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庄-沈丘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热史模拟——以周16井为例

合集下载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倪春华;徐良发;周小进;严永新;蒋永福;杨帆【摘要】The analysis of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Tanzhuang Sag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Basin indicated for the Lower Cretaceous origin, and the reservoir was indigenously generated and accu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of burial and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ies,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stag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in the study area. The early stage was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the late stage was from the Late Tertiary to Quaternary. The studies o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revealed that the Lower Cretaceous source rocks in the Tanzhuang Sag had good quality, strong sealing capacity and nice allocation of generation-migration-accumulation; however, the Lower Cretaceous sandstones with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restricted petroleum exploration.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studies were advised to predict favorable sandbodies.%通过对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下白垩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原油来自于下白垩统烃源岩,为自生自储型油藏.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结果分析,推测该原油经历了至少早(K1)、晚(N+Q)2期充注过程.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品质较好、盖层封闭能力强、局部圈闭发育、匹配关系良好,但由于下白垩统砂岩为低孔低渗储层,物性整体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突破.建议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精细刻画,预测相对有利的储层砂体.【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5【总页数】5页(P481-485)【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充注;油气成藏;谭庄凹陷;南华北盆地【作者】倪春华;徐良发;周小进;严永新;蒋永福;杨帆【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谭庄凹陷位于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中带西部,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整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包含北部斜坡带、双楼田鼻状构造带和东部断阶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1-4](图1)。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有利区评价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有利区评价
tion, the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 distributed between 62% - 65%, mainly composed with quartz, calcite and
dolomite. The free hydrocarbon content ( S 1 ) showed a range of 0.1 - 2.7 mg / g,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54
岩和泥灰岩油藏最有利区,东斜坡是寻找凝灰岩夹层型页岩油藏有利区。
关键词:页岩油;形成条件;裂缝;阜宁组二段;古近系;溱潼凹陷;苏北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16 文献标识码:A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hale oil and favorable targets in the second
main reservoir spaces. For the laminar marls and silty mudstones, micro⁃fractures were well developed, which
controlle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From the third to the fifth section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Funing Forma⁃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 234·
http:∥www.sysydz.net
第 43 卷
页岩油是指有效生烃泥页岩层系内的液态石
个油田;发育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阜四段和上白
岩;顶部发育厚层深灰色泥岩( 图 2) 。 有机质丰度
探前景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2 Sa eKe b r tr f Per lu Reo rea d Prs etn . tt y La o ao y o toe m s u c n o p cig,C ia Unv riy o toe m , h n ie st f Per lu
Bej n 0 2 9,C i a;3 Gra wa l iln o ii g 1 2 4 hn . e t l Drl i g C mp n Bej n 0 1 1 h n a y, ii g 1 0 0 ,C i a)
中 图分 类 号 : E1 2 2 T 2.2 文 献标 识 码 : A
S EDI ENTARY M TYPES AND CHARACTERI TI S CS oF LoW ER CRETACEoUS RES ERVoI RoCK S I TANZHUANG AG , R N S ZHoUKoU DEPRES I S ON ,S OUTH ERN NORTH CH I NA BAS N I
Sa g,Zh u o p e so o k u De r s in,S t e n No t i aBa i r t d e n t i a e a e n d t fc r ,wellg ou h r rh Ch n sn a e su id i h sp p rb s d o a ao o e l o— gng a h n s cin Two i nd t i -e t . o wa s o e i n r v n n e e iti h a z a g Sa rn he Ea l ea y fs d me t p o e a c x s n t e T n hu n g du i g t ry Cr t —
Absr c :Se i e tr y e n r pe t s o he Lo rCr t c o s ea tc r c e ev is i h n hu n ta t dm n a y t p s a d p o ri ft we ea e u lsi o k rs r o r n t e Ta z a g e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热演化成熟史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热演化成熟史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热演化成熟史董田;何生;林社卿【摘要】In the Biyang Sag of the Nanxiang Basin, effectiv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system mainly develops in the lagoon or salt lake facies strata in the lower and upper parts of the 3rd member of the Hetaoyuan Formation. The source rocks include dark gray, brown gray, gray mudstones, calcareous mudstones and dolomitic mudstones. The averag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the lower and the upper parts of the 3rd member of the Hetaoyuan Formation are 1. 60% and 2. 23% , respectively. Kerogens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3rd member of the Hetaoyuan Formation are mainly of typeⅡ, and part of them are of type Ⅲ.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3rd member of the Hetaoyuan Forma-tion, kerogens are mainly of typeⅡ1 , and part of them are of typesⅠand Ⅲ. Pr/ Ph ratio which illustrate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s low and gammacerane content is high.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values (Ro ) range from 0. 5% to 1. 4% , indicating for oil generation stage with current threshold depth of approximately 1 820 m. In the southern steep slope and deep depression, source rocks at the bottom of the 3rd member of the Hetaoyuan Forma-tion enter the threshold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t 37 Ma,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pth and temperature are 2 500 m and 100 ℃. At t he top of the upper part, the threshold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at 23 Ma,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pth and temperature are 1 950 m and 90 ℃. The averag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he 2nd member of the HetaoyuanFormation is 1. 85% . Organic matter typ es are mainly Ⅰ and Ⅱ, having not entered the mature threshold.%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有效烃源岩层系主要发育在始新统核三下、上段咸水湖或盐湖相沉积时期,岩性主要为深灰、褐灰、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核三下段和上段泥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60%和2.23%;核三下段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上段主要为Ⅱ1型,其次为Ⅰ型和Ⅲ型,反映沉积环境的生标化合物以低 Pr/ Ph 比值和高伽马蜡烷含量为特征;泥岩有机质成熟度 Ro 值介于0.5%~1.4%,主要处在生油阶段,现今门限深度约为1820 m.在凹陷南部陡坡带和深洼区,核三下段底部最早在37 Ma 达到生烃门限,对应的深度约为2500 m,温度约为100℃;上段顶部最早在23 Ma 达到生烃门限,对应的深度约为1950 m,温度约为90℃.核二段泥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85%,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主体未进入成熟门限.【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8页(P187-194)【关键词】有机地化特征;热演化史模拟;烃源岩;核三段;泌阳凹陷;南襄盆地【作者】董田;何生;林社卿【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泌阳凹陷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典型的富油小凹陷之一,面积仅约1 000 km2,油气资源量约为3.6×108 t,资源丰度高达约36×104 t/km2,截止2009年资源探明率约为70%,已处于高成熟勘探期,但仍有一定的潜力,因此深入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热演化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该凹陷主力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进一步明确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的勘探潜力仍显得非常重要[1-6]。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突破关键因素分析

