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00
(完整word版)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高三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歌材料一:读懂诗歌诗歌阅读做到三步:读懂文本精准审题规范答题。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一)看诗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意象(五)看情语(六)看手法(七)看尾句(八)看题干(九)看题材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2004《征人怨》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2007 鹧鸪天·送人2008 登金陵凤凰台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2010 送魏二2011 春日忆李白2012 梦江南2013 醉眠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就是说有些诗歌的标题和内容貌似无关,其实是借助了某种手法曲折表达作者心中所想。
2.要带着对标题的提问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在读诗时要调动想象, 在读诗时要调动想象,结合自己生 活积累, 活积累,将诗人描写的画面还原出 进而理解诗歌。 来,进而理解诗歌。
折桂令】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 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 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 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读诗时,就要想象苏 昆生迎风站在秦淮河畔情景:满耳的潮声风声与满眼萧条 破败冷落景象,想起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 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 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 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 “重九无聊”。只见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 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 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 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心中生发万千冷寂与落寞。
孟子在《孟子 万章上 万章上》 说诗者,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是为得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 感受到这一点的 参考: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参考: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寄托了 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 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 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 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读懂诗歌优质课件(共37张PPT)
题材——怀古咏史诗或借古讽今诗(特点: 古人名、古迹)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情年事已高、功业无 成、人事飘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追 慕英雄、同情古人等等)。
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学生用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人物事件(我竹窗闻风想念友人 ➢②题材:送别怀人诗 ➢③情感:想念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 吴钩——宝剑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峨眉——高尚的德行
▪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寸管——笔
▪ 西陆——秋风
柳营——指军营
▪ 丝竹——音乐; 怀桔——指孝顺双亲
▪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 三尺——法律;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 青鸟——信使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 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战乱 频繁,生灵涂炭,又有悯农诗、反战诗、忧 国忧民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 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 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 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 提示:贬官,漂泊,远离京城,想家,想 重回朝廷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优秀实用课件)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7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7.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诗歌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9.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 【对点训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 辛弃疾
▪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
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
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镜光。(省动词)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向)谁诉?
(省介词)
4、平行语的省略:由于字数或声律的限制,某 些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的事物时,往往把表述后 一件事物的某一词语省略去。
首先,我们分析省去与上文相同的字。如: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应为“翻手作云,覆手作雨”。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词鉴赏之读懂诗歌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补充省略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还原语序—重要词语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ﻫ(重要字词、语序、省略)(一)词类活用。
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ﻫ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二)古今异义。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ﻫ (三)省略跳跃。
1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语序倒装。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ﻫ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补充省略------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bì]帷。
ﻫ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ﻫ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ﻫ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全诗诗意为:山泉沟壑像飘带萦绕着茅屋书斋,墙头长着幔帷一般的薜荔,云霞就像是从薜荔中升腾起来的一样。
刚下过雨的竹林和夕阳映照下的山峦多么叫人喜爱。
悠闲的白鹭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
家童正在打扫爬上滕萝的小径,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了会面的日期。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联想与想象,扩充内容,将诗的语言变成散文的语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读懂诗歌-课件..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 剩 -留 -见 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 之意;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 感。 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 变迁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
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细”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最为贴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行宫》元稹) 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却形容之以表冷清的 “寂寞”,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和情深婉。
看意象
2、判断意象的象征义。
套用法
联想法
谐音法
看炼字
雨晴 (王贺)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悠然见南山 实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 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虚词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1、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古诗鉴赏
走好鉴赏古诗词的第一步
—读懂诗歌
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
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 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 交往的过程,想一想,如何做才能 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 ………………… ——由表及里
看懂诗歌
1、古诗是文言文。 2、古诗是特殊的文言文。 (1)古诗重在抒情。(抒情性)
看题目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精美, 自古有名(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 东西)。 未足人间贵: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 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 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
读懂诗歌-完整版课件
要赏析一首诗歌,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 括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等 信息。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通常采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如象征、比喻、拟人等,通过对这些艺术手法的 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是诗歌的核心,通过把握主题可以更好地理 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要关注诗歌 所呈现的情感状态。
