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doc

合集下载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服务工作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司法公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法律服务工作中,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则成为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法律援助的概念与意义、现有问题及存在的不足、完善的路径三个方面论述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一、法律援助的概念与意义法律援助,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法律专业人员向经济困难的人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法律援助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公民的平等和公正权益,有效解决因贫困而导致的法律维权难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法律援助的实施中,法律援助律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出庭代理和代写法律文件等方式,帮助其解决法律问题,实现合法权益的保障。

而与此同时,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也为律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现有问题及存在的不足在当前的法律服务工作中,法律援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阻碍了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和分配不够合理。

现有的法律援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扶贫专项资金和部分律师事务所捐赠,但由于经费有限和分配不均,导致一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无法获得帮助。

其次,法律援助人员的供给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建立了法律援助律师库,但由于律师数量仍然不足,以及一些高水平律师不愿意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导致法律援助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有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依然无法得到及时援助。

此外,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亟待加强。

很多人对法律援助的概念存在误解,或者对其存在认识不足,导致需要帮助的人无法主动寻求法律援助。

三、完善的路径为了解决当前法律援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加大对法律援助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经费充足且合理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或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实施。

其次,鼓励更多的律师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doc

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doc

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在使公民获得平等的司法保护,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构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已经完成立法创建、机构设立、援助落实等多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制度起步较晚,而刑事诉讼就某种意义而言目前尚处于模式选择与转换过程之中,所以作为二者结合点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刑事法律援助基本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整个刑事辩护制度功能的实现,甚至有学者将刑事法律援助视作“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瓶颈”。

[1]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刑事法律援助现存诸多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更需要引起重视与完善:1、获得律师帮助权未被明确为公民的宪法权利;2、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性制裁不清;3、刑事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过于狭窄;4、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过晚;5、刑事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明显,案件多但是律师明显不足,且区域差距大;6、刑事法律援助缺乏质量保障机制;7、刑事法律援助的人员、资金缺口大。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种种不足,不利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有效进行,我们应当抓住刑事诉讼法以及律师法即将进行再修改的契机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并向法律援助法的单独制订做出努力。

一、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及律师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保障弱势群体的辩护权的实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宪法、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规定得较粗疏,缺少可操作性,基于此,才出现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等部门通过通知及联合通知等形式来对各阶段的刑事法律援助进行补充和完善的情况。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为经济困难、法律素养较低的人提供公正、平等的法律帮助,确保公民权益的维护与实现。

本文将分析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完善的对策。

一、法律援助制度运行的现状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制度,为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的人提供法律援助。

该制度依托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程序来保障援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当前,法律援助制度运行已具备一定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法律援助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刑事案件,还涉及民事、行政和国际法等领域。

其次,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加强,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法律援助中心,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法律援助工作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家投入不断增加,援助资金得到保障。

但与此同时,法律援助制度在运行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法律援助对象的选择和确认存在一定难度,有些人虽然经济困难,但法律援助机构难以认可其申请资格。

其次,法律援助机构的能力和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申请人的需求。

此外,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援助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援助质量参差不齐。

二、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1. 申请资格难以认定当前,法律援助中心对申请人的收入和家庭负担等资格要求较严格。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对财产和收入情况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导致符合条件的人无法获得援助资格。

因此,需要建立更为细致和客观的评估标准,确保资格的公正和公平。

2. 援助范围不够广泛现行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关注刑事案件,而在民事、行政和国际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

应该进一步拓展援助范围,使更多领域的人群能够获得法律援助。

3. 援助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资源和人员有限,导致援助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专业化的援助人员,提高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和完善。

在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法律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普及,为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合理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首先,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支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基金。

法律援助基金是保障法律援助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法律援助公正和平等的必要条件。

政府应当加大对法律援助基金的投入,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法律援助基金进行合理使用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公正。

其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援助执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

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加强对法律援助执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可以包括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法律援助执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执业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第三,加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和参与度。

法律援助是一项公益事业,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平等的法律权益。

然而,由于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不高,导致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介绍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来。

最后,要加强与各类法律服务机构的协作和合作,实现法律援助制度和其他法律服务制度的有机衔接。

法律援助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等紧密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法律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与这些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法律援助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需要政府、法律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探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支持力度是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关键。

