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教案1】
2021-2022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下,终于画上了句号。
秦实行暴政,二世而亡,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
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取秦亡的教训,稳固民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的原因教师:汉初,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来看幻灯片上的这那么材料: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通过材料分析出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同时讲解汉高祖参加过农民战争,了解农民的力量,这也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次还有吸取秦亡的教训。
2、何为黄老之学问:什么是黄老之学?生通过看书作答其内容简单讲述黄老之学,分析其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为〞。
〔具体做法: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法〕3、黄老之学的演变及影响出示材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那么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后汉书·食货志?实行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政策之后,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国力增强,秩序稳定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新儒学确立的背景师:既然黄老之学如此有利,为何会被后来的新儒学所取代呢?让学生看学案中的三那么史料: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那么骄奢易为淫乱,急那么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那么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材料三: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2.了解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3.了解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4.掌握汉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汉武帝统一后对思想文化的整合,推动各派思想向儒家思想大一统。
全国文化的大一统,是继统一政权取得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必然结果。
汉代的思想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思想文化大一统:汉代的统一思想文化,主要以儒家为主,形成了千古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
汉代的儒学成为统治意识形态的标志,儒学逐渐成为统治者所用的理论武器。
汉代百姓虽仍信仰先秦的各种宗教,但仅作为个人的信仰,已经不能影响政治。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大力发展属官制度,大大增加了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力。
3.科举制度的确立:汉武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使文人士大夫成为荣宠可仕的阶层,使得儒家思想更得以传承,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在科举制下,唯有儒家思想的精英才有机会进入朝廷,为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汉初的思想文化呈现出诸子百家并存、竞相涌现的局面。
其中,儒家思想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其主要原因如下:1.汉初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使得各种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和发展。
2.儒家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表现在强调仁爱、爱人心路、师道传承等方面,使得人们更能够体验人性中的美好追求和价值目标。
3.汉初爱国思想的影响:由于长期的战争,人们开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表现出更加关切和思考,儒家思想中的爱国思想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
3. 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汉代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汉代儒家思想的整合:汉武帝时期,经过整合,把当时各种思想融为一体。
2.《四书》的问世:《四书》是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对于后世中国人的思想和紧密程度,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1
课题名称: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这一要求并不高,仅就教材内容来看,就是汉初的黄老之学至武帝时独尊儒术。
但我觉得应该和之前的百家争鸣相联系,将思想的历史演进告诉学生,使学生不仅能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而且还要知道历史为什么会选择儒学。
我设计用三个问题作为主线,用适当的历史材料作为辅助,使学生尽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解决这三个主干问题。
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完成课标要求,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学习。
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思想史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难懂,但如果能选择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历史材料,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使他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了解西汉初年为什么选择黄老之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材料等方式理解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评价“独尊儒术”,教师对法家、道家、儒家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认识,更深刻的认识到儒家成为正统是历史的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西汉初70余年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黄老之学的内容分析说明其兴衰过程从背景含义内容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儒学能够取代黄老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对董仲舒改造儒学并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学习,认识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正统主流思想。
第03课《汉代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 3 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教课目的1.熟习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看法对儒学上涨为主流地位的影响,理解汉初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经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董仲舒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平定、国家一致和中央集权增强的作用。
二、教课要点:汉代统治思想的发展及大一统思想确实立。
三、教课难点: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的原由。
四、教课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议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战国期间的“百花怒放”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秦推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
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怎样汲取秦亡史训,牢固天下民心呢?(二)讲解新课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黄老之学的特点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首创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联合. 黄老之学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其特点是,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汲取了阴阳、儒、法、名各家有益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是汉初统治者在增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依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人民少扰乱,所谓“纵民之欲” ,“与民歇息”,“顺民之情”,“顺水而与民更始”。
黄老之学将老子的“道”进行改造,把它当作客观存在的规律,又指出社会生活中也有客观规律。
主张以法治国,奖惩分明,言出必行,也主张用战争来达成国家一致,“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的主要代表是陆贾、盖公,主张“贵安静而民自定”,使统治者少生是非少扰民,以利人民养精蓄锐。
2、黄老之学的盛行(汉初)“黄老之学”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恃,所以它适应农民战争后的政治局势,切合恢复生产、稳固封建次序的需要。
所以,在汉初统治者的倡导下,黄老之学盛极一时,出现了“文景之治”。
3、黄老之学的作用使西汉经济快速恢复,国力增强。
历史ⅲ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从容说课】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兼纳百家思想,使它成为新儒学,实现了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
因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在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教材导语部分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黄老之学在汉初成为支配地位的背景,同时深入思考,社会现实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文化是人类发展深层次的胎记。
本课内容简洁,思想深奥。
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图文等形象性材料,加深对“黄老之学”与新儒学思想内容的识记与理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影响,从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识记“黄老之学”,新儒学的主要观点,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
2、通过对黄老之学盛行以及被新儒学产生的原因、条件与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强度,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黄老之学”,新儒学分别盛行于汉初和汉中期,对汉代不同时段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2、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持久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教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有关“黄老之学”和新儒学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学时安排】1学时【课前准备】分组收集:1、人物资料:汉武帝和董仲舒。
2、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复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思想史导入。
导入二: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3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1.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原因和意义。
2.讲解:详细讲解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穿插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先秦诸子百家与汉代思想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分析: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针对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现象,结合现实社会,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多元化与统一的认识。要求:观点独到,分析深入,字数在800字左右。
4.请同学们分组,选择一个汉代思想家,为其制作一份简介,包括生平、主要观点、代表作品等。要求:内容准确,形式美观,字数不限。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思想大一统对后世的影响,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汉代思想家们的优秀品质。要求:结合实际,具有启发性,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史论结合,体现历史思维。
2.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清晰,符合学术规范。
3.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教师将及时批改反馈。
3.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汉代思想家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站在汉代思想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社会,思考汉代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如如何看待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多元化与统一等,使历史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课题研究、讨论等任务,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3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4.分析汉代思想大一统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如选官制度、教育制度等,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大一统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是什么?
