学研究中,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仍然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虽然现代遗传学已经超越了孟德尔时代的限制,但其提出的遗传单位和基本遗传规律仍然适用于多种生物,为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伦理和应用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孟德尔定律也引发了许多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遗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可以更加精确地操作和改变,这对农业生产和医学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争议。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衷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
提出者介绍格里哥・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1822年出生于当时奥地利海森道夫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孟德尔的全身塑像庭,他的父亲擅长于园艺技术,在父亲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之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
1843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奥尔谬茨大学哲学院继续学习,但因家境贫寒,被迫中途辍学。
1843年10月,因生活所迫,他步入奥地利布隆城的一所修道院当修道士。
从1851年到1853年,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4个学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课程。
与此同时,他还受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训练,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植物杂交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
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长达12年的植物杂交试验。
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
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当代遗传学之父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孟德尔的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
孟德尔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孟德尔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遗传学家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的三条遗传规律,分别是:
1. 单性隐性定律:如果一个个体的两种基因不同,且其中一个基因是显性的,另一个是隐性的,那么这个个体的表现会只有显性基因的特征,而隐性基因的特征则不表现出来,但是隐性基因会以一定比例出现在下一代中。
2. 分离定律:在同一代个体中,每个基因的两种基因会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分开,随后与另一个来自异性配偶的细胞融合,从而在下一代中重新组合。
这个过程是随机的,每种基因组合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3. 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的基因之间遵循独立分离原则,即它们的分离和组合是互相独立的。
因此,每个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互独立的,不会互相影响。
这些定律对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物种遗传变异和疾病遗传学。
- 1 -。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考向4遗传定律中的名称辨析
【例4】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个体的现象;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都是相对性状。
也可以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育种自交植物的或同株异花授粉基因型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提高纯合度判断显隐性及纯杂合子的有效方法自由交配即随机交配各种相同及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满足遗传平衡定律不同自花相同测交杂合子与相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验证杂交实验中对的解释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和11常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实验现象母本父本2基因类型相同基因
A.3/5B.1/2C.3/8D.2/3
解析:亲代高茎(用AA表示)与矮茎(用aa)表示,F1为Aa。F2中AA∶Aa∶aa=1∶2∶1,F2植株成熟时,拔掉所有的矮茎植株,即将F2中的aa去掉,剩下的AA∶Aa=1∶2,其中AA占1/3,Aa占2/3,将F2自交,AA自交后代全是高茎AA,而Aa自交后代中高茎AA为2/3×1/4=1/6,高茎Aa为2/3×1/2=1/3,故理论上高茎F3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3+1/6)/(1/3+1/6+1/3)=3/5。
(1)提出假设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及应用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及应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指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总结,提出了遗传学的两条重要定律:分离定律和配对定律。
这两条定律是现代遗传学发展的基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个体的子代中,互相独立的遗传因子在配子中分别分离,并且随机地组合。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孟德尔的第一组实验来解释。
他选择了两个性状均有显性和隐性形式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例如花色为紫色和白色,籽粒为黄色和绿色。
繁殖下一代后,他发现第一代杂合个体的子代中,出现了纯合个体和杂合个体,而且纯合个体的性状都与其中一个亲本相同。
这表明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子代中是相互独立地传递和分离。
其次,配对定律是指每对遗传因子只能在配子中的一个参与配对,而不是同时参与配对。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孟德尔的第二组实验来解释。
他选择了两个性状均有显性和隐性形式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例如花色为紫色和白色,籽粒为黄色和绿色。
繁殖下一代后,他发现第二代杂合个体的子代中,除了产生与亲本相同性状的个体外,还产生了新的性状组合。
这表明每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只能在配子中的一个参与配对,而不是同时配对,从而导致新的性状组合的产生。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现代遗传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理论基础。
基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遗传因子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揭示了奥秘的DNA结构和遗传密码的解读过程,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新篇章。
其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指导。
基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科学家们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的植物和动物,如高产、抗病的作物品种、高效的肉牛和奶牛品种等,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此外,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医学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遗传疾病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大难题。
