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探析
法律援助制度的几个问题
法律援助制度的几个问题法律援助制度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提高社会公正性而建立的,它在司法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覆盖范围问题法律援助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但是现实中,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法律援助,进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应该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并能够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权益。
二、法律援助机构的独立性问题法律援助机构在执行工作时需要独立、公正地处理每一个案件。
然而,在现实中,法律援助机构可能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案件的处理存在不公正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建立独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同时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法律援助经费的不足问题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然而,在很多地方,法律援助经费并不足够,导致人力不足、设备不完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法律援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四、法律援助质量的提升问题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然而,在实践中,法律援助律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案件处理质量不高,导致公信力下降。
为了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应该加强律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公正的处理。
总结起来,法律援助制度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制度;建立独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增加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律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公正性,推动法治进程的发展。
简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简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论文摘要法律援助一般被社会大众认为是法律界的“阳光工程”、“希望工程”。
从本质上来说,法律援助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在维护贫困群体的辩护权,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对于人权和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法律援助制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法律援助的理论完善和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法律援助立法完善对策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概述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明进步和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法律援助制度在西方国家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尤其是在英国,是世界上实施法律援助最早也是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尽管各国由于国情及其法治程度的不同,尽管在援助主体、援助范围、援助程序、援助对象等具体的制度安排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概念大致相同的,即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为因经济困难以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社会公益法律制度。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我国第一次在立法上将“法律援助”明确写入法律,以及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法律援助的有关规内容做了专章规定,这两部法律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做了明文规定,标志着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真正建立。
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日趣完善。
2010年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个公设辩护人办公室的设立,是法律援助制度的一个新起点,成为现行的法律援助制度的有力补充,弥补法律援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更好地落实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随着法制建设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和完善。
本文将就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为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以及其他需要法律帮助的人提供的具体法律协助和服务的一套制度。
它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性1. 提供法律救济渠道:对于无法负担高昂诉讼费用的群体来说,法律援助制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法律救济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公正的司法保护。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有助于弥补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差距,提升社会公平正义水平。
3. 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法律援助制度的存在可以有效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分析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成就,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覆盖范围不足:法律援助服务的范围相对狭窄,很多人仍无法享受到法律援助的帮助。
2. 资金不足:法律援助机构的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无法满足需求,影响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
3. 机构能力不足:一些地区法律援助机构的专业能力较弱,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
四、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策1. 扩大覆盖范围:加大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确保更多人享受到法律援助的保障。
2.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资金投入,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提高服务质量。
3. 提升机构能力:加强法律援助机构的专业培训,提升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4. 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大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援助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制度。
五、国际经验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1. 强化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监管机制,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浅析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
浅析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作者:张丽宏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5期摘要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公证法律援助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规范不健全,操作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本文着重从公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西方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优势以及对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启示来探讨如何推进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弱势群体作者简介:张丽宏,山西省太原市城北公证处。
中图分类号:D9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043-02公证法律制度在运用及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亟待解决。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公证法律制度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自己一点实践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援助制度的完善。
