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挫伤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合集下载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症状及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症状及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症状及治疗
1.常见原因
手臂(和其他身体部位一样)血管损伤可能引发血栓(血块)的形成。

当血栓在深静脉形成时,这种病症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血栓可从血管壁脱离流动到肺部或脑部,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2.识别方法
如果运动员出现隐约的肩膀或颈部不适、肢体肿胀而且可能有轻微的发烧,就必须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果怀疑是这种情况,运动员必须立即就医。

3.治疗方法
取决于基本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需要进行抗凝治疗至少3~6个月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运动员在初期要使用抗凝药物,比如肝素(静脉注射)或低分子量肝素(LMW),每日皮下注射1次或2次。

然后改为服用华法令阻凝剂(香豆素)。

在服用华法令阻凝剂期间监测运动员血液情况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药物在血液中的水平可能会波动,需要调整剂量。

在达到适当的抗凝效果之前(通常是开始治疗后的3~7天),运动员不应使用患肢。

4.重返体育运动
运动员在完成抗凝治疗之前不应重返接触类体育运动。

在治疗期间,碰撞有导致大出血的风险。

只要运动员的血液完全抗凝(通常在
开始治疗后的3~7天)且恢复了无痛全范围活动,应该可以重返非接触类体育运动(比如跑步)。

在达到适当的抗凝效果之前,运动员不应使用患肢,以降低血块脱落循环至肺部或大脑的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全球医院网2011-04-08我要评论我要订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形成的三大因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具体介绍如下: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三、静脉壁的损伤 1、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以上便是关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

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责任编辑:夏天)。

深静脉血栓形成名词解释

深静脉血栓形成名词解释

深静脉血栓形成名词解释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形成血栓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中。

深静脉是人体内血液回流的通道,它们位于肌肉组织的深层。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栓塞物,主要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和红细胞组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血液凝结机制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静脉壁损伤等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

初始阶段血栓比较松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大,并有可能脱落并引起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尤其是长期卧床、手术后、肢体长时间不活动、中老年人、孕妇以及有血栓形成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病。

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压痛以及局部出血等,但有时也可能无明显症状。

如果血栓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血管,会引起肺栓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检查如超声血管成像、血液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超声血管成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用于观察血栓形态和位置。

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检查指标,当有血栓形成时,会释放出D-二聚体,其浓度升高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参考指标。

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血栓继续扩大和脱落,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治疗方案包括抗凝治疗、疏通血栓、控制疼痛、预防并发症以及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等。

抗凝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采用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来抑制血液凝结。

在疏通血栓方面,常采用外科手术或经皮静脉介入治疗。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减少烟酒的消费;穿着合适的袜子或静脉血栓起搏器等。

总的来说,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凝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

因此,对于有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1.静脉壁损伤:静脉损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静脉壁损伤可能是由于外伤、手术、静脉穿刺或注射药物等导致的。

损伤后,血液凝块易于附着于损伤的静脉壁上形成血栓。

2.血液凝固机制异常:血液的凝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平衡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和抗凝机制的参与。

如果生物体中的凝血或抗凝机制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常见的凝血异常疾病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抗凝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异常等。

3.高龄和肥胖:高龄和肥胖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高龄和肥胖会导致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增加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

4.长时间静卧或长时间久坐:长时间静卧或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静脉内滞留,增加了出现血栓的机会。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提高人们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让大家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提高预防的意识。

2.积极预防静脉壁损伤:在手术和注射药物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

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或外伤,以减少下肢静脉壁的损伤。

3.定期进行血液凝固功能检测:对有凝血异常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血液凝固功能检测,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4.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体重控制: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防止血液滞留。

控制体重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压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5.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静卧: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静卧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如果需要长时间久坐或静卧,可以适当进行下肢运动,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总之,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对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的发生。

同时,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体重控制,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静卧,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一、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比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会使下肢肌肉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其次,手术(尤其是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创伤等会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系统。

另外,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栓症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还有,怀孕、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也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因血栓的部位、大小和阻塞程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尤其是在站立或行走时加重。

皮肤可能会发红、发热,触摸时有压痛。

如果血栓阻塞严重,还可能出现患肢皮肤青紫、发凉,甚至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手术、创伤、疾病、用药等),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和温度等情况。

