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7.1正切)
最新7.1正切函数的定义、7.2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1.7 正切函数(说课稿)7.1正切函数的定义—7.2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第7节内容。
本节课是研究了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又一具体的三角函数。
教材首先根据单位圆得到正切函数的定义,给出正切线的概念,并类比画正弦函数图像的方式,利用正切线画正切函数)2,2(,tan ππ-∈=x x y的图像,根据图像,研究正切函数的性质。
体现了类比思想的应用,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本此说课是第一个课时,由于在前面学习任意角的正弦和余弦时已经对任意角的正切作了说明,所以本节正切函数的定义只进行简单复习。
如果在前面没有讲到正切函数的定义,此节课可以按两个课时来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认为如果把函数看成一个人的话,图像就好比他的外表,代数就好比他的内心,一个完整的人是内心和外表的综合体。
前面的指数,对数,幂,正弦,余弦函数都是先看外表,而内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这样处理可以给学生提供研究数学更多的视角,在性质的指导下可以更加有效地作图,研究图象,加强理性思考的成分,并使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的更加全面,体会到数学的美!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正弦函数的画法和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的保障,这是有利的因素。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不能独立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研究问题和部分学生初中基础知识很差。
存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作图水平不高且层次不一等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以及学习小组的探讨与交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并能把知识归纳、转化、迁移。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正切函数的定义;(2)能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画出正切函数的图像;(3)掌握正切函数的图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切函数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研究三角函数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比较不同函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和正切函数的图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切的概念,理解正切的性质,会用正切函数的图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切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形象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正切的定义,理解正切的性质,会用正切函数的图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
2.难点:正切函数的图像,正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形象的图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课件:正切的概念和性质,正切函数的图像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正切。
例如,一个物体从地面开始上升,其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关系可以表示为h=2t-5,当t=0时,h=1。
问:物体在地面上方5米时,已经上升了多少时间?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正切的概念和性质,正切函数的图像。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发现正切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介绍了正切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正切,进一步了解三角函数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锐角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正切作为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切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正切的概念,掌握正切的性质,能够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正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切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正切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正切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出正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正切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正切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互动环节: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切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板书设计,对本节课的正切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正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说课稿(7.1正切)
《7.1正切》兴化市沙沟初级中学严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苏科版九年级(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相似和函数基础知识之后,将二者进行的一次有机结合与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化理解函数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增强符号感和数学应用意识,而且也为紧接着要学习的正弦、余弦知识提供了研究方法,积累了活动经验,并为解直角三角形乃至高中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做好知识储备。
2.教学内容的结构分析:教材从研究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台阶的倾斜程度入手,引导学生由直观感知逐步转入理性思考,并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使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和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进而顺利引出正切概念及表示方法。
接着教材介绍了两种求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图形的直观近似求法,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活动过程,不但巩固了对正切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能直观地发现正切值的变化规律;另一种是使用计算器的快捷精确求法,这既符合教学现代化的要求,又可作为对前一种方法的有利验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切的概念;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会利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正切;了解锐角的正切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A2C1 B ABC610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正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对其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还为后面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打下基础。
而对锐角正切值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则为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做好准备。
7.1正切教案
7.1正切(1)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借助于相似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与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得正切的概念.通过例题强化对正切概念的理解,能够利用正切概念求锐角的正切值.经历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过程:一、教学情境:欣赏课本提供的图片.图中两种不同“倾斜”的台阶有何作用?台阶的倾斜度和什么有关?二、探索活动【活动1】下图中,哪个台阶更陡?你是如何判断的?【活动2】下图中,哪个台阶最陡?你是如何判断的?(小组讨论)【活动3】比较下图中的两个台阶,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如图,一般地,如果锐角A 的大小确定,我们可以作出Rt △AB 1C 1、 Rt △AB 2C 2、Rt △AB 3C 38 6 ② 8 4 ① 106 ③ 8 4 12 6 213【正切概念】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tangent),记作tan A,即tan A=的邻边的对边AA∠∠=ACBC=ba.三、尝试解决例1.如图,在Rt△ABC中,∠C=90°,AC=4,AB=5,求tan A.你能求出∠B的正切值吗?练习:如图,求下列图中各直角三角形锐角的正切值.例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求tan A.思考与探索:1.由例2知道,tan60º3=,求tan30º的值.2.求45°角的正切值.11。
最新九年级下册数学《7.1 正切》教案 (2)
强化正切概念的理解,利用正切概念解直角三角形。
作业
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备课评价:年级主任(签名):
实践探索
问题4:如图4 ,一般地,如果锐角A的大小确定,我们可以作出Rt△AB1C1、
Rt△AB2C2 、Rt△AB3C3……
那么,你有什么发现呢 ?
