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九章 创新

合集下载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基础》1-13章单元自测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基础》1-13章单元自测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基础》1-13章单元自测标题:管理学基础自测题解析引言:《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的重要课程。

我们将从1-13章单元自测开始,对每个章节的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果。

第一章:管理学基础概述1.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类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如何?管理学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量化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阶段的发展。

3.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管理者和管理过程等。

第二章: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1. 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管理者的角色包括领导者、决策者、人际协调者、资源分配者等。

2. 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等。

第三章:组织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什么是组织?组织是一种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经过一系列活动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系统。

2. 组织可以按照哪些方式分类?组织可以按照所有制形式、经济性质、企业规模等方式进行分类。

第四章:组织的结构与设计1. 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哪些?组织结构的类型包括职能性、事业性、矩阵性、虚拟性等。

2. 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组织设计的原则包括工作分工、协调一致、垂直层次、职权与责任等。

第五章:组织文化1. 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组共享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组织氛围和风格。

2. 组织文化的作用是什么?组织文化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领导与领导力1。

什么是领导?领导是指在组织中通过影响、指导和激励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领导力的类型有哪些?领导力的类型包括权力领导、道德领导、情感领导和智能领导等。

第七章:决策与决策模型1. 什么是决策?决策是指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并为其承担风险和后果的过程。

2. 常见的决策模型有哪些?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理性经济人模型、满足模型和限制模型等。

第九章 管理创新《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九章 管理创新《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1)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又称为管理理念,它是指管理者或管理组织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支配下,由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和理 性知识构成的综合体。一定的管理观念必定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价值原则, 同时管理的观念又必定折射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家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观 念,如知识增值观念、知识管理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战略管理观念、持续学习观念等。在我国,企业的经营观念存 在着经营不明确、理念不当、缺乏时代创新精神等问题,因此应该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结合自身条件,构建自己独特的 经营管理理念。
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原则规定,制度创新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 系的调整和变革。企业具有完善的制度创新机制,才能保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进行。如果旧的、落后的企业制度不 进行创新,就会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桎梏。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制度创新就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 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修订、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并发挥最 大限度的效能。
2)创新的特征
(1)创新的不 确定性
(3)创新的必然 性和偶然性
(2)创新的保护 性和破坏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创新的被排 斥性
(5)创新的复 杂性
(6)创新的时效 性
(7)创新的动态 性
9.1.2 创新的作用
1)创新可以提高组织竞争实力
01
创新可以将组织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管理学基础创新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基础创新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基础创新知识点总结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规划和控制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管理学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对管理学基础创新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管理学的最新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创新管理理论1. 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应该更加开放地借鉴外部的创新资源,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

这种开放模式可以通过外部合作、技术转让、共享知识等形式进行。

这种理论的核心是跨界融合、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2. 战略创新:战略创新理论侧重于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从而实现长期的价值创造。

这种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大胆的战略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创新需要企业不断寻求市场的变革与新机遇,同时改造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3. 敏捷创新:敏捷创新理论强调企业应该更加灵活、快速地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研发模式和决策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高速变化,企业需要转向敏捷的创新方式,以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4. 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应该更加开放地借鉴外部的创新资源,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

这种开放模式可以通过外部合作、技术转让、共享知识等形式进行。

这种理论的核心是跨界融合、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5. 平台创新:平台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创新平台,吸引和整合外部的创新资源和创业活动,以推动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增长。

这种平台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平台产品、一个开放的研发平台等形式。

通过这种平台,企业可以更有效地与外部创新资源进行对接,实现共赢。

二、创新管理实践1. 创新流程管理:创新流程管理是指企业对创新活动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过程。

这种管理方式从创新机会的发现、评估、筛选,到创新项目的组织、协调、追踪,再到创新成果的落地、运营、改进,都进行系统的管理。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0201303二、课程名称管理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开课系(部)物流管理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

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4.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2.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的界定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三、管理者的职责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五、管理工作的评判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一、管理的性质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第四节管理学的特征和内容一、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第五节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一、学习管理学的途径二、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了解当代管理学的发展状况,管理学各流派的异同及其主要观点。

