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9册朗读配音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送行》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送行》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文章的铺垫手法。
2、讨论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问题。
3、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从世间百态中感悟美好的事物。
学法指导学会质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
那么从何发疑呢?1、找寻关键词句发问。
关键的词语指: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
如“正在与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勒罗没朝后站,双手仍紧抓着那个年轻的美国人”等。
这些词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
关键的句子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后,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质疑:(1)所圈的词的含义是什么?它有何表达作用?(2)加点的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3)画线句子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如何?是否矛盾?次序是否可调换?(4)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点?2、根据文章结构和文体特点质疑。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只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文体特点。
例如:文中写了两种送行,这两种送行有什么不同?本文是一篇幽默散文,这种幽默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效果?自测支点自我测验(100分)一、基本技能考查(1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1)笨拙()(2)饯行()(3)凄怆()(4)熙攘()(5)尴尬()(6)邂逅()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4分)溢于言表:若有所思:邂逅:3、概括文章大意,述说作者在写作本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2分)二、课内语段阅读(24分)(1)可现在,在月台上,我们又变得局促不安了。
我们的朋友的脸出现在车窗口,但那已像是一张陌生人的脸——一个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的、笨拙的陌生人。
苏教版小语第9册第四单元教案
2、板书课题:《14、高尔基和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1)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
(2)老师谈自己的一个有关“给予”的感人故事。
(3)送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的话:给予是一种快乐(投影出示)。
二、练学,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二、查学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思学,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
难点: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苏教版第9册语文 8、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南通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朱沐云自相矛盾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理解。
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课文知识
第一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1、《师恩难忘》的作者是刘绍堂,原题是《老师领进门》。
2、《师恩难忘》一课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课文重点段落:第6小节到第9小节(要求会背诵),课后练习第2题是重点。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意思是栽培一棵树要花很多精力,培养一个人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5、8—9小节中能看出作者对老师十分感激和尊敬的词语有: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终生难忘。
5、赞美教师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1、“陶校长”是指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2、从演讲中体现出了陶行知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就一定能在这四个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4、“真人”:真实不虚伪的人,即讲“公德”,又讲“私德”。
5、“公德”:公共道德;私德:个人的品德修养。
“建筑人格长城”:健全个人的人格。
6、本课重点:关联词的运用,凡课文中有关联词的句子就要能记得,特别是课后练习第4题。
7、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第三课:《古诗两首》1、《寻隐者不遇》一诗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2、《寻隐者不遇》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心理的变化是从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3、“不知处”:不知身在何处。
全文意思:贾岛在松下遇到童子,便询问他师傅的去处,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在这座山中,却因为云遮雾罩看不清楚,不知他具体的位置.4、《所见》一诗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意欲”:想要。
6、全诗意思: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走在林间小路上,嘹亮的牧歌声透过树木,回环呼应。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总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古诗两首》,复述《我也是普通的一兵》。
2.学会本单元34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6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老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学生读题后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洋溢绚丽温馨浩瀚胸襟耕耘苍劲(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教案新部编本、反思--马梅《黄鹤楼送别》 (第二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第9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东川区第四小学马梅教材解读: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3.初步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听歌曲《长亭送别》。
师:这是一首送别歌。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来抒情,有的用诗来释怀。
那么,大诗人李白在与友人离别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
2. 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2. 交流:时间、地点、人物、环境3. 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饯行(相机板书)4. 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师: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如此迷人的春景,令人陶醉,可是老朋友孟浩然就要离开了,李白在此为他饯行,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呢?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依依惜别。
(相机板书)1.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2. 说说从哪些词语能看出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生交流)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相机理解:仰望、远眺)师:友人分别,本应有千言万语,但此时,他们却都不说话,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似乎在掩饰着什么,他们掩饰着什么呢?(内心的不舍)用文中的话说------“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苏教版小语第9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三、练学: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思学: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查学:复习。
1、读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二、导学: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三、导学: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
板书。
5、练学: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6、思学: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1、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2、填空。
第三课时一、查学:复习检查。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导学: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2、讨论、交流。
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
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
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
“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故乡》课文原文(电子课文)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故乡》课文原文(电子课文)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21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肃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20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但要我记起他的漂亮,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看起来也就如此。
因此我自己说明说:故乡本也如此-尽管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
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差不多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因此必须赶在正月往常,诀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缘故。
几房的本家大约差不多搬走了,因此专门安静。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专门快乐,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表情,教我坐下,休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
我说外间的寓所差不多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加。
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能够走了。
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专门想见你一回面。
我差不多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青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古诗两首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教案3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7寻隐者不遇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苏教版小语第9册练习6 教案
(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练学,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导学,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1.审题。
《浪花和礁石》(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读通文章,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
先自己练,再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二、导学,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①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