通过研究遗传定律,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开展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为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孟德尔遗传定律高中生物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体中,两个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只能继承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从而表现出该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例如,在豌豆的杂交
实验中,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子一代(Dd)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但比例为1:1,说明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这意味着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一个个体可以同时继承多个非等位基因,从而表现出多个性状的组合。
例如,在豌豆的杂交实验
中,红色花(R)和白色花(r)与长荚(L)和短荚(l)进行杂交,子一代(RrLl)在自交后得到的子二代中,红色长荚、红色短荚、白色长荚、白色短荚的比例为9:3:3:1,说明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主要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以及有性生殖过程。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高中生物中,学生需要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并进行简单的遗传计算。
同时,也需要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局限性,例如在解释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时可能不够准确,需要结合其他遗传学理论进行分析。
孟德尔杂交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是指奥地利的植物学家格里戈尔·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的一套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描述了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
孟德尔的杂交定律包括三个主要原则: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统一性定律。
首先,分离定律指出,个体的遗传特征由两个互相独立的因子决定,每个因子都来自于父母的一方,并且在繁殖过程中是分离的。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在生殖过程中会分开传递给后代,后代只会继承其中一个基因。
其次,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了不同的遗传特征之间是独立组合的。
这意味着在遗传过程中,各个特征的遗传因子是独立组合的,一个特征的表现并不会影响其他特征的表现。
这个原则也被称为基因的自由组合。
最后,统一性定律阐述了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表现是由两个互相作用的因子决定的。
这两个因子分别来自于父母的一方,会在后代中重新组合。
如果这两个因子是相同的,则遗传特征会表现为纯合,如果两个因子不同,则遗传特征会表现为杂合。
孟德尔的杂交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遗传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并且为后来的基因学和进化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b XB
⒈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 开红花。然后,他连续观察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 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
1 A 4
1 B 8
C
1 16
1 D 32
1 A 4 解析:
⒈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 开红花。然后,他连续观察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 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A)
解析
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B— 3、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
红花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植株自 交,则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D) A 1/9 B 2/9 C 5/9 D 8/9 AaBb 自交 9A—B— 3A—bb 3aaB—
黑身残翅 50%
遗传解题训练
A 香豌豆花色 与花粉粒 B 果蝇体色 与翅形 C 牵牛花的花色 与花形 D家蚕的血液颜色和 皮斑
紫花长粒44% 紫花圆粒6% 红花长粒6% 红花圆粒44%
灰身长翅 50%
黑身残翅 50%
红花阔叶37.5% 红花窄叶12.5% 白花阔叶37.5% 白花窄叶12.5%
普通斑黄血68.75% 普通斑白血6.25% 素白斑黄血6.25% 素白斑白血18.75%
2.百合的黄花(M)对白花(m)为显性,阔叶(N)对窄叶(n)为显 性。一株杂种百合(MmNn)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表型比为:3黄阔:1 黄窄:3白阔:1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为:(D) A Mmnn(黄花窄叶) B MmNn(黄花阔叶) C mmNN(白花阔叶) D mmNn(白花阔叶)
F1 F2 黄、圆豌豆 9
黄、圆豌豆 × 黄、皱豌豆 3 绿、圆豌豆 3
绿、皱豌豆 1
分析:只考虑子叶的颜色—F2黄子叶:绿子叶=3:1
只考虑种子的形状—F2圆形种子:皱缩种子=3:1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圆 3黄皱
1绿
3绿圆 1绿皱
3圆 1皱
性状重组的同时比例重组
解析 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先考虑花的颜色,黄:白=1:1,则另一亲本控制 颜色的基因型应为mm;再考虑叶的性状,阔叶:窄叶=3:1,则另一亲本控制 叶形状的基因型为Nn,两对性状综合考虑,某植株的基因型为mmNn 。
3、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 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 植株自交,则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 A 1/9 B 2/9 C 5/9 D 8/9
1 B 8
C
1 16
1 D 32
1、红花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证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2、设红花基因型为AA,白花基因型为aa,则F1的基因型为Aa Aa F1 自交 F2 1/4AA 自交 1/2Aa 自交 1/4aa 自交 1/4aa
F3
1/4AA
1/8AA 1/4Aa 1/8aa
⒈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 开红花。然后,他连续观察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 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F1等位基因分离→F2性状分离
水毛茛扁平叶和丝状叶
有角(♀)
无角(♂)
×
HH 无角(♀) hh 有角(♂)
×
Hh
♀1HH 2Hh 1hh 有角 1 无角 3 Hh ♂1HH 2Hh 1hh 有角 3 无角 1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思路
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 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 产生的后代如下: ①C × A → 毛腿豌豆冠 ②D × A → 毛腿豌豆冠 ③C × B → 毛腿豌豆冠与光腿豌豆冠 ④D × B → 毛腿豌豆冠与毛腿单片冠 分析组合③ ,腿的性状发生性状分离,说明C、B控制腿的性状的基因型为 Ff,分析组合④,鸡冠的性状发生分离,说明D、B控制鸡冠的性状为Ee,综合可
(3:1)(1:1)=3:1:3:1 杂交亲本:AaBb×Aabb AaBb×aaBb
(3:1)(3:1)=9:3:3:1
杂交亲本:AaBb×AaBb
需要关注的比例—1:1和3:1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人类属于什么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 2、伴性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男女发病率有何关系?
