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七上8.3《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说课教案

合集下载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等式性质是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探究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达到解方程的目的b、能力目标:通过网上观看图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看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C,情感目标: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和创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新课标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因而要注重进展学生应用的能力因此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差不多性质的归纳。

(四)、教学难点:依照7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从专门到一样,从具体到抽象,适合7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而本课难点决定利用等式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点的表达。

二、说教法㈠教学方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打算进行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纳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成果展现法㈡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旋。

(2)由内向外原则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3)创感思维培养原则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感的时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感精神是新世纪给予数学教学新的要求,利用网络游戏、flash动画等不但提高学生爱好,更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

三:说学法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是独立行走的人本课要紧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观看、模拟实验,猜想、探究、合作、互评、网络游戏、观赏、创作等学习方法。

这些符合方法本时期学生特点:1 、学生逻辑思维从体会型逐步向理论型进展。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

以下是精心准备的《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基本性质》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运算。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等式及其性质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在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能对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在运算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等式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练习题。

3.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等式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讲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等式的运算练习,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了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等式的存在。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8.3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案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8.3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案

初中-数学-打印版初中-数学-打印版 8.3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能探索出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基本性质2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预习疑难摘要:二、探究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3中的3个小问题,并探索下面的问题: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习题: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填空:(1)如果12 x+4=6,那么12x=6+ (2)如果4a+3b=5,那么4a=5― (二)合作交流阅读课本P164中5——7小问题,问答下列各题: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习题: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填空:(1)如果-2x=2y ,那么x= ,理由(2)如果a 8 =b 4, 那么a= ,理由 (三)挑战自我:体会课本P164中9小题中的天平解释了等式的哪些基本性质?三、小结反思四、当堂测试1、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整式,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1)如果x ―1=y ―1,那么( )(2)如果2a=―2b ,那么a=( )(3)如果12x=3,那么x=( ) (4)如果3m=7+2m ,那么3m ―( )=72、下列变性错误的是( )A 、若a=b ,则a+c=b+c ,B 、若a+2=b+2,则a=b ,C 、若4=x ―1,则x=4+1,D 、若2+x=3,则x=3+23、若mx=my ,则当m 满足条件 时,x=y 成立4、若3x+7y=4y+5,则x+y=5、已知等式a ―2b=b ―2a ―3成立,试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比较a 、b 的大小。

五、布置作业。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剖析:等式性质是先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兼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生对等式的性质停止探求与研讨进程中所触及的转化思想、归结方法是先生研讨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二)、教学目的:a、知识目的:经过网络教学让先生探求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结到达解方程的目的b、才干目的:经过网上观察图片、实验和游戏,培育先生探求才干、观察才干、归结才干和运用知识的才干以及入手操作才干C,情感目的:经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协作交流看法、团队看法和创作肉体。

(三)、教学重点:新课标强调取得知识的进程远比知识自身更有价值,因此要注重开展先生运用的才干所以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基本性质的归结。

(四)、教学难点:依据7年级先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特殊到普通,从详细到笼统,适宜7年级先生思想才干,而本课难点决议应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征的表达。

二、说教法㈠教学方法:如何突出重点,打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我在教学进程中拟方案停止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结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效果展现法㈡教学方法的实际依据:(1)以先生为主体先生参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育先生创新才干和实际才干为主旋。

(2)由外向外原那么启示先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际,学致运用,落实教学目的。

(3)创感思想培育原那么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感的时代,不时培育先生的创感肉体是新世纪给予数学教学新的要求,应用网络游戏、flash动画等不但提高先生兴味,更培育先生的创作肉体。

三:说学法教学的宗旨是让先生学会学习,教员要为先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先生是独立行走的人本课主要引导先生应用网络采取观察、模拟实验,猜想、探求、协作、互评、网络游戏、欣赏、创作等学习方法。