总结提升
如图5,在Rt△ABC中,∠C=90°,a、b分别是 ∠A的对边和邻边.我们将∠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tangent),记作tanA,即tanA= = = .
正切
课题
7.1正切(1)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的正切的概 念;
2.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
1.如图9,求下列图中各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值.
2.如图10,在Rt△ABC中,∠C=90°,AB=10,tanA ,求AC、BC和tanB.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 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可以用如何描述靠墙面斜放的梯子作为问题情景
几何直观判断
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新课引入——情景导入
问题1: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自行车、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免不了爬坡.如图1,哪个台阶更陡?
问题2:如图2,哪个台阶最陡?你是如何判断的?
问题3:如图3,在图2中的①、③两个台阶,你认为哪个台阶更陡?你有什么发现?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正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正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为后续学习三角恒等式、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思维。
但正切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其他三角函数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的性质。
2.学会计算正切值,并能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正切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切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3.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练习和实例,巩固学生对正切知识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切相关教学PPT。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表示∠A的正切值,应该如何表示?”2.呈现(10分钟)讲解正切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来理解正切的概念。
给出正切的性质,并进行简要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正切的计算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正切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正切知识解决。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30°,斜边长为10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切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正切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切的定义,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教学难点:正切函数的应用,对正切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出正切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
3.讲解:教师讲解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应用:学生运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正切的定义、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等方面。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正切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正切优秀教案
初中正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 培养学生运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正切函数的定义2. 正切函数的性质3. 正切函数的图像4. 应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正切函数的定义2.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 应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切函数的图像。
3. 结合实际例子,运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攀岩运动员爬杆、建筑工人爬脚手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际问题中是否存在某种数学关系。
通过这些实例,引出正切函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正切函数的定义:讲解正切函数的定义,即正切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
(2)正切函数的性质:讲解正切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等。
通过举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正切函数的性质。
(3)正切函数的图像: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切函数的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
3.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例子,如工程测量、物理学中的振动等,引导学生运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 总结:对本节课的正切函数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数形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际例子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正切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说课稿范文
《正切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说课稿《正切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切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它前承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启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问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正切函数的定义.(2)能画出y=tanx的图像.(3)掌握正切线的基本性质.(4)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学会应用类比推理与数形结合的思想处理问题.过程与方法:类比正、余弦函数的概念,引入正切函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类比,联系正弦函数图像的作法,通过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得到正切函数的图像;能学以致用,结合图像分析得到正切函数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对正切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体会;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和处理的方法重点: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其理论依据是任意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都是紧密相连的,都是研究的重点对象.对于正切函数来说由于定义域的不连续性导致了图像的间断性.所以要正确探索出图像和性质.处理方法是类比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难点:画正切函数的图像.依据是正切线能准确画正切函数的图像,但不实用,在应用时一定要学会画简图.在难点的处理上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出特殊角的正切线并平移到直角坐标系中,让学生体会图像与X轴的交点,再利用定义域找到图像间断处的渐近线(用虚线),然后找到一个周期内的几个特殊点,利用周期性画出其它区间的图像.二、学情分析(说学法)学生已经有了研究正弦余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经验,这种经验完全可以迁移到对正切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研究中,在心理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和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重难点的地方给予提示和帮助即可.三、教学策略(说教法)(一)教学手段一般对于三角函数性质的研究总是先作图像,再通过图像来获得对函数性质的直观认识,然后再从代数的角度对性质进行严格的表述.