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4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与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

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四、突破措施: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信息窗二(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的概念和米的基本单位。

2.了解米的使用场合,并掌握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桌子、铅笔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米的概念和基本单位,掌握常见物品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米的使用场合,理解不同场合下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黑板、白板、彩笔、学生练习本、米尺和一些常见物品如书、桌子、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0分钟)1.老师出示一根米尺,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应该有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老师就可以详细的解释米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3.然后老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问学生这些物品的长度能用什么来度量?4.让学生想一想,并从中选取几个物品进行讨论。

5.引导学生认识米的使用场合。

2.理解概念和单位(20分钟)1.老师用黑板或白板,画出一米长的线段,并标明一个短线段为一厘米,把米和厘米做一个比较。

2.让学生猜一下一米长的线段可以用来测量什么长度的物品?3.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估算出来他们的长度是多少?4.对于估算的结果,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3.练习(25分钟)1.学生课桌上自带一些常见物品,如书、笔、橡皮等,老师让学生去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2.让学生自己估算出一些周围的物品的长度,如教室的黑板、门窗、书架等,然后进行测量和对比。

3.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实践体会和体验。

4.巩固练习(5分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寻找长度为一米的物品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和基本单位,并掌握常见物品的长度,同时让学生了解米的使用场合。

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长度单位——米。

通过本次课堂,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对长度单位——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人民币的认识表格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人民币的认识表格教案
3、买一个小印章,付了5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5元-7角=( )元( )角
前置预习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教学过程
五环节(引入-合作-运用-提升-拓展)
学法指导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我们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认识了人民币、并且还学习了人民币的兑换。这节课老师开了一个小商店,当上了售货员,大家当顾客,来老师的商店里买东西。
二、合作探究
2、运用
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
一张5元的能换几张1元的?
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3、填空
7元=( )角 50角=( )元 2元8角=( )角
16角=( )元( )角
四、提升应用
刚才同学们帮王丽数出了存钱罐中零花钱,想不想帮她到小超市选一件礼物给妈妈呢?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组内进行交流,能用什么方法来识别人民币?
4、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张1元的纸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1元=10角)
(3)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5、现在你能帮助王丽数出存钱罐中的钱吗?把它写在统计表中。
西里镇柳枝峪小学备课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24
课题
人民币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他们之间的练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经历取币、换币、付币等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的作用。

(完整版)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电子备课

(完整版)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电子备课

《信息窗1》四省一查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子备课信息窗1电子备课课题:信息窗1——校园护绿(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2-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100根小棒、计数器、课件预习提纲:见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大家都知道1月1日是元旦,六月一日是“儿童节”,谁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植树节)。

在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在校园里开展一次绿色行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齐读课题。

)在绿色行动中,我们应该为校园的美丽做些什么呢?(交流:植树、浇树、浇花、栽花……)除了小朋友想的这些,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学校小朋友的做法,来帮助我们确定绿色行动的活动方案。

(教师简要介绍情境图的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去年的植树节,红星小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做了些什么呢?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都在干什么?2.请大家快读一读,从里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指生回答,教师总结)。

亮亮:浇了23棵。

东东:浇了3棵。

芳芳:浇了30棵。

3.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进行总结)(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问题。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来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问题上做记号)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研究百以内数的加法。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比多比少问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比多比少问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比多比少问题
常庄镇东点联校 胡美玲
一、情境导入
一班捡了45个塑料瓶。 二班捡了20个塑料瓶。
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 少个塑料瓶?
一班捡了10个易拉罐。 二班捡了15个易拉罐。 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 少个易拉罐?
班级 一班 45 10 二班 20 15 三班 28 6
三班捡了28个塑料瓶。 三班捡了6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塑 料瓶少多少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 -
20
25
40-20=20
返回
20+5=25
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

45 -
20
25
40-20=20



20+5=25
返回
1. 按要求摆一摆,算一算。
10 -
8
2
1.按要求摆一摆,算一算。
14

5
9
口算练习
62
32
24
41
72
32
51 61
4.讲数学故事
小鹿重20千克, 小猴重10千克, 小猴比小鹿轻几千克?
20-10=10(千克) 小猴比小鹿 轻10千克。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 一班捡的:

二班捡的:
和一班同样多的 比一班多的
15 - 10
5
二班比一班多捡了 5 个。
三班捡的

少了多少个?
28

6
22
二、你说我讲
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 ?
45 -
20
小棒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二》说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二》说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二》说课稿一、教材信息1.1 教材名称及版本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2 教材章节和内容教材第二单元:信息窗二1.3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二、教材特点分析2.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窗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信息窗,能够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如日期、天气、活动等。