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突破关键因素分析
石油 天 然 气 学报 ( 江汉 石 油 学 院学 报 ) 20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5 08 0 0 期 J un l f iadG s eh o g (.P) O t 08 V 1 0 N ・ ora o l n a cn l y JJ I O T o c 20 o 3 o5 . .
[ 要 ]谭 庄一 丘 凹 陷位 于 周 口坳 陷 中带 , 是 在 华 北 古 生 界 台地 基 础 上 发 育 的 中新 生代 沉 积 凹 陷 ,面 积 摘 沈
2 3k 。 8 0 m ,是 目前 周 口坳 陷最 有 利 的含 油 气 区 ,主 要勘 探 层 系 为下 白垩 统 。 历 经 五 十 余 年 勘 探 ,虽 多 口探



圈 1 潭庄・ 沈丘凹陷构造位置圉
[ 毫臼期]2 0 0 一l 收j 0 8— 8 O [ 基金璜目]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 战略选区项目 ( xQ2 0 -2 。 0 70 ) [ 作者简介]杜建波 ( 9 2一 ,男 ,20 年大学毕业 。硕士 ,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油气地质与 油气勘探研究 工作。 17 ) 02
・ 7 11 ・
谭 庄一 丘 凹 陷 下 白垩 统 油 气 勘 探 突破 沈 关 键 因 素 分 析
杜j 枣波 ( 河南油田 分公司 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 河南南阳 43 2 71 ) 3
黄 晓 ( 重庆大学 城市与环境工程学院, 重庆 40 5 00 ) 4 马 荣芳 ,谢 其 锋 ,何 明喜 ( 河南油田 分公司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 河南 南阳 43 2 院, 71 ) 3
1 典 型见 油气 探 井 剖 析
1 1 巴 1井 .
巴i 井位 于谭庄 凹陷双 楼 田断 鼻 贺庄 断 块 ,完钻 层 位 为下 白垩统 永 丰组 下 段 ,主 要 勘探 目的层 为

塔西南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史模拟

塔西南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史模拟

塔西南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史模拟
郑涛;徐耀辉;王进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13(035)005
【摘要】二叠系烃源岩是塔西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利用研究区构造特征、埋藏史、地层厚度及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相、岩性分布等资料,结合现今地温场特征、异常热事件及热演化历史,应用EASY%R.模型将模拟值与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值拟合,采用有机相B(Ⅱ)的动力学参数,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开展了热演化及生烃史模拟研究.研究表明:二叠系烃源岩在三叠纪开始大规模生成并排出油气,生烃中心位于叶城凹陷柯深1井和玉参1井附近;三叠纪之后生油气中止,直到新近纪才再次开始大规模油气的生成和排出,最大生油强度达到300×104t/km2,生油范围仍然基本限制在凹陷内部.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郑涛;徐耀辉;王进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湖北荆州434020;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史
2.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埋藏-生烃史控制因素
3.酒西坳陷青南次凹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史
4.塔西南坳陷北坡至巴楚凸起的生烃史
5.塔西南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控制因素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华北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关键条件分析

南华北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关键条件分析

南华北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关键条件分析周小进【摘要】南华北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但多年勘探一直未能取得油气突破.该文从控制上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出发,立足有效烃源岩与油气保存这2个基本条件的分析,取得了对该区主要凹陷上古生界成烃演化和油气保存条件的重要认识.研究认为,南华北上古生界具有二次生烃的有利条件,并具有油气兼生的特点;太康隆起、鹿邑凹陷、谭庄-沈丘凹陷在燕山中晚期已具备二次生烃条件,而倪丘集凹陷较晚,主要在喜山晚期,是寻找晚生晚成油气藏的重点地区;现今深凹区是二次生烃的主要区,并具有有利的油气保存条件.【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8页(P420-427)【关键词】有效烃源;油气保存;上古生界;周口坳陷;南华北【作者】周小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南华北上古生界的油气勘探由来已久。

