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友三刘丽娜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快的风景区——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橘柚树陡峭累累闪烁驳船摇曳消逝狭小清冽朦胧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三峡之秋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生介绍三峡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三、新授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
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篇二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2023最新-三峡之秋(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
三峡之秋(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三峡之秋(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生自由读,然后汇报。
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
(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
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教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
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
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生:我从“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
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生: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三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有露水啊!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
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生:明净生:绿叶金实生:明丽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
2023最新-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
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作者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教学后记[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二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三峡吧?你对那里有哪些了解?生:那里有三峡水利工程;那里景色很美。
师:老师也带来了三峡的资料。
(课件播放三峡的美丽图片,最后一张幻灯片是三峡的简介:长江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江,它起步于青藏高原,流经四川盆地,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的大峡谷。
长江三峡是有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两岸景色雄伟壮观,全长191公里。
)师:长江三峡就像一幅壮丽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之秋去领会三峡秋天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三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写三峡的秋天?三峡的秋天一定和我们这的秋天不同。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地图解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三峡的秋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
(3)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三峡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对长江三峡的了解和印象。
2. 课堂讲解:(1)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解答,师生共同点评。
4. 欣赏与评价:(1)展示三峡秋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关于三峡之秋教案(精篇二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
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
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
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
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
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
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9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14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14篇《三峡之秋》教案1课标要求与分析:《三峡之秋》与语文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关。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读感悟”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
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
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如同尽情欣赏着一幅绚丽壮美的三峡秋色图。
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视野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语文教案-三峡之秋
语文教案-三峡之秋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峡之秋》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到自然景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提高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其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掌握课文的基本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和理解课文中悠扬的语言节奏和意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诗意的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提高其对自然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通过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2.导入课文《三峡之秋》的标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整体阅读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三峡的秋天?2.学生默读课文,并标记出重要词语和句子。
第三步:细节理解1.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标记的词语和句子,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分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报告讨论结果,全班共同查漏补缺。
第四步:语言运用1.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秋天,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交流展示: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供积极的反馈。
五、教学延伸1.邀请学生到自然公园或郊外进行写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绘画和写作兴趣。
2.学生可自由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类似的分析和创作,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评价出学生对课文理解和运用的程度。
2.观察学生在自由发挥和交流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峡之秋》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细致的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意义,并进行自由发挥和交流展示。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语文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设置,学生还能够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中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三峡秋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三峡秋天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三峡之秋”为题,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并给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对三峡的深入了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描绘的三峡秋天的景色,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峡之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大坝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了解三峡大坝的特点和建设过程;3.了解三峡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三峡大坝的背景和意义;2.三峡大坝的特点和建设过程;3.三峡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影响;4.三峡大坝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保护三峡大坝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三峡大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2.知识讲解(20分钟)a.讲解三峡大坝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三峡大坝对中国的重要性,包括水电发电、改善航运条件、防洪控制等方面;b.讲解三峡大坝的特点和建设过程,包括大坝的结构和建设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困难。
3.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讨一个议题,例如:a.三峡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b.三峡大坝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c.三峡大坝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议题,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和整理,展示自己对于议题的研究成果,并展开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4.实地调查(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前往附近的河流、湖泊或乡村,观察当地的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并记录下来。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到教室,总结实地调查的结果,并与前面的讨论进行比较和分析,形成一份小结。
6.环保行动(20分钟)讲解三峡大坝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提出环保行动的计划,例如减少用水、垃圾分类、种树等,展开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看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地调查;2.收集学生的小组研究成果,评价其调查和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3.评价学生的环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进一步了解三峡大坝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2.学生可以组织参观三峡大坝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三峡大坝的具体情况和最新发展。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探究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优美。