所以对正切函数仍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类比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研究正切函数的图像,然后再根据图像来研究性质.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研究数学的直观视角,在图像的引导下可以更加有效地研究性质,加入感性思维的成分,并使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的更加全面.(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利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中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为重点和难点知识留下充分的学习时间.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自主探究教学法.在学生课前看书、独立完成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课前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让一部分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点进行解释,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和补充.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出正弦函数的图像.(二)自主探究:1.正切函数的定义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本35页7.1的内容,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正切的图象。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正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是,对于正切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正切的概念,掌握正切的性质,并能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的性质,会画正切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切的定义,正切的性质,正切的图象。
2.难点:正切函数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正切的性质。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画正切的图象,加深对正切函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正切的教学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实例、正切的定义、性质和图象等。
2.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等学具,方便学生画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建筑工人是如何测量高度的?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出问题:什么是正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正切的定义。
同时,教师给出正切的符号表示,并解释正切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具体的锐角,让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相应的正切线,并标出正切的符号。
初中正切的教案
初中正切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正切的定义及性质2. 正切的运算方法3. 正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正弦、余弦的定义及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中除了正弦、余弦,还有哪个锐角三角函数吗?它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这个角的正切。
用符号表示为:tanθ=对边/邻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发现正切的性质。
如: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正切值为正数的角在第一象限,正切值为负数的角在第四象限等。
3. 讲解正切的运算方法:(1)基本运算: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2)诱导公式:tan(π/2-α)=1/tanα,tan(π/2+α)=-1/tanα4. 举例说明正切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正切的知识。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难题。
四、实际问题应用(10分钟)1. 讲解正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斜坡的倾斜角度、求解物体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等。
2. 举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正切的定义、性质、运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强调正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正切的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切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正切的定义、性质、运算方法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正切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正切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同时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感到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切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切函数的定义,正切函数的性质。
2.难点:正切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正切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图形展示工具。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正切函数的概念,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值是多少?”让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正切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
(2)通过图形和实例,展示正切函数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
7[1].1_正切_说课稿
例2
结束寄语
C D E F B O A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
正切
教材与目标 学情与学法 构思与教法 教学程序与评价
教材与目标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正切
解直角 三角形
函数思想、数形结合、 函数思想、数形结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材与目标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 经历操作、观 思考、 察、思考、求 解等过程, 解等过程,感 受数形结合的 思想方法,培 思想方法, 养学生理性思 维的习惯与方 法.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正切 . 的含义,并能够举例 的含义, 说明; 说明 2.会在直角三角形 . 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 切值; 切值; 3.了解锐角的正切 . 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 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动性,引导学 生自主探索、 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培 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意识.
正切
教材与目标 学情与学法 构思与教法 教学程序与评价
学情与学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 点与认知特点
该年龄阶段学生,对新 鲜事物有好奇心,并且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 理性思维的方法、习惯和深 度都不够完善.
学生已具备的 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 已分别对直角三角形的边, 角之间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并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 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 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程序与评价
教学程序 4.巩固练习,理解概念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值. )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值.
