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3'l信息化海河水利海河水利2010.N o.6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李建发1,李泽辉2,罗杰2
(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6;2.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河北迁西064309)
摘要:针对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
对已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水利工作,就进一步加快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建设、提高引滦枢纽工程的自动化管理能力提出了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发展思路、目标任务的建议。
关键词: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建设;引滦工程管理局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328(2010)06—0042—03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水利行业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逐步强化。
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为适应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等文件相继颁布出台.确立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明确了”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急用先建,务求实效”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水利部、海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引滦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引滦局)已初步实现了防汛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和防汛辅助决策支持,实现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实时工情的自动采集、实时监视和远程控制以及水库水质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分项处理、远程控制。
这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为实时掌握潘家I Sl、大黑汀水库的各类工情信息,提高潘大水库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天津、唐山两市的供水安全、滦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引滦枢纽工程概况
引滦枢纽工程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的滦河干流上,是滦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是集防洪、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发电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由潘家13水利枢纽、大黑汀水利枢纽和引滦枢纽闸三部分组成,目前信息化建设项目已涵盖枢纽工程各个方面。
收稿日期:2010~06—25
作者简介:李建发(1976一),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33700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5%。
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引滦工程的龙头,于1975年10月动工。
1979年12月下闸蓄水,1985年基本竣工,1988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
潘家口水库为大(I)型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为29.3亿m3。
大黑汀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潘家口水库主坝下游30km处。
潘家口、大黑汀两水库区间流域面积l400km2。
工程自1973年10月开工,至1982年基本竣工。
其作用是拦蓄潘、大两水库区间来水,调节潘家口水库下泄水量,抬高水位.向天津市和河北省唐山市供水。
大黑汀水库为大(I I)型年调节水库,总库容为3.37亿m3。
引滦枢纽闸是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工程的咽喉,通过引滦总干渠与大黑汀水库相接。
其作用是调节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的流量。
3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已涵盖多方面管理工作.各信息化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均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在洪水预报和供水调度方面.相继建成了潘家口水库防汛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水情广域网自动联机预报系统、洪水预报系统等;在防汛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方面,先后建成了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中央气象台卫星信息传输接收系统、气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气象常规监测自动化系统等;在防汛通信系统方面,先后建成了K u卫星地面站、V SA T卫星应急通信网、2500门交换机、潘大水库SD H专线传输系统、潘大水库字微波通信系统等;在计算机网络及监控
2010.N o.6李建发,李泽辉,罗杰: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43
方面,先后建成了潘大水库计算机网络、海委至潘家口2x2M长途专线、引滦信息网、潘家口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工程视频监视系统等;在发电机组计算机监控方面,先后建成了潘家V I 水库常规机组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大黑汀5号机组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大黑汀3号、4号机组机电及自动化系统等。
4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已经不同程度影响并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运行模式,目前在网络覆盖、通信容量、信息数量、工作质量上已基本满足全局管理工作的需要。
但是,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信息利用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如,部分工程设施还存在自动化监控监测的空白。
在功能覆盖、可靠性、业务能力方面特别是面对突发性灾害的抢险救灾指挥调度所要求的综合能力、网络机动性、抗毁能力还不够强。
虽然引滦枢纽工程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效,但依然存在着管理手段不够先进、信息化建设缺乏集中统筹规划、投资力度不够大等实际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改进,持之以恒地推进信息化各项工作。
目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思想观念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部分干部职工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教育并培养干部职工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中的习惯;信息化、自动化项目的运行管理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的统筹规划;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存在独占信息资源、重复开发、信息浪费的现象。
4.2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管理欠佳
