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纠纷中常见法律问题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咨询与解答常见问题汇总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咨询与解答常见问题汇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法律咨询与解答在法律服务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法律服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解答,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
一、劳动法相关问题1.1 工伤赔偿责任:雇主对于员工工伤是否负有赔偿责任?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雇主在员工工作期间,应当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与工作条件,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并对员工的工伤负有赔偿责任。
1.2 加班工资:员工加班是否有加班工资?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员工加班超过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1.3 离职补偿:员工离职时是否有获得补偿?员工离职时,根据其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现,雇主应当支付相应的离职补偿金。
二、民事法律相关问题2.1 合同法律责任:当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是否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各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 损害赔偿:当他人的行为给我造成了损害时,我是否有权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当他人的行为给您造成了损害,您有权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具体的赔偿金额和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或者由法院判决。
2.3 合同有效性:当一方误识合同内容或者受到不公平的约束时,该合同是否有效?当一方误识合同内容或者受到不公平的约束时,可以认为合同存在欺诈、胁迫等无效因素,因此该合同可能无效。
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三、刑事法律相关问题3.1 刑事责任:犯罪嫌疑人何时构成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为实施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在心理上具备犯罪故意,才会构成刑事责任。
3.2 刑罚减轻原则: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获得刑罚减轻的可能?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犯罪嫌疑人,如果其采取真诚悔罪态度,积极赔偿损失,有可能被判刑减轻或者免除刑罚。
浅析工伤认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浅析工伤认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工伤认定是指用来界定劳动者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伤害、疾病、职业病是否为工伤的程序。
在工伤认定中,涉及到一系列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浅析讨论。
一、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工伤的范围、工伤认定的程序、工伤赔偿的标准等,对工伤认定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
二、工伤的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受到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
具体的认定标准如下:1.工伤必须是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的,包括工作日和休息日。
2.工伤必须是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即与工作有直接关系。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地点以外从事与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活动,也应认定为工伤。
3.工伤必须是因工作原因造成的,即与工作有因果关系。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职业病,需要评估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因素。
工伤认定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工伤事故的立案,即对工伤事故进行登记。
2.工伤鉴定,即通过医学鉴定来确定工伤的性质和原因。
3.工伤认定,即综合考虑工伤事故的立案和工伤鉴定结果,确定是否认定为工伤。
四、工伤赔偿标准工伤保险赔偿标准主要包括治疗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死亡补助金。
根据规定,工伤保险在赔偿时要全额赔付,不得减免。
五、工伤纠纷处理对于因工伤而引发的纠纷,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不服工伤认定的劳动者,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总之,在工伤认定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同时,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安全,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工伤案件常见问题与操作实务
工伤案件常见问题与操作实务
工伤案件常见问题与操作实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伤认定:企业如何举证?
在工伤认定过程中,企业需要举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以及对员工提出的工伤认定的事实与理由是否存在异议。
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可工伤,那么他们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2. 工伤认定结果不服的处理方式:
如果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 用人单位未为员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后果: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将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4.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即使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仍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然而,由于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将完全由用人单位承担。
5. 异地施工受伤的工伤认定:
对于异地施工受伤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地点和所属的劳动保障部门来确定工伤认定和处理的程序。
6. 如何处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对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要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内或因工外出,因履行工作职责或工作原因受伤,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认定为工伤。
7. 其他问题: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能否认定为工伤,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伤认定标准和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老板不认可工伤,他们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律师。
劳动纠纷工伤赔偿案例解读
劳动纠纷工伤赔偿案例解读近年来,劳动纠纷和工伤赔偿的案例在社会中频繁出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解读几个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劳动纠纷和工伤赔偿的相关问题,为读者提供更清晰的法律认识和指导。
案例一:工伤认定的争议小明是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他在工作过程中不慎受伤,导致右手手指残疾。