A C 3 C 1 B A 5 3 B
正切教案说明
《7.1正切》教案设计说明南京梅园中学陆艳一、本节内容的数学本质: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取自于苏科版九年级(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节课,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体系中的基础,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之中,通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材的处理上,它隐含着角度与三角函数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锐角A与三角函数值互相对应并且用符号tan A来表示.学生结合以前关于函数的学习,承前启后进一步深化理解函数思想.本课的学习,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并从学生已有的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出发,引入正切函数概念.学生在知识的形成中,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思考、探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作好铺垫.2.教学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并能够举例说明;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会利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正切;了解锐角的正切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本节课是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非常好的个例体验,从长远目标上看,锐角三角函数的研究渗透着函数的思想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后续学习积累有用的基本活动经验.3.教学重点与难点定位重点:理解正切的意义,会将某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只有正确了解锐角A的正切的概念,才能正确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才能为进一步学习锐角A的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打下基础.本节课涉及到数学概念的形成,而此阶段中,学生对函数的思想是比较淡漠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将始终把函数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将难点设定为: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可以用直角边的比值来刻画一个角的大小,即如何根据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与两直角边比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正确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说它是难点,是因为这里隐含着角度与数值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而且角与数互相对应,并且用含有字母的符号tan A来表示,学生过去未接触过,比较陌生.二、教学诊断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决定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应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际背景,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归纳的能力.2.学法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从而归纳出所观察现象的本质特征,再总结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获得正切函数的概念.3.学生学习时容易了解与误解的地方(1)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1正切(1)教学设计.docx
7. 1正切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陈建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台阶倾斜程度的过程,形成并理解正切的概念.2.能够熟练地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正切的概念以及在直角三角形中求某个锐角的正切值教学难点:正切的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B 如图,在Rt△版'中,Z(=90°,你能得到哪些数量关系?/(学生联系旧知尝试解决)A C【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旧知,从直角三角形的边和角两个方面得出三边关系和两个锐角的关系,从而自然引入探索边角之间的关系。
二、情境创设出示学校4幅图片,感受不同倾斜程度的台阶、楼梯。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台阶、楼梯,感受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需要,会设计不同倾斜程度的台阶。
三、探索与思考问题1:比较操场台阶和办公楼台阶的截面,哪个更徙?你是怎么判断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基于几何直观判断台阶哪个更陡,得出台阶与地面的夹 角越大,台阶越陡。
【设计意图】通过对等高的台阶、等宽的台阶、高宽不等的台阶的倾斜程度 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度会影响台阶的“陡的程度”,得 出台阶的倾斜程度和台阶的高与宽的比值有关,比值越大,台阶越陡。
问题3:由第4组的两个台阶可得竺=竺\如图,作B 2C 2±AC, B 3C 3±AC 那A C 2 C 3 C思考:当匕,变化时,上面等式仍然成立吗?(几何画板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体会 到“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确问题2:下面每组台阶中哪个更徙? Bi定”,从而感受函数关系,在经历探索台阶倾斜程度的过程中形成并理解正切的概念。
7.1《正切(1)》教学设计
2/3
练习 1.如图 9,求下列图中各直角三角形中锐 角的正切值.
B
①
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1.解:①在 Rt△ABC 中,
A 15
③
A
②
C 7 5
图9
tan A=
B
5 C
BC 5 AC 12 ,tanB= . AC 12 BC 5
图1
问题 2:如图 2,哪个台阶最陡?你是如 何判断的? 学生继续思考,寻找特点: 1.①、②两个水平宽度相同(都为 8) ,高
4 6 ② 8
度不同, ②中的高度 (为 6) 高于①中的高度 (为 4) ,所以②比①陡. 由角度逐步转化为边之间的比较,来实
①
8
2.②、③两个高度相同(都为 6) ,水平宽 现向新知识的自然过渡. 度不同,②中的水平宽度(为 8)小于③中的水
教学过程(教师) 新课引入——情景导入 问题 1: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自行车、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免不了爬坡.如图 1,哪 个台阶更陡?
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第二个台阶更陡一些,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建立 在倾斜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倾斜的角度) .
较好地发挥了“情景导入”的作用,让 学生初步体会倾斜的程度可以靠倾斜的角度 来判断和辨别,初步感受倾斜的角度越大, 台阶就越陡.