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如《水调歌头》 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诗歌的情感表达
喜悦之情
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 畅快淋漓的情感。
悲伤之情
如《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 的失落与痛苦。
思念之情
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 的深深思念。
04
诗歌的阅读与理解
诗歌的阅读技巧
注重诗歌的细节
在阅读诗歌时,要关注诗歌中 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可以提 供诗歌的背景、情感和意境。
把握节奏韵律
诗歌通常具有节奏韵律,这些节 奏韵律可以体现诗歌的情感和美 感,因此阅读诗歌时需要把握节 奏韵律的变化。
深入分析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呈现的形象和意境, 通过深入分析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感怀之情
如《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表达了诗人对春 雨的赞美与感慨。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指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景象、意象等,如《青玉案·元夕》中 的“花千树,星如雨”,营造了欢乐的氛围。
象征
指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情感,如《鹤林寺 》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青青的草色比喻对爱情 的渴望与向往。
如何读懂诗歌(多应用版)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然而,诗歌的解读并非易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特征、解读方法以及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1.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因此,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2.优美的韵律:诗歌的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它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3.深邃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调。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4.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把握意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解读诗歌的方法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脉络。
3.品味诗歌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4.感受诗歌韵律: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有助于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5.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6.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1.保持敏感的心灵:欣赏诗歌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多读经典诗歌:阅读经典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勤于思考:诗歌解读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注重感悟:欣赏诗歌要注重感悟,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理解。
5.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交流诗歌欣赏心得,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一)把握标题信息 1、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2、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3、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4、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 入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如: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 《咏素 蝶诗》 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 法(托物言志)。 《鹊桥 ①交代了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 仙· 七夕 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 》 夫妻相思相聚)。 《征 人怨 》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 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 别(边塞诗)。
[注] ①敕 [即时应用] 使:奉皇帝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命令办事的 苦 寒 行 刘克庄 使者。②热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官:指有权 押衣敕[chì ]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势的大官僚。 ③帏箔:帐 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 幔和帘子。 ③
重重帏箔 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凉 (或心 境的孤寂)。三、四两句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 之月,过渡(顶真)巧妙;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清 冷孤寂的意境。
(三)抓住景、事、情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包括 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 “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 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 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 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 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 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 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 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 实例:归园田居
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
益诗友。
【如何读懂诗歌·小结】
• 如何明白浅层意 思?
• 1.理解词语 • 2.填充内容 • 3.调整语序 • 4.整合句意
•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 3.挑选词语,确定内容
【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 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 溪亭 • 林景熙 •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 情感语言、首尾句
• 例3:杜甫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 地一沙鸥。”
• 例4: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 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答案
•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 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 着瓮在路上,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 庙。
•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
山居即事
•
王维
•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诗的后四句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
改变词性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王安石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蒋 捷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读懂诗歌课件
详细描述
描述了作者对康桥的 再次访问,通过细腻 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 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元 素,如金柳、波光、 青荇等,构成了一幅 美丽的画面
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 追忆和感慨,体现了 作者对自由、爱和美 的追求
《雨巷》
详细描述
通过描绘雨巷、姑娘、丁香等意 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迷 茫
《赤壁怀古》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诗句赏析
宋代诗人苏轼在赤壁游览,看到赤壁 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有感而发创 作了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境 界的追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04
现代诗歌解读
《再别康桥》
总结词:徐志摩的经 典之作,展现了浪漫 主义的诗歌风格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通过拟人化的描 述来表现主题或情感。
象征
通过具象或抽象的符号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概念或情感。象征可以增强诗歌的隐喻性和暗示 性,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
创作诗歌的实用建议
01
多读多写
多读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和文学素养,多写则可以
读懂诗歌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诗歌的基本知识 • 读懂诗歌的方法 • 经典诗歌解读 • 现代诗歌解读 • 诗歌创作的技巧与经验分享
01
诗歌的基本知识
定义与特点
特点
节奏感强: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 感,通过音韵、声调的起伏表现 情感的变化。
定义: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 裁,以其独特的语言、节奏、韵 律和意象表达情感、思想与意境 。
05
诗歌创作的技巧与经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 移步换形,通过写景来揭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描写了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 灯光。诗人写景句句扣住“夜”字,写情句句不 离“归”字,景真情切地写出了游子在深夜赶路 和即将到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回味悠长。
读懂古典诗词 的字面意思
强化古代诗歌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性情,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构学生的精神世 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诗歌鉴赏自然成 为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在每年复习迎 考的过程中,即使把关于诗歌鉴赏的专业 术语和解题步骤都讲得很清楚了,但效果 并不理想。每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 都偏低。究其原因,除了部分考生专业术 语掌握得不够好,答题不规范之外,最大 的问题在于考生看不懂诗歌内容。由于看 不懂诗歌内容而答不出题目的现象,在高 考中大量存在。