2、血液检查包括 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升高提示可能有血栓形成,但它不是特异性的指标,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静脉的结构、血栓的位置和大小,而且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

4、静脉造影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有创检查,且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一般只在必要时使用,如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血管情况时。

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抗凝治疗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治疗方法。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表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基因变异/Ⅷ、Ⅸ、Ⅺ因子增高/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表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险因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肥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狼疮抗凝物/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VTE病史/重症感染二、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d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d;发病30d以后进入慢性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 )要点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PE和血栓后综合征( PTS),它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表 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 /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 凝血酶原 20210 基因变异 / Ⅷ、Ⅸ、Ⅺ因子增高 / 蛋白 C 缺乏 / V 因子 Leiden 突变 (活化蛋白 C 抵抗 ) / 纤溶酶原缺乏/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 蛋白 S 缺乏 / Ⅻ因子缺乏表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险因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损伤 / 骨折 / 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 高龄 /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吸烟 / 妊娠 / 产后 / Crohn 病 / 肾病综合征 / 血液高凝状态 (红细胞增多症、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血小板异常 / 手术与制动 / 长期使用雌激素/ 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 肥胖 / 心、肺功能衰竭 / 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 口服避孕药 / 狼疮抗凝物 / 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 VTE 病史 / 重症感染二、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 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 14d 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 15~30d;发病 30d 以后进入慢性期;早期 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论文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论文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体会【摘要】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早期加强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22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了深静脉血栓形的防范护理,认为通过肢体护理、血管内皮保护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下肢;创伤;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卧床及肢体制动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

主要是由于手术后长期卧床,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肢体活动减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而形成。

骨科手术的患者发生dvt率达4o%以上[2]。

下肢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且常伴发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使得伤员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这些均是dvt发生的高危因素。

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致使小腿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下肢浅表静脉曲张,影响生活及工作,甚至导致下肢静脉型坏疽;栓子脱落可导致心、肺等重要脏器栓塞危及生命,后果严重。

因此,早期预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而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可以通过护理工作进行干预的。

我科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对22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了dvt防范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26例,男171例,女45例,年龄23-79岁,平均45岁。

其中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37例,股骨干及股骨下端骨折51例,膝关节损伤9例,胫腓骨骨折55例,下肢软组织损伤74例。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37例,糖尿病2例。

卧床时间3-28天,平均19.2天。

2方法针对于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1肢体护理下肢损伤患者卧床,肢体制动,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易使得血液淤积,局部的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而导致局部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血管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中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部肌肉及表浅静脉回流受阻,严重时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及溃疡等症状,甚至引起肺栓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安全。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DVT,减轻患者痛苦,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我们将介绍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DVT的临床表现1.下肢疼痛:可呈剧烈持续性疼痛,膝关节以下多见。

2. 下肢肿胀:DVT的肿胀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觉察,重度肿胀可致肢体肿胀、不能穿上鞋子或裤子,因床位受限而进一步加重。

3.皮温变化:患肢皮肤温度升高或出现潮红、发热现象。

4.表浅静脉曲张、水肿:DVT患者常出现静脉曲张、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并带有疼痛感。

5.下肢表面皮肤发红、变硬甚至有发紫的现象。

二、DVT的诊断1. 征象学诊断a)仰卧位下肢抬高30-45度,观察患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情况,若出现这些现象,应加强检查和确诊。

b)在双侧下肢深静脉压痛点比较应用时,若在一侧深静脉压痛点压痛比对侧复现且肿胀度较大,可能是DVT。

2. 影像学诊断a)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下肢深静脉的血流情况,对于DVT的诊断十分精确。

b)CT或MRI检查:可以检测到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数量等,同时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肺栓塞等并发症。

三、DVT的治疗1.抗凝治疗a)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是DVT引起的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栓破裂并预防再次形成,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

b)华法林:若已经确诊DVT,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华法林治疗。

日常口服剂量为5-10mg,分2-3次服用,治疗持续期要长达3-6个月至一年。

2.药物治疗a)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镇痛剂、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治疗疼痛、炎症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第一篇:原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常见于长时间不动、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缺乏运动、手术后、受伤后等人群中。