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概述(一)法律援助制度与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济,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在西方国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是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而无法通过正常程序上的法律救济措施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的减免收费并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是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减免法律服务费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的设立在于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人权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公证法律援助则是法律援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援助制度在公证领域的运用,与诉讼活动中的法律援助一样,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1997年5月20日,我国司法部颁布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第一次明确了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同时将公证处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之一,向社会提供公证法律援助服务,公证员也由此成为中国法律援助三个实施主体之一。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思考。
首先,法律援助制度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存在,一些群体的法律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比如,农民工、贫困大学生、残疾人等,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容易被剥夺相关权益。
因此,法律援助制度应着力解决这些群体的具体问题,提供专门的法律服务和援助。
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法律援助机构,配备专业的法律人员,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群体的法律问题,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合理维护。
其次,法律援助制度应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
在一些地方,由于相关法律援助机构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无法满足需要。
因此,需要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引进外国专业人员或组织开展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法律援助制度还应重视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同配合。
法律援助制度和诉讼制度、公证制度、刑事辩护制度等都是法治国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些制度之间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如,在刑事辩护中,对于无力支付辩护费用的犯罪嫌疑人,应该积极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同时,法律援助制度也需要与社会救助体系相衔接,通过相关机构的配合,进一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法律援助制度还应加强社会宣传和宣讲工作,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在我国,部分人群对法律援助的了解不够,对其服务范围和适用条件存在一定的误解。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组织法律援助讲座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改革与完善的路径和方向。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法律援助对象范围狭窄,只有经济困难的人才能享受法律援助服务,导致一些中低收入群体难以获得法律援助。
其次,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法律援助中心缺乏专业人员和有效资源,无法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再者,法律援助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地法律援助制度之间存在差异,影响了法律援助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二、改革与完善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扩大法律援助对象范围,不仅要考虑经济困难程度,还应该兼顾其他因素,如身体残疾、精神障碍等,让更多有需要的群体受益。
其次,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增加专业人员和经费投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者,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体系,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法律援助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三、改革与完善路径为了实现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需要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法律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
政府应当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资金支持,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
同时,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法律界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四、结语综上所述,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法律界、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建设法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愿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不断完善,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援助制度不断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需求。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思考。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法律援助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不仅仅限于无力支付律师费的人群。
对于那些在法律知识方面不足、面临无法解决法律问题的人群,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法律援助。
为了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应该加强法律援助律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其次,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援助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最后,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数据库,收集整理各类案例和法律资料,为律师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支持,提高援助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推广。
目前,很多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了解程度较低,往往不知道自己有权利享受法律援助服务。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向公众普及法律援助的程序和条件,让更多人了解和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权益。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对法律援助的案例进行宣传,让公众了解到法律援助的实际作用和效果,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的社会支持度。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法律援助机构在提供援助服务的同时,也应该面临监督和评估。
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举报制度,让受援人和其他社会公众可以进行监督和投诉,及时纠正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对于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资金的保障,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加强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推广,以及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
一、法律援助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与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法律援助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密切,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保障制度,通过为社会贫弱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可以有效的解决利益纷争,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全体公民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法律援助是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至今,世界上共有一百多个国家以宪法或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确保公民权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民主法治水平的体现。
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走向健全、人权受到特别保护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与国际法律体系接轨的标志。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规定: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建立有政府财政保障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已成为我国文明城市的必备条件和标志。
(二)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法律体系是否公平,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看有没有完善的律师制度;而一个社会是否公平的标准是看有没有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旨在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保护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而不致成为空中楼阁,保证让每一位社会成员不因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平等地享受到法律的终极关怀,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援助有助于实现所有公民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