然而,公司拒绝将其伤情认定为工伤,将小明列为普通意外伤害进行处理。
小明对此提出异议,要求工伤赔偿。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对于小明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因工受伤的情况,公司应当对其进行工伤认定,并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
然而,要确定这些情况是否属于工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鉴定。
小明应向劳动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在相关证据及医学鉴定下,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确认。
如果工伤认定为肯定,小明将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相应的赔偿。
案例二:劳动纠纷的调解与诉讼小红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由于与同事发生争执,引发了严重的劳动纠纷。
双方试图协商解决,但未取得良好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小红决定将劳动纠纷诉诸法律,并寻求法院的仲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劳动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受害方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根据法律和事实情况,对纠纷进行调解或作出仲裁决定。
小红提起诉讼后,法院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解,以尽可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调解未果,法院将进行进一步审理,并根据实际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无论是仲裁还是法院判决,都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履行。
案例三:劳动关系的解除与赔偿张三是一家公司的高级经理,由于工作能力下降,多次被公司批评,最终与公司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劳动关系破裂。
公司解雇了张三,但张三要求获得合理的解雇赔偿。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费用。
工伤赔偿问题与解决方案
工伤赔偿问题与解决方案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非正常原因导致的身体或精神损失,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直接威胁着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存、权利及尊严。
对于工伤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是劳动者身体本身的问题或是某一方企业或者个人造成的问题。
因此,为了维护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权益,明确企业、工伤患者等各方的责任,关于工伤赔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伤赔偿合法性及涉及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伤赔偿是双方共同应尽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预防职业危害,防止事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赔偿因此受到损害的劳动者的损失:(一)未履行安全生产的义务;(二)未设置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规定的安全防护设施;(三)未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四)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五)未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同时,工伤赔偿产生亦离不开众多的问题。
比如,工伤患者的权益在面对保险公司赔偿时经常会出现的缺失、不公等。
另外,保险公司的赔付处会依据不同的因素来测量赔偿范围及金额等。
这些种种导致了劳动者对于工伤赔偿的权益并未得到切实的保障,而实际赔付和没收费用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
二、工伤赔偿优化措施1、政策法规尽早出台-----政策性的文件通常要具备严谨、可行性高、有效性显著等特点。
面向就业,政府要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建立食宿、出行支出、保险、休务费用等方面的保障机制,确保劳动者配备健康保险的均等性,保护劳动者在取得劳动者报酬、医疗保障等权益时受到保护。
2、加强教育理念-----要加强劳动保障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劳动人民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能力,助力他们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加强风险识别方面,要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和渠道,对劳动者进行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的知识宣传。
有关工伤的法律法规
有关工伤的法律法规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人遭受的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伤害或因职业病致残,或者造成死亡的情况。
为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伤的法律法规,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中第四章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制度,并规定了工伤保险的范围、支付比例和赔偿标准等内容,为工伤保险提供了法律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该法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工人的责任与义务,保障工人在工作中不受职业病侵害。
3. 《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对工伤保险的实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包括被保险人范围、参保条件、保险费率、赔偿标准和程序等内容,是工伤保险实施的基本依据。
4. 《工伤保险金领取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工伤保险金的领取程序,包括申请、资格审查、支付等环节,保障工伤保险金的及时发放。
5. 《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工伤保险待遇的计算方法和支付程序,为工伤职工提供具体的经济救助措施。
6. 《工伤认定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工伤的认定标准和程序,规定了工伤认定的主体、时限和申诉程序等内容,为工人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7. 《企事业单位工伤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的参保义务和申报程序,明确了用人单位的工伤责任和义务。
8. 《国家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国家工伤保险的管理实施办法和赔偿标准,为工人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9. 《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等事项,保障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10. 《医疗机构工伤鉴定技术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医疗机构进行工伤鉴定的技术要求和程序,确保工伤鉴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我国有关工伤的法律法规的一部分,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工人的工伤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促进了用人单位提高职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工伤事故发生。
工伤待遇中的4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值得学习)
工伤待遇中的4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值得学习)来源:上海高院2015年9月,上海高院民一庭召开了全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第三季度庭长例会,就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已形成倾向性意见。