随着70年代末煤成气理论的引入,华北石炭—二叠系聚煤盆地成为原地质部和石油部系统普遍关注的新领域,从1983年开始至2004年在该区共实施钻井30余口。

其中,原地矿部华北石油地质局于1986年7月实施钻探的南12井在周口坳陷东部的倪丘集凹陷大王庄构造上于古近系双浮组1609.6~1613.4 m井段首次发现了源自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的煤成油藏,测试日产原油2.49 m3;河南石油勘探局钻探的周参7、周参13井、周16井和襄5井在上古生界抽汲测试,获微量气;中石油华北油田在鹿邑凹陷完成鹿1井,于古生界见气显示,测试点火可燃。

经过多年的勘探,尽管未能取得油气突破,但通过勘探和研究对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基本赋存状态、烃源岩特征和主要含油气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认识。

如:基本查明了南华北北部(周口坳陷北部—太康隆起)是上古生界连片残留分布的主要区;证实了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是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烃源岩,比鄂尔多斯和渤海湾盆地厚度更大、品质更好;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差异大,总体具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具有古生新储、古生古储的油气成藏条件等[1-6]。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特征陈祥;张琴;朱筱敏;王勋杰;季汉成;蒋永福【摘要】依据岩心及钻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_r研究.谭庄凹陷在早白垩世存在南、北两大物源,南部以发育来自南部物源的扇三角洲为主,北部以发育来自北部及西北部物源的三角洲为主,盆地中心主要为湖相和滑塌浊积扇沉积.储集体主要由砂砾岩和砂岩组成,其中细砂岩发育最多.其次为砂砾岩及砾岩;岩石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都较低.本区碎屑岩储集物性普遍较差,这与岩石较低的成熟度、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及较弱的溶蚀作用有关.不同成因类型储集体其物性存在一定差别.其中2 200 m 以上的三角洲平原砂体储集物性较好,但随着埋深的增加·物性迅速降低.在相同的深度,从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滨浅湖储集物性依次降低.【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2【总页数】6页(P124-129)【关键词】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体类型;下白垩统;谭庄凹陷;周口坳陷;南华北盆地【作者】陈祥;张琴;朱筱敏;王勋杰;季汉成;蒋永福【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南阳,47313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01;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谭庄凹陷处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坳陷中部凹陷带的中部,呈北西西向展布,南以叶鲁断裂为界,北以商水断裂与临颖凸起分界,东为沈丘凹陷和新桥次凹陷,西与舞阳凹陷、襄城凹陷及平顶山凸起相连,面积为650 km2。

谭庄凹陷包含3个三级构造单元,即北部斜坡带、双楼田鼻状构造带、东部断阶带(图1)[1-3]。

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赵俊峰;刘池洋;何争光;刘永涛【摘要】南华北是我国油气勘探久攻未克的地区之一,客观评价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其作用过程,是该地区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600余组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并结合其它古温标的分析,较全面评价了该地区古近系、中生界及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古近系热演化多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平面上呈南低北高的格局;济源凹陷有机质热演化相对较高,达成熟阶段.中生界热演化程度普遍高于古近系,谭庄-沈丘凹陷中部下白垩统、济源凹陷三叠系烃源岩多数处于液态窗范围.上古生界热演化程度空间上极不均一,总体呈南低北高的格局.从热演化与保存条件分析认为,太康隆起及相邻鹿邑凹陷北部的部分地区,可作为古生界常规天然气或煤层气勘探的远景区;周口坳陷倪丘集凹陷中南部、谭庄-沈丘凹陷东部及襄城凹陷南部等具有新生代二次生烃的潜力.【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2【总页数】8页(P101-107,114)【关键词】热演化;烃源岩;古近系;中生界;上古生界;南华北地区【作者】赵俊峰;刘池洋;何争光;刘永涛【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南华北地区是我国油气勘探历史较长、但仍未取得工业性突破的地区之一。

勘探证实,上古生界、三叠系、下白垩统及古近系在多个凹陷均有程度不同的油气显示,表明该地区尚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南华北地区处于活动性较强的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与改造强烈,各层系烃源岩有机质经历了复杂的成烃、成藏与改造过程。

南华北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回顾与思考——以济源、谭庄-沈丘凹陷为例

南华北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回顾与思考——以济源、谭庄-沈丘凹陷为例
重点地 区的油 气勘 探 ;如今 主要 以上 古生界 二次生烃 北盆地 油气勘 探现状 的方方面 面【 3 】 。
第一作者简介 :齐兴宇 ,男 ,16 年 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 ,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规划管理工作 。 94
收稿 日期 :2 0 - 3 3 0 9 0 —0

