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起源,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使用并不普遍,农业生产仍以石器、木器、骨器为主;人们已懂得了开沟排水、沤制绿肥、除草培土和治虫灭害等技术;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基本具备;家庭饲养业也得到发展;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的发展: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两人三牛的耦犁,并出现犁壁;东汉出现直辕犁;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并增加了犁箭、犁评。

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出现垄作法,西汉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③耕作制度:汉代基本上以一年一熟为主;宋代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明清时期,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设施的完善: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人们还创造和改进了灌溉工具,曹魏时马钧改制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造了筒车;宋朝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4、对小农经济的评价: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
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 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
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选
C项。
解析 答案
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
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
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

压制商人势力,
同 期,贯穿
响农业生

以维护封建统治
点 于整个封
产,甚至

建社会
危及政权
场进行严 格的监管 和控制, 对商人地 位和势力
发展有利,对 农业文明的成 就有一定影响; 后期阻碍了生 产力的发展和
统治
进行压制 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
首先是由自然
起到了一定的
经济的自给自
自卫作用,但
足特点所决定
重点阐释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 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 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 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济日趋活跃。 • (2)农村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 •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
变化。
7
• 2.时代特征
• (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 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用的奢 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 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 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
13
• 2.(2018·全国文综卷Ⅰ,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 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 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 为生,受雇期间,若A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 就。这反映出当时 (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15
• 3.(2018·江苏历史卷,4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 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 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 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D 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线索2: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 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历史悠 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水平领先。明中 3
• 线索3:古代商业的发展:模式固定→突破限制→出现商 帮。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私田大量出现
②直接原因: A齐国管仲“相地 春秋时各国的 而衰征”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合 法化,促进土地制度
税制改革
B鲁国“初税亩”
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 化。
③其他原因 :由于战乱劳动力减少
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①大量公田被抛荒 C.表现: ②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2、条 件:
1)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特 点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精耕细作
4、弱点: 脆弱性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
2、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固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
17
六、古代社会赋税制度
18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或影响
相地 而衰 征
春秋时 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期齐国 征税
承认土地私有
初税 亩
编户 制度
租调 制
春秋时 无论公田私田皆按亩纳 期鲁国 税
7
1.井田制:
(1)发展历程: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 除于战国
(2)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主要内容(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8
(4)瓦解
A.时间: 瓦解——春秋时期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2014年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4年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试说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新增);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梳理: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主要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战国时期:①李冰——都江堰(秦国拥有);②郑国——郑国渠;(秦国拥有)两汉时期:①关中“井渠”(坎儿井)②王景治黄(东汉)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灌排工具改进】:春秋:戽斗、桔槔三国:翻车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宋代的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①春秋时期,铁犁牛耕使用,出现许多私田。

加之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②战国时期,新兴地主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2)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各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影响:战国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级分化。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2024年高考总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础练+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总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础练+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必修2·人教11.历史文献中“神农,能殖嘉谷”的说法,反映出( )A.神农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B.古代先民进行农耕生产的实践C.中国是最早种植稻谷的国家D.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1.B 【解题思路】 “神农,能殖嘉谷”,意为神农氏种植出了优良谷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牛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C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中“伐木”“焚烧”“点种”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刀耕火种的简单农业生产方式,答案为C项。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战国时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由“一人……不过十亩”到“挟五口,治田百亩”,体现的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结合时间信息及相关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等的应用及耕作方法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B项。

4.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

短曲辕犁的出现( )A.标志着牛耕技术的普及B.加速了江南经济开发C.标志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标志着犁壁首次使用4.B 【解题思路】 标志着牛耕技术普及的是汉代犁壁的问世而非短曲辕犁的发明,故A项错误;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相当完善,这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的发明,必然有利于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而非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犁壁发明于汉代,故D项错误。