现将本次研讨意见纪要如下,供大家审理案件时参考。
一、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中涉及劳动关系解除的相关问题1、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或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支付工伤人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问题《工伤保险条例》和《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仅规定职工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工伤人员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但未明确其他情况下是否需支付。
实践中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或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下,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歧较大。
倾向性意见认为,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性质来看,该补助金系对劳动者因工受伤致劳动就业能力减弱,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由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一种经济补偿。
是否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与劳动关系因何原因解除或终止并无直接关联。
同时,若仅以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原因为标准来判定劳动者是否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待遇,也不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综上,对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或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仍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关于因是否患职业病或因再次鉴定、复查鉴定致伤残等级结论前后不一,法院可否依后一结论为依据判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恢复劳动关系并支付相应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部分法院反映,一些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之前已认定劳动者未患职业病,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又就同一伤害事故再次作出构成职业病的鉴定结论。
也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之前认定的伤残等级较低,后因伤情发生变化或出于其他因素考虑又作出另一伤残等级较高的鉴定结论。
对此,法院是否可以后一结论为依据判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恢复劳动关系并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关系争议解决的常见问题
劳动关系争议解决的常见问题劳动关系争议是指由于用工相关的权益、利益等问题而引发的纠纷、矛盾或争议。
在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环境下,劳动关系争议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解决劳动关系争议。
本文将就劳动关系争议解决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一、劳动合同问题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劳动合同问题往往是劳动关系争议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例如,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是否合法、合同期限的设定是否合理、工资待遇的约定是否符合劳动法等,都可能引发争议。
解决这类争议,则需要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工资待遇问题工资待遇是劳动者的最基本权益之一,也是劳动关系争议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工资争议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例如工资数额的确定、工资支付的周期、加班工资的计算等。
在解决工资待遇问题时,应当参考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解或仲裁。
三、劳动保护问题劳动者享有一系列的劳动保护权益,这些权益通常包括工作时间、休假、工伤保险、社会保险等。
劳动保护问题是劳动关系争议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例如,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或工伤保险、员工的劳动时间超过了法定工时等,都可能引发争议。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考核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并依法进行申诉或仲裁。
四、劳动纠纷解决机构的选择劳动关系争议解决的机构通常包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法院等。
然而,在选择解决机构时,往往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仲裁结果的执行问题等。
解决这类争议,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进行判断,并依法申诉或上诉。
五、法律程序的复杂性劳动关系争议解决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法规和程序。
例如,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证据的合法性、程序的合法性等。
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法律程序的复杂性而感到困扰。
劳动关系调解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劳动关系调解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劳动关系调解是一种通过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对于解决劳动纠纷和维护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劳动关系调解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劳动关系调解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问题一:薪资和工时纠纷薪资和工时纠纷是劳动关系调解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劳动者认为自己的薪资待遇不合理,或者工时过长。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可能认为劳动者的表现不符合要求,导致薪资调整或者要求加班。
解决方法:1. 双方协商:建议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了解双方的需求和担忧,并寻求妥协方案。
2. 法律咨询:劳动者可以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合理的维权方式。
3. 劳动监察部门介入:当双方协商无果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专业的调解和指导。
二、问题二:劳动条件争议劳动条件争议主要涉及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安全和劳动保护等问题。
劳动者可能认为工作环境不安全或不卫生,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要求,例如长时间工作未休息。
1. 直接沟通:首先,劳动者应当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反映自己的担忧并提出改善建议。
2. 职工代表参与:劳动者可以委派职工代表参与劳动条件改善的讨论和协商。
3. 投诉监管部门: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监督。
三、问题三:劳动合同解除争议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是劳动关系调解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
劳动者可能对解除合同的理由提出质疑,或者对补偿金等问题存在异议。
解决方法:1. 查阅劳动法律法规:劳动者应当了解相应的劳动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2. 法律援助: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自身权益。
3. 调解和仲裁:如果双方协商无果,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或仲裁,由第三方进行公正裁决。