BC 3 AC 4 ,tanB= . AC 4 BC 3
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会进行 简单的说理.在拓展环节,尽量让学生表达, 或是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A
4
图7
C
从而发现 tanA 与 tanB 互为倒数,即 tanA · tanB = 1 .而且,根据定义,我们发现
7.1正切教案
创 设 情 境
发 现 问 题
引 起 思 考
B
引 出 概 念
2、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几何模型 你能举举例子吗? 图中的两条线段哪一段更陡? A C
由斜拉桥引出倾斜程度的 概念。
D
E
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的表示及相关性质: (1)角的数量关系:∠A+∠B=90°
明 晰 概 念 理 性 思 考
(2)边的数量关系: BC AC AB
2 2
2
B c a
复习直角三角形中角与 边的数量关系,规范边 的表示,理解对边与邻 边的定义。
猜 想 验 证 形 成 概 念
C A b 2、问题:如图,一般地,如果锐角 A 的大小已确定, 通 过 相 似 三 角 形 的对 应 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以∠A 为一个锐角直角三角形, 边成比例,确立在直角三 那么图中:成立吗? 角 形 中 如 果 锐 角 的大 小 确定了,那么它对边与邻 BC B1C1 B2C2 为什么? 边的比值也是确定的。由 AC A C1 AC2 已学知识进行切入,易于 学生理解,同时也体现了 化归的数学思想。 B2
A的对边 a A的邻边 b
A
通过正切定义,我们建立 了 一 个 直 角 三 角 形中 边 与角的关系。解释为什么 要引入正切。
B a C
b 4、定义的两点说明: (1)初中阶段,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 ∠A 是一个锐角。 (2)关于书写的格式:
引 导 学 生 严 谨 解 读定 义 的习惯,养成对于定义文 本的关键词的捕捉,及规 范表达。
B
A
C
巩固学生对于正切应 用的条件的理解,能 在在非直角三角形中 通过审视已有条件, 自我构建基本图形解 题,进一步提升识题 能力。
苏科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教案 (1).doc
正切
1
B
C
A
1
13
A 2C
1
B B
A
C 3
5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教师施教提要(启发、精讲、活动等)【课前导入】1.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
2.思考与探索一
除了用∠A 的大小来描述倾斜程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1)可通过测量BC 与AC 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2) 可通过测量B C 与A C 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
【典型例题】
1.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值。
B
C
A
1
13
A
2
C
1
B
B
A
C
3
5
通过上述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结论:等角的正切值相等。
4.在Rt △ABC 中,∠CAB=90
tanB= 则CD ∶DB= _______
1
B C A 2 3 【知识要点】1.在直角△ 【基础与巩固】1.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 ABCD 中,点E 为AD 的中点=__________. 第7题图 AB=_____.
【能力升级】8.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 B
12.等腰三角形ABC的腰长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正切》
兴化市沙沟初级中学严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苏科版九年级(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相似和函数基础知识之后,将二者进行的一次有机结合与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化理解函数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增强符号感和数学应用意识,而且也为紧接着要学习的正弦、余弦知识提供了研究方法,积累了活动经验,并为解直角三角形乃至高中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做好知识储备。
2.教学内容的结构分析:
教材从研究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台阶的倾斜程度入手,引导学生由直观感知逐步转入理性思考,并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使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和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进而顺利引出正切概念及表示方法。
接着教材介绍了两种求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图形的直观近似求法,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活动过程,不但巩固了对正切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能直观地发现正切值的变化规律;另一种是使用计算器的快捷精确求法,这既符合教学现代化的要求,又可作为对前一种方法的有利验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切的概念;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会利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正切;了解锐角的正切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A
2
C
1 B A
B
C
6
10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正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对其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还为后面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打下基础。
而对锐角正切值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则为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做好准备。
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帮助学生....理解正切的.....概念..,.掌握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