(三)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和谐,本质在和谐。
当前,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拖欠民工工资产生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征用农民土地与城市拆迁问题产生的群众上访并与政府发生冲突的事件近年来诸见报端,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公正的法律保障
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公正的法律保障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公正而全面的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制度。
它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社会公正的不足,为那些由于经济、知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行使法律权益的人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在于,它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公正的法律保障,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和享受正义。
无论是因为缺乏知识、经济困难还是其他原因,弱势群体在追求法律权益的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而通过法律援助制度,他们可以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和帮助,将不公正的待遇转变为公正的裁决。
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社会正义:弱势群体在法律面前常常面临不公平待遇,而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使其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法律权益,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维护社会公正。
2. 保障公民权利: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权益的保障,保证他们能够顺利行使自己的权利,获得应有的法律支持。
3. 促进社会和谐:公正的法律环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使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救助,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实施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1979年开始实施,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援助范围的扩大: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不断扩大援助范围,从最开始只包括刑事案件辩护扩展至包括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保障了弱势群体在各个领域的法律权益。
2. 法律援助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包括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律师团等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基础服务平台。
3. 法律援助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公正而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三、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尽管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 资金不足:法律援助制度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但由于各种原因,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关于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认识和思考青州市公证处李宏波张志伟【内容摘要】: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及各地相继制定出台的公证法律援助相关规定,初步确立了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制化。
但当前我国的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开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本文拟从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及法律依据入手,结合目前公证法律援助案件的实践现状,通过对我国当前公证法律援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公证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维护经济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程度和对人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被称作法律界的“希望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及各地相继出台的公证法律援助具体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初步确立了我国公证法律援助的法律依据。
但相对于我国的刑事、民事及其它领域的法律援助制度,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证法律援助形式、扩大实施主体的范围、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对于解决目前的困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完善的公证法律援助立法又是其得以实现的坚强后盾。
因此,必须把公证法律援助的制度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常抓不懈。
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性质、法律依据及意义(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公证法律援助,是指公证当事人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事项时,公证员依相关部门的指派,对符合公证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减免部分公证费用或者免除全部公证费用,并由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按照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向承办公证员支付办证补贴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
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法制完善的产物,其主要内涵是:为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法律保护,政府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情况的当事人提供完善的法律帮助,让经济困难的人也能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人人能够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
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与作用引言: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经济困难或无法支付律师费用的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该制度的出现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加强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与作用进行探讨。
一、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的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个别公民因经济困难或知识欠缺,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为这部分公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代理等服务,确保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事人的个人问题,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促进社会公正法律援助制度还发挥着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由于贫困、地位低下或不公平待遇,面临着许多法律问题,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
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可以通过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弥补他们与社会主流的权益差距,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法律援助制度的存在,可以缓解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保持社会的平衡与稳定。
三、加强法治建设法律援助制度对于法治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法治建设的核心是依法治国,而法律援助制度正是维护法治的有力工具之一。
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信任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司法服务,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
这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法治进程。
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与作用还体现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方面。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矛盾与纠纷。
对于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而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当事人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法律援助服务的提供,能够降低社会冲突的发生率,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与互信关系。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与作用是多方面的。