四、问题四:工伤赔偿纠纷工伤赔偿纠纷是劳动关系调解中较为敏感和重要的问题之一。
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可能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医疗费用和赔偿金。
劳动法律咨询解答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劳动法律咨询解答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础法律,对于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因此需要咨询和解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1. 加班补偿问题加班是指超过正常工作时间工作的情况。
根据劳动法,员工在工作日加班时,用于计算加班工资的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工作时间的三小时,而在休息日和法定假日加班时,用于计算加班工资的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工作时间的两小时。
加班工资应为正常工资的1.5倍。
2. 年假问题根据劳动法,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年假的天数根据员工工龄的长短而定,一般为5-15天不等。
在享受年假期间,员工应按照正常工资支付。
3. 工资支付问题根据劳动法,雇主应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向员工支付工资。
如果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或支付不全,员工有权要求按照双倍工资标准进行赔偿。
4. 用工合同解除问题劳动关系的解除应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当一方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时,对方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申诉。
在一些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还需要提前通知对方一定的时间。
5. 社会保险问题社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权益保障,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根据劳动法,雇主应按照一定比例向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6. 工伤赔偿问题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或职业病。
根据劳动法,雇主应对因工伤造成的医疗费、伤残津贴和死亡补助等进行赔偿。
7. 怀孕产假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有权休息,享受带薪的产假。
产假一般为98天,但具体天数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政策而有所不同。
请注意,上述问题的解答仅供参考,并不能代替法律咨询和专业意见。
如遇到具体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劳动法机构,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
劳动纠纷常见问题及解答方法
劳动纠纷常见问题及解答方法
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中的一种纠纷情况,常见的问题包括工资待遇纠纷、劳动时间纠纷、合同解除纠纷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劳动纠纷问题及解答方法:
1. 工资待遇纠纷:
- 问题:雇主拖欠工资或不按时支付工资。
- 解答方法:可以先与雇主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法律援助或聘请劳动律师提起诉讼。
2. 劳动时间纠纷:
- 问题:雇主要求加班超时工作,但没有给予相应加班工资或休息补偿。
- 解答方法:查看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工时和加班工资标准。
如果超时工作未得到合理补偿,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3. 合同解除纠纷:
- 问题:双方对于合同解除的条件和方式意见不一致。
- 解答方法:双方可以先进行友好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由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判定是否符合合同解除条件。
4. 工伤赔偿纠纷:
- 问题:受伤员工要求雇主支付工伤赔偿,但雇主拒绝支付或给予不合理赔偿。
- 解答方法:受伤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报告,并尽快进行工伤认定。
如果雇主拒绝支付赔偿,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以上提供的解答方法仅供参考,具体解决劳动纠纷问题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
如果遇到劳动纠纷,最好咨询专业的劳动律师或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常识:常见劳动法问题解答
法律常识:常见劳动法问题解答劳动法是指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
然而,由于复杂的劳动法规和劳动关系的多样性,许多劳动者对劳动法问题感到困惑。
本文将回答一些常见的劳动法问题,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1. 我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H2 - 概述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存在的核心文件,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
H2 - 解答劳动合同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双重要求。
首先,合同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无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等;其次,合同应当合理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如确保工资、工时、休假等合法权益。
2. 上班时间超过规定工时怎么办?H2 - 概述工时是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时间,法律规定了每天的工时上限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劳动者的工时超过规定工时,应该向用人单位提出正当的要求和投诉。
用人单位有责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遵守法定工时上限。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规定,并且拒绝改善工作时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
3. 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工资怎么办?H2 - 概述工资的支付是劳动合同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应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H2 - 解答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工资,劳动者首先应当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
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相关行政机关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投诉或仲裁请求。
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4. 我的年假和带薪休假有哪些规定?H2 - 概述年假和带薪休假是劳动者享受休息和休养的权利,也是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之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有带薪年假,年假的天数根据工龄不同而有所不同。
此外,劳动者还有权利享受带薪休假,具体的休假天数和条件应在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
5. 用人单位解雇我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吗?H2 - 概述用人单位解雇或终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相关的经济补偿是法律法规所要求的。
工伤相关法规
工伤相关法规1.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职工发生工伤。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条件进行评估,采取必要的技术、工程、劳动保护措施,提供适宜的劳动防护用品。