勾出下列词中“无理”的诗句或词语,品 其奇趣(此为高考诗歌鉴赏考点)。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近乡情 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此诗是诗人自贬所泷州逃归途中所作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 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 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 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 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 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 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 “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 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 “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 样的有心人的。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蟀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葛溪驿》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作,这首诗是一幅“驿站 秋夜难眠图”,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 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 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 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 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诗歌不一定如实地反映客观现象, 诗人只是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感情, 诗人在表达感情的过程中,感觉可 能会出现变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有 些夸张,就是诗歌语言的自由性。 如果没有这种语言的自由,诗歌就 没有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就没 有诗歌。
无理而妙
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无理而妙,即表面说出来的 是反话、错话,实际表达的却 是深层意义的正话、对话,从 而在说的方式与说的意义两者 之间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 奥妙,是一种艺术辩证法在诗 歌手法上的具体表现。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 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 红花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 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
红色的莲花能“嫁春风”么?不能。 其“红花脱尽芳心苦”能归咎于秋 风么?也不能。然而这“无理”之 语,却是词人人格与际遇的写照。 不“嫁”春风,不与群芳为伍,正 彰显其品性高洁;孤芳自赏,不随 其流扬其波,终于落得“被秋风误” 的悲剧性结局。此句正道出众多怀 才不遇的封建士子的无限感慨。
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出少妇的口 吻和心声。前两句在平实无华的叙述中谈出自 己的人生悲苦。后两句陡然翻转,传神地表达 出这位少妇的怨情:潮涨潮落尚然有信,后悔 当初不如嫁给弄潮之人(即船夫)。
诗歌不能以“理”来衡量,严羽提出“诗 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 汤显祖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 无”(《寄达观》);沈雄说:“所谓无 理而妙者,非深情者不辨”(《柳塘词 话》)。在诗歌创作中,“无理”与“有 情”长处于矛盾统一的两端。所谓“无 理”,是指与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 辑不相吻合;所谓”妙“,则是指通过这 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 人的真情。
游园不值 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惜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 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 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 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 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 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三是词序颠倒,不按正常顺序 排列词语,如杜甫的“香稻啄 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就是这类情况。这样的言语形 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是我们读懂古典诗词的巨大障 碍,要把古典诗词读懂,就必 须跨越这些阅读障碍。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 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 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 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 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北宋诗词大家东坡曾说:“诗以奇 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趋。”其“反 常合道”,即为“无理而妙”。打 破通常事理和用词规范,貌似“无 理”,实则极有妙趣,令人涵咏不 尽。诗歌若写到这份儿上,一者显 得新颖,二者别有滋味。而个中滋 味,则有待我们细咂慢品。
跨越古典诗词的言语形式,把古典诗词 读成我们习惯的现代散文,我们一定要 注意下面三点。 首先要发挥联想想象的能力,能把短小 精练的文字还原为鲜活的生活画卷。第 二要有注意古典诗词特殊言语形式的意 识,在读古典诗词时要时时想到古典诗 词讲究语言凝练、多省略跳跃词序颠倒 这一层。 第三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诗歌语言的诗化组合,绝对不单是句 子的形式所能概括的。如果仅仅把一 个长句斩成几截,弄成诗的样子,肯 定不是诗。诗歌应该有三个标志:一 种意象的标志,二是情感的标志,三 是语言形式诗化的标志。 作为诗来说,它的特点还包括:其叙 述的不连贯性,其描绘图画的不完整 性,其说理的不直接性,其情感表达 的含蓄性等等。
有的诗,人们很容易读懂,有的诗却不大 读得懂,甚至就读不懂。如果研究一下不 难发现,易懂的诗其语言表达方式与我们 平常的思维方式大致相同。读不大懂的诗, 其诗歌语言的表达方式往往与我们平常的 思维方式不大相同。 诗歌的语言自有它的特点,简而言之,诗 歌语言的特点就是“跳跃性”。 诗人往往会打破语言常规,会选择某种非 常规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就是语言的诗 化组合。
此诗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 世态炎凉的情绪。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 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 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 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 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行藏:行 迹。
全国的《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这 一考点,均要求达到: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而无论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还是评价文章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 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即读懂诗歌 内容。
古典诗词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散文语言, 再加上年代和习惯的不同,造成了学生 对它的严重疏离。所谓 “语少意足” (洪迈《容斋随笔》),所谓 “言约旨 远”(《世说新语》),说的就是古典 诗词的语言特点。它一是凝练,非常富 有表现力,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 “闹”字。二是多有省略跳跃,如“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即 此类的句子。
这首词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风筝来 写诗人个人的志向、意愿和理想。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 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 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 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 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 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 中”自由驰骋吧!
全词是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 的山光水色,抒发作者旷达豪迈 的处世精神。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 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 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 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 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 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 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就质 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 谁人见得?若做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 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升庵诗话》)这话有负才子之名,显 得呆头呆脑。所以清代何文焕说:“升庵 谓‘千’应做‘十’,盖千里已听不着、 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 谓既做‘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 见。”这是反驳中的归谬法。这句诗不过 是说诗人觉得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而已。
“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 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 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 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 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 齐物论》说, “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 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 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 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