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0d082a12a98271fe910ef978.png)
看注释
注释,或介绍作者 及写作时间、写作背景, 或解释关键词语,是理 解诗词作品的钥匙。
看注释
10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 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看前人评价
前人评价提示理 解鉴赏诗词的方法、 以及答题的角度,要 引起特别重视。
看前人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 为深远。
小结 六看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意象 看情感词语 看注释 看前人评价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 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 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时间:《岁暮》《鹊桥仙 七夕》 地点:《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定林》《菩萨
蛮 北固题壁》 人物、事件:《峡口送友人》《送蜀客》《梦中作》
《送魏二》《送人归京师》《访隐者》 诗人情感、诗歌类型。
看作者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的文学鉴赏方法 之一。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 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是正确理 解其作品的前提。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9812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a.png)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方面,以下是十种方法:1. 精读想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精读。
精读不仅仅是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在精读过程中可以重复阅读,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不断琢磨,想明白了再往下读。
2. 分析诗歌的语言一首好的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思想感情,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符号。
因此,分析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从韵律、节奏、平仄等方面来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并体会到诗人为了表达情感所进行的“语言艺术创造”。
3. 关注诗歌的历史背景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因此诗歌也是如此。
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略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同时,历史背景也会影响到诗歌的创作,并体现在诗歌中。
4. 视觉化为了更生动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来帮助我们。
例如,可以画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或者用一些图表来展示诗歌中的情感变化,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情节和氛围等。
5. 抓住思想核心阅读诗歌时,要有意识地去抓住诗歌中的思想核心。
通过思想核心,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主题和情感,也能使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更为深入。
6. 研究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的作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同时也能通过探究诗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想观点来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7. 想象力诗歌常常运用想象力,有时用隐喻、比喻、对比等文学语言手法,让读者通过“暗喻”来获得感官上的体验,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8. 以心换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是读懂诗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感悟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并与自身体验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9. 对比多首诗歌多阅读、多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9db56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7.png)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教给学生读懂诗歌的方法
![教给学生读懂诗歌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a584d750e2524de5187ecd.png)
3 . 边塞诗
或 词、短语 ,也可以是一个 句子 。前 者如 “ 多情 自古 伤离 别 ” 中的 “ 多 情 ”和 “ 伤离别 ” ,道 出诗 情 ;后 者 如 “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一
.
诗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
明类号其脉
所谓类 ,一指形式方面的体裁类
意象及特点 :燕子 、旧时月 、某 古迹 、古人 、故事 ;凄凉 、衰败 、豪
华 、繁盛。
型 ,一指内容方 面的题材类 型。占代 诗歌说白了 ,无非是 一些具有大致相 似人生 体验的知识 分子,采用有 限的
点破情韵。
代表作 :范仲淹 《 渔家 。 意象 及 特点 :塞下 、孤城 、阴
山 、长城 、楼兰 、玉门关 、 长河 、大
漠 、孤烟 、琵 琶 、羌 管 、角声 、胡
马; 雄浑 、壮阔 、苍凉、悲壮。
诗歌 的关键词句 町以出现在不 同 的位置上。从同是 表现 “ 愁 ”绪 的例 子来看 , 有 的出现在 诗歌 的开头 ,如 “ 薄雾浓 云愁 永昼 ”中的 “ 愁” .总领 下文 ,贯穿 全篇 ;有 的出现在 中间 ,
不仅写出了秋气 的萧瑟 ,而且反映 出 诗人心境的凄 凉。有些景语既是眼前 景物 的实 写 ,又不 乏 比兴象 征 的意 味 ,是诗人的人 生境遇 和情感体验的
外化 。例如 “ 也无风 雨也无晴 ” ,自
如秦观 的 《 踏 莎行》 : “ 可堪 孤馆闭 春寒 ,杜鹃声里斜 阳暮 。 ”这 些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d041f3cca8114431b80dd821.png)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343264f18583d04964597c.png)
读懂诗歌四步法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认为小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仔细细地去品味一首古诗,对他们学习语文大有益处。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生如何真正地读懂一首古诗。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同时也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这里,我就简单地给家长们明确一下孩子学习古诗时应该做到的4个步骤。
很多小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爸爸妈妈说出一首古诗的题目,他们能比较顺畅地把这首古诗的内容背出来,但是作者是谁,写作背景如何他们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因此,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诗人。
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写作背景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讲解,这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这对我们把握整首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的意思是咏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潘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学生在第二天要学习新古诗时,前一天晚上自己尝试去理解诗题。
结合课下注释,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明天的课上就可以和正确的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薬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菜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c1654bc77da26925c5b0ff.png)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e5e8d3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4.png)
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文字的组合,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诗歌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浪漫的韵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品味诗歌并感受它的美和情感呢?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
一、诗歌的美:韵律与抒情融合的艺术诗歌的美在于它所独有的韵律和抒情的融合。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它能给诗歌增添生命力和节奏感。
当我们读诗时,感受到的是诗句中诗人对音乐的处理和节奏的律动。
这种律动,有时恢弘而庄严,有时轻盈而欢快,正是韵律的奇妙之处。
抒情是诗歌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诗人以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酝酿成琅琅文字。
当我们读到那些描绘自然风景、表达爱情、倾诉心声的诗句时,内心也会被这种深情所触动,沉醉其中,感受到诗歌的美。
二、诗歌的情感:温暖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诗人情感的宣泄和寄托。
当我们读到那些流淌着无尽思绪的诗句时,似乎也能倾听到诗人内心的疾苦和渴望。
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使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
诗歌的情感不仅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更能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
