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乡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2.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描写方法的作用。
3、把握文章运用对比和议论来突出主题的写法。
方法:理情节--析人物—悟主旨-品语言
课前预习:
(一)了解有关小说知识:
(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4)、环境:A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二)、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们学过鲁迅的哪些文章?
(2)对鲁迅的故乡,你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了解一些吗?
(3)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辛亥革命之后,农村当时生活状况。
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三)速读课文,感知文意。
1、扫除字词障碍: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本文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和生词练写三遍)
阴晦()猹()五行()缺土弶()脚踝()潮xùn()髀()è()然 Chī()笑吓()
Sè()索 dài()黑恣()睢()萧()索
鄙()夷打拱()惘然()辗转()獾()猪
2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悲凉: 辗转:
恣睢:茫远:
3、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体会感情;3)初步了解小说的内容。
(五)、速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
4、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
5、理清行文思路。
(1)此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叙述?
(2)依照此线索,请同学以“故乡、故乡、故乡”来简单梳理,其中横线上添一个动词。
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分为四层:并用自己的话总结每一层的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一)作者在故乡遇到了哪些人和事?重点刻画了哪些人?
(二)分析闰土人物形象:(朗读课文12---30段、55段)
1、迅速回忆并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句子。
提示:1、外貌变化、动作、对话变化、2、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变化:
闰土外貌语言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少年健康可爱热情、纯真、有智有勇友好、不怕我、友情纯真无忧无虑、充满热情中年苍老穷困迟疑麻木、痛苦难言恭敬、称老爷、有了隔膜悲哀痛苦、寄希望于神灵2、从人物前后的对比变化中试总结其性格特征。
看看润土前后2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分析杨二嫂人物形象:(自读32—52段)
1、勾画出杨二嫂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试总结其性格特征。
2、看看杨二嫂前后2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义:(提示:“我”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思考下列问题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1)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
(2)怎样对待闰土?
(3)怎样对待故乡及其人物的变化?
三、分析环境:
在课文中选取现实中的故乡——“萧索荒村”和记忆中的故乡——“月下瓜田”以及篇末憧憬美好生活”等片段,揣摩景物描写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学生跳读课文,试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读出来,并将它们的表达作用批注在课本的空白处。
小组交流一下。
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
开头景物:反映农村的衰败和“我”的悲凉心情
神异图画:创造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我”对少年闰土的热爱。
离乡景物:创造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我”对少年闰土的热爱。
四、悟主旨:
1、“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五、品析课文的语言: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中,的“横”字能否换成“躺”或“卧”?
2、“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作者特意写“我在走我的路,”有什么用意吗?
3、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对这句话应怎样正确理解?
5、“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课后巩固:
一、填空题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根短棒_______起一面大竹筛,下面——此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时,将绳子一拉,便_______住了。
A、支撒系拉盖
B、顶洒绑牵盖
C、支撒系牵罩
D、顶洒绑拉罩
2、我的父亲允许了;我_______很高兴,_______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_______知道他和我
仿佛年纪,闰年生的,五行缺土,____________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A、也而且也因而
B、也因为而且所以
C、因此而且也所以
D、因此因为而且因而
言又止的神态。
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
二、课内精读55段——结尾段
1、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
2、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描写,表现了中年闰土的特点。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得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时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
这种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5.下面对“非常难,……”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难,又找不到别的出
6、第⑦自然段中“厚障壁”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含义是:。
7、第⑦自然段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选出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
A、“我”为闰土的二十多年来所遭受的生活磨难和精神摧残感到悲伤。
B、“我”为闰土的巨大变化感到失望和害怕。
C、“我”为眼前闰土凄凉的神情和恭敬的话语感到震惊,悲哀。
D、“我”为眼前闰土的巨大变化感到震动和悲凉。
8、“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害怕”什么?为什么会“害怕”呢?答
明确:
1、约半个月左右
依据:
“第二日”(P75第二自然段),“这样的过了三、四天”(P81第四自然段),“又过了九日”(P85第一自然段)等。
着重写了这些日子的事情:
2、“第二日”;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
“又过了九日”
3、明确:
“第二日”: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回忆瓜地刺猹、初见印象、讲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离别赠物);见到杨二嫂(声音、视觉、语言、动作)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会见闰土(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
“又过了九日”:动身启程
4、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在故乡: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闰土
少年健康可爱热情、纯真、有智有勇友好、不怕我友情纯真无忧无虑、充满热情外貌语言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中年苍老穷困迟疑麻木、痛苦难言恭敬、称老爷、有了隔膜悲哀痛苦、寄希望于神灵
闰土:淳朴善良麻木迟钝的贫苦农民
杨二嫂:尖酸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小市民
二人发生变化的原因: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毒害,造成人们纯真人性的扭曲。
杨二嫂:
20年前: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
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她变得自私,说话尖刻,
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
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1、小结: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2、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小结: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
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练习三第3题)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
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结尾充满了哲理。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
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
但“我”不失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
“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要等同于作者。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
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