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论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
声,莫深乎义。
此句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大意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解释还是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所以,白居易接着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认为:诗,情感是它的根,语言是它的苗,声音(韵律)是它的花,而诗的含义、道理、给人们的启迪则是果实。
虽然白居易谈的是做诗,但是,我们的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好的演讲,必然是充溢着真情实感,必定能够带给听众以启迪,没有这一根一果,演讲就只剩下华而不实的空架子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我们平时引用比较多的,但是,后面的话大多数人却鲜有涉及,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对大师的话有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避免断章取义的尴尬。
(每日一句由文若河老师遴选并撰写应用指导,每天8点左右由张嘴就来微信号准时发送,喜欢就关注一下,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受益。
)。
新课程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教育
生命危险。 ‘ 这样的分析, 就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永州之野荒草
丛生、毒蛇出没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他还通过对人物语 言、 特别是对人物表情和行动的具体生动的分析, 给学生留 下鲜明深刻的感觉印象。 从蒋氏的“ 貌若甚戚者” 蒋氏大 到“
一、 挖掘美感。语文教师要深人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 法, 从感知、 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美感是听觉、 视 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 视觉是不可设想 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语)美感中丰富的情感活动都是伴随 ” 着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和认识产生的。 在教学中, 学生的审美
85
夫挖掘教材之美, 使之展现在学生面前, 引起学生对其进行 情感表现的把握, 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 精心导读。读, 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 段, 它常常可以拨动学生的情弦。读的 式很多, 无论是朗
在 武 侠 小 说 教 学 中加 强 法 治 精 神 引 导
— 侠义精神的法理学分析 李祥贵
时熊熊燃烧的不灭的希望之火。
义。言为心声, 人们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某种情感, 语
文教材集思想性、 科学性 、 艺术性为一体, 其中不乏文质兼 美的课文, 虽然作者不同, 风格迥异, 但是许多文章都从不 同角度折射出生命的光辉,以及对生命意识的情感体悟和 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认识。 可以说, 在语文知识的信息中无处 不包含了“ 生命情感的信息”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 : 情, 有促人奋进的战斗之情, 有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有催 人泪下的人间亲情……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 定: “ 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 自 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 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 明、 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 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学本身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工 ” 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仅让学生学习掌握文章的形式、 技巧, 而且尤其要发掘文章的思想, 以激发、 陶冶学生的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意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意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句话出自杨炯,他谈到人们最温暖的心态最好是从情感出发,深切地表达出来。
如果没有受到伤害,我们的心灵是单纯的,如果没有受到伤害,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如果没有受到伤害,我们的言行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以善良之心、情感之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并用行动来展现出自己坚定的立场。
当今社会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朋友、爱人、同学以及社交圈,这些关系都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彼此的心灵。
当我们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哀伤、忧伤或烦恼时,我们可以明白他们的心痛,全身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
当我们的爱人受到冷漠的待遇时,我们应当以一颗柔软的心给予他们安慰,用一份真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美好的情意。
当我们的同学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去完成考试时,我们应该以一颗有耐心的心耐心地引导他们,用一份温暖的情感支持他们,即使他们有想法放弃,也不能放弃一颗勤奋的心。
情感的力量很强大,它可以改变一切。
它可以感化人们的行为,可以影响人们的决定,还可以缓解人们的痛苦。
以情感去感受,可以让你从艰难中突围,以情感去行动,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以情感去分享,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友谊。
从古至今,深情之情历久弥新,从未凋谢。
《青梅竹马小时侯》、《封神演义》、《水浒传》等经典故事,把爱情及其他情感的深切展示给我们,告诉我们只要肯用心去感受,都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
同时,它们也让我们明白了用真挚的情感去去感受,对自己、对他人都可以产生持久的影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以情感才能感人,才能真正让心里的善良活跃起来,以及消除其他人或自己身上的伤害。
我们只要能坚持以一颗善良之心、情感之心去感受周围一切,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工作心得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我很喜欢。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班主任要用心去爱学生,要有亲和力。