这些契合方法本阶段先生特点:1 、先生逻辑思想从阅历型逐渐向实际型开展。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7.1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基本性质解方程.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3.关键: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关键.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可以估算出某些方程的解,但是仅依靠估算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很困难的.这一点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体会到.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因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二、新授1.什么是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例如: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2.探索等式性质.观察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从左往右看,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从右往左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去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保持平衡.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性质1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例如等式:1+3=4,把这个等式两边都加上5结果仍是等式即1+3+5=4+5,把等式两边都减去5,结果仍是等式,即1+3-5=4-5.运用性质1时,应注意等号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例如,对于等式3+4=7,如果左边加上5,右边加上6,那么3+4+5≠7+6.通过类比可以发现,如果把平衡的天平两边的量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量,天平还保持平衡.类似可以得到性质2 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那么ac=bc,(0) =≠a bcc c.性质2中仅仅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而不包括整式(含字母的),要注意与性质1的区别.运用性质2时,应注意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但不能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拓展)性质3 如果a=b,那么b=a.(对称性)(拓展)性质4 如果a=b,b=c,那么a=c.(传递性)在解题过程中,根据等式这一性质,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代替,简称等量代换.例1: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整式,使等式成立,并说明根据的是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以及是怎样变形的.(1)如果2x-5=3,那么2x=3+__________.(2)如果-x=1,那么x=_________.解:(1) 2x=3+5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2) x=-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或乘)-1.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x-5=4.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x=a (a 是常数)的形式.在方程x+7=26中,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因此两边都减去7.解:(1)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减7,得:x+7-7=26-7于是x=19我们可以把x=19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将x=19代入方程x+7=26的左边,得左边=19+7=26=右边,所以x=19是方程x+7=26的解.(2)分析:-5x=20中-5x 表示-5乘x ,其中-5是这个式子-5x 的系数,式子x 的系数为1,-x 的系数为-1,如何把方程-5x=20转化为x=a 形式呢?即把-5x 的系数变为1,应把方程两边同除以-5.解: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除以-5,得于是x=-4(3)分析:方程-x-5=4的左边的-5要去掉,同时还要把-x 的系数化为1,如何去掉-5呢?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所以应把方程两边都加上5.解: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5+5=4+5化简,得-x=9再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即乘以-3),得1352055x -=--13131313-x·(-3)=9×(-3)于是x=-27同学们自己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x=-27是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例3:煤油连桶重8千克,从桶中倒出一半煤油后,连桶重4,5千克,求煤油和桶各多少千克?解:设桶重x 千克,则油重(8-x )千克 列方程,82x-+x=4.5解得x=1,油重8-x=8-1=7(千克)例4:解下列方程:(用移项,合并法)(1)0.3x+1.2-2x=1.2-27x(2)40×10%·x-5=100×20%+12x解:(1)移项,得0.3x+2.7x -2x=1.2-1.2,得x=0(2)4x -5=20+12x移项,得4x -12x=25即x=-2583.补充例题: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解方程:x+12=34解:x+12=34=x+12-12=34-12=x=22(2)解方程-9x+3=6解:-9x+3-3=6-3于是 -9x=3所以x=-3(3)解方程-1=解:两边同乘以3,得2x-1=-1两边都加上1,得 2x-1+1=-1+11323x 13-化简,得 2x=0两边同除以2,得x=0解:(1)错,解方程是根据等式的两个性质,将方程变形,所以不能用连等号;(2)错,最后一步是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除以-9,即,于是x=-.(3)错,两边同乘以3,应得2x-3=-1两边都加3,得 2x=2两边同除以2,得x=1本题还可以这样解答:两边都加上1,得-1+1=-+1化简,得==两边都除以(或乘以),得x=1三、巩固练习1.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 ,能否得到a=c ,为什么?(2)从ab=bc 能否得到a=c ,为什么?(3)从=,能否得到a=c ,为什么?(4)从a-b=c-b ,能否得到a=c ,为什么?(5)从xy=1,能否得到x=,为什么?解:(1)从a+b=b+c ,能得到a=c ,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减去b ,就得a=c .(2)从ab=bc 不能得到a=c ,因为b 是否为0不确定,所以不能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同除以b .(3)从=能得到a=c ,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乘以b .(4)从a-b=c-b 能得到a=c ,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加b .9399x -=-1323x 1323x 232332a b c b 1y a b cb(5)从xy=1能得到x=由xy=1隐含着y≠0,因此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等式两边都除以y .2.解方程:2x-1=19.解:两边都加上1,得:2x=19+1,(等式基本性质1)即2x=20,两边都除以2,得x=10.(等式基本性质2)检验:把x=10分别代入原方程的两边,得左边=2×10-1=19,右边=19.即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四、课堂小结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根据等式的四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必须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减,同时乘或除,不能漏掉一边.2.等式变形时,两边加、减、乘、除的数或式必须相同.3.利用性质2进行等式变形时,须注意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是0.五、作业布置课本习题1y。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代数的基础。