2. 了解和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相关文化背景。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峡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问题。
3. 内容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描述和表达。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三峡的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3. 准备教学用的地图和图表。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变化。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三峡秋天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5. 引导学生思考三峡秋天对旅游的意义。
八、课堂互动与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3. 通过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三峡秋天的美景。
2. 让学生进行三峡秋天风景的绘画或写作创作。
3. 引导学生关注三峡环境保护的问题。
十、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和意见。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背诵重点段落。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教育。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知识链接三峡的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思路:一、创境激情,诱发阅读兴趣1 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
〔课件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了,这里就是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老师想到了一首诗你对三峡又知多少呢?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2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顺江而下,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领略他笔下的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
再读。
“之〞是什么意思?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表达顺序的词语。
3.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答复〕三、精读课文1.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2.出示自学提示一.自读课文,找出能概括三峡中午、下午、夜晚景色的词语。
二.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四.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学〕●全班交流〔一〕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 2.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课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1篇)
课文《三峡之秋》教案课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三峡之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三峡之秋》教案篇1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
(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
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
(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优秀6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优秀6篇工作单位:容县黎村镇平洛小学姓名:梁玉兰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三峡之秋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之四佚名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
(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学生互相解词: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六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精选8篇
六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精选8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
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能力目标(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最新六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精品)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母亲河”主题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描绘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早晨,露水闪烁,绿叶金实,新鲜而明净;中午,金色的群山,奔腾的江水,温暖而热烈;下午,黄昏是青色的、透明的,明亮的江水,平静而轻缓;夜晚,灯光摇曳,长江沉沉欲睡,清冽的月光犹如瀑布、素锦,凌空而下。
特别是文章的结尾:“这一天,正是中秋。
”借景抒情,升华主题,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文章短小精悍,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大气,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不由得对家乡、对亲人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时,对长江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没有去过,对那里的风景没有直观印象;即使去过那里的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并无细心深入观察,缺乏深层次的体验。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有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体会三峡秋天景物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读法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领略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
3、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和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读法有感情朗读课文,领略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导入课题伴着这首熟悉的《长江之歌》,我们再次走近“母亲河”--长江,领略长江三峡秋天的风光。
(板书课题)1、学生齐读课题2、给题目换种说法:“三峡的秋天”3、学生交流信息(出示地图)“三峡”是哪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通过观察三峡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通过阅读相关诗词,感受诗人们对三峡秋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秋天景色。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感受三峡秋景的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1)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解释三峡的形成原因。
(2)讲解三峡的著名景点,如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
(3)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栈道、悬棺葬等。
2. 第二课时:三峡秋天的景色(1)展示三峡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三峡秋天的景色变化。
(3)讲解三峡秋天景色的特点,如红叶、秋水、秋风等。
3. 第三课时:诗词中的三峡秋景(1)选取与三峡秋景相关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体会诗意。
(2)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们对三峡秋景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对三峡秋景的感悟。
4. 第四课时:三峡秋天的人文景观(1)介绍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如古镇、传统工艺等。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了解三峡秋天人文景观的特色。
(3)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三峡秋天的景色及人文景观。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峡秋天的美景和文化。
三、教学资源1. 图片:长江三峡秋天景色的图片。
《三峡之秋》的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
2、导语:一曲《三峡的孩子》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
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
(投影打出图片,介绍长江三峡)。
我国著名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介绍方纪)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
3、作者分别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1、带领学习三峡早晨的景色:(1)仔细读读这一部分,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事物?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把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2)生自由读,然后汇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刚才学习了早晨这一段,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的?(4)学生回忆学习方法并回答。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午、下午、夜晚的段落。
3、全班交流。
在交流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了解现在的三峡。
1、课件出示三峡自然风光的图片。
2、课件出示长江三峡工程的图片。
3、畅所欲言:对比今昔,你更喜欢哪种三峡风光,为什么?4、小结。
长江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它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长江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五、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长江哺育着华夏各族儿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让我们高声齐唱《长江之歌》来赞美我们这位伟大的母亲。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说课稿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说课稿《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吧!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2、中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百利小学刘丽娜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播放三峡图片)教师解说:同学们,你们看: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三峡给你什么的感觉?