同时,教材还涉及到简单的数量比较、整理和统计等数学概念。

2.2 教材特点•信息窗的实际应用性强,容易引发学生兴趣;•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数学概念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窗的概念和用途;•掌握使用信息窗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熟练掌握数字0-9的书写和认读。

3.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窗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字书写和认读的能力。

3.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经验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窗的功能和用途;•学生熟练使用信息窗进行信息获取。

4.2 教学难点•学生数字书写和认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培养。

五、教学准备5.1 教具准备•信息窗的实物或图片;•数字卡片(0-9)等数学教具。

5.2 出题准备•编写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准备趣味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信息窗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窗的好奇心。

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信息窗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6.2 学习内容讲解与示范(15分钟)通过课堂板书或投影演示,向学生详细讲解信息窗的概念、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示范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信息窗获取有用的信息。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操作步骤。

6.3 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信息窗的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信息窗,学生可以观察信息窗上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并收集有用的信息。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学教案五、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务必使学生扎实掌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注重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学具。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充分的借助学具让学生理解。

小棒、计数器、小木块在本单元均出现,而且在选择学具时,充分考虑到那种学具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了不同学具。

2.凸显学具操作对理解算理的作用。

本单元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理解算例,抽象算法。

3.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紧密结合。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口算。

教材的编写注重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计算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有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有效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学习时离不开学具的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大海边-信息窗5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大海边-信息窗5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课堂小结,
谈论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认识了小括号,我知道了,算式中出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边的。
师生合作,
探究新知
(出示情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副图中蕴藏着什么数学信息?
师板书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你能把他们一一解决吗?在练习本上做出来。
交流答案。
再来观察一下这副图,图中的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想一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师板书:50—13—17=
我们以前学过连减的算式应该怎么算?
算出得数等于20。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说的好,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50—13+17=
算出结果是多少?54?
为什么两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问题出在那哪里?
小组讨论一下。
交流
那怎样表示先算这俩数呢?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
用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呢?
大海边
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2.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3.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个星期要去青岛水簇馆,回来时,你们希望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1:用50减去买海螺的钱,再减去买珊瑚标本的钱,就是剩下的。
50—13—17=
生:从左往右算。
生2:先算出买珊瑚标本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钱,再从50里面减去他俩的和。
生一脸疑惑

生小组讨论。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4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4
我浇了30棵。
亮亮
二年级展出30 幅画。
我浇了3棵。 我浇了26棵。
东东
三年级展出38 幅画。
二年级来了8人。 三年级来了24 人。
芳芳
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 的数学问题吗?
二、你说我讲
0-9不够减, 怎么办呢?
30-9= 21(幅)
20 10 1
想:从30里面拿出10,
35-4=31
21-4=16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猴摘桃
81-7=74 23-6=17 57-8=49 46-9=37
32-5=27
爷爷比小明 大多少岁?
66
-
8
= 58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你积极发言了吗 你参与小组合作了吗
你提出问题了吗
你动脑思考了吗
你会解决问题了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情境导入 你说我讲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一年级展出9幅 画。
我浇了30棵。
亮亮
二年级展出30 幅画。
我浇了3棵。 我浇了26棵。
东东
三年级展出38 幅画。 二年级来了8人。 三年级来了24 人。
芳芳
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情境导入
一年级展出9幅 画。
10-9=1
20+1=21
及时检测 30-7= 23 20-5= 15 60-4=56
40-6= 34 70-9= 61 50-8=42
二、你说我讲
4-8不够减, 怎么办呢?
24-8= 16(人)
14 10 2
想:从20里面拿出10,
10-8=2
14+2=16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大海边信息窗五1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大海边信息窗五1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一年级数学下册大海边信息窗五1教案青岛版五年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
3.情感目标: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带小括号的加减法式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信息窗5)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质疑升华
师:妈妈让小红用50元钱去买海螺和珊瑚,你能帮她算算还剩多少钱吗?。

师: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小红解决问题的?
大多数学生会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列出连减的算式,用连减的学生可能会写两个竖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

在探索出正确的连写竖式后,引导学生讨论:竖式分开写和连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来写,还要先算13+17,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创造一种办法,试试看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很棒!但是一人一个记号,是不是太乱了?数学家选择了用“()”这种符号来表示,(板书括号)大家看这样行吗?
师:对,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如果小红要买海豚玩具和贝壳,你知道还剩多少钱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写出连加的竖式,最后与连减的竖式进行比较。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重点交流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自主练习第3题。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单元信息窗1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第五单元信息窗1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教案标题:第五单元信息窗1——人民币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起源、种类、面额等。