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
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我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要有自己的魅力;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等等。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优秀班主任们对学生的爱远远胜于我们,听了他们的报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这几点谈谈感受。
一、班主任要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有四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这是全国优秀班主任钟竺在会上说的,我很喜欢这句话。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
可以说,语文课是感情丰富的课。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生情进入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情感。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都娴雅典美、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与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英国作家王儿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了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用自己已有的心里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
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
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舔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点拨者和引路人,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感动他人的,不在于
先发情感。
它告诉我们,要想感动他人,首先要做到的不是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而是让对
方产生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更是一
种处世之道,一种做人之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表明了一种哲理,即感动他人不在于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而在于让对方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是一种内心的共鸣,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当我们
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而没有真正地触动对方的内心,那么我
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只有让对方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感动他人的心。
这也是一种与
人相处的技巧,我们要学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从而
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感动对方的心。
在生活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无论是面对家人、朋友还是
同事,我们都需要懂得这种道理。
当我们面对他人时,更多地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要懂得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要学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
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才能真正感动他人的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个道理还适用于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面对一些棘手的
情况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如果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核心,引起相关人员的情感共鸣,那么解决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只有当各方人员都在内心深
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请君入瓮”与“请生入情”记得是一节作文课,我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怎么才能设置一个让学生既有言表,有情抒而又切实可行的情境呢?最后,决定设计了一个迟到的小场景,让学生描摹一下老师上课迟到时等待的焦灼心理。
为了加重心理感受的效果,我还作了小小铺垫:我提前透露给课代表说本节语文课要听课,让同学们做好准备,然后请我们教研组的其他几个老师提前到教室里就座,营造听课的氛围。
我呢,躲在离教室不远的角落里等待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设定了5分钟的时间,其间课代表焦急地到办公室找我两趟,我心里窃喜:看来今天课代表的感受最深切了(这是后话,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就在同学们焦虑不安中,我走上讲台,从学生们疑虑不解又不安的神情中,我可以猜出他们的所思所想:从未迟到的语文老师今天怎么能迟到呢?为什么迟到?更重要的是今天可是要听课的啊!我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解释,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当老师迟到的时候》。
“哦----”同学们恍然大悟,露出会心的微笑,既而埋下头去,沙沙的写作声汇成了一首流畅的音乐,欢快的唱响我们每个人心中!教学反思:那节作文课我收获了孩子们触发真情实感后的快意,收获了学生们自由畅快表达时的喜悦,课后参与的老师们笑谈:“你今天可是‘请君入瓮’啊!”,我赶忙补充:“我这就叫做‘请生入情’吧!”课堂教学的成功也给我了深深的启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精心准备的“言”、“声”“行”等诸多的教学语言,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主动思考的激情。
当然教师精心准备的可以是别出心裁的一个场景,可以是一个声情并茂的小故事,可以是娓娓道来的一句家常话,可以是一段乐曲,一幅漫画,更或者是生活片断的回顾,师生协作默契的共享……不一而足,不拘一格。
其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迅速进入设置的情境中,实现与作者的心灵与文本精髓的对话,有效的帮助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者,心者莫先乎情。
情,是人类最原始、最真挚的情感,它可以使人心灵感动,能够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而感人的事物,往往能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思考、让人感慨。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诠释什么是感人心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被一些情感故事所感动。
