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发展趋势的量化分析——2000-2005年《自然辩证法研究》载文的计量研究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我国研究团队利用微创脑机接口技术,首次成功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光标移动,意味着我国在()领域取得新突破。
A.医疗器械B.人工智能C.医疗技术D.脑机接口【答案】:D2.2024年1月16日晚,在新加坡出生的大熊猫“()”启程返回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A.花花B.乐乐C.叻叻D.鑫鑫【答案】:C3.2024年3月25日,第8个全国()主题活动在济南举办。
教育部明确各地要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A.近视防控宣传普及月B.安全防控宣传教育月C.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D.近视治疗宣传教育月【答案】:C4.2024年3月7日,国际篮联亚洲办公室正式宣布,2025国际篮联女篮亚洲杯将于2025年7月13日至20日在()举办。
A.日本东京1/ 15B.中国深圳C.韩国济州岛D.中国台湾【答案】:B5.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2024年1至4月,全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69.5亿件,同比()。
A.增长18.65%B.增长21.7%C.增长20.8%D.增长18.7%【答案】:B6.世界上最大的白鹤栖息地是在()。
A.太湖B.鄱阳湖C.巢湖D.洞庭湖【答案】:B7.公文的成文日期一般是指()A.公文发出日期B.秘书起章日期C.公文付印日期D.负责人签发日期【答案】:D8.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A.庄子与公孙龙B.孔子与颜回C.庄子与慧施D.公孙龙与慧施【答案】:C9.政策和法的相互关系应当是:2/ 15A.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B.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两者相辅相成D.法高于并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答案】:C10.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是由谁编著的()A.王懿荣B.刘鹗C.李宝嘉D.高鹗【答案】:B11.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A.中都B.南京C.大都D.上都【答案】:D1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加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答案】:D13.某国有大型企业商请某市属高校举办营销培训班,应使用的文种是()。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历史与现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历史与现状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涉及多个领域和时期。
以下是对其历史与现状的简要概述:一、历史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一批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开始学习和传播自然辩证法,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探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逐渐深入,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等领域。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方面。
同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开始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二、现状目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多个领域,如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可持续发展等,都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同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也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然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需要研究者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方法。
其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需要研究者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总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历史与现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其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自然辩证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自然观探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机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科学观则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方法和成就,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其基本特征。
他指出,从清代自然科学诞生以来,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经验描述到理论概括的转变,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方式的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它强调科学方法的实证性和逻辑性,认为科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和观察,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理论。
同时,它也强调科学的社会属性,认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以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深入探究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机制,以及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思想武器。
自然辩证法 分析版
自然辩证法分析版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通过对自然界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自然发展的规律和原理。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分析。
1. 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 辩证思维:自然辩证法倡导以辩证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认识世界的变动与发展。
- 矛盾普遍性:自然辩证法认识到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量变与质变:自然辩证法认为物质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 广义的矛盾理论: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包括对立统一、主要次要、相对绝对等。
- 整体观念和全局观:自然辩证法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
- 发展与变化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过程,探索事物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
3.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 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态系统的矛盾关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科学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通