2. 培养学生识别人民币、计算人民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起源和种类2. 人民币的面额和颜色3. 人民币的识别和计算4. 爱护人民币和正确使用人民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识别、计算和正确使用2.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识别和计算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人民币的起源、种类、面额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识别,同时进行计算练习。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爱护人民币和正确使用人民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币的识别、计算和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民币的使用情况,以检验教学成果。

七、教学资源1. 人民币实物或图片2. 相关的教学课件3. 课后练习题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人民币的识别和计算。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共同培养孩子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本教案根据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教材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识别、计算人民币的能力,以及爱护、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下册 农夫与牧童4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一年级数学下册 农夫与牧童4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农夫与牧童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教科书第16-21页的内容。

信息窗口一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展示出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北极星在天空的北方的信息。

信息窗口二通过一幅卡通画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物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学会分辨这五种不同的图形。

学情简析:
对于位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的内容,因为作为青岛的孩子,大多数时间对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有较强的认识,但是对于东南西北则存有困难。

许多大人对于这四个方位都不认识。

而对于图形可能是较容易学习的部分,多数学生对于图形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学生非常喜欢画画,对于图形有非常强烈的直观认识,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太困难。

教学目标:
1.结合参照物,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位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参照物,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教学策略:
对于这部分教学,教师采用小组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辨别方位的好的方法,集体交流。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计算机,挂图
预习:看一看。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厘米尺进行简单的测量,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了解厘米尺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2.学习用厘米尺测量任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的基本技巧;•学会使用厘米尺进行测量;•加深对厘米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厘米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过程Step 1 回顾教师可先通过问答等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Step 2 学习1.引入教师可用实物或图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目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学教师可向学生发放测量物品和厘米尺,让学生自行测量,并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问题。

3.制定标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测量结果,给出标准答案,并指导学生如何判断和改正错误。

4.探究活动教师可让学生自行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窗户、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其长度。

5.共同探讨教师可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并与全班共同探讨各种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原因,让学生互相借鉴、交流,并深化对测量的理解。

Step 3 练习教师可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

Step 4 总结教师可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及需要再加强的地方,以便下次课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自学、制定标准、探究活动和共同探讨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了互相借鉴、交流、探究的乐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一年级比三年级少展出多少幅画?
4)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30 - 9= 21(幅)
20 10 个位上0减9不够, 怎么办?
1
10-9=1 20+1=21
二年级比 三年级 少来了多少人?
个位上4减8不 够,怎么办?
24 - 8= 16(人)
14 10
2
10-8=2 14+2=16
60+20=80∨
78+8=76 ×
我买了8 个 。
胖胖
我买了40 个 。
瘦瘦
胖胖买的
比瘦瘦 少多少个?
40-8=32(个)
一根铁丝89米,先 用去25米,又用去9米。
(1)一共用去多少米?
25+9=34
(米 )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算 算 我 能 行
. 23 30-7= . 17 20-3= . 55 60-5= .
37个
8个
1)

一共多少个?
37 + 8 = 45(个)
2) 比
多 多少个?
37 – 8 = 29(个)
今天这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
64-7
73-8
31-3 63-6 43-5 71-6
得数大于60 的在这里集 合。
得数小于40 的在这里集 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3
69-8
70-9
33-7
45-6
那个苹果生病了?请你看一看。
98-6=38
×
78-20=48 ×
28+20=84 ×
78-2=80 ×
63-4=23
×
2+78=98 ×
45-6=39 ∨
40-4= 36
. 34-7= 27 . 19 22-3= . 57 62-5= .
43-4= 39
. 84 90-6= . 50-8= 42 . 70-9= 61 .
58-8= 50
. 79 85-6= . 53-7= 46 . 94-5= 89 .
76-8= 68
我今年7 岁。
我今年 32岁。
二年级比 三年级 少来了多少人?
个位上4减8不 够,怎么办?
24 - 8= 16(人)
10 14
6
14-8=6 10+6=16
76-4= 72
57-3= 54 67-5= 62
十位上数不变 不退位的减法
32-5= 27
40-9= 31 57-8= 49
十位上数少1个 十的退位减法
37-9
42-4
1)芳芳比妈妈小多少岁?
32-7=25(岁)
2)再过3年,妈妈比芳芳大多少岁?
方法1:
32+3=35(岁) 7+3=10(岁) 35-10=25(岁)
方法2: 32-7=25(岁)
商品 原价 现价 降价
20元 9元
()元 11
32元 20元
()元 12
56元 40元
()元 16
18元 8元
()元 10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
14-7=7 13-9=4 14-6= 8
15-8= 7 11-5= 6 12-3= 9
复习
53-3= 50 87-7= 80 78-8= 70 95-5=90 97-70= 27 45-30=15
你找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2)三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