质部门 、物 探局及胜 利 、河南 【 、中原【、江苏油 田等 济源 、襄城 凹陷等见低 产油流 。在 8 凹陷中有 5 个 6口 多家油 气勘探单 位在 该 区开展油 气勘 探工作 。勘探 经 井分 别在新生界 、 中生界 和上 古生界 见油气 显示 , 但未
历了几个阶段:9 5 15 年至 17 年为区域概查和普查阶 能获得 商业性产 能 。 90 段;7 年 代初至 8 年 代早期 为石油普 查到油 气初探 阶 0 0 济 源和 谭庄一 沈丘 两 凹陷是 该 区面积 较大 、勘探 段 ;0 代 中期 到 9 年 代 中后 期以 周 口鹿 邑、谭庄一 程度相 对较高 、 8年 0 油气成藏 条件较 好 的地 区 。 通过 对这两 沈丘、 倪丘集、 襄城 、 舞阳及北部济源、 中牟等凹陷为 个 凹陷油 气勘探 事例 的分析和 反思 ,以探 讨造 成南华
原生 油藏为主要 目的 , 探新生界 次生油 藏 。 兼 该井钻 至 复杂地 下和地表 条件影 响 , 资料 品 质提 高不大 , 图后 成
上三叠统, 未见任何油气显示 , 但是, 发现了中、 下侏 未能提供新井位, 造成后续工作的被动局面。 其后 , 在 罗统一 上三叠统 1 0 m 厚 尚未 见底的烃 源岩 。 40 黄庄构 造的郭 1 井钻探 目的 层侏 罗系 、白垩 系 , 已有 据 1 9 9 5年后 进入华 北 古生界 深化 研究 和探索 阶 段 , 地震资 料成 图为断背斜 构造 , 距T、 K烃源 岩生烃 区近 。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张琴;朱筱敏;陈祥;朱世发;季汉成;蒋永福【摘要】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影响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了不同井和不同层段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孔隙度,厘定了成岩强度划分标准.将下白垩统储层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Ⅰ和Ⅱ类成岩相为较好的储集相带,Ⅲ类为中等储集相带,Ⅳ和Ⅴ类为差的储集相带.通过成岩相分布预测,结合沉积体系及次生孔隙发育分布规律,认为谭庄凹陷南部扇三角洲的北部区域、北部三角洲的南部区域处于中等-较强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成岩相带,为各层段的有利储集相带.【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9页(P472-480)【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相;储层预测;下白垩统;谭庄凹陷;南华北盆地【作者】张琴;朱筱敏;陈祥;朱世发;季汉成;蒋永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目前在油气勘探中成岩作用和成岩相既是研究重点又是难点[1]。

“成岩相”一词引入碎屑岩储层研究以来,不同学者对其定义的理解也不尽一致。

成岩相的研究是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扩展的,强调的是岩石目前所具有的可观测成岩特征的面貌,也就是以储集体岩石的次生成岩特征(包括胶结物成分与胶结类型、压实和溶蚀组构、孔隙类型及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为依据,来划分并定义成岩相的[2~6]。

郑荣才等将“碎屑岩储层成岩相”定义为在特定沉积和成岩物理化学环境中的物质表现和成岩作用组合与演化的总体特征。

对谭庄-沈丘凹陷油气形成条件的认识

对谭庄-沈丘凹陷油气形成条件的认识

谭 庄一 沈 丘 凹 陷在前 侏 罗系就 具有 复 向斜 ( 坳 陷 )的 2 . 2 . 2 古近纪晚期——新近纪的和华北贯通的坳陷发展阶段
造 成东 西部 发 育特 点不 同 。西 区 ,娄堤 一 东岸 断裂 强 烈活 之 间 区域性 角度不 整合 面 ,并奠 定 了现今 构造 基本 面貌 。 动而 商 水断 裂活 动很 弱或 没有 活动 ,使 谭 庄 凹陷为一 “ 南 上 古近 系不 整合于一切 老地 层之上 。 断北 超 ” 的箕状 凹陷 ;东 区 ,商水 和 娄堤一 东 岸断裂 同时 强 烈活 动 ,决定 了沈丘 凹陷 为地堑 型 凹陷 。侏 罗系晚 期 , 早古近 纪 末 区域性 的褶皱 抬升 运动 ,结 束 了谭 庄一沈
范 围进 一步 扩大 ,沉 积相 反映 凹陷经 历 了一 个 完整 的沉积 资 源的沉 积 凹陷 ,在 凹陷 内 ,具备 找 到 中小 型 油气 田的地 旋 回 ,包括 两个 亚旋 回: 巴村 组为 河流 相一 较深 湖相 ,顶 质 条件 。
部 被剥 蚀 ;永丰 组下 段一 商水 组为 浅湖 相一 较深 湖相一 滨 3 . 1 白垩系 第三系两套生储盖组合 浅 湖相一河 流相 ,总体 上构成 一个大 的成盆旋 回。 谭 庄~ 沈丘 凹陷发 育 了下 白垩 统 ( 谭 庄、沈 丘 )和下 平 面上 ,南北 方 向相 带变 化 急剧 ,宽度 较 窄 ,沉 积 中 第 三系 ( 谭庄 )两 个大 的建造 旋 回 ,相 应地 构成 了两 套具
根 据谭 庄一 沈丘 凹 陷下 白垩统 的有机 质热 演化 程度 及
陷发 展 阶段 ,在 区域拉 张应 力 作用 下沿先 期存 在 的逆 冲断 成 岩作 用 ,大致 可分 为 中 、低 热演 化与 中 、低 成岩 作用 和