理解等式的性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变形规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等式的定义,引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课堂互动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并尝试进行变形。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强调变形规则。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以实例解析和课堂互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亲自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性质。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册、教学用具等。

重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式变形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互动、练习和作业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七、结语《等式的性质》这一课,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和动手实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谢谢大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 8.3等式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 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8.3等式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 青岛版

课题:等式的性质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8.3第一节《等式的基本性质》,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小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有关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运算,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开始,为以后学习解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准备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探索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了解解方程的意义,探索用适当的方法检验方程的解。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等式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得出可用基本性质把简单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 = a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研究天平的平衡变化得出等式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它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探究等式性质及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讨论较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我采用创设情境,实验操作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并设计追问,探究,运用来强化重点,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毕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书内容特点,为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问思法,实验探究法为主,教具直观演示法为辅,通过活动提出一个又一个启发性的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具直观演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借助教具演示以直观角度认识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

三、说学法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获取知识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案 (2)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案 (2)

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等式性质的过程,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用数学语言熟练表示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对等式进行变形。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熟练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并说明变形理由。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什么是等式?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等式?(1)2+1 (2)a-b (3)x+2x=3x (4)m+n=n+m (5)x=y【创设情境】1、小亮和小莹今年同岁,那5年之后两个人还是同岁吗?3年之前他们同岁吗?2、小莹今年a岁,小亮b岁(a=b),再过c年他们分别是多少岁?m年前他们多少岁?他们年龄是否相等?(用代数式表示)【探索新知】活动一如图为自制天平的示意图,观察三张图形,用一句话概括出每张图形表示的意义。

分别设三个物体的重量为a,b,c,(重为a b,c)用数学符号把每张图形的意义表示出来。

比较第一幅图与第三幅图,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用数学等式表示)小组讨论交流,将得到的结论和等式上台展示。

若第一张图形与第三张图形交换,又会出现什么结论?合作交流,通过比较概括出等式的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为:应用练习:(1)如果a=b,那么a+5=b+( )(2)如果x-3=5,那么x=5+( )(3)如果x+3=10,那么x=10-( )(4)由等式a=b,得到a+10=b+10,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否由3x-1=2x得到x=1?活动二1.每个学生仿照活动一的过程探究等式的其他性质,设字母表示物体的重量,用等式表示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2.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探究的结论,展示探究成果。

3.总结出等式的基本性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练习:(1)从x=y 能不能得到99x y 呢?为什么? (2)从-3a=-3b 能不能得到a=b 呢?为什么?(3)如果12x=3,那么x=________ 【巩固提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B .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C .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所以结果仍是等式;D .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已知等式ax=ay,下列变形错误的是().A.x=y B.ax+1=ay+1 C.-ay=-ax D.3-ax=3-ay3、已知3a=-5,则3a+1= 6a-2=4、从5ab=6b,能不能得到5a=b?为什么?【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的数学知识是2、你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3、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达标检测】1、在等式5m-6=3m的两边同时 _____________,得到2m=6,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等式5a-7=8-9a的两边同时____________,得到14a=15,这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xy=y,能不能得到x=1?为什么?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5+2x=3-4y中的y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等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材从对于比较复杂的方程难以直接求解切入,引出对等式性质的讨论,为后面逐步过渡到用等式的性质讨论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

学生探究等式的性质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两条性质,能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决问题。

(2)经历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意识;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3.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4.教学难点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二.学生情况上节课学生刚刚接触了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对于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对生活中的天平比较熟悉,将天平的平衡状态与等式的相等关系作对比,快速稳妥地完成等式的性质的学习比较合情合理。

本节课可以类比天平的平衡状态进行学习,而等式的性质二中出现了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学生在知识的转换上可能存在着一定难度。

三.教学方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展示,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探索、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教材简介本说课稿是针对青岛市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所编写的。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等式的定义、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等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解等式的基本方法;3.能够应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2.解等式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等式的应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转化;2.强化学生对于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本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等式的定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应用。

该章节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5.1 等式的定义在开篇时,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等式的定义。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则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8个苹果,可以表示为10 + 8 = 18。

接着,我们将介绍更加正规的等式定义。

等式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它由等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组成。

等号的左右两边的表达式的值相等,我们就称它们为等式。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加深对等式定义的理解,并提醒学生等式中等号两边的值必须相等。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我们将讲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首先是等式的传递性和对称性。

