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三年级上学期同题教研课《找骆驼》评课记录.doc

合集下载

《找骆驼》案例分析及反思四

《找骆驼》案例分析及反思四

《找骆驼》案例分析及反思四P> 北海庙街小学赵金娟《找骆驼》是三年级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说明遇到问题时,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做出正确判断,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进行说话练习。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刚开始练习时,学生沉默有三十秒,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老人说的那段话,原梦第一个把老人先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用“因为……所以……”说了这样一句:因为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之所以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紧接着,又有学生开始说,这样的反复练习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十分有益,还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一举两得。

为了开阔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我在课文后面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商人找到骆驼后,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刚提完这个问题,有无数个小手举了起来。

生1:商人会谢谢老人。

生2:商人会拿自己的蜜和米感谢老人。

生3:老人家,对不起,前面是我误会你了,我向你道歉。

生4:老人家,谢谢你,要不是你的指点,我还找不到骆驼哩!真的再次感谢您!…… ……说完后,再让学生演一演,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选出两个代表把找到骆驼后的商人和老人的表现表演一番,收到良好的效果。

找骆驼教研活动记录

找骆驼教研活动记录

一实验教学教研(公开课)活动记录
时间10月15日地点北二楼会议室班级三(5) 记录人石双美授课教师石双美听课教师林淑英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找骆驼
活动内容:(1、自我反思2、同伴互助3、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个性化阅读。

同伴互助:
王东红:以疑激趣,从“找”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邵丽华:导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急不可待地想往下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董彩霞:在讲商人和老人对话这一部分时,应该让学生们说出商人的焦急,高兴,愤怒等情绪后再男女分角色朗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最多再来一组单兵操练。

那会让学生读书的情绪高涨,表演欲望强烈。

专业引领:
林淑英:实际上,对于这一课或者别的课,我们在座的同仁,只要你在课堂上引导得法,在课堂中多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朗读,充分交流讨论,放手让孩子去说,那么训练孩子,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找骆驼》评课稿

《找骆驼》评课稿

《找骆驼》评课稿
授课人:XXX 评课人:XXX
《找骆驼》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三组课文都是围绕留心观察、勤于思考而展开。

《找骆驼》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很着急的去询问老人,老人因为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所以知道骆驼的所有特征,最后老人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故事。

这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通过一组骆驼的图片,让孩子对骆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骆驼的样子和生存环境。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本来就对一些小动物比较感兴趣,用图片导入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课堂第一阶段通过让孩子来演找骆驼,让孩子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动手做一份寻骆驼启示,形式非常新颖,让孩子能够学得比较轻松。

三年及孩子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只着眼于自己眼前的具体情境和熟悉的经验,演找骆驼让孩子参与到情境中去体会商人的心情和老人的善于观察;根据自己先前看到过的小广告、寻人启事或者寻物启事做一份寻骆驼启示,轻轻松松的就突出让孩子去学习骆驼的特征这个重点。

学习语文是一个不断巩固和积累的过程,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把细心观察的老人对比前面学过的《奇怪的大石头》中李四光,发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巩固了前面的学习的内容,把这一组的课文做了一个有机联合,更便于培养孩子的抽象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同题教研课《找骆驼》评课记录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同题教研课《找骆驼》评课记录

三年级上学期同题教研课《找骆驼》评课记录2019年11月5日,三年级组几位老师同上了《找骆驼》一课,三位老师可谓是各有千秋,风格各异,身手不凡。

当日下午就在魏老师的带领下,贾老师和大家进行了认真而且精彩的评课。

评课记录如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是以“找骆驼”为线索,起因、经过、结果都十分清晰。

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并未着急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才知道骆驼的特点,而是十分详细地描述骆驼的特点。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此外,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田老师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反思:一.教学构想。

学生对这类的文章兴趣很高,内容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重点是围绕课前的提示: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又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根据课前提示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和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解决疑难。

最后梳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今后的自主阅读。

想尝试在教学中引入生本理念,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

通过展示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及更好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反思。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培养了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这篇课文中,抓住课前提示提出的几个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前的学习步骤使小组学习活而不乱。

小组展示时,学生得体大方,而且彬彬有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参与面广。

在小组讨论后继而填写卡纸表格时,由于自己过高估计了学生,这一环节耗时稍长,造成后部分有些紧凑。

整体上还是顺着学生的发展思路进行相应的教学,顺利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中重要的任务,课堂上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互动,达成了和谐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

魏老师:1.对生本课的几点困惑:摸着石头过河,生本课该如何上?是完全交给学生讨论展示吗?老师参与其中该如何引导?2.生本课前的预习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效,所以课前设计了预习单,进行了有目的性的预习,为课堂中小组的讨论汇报就能做好较充分的准备,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交流中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

