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把握“四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把握“四基”
大黑山中学姜艳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提的最多的是“双基”教学,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备课的时候也是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最大。
参加培训之后,我了解到了“四基”教学,在“双基”教学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我认为这些都是为学生的一切考虑,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四基”是《标准》的重要思想,教师应在小学数学的全过程中整体把握“四基”。
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基”的含意,对于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理念至关重要。
“四基”是在传统的我国数学教学的“双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
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理解掌握数学最重要的东西,主要有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也是一个是否具有数学素养的标志。
活动经验是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深入理解的掌握数学,灵活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
数学教学中应当把“四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贯穿于教学始终的线索,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一.“基础知识”重在理解和掌握。
“课标”中说:“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 这就是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是有背景的,有来龙去脉的,与其他的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与其他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有联系。
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才能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必要性、重要性,真正理解它们的表述,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表述。
只有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与其他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的学科知识的关联,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去解决实践中的
问题,这才体现出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才体现出学生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
就比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的时候,不是直接让学生们记住这个定理,而是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等一系列的步骤来认识这个定理。
这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才更加深刻,并能利用它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这个定理。
“课标”关于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的表述中,出现了大量对于“经历过程”的描述,例如“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
这些,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过程性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注重数学“双基”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而且要关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
特别是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大大缩短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基本技能在“理解和掌握”中形成
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这就是说,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也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数学操作程序和步骤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懂得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采用这些程序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实施这些程序和步骤,每一步骤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数学知识作为这些理由的支撑,其逻辑依据是怎样的。
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组所用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不只是让学生记住这两种方法,重点是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能用这种方法去解,它依据是什么。
同样对于学生绘图的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绘图的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
二是对于学生数学的基本技能要有一定量的训练和重复,但是,不同的基本技能,可能需要不同程度的训练,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究训练的实际效率;训练中应该讲道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训练中应该注意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训练中也应该有递进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特别要注意避免大量的机械训练和相同的重复训练。
三.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
《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逐步渗透抽象、分类、转化、数形结合、演绎、归纳、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
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例如,我在跟学生们讲解求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和开一个实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的时候,我把分类讨论思想渗透进去;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把图形画出来,向学生们传递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教学中向学生们渗透数学思想,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一些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不断重复、不断深入思考、逐步“领悟”数学思想。
四.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注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数学的观察、训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与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还有反思与建构等活动方式,才能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才能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根据学段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猜测、验证,积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另一方面发挥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要载体的作用。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这种活动可以是一项统计调查,也可以是设计一种春游方案,还可以是论证与探究数学知识的结论,这样的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总之,只要有心,就能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把握“四基”,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出有思想有创造能力的优秀学生,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