其原因分析如下。

1.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久站或久躺不动会导致肌肉活动减少,血液循环不畅,从而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静脉瓣膜功能障碍:静脉瓣膜是维持正常血流的关键,在长时间站立或其他情况下,腿部静脉血液会逆流,导致血栓形成。

3. 外伤或手术:外伤或手术后,组织损伤会引起血流减慢,静脉内血栓的形成机会增加。

4. 高龄和肥胖:老年人和肥胖者由于机体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易造成下肢血栓。

5. 孕妇或卧床休息:孕妇和卧床休息的人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下肢血栓的风险。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多进行体育锻炼: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提高肌肉活动和血液循环,减少下肢血栓的风险。

2.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如果需要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可尝试定期活动双腿肌肉,如抬腿、踮脚等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

3. 常穿压力袜:压力袜能有效提高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饮食调节: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

5. 定期旅行时活动肌肉: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定期活动肌肉,如定时站立、进行踏步动作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篇:预防对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预防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四肢肌肉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特别是下肢的肌肉锻炼,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可以有效提高血液循环,减少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

2. 避免久坐或久站:对于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人群,应定期活动肌肉,如抬腿、踮脚,或者在工作间隙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以保持血液畅通。

3.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的工作或者久坐不动,应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注意适时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指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

在生理上,深静脉负责将血液从下肢输送回心脏,但当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成块时,就会形成血栓。

这种血栓可以导致深静脉阻塞,从而降低血液循环速度,引发下肢肿胀、疼痛、瘙痒、皮肤发红等症状。

而当这些血栓脱落并进入肺部,就会引起肺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则包括长时间静止不动、卧床不起、手术后、受伤、抽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

因此,了解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二.下肢静脉血栓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1.缺乏运动:缺乏运动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长期久坐、躺着、行走、站立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下肢的血液循环逐渐变差,髋关节以下肌腱组织的肌肉收缩减慢,这会导致血液在静脉内积聚,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龋齿:研究表明,牙齿不好的人往往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现象可能是由于感染所致。

因此,建议每年都要进行牙齿检查和保养,保证口腔健康。

3.遗传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如果您有家族病史,那么您可能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药物不当使用:一些药物被发现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替代治疗、某些化学药物等。

5.肥胖:肥胖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由于过度肥胖会增加下肢的压力和负担,这意味着长度上的静脉更应该移动血液。

如果长度变长,则静脉可能会将血液慢慢流向小腿。

6.脱水:脱水也可以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为脱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流体的黏度变高,血液流动性变差,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龄 4. 35岁 , 中 下 肢 骨 折 切 开 复 位 固定 术 28例 , 其 5
髋、 膝关 节置 换 术 3 2例 , 骨折 石 膏 固定或 牵 引 固定 术 14例 , 重软组 织挫 伤清创 术 2 0 严 3例 。
对照组 4 2例 , 1 男性 28例 , 6 女性 14例 , 均年 4 平 龄 4 . 岁 , 中 下 肢 骨 折 切 复 位 固 定术 26例 , 51 其 3
由 于 目 前 医 疗 条 件 所 限 ,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下 ( V ) 底 治 愈 非 常 困难 , 部 分 患 者 还可 能 因此 D T彻 少 继发 大面积 肺栓 塞导致 猝 死 , 防 D T的发 生具 有 预 V
治疗组 4 0例 , 3 男性 2 1 , 8 例 女性 19例 , 均年 4 平
骨 科 住 院患 者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形 成 危 险 因素 分 析及 预 防对 策
王利 会 边忠 平 高海 涛 王 经纬
[ 要 ] 目 的 : 究 骨科 住 院 患者 深静 脉 血 栓 ( V ) 成 的发 病 情 况 分 析相 关 危 险 因素 , 据 患 者 摘 研 DT形 根 不 同 情 况采 取相 应 预 防措 施 , 察 临床 效 果 。方 法 : 所 有 20 观 将 02年 l 至 20 年 8 骨 科 住 院 术 后 或 2月 06 月 须 卧 床 7d以上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 中 治疗 组 4 0例 , 手 术 期 或 卧 床 期 间 使 用 低 分 子 肝 其 3 围 素 04m . L每 1 皮 下 注射 1 。 对 照组 42例 , 任 何 预 防 措 施 , 2h 次 1 无 2组 均 于 绝 对 卧 床 或 术 后 7d行 双 下 肢 血 管 超声 检 查 。结 果 : 治疗 组 D T总 发 生 率 8 7 , 中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发 生 率 2 .% , 并 下 肢 严 V .% 其 18 合 重 软 组 织挫 伤 发生 率 l .% , 、 静 脉 血 栓 发 生 率 53 , 照 组 D T总 发 生 率 2 .% , 中髋 关 节 置 93 股 胭 .% 对 V 27 其 换 术 后 发 生 率 4 .% , 并 下 肢 严 重 软 组 织 挫 伤 发生 率 3 .% , 、 静 脉 血栓 发 生 率 78 。2 比较 83 合 98 股 胭 .% 组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00 ) P< . 。所 有 患 者 症 状 性 D T发 生率 1 .% , 状 性 肺 栓 塞 1 例 , 亡 2例 。治 疗 组 5 V 12 症 1 死 未 发 现 明显 出血 增 多 等 不 良反 应 。 结 论 : 骨 科 住 院 患 者 进 行 危 险 因 素 评 估 , 取 恰 当 的 预 防 措 施 , 对 采 可 降 低 患 者 下 肢 D T的发 生 率 , 高 治疗 效 果 。 V 提 [ 键 词 ] 深静 脉血 栓 , 肢 ; 险 因 素 ; 科 关 下 危 骨 [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 536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0.02 20 )3140 文 0756 (080 . .3 6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