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虐恋故事,让无数观众哭红了眼眶;又比如真实生活中的感人事迹,比如一位母亲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付出和牺牲,这些都是情感的体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人情。
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帮助。
感人心者往往离不开人情之美。
比如在灾难面前,人们的互相援助、无私奉献,总能触动人心;再比如一些温馨的亲情故事,比如父母为子女无私奉献、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关爱等等,这些都是人情的体现,感人心者莫先乎人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英雄情怀。
英雄情怀是指那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我们常常会被那些无畏无惧、舍己为人的英雄故事所感动。
在面对危难的时刻,有人挺身而出,用勇敢和无畏去面对危险,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人,这种情怀总能感人肺腑。
感人心者莫先乎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指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
比如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又比如一次意外的亲吻;再比如在人生低谷时,有人送来一杯热腾腾的鸡汤和一句温暖的话语。
这些都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总能触动人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因为情感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感到生活的意义。
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予人们温暖、力量和勇气,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所以,鉴于情感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情感,增强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让感人之事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让情感成为我们生活的点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正是因为这份情感,我们才感到生活的绚丽多彩。
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反思
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反思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其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健康情感发展。
本文将探讨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并对其应用进行一定的反思。
一、渗透方式在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以达到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塑造的效果。
1.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该展示积极向上、真诚友善、有耐心等积极的情感特点,并通过自身言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2.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是教学中重要的工具,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可以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教材应该注重对友情、亲情、爱情等正面情感的渗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影响。
3.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积极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合作精神,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的鼓励和引导。
4.情感话题的引入: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情感话题,例如友谊、感恩、奉献等,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
二、应用反思然而,当前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教师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情感教育理念的缺失。
有些教师可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的实施。
其次,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情感教育的专业能力。
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情感教育专业素养。
此外,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资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工作;家庭可以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完整word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浙江省三门中学滑华摘要: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作为德育主导渠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充分有效的发挥其德育功能.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试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生活体验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价值引领传递正态价值取向、通过情感教学升华人性,以此来提升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关键词:德育渗透价值引领情感教学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是人类的高贵品质,教育始于生命,达于思想,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的教育应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责任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人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在中心的位置.教育活动要把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人的价值.中学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就必将更多地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生命价值的满足.思想政治课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