法律援助机构作为法律援助制度的主要承担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需要政府加大对这些机构的支持和投入。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经费支持,提高其运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与法律援助机构建立机制化合作关系,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以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

其次,要加强法律援助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法律援助人员是法律援助工作的关键,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加强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当加大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投入,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和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素养。

同时,在法律援助人员的选拔和管理上也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确保他们的履职能力和廉洁自律。

再次,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评估和监督机制。

评估和监督是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社会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此,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和规范。

评估工作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法律援助的工作质量和社会效果,并对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和改进。

监督工作则可以由政府、人大代表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进行,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总之,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法律援助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评估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

它旨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和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和其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

一、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1. 提升公平正义水平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公平正义水平,保障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在现实中,很多弱势群体由于信息不对称、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以正当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

通过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可以为这些群体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使其在司法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在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纠纷,如果没有有效的法律援助制度,这些冲突很容易演变成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群体事件。

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可以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3. 推动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公共秩序,而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可以使更多的公民享有法治权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通过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关键问题1. 资金保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必须解决资金保障的问题。

目前,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受到资金来源的限制,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法律援助服务。

因此,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大政府对法律援助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捐助,确保资金的持续供应。

2. 人才培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在目前的情况下,专业的法律援助人才相对匮乏,导致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应当加强对法律援助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并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3. 信息共享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法律援助制度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法治进程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性法律援助制度的存在和健全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罪犯还是普通公民,每个人都有享受法律援助的权利。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使得那些无力支付高额律师费用的人也能够享受到法律服务的保障,从而实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然而,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法律援助受理机构不统一,申请流程繁琐,执行力度不够等。

2.资源不足:法律援助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但目前我国法律援助资源仍然有限,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法律援助资源更为匮乏。

3.公众意识不够:目前大多数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了解较少,对于自己享有法律援助的权利并不清楚,也不愿意主动申请法律援助。

三、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完善: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制度的投入,通过增加法律援助经费和提供专业人员的支持,来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和覆盖面。

2.建立统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建立统一的法律援助受理机构,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受援人的申请成功率。

3.推进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加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制度的认识和了解,使大家都知晓自己享有的权益。

四、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法律援助制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法律援助制度的未来发展:1.推进法律援助机构专业化建设:通过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措施

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措施

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措施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法律援助制度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推广。

然而,由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探讨六种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措施。

一、拓宽法律援助途径当前,法律援助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中心进行,而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

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的途径,鼓励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法律援助中来,例如,可设置社区法律咨询站、街道法律援助站等。

二、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当前,不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相关政策和法规知之甚少,这些知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

因此,必须加强法律援助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普及,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识和信任度。

三、加强法律援助职业化建设当前,法律援助服务人员大多为兼职志愿者,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需要加强法律援助服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建立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队伍,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大法律援助资金投入力度当前,法律援助往往在资金方面所受到的制约较大,很难满足广大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群的需求。

因此,需要加大法律援助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法律援助服务的规模和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当前,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合作协调不够,法律援助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加强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化对于法律援助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加强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总之,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是当前社会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拓宽法律援助途径、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加强法律援助职业化建设、加大法律援助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和加强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使我国法律援助工作更加完善、专业化和普惠化。

如何完善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制度的工作机制

如何完善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制度的工作机制

如何完善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制度的工作机制2023年,作为法律援助领域的从业者,我们深感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制度的工作机制尚有待完善。

鉴于此,本文将分别从建立完备的管理法规、构建有效的工作平台、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四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法律援助机构的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一、建立完备的法规制度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是完善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制度的第一步。

应该根据该领域的特殊性,制定出适宜的相关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在操作中进行持续的优化与完善。

例如,完善法律援助评估标准,划分援助对象范围,确定最低服务标准等,都有利于规范机构的工作流程,保障用户的权益。

此外,需要加强对法律援助服务对象信息的管理,以确保信息安全性和指导分类援助。

也需要为实施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和从业人员明确法律职责,规范服务行为。

二、构建有效的工作平台在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基础上,机构还需要搭建起高效的工作平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应该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完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流动,并规范工作流程与数据接口,避免频繁的数据传输和人工介入。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司法机关、律师协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援助工作的态势。