在迷茫和孤独的时刻,诗歌的抚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安慰。
那些描写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诗句,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美好。
三、如何品味诗歌: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品味诗歌的过程,是一次从外在到内在的心境转变。
我们需要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诗歌传递的美和情感。
以下是几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品味诗歌。
首先,我们应该读懂诗歌的文字和意境。
在阅读诗歌时,不要急于一目十行,而是要仔细品读每一个字句,体会诗人的用心与意境。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诗歌的美。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诗歌进行阅读。
不同的人对于诗歌的品味可能有所偏好,所以更要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诗歌进行品读。
只有真正喜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022f56cc8d376eeaeaa31ad.png)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一)读懂内容一、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2、看作者——向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二、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1、看意象——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①意象的效果——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②判断意象的象征义——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2、看炼字关键词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三、看语句表达——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更准确读懂内容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二)划定类型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1、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书法的语句中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态。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景的鉴赏应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④语言运用上既要学会欣赏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bdd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e.png)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结构与手法。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情感,领略诗歌意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的理解,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知识的掌握,诗歌结构及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a.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b. 以一首诗为例,解析其结构,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手法。
c. 通过讨论和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与手法,体会情感与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a. 定义与特点b. 结构与手法2. 诗歌的情感与意境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写出其结构与手法,以及自己的感悟。
2. 答案:待学生完成后,进行批改和讲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现代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批改与讲评。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诗歌情感与意境理解: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讨论、对比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7c0f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9.png)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诗歌的主题:诗歌有情感、思想或表达的中心思想,要
理解诗歌的主题,可以通过诗歌的标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究。
2.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格律、句法和段落等,结构与诗歌的意境密切相关,对于诗歌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3.解读诗歌的意象和隐喻:诗歌通常运用大量的意象和隐喻来
表达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读者需要通过对这些意象和隐喻的理解,探究诗歌的更深层含义。
4.注重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诗歌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词汇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
5.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图,诗歌是文化的产物,背后通常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读懂诗歌的方法包括理解主题、关注结构、解读意象和隐喻、注重语言和修辞以及了解背景和历史等方面。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04a0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5.png)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要善于用心感悟。
品读诗歌需要我们静心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每一个意象,每一个抒发情感的词语。
只有用心感悟,才能深入诗人内心的世界,体味其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当我们用心感悟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和净化。
要注重情感体验。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诗歌情感的体验,要用心感受其中的悲喜哀乐,要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
只有通过深入的情感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深化。
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诗歌既包含内容,又有形式,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
在品读诗歌时,我们不仅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还要关注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要感受其中蕴含的节奏、音韵和韵律等感染力量。
只有将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和提高。
第二篇示例:品读诗歌是一种高尚的文学活动,能让人深刻体验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是一种富有韵律和美感的文字艺术,通过诗歌,作者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而读者也可以通过品读诗歌的方式,感受到这些情感和思想。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品读诗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要用心品读。
品读诗歌需要用心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不仅要读懂诗歌,还要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闭上眼睛,静心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诗歌语言中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要注重细节。
诗歌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是精心选取的,都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要仔细品读每一个细节,体会每一个词语的内涵,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还可以尝试将诗歌与生活中的细节联系起来,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是否有共通之处。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943718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a.png)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不同,它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那么如何读懂诗歌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
在阅读诗歌之前,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其中,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排列所形成的音韵效果,它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节奏则是指诗歌中短长音节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节奏感,它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呈现的形象和意思,它是诗歌表现力的核心。
二、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阅读诗歌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时代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这些思想和审美对诗歌的表达和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唐代的诗歌强调自然、人情和儒家思想,宋代的诗歌注重意境和文学意义,现代诗歌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情感表达,因此在阅读诗歌时需要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要想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