它不仅要承担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那么,如何在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始终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立足时代,与时俱进,充分展示学科特色和学科风采,激发学生责任心、进取心和社会使命感。
在现代理论指导下,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一、生活体验,强化德育渗透课堂是浓缩了的生活,生活则是放大了的课堂.教材、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最基本的价值体现.追求政治课教学的生活美,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鲜活、生动的生活片段进入课堂。
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本质,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生活的体验中理解知识,在知识的指导下感悟生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 引言1.1 概述人的情感是人类内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决策和健康状况。
情感既是人类的软肋,也是人类的力量源泉。
在现代社会,情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
从个体的一言一行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情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它能够激励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而负面的情感,比如忧虑、焦虑、愤怒等,也会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发生。
正确理解和有效管理情感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在人际关系中,情感更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使人们更加亲密和融洽。
良好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会稳定。
感人之心者,必先情。
情感的力量无处不在,不容忽视。
1.2 主题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它们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在这些情感中,有一种情感被认为是最为感人和动人的,那就是真挚的情感。
人们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即感动人心的事物往往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这句话抓住了情感的核心,揭示了情感对人们影响的重要性。
情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它可以激励人们走向正面,也可以让人陷入消极情绪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情感的驱动和影响,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困难,都会借助情感的力量来勇敢面对。
情感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情感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而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情感而迟疑不决。
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更加亲近彼此。
情感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正能量的情感会让我们心情愉悦,身心健康,而负面情感则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烦恼。
理解和把握情感的力量,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情感对人的影响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情绪。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是关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谢您的阅读!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①确实,无感触于现实,无哀乐于心,哪有名篇佳作?写作,就是要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
这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是高考语文作文“基础等级”的考点之一。
合乎情理地引导学生去“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是中学写作教学至关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动情点。
一、从理论上引导学生“为情而造文”众所周知,人类自从有文字以来,就逐渐开始了写作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我国周、秦以来,许多文论家逐步揭示了写作的规律,一些写作方面的专著和精辟的论述陆续问世。
借鉴前人的经验,研究今人的论著,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写作规律是大有帮助的。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就必须不失时机地从写作理论上给学生以指导。
例如,两汉时的理论专著《毛诗序》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指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进一步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如果“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书评》)。
别林斯基也说:“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
”可见,万物兴衰,引起文思;情因物感,文以情生。
从以上的专著或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文章的感情在于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②难怪鲁迅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但也愿意有共鸣的心弦。
”③无情,则无诗,无文,无一切文学艺术。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因素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促进作用,还对学生形成以学为乐的态度起着维持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把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这才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
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拙见。
1 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
从作家的创作实践来看,情感在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点刘勰《文心雕龙》中早已有过深刻而全面的论述,他把文学称为“情文”,认为创作必须抒发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在这方面《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无疑是做了表率。