管理学基础(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管理学基础(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面向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性
该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淡化理论的同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和职业素质。在每章中增加了实训内容,通过案例和实训,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作者简介
程恒堂,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老师 。
谢谢观看
2012年3月27日,《管理学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内容简介
《管理学基础》共分九章,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计划、组织、领导、激励、 沟通、控制、组织变革与创新等内容。每章都有学习目标,文内附有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关链接等栏目。每 章都配有本章小结、同步测试(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供学生在结合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自我检测。 该教材符合高职高专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管理工作技 能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管理基础知识 。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管理学基础》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括包括习题答案、教学课件等 。
教材特色
1、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该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及主要活动,在保持理论的系统性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 的平衡,减少了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管理学基础(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管理学基础》是由程恒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该教材既可作 为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在职职工培训和自学的辅导教材。
《管理学基础》共分九章。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计划、组织、领导、激 励、沟通、控制、组织变革与创新等内容 。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教案全本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教案全本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教案全本第一章: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掌握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管理的角色和责任1.2 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和功能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角色和责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管理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的角色和责任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管理角色和责任的理解第二章:管理职能与过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管理的职能和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管理实践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的职能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组织结构和设计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组织结构的应用3.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和设计的重要性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组织结构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结构和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结构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结构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组织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第五章:决策与问题解决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决策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决策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决策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原则和方法决策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讲授法:讲解决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决策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决策案例,让学生了解决策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决策的理解和分析决策模拟:学生进行决策模拟,展示对决策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计划与控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计划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计划和控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性计划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计划和控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计划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计划和控制案例,让学生了解计划和控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计划和控制的理解和分析计划和控制模拟:学生进行计划和控制模拟,展示对计划和控制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七章:领导与激励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领导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领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领导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领导的重要性领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领导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领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领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领导案例,让学生了解领导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领导的理解领导模拟:学生进行领导模拟,展示对领导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八章:沟通与协调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沟通和协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沟通和协调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沟通和协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沟通和协调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沟通和协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沟通和协调案例,让学生了解沟通和协调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沟通和协调的理解和分析沟通和协调模拟:学生进行沟通和协调模拟,展示对沟通和协调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九章:变革与创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变革和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变革和创新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变革和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变革和创新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决变革和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变革和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变革和创新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变革和创新的理解变革和创新模拟:学生进行变革和创新模拟,展示对变革和创新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章:伦理与社会责任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伦理和社会责任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伦理和社会责任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伦理和社会责任案例,让学生了解伦理和社会责任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伦理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分析伦理和社会责任模拟:学生进行伦理和社会责任模拟,展示对伦理和社会责任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战略管理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战略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1.2 教学内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战略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决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战略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战略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战略管理理解和分析战略管理模拟:学生进行战略管理模拟,展示对战略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项目管理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2.2 教学内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项目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决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目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项目管理理解和分析项目管理模拟:学生进行项目管理模拟,展示对项目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市场营销管理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3.2 教学内容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市场营销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决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市场营销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市场营销管理理解和分析市场营销管理模拟: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管理模拟,展示对市场营销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财务管理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4.2 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财务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决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财务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财务管理理解和分析财务管理模拟: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模拟,展示对财务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人力资源信息系统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5.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决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理解和分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模拟:学生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模拟,展示对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原则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

毕业论文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毕业论文_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13秋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姓名:学号:分校:专业:指导老师:时间: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3)正文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4)二、企业文化的建设及管理艺术(6)1。

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6)2。

企业分权管理的艺术(7)三、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评价(7)四、管理制度要符合的现状助力企业的发展(9)五、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文献(10 )内容摘要管理是组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组织、意识,不断的进行协调的活动。

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管理学又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

是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

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

第四部分结语.本文从管理学基础程的各个方面对管理学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

关键词:管理学、组织、社会行为《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本书讲述了十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概括和理论总结: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

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

管理学基础(第2版)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第2版)课程标准

学院《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管理研究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结合。

在多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前途和命运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如何充分开发人的智力与体力,将成为管理学更为重要任务。

管理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

通过管理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基础,并在今后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水平。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的职业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各行业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作为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熟悉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管理学概论、管理理论,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等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管理问题。

本课程采用讲述、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确定以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管理为设计思路,实际项目设计既有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能最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管理学原理》第9章:领导职能