关于公证法律援助的几点思考
且 公 证 手 续 相 对 比源自 繁 琐 ,这 就 需 要 受 援 对象 提供 的 材 料 比较 多 ,有 时 候 受 援 对 象 不 能 完 整 的 提 供 材 料 ,就需 要 公 证
部分 。 鉴 于 公 证 工 作 的特 殊 属 性 , 就需 要 我 们 的公 证 员 有 专 门 的 业 务 素 质 ,而 法 律 援 助 工 作 又 是 惠 民 的 一 样 政 策 .这 样 就 将 两 个 工 作 更 好 的结 合 存 一 起 .在 惠 民 的 同 时 更 好 地 维 护 当 事 人 的 合 法 权 益 .这 就 表 明我 们 的公 证 员 不 仅 仅 要 有
公 证 法 律援 助 工 作 带 来 了很 多棘 手 的 问
题
约 束 公 证 法 律 援 助 工 作 ,这 样 才 能 保 证
在 工作 中 以法 律 为 准 绳 。然 而 一 部 专 门
法 律的 出台过程 又非常 的严格 和繁琐 , 必然 也 需 要 更 多 的 时 间 ,而 在 现 实 工作
援 助_ 丁作 开 展 的 因 素 , 如法律依 据 、 是 否 免费 、 援 助 对 象 和 范 同等 问 题 ,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公 证 工 作 的 开 展 有 比较 严 格 的 要 求, 在 费用 的 收取 上 有 明 确 的规 定 , 所以 给 法 律 援 助 工 作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困难 , 并
专 业 的公 证 知 识 更 需 要 了解 法 律 援 助 的
相关条款 , 在法律的准绳 内. 更 切 合 实 际 的 为 民服 务 。 伴随着 2 0 1 4年 法 律 援 助 进 社 : 、 进
论文:如何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之思考
论文:如何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之思考一、法律援助制度体现平等、公正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制度。
它是指国家为了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得以实现,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目前已被在世界上140个国家所接受,并作为一项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载入了《世界人权公约》,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法律建设的日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亦更加完备和健全。
其内容从刑事诉讼扩大到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其对象从为穷人服务到为中产阶级服务;其形式从法庭代理扩大到预防性服务,法律援助已涵盖国家法制运行的各个环节的不同层面,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对本国公民必须承担的一项国家责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
1994年,1995年11月9日,我国首家政府投资设立的专门办理法律援助业务的律师服务机构——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
1996年7月,司法部成立了国家法律援助中心,同时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也获准成立。
1996年后陆续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继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基本原则和框架作出了明文规定。
司法部于1997年5月颁布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最高法院、司法部1997年5月下发了《关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1999年4月下发了《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7月,最高法院下发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
7月,国务院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此外北京、武汉、广州等地方也出台了各自的法律援助试行办法。
至上半年,全国已建立各级法律援助机构5000多个。
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追求,或者说,其体现平等、公正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其理论根据有如下几点:第一,出于人道主义和慈善的理由,需为社会中的弱者和穷人提供法律服务。
浅谈如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国家对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法律保障。
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和体贴度,以便能更好地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士。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一、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及政策首先,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以及政策,以便为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士提供快捷、公正、高效的服务。
目前我国对法律援助的政策和规定已经非常明确,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做好法律援助机构的维护和管理,做好案件的分类,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确保法律援助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还需要充分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只有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和评估,才能确保法律援助人员具有扎实而专业的法律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足够的人际协调能力。
同时,在人员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
我们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充分展示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加强司法公正,维护群体利益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司法公正,维护群体利益。
只有让群体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让法律援助的工作得到更有力的推动。
我们需要加强对司法解释、法律理解、规章制度等的研究和掌握,结合实际工作,精准排查和解决问题,并加强与相关单位、组织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法律援助工作得到更大的推进和发展。
四、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和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还需要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和教育活动。
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薄弱的群体,我们更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实施法律宣传和教育,以便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积极传播法律知识,并加强与律师、专业人士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让法律援助工作得到更加妥善的推进和落实。
法律援助的司法公正和法律救助
法律援助的司法公正和法律救助法律援助是指为了满足无力承担诉讼费用或无法依法行使权利的人提供免费或廉价法律帮助的一项制度。
法律援助的目的在于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探讨法律援助在司法公正和法律救助方面的重要性。
一、法律援助的司法公正意义法律援助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在司法实践中,不少人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找到合适的律师或无法负担起诉讼费用,导致无法维护自身权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它确保了所有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不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条件如何,每个人都有平等享有法律援助的权利。
另外,法律援助还使得司法系统更加公正。
通过为经济困难的人提供法律援助,可以减少经济条件对司法结果的影响。
这样能够有效消除贫富差距,防止富人通过优势条件获得更有利的法律结果。
从而维护司法公正的原则,提高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任度。
二、法律援助的法律救助作用法律援助不仅有助于司法公正,还在法律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们可能面临无力维权的困境。
例如,受害人面临暴力、虐待、性侵等,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薄弱,无法雇佣律师为自己辩护。
此时,法律援助可以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确保受害人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审判。
此外,法律援助还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例如,贫困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等在法律事务上可能面临较大困难。
法律援助的提供能够帮助这些人解决法律难题,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维护。
三、法律援助的现状与改进然而,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在维护司法公正和提供法律救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法律援助机构无法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群。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法律援助的提供相对薄弱,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必要的法律救助。
其次,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法律援助机构承担着庞大的工作量,但由于工作压力和资源有限,可能导致办案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关于公证法律援助的几点思考
关于公证法律援助的几点思考作者:李彩霞来源:《活力》2014年第22期公证法律援助,是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公证员围绕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法律帮助,是新时期公证工作的重要职责。
