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空气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晋源区金胜中学杜建忠2012.5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成分的化学史实。

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演示【实验2-1】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认识仪器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1、空气。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因为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P2O5(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1)一是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2)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掉。

(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3篇)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3篇)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3篇)第一章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主题:空气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空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2. 探究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具有质量等。

三、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供给生物呼吸氧气、燃烧的必需品、传播声音等。

2. 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通过提问或讨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并写下自己对保护空气的看法。

六、延伸活动(10分钟)
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逐字稿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逐字稿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逐字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 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 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等。

空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环境,它的组成和性质对生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余是稀有气体和少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氮气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氧气则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

3. 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具有压力、弹性、可压缩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气体燃烧、气垫制动、潜水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掌握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空气的物理性质。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五、课后作业:1. 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 记录一天中观察到的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总结空气的物理性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六、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建议。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及时解答。

3. 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总结,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和优化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3. 理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4. 能够分析空气的组成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1. 空气中其他成分的介绍和作用2. 空气中微量气体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和实验原料3. 教学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朗的天空图片,向学生引导空气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它由什么组成。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的气体。

三、介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15分钟)1. 氧气: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和呼吸。

实验展示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2. 氮气:氮气占据大部分空气的成分,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介绍氮气的性质和作用。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气体,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介绍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影响。

四、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增强他们对这些气体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复习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性质,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外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的空气成分,如氩气、氦气等,及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拓展知识,可以设计更多生动、趣味的实验和活动。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作用。

3.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的实施。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管、水槽、气球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碘酒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a.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个气球,分别注入一定量的氮气和氧气。

b. 学生用玻璃管分别测量氮气和氧气的体积。

c.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计算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

d.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实验:a. 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吸收情况。

b. 学生用碘酒检测稀有气体。

c.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计算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d.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空气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防治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监管、发展清洁能源等。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计算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了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

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

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瑞雪——舍勒英国——普利斯特里法国——拉瓦锡讨论,回答倾听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回答:2 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观察、讨论,是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体积分数。

各成分在空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成分在空气中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空气的组成。

分析各成分在空气中的作用,如氧气的呼吸作用,氮气的保护作用等。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2.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掌握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4 教学活动: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等。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并进行分享。

第三章:气压与海拔3.1 学习目标:了解气压的定义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掌握气压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气压的定义及其单位。

气压与海拔的关系。

气压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气压低易感冒,气压高易患高原反应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讲解气压的定义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压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4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气压的定义及其单位。

讲解气压与海拔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分析气压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现象。

第四章:空气质量的评估4.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的评估指标及其意义。

掌握空气质量的评估方法。

4.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评估指标,如PM2.5,PM10等。

空气质量的评估方法,如API法,AQI法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评估指标及其意义。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及其特点。

3. 了解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和掌握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含量和特点。

2. 了解空气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介绍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
氩气、氢气等气体组成。

(2)讨论空气的性质:无味、无色、能传播声音、具有弹性等。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特点
(1)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21%,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气体,可以维持生命活动。

(2)氮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78%,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但对人体无害。

(3)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比较:氧气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而氮气对人体无害,但对
植物却有重要作用。

3. 空气污染及预防措施
(1)介绍空气污染的常见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等。

(2)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健康、破坏自然环境等。

(3)介绍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量、加强环保宣传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特点,同时能够认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预防措施。

希望学生能够重视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等。

3.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木条复燃等。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PM2.5检测等。

3.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主题:空气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了解空气对物体的重要性。

3.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及其意义。

2. 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用的火柴、实验用的氧气气球、空气气球、空气中所含氧气的实验管、空气中所含氮气的实验管。

2. 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空气由气体、水蒸气、尘埃和微生物组成。

2.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3. 空气对物体的影响:除去有害气体,维持生物呼吸等。

二、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1. 检验空气中的氧气:(1)实验步骤:取一个燃烧用的火柴,将火柴点燃后吹灭,然后将火柴放入氧气气球中观察。

(2)结果及分析:火柴将重新燃烧,说明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2. 检验空气中的氮气:(1)实验步骤:在空气气球中放入一块燃烧用的火柴,然后点燃。

(2)结果及分析:火柴会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但不会重新燃烧,说明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法。

2. 实验演示法。

教学反馈:1. 出示相关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讨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重要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意识到空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空气资源,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下节课见!。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2.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的基本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实验演示:用实验室用具和试剂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重要性。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途径。

2. 使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危害。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途径。

2. 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危害。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原因和途径的理解。

2. 空气污染主要成分和危害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空气污染的相关图片和数据。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途径: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3. 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数据: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

4.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危害。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章:空气质量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和解读。

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3.理解氮气的应用;4.认识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特性;5.学习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特性;2.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应用;3.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认识氮气在工业上的应用;2.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特性;3.理解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1)介绍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讨论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氮气的应用(1)介绍氮气在工业上的应用;(2)讨论氮气在食品保鲜和航天工程中的作用;(3)通过案例分析来认识氮气的重要性。

3. 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特性(1)介绍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性质;(2)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来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3)讨论二氧化碳在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1)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2)讨论其他气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展示氦气和氩气在光源和气球上的使用。

