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练习: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新人教版)(河北专用)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精编:爱莲说(含答案)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素养提升把握物象特征,类比作者思想。
文中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清: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②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③回清.倒影(《三峡》) ______________3.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爱:____________甚:____________蕃:__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3)自.李唐来自:__________(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5)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涟:____________妖:____________(6)中通.外直通:____________(7)香远益..清远:____________益:__________(8)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____________亵:____________玩:____________(10)予谓.菊谓:____________(11)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12)同予.者何人予:__________(13)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4.文言虚词(1)者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②花之君子者也____________③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4)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共11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3分)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2分)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2分)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文言文训练1.阅读《爱莲说》,回答后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可爱者甚蕃.( )B亭亭净植.(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宜.乎众矣(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周敦颐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答案】9.多竖立只应当10.(1)(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蕃:多。
B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植:竖立。
C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独:只。
D句意:应当人很多了。
宜:应当。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1)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菊之爱:喜爱菊花的人;鲜:少;闻:听说。
11.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文章首先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正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最新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爱莲说》一填空题1.《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体裁,既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
2.《爱莲说》作者,是道州人,字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著有。
《爱莲说》是他的名文。
二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2.世人盛爱牡丹()3.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花之隐逸者也()11.花之君子者也()12.陶后鲜有闻()13.同予者何人()14.宜乎众矣()三原文填空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描写莲花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是,。
3.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4.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
5.讽刺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
6.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
7.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8.表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
9.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
10.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11.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12.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1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14.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
1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
1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17.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
四问答题1.划分第一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3.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4.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5.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句相照应。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更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于两点)(4分)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2.(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乙文“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8篇 爱莲说复习 新人教版
一、重点字词 1.之:_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 2.者:代__词__,__代__指_____ 3.蕃:(“_草_花__木”__)__茂__盛__。__这__里__指__繁__多__ 4.之:助__词__,__用__于__主__谓__间__,__取__消__句__子__独__立__性__,__无__实__义__ 5.而:_转__折__连__词__,__却__ 6.染:沾__染__(__污__秽__)_ 7.濯:_洗__ 8.妖:_美__丽__而__不__端__庄__ 9.蔓: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 _生__枝___蔓__
二、文章中心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作者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 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 世风的鄙弃。 三、写作特色
(1)以花喻人、托物言志;(2)运用了对比、衬托 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3)综合运用描写、抒情、 议论的写作手法。
10.枝: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长__枝__节_ 11.远【F】:原意为: 远处,距离长,在句中的意思为: __远__播__ 12.益【F】:_更__加__ 13.清【F】:原意为:清澈,在句中的意思为:_清__香__ 14.植:古义:_立__,今义:栽种 15.远【F】:原意为: 远处,在句中的意思为:从__远__处___ 16.而:_表__转__折__,__但__是___ 17.亵:_亲__近__而__不__庄__重___ 18.焉: _助__词__
第2段:通过对比,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永远 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不蔓不枝③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中庭【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语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
(3分)【小题4】请比较以上两篇选文。
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的态度。
(2分)答案【小题1】考虑;长枝节;立;一起(各1分)【小题2】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里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
(2分)【小题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1分),以竹柏之影与月光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1分),写出了苏轼被贬官后达观的心境(1分)。
【小题4】托物言志(1分);旷达乐观(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爱莲说》专项突破全面版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
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检测(附答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检测一、(2017·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已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
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物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儿自去.国至今去:(2)求学宜.先刻苦宜:(3)特汝不应若是.耳是:(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作: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二、(2016·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6 爱莲说
考点跟踪突破6 爱莲说(见学生用书第200页)一、(2015·四川资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出淤泥而不染.(沾染)(2)不蔓.不枝(生枝蔓)(3)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4)宜.乎众也(应当)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宜乎.众矣在乎.山水之间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莲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该是很多了。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示例: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爱莲说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爱莲说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达成18—22 题。