他写《红楼梦》先后增删五次,批阅十载,以诗自序说“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都是血”。
这字字是血,就凝聚着作家的感情。
可见作家在创作时都是把自己个人的感情强烈地渗透到作品中去,这就使得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都渗透了浓浓的感情色彩,形成以情动人的巨大感染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选入初中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至情美文:《背影》一文中浓浓的父子之情,《藤野先生》中深深的师生之情,王勃送杜少府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挚的朋友之情,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肠百结的思乡之情,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强烈的报国之情……这千丝万缕、“扯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怎不教人心潮澎湃,忘情其中,反复诵读,乐此不疲呢?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课文中这些情感因素,使学生得到一次次情感的洗礼,从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正面管教构建和谐课堂的行与思
其实,如果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能做到共 情,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关注处理好 学生的负面情绪,那么师生关系绝不会僵。当 然,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表达共情不应是娇 纵学生。
二 、以 情 引 情 —— 先 启 发 提 问 ,后 促 进 反思
关键词:正面管教;和谐课堂;共情;启发式提问;正面管教
在现实生活中,课堂上因师生矛盾激化而 引发负面事件的热议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师 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在道 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也会碰到师生关系出现 矛盾的现者认为如果教 师在教学中能运用这一理论,有利于构建以人 为本的和谐课堂,对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 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下面笔者结 合教学实例来谈几点做法。
生点了点头“。所以你在上课时闯进来,不喊报 告,弄出大声来,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是吧?” 学生又点了点头。笔者接着说:“刚才由于在 上课,老师看你情绪激动没有来说你,现在你 经过一节课时间冷静下来了。每个人都要学 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刚 才上课你这样走进教室,老师也很生气,但如 果老师也像你一样没有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你觉得今天的课还可以正常上下去吗?”这时 笔者注意到学生露出了羞愧的神色,低下了 头。于是笔者趁热打铁:“那你说说看刚才自 己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今后应该怎样避免, 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这种 无礼的形象。”在笔者的引导下,这位学生很好 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了批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一句关于人情感的古语,意思是引起人的感觉和情感,最重要的是情感。
人类是一种有情感的动物。
我们有喜怒哀乐、爱憎等感情。
这些情感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情感,如言语、语言、肢体动作等等。
情感的表达不仅可以让自己舒缓情绪,也能引起他人的共鸣,产生共鸣。
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情感的深度和真实性最为重要。
我们需要用真诚的心去表达情感,才能引起他人的共鸣,让人们真正感到动容。
如果我们的情感不够真实,甚至是虚伪的话,那么就很难感动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些人因为爱情而相扶到老,有些人因为亲情而义无反顾地奉献。
我们也总能在影视、小说等艺术作品中找到那些让人动容的情节。
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感人,是因为它们会唤起我们心中的共鸣。
当我们身处在类似的情境中时,我们也会想到这些感人的故事,我们也会被它们所感染,引起内心的共鸣。
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是一个提醒我们要珍爱情感的句子。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的关注点往往会被各种新闻、事件所牵连,渐渐地忽略了内心的情感。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归内心,去思考我们自己的情感,及其在生活中的价值。
总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个句子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情感,要去表达和传递情感,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够感受到真诚的情感。
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地感受到分享快乐、减轻痛苦,而不是单单地被身边的东西所牵动。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的名言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的名言1.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狄更斯2. “为情而造文。
”——刘勰3. “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真情实感。
”——王尔德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5.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6. “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公式。
”——高尔基7. “当你开始写作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真实的情感。
不要试图编造或模仿别人的作品,而是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
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
”——海明威8. “一个作家必须使他的艺术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矫揉造作。
自然是没有矫饰的。
”——巴金9. “不要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要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作。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爱,都要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触动读者的灵魂。
”——托尔斯泰10. “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我不写。