2、检测生字词。
3、看来字词没有难倒你们,那谁能说说作者笔下的三峡给你们什么感觉?(美)
三、细读课文,深情感悟。
(一)导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成熟。
(1)过渡:是啊,三峡的秋天美无处不在,让我们来欣赏第一自然段,指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透过这段语言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
指导朗读:能读读吗?那可是累累的果实啊!(读读)在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还闻到了果实的成熟气息,让我们一起将感受送入到文字中读读。
小结: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不仅看到了橘柚树的叶子,看到了累累的果实,还闻到了阵阵清香,真切的感受到秋天成熟的秋的气息来到我们的教室里。
(2)接下来让我们猜猜课文会按什么顺序来写呢?(时间)你们都这么认为吗?让我们快速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时间词画下来。
(3)猜对了吗?三峡的秋天真的来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细细的欣赏三峡秋天一天的景色。
(学习2——6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写景的文章重在读出自己的感受,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物,而且在景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之美,接着我们有把自己感受到通过读方式分享给大家,来学习2——6自然段。
1、请看导学提纲:
A、选一选:选择你喜欢时间段的景物读读。
B、画一画:把你看到的景物语句画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C、读一读:然后把看到的景物,美美的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温馨提示:提笔即是练字时,请同学们要注意书写的姿势和书写的质量。
2、在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在你们的静思默想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三峡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先来看看早晨的三峡。
生汇报:a:我喜欢三峡秋天的早晨看到了(露水、橘柚树)(配图)是啊,早晨的三峡就是在这些景物的衬托下才显得如此清新明丽,能读读吗?指生读,体会秋天的明丽。
(在你的朗读中我不但看到了透明的露水,满山的橘柚树,还感觉到朗爽的峡风,真好!)
过渡:当我们还沉浸在早晨清新明丽的美景时,三峡的中午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走进中午的三峡吧!
B:我喜欢三峡秋天中午的(我看到长江水激荡的样子)指生读,感受秋天的热烈。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送入到课文中朗读,指生点评。
(在你们的朗读中我
感觉到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了巨浪撞击峭壁的壮烈的美)
过渡:中午的长江三峡令人激情澎湃,充满了成熟的气息,老师在读文时不仅看到了中午的长江还看到了下午和夜晚的长江,你们看到了吗?
C:引导学生将下午和夜晚描写到的长江都找到,呈现于大屏幕。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请生轻声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长江变化大,中午热烈、下午平静、夜晚宁静)可及时板书
师点评:你真会读书,是啊,长江气象万千,变化多端。
还有吗?(第一、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三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是啊,巧用修辞,凸显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
指导朗读:既然我们感受到不同时段的特点,那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请生练读。
指生读(下午长江)评价,如读得不好可这样评价:能让长江流淌的再轻缓些吗?再指生读,你读出了长江的这份平静。
读(夜晚长江)可问孩子们:长江的眼睛是什么?(眼睛变红)指的是渔火、灯标。
夜深了,这儿亮起来,哪儿亮起来,人们睡了,长江睡了,一切都归于寂静,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后评价:同学们把它读的轻缓些,不要打扰了这份宁静好吗?试读,齐读。
接着教师将夜晚这部分用大屏幕出示引读,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师追问“摇曳”是什么意思?(摇动,晃动)在文中指什么?(渔火和灯标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同学们你们看,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江面的宁静不是被打破了吗?()这就像王唯在《鹿柴》中写的那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荡荡的山谷非常寂静,人的声音更衬托出山谷的空灵寂静,这种写法叫“以动衬静”板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能使用这种方法。
(让学生记下来)
师小结:透过语言文字,我们通过眼看、鼻闻、耳听等多种感官感受到了长江的早晨是明丽的,中午是热烈的,下午是平静的,夜晚是宁静的,真是变幻莫测啊!你愿意把这一幅幅流动的没留在课堂吗?早晨女同学读,中午男同学读,下午和晚上找两孩子读。
D:过渡:三峡的夜晚好宁静啊!说到这宁静的三峡中秋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你们读文时看到了吗?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6自然段,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配乐《三峡之夜》)生听后回答。
是啊,多么独特的三峡的月色啊!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皎洁,如此迷人,如此神秘美妙的月色,(出示这句话中双重比喻句)同学们注意到这样一个句子了吗?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叫双重比喻句。
(师板书)作者正是用了这样一个双重比喻句才使得三峡的中秋之月如此活灵活现,多好啊!你们能像作者这样用(像......又像......仿写一句话吗?)师小结。
月光如水,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将,直泻而下,多么神奇的三峡之秋的月夜啊,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读给同学们听听。
师小结:你读出了那份神秘、美妙的感觉,同学们这就是三峡的秋天,“这一天正是中秋。
”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啊!”这里也正好与第一段相照应这就首尾呼应。
拓展文本总结:
同学们都说三峡“百里峡江诗万首”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其间,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其中有一首几乎人人熟知(出示《早发白帝城》)齐诵。
滚滚长江水,悠悠三峡情,再多的言语也诉说不完我们对三峡的热爱,三峡的神韵又何至于此呢?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以三峡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或者也可以以——之秋为题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