5.《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

”这反映的是( )A.垄作法B.代田法C.耕耙耱技术D.轮作法5.A 【解题思路】 材料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低凹的垄沟里,而不种在高凸的田垄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田垄上,而不种在低凹的垄沟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 (2)石器锄耕(耒耜) (石器、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3)铁犁牛耕: a 春秋战国时出现并逐渐推广 b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我国耕犁的完善,为后世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分散);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农业技术:精耕细作;③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元代的纺织业,明清花楼机,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衣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1、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经营模式: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长期并存3、经营方式: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领先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冶金瓷 器丝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坏境, 孕育了中华 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经济形态。

尽管中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 和经济总量随着政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就经济结构来说,从 战国秦汉以后,就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

具体来说,中国古 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

1.农业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 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 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技术 的主流。

2.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 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且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 不断扩大,使工场手工业产生;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中经 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到明清时期日益兴盛;古代中国手工业 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国家和地区。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 空前繁荣;国内、边境、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汇票 的柜坊和飞钱及纸币很早就出现;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 影响,同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官营商业和专卖制度 长期存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以农业为主题的自然经济占 据主导地位;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的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


定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时期的闭关锁 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在近代的转型与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物质基础。
小结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徭 田 役 赋 兵 人 役 头 税 田 赋
地主
地 租 沦为
新 抑 制 的 (均田、限田) 兼 封 并 建
国 家
激化矛盾
自耕农
佃农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古代中国农业的经济特点: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阻碍技术进步 和生产发展 ——落后性 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二)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3)秦朝: 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产品主要供自己消 费和交纳赋税 主要是武器等军用 品和供官府贵族消 费的生活用品,产 品大多精美 主要生产民间消费 的产品
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 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规定和要 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 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这些手工业 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 技艺水平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工”,可比之于今天的国企;“商”可比之于 今天的国营公司。所有员工由国家发工资养活; 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由国家支配。
农业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
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手工业 商业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 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 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第1课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农业
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
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2)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1、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
2、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调节)
1、背景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
3、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评价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列举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重大成就: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 2、春秋战国,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 方式——垄作法 3、汉代发明了耧车,比西欧早1700年 4、汉代耕犁开始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 欧洲早一千多年 5、《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 6、魏晋南北朝实行的轮作和绿肥种植,比 西方早一千多年
翻车
筒车
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著作:
汉代:《氾胜之书》 我国最早的农书 北魏:《齐民要术》贾思勰,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元朝:《农桑辑要》,最早的官修农书 元朝:《农书》王祯,重点在生产工具的改革 明清:《农政全书》徐光启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中国古代在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
北宋:江南大量种植粟和麦;长江流域广种水稻,棉 花的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 淮。 明代:由国外引进玉米和甘薯。 清代:推广棉花、茶叶、油料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长江流域:一年两熟 黄河流域:两年三熟、三年四熟 闽江和珠江流域: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唐代的曲辕犁
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 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 极易适应水田耕作。
垄作法和代田法
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 代田法:代田法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 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 垄和沟轮换耕种。(如下图)
五谷丰登



菽(豆类
的总称)