过综合分析和矛盾的辨证思维,可以辅助科学家进行研究。
- 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社会领域,
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变化过程。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自然
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为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
指导。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发展传播-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发展传播-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奠基性著作之一。
它以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阐述和论证了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范畴,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理论基础。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二版序言》中讲的,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一、中文的《自然辩证法》翻译出版情况《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从1858 年开始酝酿.1873 年2 月至1876 年5 月,写了一些札记和《导言》的大量片段。
1876 年5 月至1878 年3 月,从事《反杜林论》的写作。
1878 年5 月至1883 年3 月,继续《自然辩证法》的写作。
1883 年3 月,由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需要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不得不中断《自然辩证法》的写作。
恩格斯在病逝前,把他的这部未完成的著作手稿和相关资料分成四束。
这部手稿后由当时的德国社会党保存,其伯恩斯坦将其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两篇论文分别在《新时代》杂志1896 年第 2 期和1898 年《世界新历画报》年鉴发表。
1924 年,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对《自然辩证法》手稿全部拍照。
1925 年《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2 卷,以德文和俄文对照形式在前苏联出版。
1930 年代《自然辩证法》一书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4 卷出版。
在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单行本,由一远翻译,1928 年书店出版。
《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最早译本是杜畏之由1925 年出版的德俄对照版本翻译的,1932 年8 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1940 年2 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该学会组织了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小组,由会长徐特立指导,驻会干事于光远主持。
试析自然辩证法发展历程
试析自然辩证法发展历程作者:束玉将概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我们对于自然辩证法的认识也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挑战。
创新是一门学科的生命力,任何一门科学要想成为独立的学科、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都必须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原始性创新能力。
创新代表着一个学科上下的继承与弘扬,创新的力量将会成为决定一个时代成败兴衰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有重要意义。
1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自然辩证法从开始出现到最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它,自前苏联传入我国,经历了三个传播时期:对《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学习、理解和介绍时期;自然辩证法理论在我国加速传播并被确认为独立学科的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大发展时期[1]。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是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
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为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解放落后思想,接受新时代精神奠定了基础。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虽然目前对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颇多,研究的内容也挺复杂,但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自然辩证法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观。
2.1自然观自然观主要是指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反应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当今现代科技去探索发展自然,更新改变人们对自然界的总观点。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趋势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趋势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的深入认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以适应新的科学发现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例如,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的发展是无限循环的,但现代宇宙学的发现表明,宇宙的发展是有始有终的,这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趋势之二是跨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界以及其中各种现象和规律,而这些对象又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发展需要与这些学科进行紧密的合作和交流,吸纳其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合作。
第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趋势之三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为了揭示宇宙和自然界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因此,自然辩证法需要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进行对话和交流,探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样的研究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趋势之四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日益紧密。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发展需要跨越国界和地区的限制,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这可以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跨国科研项目等形式来实现。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可以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如气候变化、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等。