三、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管理是完善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应该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全面评价机构的服务质量、工作流程和机构的整体运作情况。

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援助工作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化,对机构的工作进程与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

对于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和争议,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提高援助机构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四、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是机构设立的本质要求。

需要注重从提高律师服务质量、优化和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等方面入手,这将有助于提高机构的用户满意度和感知价值,并形成口碑宣传和口碑营销。

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并针对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提供。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改革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改革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公正而设立的一项制度,其目的在于让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平等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改进。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衡。

大城市的法律援助机构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及贫困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法律援助的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存在服务态度不良、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再次,法律援助的信息公开度不够。

一些人对法律援助的知晓度有限,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法律援助制度的政策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保障。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为了解决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首先,应加大对法律援助资源的配置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要设立更多的法律援助机构,确保法律援助资源的均衡分配。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质量。

其次,要加大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法律援助制度的认知度,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还应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政策法规,明确法律援助的范围和要求,确保法律援助制度的科学有效运行。

三、法律援助制度改革的意义完善和改革法律援助制度对于推动社会公正、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解决弱势群体的法律问题,提供公平公正的法律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其次,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再次,它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素养,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最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法治水平,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认同和信任。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我们需要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与服务水平。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引言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系之一,旨在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获得公平正义的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律援助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现行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得一些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

其次,法律援助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律师资源紧缺,导致法律援助的效果不够理想。

此外,法律援助制度的标准和程序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优化资源分配首先,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资源投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法律援助服务。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建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等方式,保障法律援助资源的均衡分配。

其次,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律师协作机制,实现律师资源的共享和调配。

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派驻到贫困地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的服务能力为了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的服务能力,可以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经验交流、加强从业人员考核等方式,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可以加强对律师从业人员的引导和激励,鼓励更多的律师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

可以建立律师援助奖励制度,给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规范法律援助制度的标准和程序为了规范法律援助制度的标准和程序,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

可以明确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受援人的权利与义务、援助范围及标准等内容,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可以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机制,对受援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和评估。

可以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对法律援助案件进行绩效评估和质量检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援助制度不断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需求。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思考。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法律援助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不仅仅限于无力支付律师费的人群。

对于那些在法律知识方面不足、面临无法解决法律问题的人群,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法律援助。

为了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应该加强法律援助律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其次,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援助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最后,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数据库,收集整理各类案例和法律资料,为律师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支持,提高援助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推广。

目前,很多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了解程度较低,往往不知道自己有权利享受法律援助服务。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向公众普及法律援助的程序和条件,让更多人了解和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权益。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对法律援助的案例进行宣传,让公众了解到法律援助的实际作用和效果,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的社会支持度。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法律援助机构在提供援助服务的同时,也应该面临监督和评估。

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举报制度,让受援人和其他社会公众可以进行监督和投诉,及时纠正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对于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资金的保障,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加强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推广,以及加强对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doc

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doc

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一、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一)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法律援助条例》不但规定了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投入是法律援助的主要经费来源。

但是在已成立法律援助机构的地方,并没有全部将法律援助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地方往往受到地方财政收入的制约。

因此多数地方投入很少,一些欠发达的地方甚至没有任何财政投入。

我国用于法律援助的经费不管是总量上还是人均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比不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法律援助需求与现有资源存在较大的矛盾(三)法律援助从业人员严重不够1.人数远远不够2.人员素质不高从事法律援助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援助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好进人关,把一些学历低、素质差的人员招进了法律援助队伍。

这些人本身素质低,加上没有系统的培训就上岗,导致整个队伍素质低下,影响了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个别人不能很好摆正位置,不能洁身自好,收取援助对象钱财,败坏了法律援助的名声。

(四)法律援助立法不完善(五)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各地县级以上政府都设立了法律援助机构,但对于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普遍存在力度不够的现象,特别是很少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宣传。

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是法律援助对象的主力军,由于自身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宣传不到位,有纠纷时根本不知道有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求助,法律援助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二、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对策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大胆创新,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援助制度,我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下面几点:(一)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法律援助经费筹集机制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财政紧张与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的供需矛盾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政府经费多少已成为制约法律援助制度发展一个重要因素。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路径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路径