伊川凹陷谭庄组储层特征与致密油r成藏条件

伊川凹陷谭庄组储层特征与致密油r成藏条件

伊川凹陷谭庄组储层特征与致密油r成藏条件司庆红;司马献章;张超;孙卫志;王善博【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5【摘要】利用钻孔编录、荧光检测、氯仿沥青"A"测定、X衍射、孔渗测试、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手段,通过分析储层厚度及含油性、矿物成分组成、孔渗特征与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谭庄组储层特征,并从成藏原动力、储集空间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着手探讨伊川凹陷谭庄组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谭庄组含油段厚度大、含油性强,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和脆性矿物为主,孔隙类型包括矿物粒间孔、矿物溶蚀孔及粒间孔-溶蚀孔混合类型,为微纳米孔隙广泛发育的低孔、低渗致密油储层;致密油成藏原动力为源储紧密接触产生的生烃增压作用,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纳米孔隙,整体保存条件较好.伊川东北部韦村—彭婆一带可能为谭庄组致密油开发甜点区块.推测以伊川凹陷、宜阳北部及洛阳周边为重点区块的豫西地区谭庄组致密油潜力巨大.【总页数】6页(P42-47)【作者】司庆红;司马献章;张超;孙卫志;王善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洛阳 471023;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沟嘴组致密油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J], 程亮;刘德华;夏志刚;关富佳;朱锐2.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 [J], 倪春华;徐良发;周小进;严永新;蒋永福;杨帆3.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J], 吴伟涛;邓静;赵靖舟;孙勃;郭汉卿;邓秀芹;耳闯;白玉彬4.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七克台组二段致密油成藏条件 [J], 冯越;黄志龙;李天军;张华;李宏伟;周亚东5.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J], 秦秋寒;雷栋;宋效文;苏俊青;任桂媛;刘德生;马庆林;卢政环;郭浩;廖飞燕;时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谭庄-沈丘凹陷精细油源对比

谭庄-沈丘凹陷精细油源对比

系 、下 白 垩 统 烃 源 岩 的 轻 烃 组 分 和 生 物 标 志化 合 物指 标 进 行 油 源 对 比 ,认 为谭 庄 一沈 丘 凹 陷 下 白 垩统 原 油 具 有 混
源特 征 ,其 中原 油 重 烃 组 分 来 自下 白 垩 统 永 丰 组 下 段 暗 色泥 岩 ,原 油 轻 烃 组 分 来 自于 上 古 生 界 煤 层 和 暗 色泥 岩 。
图 1 谭 庄 一 沈 丘 凹 陷 井 位 分 布 图
凹陷 内油气 显 示 具 有显 示 井 位 多 、层 位 全 的特 点 ,区 内 22口探 井 有 l6口井见 不 同级 别 的 油气 显 示 ,共 425.3 m/144层 。显 示 层 位 有 石 炭 一二 叠 系 、古近 系和新 近 系 ,并且 周参 10井 、周 参 12井 、周 19井 、巴 1井 在 下 白垩 统 试 获 少量 原 油 ,因 此 通 过 对 以上 四 口井进 行 油 源对 比 ,查 清谭 庄 一沈 丘 凹陷
周 参 10井 原 油 和 中下 侏 罗统 碳 质 泥岩 轻 组分 也存 在较 大差 异 ,而与周 26井 二叠 系含煤 岩 屑轻烃 组 份形 态较 为相 似 ,具 有较 明显 的亲 缘 关 系 。因 此 周 参 10井下 白垩 统原油 的轻 组分 ,主要 来源 于下 伏 二 叠系 煤 系地 层 。
李 秋 博 等 .谭 庄 一沈 丘 凹 陷 精 细 油 源 对 比
·19 ·
100 80
越 60 }瞬 柏
2O


保 留时 I司,|
KI鼬
越 {氍
t嚣 。
40
5o
60
70
保 留时问 ,|

\c雏(‘】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构造特征与下白垩统勘探前景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构造特征与下白垩统勘探前景

第30卷 第5期O I L &G AS GE OLOGY 2009年10月  收稿日期:2009-04-27。

第一作者简介:谢其锋(1981—),博士研究生、工程师,含油气盆地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3CB214601,2002CCC01400);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XQ -2007-02-3)。

①周立发.东秦岭-大别山北缘盆地演化与含油气远景评价.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04②周立发.南华北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内部资料,2006文章编号:0253-9985(2009)05-0643-05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构造特征与下白垩统勘探前景谢其锋1,2,周立发1,何明喜2,杨文静3,杜建波2,田光辉4,(11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2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3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陕西西安710021; 41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摘要:通过对南华北地区谭庄凹陷断裂特征和构造样式的深入研究,确认谭庄凹陷发育了叶鲁断裂、商水断裂等29条断裂。

叶鲁断裂和商水断裂分别是谭庄凹陷南、北边界的主控断裂,控制着凹陷内下白垩统和新生界的沉积与保存。

谭庄凹陷发育4套烃源岩层系,下白垩统、石炭-二叠系是凹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古近系、中-下侏罗统为潜在烃源岩层系。