《管理学原理》第9章:领导职能

第九章 领导职能
• 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 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 ➢ 正确处理同级的关系 ➢ 正确处理领导者与群众的关系
第九章 领导职能
思考题
1.领导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 2.什么是权力?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发挥领
导者的影响力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职权?如何正确 地使用这些权力? 3.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4.领导行为的理论模式有几种类型?各类理论的特 点是什么? 5.从所学的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中,你得到那些启示? 6.如何理解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有那些?
论认为,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且领导的有 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 化。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S=f(L,F,E)
上述公式中,S代表领导方式,L代表领导者特
征,F代表追随者特征,E代表环境,这个公式 表明,某种领导方式是否有效,与领导者特征, 追随者特征和所处的环境成一定的函数关系。

指导型领导行为

参与型领导行为

支持型领导行为

成就导向型领导行为
第九章 领导职能
领导者选择哪种领导类型需要考虑两 方面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工作任务规定的适宜 度和明确度、权力关系、工作群体化等。
2、下属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有无独 立工作的愿望和要求等。
第九章 领导职能
观点:
• 如果任务不明或复杂多变,员工素质较低,则宜 于采用指导性。
第九章 领导职能
(二)途径-目标理论
• 由罗伯特•豪斯(Robert J. House)提出。
要点:
领导者的工作是在确保员工的目标同组织目标
相一致的条件下,帮助员工去实现他们的目标, 指明他们达到目标的途径,消除途径上的各种障 碍和危险。因此,被称为途径-目标理论。

管理学基础第九章领导理论

管理学基础第九章领导理论

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教学重点:领导的内涵与构成要素;领导权力的来源;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领导者特质理论、领导者行为理论、领导者团队理论(难点);情境领导模型、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者角色理论(重点)4.领导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领导的内涵与特征一、领导与管理1、领导的含义名词,指的是领导者他们是从事领导活动的人;动词,即领导指的是领导行为和过程。

赫塞和布兰查德认为,领导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影响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含义方面:两者的职能范围不同;两者的权力来源不同;两者的主要功能不同。

(2)发挥功能的不同途径目标制定过程;管理强调微观方面,通过计划和预算过程,确定几个月到几年的短期目标,安排详细步骤和资源实现计划目标;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较长时间范围的远期目标的确立,并为其制定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

人力资源配备;管理按照计划的需要构建组织,安排人员,根据职位的要求挑选、培训专业化的人才,保证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领导通过愿景目标和战略影响组织成员,形成联盟,加强合作,使得整个群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计划执行方式;管理侧重于通过详细的监督和控制解决问题,保证计划执行;领导倾向于通过授权和激励等方式鼓舞组织成员迎接挑战,完成任务。

(3)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特征差异管理者更加理性和善于结构化地解决问题,领导者以愿景和个人魅力激励组织成员,从而带动变革。

二、领导权力的来源权利是影响他人的能力和下属权威的接受,存在于任何社会组织中。

根据约翰·弗兰奇和伯特伦·瑞文的观点,权力有五种来源。

(1)职位权利奖赏权力;是一种能够对他人进行奖赏的权力,奖赏的力量随着下属认为领导可以给予奖励或去除负面影响而增强。

强制权力;是一种惩罚的权力。

强制权力利用下属对可能遭受到的惩罚的在意和恐惧对其产生影响力,往往会带来不满与对抗,需要谨慎使用。

周三多管理学-第九章-领导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第九章-领导理论

督察能力、事业与成就、才智、自源自我实现、自信、决断能力 对工作稳定的需求、适应性、对金 钱奖励的需求、成熟程度 性别
2、评价
一是对有效领导者所应具备特质的内容及相
对重要性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
二是认为领导者是先天的,这有片面性;
三是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
效能的影响。
(二)领导行为理论
3、领导的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
境。
(二)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指点迷津、明确方向; 2、协调作用--协调关系、调解矛盾; 3、先行作用--身先士卒、同舟共济;
4、激励作用--排忧解难、鼓舞斗志;
5、浇灌作用--上下沟通、培养情感。
(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领导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区别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1、领导方式理论(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 专断型领导方式 通过一系列实验在20 民主型领导方式 放任型领导方式 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就一般而言,民主 型领导方式效果最 好,专断型方式次之,放任型方式效果最差。但是, 上述结论不能绝对化,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 管理环境、条件,以及管理者自身因素灵活选择领 导方式。最适应的领导方式才是最好的领导方式。
四种领导方式的区别:
组织变数 信 任 程度 上下 级关 系 交 往 程度 沟 通 程度 “专制-权威”式 对下属无信心 “开明-权威”式 有主仆之间的信赖 关系 在上级屈就、下属 惶恐下进行 有一定的自下而上 的沟通 协商式 有相当的但不完全 的信任 适度的交往并在相 当的信任下进行 双向沟通 参与式 有完全的信任
奖励,启发自 觉
完全参与 与正式组织融 为一体
非正式组织
3、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管理学基础:管理实训:第九章-接近一位成功的主管2023

