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 朱庄小学 提汝庆

合集下载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激趣,导入新课师:我们先看一幅图片,看到这种荷花,想到什么词来形容它?生:这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生:这是一朵亭亭欲立的荷花。

师:说得很好,在800多年前,南宋的大诗人杨万里,在杭州的西湖的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的时候,也看到了西湖的荷花,心里非常的高兴,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我们一起来把他读一下。

生:(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图片的出示,既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古诗师:这首诗,有几个字我注上了拼音,大家读一下,注意一下这些字的读音。

生:(生齐读加拼音的字)师: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字。

好的,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要学会准确地断句,大家再读一遍,看怎么停顿?生:(生再自读课文)师:一起读一下,注意停顿。

生:(生齐读课文)师: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生:(一生大声地读课文)师:注意题目中的停顿也要处理好,再请一位。

生:(一生再认真地读课文)师:好的,刚才两位同学朗读中的停顿处理得很好。

我们也来一起读一读。

生:(生再次自读课文)师:这首诗还是比较好懂的,请大家先自己找一找,看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生:四时同。

师:谁能理解?生:(积极地)四季相同。

师:哦,就是指与四季相同。

生:(不解地)毕竟师:哦,“毕竟”不懂,我们先看一看题目中的净慈寺(简介净慈寺),那么在课文中的“毕竟”可以理解为倒底。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的“四时”就是指四季,那么三四句中有没有?生:(疑惑地)接天莲叶。

师:四个字都不懂吗?生:接天?师:什么叫“接天”?生:连接着天?师:哦,就是与天相接。

比如说我们远眺,就能看到地与天相接。

后面一句呢?生:别样红?师:谁能理解?生:就是不一样的红。

师:哦!就是不一样的红,别样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这是宋代一种俗语,特别的意思就叫别样,比如说特别好,就说我今天别样好。

那么我们整首诗的意思,大家再读一读,边读边理解。

(赛课课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共52张PPT)

(赛课课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共52张PPT)
课后第二题(2)
20 古诗两首
说一说 作者是怎样赞美梅花的?
《墨梅》一诗前两句赞美了梅花 的朴素淡雅,后两句赞美了梅花 不求虚名,永世流芳的高尚情怀。
20 古诗两首
说一说
“要留清白在人间”和“只流清气满乾坤”这两句中 的“留”和“流”有什么区别呢?
在《石灰吟》中,诗人赞美的是石灰,石灰的特 性是把洁白的石灰“留”在墙壁上,是一种固态, 不是流动的,所以,诗人用了“留”;在《墨梅》 中,诗人表现的是梅花清新的香气流淌、弥漫在 天地之间,因此用了“流”。
这个洗砚池里的水都是
黑色的。
20 古诗两首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 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 浓墨、焦墨。诗中是指用 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王冕画中的淡墨痕很好看。
20 古诗两首
课堂演练
一、辨字组词 观(观看) 睡(睡眠 ) 焚( 焚烧) 砚(烟台 ) 锤(锤子 ) 婪( 贪婪)
20 古诗两首
诗句品析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拟人
20 古诗两首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 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 情的样子。
好处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20 古诗两首
小练笔
请用拟人的方法写一写!
20 古诗两首
互动课堂
墨梅 点我 王冕(元代)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20 古诗两首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题“墨梅”的?
作者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又 工画梅,墨梅,这里是指用水墨画的梅 花,他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诗,以留 下当时的心情。这首诗就是作者留在其 中一幅墨梅画上的诗。

古诗两首一_

古诗两首一_

杨集中心小学二年级(下)语文教案课题古诗两首(第1—课时)上课时间:3月7日总第13课时教案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案重难点:识字、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古诗两首)二、教案《春雨》1.板书诗题:春雨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6i,鼻音。

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撇”。

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第二笔是随:su[,平舌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 I”。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on,翘舌音,前鼻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至V,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⑥齐读这两句诗5.总结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赏析(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赏析(精品)

《小池》注释及译文赏析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所见》作品鉴赏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樾(yuè):树阴凉儿。

意欲:想要。

捕:捉。

鸣:叫。

 
1。

小学六上5《古诗两首》西王庄乡

小学六上5《古诗两首》西王庄乡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5.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象。