找骆驼反思

找骆驼反思

《找骆驼》病例及评析前几天,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教学研讨课《找骆驼》。

现把课中的几个镜头定格,谈谈我的看法。

[镜头一] (导入课文之后)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书。

[课堂效果]学生一个个端坐在位置上,齐声朗读课文,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学生自己读后,学生开始自由放声朗读。

[病因诊断]教师的教学理念看上去与新课程很接轨,尊重学生,提倡自主,但细细一想,这些理念仅仅是公开课上的花架子,走走过场而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有效指导,所以老师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而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适合自己。

][改进意见]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的方法,如默读、速读、浏览、朗读等方法,让学生有选择读书方法的空间。

另外,因为文本不同、阅读情境不同、阅读目标不同,所以适合的读书方法是不同的,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如阅读优美的散文可以进行感情朗读,了解故事性强、篇幅长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浏览的方法,真正实现自主阅读课文[镜头二](自由读课文之后)师:现在我们开“小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课堂效果]由于学生的朗读基础不太好,加字、漏字、停顿不恰当等错误频频出现,师生指出朗读中的错误,读错的学生纠正,短短的一篇文章朗读检查花了十来分钟。

[病因诊断]这是教学上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

学生加字、漏字、停顿不恰当等错误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他读得时间太少,老师花了许多的精力纠正了仅仅一个学生的一处错误,那么其他的段落、其他的学生呢?[改进意见]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与其让学生做观众,做裁判,不如让他们参与到朗读的队伍中去,相信只要教师肯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的朗读,学生对文本会熟悉许多,加字、漏字、停顿不恰当等错误自然会消失。

镜头三:讨论: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特点的?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判断两部分连起来说。

《找骆驼》课堂实录及评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找骆驼》课堂实录及评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找骆驼》课堂实 录及评价
最新版PPT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预计演示时长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找骆驼》课堂实录及评价
演示内容长度
20分钟
总目录数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1102字符
总页数
24个
5个
19个
x页
目录 CONTENTS
01 一、导入新课
03 三、检查自学情况
05
五、指导朗读,体会 感情
02 二、自读自悟
04
四、再读课文,品评 人物品质
01
一、导入新课
1、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4、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01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 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 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
思。
(3)本文讲的是一 件什么事?老人根据 什么...
(4)提出学不懂的 地方。
01
三、检查自学情况
2、你理解了哪个 新词?
1、指读课文,纠 正字音。
3、讨论提纲3题。
01
四、再读课文,品评 人物品质
1、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4、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01
五、指导朗读,体会 感情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 家里人听。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 课文。
THANK YOU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1.教学目标:(1)认识“骆、驼、商、贩”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骆、驼、商、贩”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板书课题《找骆驼》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四、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板书课题《找骆驼》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反思优点:1.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朗读课文时感情饱满。

2.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不足:1.个别学生对生字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巩固。

2.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找骆驼教研活动记录(3篇)

找骆驼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骆驼教研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次骆驼教研活动以“提升骆驼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骆驼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推动骆驼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全体骆驼学科教师、部分学校领导、教研员五、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报告由骆驼学科教研组长作《骆驼学科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的主题报告,分析骆驼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 集体备课分组进行集体备课,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共同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教学观摩由优秀教师展示骆驼学科课堂教学,全体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研讨提供素材。

4. 教学研讨围绕观摩课,教师们展开热烈讨论,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提高骆驼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5.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骆驼学科教学的成功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6. 总结发言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骆驼学科教师提出期望和要求,强调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六、活动过程1. 活动主题报告教研组长首先对骆驼学科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当前骆驼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方式落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改进策略。

2. 集体备课教师们按照年级和学科分组,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完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教学观摩观摩课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展示了骆驼学科课堂教学的精彩瞬间。

教学找骆驼评语

教学找骆驼评语

教学找骆驼评语找骆驼教学反思二十分钟的微型课结束了,我在教这节课时做了一些准备,课前我准备了两个方案,提前预设了一些问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文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商人着急,老人稳重,这段对话需要重点指导朗读。

我在大屏上出示了相关句子,“老人看见了什么?” “老人知道了什么?”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两种句式的转换,也让我们感受到老人“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在此次教学中,我发现好多不足之处,读的有些少,导课时间超过三分钟了。

优点是我用上了外出学习学的中华传统教育《弟子规》、手语操,学生互动较好。

我认为每一次教学后的深思,都是一次改进的起点,今后我会不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教学。

《找骆驼》教学反思西山小学刘相鲜《找骆驼》是一篇自读课文,同时,又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使商人找回骆驼。

因此,《找骆驼》一文既具有故事性也富有哲理性,让学生们饶有兴趣,似乎也比较容易学懂。

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猜谜语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当学生猜出谜底是骆驼后,紧接着让学生汇报了课前查找的有关骆驼的资料,让学生对不经常看到的骆驼有个大致的了解。