2.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发生劳动者工伤的,应当根据国家的规定及时组织抢救,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伤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其他相应费用,落实工伤待遇。
3.劳动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发生劳动者死亡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丧葬费。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抚养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抚养费。
4.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因工伤不能工作的,支付工资的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
5.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或者工作条件方面有了变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三日内通知劳动者;劳动者对变动不同意的,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6.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导致劳动者工伤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补偿责任。
7.劳动保护监察条例第十九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发现用人单位存在工伤隐患的,可以向所在县级以上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检举、控告。
8.工伤保险条例第四条:在用人单位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由所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支付工伤保险基金,用以支付医疗费、康复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伤残津贴、赡养费、丧葬费和工亡人员丧葬补助金等费用。
9.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10.工伤保险条例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对工伤参保人员进行诊断和鉴定,对工伤程度进行评定,并向用人单位出具工伤鉴定书;用人单位接到工伤鉴定书后应当及时支付工伤保险基金。
注意:以上法规均为编写者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内容整理,非真实法规,仅供参考使用。
工伤案件中存在的若干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 , 《 工 伤认定办法》 明确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 劳动者应提 交 的证据有 : “ 劳动 、聘用合 同文本 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 劳动关系 ( 包 括事实劳动关系 ) 、 人事关系 的其他证 明材料 。” 可 见 ,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 障行政部 门在进行工伤认定 的程序 中就 进行 了劳动关系 的确认 。这实 际上 与劳动仲裁 的确认劳动关系
者来说 , 私了的协议只能是短时 问的给予一些补偿 , 而不能真正 地补偿劳动者所遭受 的实际损失。特别 是对于一些伤残等级级 别高 的农 民工来说 ,他们 通常是整个家庭的劳动力支柱和主要
照
的收入来源提供者 , 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存 问题 。 这也 是近年来 出现伤残等级级别 高的农 民工 选择 私了协议 后才知道 自己的权益 ,再转身去 申清工伤待 遇时却因为错 过了诉讼 时效
( 二) 申请工伤待遇的程序过于冗长繁琐 。
伤认定的诉 讼、 复议 , 行政 复议 和诉讼都会对 工伤认 定的确认 进
行重新 的核审。 这无疑又是对工伤案件审理的一部 分重复 , 又造
提到工伤待遇赔偿的程序 , 人们往往会 以“ 马拉 松” 来形容 。 要三年左 右的时间才能走完所有 的索赔程序 , 并拿 到赔偿 。 ( 三) 在漫长 的诉 讼过程 中, 受伤者最 终选择调解 的情况居
工 伤认 定
二、 或裁或审 , 由当事人 自行选择。
笔者建议 , 实行“ 或裁或审 ” 制度 , 在劳动争议发 生后 , 当事 人可以 自愿选择 , 或向劳动仲裁机构 申请仲裁 , 或向人民法 院提 起 诉讼 。申请 仲裁 的, 实行劳动仲裁两裁终局 , 不得再行起诉 ; 向 法院起诉 的 , 则按 民事诉讼程序两审终审 。 三、 实行劳动仲裁财产保全制度 , 保 障劳动者的权益 探索和研究在劳动争议仲裁过 程中建立 独( 下转 第 1 3 2页)
浅析工伤认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浅析工伤认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工伤认定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对在工作中发生的意外、职业病或者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伤害进行鉴定和认定,以便为职工提供相应的保险和补偿。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劳动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工伤认定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例如认定标准不清晰、程序不规范、证据不足等等。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工伤认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浅析。
一、认定标准不清晰工伤认定标准是指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进行认定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岗位、劳动条件等原因导致的各种事故、职业病,根据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认定标准,确认其属于工伤保险范围的,依法办理工伤保险待遇。
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标准并不清晰,导致很多工伤案件无法得到合理的认定。
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标准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认定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甚至不同人员对于认定标准有不同的理解和执行;二是对于认定的程序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三是对于证据的要求相对模糊,容易造成认定结果的不确定性。
建立清晰的工伤认定标准,是解决工伤认定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程序不规范工伤认定的程序不规范是指在工伤认定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程序不完善、程序操作不规范等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劳动者发生工伤或者职业病提供医疗、康复、工伤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赔偿。
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如不及时召开鉴定会议、不充分听取被认定人的意见、不及时向被认定人告知认定结果等等。
程序不规范的存在,容易导致工伤认定结果的不公正和不客观。
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过程中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劳动保障制度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建立规范的工伤认定程序,是解决工伤认定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关键所在。
工伤认定纠纷的案由
工伤认定纠纷的案由工伤认定纠纷是指由于工作而导致的伤害或疾病,因认定标准、程序或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的问题而引发的争议。
工伤认定纠纷的案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定标准的争议:工伤认定标准是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制定的,当事人对于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存在争议。
例如,雇主认为员工的伤害或疾病不符合法定的工伤认定标准,因此拒绝给予工伤保险赔偿,而员工则认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工伤,并符合工伤认定标准,要求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二、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争议:在工伤认定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当事人对于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有不同的说法,可能会影响到工伤认定的结果。