等式的传递性是指如果等式两边的值相等,那么通过等式的变换,等号两边的其他表达式也应该相等。

例如,如果a = b,b = c,则a = c。

等式的对称性则是指等式两边的表达式可以交换位置而不改变等式的真值。

例如,如果a = b,则b = a。

接着,我们将继续介绍等式的加法性质、减法性质、乘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等式的加法性质是指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依然成立。

例如,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

等式的减法性质是指等式两边同时减去(或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依然成立。

例如,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1) (2) (3)
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6a=6b ;
C.由6+a=b-6得a=b-12; D.由x=y得x÷3=3÷y
2、已知等式ax=ay,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x=y B.ax+1= ay+1 C.ay=ax D.3-ax=3-ay
•(1)如果x+3=10,那么x=10-(•3 ).
•(2)如果2x-7=15,那么2x=15+(•7 ).
•(3)如果4a=-12,那么a=(•-3 ).
•(4)如果3y
1 6
,那么2y=(•-1).
பைடு நூலகம்
•小 结
•等式的基本性质1: •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 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2: •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 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 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 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 仍是等式。
数形结合:如图,已知线段a、b、c,其中a=b,c<a。
•解:因为 3x=2x+7,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都减去2x,得

3x-2x=2x+7-2x ; 所以x=7.
•1 回答下列问题:
•(1)由等式x+5=y+5能不能得到等式x=y•?能
•(2)由等式-2x=-2y能不能得到等式x=y?•能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8.3等式的基本性质学案青岛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8.3等式的基本性质学案青岛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8.3等式的基本性质学案青岛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推理、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2、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推理过程。

二、课前预习:1、预习课本163——164页,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几种。

2、看课本163页的“交流与发现”的(1)至(3)题,并思考从问题(2)中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尝试用等式把它表达出来。

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3、看课本163页的“交流与发现”的(5)至(7)题,并思考从问题(6)中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尝试用等式把它表达出来。

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4、你还能从生活中的实例验证你的结论吗?《8.3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中案三、新课研究8-4图8-5① 如图8-4,从天平两端各去掉3个② 图8-5 你能利用图中的天平解释等式的基本性质吗?与同学交流。

《8.3等式的基本性质》课后案四、 课堂检测1.判断:已知等式 ,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①② ③ ④ ⑤ ⑥ 2、 能力训练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1)如果3x=2x+7,那么3x+_____=7(2)如果4(x+1)=16,那么x=_____(3)如果-2x=14,那么x=______(4)从12a=14中能否得到6a=7,为什么?从6ab=7b 中能否得到6a=7,为什么?五、 课后反思(先自己思考,再与同伴交流)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的数学知识是2、你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3、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是4、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六、 学习延伸(一) 布置作业必做:课本165页习题8.3A 组(二) 知识拓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 为常数)”的形式。

b a =33-=-b a b a -=-b a 33=b a 2121-=-b a ⋅=⋅00m b m a =267=+x。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等式的接触较少,对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等式的概念。
2.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需要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等式性质理解不透、运用不灵活的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等式概念:明确等式的定义,即表示两个数或者两个表达式相等的数学句子。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2.等式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性质,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的值不变。采用动画、板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等式性质的规律。
3.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结合等式性质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运用等式性质解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小学算术思维向初中代数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初一数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方程、不等式等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此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但对于等式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等式性质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例如:判断以下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x + 3) = 2x + 6。
2.实践应用题:选取5道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解方程、不等式等,旨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例如:已知一个数的3倍加上5等于这个数的4倍减去3,求这个数。
3.思考拓展题:布置2-3道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节中,主要介绍了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变形。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对于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练习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总结:通过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等式的性质,并在每个性质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情感目标
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它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探究等式性质及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讨论较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我采用创设情境,实验操作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并设计追问,探究,运用来强化重点,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获取知识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①复习引入活动:
出示上节课所列出的一些式子:400x=3000
1700+150x=2450像这样的式子都是等
课题:等式的性质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8.3第一节《等式的基本性质》,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小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有关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运算,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开始,为以后学习解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准备理论依据。
二、说教法
“教毕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书内容特点,为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问思法,实验探究法为主,教具直观演示法为辅,通过活动提出一个又一个启发性的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具直观演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借助教具演示以直观角度认识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知识目标:探索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
程,了解解方程的意义,探索用适当的方法检验方程的解。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等式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得出可用基本性质把简单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 = a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