”——巴金这些名言都强调了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时,我们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因此,作为写作者,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持真实和坦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中。
《我爱这土地》朗诵分析
精心整理《我爱这土地》朗诵设计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一篇情感真挚、深沉、浓烈的现代新诗佳作,一次次唤醒我们对民族百年沧桑的回忆。
当我们把文字变成声音,用朗诵传递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时,那份热爱将感动每个人的心灵。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朗诵设计。
?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无比温柔的黎明”,甚至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前两句,作者选择喉咙嘶哑的鸟的形象,传达时代赋予诗人的责任和诗人内心的歌唱>中动。
然后以“歌唱”领起下面四句,这四句诗为并列关系,是歌唱的具体内容。
七八两句则进一步升华诗人对土地执着的感情。
?第二部分只有两句,却是全诗的诗眼。
诗人直抒胸臆,一问一答中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沉强烈的爱。
最后的省略号似乎是心中潜流的无限的激情,激起人们的共鸣。
?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把握全诗基调和脉络的基础上,我们要对全诗做一个具体的技巧设计。
?首先是确定语速。
深沉的爱国情感决定全诗的朗诵语速要稍慢,但“歌唱”以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停顿的方式,即落停和扬停。
每个诗句结束时用落停,停顿时间稍长,气息刚好用完,声音顺势落停。
而诗句中间停顿处用扬停,停顿时间稍短,声音虽停而气息未尽,而且停顿前声音稍微上扬或者拉开。
如第一句,“假如”“我是”两处都是扬停,“一只鸟”处就是落停。
?还要考虑轻重音的处理,以下加点字词是诗中需着重强调的重音: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王地,这永远汹涌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些重音的使用可以造成语音的轻重变化,突出主题,更准确地传达诗歌的情感。
不过重音不能理解为简单的重读,这里具体做一些说明。
一般情况下重音就是加大音量,重音重读,如“鸟”“嘶哑”“土地”“河流”“风”“死”“土地里面”“为什么”“泪手势的运用也很重要。
站在教学原点的守望与思考
站在教学原点的守望与思考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有效教学进行了多方研究和实踐。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有效”二字,既包括教师有效的“教”,也包括学生有效的“学”。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叩问自己,不断地摸索。
一、不愤不启《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有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一般来说,人的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也是矛盾碰撞最激烈的时刻。
只有在“愤”、“悱”的状态下,学生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解决问题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创设矛盾情境,营造“愤”、“悱”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实践,达到教学目的。
对初中生来说,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对秦始皇的评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如下:①在上课之前,先确定辩论的双方观点,正方观点为“秦始皇功大于过”,反方观点为“秦始皇过大于功”;②引导学生搜集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③在课堂上开展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热情高涨,据理力争,不但深刻认识了秦始皇,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而且锻炼了搜集、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论从史出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体现了基础性、开放性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学素养,使学生真正做到“论从史出”。
三、注重细节精彩的戏剧、小说都有动人的细节,因此精彩的课堂也应具有动人的细节。
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往往会停留在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言语、某一个眼神。
由此可见,细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用心理来展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用轶闻趣事来增加历史人物的真实感。
为了让“五四运动”的意义更为鲜明,笔者着重阐述了这场运动的爆发背景:派遣了数十万民工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国,狂喜于近代以来第一次跻身战胜国行列,在欢呼雀跃的时候却听到丧权辱国的噩耗,这种让人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使得近代以来积聚的民族情感爆发了出来。
上海考察学习汇报(王丽梅)
聆听《以情优德,提高对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艺术性》报告有感王丽梅本次赴上海参加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级研讨会,获益匪浅。
尤其是全国著名情感教育专家、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做的《以情优德,提高对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艺术性》主题报告高屋建瓴地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支持,让我再次审视自己的工作,心灵产生很大的共鸣。
现将我从这个报告中学到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方法以及自己粗浅的认识与想法与大家共享。
卢教授的报告以2002年清华大学某学生用硫酸伤害黑熊事件、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上海复旦大学的某学生虐待动物事件、云南大学某女生杀人分尸案、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一个个典型的恶性案例展示开始,继之以阐述由他本人主持的一项对全国25485名中小学生情感现状调查的结论:青少年情感素质未随学段升高而提高,反而有下降趋势。
面对情感退化,人心淡漠的现状,卢教授直观而深刻地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大问题——“实效性不高”摆在我们面前,引发我们的思考。
那么,如何优化德育工作实效?卢教授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青年人兴奋点高、易激动,情感丰富,自尊心强。
学校要优化德育,就要掌握他们这些情感特点,适度地运用情感因素,创设最佳的情感背景,以情抚心,以情入心,以情润心,以情动心,以情修心。