总之,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趋势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跨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在我看来,“传播”和“研究”是紧密相连的,“传播”不仅仅意味着要让人们知道或者获得某些信息,还可以理解为对一种思想、文化、精神的交流与沟通。
“研究”则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
只有做到“传播”和“研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如同人类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样,具有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创造史。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这门学科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光辉历程,其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和先驱开拓者。
正是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引导世界走向新纪元;又是他们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推动《自然辩证法》走上前台,登堂入室,融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之中。
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党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广泛而深刻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军民认识并接受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了武装斗争的方式方法,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坚定必胜信念。
毛泽东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自然辩证法》正是根据当时政治环境下产生的需求应运而生,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给予人们希望和勇气,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仍存在严峻挑战,亟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急切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普遍真理的探索,迫切渴盼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传播。
《自然辩证法》承担着启迪智慧、匡正视听、廓清迷雾、拨乱反正的任务,帮助人们认清问题症结,找准病灶,诊断疾患,把脉施药,避免误诊错判,防止犯颠覆性错误。
回顾《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呈现繁荣景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队伍中来,一批高质量的著述纷纷面世,逐渐构筑起较完整的学术体系框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再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纳入党的指导思想范畴,充分肯定了《自然辩证法》的价值和贡献,显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该书的关心和支持。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永恒的原理,认为在一切自然界中,不是一切都是绝对的,而是可以通过辨析和综合的方式理解的。
从马克思的“变量的内容变化”到20世纪中期比较发达的学术思想,自然辩证法在研究者和学术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已经被提出并被作为某种研究方法来使用。
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内容:首先是试图找出客观存在的规律,它从探究客观规律的深层本原出发,考察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不断研究客观事物的关系的方法。
其次,它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矛盾性决定了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它是一种理解而不是一种抽象或依存的思想。
第三,自然辩证法还涉及到研究自然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其中将被发现的客观性规律建立起来,将这些规律的统一和发展的深层结构搭建起来,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控制实现理想的力量,也应用于某一方面的实践研究和实践改进中。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根据客观规律的探究,具体内容可以有许多,比如从物质角度研究化学的反应机制,从生物角度研究物种的进化,从社会角度研究历史发展的趋势,等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几乎无所不及,因此它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自然辩证法》(英文称为DialecticalMaterialism)是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费希特古斯特洛夫提出的一套哲学思想,是一种对现实的认识和解释自然历史的比较性理论系统。
自然辩证法还涉及到社会科学的研究,其影响力也因此不断扩大。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行,自然辩证法也被应用到了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讨论《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在中国的研究。
一、《自然辩证法》的传播《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直到20世纪初,《自然辩证法》才被中国的学者所接受,受到广泛的传播。
20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势头更为强劲,不但被推广到学术界,也影响到广大群众,引起了各种反应和讨论。
1.学术界的普及《自然辩证法》在学术界普及的主要表现在其理论的弘扬和广泛的研究。
例如,1932年,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论古斯特洛夫的辩证法》的发表;1939年由哈穆勒及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发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1941年,毛泽东出版了著名的《毛泽东选集》,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法观;1949年,毛泽东在《毛泽东文选》中更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法观。
2.市民群众的普及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也被广泛地传播到市民群众中,使得市民群众对《自然辩证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接受,从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毛泽东写了许多文章,讨论自然辩证法的理念,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广泛流传;国民党更是建立了一系列学习《自然辩证法》的课程,以普及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普及也使得它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成为一种潮流。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从学术界的角度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已经从理论性阐释转向应用研究,以服务于实践,以指导实践。
1.理论性阐释在以前的一段时间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对它的理论性阐释,以揭示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和实质来进行。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现代学者从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
它涵盖了从自然