例如,雇主和员工对于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存在争议,如员工主张事故是在工作时间内发生,而雇主认为员工在工作时间外受伤。
三、证据是否足够的争议:在工伤认定过程中,目前伤害的证明是非常重要的。
当事人对于提供的证据材料的充分性存在争议,如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
例如,员工提供的医疗记录不完整或者不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导致雇主怀疑员工的伤害或疾病与工作无关。
四、工作原因与非工作原因的争议:工伤认定的核心是确定工伤与工作原因的直接因果关系。
当事人对于工伤是否与工作原因直接相关存在争议。
例如,员工所受的伤害或疾病可能与工作相关,也可能与其他非工作原因有关,当事人在此方面存在分歧。
五、认定程序的争议:工伤认定过程中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规定是争议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雇主在工伤认定过程中未按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或者保险公司在认定过程中存在违法操作等,都可能引发工伤认定纠纷。
综上所述,工伤认定纠纷的案由主要包括认定标准的争议、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争议、证据是否足够的争议、工作原因与非工作原因的争议以及认定程序的争议等方面。
这些争议的存在,需要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来解决。
劳动者工伤赔偿权益的法律保障
劳动者工伤赔偿权益的法律保障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包括职业病和工伤事故。
根据中国法律,劳动者享有工伤赔偿的权益,工伤赔偿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劳动者工伤赔偿的适用范围、计算方法和法律救济等方面,探讨劳动者工伤赔偿权益的法律保障。
一、工伤赔偿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赔偿适用于下列情形:1. 工伤事故: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导致身体伤害或者职业病。
2. 因工作需要:劳动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职业病。
3. 途中、途回: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或其它与工作相关的意外伤害。
工伤赔偿的适用范围明确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权益,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解决。
二、工伤赔偿计算方法工伤赔偿计算主要涉及到医疗费、伤残赔偿金和丧失劳动能力赔偿金。
1. 医疗费:工伤造成的医疗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动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就医,用人单位应予以支付。
具体医疗费用的计算根据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定进行,超过保险制度规定的部分,用人单位也应予以支付。
2. 伤残赔偿金:伤残赔偿金是根据劳动者工伤程度来计算的。
经鉴定,劳动者的工伤程度划分为等级,根据等级确定相应的赔偿金数额。
3. 丧失劳动能力赔偿金:当劳动者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享受丧失劳动能力赔偿金。
赔偿金的计算依据劳动者的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年龄和工资进行,并按照一定比例发放。
三、法律救济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工伤赔偿问题上存在争议,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救济。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救济方式:1. 调解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起调解申请,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调解仲裁是一种快速解决争议的方式,双方可以在专业机构的协助下达成一致。
2. 诉讼解决:如果调解仲裁未能解决争议,劳动者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作出公正的判决。
工伤被人打伤谁赔偿
工伤被人打伤谁赔偿根据中国劳动法,工伤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被他人打伤,可以认定为工伤事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事故的赔偿责任一般由雇主承担,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下面就工伤被人打伤的情况进行讨论,阐述一下赔偿责任及赔偿金额的相关问题。
一、赔偿责任:在工伤被人打伤的情况中,赔偿责任主要由两个方面承担:1. 雇主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雇主有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到他人的伤害,雇主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加害人责任:除了雇主责任之外,实施伤害行为的个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条的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加害人也应该对其伤害行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被打伤人的相关损失。
二、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一般根据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医疗费用及法律赔偿标准等因素来确定。
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费用:根据伤势的轻重以及治疗费用,包括医药费、住院费、手术费等,计算治疗所需的大概费用,并及时向雇主报销。
2. 工伤鉴定费用:根据需要进行的工伤鉴定,雇主应承担应急工伤鉴定费用。
3. 劳动者伤残赔偿金:根据伤残程度,按照相关伤残评定标准,雇主应支付相应的伤残赔偿金,赔偿劳动者的伤残损失。
4. 经济赔偿:除了上述费用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如误工费、残疾津贴、丧葬费等。
需要强调的是,赔偿金额的具体数额需要根据双方协商达成共识,或者依据法院的判决结果。
在进行赔偿时,应该充分考虑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合理、公正地给予赔偿,确保被害人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
综上所述,工伤被人打伤的赔偿责任主要由雇主承担,同时加害人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赔偿金额应该包括医疗费用、工伤鉴定费用、伤残赔偿金以及其他经济赔偿等。
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应根据实际损失及相关法律赔偿标准进行合理确定,以确保被害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工伤赔偿纠纷案例分析
工伤赔偿纠纷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工伤赔偿纠纷是指在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与雇主之间发生的赔偿争议。
这类案件在劳动法领域往往具有复杂度和敏感性,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情况以及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近期曾发生一起关于工伤赔偿纠纷的案件。
在该案中,小明(化名)是某公司的一名前职员,他认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意外伤害,并向雇主提出工伤赔偿要求。
1. 事发经过小明在执行公司派遣的一个任务时不幸受伤。
根据医院诊断书显示,他的伤势属于重度损害,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经过调查和取证后,小明提出了赔偿要求,并申请认定为工伤。
2. 公司回应公司方面辩称,小明受伤时并非履行正常职责,在私自使用非公司设备导致了意外事故发生。
因此,公司拒绝认定小明的伤势为工伤,并不承认赔偿责任。
3. 法院判决在审理此案时,法庭首先核实了小明受伤的现场情况,并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证据。
最终,法院认定小明是在完成派遣任务过程中受伤,因此应符合工伤赔偿标准。
法庭判决公司支付小明一定比例的赔偿金以及相应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补偿。
三、案例分析与借鉴针对这起工伤赔偿纠纷案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和启示:1. 保障员工权益雇主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确保他们理解安全操作规程,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果员工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雇主应考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向员工提供合理的赔偿。