关键词:含油气性;构造特征;油气勘探;下白垩统;谭庄凹陷;南华北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2;TE13211 文献标识码:AStructura l fea tures and L ower Cret aceous explora ti on poten ti a ls ofthe Tanzhuang Sag i 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 i n a Ba si nXie Q ifeng 1,2,Zhou L ifa 1,He M ingxi 2,Yang W enjing 3,Du J ianbo 2,Tian Guanghui4(1.S 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 m ics,Depart m ent of Geology,N orth west University,X i ’an,Shaanxi 710069,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 ent,S I NOPEC Henan O ilfield Co m pany,N anyang,Henan 473132,China;3.D epart m ent of Exploration,PetroChina Changqing O ilfield Co m pany,X i ’an,Shaanxi 710021,China;4.T ianjin Geother m al Exploitation and D evelop m ent D esigning Institute,Tianjin 300250,China )Abstract:A thor ough research of faulting features and structural types in the Tanzhuang Sag of the s 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Basin reveals that the Sag had devel oped more than 29faults,of which the Yelv and the Shangshui are the s outhern and northern boundary faults of the Sag res pectively and contr ol the Sag and p reser 2vati on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and Cenoz oic there .The Sag contains f our sets of s ource r ocks with the Lower Cretaceous and Per mo 2carbonifer ous being the main s ource r ocks and the Tertiary and Lower 2M iddle Jurassic being the potential s ource r ocks .Key words:hydr ocarbon potential;structural feature;oil and gas exp l orati on;Lower Cretaceous;Tanzhuang Sag;s 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Basin 南华北盆地横跨华北地台南缘和秦岭-大别褶皱带北缘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叠加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巨型坳陷之上的中、新生代断-坳盆地。

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

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

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
吕明久;姚亚明
【期刊名称】《河南石油》
【年(卷),期】1999(013)004
【摘要】周口盆地是华北地台南缘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谭庄-沈丘凹
陷是盆地中部中,新生代两斯断陷叠合的次级构造单元,燕山期以来至少经历了6次差异升降运动,这些构造运动对地层的保存,有机质的热演化,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起了控制作用。

本文采用地震剖面,钻井分层,粘土矿物,镜质体反射率,声波时差5种方法进行剥蚀厚度的恢复,试图再现盆地发充史历史,以对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有所脾益。

【总页数】3页(P5-7)
【作者】吕明久;姚亚明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3
【相关文献】
1.周口坳陷谭庄凹陷下白垩统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张琴;朱筱敏;刘畅;季汉成;陈祥
2.华北克拉通南部周口坳陷谭庄-沈丘凹陷早白垩世沉积、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性
质 [J], 旷红伟;穆朋飞;顾兴明;柳永清;彭晓波;杨飞;陈铭培;岑超;彭楠;李家华;王晓光3.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生油层排烃效率研究 [J], 徐成华;刘忆军
4.周口盆地中部谭庄-沈丘凹陷早白垩世地层 [J], 严永新;胡俊卿
5.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突破关键因素分析 [J], 杜建波;黄晓;马荣芳;谢其锋;何明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叠合盆地老烃源岩系油气勘探前景评价方法——以南华北周口坳陷上古生界为例

叠合盆地老烃源岩系油气勘探前景评价方法——以南华北周口坳陷上古生界为例
( n p cExp o a in a d Prdu to sa c n ttt Sio e lr to n o cinRee rh I siue,Bej n 0 0 3,C ia) iig 1 0 8 hn
Abta t sr c :T h o r li a or f t e Pae z i a h m nne i olf r a i ncudea nda ou c o ks a t r os a i e c nt olng fct so h lo o cEr t e i ro lpo o m ton i l bu nts r e r c , fe m tqu drc hy oc r on g ne a i r c s e dr a b e r ton p o e s s, r ltv l te e er oi on tons,a d s c e sv lfs a d e f tv a r c ea ie y be t rr s v rc dii n u c s i e upit n feci e c p o k. The r m ani e i ng Car onie ou ~ r in s s e o y oc ur e n t e o o c a no o c s gs n he c nt r o he orhe n e e so s c i f b f r s Pe m a y t m nl c r d i he M s z i nd Ce z i a i t e e f t n t r d pr s in e ton o
界 自生 自储 油 气藏 必 备 的条 件 。石 炭 一 叠 系原 型 盆地 解 体 后 , 周 口坳 陷 中 部 坳 陷 带 和 北 部 坳 陷 带 的 中、 生 代 深 凹 区不 同 程 度 二 在 新 地 残 存 有 石 炭一 叠 系 。其 中倪 丘 集 凹 陷和 谭 庄 一 沈 丘 ( 部 ) 陷 的 上 古 生 界 烃 源 岩 在 中三 叠 世 末 ( 次 生 烃 ) 的 有 机 质 热 演 化 二 东 凹 一 时 程度低 , 因而在 喜 山期 再 次 深 埋 中保 持 了较 强 的“ 次 生 烃 ” 力 , 成 藏 创 造 了条 件 。 立足 于超 晚 期 成 藏 及 充 分 考 虑 烃 源 岩 “ 次 二 潜 为 二 生烃 迟 滞 效 应 ” 提 出 了叠 合 盆 地 老 烃 源 岩 系 油 气 勘 探 前 景 评 价 方 法 。根 据 二 次 生烃 潜 力和 成藏 条 件 , 周 口坳 陷 上 古 生界 评 价 出 , 在

