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 十 二 经 脉 的 循 行 部 位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
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 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处的
头侧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
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 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 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进 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 属膀胱。 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 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 窝中
(三)指导临床治疗
1.循经取穴 ❖ 针灸治疗中穴位的选取,则必须先运用经络
学说对疾病进行诊察和辨证.确定病证属于 何经或哪一脏腑的病变,然后再按经络的循 行分布路线及联系范围来选定。这就是“循 经取穴”。
2.分经用药
❖ 经络学说应用于药物治疗,主要是“分经用 药”,即在辨明病证所属的经络和脏腑后, 选用对某经或某一脏腑有特殊选择性作用的 药物来治疗。
(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十二经脉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奇经 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 奇经八脉以补充。
(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 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 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 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加强了这些脏腑之 间的相互沟通。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经别
十二经别
体内联系
经脉分出
加强了表里
别络 的支脉 十五别络 两经之间的 体表联系
经筋 皮部
十二经脉的 连属部分
连于筋肉—— 分布于体表皮肤—
约束骨骼, 利于关节。 抗御外邪, 传导病变。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
❖ 某药对某经或某一脏腑有特殊选择性的作用, 称为“归经”。
如头痛属太阳经的,可用羌活、藁本;属阳 明经的,常用葛根、白芷;属少阳经的,常 用柴胡;等等。羌活、白芷、柴胡,不仅分 别归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经。而且能作为 它药的向导,引导它药归入上述各经而发挥 治疗作用。
前—手太阴肺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手三阴从胸走手
手
走向规律 手三阳从手走头
足 足三阳从头走足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 带脉环行腰腹部; 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 头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 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1.联络脏腑与体表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联络脏腑与脏腑
(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4.经脉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 (二)运行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作用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灵枢·刺节真邪》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
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
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 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 腑。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手三阴经
外侧—手三阳经
下肢—足
内侧—足三阴经 外侧—足三阳经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爪甲后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 会”)
鼻翼旁(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睛明)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从足至胸腹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二)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 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 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络脉
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络脉 浮络 孙络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 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 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
第四章 经 络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 2.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 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 经络的基本概念 ❖ 经络学说的概念 ❖ 经络系统的组成
2.察穴诊断
❖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 是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可出现病理性 反应。
❖ 如肺脏有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 穴有压痛;胃的病变,可在足三里穴出现条 索状反应物,在胃俞穴与脾俞穴出现松弛或 凹陷或酸感,在中脘穴可出现结节和压痛, 心脏病患者,在神堂穴可出现压痛;肠痈患 者,在阑尾穴可出现明显压痛。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 《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
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 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2.反映病变
❖ 经络不仅是传递病邪的途径,而且也是脏腑 病变反映于体表的途径。这就是说,内脏发 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在体表某些 特定的部位或与其相应的孔窍,出现各种病 理征象。
分支3:从项部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 经大腿后侧至国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 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 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 交于足少阴肾经。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 再向后行到耳后(完骨 穴),再折向上行,经额 部至眉上(阳白穴),又 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 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 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指导对疾病的诊断
1.循经诊断
❖ 如肝经布胁肋,胁痛多属肝脏病变;
❖ 肾经贯腰脊,腰背痛多属于肾的病变。
❖ 再如头痛一症,可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结 合经脉的循行部位,辨明病属何经:痛在前 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病在头两侧者,多 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者,多与太阳经有 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
脉”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穴,称为“ 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 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督脉相合;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跷、阳跷:司眼睑开合、主下肢运动的功能。
目外眦(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
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 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 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 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 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 线
“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医 学入门》)
(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 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 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 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
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
五、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 表里经┐ ┌同名阳经┐┌表里经┐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 │┌──────心中←───────┘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 │┌──────胸中←───────┘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