界规律到客观历史发展等多方面,跟一步步深入洞察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只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因此,自然辩证法在学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其它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完整表达了对世界的进步性思维。
它强调了知识的获取手段,通过观察、探究、比较、理论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机理和知识,把理论融入实践,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发展自然界的科学技术等;构建历史性发展观,强调认识性发展代替自然发展;追求
自然界中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内部结构。
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解决客观世界的变化时
的困难,帮助人们用辩证的方法来阐释现象、处理矛盾,从而有效避免社会不断积累的冲突。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认识论、方法论、对现象
的解释上。
在认识论方面,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博士生关注认识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比
如实证历史观、形势论等,从而认识到自然辩证法特有的“自然发展”、“历史决定”和“形势论”等概念。
在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博士生则关注辨证法理论体系与客观实践、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从而开发出合理的的解决方案;在对现象的解释上,研究自然辩证法
的穴居生还将着眼于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分析社会的联系,有助于把
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并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理论,它在学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应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影响,有助于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现象的发展,
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记
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记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揭示自然现象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自19世纪末以来,始终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与发展,不仅为自然科学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自然辩证法的内涵、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意义自然辩证法,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界的现象、规律和本质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并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为我们认识自然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提高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从而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自然辩证法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理论分析和归纳总结等。
这些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不断发展。
在实践中,自然辩证法为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指导,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四、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自然辩证法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
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理论,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自然辩证法在各领域的应用与价值自然辩证法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还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国家战略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等方面,自然辩证法的理念和原则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未来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展望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挑战,自然辩证法研究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二是跨学科交叉研究,推动自然辩证法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三是国际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自然辩证法研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记
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记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与哲学、科学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
它致力于探索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以及自然界的整体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把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哲学观点。
它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超越来实现的。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实验两个方面。
观察是指通过对现象的直接感知和记录,来获得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规律。
实验则是通过对事物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交叉学科和复杂系统研究中。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古代,自然辩证法主要体现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
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
结论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和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对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和原理,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以上所述的文章内容为虚构,仅用于示范Ma rk do wn格式的文档创作,不代表现实观点和事实。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的本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明确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联系和作用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来实现的。
例如,太阳通过辐射能量来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而地球上的生物则通过吸收太阳能来维持生命活动。