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

我以“破案子”的形式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做一回警察,当一回侦查官,在破案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p ”这一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寻找一只骆驼。

首先是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识和熟悉。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简单地讲述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出课文的主角“商人、老人、骆驼”。

此后,我将这课的几个重点的字词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三年级的学生字词教学仍是重点,注意其中几个字的读音和写法如“忿忿、跛、驮”等。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找骆驼》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找骆驼》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分析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富有哲理,课文共 11 个自然段,
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
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
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1、认识本课的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教学目标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我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
较高,对课堂教学的参与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达成学 学生学习能
习目标问题不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 力分析
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亟待提高,教学中需
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其他同学的积极帮带才能勉强完成
教学任务。 “教无定法”但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
《找骆驼》这篇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起因、 课例研究综
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课文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 述
胜。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
的,而是讲老人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 读的欲望。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 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 单,对话较多,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 够运用方法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提出自己 不明白的问题,并尝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 的独立思考及逻辑推理能力。
每一次教学的深思,都是一次改进的起点。不断地 发现和完善自己!
教学过程 了,我们一起帮着去(板书:《找骆驼》),。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三、出示课件,检查预习 1、指名注音。 2、指名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加以明确。 四、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代表反馈。 教师利用课件加以引导、明确。 五、深化课文理解 1、分析老人能准确说出骆驼的特点的原因。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 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 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六、出示达标检测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 3、教师点评。 七、拓展延伸 说一说:我想对商人说……

《找骆驼》课堂实录及评价

《找骆驼》课堂实录及评价

《找骆驼》课堂实录及评价文本简析:《找骆驼》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改编自阿拉伯故事,要紧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形下,仅凭观看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定,使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起因、通过、结果都十分清晰,以对话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课文一开始讲老人向商人描述骆驼的特点,而并不讲他是如何明白这些特点的,并在商人与老人之间了一个小小的误会,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老人的观看、分析、判定,对人专门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通过什么方法发觉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明白得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所作的判定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老人和商人的不同语气和他们各自的心情明白得老人看到的现象与他所作的判定之间的关系培养认真观看、认真摸索的适应。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实录】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在开始新课之前,先请一位同学带着大伙儿背两首古诗。

(全班同学齐声朗诵古诗,老师在期间调整学生的坐姿和情绪,为正式上课做预备)师:小朋友们的古诗背得这么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快乐。

下面请举起你们的手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个词语(板书:骆驼,要求学生书空)。

师:你们听说过骆驼的另一个称呼吗?生:(齐)听过,叫做“沙漠之舟”。

师:哪位小朋友明白骆驼什么缘故叫做“沙漠之舟”呢?生:因为骆驼能在沙漠里行走,不怕风沙。

生:骆驼专门耐渴,专门长时刻不吃东西也可不能饿。

师:大伙儿差不多明白了骆驼的一些特点。

那我们来看看一个和骆驼有关的影片,小朋友们可要看认真了(播放多媒体)。

师:看了影片,大伙儿再来说说骆驼的特点。

生:骆驼是有感情的。

生:骆驼勇往直前,专门勇敢。

生:骆驼是沙漠里要紧的交通工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公布课教案附习题和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公布课教案附习题和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找骆驼》公布课教案附习题和反思《找骆驼》公布课教案之一教学目的1.通过明白得课文内容,教育同窗留意生活,认真观看,勤于考虑。

2.朗诵课文,培育同窗语言的感悟、积存和运用能力。

教学进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名老人尽管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协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窗们就明白了。

俺们一路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俺们能够依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同窗用自身喜爱的念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址。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讨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超级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形?(3)这些详细的情形老人是怎么明白的?2.小组合作探讨。

小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成,师生一路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以下问题:(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依照什么明白骆驼的有关情形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可能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依照自身的明白得用自身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相互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找骆驼

找骆驼

《找骆驼》评课稿张政勤有幸聆听我校三年级两位语文教师执教的同一堂课——《找骆驼》,受益匪浅。

下面就我个人的听课感受说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两位教师认真贯彻了课标精神,竭力做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其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周老师在上课前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话题是“今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观察,把看到的说出来。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体验,教学生学会倾听。

在课文的朗读方面,采用了自读、小组读、角色读、师引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邓老师也特别重视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观察骆驼的图片,交流自己对骆驼的了解,读文后引导学生说出骆驼的特点及其判断的依据,指导学生对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进行朗读。

第三,两位老师对教学中的个别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

周老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跛”是什么意思?切入骆驼有什么特点,过渡是那么自然,那么恰当。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也突破了难点。

在结尾总结了一句格言,既学生积累了一句格言,同时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邓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时也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如表格“老人看到”“推测出骆驼的特点”,句式“因为……所以……”的训练,这些说一说,填一填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四,教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迁移。