诗歌的语言表现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诗歌的难点之一。
要想读懂诗歌,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包括修辞手法、形象表达、意象联想等方面。
比如,诗歌中常常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形象的表达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读懂古代诗歌7法
![读懂古代诗歌7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41172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d.png)
课堂小结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品标题,抓题眼; (二)知作者,知人论世; (三)读注释,抓暗示信息;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五)析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六)明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七)抓尾句 ,卒章显志。
综合练习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 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 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本这词首作诗于表作达者了被诗诬人弹放劾浪,罢山黜水还的乡闲, 闲情居逸山致阴,时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洒脱 这中首寄诗予表抑达郁什 之么 情情 。感?
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 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 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 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 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 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 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 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 “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 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 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 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 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6c453e171eb91a37f1115c87.png)
【相关主题词】
意境主题词: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 朦胧…… 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 快…… 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 寂……
情感主题词: 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 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 念、惜别、依恋、眷恋…… 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 豪放、赞美、热爱、仰慕…… 思想(态度)主题词: 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 忧国忧民、批判、讽刺……消极、消沉、颓 废、退隐……
整合句意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 完整的句子。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常会打乱语序。
4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
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 意象、情感语言、首尾句
观书有感 题目揭示内容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目揭示内容 题目透露情感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望月怀远
题目揭示内容 题目透露情感 题目展示思路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概括诗歌主旨
![概括诗歌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7b565e143b3567ec102d8a60.png)
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有的诗歌主旨表达得含蓄隐晦,有的诗歌则表达得直白张扬,掌握一定的概括诗歌主旨的方法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切入诗歌,把握主旨,完成鉴赏评价的目的。
一、借助诗题,理解主旨。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二、关注序注,体会主旨。
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
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三、借助关键字,又称“句中眼”,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句中眼”指能使诗(词)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
关键字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最能体现作品意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全篇。
四、借助关键句,又称“篇中眼”,揭示主旨。
“篇中眼”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的关键性句子。
有时出现在诗词的中间,多出现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
词眼多为议论、直接抒情句。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
(注:“句中眼”和“篇中眼”在诗中称为“诗眼”)五、品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
通过品评“意象”寓意,感知诗人情感。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六、借助多种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名句、借景抒情、比喻说理、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相生、象征、借古讽今等,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668b86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4.png)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诗
歌
鉴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
一、抓“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
“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三、抓“意象”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如月亮(思乡、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好)、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菊花(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伤)、浮云(漂泊)、杜鹃(凄凉、哀伤)、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指代书信)等。
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
四、抓“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如用典就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色。
典故是指诗词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用典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作者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
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词;反用则在诗词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典故浩如烟海,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地掌握。
例如,“司马青衫”、“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五、抓“注释”
注释是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词鉴赏中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六、抓关键词语或语句
关键词语或语句指的是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语句。
抓住它们,不失为把握诗词情感主旨的一个有效而快捷的方法。
如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我们从“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一句可以知道该词主要抒发词人思恋故乡的情感。
并能推测出当为词人后期作品。
根据中国古诗词的结构特点,使用该方法,我们应特别注意一首诗词的结尾句。
七、抓题材类别
古代诗词按思想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离别诗、咏物诗、闺怨诗等类别。
每一类题材都有较固定的思想情感。
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
鉴赏古诗词,我们可以从题材类别入手把握情感主旨。
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题目和内容都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以上介绍的七种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在实际使用中,要变通运用,个别诗词单用一法就可以准确理解诗词,但大多数古诗词必须数法并用才可顺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