这种相互联系和作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是通过量变和质变来实现的。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则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例如,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这种变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自然界中的矛盾和斗争。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这种矛盾和斗争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例如,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竞争和合作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来指导人类实践活动,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的本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然界的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的本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几点分析与思考
35神州文化《自然辩证法》的几点分析与思考屈文鑫武汉大学摘要:自从古代开始,许多人就已经开始了对自然的研究,虽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宗教神秘主义,但也可以看出人们自古对自然的探索的热情。
那么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从何开始的呢?在恩格斯看来,现代自然研究和近代史的开端是大致一样的,“它(在现代)得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现代自然研究,和整个自然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
”[1]关键词:自然科学;发展一、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研究近代是有怎样的历史背景,使得自然研究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呢?我们大致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的角度分析。
政治上,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建立,打击了封建势力,“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中发展起来的。
”[2];农民战争的发生,将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引上了舞台,也预示着未来的阶级斗争。
经济上,大工厂制度尚未建立,仍处于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分工尚不明确,商品和劳动尚未分离,“那时的英雄们还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分工的限制人,使人片面化的影响,在他们的后继者那里我们是常常看到的。
”[3]思想文化上,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古希腊的文化得到了重新发展,“展示出光辉的古代希腊,而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文学上,以意大利、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都先后产生了一批新的文学;同时以英国、西班牙为代表的国家则到达了古典文学时代。
对现代自然的研究,首要的工作就是掌握手边现有的材料,而因为之前的研究都只是个雏形,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现代自然研究的开始也不是那么地顺利,在这个时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观点,其中心便在于“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这种观点不去探究自然界本身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不涉及他的源头问题,一旦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对最初这种事物或规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问题时,他们总是会将自然神秘化。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论文)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论文)概述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一、概述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
下面我将从历史来源、建立过程及传播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二、历史来源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来源。
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联系的。
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
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
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 ,1830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年、1839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5年汉堡她的比较自然地理学,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等等,使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被日益提示出来,整个自然科学经历着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统合的发展过程。
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前景分析
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前景分析
姚国宏;张之沧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2007(23)10
【摘要】"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有过辉煌时期,给当代中国哲学留下不可磨灭的光彩和绚丽。
然而在进入新世纪后,似乎就显示出日渐萎缩和边缘化的迹象。
造成这种趋向的因素很多。
复兴自然辩证法势在必然:一是回归日常生活,二是抬升自然观的认识价值,三是丰富和开放辩证法内涵,四是加大与人本主义哲学以及其他相关应用学科的结合,以推动自然辩证法在未来的理论和创新实践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总页数】6页(P87-92)
【关键词】日常生活;自然观;辩证法;科学哲学;方法论
【作者】姚国宏;张之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研究述评(1956-1966)——基于对中国自然辩证法原始文献的分析 [J], 马佰莲;王瑞
2.浅析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现状——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现代艺术设计 [J], 郝婷;苏楷晨
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成果情况的统计分析--基于1956-1966年论文作者群的分布 [J], 马佰莲;王瑞
4.析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政治运动的关系——基于对1956-1966年自然辩证法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J], 马佰莲;王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辩证法研究》简介和投稿须知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为月刊,每期112页,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关于哲学和
自然科学交叉、跨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性学术刊物。
学术论文涉猎面广,学术信息量大,反
映自然辩证法界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活动全貌。
依托学科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大对前沿问题研
究和对国外最新理论进行评介的组稿力度,欢迎真正有个性和特色的原创性成果,是理论工
作者、科技工作者、自然辩证法教师、哲学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发