在我国法律援助开始起步阶段,公证员就成为法律援助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大作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近年来,我县司法行政部门对公证法律援助工作更加重视,开展了公证法律援助符合条件快速援助的窗口,使公证工作更加便捷的进入平常百姓家,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不利于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因素,如法律依据、是否免费、援助对象和范围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公证工作的开展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费用的收取上有明确的规定,所以给法律援助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且公证手续相对比较繁琐,这就需要受援对象提供的材料比较多,有时候受援对象不能完整的提供材料,就需要公证处的公证员在原则的框架里给予一定的调控,这就涉及很多现实的问题,所以给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法律援助工作本身是为了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平台,而公证法律援助更是对有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的一个关键纽带,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文书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法律行为成立的形式要件效力,这是其他证明所不具备的。
公证工作不仅仅需要认识到公证工作的法律性也需要知道公证工作的程序性,公证机构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公证活动,公证是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设立的一种程序性法律制度。
作为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部分,公证与其他司法活动一样,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并接受社会和公证当事人的监督。
为保证公证程序的正确执行,司法部2002年发布了《公证程序规则》,对办理公证的原则、公证当事人的条件和权利义务、公证管辖、回避、申请与受理、申请公证事项的审查、出证、公证期限、终止与拒绝公证、特别程序、申诉与复议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法律援助制度的法理分析
法律援助制度的法理分析法律援助制度是为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设立的。
在中国国内,法律援助制度已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本文将从法理的角度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
首先,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的重要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自由”,国家有责任为实现这一宪法规定而设立法律援助制度。
因此,法律援助制度具有基本人权保障的法理基础。
其次,法律援助制度也是保障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的重要保障。
司法公正是法治的核心要素。
法律援助制度的存在,可以保证在司法过程中,每个被告人都有权利得到法律援助并获得平等的司法待遇。
例如,2011年6月,江苏省的一名农民工由于意外事故和业主协商赔偿失败后,将损失的医疗费用、轻伤赔偿、误工费、护理费等多种要求提起诉讼。
因为这名农民工举家贫困,无法支付律师费用,所以他向法院提出了法律援助申请。
最终,法院部门为其配备了律师援助,帮助他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最后,法律援助制度的实现也有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如果无法获取公正的辩护和审判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援助制度可为其提供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减少矛盾和反感情绪,保障社会稳定。
例如,2018年11月,云南省的一名涉嫌犯罪的维权人士因为大摆抗议横幅被控制。
由于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对方家境贫困,无法支付律师费,所以该维权人士向有关部门申请法律援助。
最终,该维权人士在获得法律援助的支持下,顺利获得保释,并免于被行政拘留。
总之,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对保障人民权利、促进司法公正和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制度需要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完备的法律基础。
同时,也需要完善和加强制度管理,确保每个申请人都可以公平、公正地获得法律援助。
此外,为确保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加强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为经济困难、法律素养较低的人提供公正、平等的法律帮助,确保公民权益的维护与实现。
本文将分析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完善的对策。
一、法律援助制度运行的现状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制度,为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的人提供法律援助。
该制度依托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程序来保障援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当前,法律援助制度运行已具备一定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法律援助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刑事案件,还涉及民事、行政和国际法等领域。
其次,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加强,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法律援助中心,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法律援助工作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家投入不断增加,援助资金得到保障。
但与此同时,法律援助制度在运行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法律援助对象的选择和确认存在一定难度,有些人虽然经济困难,但法律援助机构难以认可其申请资格。
其次,法律援助机构的能力和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申请人的需求。
此外,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援助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援助质量参差不齐。
二、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1. 申请资格难以认定当前,法律援助中心对申请人的收入和家庭负担等资格要求较严格。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对财产和收入情况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导致符合条件的人无法获得援助资格。
因此,需要建立更为细致和客观的评估标准,确保资格的公正和公平。
2. 援助范围不够广泛现行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关注刑事案件,而在民事、行政和国际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
应该进一步拓展援助范围,使更多领域的人群能够获得法律援助。
3. 援助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资源和人员有限,导致援助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专业化的援助人员,提高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探析
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公证机构依据《公证法》的相关内容给予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有偿或无偿法律援助的一种法律制度。
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我国在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晚,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深远,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针对目前现行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与重要性分析
(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过程
1. 公证法律援助的明确确立。
1997年5月20日我国司法部颁布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同时公证处也成为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之一,向社会提供公证法律援助服务。
也正是从此时起,我国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正式成为了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2003年7月6日,国务院发布《法律援助条例》明确了法律援助的性质、任务目标、方式、在组织机构、援助范围、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公证法律制度有了实施的法律依据,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公证法律援助得
以广泛而深入的展开,为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体现了我国法律机构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与体系的决心,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建立步伐,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的基础,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
3. 法律援助形式的确立。
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上确立了法律援助形式,促进了公正法律援助工作的高效展开,也为实际的援助行为法律化、制度化提供了实施依据,保障了法律援助工作行为的合法性,进一步规范了公证法律援助的职责范围,推动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性分析