②引导学生读帖。
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结构。
③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行中的位置。
2.练学,教师巡视、辅导。
3.思学,反馈。
①表扬、展示。
②指出、纠正。
第三课时一、导学,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这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板书:健康小顾问)(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2)要求学生介绍时要针对本班同学的情况,表达要清楚,回答咨询时要有针对性。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2)同学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4)教师点评。
二、导学,教学第五题。
(学写毛笔字)1.审题。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1.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
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
我们再回到“藏”字上面来。
现在思考:两位好朋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是在“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
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课内阅读(一)《师恩难忘》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1.这片断选自《师恩难忘》,作者是,课文原题是《____________ 》。
2.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赞美教师的:、、、3.课文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是:。
(二)《陶校长的演讲》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至)志,就要有坚(忍韧)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1.填空题这是《》这一课的原文。
这里写的是“第二问”,说的是学习的重要性。
本文其他段落还说了、、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陶校长的演讲身体工作道德2.选择题。
“这样,我们就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这句话中,“这样”指的是“要专心致志,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A.正确B.错误3.给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坚()不拔A.韧B.忍4.给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专心()志A.至B.致5.学习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你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结合陶校长的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答:我在作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开始我的作文写得不好,但我在上课时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后我踏踏实实地钻研,毫不气馁,我认准了这个目标,所以现在进步很大。
(三)《古诗两首》(四)《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五)《装满昆虫的衣袋》(一)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1.这段话选自文章,“他”指的是,他出生在(国家)。
苏教版小语第9册第六单元 教案
(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练学,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导学,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1.审题。
《浪花和礁石》(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读通文章,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
先自己练,再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二、导学,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①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
②引导学生读帖。
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结构。
③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行中的位置。
2.练学,教师巡视、辅导。
3.思学,反馈。
①表扬、展示。
②指出、纠正。
第三课时一、导学,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这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板书:健康小顾问)(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2)要求学生介绍时要针对本班同学的情况,表达要清楚,回答咨询时要有针对性。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2)同学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4)教师点评。
二、导学,教学第五题。
(学写毛笔字)1.审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二单元第7课《金蝉脱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二单元第7课《金蝉脱壳》作者:吕永丽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24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還记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课文,学完后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呀!齐读两遍课题2.读题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在《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中,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金蝉脱壳”则是走计中的上计,今天吕老师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的是你会被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二、探索感悟(一)总览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作者对金蝉脱壳这一过程发出感叹的句子?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2.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的秘密的!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揭示金蝉脱壳的过程时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3、交流: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
板书: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二)脱壳中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脱壳前蝉会__(板书:爬上树),脱壳中,蝉会__(板书:脱旧衣),脱壳后,蝉会__(板书:换新装)。
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蝉脱壳时的情景?(第4自然段)2.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在相应的部位下面画上双横线。
3.师出示:“首先是蝉的(背)露出来了,接着(头)钻出来了,然后(脚)出来了,最后是(尾)脱壳而出。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第一课时
庐山云雾
吉林雾凇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三 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 之美称。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 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 。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 之一。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黄山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 ,团结松,龙爪松,竖琴松──这就是黄山 的十大名松。
黄山的松树“奇”在哪些地方 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 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想想每个自 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 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 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 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 山顶陡崖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绝色巨人 姿态独特 天然盆景
情有独钟 潇洒挺秀 枝干遒劲 郁郁苍苍 黄山风光 枝干盘曲 依依不舍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绝色巨人 姿态独特 天然盆景
枝干遒劲 郁郁苍苍 黄山风光 枝干盘曲 依依不舍
míng yù
• wò shì píng fēng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 补充词语 • 情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郁郁( )
( )态优美 ( )生机 依依不( ) ( )风霜
作业
• 课后收集有关写黄山的诗句。 • 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 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语句写黄山的“奇”
。
谢谢
【自学要求】 1 . 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词串; 2 . 把词语送入文中,读通课文; 3 . 想象松树的姿态,美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09-09 16:10 2,096,064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mp3
2008-09-09 16:11 4,828,608 15 艾滋病小斗士.mp3
2008-09-09 13:37 748,800 3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mp3
2008-09-09 13:38 537,408 3 古诗两首 所见.mp3
2008-09-09 13:39 1,920,384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mp3
2008-09-09 16:43 4,503,168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mp3
2008-09-09 16:44 5,577,408 24 少年王冕.mp3
2008-09-09 16:45 3,369,600 25 黄鹤楼送别.mp3
2008-09-09 16:46 890,496 26 清平乐 村居.mp3
2008-09-10 08:05 0 9.txt
30 个文件 87,029,568 字节
2 个目录 270,344,192 可用字节
2008-09-09 16:01 964,224 12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mp3
2008-09-09 16:02 975,168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mp3
2008-09-09 16:03 1,317,312 12 伊索寓言 蝉和狐狸.mp3
驱动器 J 中的卷是 1-3
卷的序列号是 14F1-1E57
J:\My Documents\课文配乐朗读\第九册 的目录
2008-02-29 15:00 <DIR> .
2008-02-29 15:00 <DIR> ..
2008-09-09 13:37 4,552,128 1 师恩难忘.mp3
2008-09-09 16:11 2,595,456 16 黄山奇松.mp3
2008-09-09 16:12 3,786,624 17 黄果树瀑布.mp3
2008-09-09 16:14 3,191,040 18 莫高窟.mp3
2008-09-09 16:15 4,197,888 19 天火之谜.mp3
2008-09-09 15:58 1,140,480 8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mp3
2008-09-09 15:58 1,678,464 8 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mp3
2008-09-09 15:59 3,914,496 9 推敲.mp3
2008-09-09 16:00 4,747,9-09 13:40 4,439,232 5 装满昆虫的衣袋.mp3
2008-09-09 13:40 4,044,096 6 变色龙.mp3
2008-09-09 15:56 4,663,296 7 金蝉脱壳.mp3
2008-09-09 15:57 1,098,432 8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mp3
2008-09-09 16:16 3,565,440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mp3
2008-09-09 16:39 4,415,616 21 诺贝尔.mp3
2008-09-09 16:41 3,486,528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