表科研成果,介绍学科最新进展,进行科研和教学经验交流的理想平台,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科学和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等,同时通过“论坛”和“专题研究”聚焦热点问题。
投稿须知:
1.论文要求word电子文档,文稿格式要符合标准论文格式,文章内容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同一篇稿件切勿一稿多投,否则后果自负。
2.投稿请在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方便网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您沟通联系或快
递期刊。
通信地址格式如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编辑部会及时处理所投稿件,一般审稿时间为3-4个工作日,核心期刊稿件为一周左右。
4. 编辑部根据期刊不同的版面要求,有权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发展方向
存在与主观意识、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物质资源与经济增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科学与人文等全面均衡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发展方向张纯成(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河南开封475001) 收稿日期:2006-01-06 作者简介:张纯成(1950-),男,河南巩义人,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教授。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学科真正发展起来,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
1979年由孙小礼主持编写的《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的出版标志着这门学科由分散研究进入到系统发展阶段。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个学科群,活跃在国内和国际学术舞台上。
时下,要使这一学科进一步发展,必须弄清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方向。
科技性与哲学性。
这种性质实际上是对1956年国务院组织制定的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十二年规划”(1956-1967)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这个规划草案把自然辩证法定位于“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在二者之间存在的一门科学。
沿着这个“之间”,自然辩证法以交叉学科的性质发展起来。
向科学技术靠近,它具有科技性;向哲学靠近,它具有哲学性。
从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它更偏重于哲学,偏重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分析,所以,自然辩证法归属于哲学学科。
但是,自然辩证法还确实具有科技性,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逻辑与理性特征在自然辩证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国内从事自然辩证法领域研究的开拓者大多具有较深的科学技术背景和素养,他们的思维定势是用科学技术的眼光来看待哲学,自然辩证法被打上了“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印记,因而带有很强的科技性。
自然辩证法“毫无疑问比其他任何类型的哲学带有更多的有关科学的精神气质,正如艺术哲学毫无疑问比其他任何类型的哲学带有更多的有关艺术的精神气质一样”[1]。
进行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是自然辩证法发展的一个方向。
哲学性与非哲学性。
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性似乎没有太多的争论,但是,这种哲学性不同于其他类型哲学的哲学性,而是以对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哲学思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成果大多都是以这种形式反映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方向
自然辩证法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唯物证辩法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的辩证思维而日益揭示出来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不可分割,二者之间具有具体、历史的统一性。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哲学系统具有系统层次性。
依据对客观规律进行一般抽象认识程度的程度,区分了哲学的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科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
从此可知,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表
140
4.文章作者的地区分布
统计《研究》发文作者的地区分布,可得表6结果。
表6
地区 北京 江苏 黑龙江 广东 发文篇数
367 128 112 100 99
20∞—20惦年《研究》发文作者地区分布情况一览表
地区 河南 福建 湖南 天津 山东 陕西 发文篇数
65 62 59 42 关科研单位,其他机构或社团研究力量还有
进一步整合的空间;作者地域分布则以北京为中心,江苏、黑龙江、广东、浙 江、辽宁等地为次核心,从研究力量的布局看,当前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力仍然 是高等院校,如何让自然辩证法研究走向社会,服务现实,依然任重道远。从 《研究》的小影响因子、文章发表周期相对较长以及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合作作 者不多等方面看,未来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在这些方面还大有可为,结合科学技术 学最新发展的团队研究、实证研究、和科学技术专家合作的科学方法论研究等都 可能成为新的研究发展点。
究》设定的栏目为主题进行分类统计,临时性主题归入“其他”栏目。除2001
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专辑”和2004年“邓小平批准 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5周年纪念会专题”文章外,从2000年到2005年, 《研究》共出版72期,发文1492篇,总体呈平稳增长之势,具体发文主题分布 详见表1。从表1可见,6年内发文数超过200篇的有4大栏目,分别是自然哲 学、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和技术哲学,4大栏目发文总量超过70%。前3大栏 目发文量的总趋势是逐年增加;技术哲学从2000年到2003年4年内稳步增加, 2004年出现跳跃式增加,2005年有所回落但与前4年相比仍有较大幅度上升。 这表明技术哲学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科技思想史作为一个传统栏目,6年内
作依然不够显著,集群性高质量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此还可同《研究》的低
合作率现象结合考虑,由于合作度不高,高产作者仅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符 合国际学术界常规的持续性杰出工作。当然,这或许也和编辑部用稿规则有关, 如果一般情况下,为鼓励更多作者,编辑部约定一位作者每年最多只能发表一篇 文章,则即便是高产作者,6年也只能发表6篇。从统计现象看,似乎《研究》 编辑部采取了这一内部用稿的控制策略。为此我们也建议,如果是高质量稿件, 就应当不考虑上述一般性发文控制,及时予以发表,以推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不 断深入,促进新的学科带头人尽快成长。 进一步,还可按普赖斯公式进行核心作者发文的数值计算,按M=0.749 (Ⅳ眦)Ⅳ2,M为核心作者发文数,Ⅳ一为发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样本中Ⅳm。= 7,由此可得核心作者发文数值的普赖斯指数:M=1.98。因此,按普赖斯公式,
发文篇数及作者合作情况统计
表2列出了2000--2005年间《研究》发文篇数及作者合作情况,6年间
《研究》合计载文2058人次,平均合作度为1.4,平均合作率为28.4%,具体合 作情况比例可见表3。
表2加伽—20惦《研究》发文篇数及作者合作情况表
表3
2000--2005年《研究》论文合作情彤%
2人合作比例2001年达到最大值26.9%,3人合作比例6年内呈波动态势,