管理学基础:管理实训:第九章-接近一位成功的主管2023

管理学基础:管理实训:第九章-接近一位成功的主管2023本章将讨论如何接近一位成功的主管,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领导。

1. 理解成功的主管特质一位成功的主管通常具备以下特质:- 明确的沟通能力: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期望,并且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团队成员。

- 出色的决策能力:他们能够快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在团队中获得广泛的认可。

- 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他们善于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并能有效地与不同团队成员合作。

- 自信和领导能力:他们能够自信地领导团队,激励成员达到共同目标。

2.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接近一位成功的主管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以下是几种方法:- 建立信任:与主管建立互信和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

确保在工作中表现出专业和可靠的态度,并根据需要提供帮助和支持。

- 显示尊重:尊重主管的观点和决策,尊重他们的职位和权威。

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并展示你的专业知识和热情。

- 提供帮助:尽量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了解主管的需求,并在能力范围内向他们提供帮助,展示你的价值和承诺。

3. 增强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是与主管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主动倾听:重视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倾听主管的指令,并确保你明确理解他们的期望。

- 清晰表达:在与主管沟通时,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确保你的信息明确易懂。

- 尊重和礼貌:在沟通过程中保持尊重和礼貌,避免争论或冲突。

展示你的专业素养和成熟度。

4. 注重自我发展与成功的主管接近时,持续的自我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 研究和成长:持续研究新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等。

- 接受反馈:积极寻求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了解自己的潜在改进点,并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 拓宽视野: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了解最新的管理实践和策略。

参加行业会议、研讨会等活动。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更好地接近一位成功的主管,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从而提升你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周三多管理学 第九章 领导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 第九章 领导理论
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者关注的重点是 什么,是工作的任务绩效,还是群体维系? 二是领导者的决策方式,即下属的参与程度。
几种主要的理论:
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 勒温的三分法 – 利克特的四分法 – 连续统一体理论 –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 管理方格图理论
1、领导方式理论(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关于以上三种领导方式何种优越,美国有学者做了一项实验,将 一群儿童分成三组从事堆雪人活动,各组的组长被事先分别训练 成按专制式、民主式和放任式进行领导。实验结果表明,放任式 领导下的第一小组工作效果最差,所制作的雪人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不如其他小组。采取专制式领导下的第二小组,堆的雪人数量 最多,说明工作效率最高,但质量不如民主式领导下的小组。最 后一个小组是采取民主式领导,由于儿童们积极主动发表意见, 显示出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小组长又在旁引导、协助 和鼓励,结果堆出的雪人质量最高,但工作效率不及第二组,因 为儿童们在商量如何堆出最像样、最好看的雪人时花了大量时间 进行讨论才达到了一致意见。这次实验验证了专制式和民主式领 导是利弊并存的,而放任式领导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弊多利少,不
从本质上说,建立基础不同:管理是建立在合 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领 导可能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 力基础上的,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 专长权及模范作用等基础上的。
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应该成为领 导者。
管理学探讨的是:管理者如何成为领导者。
领导权力的构成
对工作稳定的需求、适应性、对金 钱奖励的需求、成熟程度 性别
2、评价 一是对有效领导者所应具备特质的内容及相 对重要性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 二是认为领导者是先天的,这有片面性; 三是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 效能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XXXXX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学分:4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管理、经济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

本课程目的是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注重管理实践能力的运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2.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熟悉各种管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特点;3.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模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管理课程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陈嘉莉,《管理学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W•H•纽曼,小C•E•萨默,《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95年。

6.P•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工人出版社,1989年。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一词来源于法文entreprendre,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

这个单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

1800年前后,法国经济学家、作家萨伊将“企业家”一词推广使用。

2.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早就开始生产它所供应的最终产品了。

但是,凭借着应用管理概念和技巧,它们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工具,并基于工作分析设定标准,根据标准培训人员。

麦当劳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鲜顾客群。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3.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以现在的资源,实现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4.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