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路径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法律援助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援助制度的目标是为经济困难的人们提供法律帮助,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然而,当前的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完善和发展法律援助制度的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

许多人对法律援助的概念和范围并不清楚,甚至存在误解。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组织等,加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意识和理解。

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援助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法律援助制度能够覆盖更广泛的群体和范围。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支持和投入。

法律援助机构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然而,目前的一些法律援助机构在经费和人员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财政投入,提高他们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法律援助队伍,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评估机制。

评估机制是改进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评估机制,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公众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评估工作,为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法律援助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调和衔接。

法律援助制度与司法、人权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制度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相关制度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形成一个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法律保障体系。

例如,在司法程序中,法官和检察官应该主动做好法律援助的宣传工作,提高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意识和权益保障。

在人权保障方面,法律援助制度应该与人权保护机构进行合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援助制度也得到了重视和改革。

本文将就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探讨。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实现司法公平。

在法律援助制度的帮助下,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到司法程序中,得到公正的审判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

其次,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对于那些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人来说,法律援助机构的存在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通过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减轻他们的负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法律援助制度还能提高法治意识。

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还能够引导公民守法、尊法,逐渐树立起法治观念。

二、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还不够广。

尽管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援助的权利,但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执行情况不一,导致一些贫困、弱势群体无法获得应有的法律援助。

其次,法律援助质量不稳定。

由于援助律师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些案件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法律援助的实效性。

再次,法律援助机构的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地方法律援助中心的资源丰富,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而另外一些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资源匮乏,无法满足需求。

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大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了解到他们有权利获得法律援助,并懂得如何申请,从而提高法律援助的覆盖面。

其次,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律师的培养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律师资格认定和考核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法律援助律师,提高援助质量。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与改进一、引言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旨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让无力支付法律费用的个人和团体也能够享受到公平正义。

本文将从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机制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国家在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设立了法律援助机构,负责接收和审核法律援助申请,并为申请人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2.制定法律援助政策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政策,明确法律援助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确保援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为了保证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运行,国家设立了法律援助基金,用于支付援助服务人员的费用和相关支出,充实法律援助机构的资金来源。

4.培育法律援助人才为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国家通过培训和评定机制,选拔和培养专业的法律援助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

三、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有效实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覆盖范围有限目前法律援助制度主要面向的是无力支付法律费用的贫困人口,对于中产阶级等其他群体的覆盖范围较窄,导致他们在维权过程中无法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

2.专业人才不足部分地区和机构的法律援助人才相对匮乏,导致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甚至出现了一些低素质的法律援助代理现象。

3.申请流程繁琐法律援助的申请流程相对繁琐,需要申请人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这给一些本来就处于困境中的人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导致援助效果不尽如人意。

4.法律援助机构分布不均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分布相对较少,使得当地群众难以享受到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四、法律援助制度的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扩大覆盖范围应当将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的合法权益,还要关注中产阶级和其他特殊群体的维权需求,提高法律援助的普惠性。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它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使其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法律援助制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一)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涵盖了民事、行政等领域中经济困难的当事人。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也给予了重点关注和保障。

(二)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不断发展,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通过加强培训、规范服务流程等措施,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

(三)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有所加强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拓宽了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渠道。

二、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法律援助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则较为匮乏。

这导致了部分地区的当事人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二)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申请率较低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仍有很多人对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和申请程序不了解,导致在需要法律援助时不知道如何申请或者不敢申请。

此外,一些当事人对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果存在疑虑,也影响了其申请的积极性。

(三)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法律援助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有待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效率和效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经济困难的人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然而,当前我国的法律援助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法律援助资源的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援助资源的建设。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法律援助的重要性,增加投入,提高法律援助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保障。

同时,还应完善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结构,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专业水平。

二、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批制度为了确保法律援助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批制度。

应当明确规定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同时,要加强对申请人身份和经济状况的审核,确保援助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加强法律援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为了提高公众对法律援助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援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大众宣传法律援助的意义和作用,鼓励有需要的人积极申请法律援助,同时改变对法律援助的误解和偏见。

四、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的机制和流程为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的机制和流程。

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在线咨询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台,方便申请人获取法律援助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律师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建立法律援助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为了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建立法律援助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法律援助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要建立法律援助案件的评估体系,加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考核和评价。