( 12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偏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偏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荣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接踵;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乘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散尴尬,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芙蕖》,有删省)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增补完好。
(2 分 )予偏爱莲之,。
19.以下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面山而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记之而去D.溪深而鱼肥20.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21.翻译以下句子。
( 2 分)()(1)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译文:(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叹与喜爱之情,但赞叹与喜爱的原由有所不一样,请用简短的语言剖析。
(4 分)答:(一 )阅读《爱莲说》,达成 7—11 题 (16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类技巧要点知识点专题点拨突破:爱莲说
考场作文速胜技巧 爱莲说
⦾句段全解 水 陆 草 木 之花,可爱 ①者甚蕃 ②。 句解:作者从泛论入手,由面到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点,自然引出下文“爱莲”之论。 晋陶渊明独 ③ 爱 菊。自 ④李唐来,世人甚 ⑤爱牡丹。予 ⑥独爱
晋代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只喜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⑦, 濯 ⑧清涟 ⑨而不 妖 ⑩,
㉑〔隐逸(yì)〕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㉒〔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㉓〔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㉔〔鲜(xiǎn)〕少。 ㉕〔宜〕应当。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
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 堂”,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主题归纳
噫 ㉓! 菊 之 爱,陶后 鲜 ㉔有闻。 句解:一叹爱菊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花的人少有。
莲之爱,同 予 者 何 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ቈ句叹解 与:自二己叹一爱样莲不者慕少名,利实、际洁上身是自 好太的少人了。൨
牡丹之爱,宜 ㉕ 乎众 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ቈ句争解 名:夺三利叹的爱世牡态丹,者不众明,说厌而恶 暗味讽深,长意。൨ 段解:点明莲的比喻意义。
(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全篇仅9句话,119个字,但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 了世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感情深切、打动人心。其中对莲形象的描写尤为凝练 传神。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都是骈句。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 顿挫有致。
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 6 爱莲说 新人教版
考点跟踪突破6 爱莲说一、(2016·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有删改)【注】: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竹木固.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解析】求:寻找。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第二天,(我)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
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侍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识别人才,区别对待人才;不要埋没、摧残人才。
(2)爱惜人才,培养人才。
作者借物喻人,以“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劝诫统治者要识别贤能,重用人才。
河北省中考语文类文阅读线上拓展5《爱莲说》
1 河北省中考语文类文阅读线上拓展5《爱莲说》(一)【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注释】①委:抛弃、丢掉。
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 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③仕:指做官。
④媚:取悦、巴结。
【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 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 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该判处死刑,王逵想 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
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离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方法来取悦 上级,我不做。
”王逵醒悟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二)【原文】宣平中太傅相国卢公,应举时,寄居寿州安丰县别墅。
尝游芍陂,见里人负薪①者,持碧莲花一朵。
公惊问之。
答曰:“陂中得之。
”卢公后从事浙西,因使淮服。
话于太尉卫公李德裕。
德裕令搜访芍陂,则无有矣。
又遍寻于江渚②间,亦终不能得。
乃知向者一朵,盖神异耳。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薪:柴草。
②江渚:江中小岛,亦指江边。
【译文】宣平年间,太傅相国卢公应举时,寄居在寿州安丰县的别墅。
(他)曾经去游 芍陂,看见一个背着柴草的乡下人,手中拿着一朵碧色莲花。
卢公吃惊地问他是从哪里得来 的。
他回答说:“是从陂中得到的。
”卢公后来到浙西提任“从事”这一官职,顺便出使淮水。
他对太尉卫公李德裕说了碧莲花的事。
李德裕命人到芍陂去搜寻求访,却没有找到碧莲花。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中考文言文阅读第5篇爱莲说试题(共7页)
第5篇爱莲说第6篇(2021年与?与朱元思书?比照(bǐzhào)考察)周敦颐【全文中心】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坚决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
道州营道(今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一个人假如自制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假如自制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
文言词汇(cíhuì)分类积累特殊词语例句意思用法古今异义古义:立;今义:种植亭亭净植植古义:应当;今义:宜宜乎众矣适宜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益香远益清越,更加斟酌损益增加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形容词用作动词,显香远益清得清新、清香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香远益清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直中通外直挺立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玉盘珍羞直万钱通“值〞,价值词类蔓、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活用枝蔓,长枝节虚词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消句子HY性,不译而出淤泥而不染转折连词,却1.给下面句子划分(huà fēn)节奏。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2.(202143中模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得意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 妖:________(4)亭亭净植.植:________(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_______(6)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3.(202143中模拟)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兴趣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2021中考(zhōnɡ kǎo)改编)以下“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哪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也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5.以下句子中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的“而〞字含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3.对《爱莲说》肉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三)【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
(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
周敦颐
【全文中心】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坚定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2015石家庄43中模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 妖:________
(4)亭亭净植.植:________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_______
(6)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
3.(2015石家庄43中模拟)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2015东莞中考改编)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5.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的“而”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15东莞中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东莞中考)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9河北中考)《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4安徽中考)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东莞中考)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09河北中考)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湛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甲】《爱莲说》(文略)
【乙】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若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三处,不含句末)(2分) 1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