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第二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1.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产生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2.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3.无论出于何种个人动机——追逐金钱、权力还是猎奇,或是追求名誉、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同——成功的企业家都会试图去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他们的目标非常高。

他们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他们试图创造出全新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试图将现有的资源结合在一种新型的、更具生产力的结构里。

4.创新的训练(它是企业家精神的知识基础)是一种具有诊断性的训练:是对提供企业家机遇的变化领域进行系统化的检查。

5.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向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第三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1.在很多时候,意外的成功根本就没有被发现。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九章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九章

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知识积累和特殊技能以及相关资源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

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

2.进入障碍:是指行业外企业要想进入某一行业的难易程度,行业外企业存在许多进入障碍。

主要表现为四种:一是现有企业控制了产品的基本原料的来源;二是现有企业拥有专利权;三是现有企业规模经济性显著,规模较大;四是政府特许。

3.退出障碍:也称为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的情况。

4.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规划。

具体包括,公司层面战略,业务单位战略以及职能战略等。

二、单选题1.D;2.A;3.B;4.D;三、多选题1.ACE;2.BC;3.AB;4.ABC;四、简答题1.①战略目标分解。

②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以地实施战略。

③建立预算将足够的资源投入到对战略至关重要的价值链活动中。

④对价值活动进行最佳运作,并不断提高其运作水平。

⑤建立信息交流体系,使公司的人员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信息支持。

⑥将报酬和与达到业绩目标实施战略相联系。

⑦创立一种支持战略的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

⑧发挥带动战略实施所需的内部作用,不断提高实施战略的水平。

2.经验曲线:是指当某一产品的累积生产量增加时,产品的单位成本趋于下降。

随着经验的增加,能够形成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主要有三个原因,即劳动效率的提高、工艺的改进和产品的改善。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

产品的经验曲线与规模经济往往交叉地影响产品成本的下降水平。

二者区别表现在:经验曲线强调的数量(包括时间)累积后管理水平提高(经验增加)带来的成本降低;规模经济强调的是产品数量增加后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减少带来的成本下降。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13版 3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13版 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管理系《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第二部分《管理学基础》教学纲要目录及教学环节设计第三部分《管理学基础》教学纲要内容设计《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其关系;了解管理学的特性;认清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介绍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通过《导言》专题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初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其关系;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其关系。

教学内容:一、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1.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含义科学性指:反映本质、规律;具有逻辑性;强调原则性。

艺术指:表现经验、技巧、诀窍;具有形象性;强调灵活性、应变性。

2.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1)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2)如何理解管理的艺术性?(3)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学定义:管理学研究各种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亦即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的共性。

各种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体现在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等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中。

2.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学科门类:理、工、农、医、法、文、史、哲、经、管、教、军12大门类。

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5个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等。

三、管理学的特性1、综合性2、不精确性3、应用性四、管理学的学习1.为什么要学“管理学”?第一,管理是科学,是资源,是财富,是生产力。

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的一根支柱。

第二,管理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越发展,管理越重要。

第三,管理是个人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

2.怎样学“管理学”?强调实践,注重案例分析;创造性学习;自主学习;利用好参考书:注解、后记、参考文献。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

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一) 《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它一般有5个主要特点,是一般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掌握管理学,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还主要讲述了对管理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具体的总结。

本书主要有十四章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主要讲述的是管理的概念、性质、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及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特征乃至组织与外部环境有哪些关系.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首先,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管理的二重性,它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其职能主要源于管理的性质,如何合理的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是其职能所在。

它是通过管理活动来体现的。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和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告诉我们应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适应环境的变化,计划是基本职能,决策则在管理职能中占主导地位,组织是联系各职能的纽带。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讲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率,是泰罗创建此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法约尔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以及霍桑试验,行为科学理论的三个层次:个体、团体和组织行为,管理过程学派是把管理学说与职能人联系起来。

当今,现代管理学的应用使管理学有了新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企业精神,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组织管理。

而在众多管理理论的学派中,综合理解,具体利用则是关键。

第三章计划计划工作有4个基本计划,目的性及有效的达到某种目标;主导性即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普遍性即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效率性即扣除制定费用和执行费用及其他因素后所余的总额.无论是哪种计划,在这一管理的基本职能中,组织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管理,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第四章目标管理企业目标是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广东自考07481管理学基础