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深入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积聚在下肢引起肿胀。

2.下肢疼痛:疼痛常在第三天后出现,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疼痛多为隐痛或钝痛,可伴有触痛。

3.下肢发红或变色:由于血栓形成,深静脉受到炎症刺激,使下肢局部出现红、紫、发绀等异常改变。

4.下肢压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周围组织受刺激,可出现下肢压痛。

5.下肢静脉曲张:长期存在的深静脉血栓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出现皮肤萎缩、溃疡等症状。

二、病理生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Virchow三联征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异常以及血管壁损伤三个方面。

1.血流动力学改变:下肢静脉血液滞流增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久坐、停留或长时间站立等原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易发生血栓形成。

2.血液成分异常:血液高凝状态主要与凝血系统的异常有关。

血栓形成最重要的机制是血浆凝血因子的活化和血小板聚集。

凝血因子异常、血小板异常等都会导致血液易于凝结。

3.血管壁损伤:下肢静脉疾病如曲张、炎症、损伤等可使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激活的机制,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除了Virchow三联征之外,遗传因素、肿瘤、妊娠等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结起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特异,需结合病史、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在病理生理方面,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异常以及血管壁损伤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关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现状
已成 为评 价 L V D T最 可 靠 的技 术 之 一 , 具
者又提出“ 经皮 导管灌注 溶栓术 ” 。其优
点 为 可 将 高 浓度 的药 物直 接 注 入 血 栓 内 , 明显 提 高 溶 栓率 , 大 大 降 低 用 药 量 从 而 并
有很高 的敏感性 、 特异性和精确性 。且具 有无创安全 可重 复的优 点。故 目前 已成 为诊断下肢 D T的首选之一 。 V 血浆 D一二 聚体 测 定 : D—Dm r ie 是
水 平 ( 0 / 1 , 血 磷 的 升 高 将 导 致 钙 1mgd) 则
用 。目前常用的是钙 一 结合 剂 , 磷 如碳酸
钙、 醋酸钙 、 乳酸 钙 、 萄糖 酸钙 等 , 葡 由于
碳酸钙 中元素 钙 的含量 高 于 4 % , 降 0 有 血磷 , 抑制 甲状旁 腺激 素分泌 , 不增 加钙
溶 栓 率 高 4倍 以 上 。但 是 溶 栓 剂 也 有 引 起 过 敏 反应 , 出血 等 不 良作 用 。 近年 来 学
供有助于治疗决策的信息非常重要 。
彩色超声 ( u l ) 能够同时检查某 D pe : x
LV D T的后果主要是肺 栓塞 ( E) D T P 和 V
后综合征 ( T ) P S 。严重 者 导致 死亡 和 著 影 响 生 活 质 量 , D T多 见 于 大 手 术 或 LV 创伤后 , 长期 卧床 , 体制动 , 肢 晚期肿痛 患 者或 明显家族 史者。
继发性 甲状 旁腺机 能亢 进 , 伴有 骨痛 、 病 理性骨折 、 软组 织和 血管 硬化 、 固性皮 顽
7 2小 时 以 内 的 急性 期 血 栓 , 多不 超 过 5 最
②充盈缺损 : 干静脉 内持久 的 , 主 长短不