在信息化系统运行中时有发现网络木马病毒在局域网中传播的现象,网络用户没有做到有效管理和及时维护.致使上网用户无节制地占有本来就不宽裕的带宽资源.严重影响了以网络为运行环境和信息交换平台的自动化系统的可靠运行。
4.3信息安全和保密措施不强
由于对信息安全和保密措施认识不足以及系统建设经费的限制,网络信道、网络结构、系统数据备份等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网络上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的保护措施也比较薄弱。
5引滦枢纽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及建议5.1工作思路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基础。
近年来,全国信息化建设强势推进。
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水利各项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以及与社会其他行业、领域的协作、互动效果日益凸显。
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必须积极应对,理清思路,按照“全面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强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宽带网络、G I S、互联网、数据存贮、信息服务等前瞻技术,建立国内同行业先进的信息化体系,为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引滦枢纽工程作为天津、唐山地区重要水源的控制工程,担负着天津和唐山市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任务。
30年来,工程综合效益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目前累计实现供水328亿m。
其中,向天津市供水140亿m3。
向唐山市和滦河下游供水188亿i n3。
但近年来却面临水资源日渐短缺、水质形势不容乐观、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
为保证引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受水地区用水无忧.应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提高工程管理和综合效益提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为各项业务调度指挥、管理工作提供先进、实用、可靠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5.2目标任务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以及水利部、海委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争取实现引滦枢纽工程三大管理体系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电子化。
即防汛调度决策指挥体系的信息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办公政务体系的电子化。
(1)实现防汛调度指挥的智能化、信息化,实现工程管理监测监控的自动化。
实现办公政务的网络化、电子化.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使现有各类管理信息得以充分利用,通过信息整合和系统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提高防汛信息、工程信息和政务信息的利用率,为领导的调度指挥和管理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的全方位支持。
(3)开展全局职工的网上业务技能培训,实现职工培训、考核、测评的网络化,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文化宣传,全面提高引滦局职工的政治和技术业务素质,为引滦局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4海河水利2010年12月
(4)通过建设防汛应急移动通信系统,使引滦枢纽工程在遭遇50年一遇以上的特大洪水时实现防汛调度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数字通信,提高引滦局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抗灾能力和通信保障能力。
6结语
时代的进步必将使信息化在水利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不断加强,必将有效促进水利建设、管理的调整、转换和升级。
水利工作是基础产业与设施,应大力发展信息化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利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可以通过加大对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物质资源的使用,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的予以利用,趋利避害,减少消耗,改变传统水利行业的发展模式。
在今后一段时期.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仍然艰巨,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努力把引滦枢纽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系统现代化工程的示范单位.建设成为我国水利系统率先实现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的荣誉单位,同时不断巩固保持信息化发展成果。
全力推动引滦枢纽工程信息化工作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l】谭华,刘耘,桂文军.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初探叨.人民长江,2002,33(12):41-43.
[2】蔡阳.金水工程建设与展望忉.信息网络安全,2005(5):16—17.
【3】邵东国,刘武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4(15):59—61.
(上接第15页)线供水后受水区水体纳污能力将比2007年增加3%。
4地表水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水环境变化对水体纳污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的影响实现的。
综合衰减系数是计算水体纳污能力的一项重要参数。
是反映污染物沿程变化的综合系数,它体现污染物自身的变化。
也体现了环境对污染物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环境条件其值是不同的。
对于一条河流来说.如果污染物浓度高.其进行衰减的时间和距离就长。
相应的纳污能力就小。
根据1998—2007年间水质监测资料.山区及平原河流水质有缓慢变差的趋势,而水库及洼淀水质类别变化不大。
从富营养状况上看,7座水库和白洋淀有上升趋势,12座水库和衡水湖有下降趋势,上升比例占38%,下降比例占62%,这说明近些年污染治理初见成效。
到2020年,全省水质恶化趋势将得到缓解。
那时的污染物浓度与现在相差不大。
因此河北省地表水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水体纳污能力的影响较小。
5河北省水体纳污能力预测结果
将上述因素同时考虑。
经分析计算得出2020年枯季河北省C O D、氨氮的水体纳污能力为152965.6、6291.2t,比2007年减小27%。
按照水系统计,2020年纳污能力与2007年相比,北三河水系减小比例最大,C O D和氨氮分别减小了61.0%和70.8%;其次是漳卫南运河水系,C O D和氨氮分别减小了48.2%和51.1%;纳污能力变化最小的冀东沿海水系,与现状年相比,C O D和氨氮的减小比例仅为14%。
详见表2。
表22020年河北省水体纳污能力预测结果t
在影响水体纳污能力的4个因素中。
废污水处理及人河情况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变化情况对城镇下游河流水体纳污能力影响较大。
水环境状况变化间接影响水体纳污能力且影响较小.而河道流量减少所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河道流量的多少是决定水体纳污能力大小的关键。
近年来,河北省降水量连年偏枯。
造成地表水资源量逐年减少,因此各水系的水体纳污能力也随之减小。
目前,全省入河污染物量远大于水体纳污能力,要实现水功能区划目标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从纳污能力预测结果看出,如果延续近十几、二十几年水文气象条件,全省纳污能力将继续降低,水污染治理更加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