者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和台湾等省区依然空白外,新疆、甘肃、贵州、海
南、香港等地区均有文章发表,显示出良好的开端,美、德、韩等国学者也有论 文首发在《研究》上,初步呈现出一定的国际性;作者的合作率极低,这一现
象值得关注,说明本领域研究团队力量还不够显著;论文发表时滞集中在3_5 个月,建议进一步规范论文收稿日期,进一步缩短发表时滞;核心作者计量统计
参考文献
常东波等.2004.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带头现象及其相关性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
(8)
成素梅等.2003.1998--2002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统计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19(11) 粱立明.1995.科学计量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赵国杰等.2005.《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2004年载文统计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6)
地区 内蒙 广西 四川 江西 云南 重庆
发文篇数
18
13
地区 香港 海南 宁夏
发文篇数
2
1
12 11 8 8 7 7 l
O
青海0 澳门0 西藏
O
浙江
辽宁 上海 湖北 山西
卯
84 84 79
吉林
河北 安徽
新疆
甘肃 贵州
台湾0 国外 地区不详
lO lO
以上统计若遇合作文章,且作者分属不同省份或地区时,则相关省份地区各 计一篇。从统计结果看,发文作者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北京作为高产地区,发 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这一方面说明北京是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地 区,另一方面也凸现了《研究》的地域性。其他各省,大体存在着发文数为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成果。(985-2—20l。NCET一
04—0582)
发展较为平稳。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出现4篇工程哲学文章,2005年工 程哲学方面又发表5篇文章,显示出这一领域某种程度的活跃动态,成为自然辩 证法研究新的生长点。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尽管科学方法论是自然辩证 法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却并不活跃,究其原因,或许和当前中国 科学技术自身缺乏原始创新不无关联,说到底,科学方法论是基于科学研究方法 基础之上的理论性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理论自然也乏善可陈。由此看来,如何 吸引更多的科学技术专家加入到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队伍中来,充实科学方法论的 相关研究,应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发文比例最大的两个板块“科学哲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来看,目前 国内外发展较为醒目的科学技术学,在自然辩证法领域内部以“科学技术与社会” 为主题,已孕育发展得相当成熟,自然辩证法研究适度将其外延拓展到科学技术学 的新范畴中,必将为对科学技术进行综合研究的交叉学科带来新的气象。这与陈蓉 蓉和许为民对学位论文主题分布统计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①。
我们把论文收稿时间和刊出时间的间隔称之为出版时滞。统计表明,6年中
《研究》载文的时滞主要集中在2《个月,尤以3-4个月为多(表8)
表8
月数
1
2000--2005年《研究》载文的出版时滞
4
2 141
3
5 190
6
126
7 66
8 39
9 31
lO 22
>10 25
篇效44
378
328
6.小结
上述对《研究》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自然辨正法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作
的异军突起和科技与社会的上升势头,是当代中国对科技与社会以及技术哲学研
究现实紧迫性在自然辩证法领域的必然反应。按S-T.I(科学革命一技术革命一
产业革命)大循环理论的预测,不久的将来,产业哲学及其相关问题,可能会陆 续进入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视野,而科学技术学可能成为基于科技与社会研究之 上,整合全部自然辩证法相关主题的新的横断性研究主题,成为当前和以后一段 时间自然辩证法领域的研究热点。
孙启贵
吴彩丽
徐飞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发展趋势的量化分析。
——2000一2005年《自然辩证法研究》
载文的计量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中国自然辩证法领域权威期刊之 一,所载文章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界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
势,与此同时,《研究》的发文也引领了我国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方 向。为此,本文将从《研究》的发文主题、作者合作情况、地区分布、发表时
电话:0551・3602997
和影响因子如表7所示。即年指标和影响因子作为研究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和广度 的重要参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的相关指标数值均呈波动上升趋势,
2003年达到最大值。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谓的影响因子并不真正反映《研究》
载文影响的大小。只能为同类期刊比较提供一种参照。
衰7
2000--2005年《研究》载文即年指标和影响因子
表1 2000--2005年《研究》载文主题分布一览表
据表1,可制成《研究》5大类主题近6年发展趋势见图1。
由上图可见,科学哲学研究的发展最为显著,越来越走在其他主题的前面; 自然哲学呈先降后升的态势;技术哲学前4年平稳上升,2004年快速增长,2005 年稍有回落;科技与社会的起点是5个主题当中最大的,经过1年调整,近4年 呈现迅速增长之势,并有超过其他主题的发展趋势;科技思想史研究起点低,发 展中有起落,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从中可以看到,科技思想史研究具有依托其他 主题的特点,其他主题的繁荣,往往可以带动科技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技术哲学
研究,应当强调在必要基础上的合作研究和团队建设,尤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联盟以及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的合作。
核心作者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对《研究》6年内1492篇发表文章进行分析,取第一作者统计,比照科
学计量学Lotka定律(发文Ⅳ篇的作者数为发文1篇作者数的1/Ⅳ2),可得表 4结果。
表4
2000--2005年《研究》作者发文数量Lotka统计实际值与理论值对比一览表
作者简介
孙启贵(1963一):副教授,在职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科技创新。 吴彩丽(1976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计量学。 徐飞(196l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
STS实证研究、科学社会学等。
通信地址: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230026)徐飞
2002年达到最大值。4人及以上合作比例2003达到最大值。每年在《研究》发 文的作者数逐年增加,但合作率和合作度都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合作率和合
作度呈现波动甚至有减小趋向的现象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成果,绝大多 数为个人独立完成,这和理工科多人合作的趋势有较大差异;自然辩证法领域的 研究合作也没有日渐增长的发展趋势,对此应予以关注。诚然,不能为了合作而 合作,但个人研究占主导,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本领域学者交叉合作活动不够活 跃的现状。从学科属性看,自然辩证法是一个需要不同学科有机合作的跨学科研 究领域;从学科的发展看,一个学术领域中新的学派或学术共同体难以形成,往 往也和该领域多数学者缺乏沟通合作的工作风格有一定关联。为繁荣自然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