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会超出预期效果。
其中,卢家楣教授认为人的情感和理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人的情感上升,理智就下降;情感下降,理智就上升,同时情感对人的理智、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亦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
因此,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增强德育的艺术性,做到科学与艺术,理智与情感在德育工作中辩证统一。
具体如何操作呢?卢教授从德育的功能入手,深入浅出地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一、让学生处于好心情接受德育教育,为德育提供好的情绪背景,能提升德育的效果——以情抚心卢教授认为情感的疏导功能表现在: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到对他人的言行的接受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学生 的思想 .引导学生对 文本进行创造性 的解 读与
审美体验 。例如 ,在《游褒禅 山记 》的教 学中 ,教 师可以
引导学生在质疑 中对文本进行深入 探究 .教师应 当引 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文本 的内在价 值 .不仅要让 学
感人心者 莫先乎恃
生感知古文字的语言艺术 .而且鼓励 学生对文本进行 深入 思考 ,围绕着课 文内容实现创新美 。
遗产 中的地方 文学故事进行 乡土教学 ,从而促 进学生 发学 生情 感。具体而言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 以充
更好感受文学魅力 。
分借 助多媒体和网络 .将课 本上的文字知识用 图片、视
在传统文化 中渗透 美育 目标 .不仅要精 选高 中语 频、音频 等方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 更深 刻地感受和体
一 建 立 和 谐 师 生 关 系 。营 造 良好 课 堂 氛 囤 、
初 中阶段学生 正处 于身心发展 的关键 时期 .对人 对事都 比较敏 感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 中渗透情感教育 . 首先就要建 立和谐 融洽 的师生关系 .营造轻松 、良好的 课堂氛 围。具体而 言 。教师平时要 多关心和关注学生 。 多与 他们沟通 交流 。从言语 、行 为 、眼神等方 面给 予学 生关注和鼓励 .让学生真正卸下 心里 防备 ,逐渐 拉进师 生距离。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 多用亲和的言语和 态度 。让 学生卸下 “课堂 包袱 ”。轻松 学 习 ,尤其是 当学 生存在疑虑或 问题 的时候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 学生 大胆说 出来 .不论学生说 的对与错 。教师点评 时都 应以 鼓励和开 导为主 .不能言辞激烈 .打击学生学 习积极 性 .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 自身 的不足和错误 。慢 慢改进。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隔阂 ,情感教育的渗 透才能顺利进行。
2.丰富语文美感体验方式 教师要在 语文教学中展示传统 文化 的内涵 .促进 学生更好 的在 课堂中体验感知美 .还要 丰富语文教学 方式 .着力运 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准确 的传递 出文本 的 美学价值 。首先 ,要根据课文内容合理 的选择运用不 同 的教学方 式 。体现 出小说 、诗歌 、散 文的美学特征 ,结合 各种文体特点进行语文教学。其次 。在教 学中融入传统 文化现 象 .可以结合节庆假 日等主题文化现 象引导学 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感受语 文魅 力。第三 。可 以结合文 本让给学 生呈现 出一些文化 遗产内容 ,让学 生感知文 化遗迹 .达 到促进学生感知文本中的美的元素 目标 。例 如 ,在韩 愈《师说》的教学 中 ,可以展示 韩愈碑 文作 品 , 促进 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韩愈文学大家 的风范 ,激发学
文教材 中的传统 文化 内容 .而且还要对富 有传统文化 会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轻松 .也更容易的带人情感。
的文本进行 优化 .着力体现 出传统 文化 美学特质 ,给学
例如 《济 南的冬天 》的教学 。除 了生长在济 南的人
生缔造 必要 的审美感知空间 .引导学生在传 统文化 中 感受美。
二 、科 学 设 置 教 学 情 境 .深 入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科学设置教学情境 .一方面 能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记忆 知识点 .提 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另一方面 ,渗
生体会 文本作品的浓厚兴趣。还可 以结合 非物质文化 透情感教育时也能更顺利地将学 生带人情境 ,深入 激
初 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即在 教学过程 中教 师借 助相 应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将情 感因素融入教学 内容 中,然后传 递给学生 ,进 而实现 丰富教学 内容 、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的目的。初 中阶段 ,学生 正处于成长 的关键时 期 .在 学习中需要教师及时有效 的弓I导和教 育,才能养成正确 、良好的思想观念 。故在初 中语文教 学 中必须 重视 并积极落 实对 学生的情感教 育。笔者就 此 展 开 论 述
· 129·
。。
il 中学语文·语文立交
.
而深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 感 .提高 学生学习效率以及
审美能力。
三 、优 化 阅 读 教 学 内容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共 鸣 阅读教 学是初 中语文教学 中的重要板块 .对学生
浅谈语丈情感教学的实践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以及 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有重要作 用 。因此 .教师 也可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实现情感教 育的
★作 者 通 联 :南 昌市 实验 中 学 。
外 .其他人很少能真正见到和感受 到济南的冬天是什 么样子 .因此 .为了帮助学 生更深入 感受和体 会 ,教师 可以用 多媒体给学 生播放济 南冬天 的视频和 图 片 。并 配上音乐 .给 学生“创造 ”一个济南的冬天 。让学生又如
身临其境一般 .从 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强烈 的刺 激 ,进
— — 论 情 感教 统 文 化 中进 行 美 育 的 注 意 |一|项 1.依托教材资源开展教学
圄 郑 甲 昌
教师要展现传统文化 的美 育价 值 .就必须综合使 用现 有教学篇 目。能够根 据学生实际情况 。在遵循新课 程标 准的引导下 ,充 分把握教 材中的美学元 素。首先 。 要把 握教材的内容 。合理 的运 用教材展现文本 美 。引导 学生在课 文中获得传统 文化知识 .运用课 文树立学生 正确 的价值观 。其次 ,要对高中语文教材 内容进行精心 选择 .要通过富 有传统 文化 内容的特定部分 对学生进 行美 的教 育 .着力让学 生获得 更好 的审 美及 文化 感知 体验 。第三 .合理设计教学环境 .依托文本体现 出的浓 厚传统文化信 息 ,对 文章特 质进行解 析 。例如 ,《鸿门 宴》教学 时可 以对 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然后运用影视 作 品进行情景再现 .再引导学生感知课文 。达到挖掘 民族 文化 精神 。全面激发学生审美情 感体 验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