4.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与难点:重点:1.学会诗中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难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1. 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师:《古诗两首》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整体把握(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揭题、释题、了解作者①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②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③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④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⑤理解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题目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案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案
2.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3.自读古诗,读正确。
4.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5.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
6.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2、课后发挥想象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1.学生欣赏、回答。
2.学生自由读古诗。
1.学生读诗、断句、注意节奏。
以读代讲,品悟诗境: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说:“阅读活动是个见情、见性、见灵性、见神韵的审美活动,课堂,师生应一起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共同体验、领悟、联想,徜徉在美的意境中,引领孩子们在美丽的课堂上诗意的栖居。”本课的教学应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之下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分析品味,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言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科交融,再次感受壮观的西湖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莲叶 (接天) 无穷碧
西湖六月风光
荷花 (映日)别样红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想象接天莲叶荷花图,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能选择荷花或荷叶,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吗?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执教: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张立军评析: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康静涵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教师简介一、教学设计说明返回本页页首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

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

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

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

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

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

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

商水县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古诗两首》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古诗两首

商水县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古诗两首》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古诗两首

万等无 紫闲边 千识光 红得景 总东一 是风时 春面新 。,。

日 寻

芳 泗
朱日




点击范读
[字词注释]
1 .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 子,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 寻芳:游春,踏青赏花,寻找优美的 景色。
3 .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 等闲: 平常、轻易,不用费心。
az.或hě
宁a.xī a望.ché a.者xiōng
a.可 an.g诚 ap.ú胸
a.惜wǎn


a.婉 a.自言自
a.rji a.fěna.lìa.dòna.xīa.ché
aāo.郊a.粉a.粒ag.冻a.惜an.g 诚
a.a.左右结构
a.quèa.yǎna.nána.kěn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
[诗句注释]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 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 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 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啊!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
[感情朗读]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 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 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 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 然的美好。
[生字学习]
咏 (yǒng) (歌咏) 绦 (tāo) (绦子) 泗 (sì) (泗水) 滨 (bīn) (海滨)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 东风: 春风。

新华区二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赏析(合作探究)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新华区二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赏析(合作探究)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2。

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

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2。

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4。

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

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1。

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2.交流。

第四步:1。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

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

(任选一道完成)1、画一幅秋色图。

2、改写《山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本诗所在的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重点难点: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营造诗的意境。

学习方法: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二、揭题、解题、介绍诗人1、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梁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下面咱们一同去感受。

2、齐读课题。

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3、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

“夜”是什么?“泊”呢?那“夜泊”就是──?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4、很好!咱们再读读课题!5、对张继这个人了解吗?请同学们拿出刚才发的资料,读一读关于作者张继和这首诗的背景材料。

(指名读)6、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交流,板书学古诗四步骤: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诗意;三读会,达意境;四会读,有感情。

三、学生按照“四学法”开始学习诗句1、一读通,咬准音。

(1)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

(2)指多名学生个别读全诗。

(3)我们一起来读。

2、二读懂,解诗意过渡:读通了全诗,我想问问你们打算怎样做到二读懂,解诗意。

(先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

)(1)请大家借助注解,读诗自学。

然后四人一组组成合作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哪些诗句读不懂?看看小组成员能不能帮你解决?(2)通过自学和在小组里交流,谁愿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诗文解释: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昨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3、三读会,达意境。

(1)下面咱们再读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感受吗?这就是三读会,达意境。

女生读全诗。

诗人是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2)他愁些什么?为什么愁?联系张继写诗背景的资料想一想。

(张继应该是因为落榜而愁,思念家乡而愁。

张继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很可能是为思乡而愁。

)(3)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是看到的?哪些景物是听到的?(根据学生回答标出:看——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乌啼、夜半钟声)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a、从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b、夜是那样的静谧、深沉,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4)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你看,月亮落下去了,秋天深夜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怎不让人感到凄凉、伤感、忧伤呢?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四会读,有感情过渡: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这就是四会读,有感情。

(1)指名读,划出诗的节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3)指导朗读、试着背诵a、老师范读,b、指多名比赛读,指导朗读,评议。

c、男女生比赛读。

(4)会唱《涛声依旧》这首歌吗?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枫桥夜泊》中的诗句。

也说明了这首诗的影响深远。

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枫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四、拓展:交流中外名人忧愁了都做些什么,深入体会忧愁。

1、张继忧愁了写诗,你还会背哪些抒发诗人愁绪的诗句?2、总结:这节课我们用“四学法”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

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

诗是跳跃的音符,是无声的图画,是感人的故事,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希望同学们喜欢并热爱诗歌!五、作业小超市1、把《枫桥夜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用简笔画画这首诗,在班上展览。

3、改写《枫桥夜泊》或参考《枫桥寻梦》的写法把你想对满怀愁绪的张继说的话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一、读通咬准音枫桥夜泊二、读懂解诗意张继三、读会达意境月落 /乌啼∥霜/ 满天,四、会读有感情江枫 /渔火∥对 / 愁眠。

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 /客船。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