2. 工伤认定标准在确定是否属于工伤范畴时,需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员工是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受到了损害。
如果能够证明员工受伤是因为工作原因,那么雇主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法律诉讼风险雇主应当意识到,如果对工伤赔偿要求不予以合理回应,可能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
在处理工伤案件时,雇主应保持公平、透明、合法的态度,并遵守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四、结论综上所述,工伤赔偿纠纷案例分析突出了保障员工权益和遵守劳动法规的重要性。
工伤打官司怎么赔偿
工伤打官司怎么赔偿工伤打官司是一种常见的法律纠纷,涉及到工伤的赔偿问题。
下面我将用700字为大家介绍关于工伤打官司的赔偿问题。
工伤打官司的赔偿问题是指工人在劳动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后,为争取应有的赔偿而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情况。
根据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的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疗费用的补偿,二是伤残评定和赔偿。
医疗费用的补偿主要是指工人因工致残后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包括康复治疗费用和后续的康复费用。
伤残评定和赔偿则是根据事故造成的伤残程度和工人的工资水平来确定赔偿标准。
根据法律规定,伤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越高级别的伤残程度,赔偿标准越高。
工伤赔偿的诉讼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仲裁阶段,工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其次是诉讼阶段,如果劳动仲裁失败,工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后是执行阶段,一旦法院作出判决,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工人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等手段来实现赔偿。
在工伤打官司的过程中,工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损失。
这些证据包括事故发生的证据、伤残程度的鉴定证据、医疗费用的收据等。
同时,工人还需要保留好与劳动纠纷相关的证据,如医疗记录、工资单、合同、劳动保护设施的照片等。
在工伤打官司时,工人可以选择请律师代理自己的权益。
律师会根据法律规定为工人进行法律咨询、证据收集、诉讼代理等工作。
同时,律师还能帮助工人分析法律风险,提供法律建议和方案,争取最大的赔偿利益。
最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工伤赔偿的效率,国家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的同时,也鼓励劳动者举证的要求,提高了对工伤赔偿的保护力度。
同时,也加大了对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的追责力度,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证。
总之,工伤打官司的赔偿问题需要依法进行解决。
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选择合适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伤纠纷中常见法律问题一、工伤认定的条件1.1构成工伤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职工必须有人身损害,职工的人身伤亡必须发生在其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发生(在实践中,判断工伤事故是否是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发生的,需要判断工伤事故构成的三要素,即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事故必须是职工受到损害的原因;事故不是由于职工自身故意所引起的。
1.2 特殊的工伤认定事故情况认定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遭受事故上海或者职业病认定为工伤退休人员返聘到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享受工伤待遇工作过程中受到惊吓得精神病通常不认定为工伤实习生发生意外认定为工伤陪客户吃喝期间受伤原则上不认定为工伤,但要考虑企业的规章制度因工作原因发生厮打视情况,因履行职责的属于工伤上班途中违反交通法规受伤劳动者主观过失仍属工伤,故意不属于工伤串岗后发生工伤认定为工伤二、工伤保险待遇一览表项目待遇备注计算基数月份比例支付渠道医疗期间停工留薪12个月用人单位最长24个月,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期满仍需治疗,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医疗费用100%基金单位和职工个人垫付,工伤认定后按范围报销伙食补助本单位因工出差住院伙食补助标准70%用人单位转院费用按本单位因公出差标准用人单位交通、食宿费用医疗终结辅助器具按国家规定标准(鉴定委员会确认)基金假肢、假眼、假牙、矫正器、轮椅等护理费完全护理本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50%基金按月计发大部分护理本地上年度职工月40%基金按月计发平均工资部分护理本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基金按月计发一至四级一次伤残补助金一级本人工资24个月基金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300%计算;低于统筹地区平均工资60%,按60%计算。
二级本人工资22个月基金三级本人工资20个月基金四级本人工资18个月基金每月伤残津贴一级本人工资90%基金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伤残一级至四级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级本人工资85%基金三级本人工资80%基金四级本人工资75%基金未参加工一级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因工受伤达到一至四级伤残的,其工伤保险长期待遇可实行一次性支付或长期支付两种办法。
一次性支付需由本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二级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具体标准由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但不得低于条例规定的待遇,通常为本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若干个月工资。
三级用人单位四级用人单位五级至六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本人工资16个月基金六级本人工资14个月基金每月伤残津贴五级本人工资70%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享受六级本人工资60%用人单位一次性工伤医疗补五级用人单位职工本人提出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由用人单位支付。
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通常为本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若干个月工资。
六级用人单位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用人单位六级用人单位七至十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本人工资12个月基金八级本人工资10个月基金九级本人工资8个月基金十级本人工资6个月基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七级用人单位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由用人单位支付。
具体标准由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通常为本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若干个月工资。