周口盆地中部谭庄-沈丘凹陷早白垩世地层

周口盆地中部谭庄-沈丘凹陷早白垩世地层

研 究 区 位 于 周 口 盆 地 中
部 的谭 庄一 丘 凹陷 ,面 积约 沈 3 0 k 。区 内 已 钻 探 了 周 0 0 m。
参 1 O井 、 周 参 1 2井 以 及 南
2井 等 多 口石 油 探 井 ,揭 露 白垩 系 为 一 套 陆 相 砂 、泥 岩
地 层 ,最 厚 约 5 0 m。其 中 00
[ 键 词 ] 周 口盆 地 ;谭 庄一 丘 凹 陷 ;下 白垩 统 ;岩 石 组 合 ; 粉 组合 ;地 震 反 射 特 征 关 沈 孢 [ 中图 分 类 号 ] T l 1 3 E 2 .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0 2 2 16 5 文 0 0 7 2 2 1 )0 —0 6 —0
r _ 1

永 上


段 组 统




I 厂 _ l]
厂] _
r] _

广 _1
下 组 统 段]
rr 一_ ]]

1 娄 垂 囊 悯 皤 l 篷囊襄
图 2 重 矿 物 百 分 含 量 直 方 图
虫孔 。 、
砂 岩 成分 以石 英碎 屑 为主 ,含 量为 5 . 4 ,其次 为火 成岩 碎屑 ( 8 7 ) 59 % 1 . 6 ,长石仅 占 1 ,井见 5
1 的 变 质 岩 碎 屑 。磁 铁 矿 含 量 仅 为 9 4 。 0 .
该段 以 暗色地 层 为主 ,深灰 色 泥岩 发育 ;砂 岩成 分 中变 质岩碎 屑 比下段增 长 了近 3倍 ,火成 岩碎 屑 和磁 铁矿 含量 低 ,石英 砂 岩居 多为 典型 特征 。与 下段 迥然 不 同 。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沉积演化与页岩分布特征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沉积演化与页岩分布特征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沉积演化与页岩分布特征摘要:南华北盆地二叠系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是作为海陆交互相地层,对其研究程度较弱,尤其是地层展布、沉积环境演化等基础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在盆地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展布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有利页岩层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南华北盆地,二叠系,沉积演化,页岩1引言南华北盆地是国内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尤其在我国东部地区,是重要的勘探远景区。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外国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但是始终没有工业性的突破,近年来随着技术和研究的深入,在部分探井显示出较好的成果。

相较于海相地层,海陆交互相地层更为复杂,纵向变化大,砂泥频繁互层,孔渗差特点。

目前对于海相地层的页岩气勘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例如重庆涪陵焦石坝等。

但是海路交互相页岩气在国内外还未获得工业突破,南华北盆地分布大量石炭系—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地层, 生烃潜力巨大, 并且经常与煤层气、致密气共存,但是目前对其的地层展布、沉积演化等基础地质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严重制约后期对页岩层及生烃潜力的研究。

本文在调研大量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南华北盆地二叠系的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特征,并分析了目标层页岩分布特征。

2区域构造特征南华北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南部及秦岭-大别造山带结合部,这种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决定了南华北地区具有独特而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

盆地总体延伸方向为近东西向,与秦岭—大别造山带平行。

华北地块的基底包括太古代结晶基底和早元古代过渡性基底。

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长期的、多期构造变动,总体可以划分出三个大的巨型构造发展旋回,即:前震旦纪褶皱基底形成巨旋回,震旦纪-三叠纪统一克拉通盆地形成(盖层形成)巨旋回与三叠纪后(侏罗纪-新近纪)褶皱造山与叠加改造巨旋回。

3二叠纪地层展布与沉积演化南华北盆地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生物化石丰富,是研究中国海陆交互相石炭系和二叠系的最佳地区之一,同时华北南部石炭系和二叠系又是主要的煤炭和生、储油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 里 东 、 印支 、燕 山 、喜 山 4大 构 造 运 动 造 成 的不 整 合 面 上 地 层 剥 蚀 量 分 别 为 3 0 1 9 、1 8 0 、 0 0 0 0、6 0 0 m,
不 整 合 面 对 应 地 史 时期 基 底 古 热 流 值 分 别 为 4 、6 、 7 、5 mW / 。周 1 8 8 4 0 m。 6井 二 叠 系 烃 源 岩 2 8 3 Ma进 入 成 熟 早 期 阶段 ,早 中三 叠 世 进 入 初 次 生 烃 期 ,后 期 地 层 多 次 抬 升 与 沉 降 , 早 白垩 世 中 晚 期 出现 二 次 生 烃 , 有 利 于 晚期 成 藏 。
2 热 史 恢 复
2 1 热 史 恢 复 的 原 理 与 方 法 .
盆地 热史 可 以通 过 各种 古 温标 数 据 ( 镜 质 体反 射 率 、磷 灰 石 裂 变 径 迹 、包 裹 体 测 温 、粘 土 矿 物 如
等 )来恢 复[ ] 3 ,常 用 的 热 史 恢 复 方 法 有 随 机 反 演 法 、古 地 温 梯 度 法 和 古 热 流 法 3类 l 。笔 者 根 据 谭 庄 “ 5 ]