广东自考07481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有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简答:(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

3、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努力工作;其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控制;层次可分为低层、中层、高层管理者。

(4)管理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4、管理的两重性:(1)自然属性:管理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管理也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以上性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称为自然属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管理就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3)两重性的意义: A 、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面的经验,实现科学管理B、注意学习,弓I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C、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特点,内容可分为生产力(组织中人的、财、物)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层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3)从管理者的工作职能出发,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

6、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2、管理的必要性:(1)国家资源短缺(2)科学技术落后(3)如何做到高度专业(4)实现各种目标需要管理。

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顺道、重人、守信、人和、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4、西方传统管理思想:(1)首推亚当.斯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管理创新的程序
1
• 寻求 潜在 的创 新信 息阶 段
2
• 战略 制订 阶段
3
• 筛选 创意, 资源 整合 阶段
4
• 实施 阶段
5
• 学习 和再 创新 阶段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创新及管理创新的基本观点。创新是指人 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 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 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类。 创新的方法多种多样。
试从观念创新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做深入讨论。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 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 ➢要素创新; ➢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产品创新。
管理创新的内容
三、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人的成长和 发展希望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 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 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的过程。
2. 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 3. 建立学习型组织。
管理创新的内容
六、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 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 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
管理创新的内容
制度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2. 人事制度的创新 3. 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 4. 以市场为导的过程管理制度创新 5. 科学决策、制度化管理创新,“依法治企” 6. 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三类因素将有利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它们是组织的结 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实践
管理创新
二、创新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创新内容的不同分类
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和管理技巧创新
(二)根据创新的程度分类
渐变性创新和创造性创新
二、创新的基本类型
(三)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分类
局部创新和系统创新
(四)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分类
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五)从创新的组织程度分类
自发创新和有组织的创新
三、管理创新的方法
1. 综摄法
综摄法又称提喻法、分合法,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 授戈登在1952年发明的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方法。它是以 已知的东西为媒介,把毫不相关、互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 起来创造出新的设想,也就是吸取各种产品和知识精华,综 合在一起创造出新产品或知识。
管理创新的方法
3. 奥斯本检核表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 导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对照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 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像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 新方案的方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思路:
➢ 有无其他用途 ➢ 能否借用 ➢ 能否改变 ➢ 能否扩大 ➢ 能否缩小
➢ 能否代用 ➢ 能否重新调整 ➢ 能否颠倒 ➢ 能否组合
1. 综摄法
综摄法有两个基本原则: (1)异质同化,即“变陌生为熟悉”。 (2)同质异化,即“变熟悉为陌生”。 综摄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模糊主题。 第二,类比设想。 第三,论证可行。
管理创新的方法
2.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常规、反传统的思维。 逆向思维法由于是反常规、反传统的,因而它具有与一 般思维不同的特点。 (1)普遍性。 (2)批判性。 (3)新颖性。
管理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 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内容。
管理创新要经过寻求创新信息、战略制定、筛选创意、 实施、学习和再创新等阶段。
谢谢观赏
含义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 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 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 戒律。
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 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
三、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 1. 职能结构的变革与创新; 2. 组织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3. 机构设置的变革与创新; 4. 横向协调的变革与创新 ; 5. 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6. 跨企业组织联系的变革与创新。
思考与讨论
大润发老总说“我战胜了竞争对手,却输给了这个时代”, 扫描二维码阅读短文后,思考与讨论下面的问题:面对快 速变化的环境,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内容
一、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又称为管理理念,指管理者或管理组织在一定 的哲学思想支配下,由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 和理性知识构成的综合体。
企业管理观念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价值观。 (2)竞争优势观。 (3)知识更新的观念。
一、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管理的效率观念; ➢管理的择优观念; ➢管理的有序观念; ➢管理的权变观念; ➢管理的人本观念。
管理创新的内容
四、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 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
五、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 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 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
1. 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 领头人 ;
思考与讨论
截至本书出版,部分城市的一些公交站牌已设立了电子显 示屏,以提示下一班公共汽车到站时间,这既可以方便等 车人更合理地安排时间,也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 从技术上看落实这种想法并不是很困难,但却没有引起相 关部门的重视。可能他们认为,只为这几分钟的提示而耗 费精力去设置电子显示屏,并进行技术调试及后期的不断 修正,根本划不来,故而此类电子显示屏在国内尚未普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