浅谈外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案例的法医临床鉴定

浅谈外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案例的法医临床鉴定
2016 ・ 10 (中)
◆学术前沿
浅谈外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案例的法医临床鉴定
杨志勇
摘 要
王寅虎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为临床常见的疾病, 近几年来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呈逐
渐年增加的趋势, 在法医临床实际工作中, 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下肢外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也经常可见, 严重者可导致肢体 功能丧失, 所以对深静脉血拴(DVT)的形成、 治疗等直接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充分的认识在有关 DVT 的案例鉴定中显得尤为 重要。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法医临床鉴定 外伤 作者简介: 杨志勇, 西安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 二级警员, 法医师, 研究方向: 法医临床及法医病理; 王寅虎, 西安铁路公 安局西安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 中图分类号: D91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87/ki.1009-0592.2016.10.277 肢形成深静脉血栓, 分析其原因为被鉴定人受伤后在临床实践中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骨折和软组织愈合, 会采用石膏对损伤部 位进行固定, 石膏固定会对损伤部位血管特别是静脉血管造成压 迫, 导致深静脉血液流变学异常, 静脉血回流受阻, 与此同时患者 本身由于疼痛也不愿对损伤部位的肌肉进行主动活动, 在肌肉不 进行主动活动又缺乏被动活动的情况下肌肉出现失用性萎缩, 从 而导致下肢肌肉失去了肌肉静脉回流泵的作用, 导致静脉血液回 流变差, 静脉血淤滞, 静脉血回流受阻, 血液凝固性增高这样就容 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还有当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于下肢静脉血管 时, 由于剪切或牵拉作用使血管壁超过其承受极限导致血管内壁 受损, 血管收缩、 激活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 这种条 件下也可导致血栓形成; 另外在下肢受损的时候受伤部位的肿胀 也会对静脉血管产生压迫使静脉血液流变学异常, 增加深静脉血 栓形成的概率, 在个别案例中也可见多种因素共存的情况出现。 3. 其中 2 例卧床病人为脑部受损伤后昏迷, 卧床后最终导致 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原因为缺乏主动与被动肢体肌肉运 动, 肌肉出现失用性萎缩从而失去肌肉静脉回流泵作用导致静脉 血液流变学异常, 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4. 在 20 例鉴定中深静脉血栓发现并确诊的时间从 1d ~ 60d 时间不等, 因为血栓发生后只有在完全阻断血管并且侧支循环形 成较差时才会有症状, 此时被鉴定人才会前去检查而后明确 DVT 诊断, 确诊时间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 因此案例中的所提供血栓 确诊时间不能准确反映血栓形成的时间。 二、 讨论 在明白了深静脉血栓 (DVT) 形成与外伤相互关联的机理后, 我们才能在实际案例中解决创伤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及其损害后果进行有效评估。深静脉血栓用超声和静脉造影即 可明确诊断深静脉血栓和明确血栓的范围,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 断在实际工作中已经不是难点, 我们在法医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例(%)分组总例数Apgar≤7分Ap gar8分~10分
观察组2153(1.4)212(98.6)
对照组18515(8.1)170(91.9) P <0.05
3 讨论
3.1 导乐分娩的概念 “导乐”的意思是一个妇女照顾另一个妇女。

导乐陪伴分娩是一个有过生育经验及分娩基本知识并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妇女,在产前、产时及产后,以一对一的方式持续性地陪伴着产妇,给予其经验上的传授,技术上的指导,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帮助,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充满信心,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与医护人员配合,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