八级用人单位九级用人单位十级用人单位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七级用人单位八级用人单位九级用人单位十级用人单位因丧葬费本地上年6个月基金停工留薪期内或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死亡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工留薪期满后死亡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本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8-60个月基金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报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职工生前工资每月40%基金1、停工留薪期内死亡或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留薪期满后死亡享受2、抚恤金总额不超过死者本人工资3、按月支付其他亲属职工生前工资每月30%基金孤寡老人、孤儿上述标准基础上加发每月10%基金三、工伤赔偿项目工伤情况赔偿项目受害人受伤未死亡医疗费;住宿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费;生活护理费;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受害人死亡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特别工伤事故结果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因非法用工遭受工伤职工或童工治疗期间发生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
再次发生工伤已经发生过工伤的职工,如果再次发生工伤的,应按照再次发生工伤的伤残等级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前次认定为工伤,已经领取伤残津贴的,如果再次发生工伤的伤残等级高于前次伤残等级,可以按照新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再次发生工伤的伤残等级与前次等级相同的,可以合并晋升一个等级。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工伤复发治疗所需费用工伤保险金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支付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交通食宿费康复性治疗费用工伤保险金支付辅助器具费工伤保险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用人单位支付待遇四、工伤赔偿金项目计算表项目范围计算公式所需单据支付方式医疗费挂靠费;检查费、治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后续治疗费用。
诊疗金额+药品金额+住院服务费金额+其他抢救费用单据、医院住院费收据、住院费用明细单、医疗费收据、医疗处方单、医疗治疗诊断证明书、法医鉴定书、治疗医院的继续治疗意见或法医鉴定意见;自购药费单据和发票,应当附治疗医院的处方单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低,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补助标准的70%发给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因工出差伙食补助标准*70%*人数*天数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报销标准;医疗机构出具的转院证明等;工伤保险由所在单位一次性支付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工出差标准报销经办机构的同意书交通食宿费限于当地医疗机构的治疗技术和水平不够,需要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情况;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实际发生的住院费和伙食费合理部分;伤者转院治疗往返途中伤者及陪护人员的住宿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本单位职工因工出差交通费标准*往返次数+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住宿费标准*天数+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费标准*天数说明用途并出具交通费的正式票据;住宿费和伙食费须证明到外地治疗“确有必要”;对应时间内的就诊票据辅助器具费辅助器具的赔偿应当是伤情需要;配置标准是“普通”;更换周期应按照配置机构的建议确定;辅助器具费用的继续赔偿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残疾辅助器具购置发票;县级以上医院对伤者需要残疾辅助器具的证明;省民政部门制定的国产普及型器具的价格标准证明;义肢配置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机构对义肢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的证明;伤残评定书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福利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发放工伤津贴,医疗期结束时,工伤津贴也同时不予发放,而改为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受伤前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评残前单位负责,参照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天数、护理期限综合决定护理人收入*护理人数*护理期限医院同意护理人员及护理人数和护理时间的证明;护理人员的收入证明或者当地护工从事同级别的劳务报酬标准;护理人员另行聘请的,提供护理人员支付工资的证明所在单位支付评残护理级别的确定起决定性作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评残等级证明,医院出具的不能自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后50%(完全不能自理)/40%(大部分不能自理)/30(部分不能自理)理的程度证明各级伤残待遇伤残津贴、伤残补助金、办理退休手续、缴纳医疗保险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员/月)*月数;伤残津贴赔偿金=本人工资*百分数伤残鉴定结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支付;一至四级伤残的伤残津贴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五级、六级伤残的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
五到十级伤残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丧葬补助金运尸费、火化费、购买骨灰盒的费用、骨灰盒存放费用、顾青丧葬人员所花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6死亡证明劳务费个月供养亲属抚恤金属于死亡职工生前应当供养的对象(主要生活来源)对配偶、属于孤寡老人或孤儿的其他亲属;工亡职工本人工资*40%;对其他亲属:工亡职工本人月工资*30%属于孤寡老人的配偶:工亡职工本人工资*50%当事人死亡证明、户口薄、被抚养人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明;证明被抚养人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书面证明;在校生学校给出的学籍证明;街道或乡镇级配出所出具的抚养关系证明从工伤保险金中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职工因工死亡时,从工伤基金中按照一定标准对工亡职工的直系亲属支付的一次性赔偿。
享受范围一般为工亡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8~60个月)死亡证明书一次性从工伤保险金中支付五、北京、江苏、上海、福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省份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备注北京合并计算,其中:五级30个月,六级25个月,七级20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个月,八级15个月,九级10个月,十级5个月。
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式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5(含5年)的,应当支付全额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不足5年的,每减少1年扣除全额的20%,但最高扣除额不得超过全额的90%。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或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不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江苏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年龄之差计算,五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六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七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八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8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九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十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