2.强调汉代思想大一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学生认识历史、理解社会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短文需包括以下内容:
3.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4.强化史料实证,培养证据意识:引用丰富多样的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证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5.突破重难点,注重方法指导: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启发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a.《中国古代思想史》;
b.《汉代儒学及其历史影响》;
c.《汉武帝传》。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4.家长辅助作业旨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3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西汉初年实行黄老之学的背景是怎样的?黄老之学的内容有哪些?产生了何影响?2.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有哪些?3.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4.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异同之处?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阅读面相对宽广,对《史记》的历史故事较为熟悉,也看过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以此导入本课,进行问题涉及,层层深入,从而突破重难点,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3重点难点1.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2.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异同之处?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讲授】汉代大一统思想三、汉代大一统思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的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秦朝的治国思想是哪家?生:法家。
师: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秦朝短命而亡。
汉朝的统治者又会采用哪家思想来治国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战国至秦朝的思想领域的变迁。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课堂设问:黄老之学的含义是什么?基本观点是什么?1、黄老之学的含义及其特征:“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
内容包括: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二是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教学内容导入儒家思想的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不断发展——秦朝时遭到打击——汉初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盛行的时间和地位盛行的时间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具体内容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①从上讲,基础是早期的道家理论;在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可以说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②其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即有为,无为就是一种作为,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作为,是在政治上少作为的办法缓和社会矛盾。
在哲学上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盛行的状况.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和之后地位的衰落黄老之学作为西汉初年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学说,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黄老之学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观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汉的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教案:第3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答案
孔子中学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二、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教学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谈话法等相结合教学策略手段(教学过程)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1.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盛行的时间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4.盛行的状况(教材小子部分的介绍,阅读框还补充了“萧规曹随”的典故)5.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和之后地位的衰落黄老之学作为西汉初年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学说,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是“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中央的丞相、地方的郡守、王国的诸侯权力很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央集权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了对最高统治者的严重威胁。
如: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骄淫逾制,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与中央政权对立等。
)黄老之学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观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汉的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汉武帝时,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开始受到统治者青睐。
2021-2022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案(1)
高山景行、至圣儒学------?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课标内容】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开展。
【教材分析】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开展历程?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开展演变的脉络,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效劳,才能生存开展;思想文化的开展,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开展的历史趋势,所以,本主题在教材中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尽管高三的学生经过过去两年的历史学习以及一轮的复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储藏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比拟欠缺,加上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而且它的演变的背景又与中国几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有重要的关系,所以还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学理念】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效劳于学生成长。
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那么,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问题探究、创设情景、参与活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正确地理解知识和加强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古代各重要时期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探究其演变过程。
②归纳中国古代各重要时期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探究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多角度评价孔子和儒家思想,学会论从史出,多角度探讨历史现象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对知识进行迁移拓展,互相提出问题,相互帮助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3)董仲舒发展先秦儒学为新儒学:①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②内容: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
“天人感应”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强调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影响(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①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②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汉初实行与民休养政策的原因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
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中的“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
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都是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他们的手段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简单粗暴,成为秦的暴政之一,加速了秦的覆亡;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在倡导、劝勉、教化,有利于国家统一,也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下图是《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郡守,他为推进巴蜀教育,一面派有才华的青年10余人到京师学五经(儒学五经)和律令,一面又在成都市中修起“学官”,招收“学官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知识上的难点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而能力上的难点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评价治国思想的内容和影响。
我认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应以体验历史为前提,如果学生能很好地体验到时代的需要,会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为历史分析评价奠定情感基础。
所以本课我精选史料设计了两处历史体验:一是汉初,二是汉武帝时期。
学生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后针对当时背景提出自己的治国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肯定学生分析中的合理之处,
纠正知识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