教学难点分析:如何帮助学生生成正切的概念,这是本节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这一生成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运用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的知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函数思想,其内涵十分丰富,学生探究起来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引导探究....使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和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正切的概念。
..............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自学教材《7.1正切》(P38—40),思考如下问题: 1.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你有几种方法? 2.什么叫做一个锐角的正切?如何用符号表示呢? 3.怎样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你有几种方法? 4.当锐角越来越大时,其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二)课前自测:
1.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则tanA= ;tanB= 。
2.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A 、∠B 的正切值。
3.利用课本P39图7-5,写出下表中各角正切的近似值。
A
B
C
a
b
4.利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1):
(1)t an38°≈;(2)ta n51.34°≈;
(3)tan12°6’≈。
(三)互学互助
1.检查自测效果,汇报自学成果。
教师课前抽查批改学生的自测题,了解自学效果。
课始让学生汇报自学收获,即通过自学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勾勒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
2.小组合作学习,释疑生疑。
(1)组间互相批改自测题,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汇报典型错误,全班交流;
(3)各小组针对自学思考题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部分小组讨论,发挥引导作用)
(4)各小组汇报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
3.引导探索交流,使知识系统化,突破重、难点,明确注意点。
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意识的按照“问题的缘起——正切的概念与表示——正切计算方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索交流,以便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1)“问题的缘起”环节,在学生回答出表示台阶的倾斜程度的两种方法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用台阶的竖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提供研究材料(如下图),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层次研究问题,从而发现其数学本质:①在一条直角边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②在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图形进行比较;③比较两直角边既不相等也不成比例的情况。
让学生总结出:
梯子的竖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越大则倾斜角越大。
接着提出问题:
①如果锐角A 的大小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以A 为一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那么图中:BC ︰AC=B 1C 1︰AC 1=B 2C 2︰AC 2=…成立吗?为什么?
②当∠A 变化时,上面等式仍然成立吗? ③上面等式的值随∠A 的变化而变化吗?
让学生运用相似知识进行说明后,引导归纳出: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确定。
顺利引出正切的概念。
(2)“正切的概念与表示”环节:
①帮助学生发现互余的两个锐角的正切值的互为倒数关系; ②明确正切的符号表示时的注意点。
(3)“正切计算方法”环节:
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7-5,体会其特点与妙处。
②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归纳出:当锐角越来越大时,其正切值也越来越大。
(四)导学导练
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进一步巩固所学,形成能力,掌握方法。
1.如图是一个梯形大坝的横断面,根据图中的尺寸,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左
2.5m
5m 5m 2.5m
4m
4m
6m
3m
5.5m
A
B
B 1
B 2
C
C 1
C 2
C
B
D A
右两个坡的倾斜程度哪个更大一些?
2.在Rt △ABC 中,∠C =90°,CD ⊥AB ,垂足为D 。
则tanA= = = 。
3.如图,在Rt △ABC 中,∠C=90°,BC=12,tanA=
3
4,求AB 的值。
3.已知在△ABC 中,AB=AC=10,BC=8,求tanB 的值。
(五)自我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六)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P40练习第2题,习题7.1第1、2题;
2.选做题:如图,CD 是平面镜,光线从A 点出发经CD 上的点E 反射到
(单位:米) C
A
B
C
B
A
C
B点.若入射角为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C⊥CD,BD⊥CD,垂足分别为C、D,且AC=3,BD=6,CD=11,求tanα的值。
五、教学模式说明
本节课我主要借鉴了姜堰溱潼二中的“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倡导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力求“人人有所得、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其组织流程为“自、互、导”三个环节。
自学自测环节,教师首先出示自学要求,给出自学提纲,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测题,当然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看书或查阅资料。
互学互助环节:以小组活动为主,组内同学互批自测题,相互订正,小组汇报典型错误,分析错误原因,交流疑问与困惑;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思考操作,力争形成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做到变教为学。
导学导练环节: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升华阶段。
重在突出教师的主导,强化巩固,拓展延伸,综合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归纳思想方法。
练习力求适量、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