五、教学反馈与总结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及其组成的理解和思考;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空气及其成分的未来发展方向。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调查和实验,进一步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2. 邀请专业人士或企业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展示关于空气和气体的生产和应用技术;3.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或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和应用。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板书
一、认识空气
1. 空气的定义:
空气是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体。

2. 空气的组成:
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氩、氪、氙等)和水蒸气等组成。

二、空气的性质
1. 无色、无味、无臭
2. 可压缩性
3. 能被加热、冷却
4. 能传导声音、光线
三、空气的重要性
1. 维持生命:
氧气是人体呼吸的必需气体,供给身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2. 促进燃烧:
空气中的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因素,促进火焰的燃烧。

3. 调节气候:
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直接影响天气变化和气温。

四、实验探究空气的存在
实验一:铁丝燃烧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铁丝加热至红热状态。

2. 将加热的铁丝放入干燥的试管中,迅速封闭试管口。

3. 观察试管内现象。

实验结论:铁丝加热后在试管内有水滴生成,说明燃烧释放的氧气与铁产生了氧化反应。

五、作业:
1. 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燃烧现象,分析其与空气的关系。

2. 思考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本节课涵盖了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性质,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探究空气的存在。

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思考和探索,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气体含量;
3. 了解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中的气体含量;
3. 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气体含量;
2. 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试管、火柴、烛台、瓶塞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空气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气体含量;
3. 解释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三、实验(20分钟)
1. 实验一:用试管收集空气中的氧气
步骤:将一根燃烧的火柴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倒立放在烛台上,用瓶塞将试管口封闭。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2. 实验二:观察空气的重量变化
步骤:用天平称重一个密封的容器,然后用吸管吸入一些空气,再称重容器。

比较两次称
重结果。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性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空气对人类和环境如
此重要?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
爱环境,保护空气质量。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是什么,明白空气的组成成分。

2. 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3. 知道怎样保护空气环境,让空气更加清洁。

教学重点:
1. 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成分。

2. 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 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比例。

2. 空气的组分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空气分析装置。

2. 教具:空气模型、图片、实物样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下:你对空气有什么了解?空气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空气?
二、讲解(15分钟)
1. 空气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氩气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

2. 空气的性质和用途:支持燃烧、维持生命活动、调节气候和气象、传播声音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老师展示空气分析装置,教学生如何使用。

2.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空气分析实验,观察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比例。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比例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五、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倡保护空气环境。

六、作业
1. 完成空气的组成成分表格。

2. 思考如何保护空气环境,写一篇小作文。

空气初中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空气初中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空气初中化学实验教案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这一概念,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化学实验的了解和实践,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进行空气化学实验。

本次实验包含了多个实验环节,旨在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验重点,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并加深记忆的目的。

实验基本信息实验名称:空气化学实验适用年级:初中本次实验主要学科:化学具体实验时间:90分钟实验目标1.了解什么是空气,空气的组成及其特性。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3.理解实验中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性。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实验所需材料1.玻璃试管(4根)2.实验管夹(4只)3.气球(2只)4.蜡烛(1个)5.盐酸(1瓶)6.碱液(1瓶)7.氧气灯(1只)8.片箔(1张)9.磁铁(1个)10.红石汞(少量)11.稀硝酸(适量)12.无水氯化钙(少量)实验步骤及过程1.实验一:灭蜡烛(1)将蜡烛点燃,并将其放在一个实验室器皿中。

(2)将一个气球套在烛火上面,等到气球充满后揪紧气球口。

(3)将点燃的蜡烛熄灭后空出气球中的空气。

(4)将气球上的蜡烛渣用铁丝夹起,然后加热。

(5)观察气球变瘪的原因以及变化前后的气球形态。

2.实验二:制取 CO2(1)在实验室器皿内倒入适量的盐酸。

(2)在另一个实验器皿内倒入适量的碱液。

(3)将两个器皿套在一起,连接起来,启动反应。

(4)用气球接住反应中制造的气体。

(5)将所收集到的气体与碳酸钙(大理石)反应,观察实验结果。

3.实验三:制取 O2(1)将 HgO 加热到蓝色至灰白色,观察气体变化。

(2)将加热后气体装入气球中。

(3)将气球固定在架子上,用氧气灯继续加热,观察气球内的现象。

4.实验四:分离空气(1)向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少量稀硝酸。

(2)然后加入少量片箔或者铝粉,搅拌均匀。

(3)将加有硝酸和铝粉的玻璃容器朝下放置在有冰水的容器中。

(4)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进入玻璃容器的状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教学模式】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重点与难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探究内容: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内容: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 + 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介绍:(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

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

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

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

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

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课题3 制取氧气1.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素叶绿光照 葡萄糖 + 氧气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3.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 4)加热——→ 锰酸钾(K 2MnO 4)+ 二氧化锰(MnO 2)+氧气(O 2)b. 注意事项:空气空气除去二氧化碳干燥氮气液态空气降温 加压液态氧升温-183℃氧气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 实验步骤: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 + 氧气(O2)b. 注意事项: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补充练习测试题(1)从液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

这三种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3)从液态空气、高锰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