词语的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可周老师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引导学生准确的理解了“忿忿、详细”等词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同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和谐。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比如:两位老师都重视了朗读,但我认为朗读得还不够,指导也不够深入,像《找骆驼》这样的略读课文,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不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找骆驼》教学点评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点评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点评及反思《找骆驼》教学点评及反思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而不是顺着米和蜜或树叶去找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由于抓住了合作的时机,所以学生有效的参于了合作学习。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3、缺少个性化阅读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

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

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

而我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理解课文前半部分时气氛比较沉闷。

这与平时自己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课件:猜谜语引入。

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三、检查自学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2、理解词义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3、齐读词语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

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1)出示: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学期同题教研课《找骆驼》评课记录2019年11月5日,三年级组几位老师同上了《找骆驼》一课,三位老师可谓是各有千秋,风格各异,身手不凡。

当日下午就在魏老师的带领下,贾老师和大家进行了认真而且精彩的评课。

评课记录如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是以“找骆驼”为线索,起因、经过、结果都十分清晰。

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并未着急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才知道骆驼的特点,而是十分详细地描述骆驼的特点。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此外,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田老师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反思:
一.教学构想。

学生对这类的文章兴趣很高,内容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重点是围绕课前的提示: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又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根据课前提示
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和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解决疑难。

最后梳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今后的自主阅读。

想尝试在教学中引入生本理念,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

通过展示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及更好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反思。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单位时间中学生
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培养了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这篇课文中,抓住课前提示提出的几个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前的学习步骤使小组学习活而不乱。

小组展示时,学生得体大方,而且彬彬有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参与面广。

在小组讨论后继而填写卡纸表格时,由于自己过高估计了学生,这一环节耗时稍长,造成后部分有些紧凑。

整体上还是顺着学生的发展思路进行相应的教学,顺利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中重要的任务,课堂上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互动,达成了和谐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

魏老师:
1.对生本课的几点困惑:摸着石头过河,生本课该如何上?是完全交给学生讨论展示吗?老师参与其中该如何引导?
2.生本课前的预习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效,所以课前设计了预习单,进行了有目的性的预习,为课堂中小组的讨论汇报就能做好较充分的准备,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交流中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

2.课堂上先由课题导入,交流收获,再让学生读课题后质疑。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 “学贵有疑”,大胆提问,开拓思维。

根据学生的提问梳理关键问题:怎么找?进而引出文章的重点部分。

让学生自主合作研究:老人发现了什
么?骆驼有什么特点?小组完成表格再展示自己的成果。

课堂后部分原本设计了读后再演一演。

最后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学生的表现让人出乎意料。

课前已有了较充分的预习,但是在填写表格时还是耽误了一点时间,导致后面的创新表演这一环节没时间展示。

听课老师评价:
几位老师都在进一步尝试着生本,小组合作学习及其展示都已成形,应该是完善的生本课堂,老师的位置置于何处?今天几位老师就做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的引导很及时很到位。

老师们勇于尝试和创新,令大家佩服。

各人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课堂亮点也是精彩纷呈。

A. 田老师,胸有成竹,从容淡定,让人钦佩。

课前提示的导读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学生课前提示的重要性。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很到位很及时。

如:设计四幅图画,即骆驼正常脚印与跛了脚的脚印,骆驼正常牙印与缺了一颗牙的牙印。

创设了情境,再现了老人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使教学难点“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迎刃而解。

当学生朗读不尽人意的时候,老师巧用几个用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人物心理和朗读语气。

老师自
制的卡制表格填写这一设计很好,足见老师花了不少心思,虽然耗时但是已尝试生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有所成。

如果每组的表格填写分成两个人填写,就会为后面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扩展空间。

B.魏老师,精神饱满,熠熠生辉,状态非常好,潜移默化中深深感染着学
生。

教学设计不着痕迹,思路非常清晰。

大胆的让学生设疑,放手让学生探究
交流,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了教师本身很强的课堂把握能力。

教师评价语言不空泛,而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大大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教学环节中重点的切入点切得准,用“说说你最感动的地方?”引出重点部分,真可谓独具匠心啊。

老师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读说写都结合了,学生的表现精彩迭出,一堂活泼又有成效的课。

最后老师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抛出了共同的困惑:
1.课前要有充分的预习,合作前要有独立的思考,这样避免交流展示时泛泛而谈。

2.看来,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前应该显示一下小组讨论展示的要求和步骤。

(要求写清楚,简明易行)
3.这样的生本课堂,对教师的机智和应变能力要求很高。

4.展示时,老师对孩子的预设到底有多高?
5.教师的介入时机与评价时机如何抓住?
6.是否要降低期望值,预设时尽量多考虑差生的学习情况。

尝试在继续,生本在前行,相信路就在不远的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