六畜兴旺






2.农业的发展概况 (1)耕作方式的演变: ①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缺点:由于地力下降需要经常迁徙) 七八千年前:“耜耕‛或‚石器锄耕‛。 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因为昂贵没有得到普及)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实行均田制(仅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 土地)。隋和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租” 指成年男子向官府交谷物,“庸”指纳绢或 布代役,“调”指每年缴纳定量的绢或布。 由于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 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大为减少,唐后 期实行两税法,即两种征税标准(资产、田 亩)和两个交税时间(夏、秋两季)。
经济重心开始南 曲辕犁 移 “苏湖熟,天下 《农桑 精’全面 宋元时期 (占城稻) 成熟 足”(南宋) 辑要》 精’ 继续 明清时期 发展 引进玉米、甘薯, 《农政 经济作物面积扩 全书》 大
翻车复原图 (曹魏时马钧发明) 筒车(唐代)
戽斗(hu dou)
请你最少用两种方式对下列农具加以分类
商周 曹魏
古代中国农业的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基本特点)
——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落后性
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闭性
1.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经营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管理方式
(工商食官)
产品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 流通
在市场流通
政府直接经营、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 集中、大作坊 贵族生活用品
1.标准: 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 2.地租形式: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3.征收种类: 繁杂 简单 4.征税时间: 不定时 定时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我国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维护统治,必须调整生产关系 农民的反抗斗争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农业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
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手工业 商业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 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 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神农”的传说和农业的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经 2.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 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和基本特点 3.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主要经营形态 2.主要生产部门 3.主要特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经济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内涵是否相 同?请分析归纳经济文明的主要内容、 特征。
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中的“物质”,是指人们劳动 所创造的一切产品。从最早的石器到铜器、铁器, 从手工工具到蒸汽机、电动机、电子计算机,人 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产品,都凝结着人类劳动的 汗水,放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彰显着人类文明 的精神。 物质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 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 质生活的进步。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 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 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 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 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 最长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500亩。
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 严 重,王安石变法在赋税方面主 要实行了募役法(纳钱代役) 和方田均税法。
按亩收税,不再区 分公田、私田.
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百姓(编户齐 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 役、兵役。汉代农民的负担,主要 有田租、人口税(算赋、口赋)、 更赋(代役钱)、杂税、杂役。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基本内容
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基本认识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商业发展的概貌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思考:
1.什么是经济结构? 2.结合引言谈谈你对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特 点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结构:
(1)经济结构的概念: 即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 产关系的总和。 (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特点——农业发达、手工业先进、商业繁盛; 发展轨迹——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走向落后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明朝时推行“一条鞭法”:多税合一,折成 银两,役银分摊,人田分担。 意义:减轻农民负担,松驰依附关系;适应 商品经济,有利农商资萌。 清初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 地丁银。 意义:人头税已全废除,人身控制更松驰; 促进农业发展,激化人地矛盾。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一)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1.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 “初税 亩”
2. 秦汉:编户齐民制度
3.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
4. 唐朝后期:两税法
5. 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6. 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7. 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8. 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
根据土地多少和田 质好坏征收赋税
经济文明史架构 (人教版)
1.经济思想、经济关系、经济制度
具 经济思想:重农、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体 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 表 经济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福利国家制度 现
2.生产力状况、经济活动
具 生产力状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体 经济活动: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世界市 表 场开辟、拓展、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 现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苏联经济改革,经济全球化
经济文明:
●内涵: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重视人性为核心,
以社会化生产为特点 1.生产力状况、经济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 2.经济思想、经济关系、经济制度(人与人的关系) 3.物质财富的积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方式 的进步。(人征服自然的成果)
●特征:1.与商品经济相伴生
2.以交换为强大动力 3.以开放为天然品性 4.以竞争为根本手段 5.以秩序为前提保障
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
(1)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 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纲:手工业发展 (3)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 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考纲:商业的发展 (4)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 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考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历史作用: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大,不利新技术推广
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剩余部分 农户的副业 出售 赋税的产品 地位变化:明清以前,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家 庭手工业分布面最广,占自然经济重要地位,民营手工业只是起 到辅助作用;明清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先 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受到官营手工业的限制和束缚.家庭 手工业有走向破产的趋势
西汉
唐朝
商周
宋朝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
石、骨、木器等→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 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 人力操作→畜力→自然力牵引
大 禹 治 水 ( 想 像 画 )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禹画像石)
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 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 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 入。——《史记〃夏本纪》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 中国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及其子率 众修建的一座 大型水利工程, 是全世界至今 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 利工程。2200 多年来,至今 仍发挥巨大效 益,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 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 的一条灌溉渠道。
国 家
激化矛盾
自耕农
佃农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基本特点: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具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 有生产积极性。 再生产,顽固地保持 ③规模小,有利农民提 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高耕作技术,促进精耕 济形态。 细作的农业发展。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 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 采取重农政策。 动荡。
3.物质财富积累、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进步
表现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成就
历史必修(Ⅱ)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主要体现:经济关系、生产力状况和经济活动, 物质财富的积累)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主要体现:经济思想、经济关系、经济制度)
东汉王景治黄
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 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 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 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1)赋税制度: 3.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田租(赋税)、人头税(丁税)、徭役、兵役 (2)土地制度: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耜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