1. 我国法律体系完善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充满了波折与阵痛,在我国刚刚成立就已经明确了法律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在我国历史时期的特殊阶段法律制度遭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对我国法制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法律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工作停滞不前,严重干扰了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法律制定工作得以走上正轨,法制化进程在此历史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形势对法律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将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纳入法制化轨道,法律内容的全覆盖以及法律体系的完善亟待加强。
基于此种背景下,我国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得以明确确立并取得长足进步,可以说之所以会出现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所带来的客观要求。
2. 弱势群益合法利益的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贫富分化现象严重,不仅对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也导致了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平稳运行。
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确立以及实施,从根本上丰富了法律体系的内容,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法律帮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随着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维权行为的合法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维权手段以及针对弱势群体利益侵犯行为的惩处力度不断加强,相关人群的合法利益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障,为我国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法律保障,推动了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步伐。
二、现行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如何认定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公证法》等公证法律援助条例或标准,但是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认定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符合现象却进行公证法律援助的现象。
比如老人的赡养问题,家庭境遇较好的老人往往会因为子女不赡养等问题进行法律援助的申请,而此种行为一般都会被受理执行。
单单从法律援助条件上看此种行为是不符合公证法律援助条件的,因为被援助的对象尽管是老人,但是由于其家庭境遇比较好。
生活能力或者生活所需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与公正法律援助条件中弱势群体等援助条件的标准相
悖,公证法律援助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质疑,导致其行为在法律适用范围内是属于不合法行为,造成了社会影响较大,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的运转和公正法律援助制度的权威性。
(二)公正法律援助对象的狭隘性
我国《公证法》规定对符合法律内容规定的当事人可以采取有偿或无偿的法律援助行为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或者赔偿请求。
这里的当事人在实际的法律公正援助制度中基本上是自然人,而我国《宪法》则将自然人、法人、组织统统归纳为自然人,那么在实际的法律援助行为事实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偏颇一面,对自然人能够进行良好的法律援助服务,可是针对法人以及组织却没有有效的进行法律帮助,法律援助对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狭隘性,造成实际的当事人合法权利在受到侵害时往往因为法律界定上不属于“自然人”而遭到拒绝,导致其权益的维护遇到了较大程度上的困难,也为社会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干扰。
因此,我国目前现行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中当事人的包含范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狭隘性,已经在实际的维权活动中显露无疑,需要认真的对待,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来丰富完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内容,保证其社会涵盖面能够符合实际的经济生产生活所需。
(三)法律援助形式应该更加主动
根据我国《公证法》以及地方相关法律法律的内容,进行公证法律援助服务的前提都是当事人向相关机构提出了援助申请,公证机构在进行核实之后才会被动的进行援助行为。
此项决议存在着很大
的争议,首先,当事人的界定存在着不足,当事人涵盖面的狭隘性上面已经提到,这里主要说的则是当事人自身是否具有提出申请的能力以及行为,当当事人无法活动或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时,其无法进行有效的申请,此种情况下公证法律援助服务是否应该展开或者主动进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和规定,导致实际的当事人权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法律援助行为只能是被动式的展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当事人包含的某项面临失传的技术或者手艺时,公证法律援助行为就应该及时的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以保证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然而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受到了法律援助条款的限制,导致其工作行为主要是以被动式为主,缺乏灵活机动的操作性,面对着经济形式的迅猛发展,明显落后于实际的客观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四)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虽然法律援助公证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从法律上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公证机构的人员编制还是脱离于政府编制之外独立运行,导致从事法律公正援助的工作人员构成十分复杂,不同学历、年龄、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充斥其中,造成了整体援助实施过程中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水平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工作人员整体参差不齐导致的法律援助行为没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及当事人的满意,对公证人员的素质以及公证机构的社会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公证机构日常行为受到的法律约束较低
目前我国的公证机关在进行日常的法律援助行为时,按照规定执行的意识比较淡薄,公证行为以及公证约束力饱受质疑,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导致其自身内部违反规定等行为滋生,严重阻碍了我国法制化进程以及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严肃性。
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导致法律援助行为以及流程不合法现象比较普遍,比如2004年5月11日西安宝马彩票时间,公证机构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导致整体公证行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日后开展公证行为过程中充满了不信任以及质疑等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构来对公证行为以及法律援助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已经迫在眉睫。
三、推进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建议分析
(一)完善监管机构,加强人员素质培训
针对目前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不足,日常工作流程疏于管理和违规操作等行为,需要建立严格高效的法律监管部门来约束日常的工作行为,保证其工作能够处在社会的监督之下,杜绝隐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为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营造良好的法律监督氛围,保证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行为法制化以及规范化,提高我国法律援助机构的信誉度以及形象,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以
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也要持续展开,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将世界先进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益处向工作人员普及,充分推动我国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能够与国际接轨,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丰富及深化发展。
(二)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深化完善
针对法律援助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呆板,需要在实际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过程中充分与实际社会相结合,既要保证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法律应有的严肃性,也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将我国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保证法律体系的构建和行为执行能够充分为当事人考虑,推展法律内容的涵盖面,保障法律援助制度的严谨性和逻辑合理性,为更多的法人、组织、以及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公正援助服务,推动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总结:综上所述,由于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尚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较为明显,就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法制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