3.2 导乐分娩的意义 妊娠和分娩对女性来说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里程,孕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焦虑,而产妇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可导致产力异常而影响分娩[1]。

导乐陪伴分娩可降低分娩期妇女的焦虑程度,减轻分娩引起的疼痛,对产妇给予安慰和鼓励,进行良好的沟通,可减少产时负性心理反应引起的异常分娩,增强了自然分娩的可行性,顺产率提高。

导乐分娩由于整个产程中有助产士陪伴,引导产妇在产程中调整呼吸,正确运用腹压,采取恰当体位,使产妇节省体力,缩短了产程。

产程的顺利进展,使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量减少。

有专一、全程助产士陪伴分娩,密切了陪伴人员与产妇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不仅拓宽了助产士与产妇接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整个产程都能得到密切的观察和及时处理,助产士不仅可以从专业角度正确指导产妇在各个产程中合理休息、活动、饮食,还可根据每位产妇不同的生理、心理需要主动提供必需的支持与鼓励,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顾虑也能给予形象、生动、透彻的解答,从而使产妇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对分娩的安全感,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增加,使产妇真正享受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调动了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力良好、产程顺利、产程缩短,提高了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
(收稿日期:2007202215)
软组织挫伤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张亮军
(长沙理工大学校医院,湖南长沙410076)
[关键词]运动;挫伤;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1522107201
运动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运动所致的软组织挫伤也司空见惯,但因软组织挫伤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Lo wer extre m ity deep venous t hro m bosis,LE DVT)形成较少见。

本文报告1例因运动所致软组织挫伤引起的LED VT形成,旨在提醒广大学校医护工作者,在平时常见的学生运动引起软组织挫伤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留心有无LE DVT形成的发生,以便及早发现,防止因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造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影响今后工作和生活能力。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因上体育课打男篮球时右脚踩在同学的足背上,使自己右脚踝关节以下广泛淤血、肿胀、疼痛,行走不便来医院就诊,照片未见骨折及关节脱位,诊断为软组织挫伤,给予冷敷,嘱其回家后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20cm~30 cm,不要过度伸展下肢,24h后可以热敷患处,并带活血化淤药物回家口服,并嘱其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1周后,患肢痛疼、肿胀无明显缓解再次来医院就诊,门诊以右踝部软组织挫伤并感染收住院,表现为右踝关节以下红肿、低热、疼痛,查:T 38.6℃,血象:WBC10.6×109/L,N0.76,二便正常。

医嘱静脉给予活血化淤,抗菌消炎药物,局部用活血化淤中药外敷等一系列处理,1周后局部肿胀大部分消退,淤血也部分吸收,疼痛减轻,但住院第7天上午9点查房时,患者患肢下垂时皮肤颜色变成紫色,抬高患肢后症状消失,患肢着地时突然出现小腿剧烈疼痛,行走时症状加重,怀疑L DVT形成转上级医院诊断治疗。

上级医院检查确诊为右L D VT形成早期,给予药物溶栓治疗,半个月后痊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

2 讨论与建议
LE DVT形成的发生机制为肢体活动减少,血管壁损伤,血流减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LE DVT形成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包括基因缺陷、基因间相互作用和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

在本文析述的这1例下肢软组织挫伤致LE DVT形成过程中,是上述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学生运动损伤所致的四肢损伤中,上述条件基本存在,在这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双下肢有无皮肤色泽的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压痛,必要时测量两侧下肢相应部位不同平面的周径,若发现两侧下肢相同部位的周径相差0.5cm 以上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当患者出现站立后下肢沉重、肿痛及下垂时皮肤颜色变紫等不适时应警惕出现下肢LE DVT形成的可能,及早进行B超或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LE DVT形成的早期症状,及早发现是治疗外伤所致的LE DVT形成的关键,应引起广大学校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防止因工作疏忽而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等.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572361.
[2] 吴逸炯,沈明.14例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并发症的观
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842985.
[3] 赵洁,于娅娟例3次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护
理学杂志,6,(8)6268
(收稿日期232)
70
12
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5月第14卷第15期(旬刊) J P MT,M ay.2007,Vol.14,No.15(Iss ued Every Ten Days)
E E
.1J. 20021:7.
:2007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