1 ・ 6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 1 年 4 江 00 月 第3 卷 第 2 2 期 J u n l f i a dG sT c n l y ( . P ) A r2 1 V 1 2 N . o r a o l n a eh o g J J I O o p. 0 0 o 3 o 2 .
谭 庄 一 丘 凹 陷 二 叠 系烃 源 热 模 拟 沈 岩 史
以周 1 6井 为 例
林 小 云 ,刘 俊 ,陈倩 岚 , 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油 长江大学) 、
高 慧 娉 ,蒋 伟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荆州 442 303

[ 要 ] 谭 庄 一 丘 凹 陷 位 于 周 口坳 陷 中部 凹 陷 带 ,周 1 摘 沈 6井位 于 凹 陷 西部 构 造 高部 位 。 以镜 质 体 反 射 率 R 。 为 古 温 标 的热 史 恢 复 结 果 表 明 ,谭 庄 一 丘 凹 陷古 生 代 为 克 拉 通 台地 阶段 基 底 , 热 流 值 较低 ; 印支 一 山期 沈 燕 构 造 活 动 强 烈 ,基 底 热 流 值 升 高 ,早 白垩 世 末 达 到 最 高 古 热 流 ;从 晚 白垩 世 开 始 热 流 值 降低 ,盆 地 冷 却 。
1 地 质 概 况
谭庄一 沈丘 凹陷 位于周 口坳 陷 中部 凹陷带 ,是在 华北 古 生界 地 台基 础 上发 育 起来 的一个 中新生 代 叠 合 凹陷 ,面积 2 3 k 8 0 m ( 1 。谭庄一 图 ) 沈丘 凹陷现 今残存 地层 主要 为古 生界 、下 白垩统及 新生 界 。周 1 6 井 位于 凹陷西 部构 造高 部位 ,主要 地层 为古 生界及 新生 界 ,缺失下 白垩 统 。
[ 键 词 ] 谭 庄 一 丘 凹 陷 ; 烃 源 岩 ; 热史 ;成 烃 史 ;二 次 生 烃 关 沈 [ 图分 类 号 ] TE 2 . ;P 1 中 l1 1 6 8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9 5 (0 0 2— 0 6 0 文 0 0 7 2 2 1 )0 0 1 — 5
第3 2卷 第 2期
林 小 云 等 :谭 庄 一 丘 凹 陷二 叠 系烃 源 岩 热 史 模 拟 沈
晚三叠 世前 的加 里东 、华 力西 和 印支运 动形 成 了谭 庄一 丘 凹 陷北 西 西 向 的构 造 体 系 ,中生 代 燕 山 沈
运 动 以来 ,凹 陷进入 了沉 积盆地 的发展 阶段 。根 据 沉积岩 相组 合 、构造 特 征分 析 ,其 形 成 和演化 主要 经 历 了晚印支一 中燕 山期 的形 成 时期 和晚燕 山一 山期 的发 育 时期 两个 构造 期 ,可分 为 4个演 化 阶段 :华 早 喜 北 地块 南部 向南 的逆 推运 动所造 成 的后缘 拉 张成 盆沉 积 阶段 ;早 白垩世 末期 开 始 的反 向逆 冲及 其所 造 成 的构造 变形 阶段 ;晚 白垩 世一 近纪早 期从 断 陷 向坳 陷 的转 化 阶段 ;古近 纪 晚期一 近纪 的 和华北 贯 通 的 古 新 坳 陷发展 阶段 一 。
l‘ f 3 l O 1 3 1l 3 l4 1l 0 0 14 ' 11 。0 3 15 0 1。 ∥ l 15 3 1。 0 l 1  ̄ 11 60
平 一 顼 山 \ > 城

0巴l 、
涡 阳

\ @ 周浅
利辛
■ 板 桥



石 滚河




县 市


村 镇

巨刁
探 井 断 层

图 1 谭 庄- 丘 凹 陷构 造 位 置 图 ( 文 献 [ 3 沈 据 1 ,有 改动 )
[ 收稿 日期]2 0 0 9一i —0 0 9 [ 基金项 目]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 查与评价 专项课题 ( QO 2 0 —233 。 X 一0 70— ) [ 作者简介]林小云 ( 9 5 ) 1 6 一 ,女 ,18 9 7年大学毕业 ,博士 ,教授 ,现主要从 事油气成藏地质与资源评价 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沈丘 凹陷周 1 井 古 温标数 据 状况 和地 质条 件 ,选用 古热 流法进 行 热史 恢复 。 6
古 热 流 法 l 的 出发 点 是 影 响 地 层 温 度 史 的 因 素 是 已 知 的 ,且 是 可 以定 量 描 述 的 。 影 响 地 层 热 史 的 主 6
导 因素包括 :盆 地热 流史 和地 层埋 藏史 。一 旦盆 地热 流史 和地 层剥 蚀厚 度 已知 ,即可恢 复地层 的埋 藏史 并 模 拟与之 相伴 随 的非稳 态热 过程 ,从 而重 建地 层温 度史 。古 温标 热史 反演 的 变量并 非样 品或地层 的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