分析:
A—(1紫:1红)(1长:1圆)=1紫长:1紫圆:1红长:1红圆
B—(1灰:1黑)(1长:1残)=1灰长:1灰残:1黑长:1黑残 C-(1红:1白)(3阔:1窄)=3红阔:1红窄:3白阔:1白窄
D—(3普:1素)(3黄:1白)=9普黄:3普白:3素黄:1素白
遗传解题训练
总结:
(1:1)(1:1)=1:1:1:1 杂交亲本:AaBb×aabb Aabb×aaBb
1 A 4
1 B 8
C
1 16
1 D 32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杂合体的比例 为(1/2)n,其中AA和aa的比例各为{1- (1/2)n }÷2
2.百合的黄花(M)对白花(m)为显性,阔叶(N)对窄叶(n)为显 性。一株杂种百合(MmNn)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表型比为:3黄阔:1 黄窄:3白阔:1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为: A Mmnn(黄花窄叶) B MmNn(黄花阔叶) C mmNN(白花阔叶) D mmNn(白花阔叶)
4、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 现为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4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 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C) A 黑毛雄猫× 黑毛雌猫 B 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C 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D 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解析: 1、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 ,虎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黄色雌猫 的基因型为XbXb;黑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黄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 2、根据雌猫后代的表现型及其基因型可以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根据后代黑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黄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推知母本基 因型为XBXb;后代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 ,虎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 XBXb,推知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F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F2性状重组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P
黄子叶圆粒豌豆 × 绿子叶皱缩豌豆
F1 F2 黄、圆豌豆 9
黄、圆豌豆 × 黄、皱豌豆 3 绿、圆豌豆 3
绿、皱豌豆 1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P
黄子叶圆粒豌豆 × 绿子叶皱缩豌豆
1、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人类属于什么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 性别决定有XY型和ZW型的决定方式;人类属于XY型的性别决定 2、伴性遗传的特点是什么?男女发病率有何关系? 伴性遗传的特点是不存在男传男的方式(有男→女,女→女,女→男)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男女发病率的关系:(男性发病率)2=女性发病率
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花植 株为杂合体;由3/8=3/4×1/2推测,
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1aabb
红花植株,其中纯合体AABB占1/9,杂合体占8/9
4、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 现为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4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 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 A 黑毛雄猫× 黑毛雌猫 B 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C 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D 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5、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基因A控制),母亲表 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 (1)请写出这对夫妻的基因型。 (2)这对夫妻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如何?
5、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基因A控制),母亲表 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B-b)的女儿。 (1)请写出这对夫妻的基因型。 (2)这对夫妻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如何?
1 A 4
1 B 8
C
1 16
1 D 32
如果连续自交到F5代,杂合体植株所占的比例呢?AA的纯合体呢? 由此题你可以总结到怎样的规律呢?
⒈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 开红花。然后,他连续观察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 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
基因分离定律研究思路
①F1为何表现显性性状? 提出问题 ②F2为何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①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 ②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 作出假设 ③杂合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几率相等 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 预期:显性:隐性=1:1 验证假设 实验: F1和隐性类型杂交(测交实验) 结果:符合预期 结论: F1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①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得出结论 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 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 产生的后代如下: ①C × A → 毛腿豌豆冠 ②D × A → 毛腿豌豆冠 ③C × B → 毛腿豌豆冠与光腿豌豆冠 ④D × B → 毛腿豌豆冠与毛腿单片冠 ⑴四只鸡的基因型依次为:A______、B_______、C_______、 D_______ ⑵C×B交配后代中光腿豌豆冠的基因型为:_______;D×B交配后 代中毛腿单片冠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⑶若上述的光腿豌豆冠群体与毛腿单片冠群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中光 腿单片冠类型约占后代群体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 思考:要判断4只鸡的基因型需要从哪几组杂交组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