总之,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组织结构和服务机制,提高法律援助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

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措施

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措施

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法律援助资金不足
01 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法律援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 政府拨款常常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
02 资金使用不规范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资金使用不规范,有 时甚至被挪作他用。
03 资金分配不公平
资金分配不公平,导致一些地区或群体的法律援 助需求得不到满足。
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不高
然而,目前法律援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 金不足、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高等。
研究建议
01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资金的投入,扩大援助覆 盖面,确保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获得法律援助 。
02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 质量和效率,确保受援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03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调动社会资源,形成多 元化的法律援助模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法律援助的性质
法律援助是一项国家责任,是政府为保障公民权 利而设立的一项公共法律服务制度。
法律援助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与发展
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随着人权意识的逐渐提高,这一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全 球性的法律保障制度。
我国法律援助的发展
我国自1994年开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 。
04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措施
增加法律援助资金投入
01
确保资金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为法律援助 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确保其正常开展。
02
多渠道筹措资金
除了政府投入,还可以通过社会捐赠、基金会支 持等方式筹措资金,扩大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
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加强律师队伍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救济或法律扶助,是指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者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免费提供法律帮助”。

从其本质来看,它是受国家保护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种国家义务行为,是现代法制国家必须承担的一种国家责任,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程度和对人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被称作法律界的“希望工程”。

当今世界,法律援助制度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它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司法制度完善的体现,更是保护人权,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法律援助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对于早日与国际接轨、弘扬社会公正和法律正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分析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法律援助起步较晚,进展较为缓慢。

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虽已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200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是各政府的责任”,即国家责任,“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地方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依据本条例实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在援助对象上,规定申请援助的主体仅限于公民,而不包括法人及其他组织;在受案范围上,仅限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直接与当事人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那部分案件。

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①罪犯嫌疑人在被侦察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②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③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④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⑤被告人是盲、聋、哑、未成年人或者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

人民法院在为被告人指定律师提供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其进行审查。

在民事诉讼中,规定公民在请求诉讼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劳动报酬和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而关于行政诉讼,《条例》虽未明文规定其相关范围,但公民可以就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依法发给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及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案件申请法律援助。

在申请人经济状况的审查方面,《法律援助条例》规定除了刑事诉讼中除被告人是盲、聋、哑、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两类特殊案件的被告人无须进行经济状况审查外,其他案件中的当事人需要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必须是因自身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律师费用,即需要对申请人经济状况进行审查。

此外,《条例》还对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程序、法律援助的实施及法律责任作了相应的规定。

目前,我国共建成法律援助机构3000多个,专职人员12000多人,近60%有律师资格。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2005年6月,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解答法律咨询681余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多万件,有近97万余人次通过法律援助,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产生了积极有益的社会效果,充分体现了法律援助的保障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律援助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不少问题,但是,笔者认为,组织形式不健全、实施经费缺乏、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是诸多问题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法律援助组织形式的架构就刑事法律援助而言,世界各国无论是属于大陆法系还是属于英美法系,无论是属于现代法律援助制度类型中的福利制度型还是属于私人操作型,当事人都无权自己选择律师,而是由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公职律师来承担,或者是由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或法院指定、委托私人律师来承担。

公职律师的费用由国家从国库中支付,私人律师则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报酬并得到相应的援助费。

除刑事法律援助以外的其他援助活动,在实施援助的机构及其人员方面,就不尽相同了。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专职律师模式,或称公职律师模式,即由政府拨款,并通过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中专门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专职律师来进行法律援助。

公职律师作为专门从事法律援助服务的人员,是承担法律援助法定义务的律师,不得拒绝合格当事人的法律援助要求,而当事人原则上也没有选择律师的权利。

二是司法保障模式,即法律援助业务全部由私人律师承担,由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私人组织或私人律师提供服务,政府设有法律援助的管理机构,称为“法律援助委员会”或“法律援助协会”等,但只负责对法律援助申请进行审批,指派私人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并向其支付报酬。

三是混合模式,即既有公职律师专门从事法律援助业务,又有私人律师通过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以多种方式提供法律援助业务。

这种模式下,司法保障与专职办公室混合使用,所有需要援助的当事人可以先去某一个地方的法律援助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接受对其经济状况和案情条件的初步评估,如果申请成功,案件即被接受并开始运作,当事人有权自主选择一位私人律师或带薪律师为其服务。

可以说,三种模式各有优劣。

第一种模式体现了法律援助的制度化、规范化。

但依赖政府拨款往往导致专职律师的收入较低,缺乏竞争使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固定人数的专职律师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法律援助需求。

而第二种模式虽然方便、灵活、易于推行,符合律师独立执行的要求,且竞争机制保证了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但是国家对法律援助的控制却相对较弱。

某些律师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疏忽了援助义务,不能及时、真实地帮助受援人,反而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影响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健康发展。

而对于混合模式,它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于一身,显示出更鲜明的优越性。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法律援助需求量大,而政府财政负担却能力有限,采用单一的公职律师模式显然不合适。

而如果依靠社会职业律师来操作法律援助,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律师制度,而我国当前律师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众多受援对象的实际需求,故我国也不能单纯采取司法保障模式。

因此,笔者认为,在法律援助组织形式的选择上,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可以借鉴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做法,由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中的公职律师,或由其指定的个体或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来承担;刑事以外的法律援助,则采用混合模式,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员既包括公职律师,又包括法律服务机构中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职业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工作人员,还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民间机构中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人员。

以公职律师提供服务为主,既可以体现法律援助国家责任的性质,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又可以充分发挥其他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缓解财政压力,更多的满足受援对象的需要。

(二)我国法律援助实施经费的保障必要的经费是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物质保障。

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法律援助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虽然《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付,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法律援助资金严重匮乏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地依靠政府投入,必须完备机制,加大宣传,多方位、多渠道地筹措资金。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公民对法律援助的需求。

笔者认为想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实施法律援助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可以依靠以下几种渠道:第一,财政拨款。

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基金模式,各地方政府要加大法律援助资金的投入力度,不能仅依靠中央财政的拨款。

《法律援助条例》虽然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提供财政支付,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法律援助所需要的经费尚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这点急需改善。

必须保证各级政府将法律援助资金列入到财政预算之中,每年按时按量拨款,而且该经费不必经过申报审批程序,可以成立专门小组或派专人监督,保证专款专用。

中央财政拨款应更多地用来缩小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地方政府拨付援助经费上的差距,从而使不同地区的公民享受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待遇。

第二,专项提取。

从律师协会、公证员协会、法官协会、检察官协会等社团的会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由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律师协会共同确定每个律师应当资助的份额,以体现专业协会和专业人员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第三,社会捐赠。

法律援助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虽然我国已在1997年5月成立了法律援助基金会,专门负责募集、管理和计划使用国内外包括单位、团体、个人的捐赠,并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如义卖、晚会义演、社会募捐等方式筹集辅助法律援助事业。

但笔者认为,目前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应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加大舆论引导,使全社会都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关心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尽其所能捐赠资金。

第四,被援助人赞助。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第八条规定:“受援人因需援助案件或事项的解决而获得较大利益时,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支付服务费用。

”即要求被援助的民商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结束之后,从自己胜诉所取得的资金总额中,拿出一定比例,如2%或5%,作为支持国家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赞助金。

尽管如此,能够保证这样做的仍寥寥无几,可以借助香港“法律援助指导计划”的有关做法,由受援人在获得法律援助的同时,签署“承诺书”,表明其在胜诉获利后愿意付给法律援助中心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以保证这一规定落到实处。

第五,其他途径。

除了以上方式,法律保险制度惩罚性损害赔偿费、提交对执业律师的强制性免费服务要求等,都可以成为实施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

此外,还有学者建议将罚金、没收的取保候审保证金及其利息、对保证人处以的罚款等,也通过适当的途径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三)我国法律援助组成人员的思考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实施法律援助的主体包括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法律援助体制中,能够独立地为当事人提供完善的法律援助的只有律师。

虽然《法律援助条例》中规定了“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但并未将实施主体具体化。

我国现有律师不足10万人,并且分布极不均匀,相对于急剧增大的法律援助需求而言,单靠律师是远远不能满足的。

因此,扩大法律援助实施主体的范围,对于供需矛盾的缓解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