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读懂一首诗歌

合集下载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

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语言嗦、张冠李戴、措辞不当、要点不全。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读懂诗歌的内涵。

笔者认为,要答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歌呢?检验读懂诗歌的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加以判断:一是诗歌“写了什么”;二是诗歌是“怎样写的”;三是诗歌“为什么这样写”。

要想快速读懂诗歌,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阅读。

一、看题目,观解释诗人作诗,最重诗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标题富含诸多信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如:2022年四川卷《秋暮吟望》从题目看点明了时间(秋暮)、内容(望);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吟)。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含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诗词的内容。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读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的心情很寂寞。

那么,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

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就读懂了该诗。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1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1

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 ___ _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巧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 上了情感。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这与诗 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
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
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部分诗、词人创作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
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军 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大雪使 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宁 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四)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都关涉两个方
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 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
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 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例:(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

读懂诗的方法

读懂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1
了解诗歌的特点。

古诗通常具有音韵、节奏和意象三个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注意词语场菊的意义。

古诗中的词语通常具有多种意义,因此你需要注意词语的意义,才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
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4
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

古诗的背景信息包括诗人的生平、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了解这些背景信够册息可以帮助
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5
多读多练。

最后,要想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练。

你可以选择一些适光新往合你的古诗来读,并不断练习,这样才能提高你的读懂古诗能力。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

第三部分诗词鉴赏怎样快速读懂诗歌一、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诗歌为什么不易读懂1.语言障碍。

诗歌里会经常出现“销魂”“潋滟”“造化”“阑珊”“扶老”“经年”“淹留”等现代诗文中不常见的词,不能理解也就无法读懂诗歌大意,自然更难实现分析、鉴赏。

所以,掌握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2.语法障碍。

一是诗词的语言是凝练和跳跃的,力求简洁,凡是可省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变动词序或改变词性等。

3.用典障碍。

古诗很讲究用典,援引史实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使诗中的形象负载丰厚凝重的文化内蕴,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以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三、怎样快速读懂诗歌1.从题目入手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题目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日登楼怀归》;或点明季节时令,如《山居秋暝》《春雪》《早梅》;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旅夜书怀》;或流露情感,如《闺怨》《恨别》《独坐敬亭山》;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或寓含手法,如《听筝》。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2.从注释入手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

关注对词语的解释,可帮助疏通诗意;关注典故的来由,可帮助把握作者的形象和情感;关注时代背景,可知人论世,把握感情基调,思想内容,理解主题;关注作者,可以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风格或主旨。

(举例说明)3.从知人论世入手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认为小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仔细细地去品味一首古诗,对他们学习语文大有益处。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生如何真正地读懂一首古诗。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同时也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这里,我就简单地给家长们明确一下孩子学习古诗时应该做到的4个步骤。

很多小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爸爸妈妈说出一首古诗的题目,他们能比较顺畅地把这首古诗的内容背出来,但是作者是谁,写作背景如何他们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因此,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诗人。

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写作背景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讲解,这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这对我们把握整首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的意思是咏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潘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学生在第二天要学习新古诗时,前一天晚上自己尝试去理解诗题。

结合课下注释,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明天的课上就可以和正确的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薬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菜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首先要粗略地通读整首古诗,不能忽略任何信息和提示,然后再细读,深入剖析。

尤其要注意:题目、作者、类型、注释。

古诗是凝练的表达,寥寥数字就能把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作为语文试卷中字数最少的一道题,占的分值却并不低,足以可见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也是高低分的分水岭。

一、题目:往往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以及诗歌类型,是一首诗的眼睛。

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过零丁洋》《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登高》《黄鹤楼》二、作者:不同的作者风格不同,侧重的类型也不同,从作者信息一般可以得知诗歌的整体基调例如:(1)李白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作多为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的抒情诗。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2)李清照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多为少女闺情《如梦令》等等后期多为感时伤事,思乡念亲的爱国诗《武陵春·春晚》(3)这里举两个例子就好,不做过多赘述,总之就是多总结积累,尽可能掌握多的作者生平,文风笔调,有助于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诗三、类型:读懂诗的类型,有利于快速掌握诗的情感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对诗的理解。

大致分为以下七种。

1.怀古诗(1)含义: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2)特点:咏史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3)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甫、孟浩然、杜牧、刘禹锡、王安石、苏轼、白居易(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01 总体把握 五法快速读懂诗歌-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01 总体把握 五法快速读懂诗歌-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01 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诗歌内容一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古代诗歌阅读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内容,读懂是王道,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因为任何诗歌鉴赏都是分三步进行的,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二快速读懂诗歌内容的方法(一)读懂诗歌题目(二)读懂作者(三)读懂注释(四)读懂诗家语(情语景语典故倒装省略)(五)读懂诗歌结构三方法运用示例一、读懂诗歌的题目(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诗歌内容的概括;③写作缘由或目的;④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⑤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年份、卷别题目重要信息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①“醉落魄”,词牌名;②“人日”,指出了时间,正月初七;③“南山”,指出了地点;④“约”,邀约朋友;⑤“应提刑懋之”,邀约对象,提刑,官名,是词人朋友所担任的官职。

可知,这是一首写与官友在正月初七去南山寻访风景的词2022年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①点出了写作的主要对象——画眉;②暗示诗歌题材可能为咏物诗,暗含可能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③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2022年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①“白下驿”,地点名,指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②“饯”指出了具体事件,饯别,送别;③“唐少府”,点明了饯别的对象。

可知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歌,暗含送别的情感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寄江州白司马》①“寄”表明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②“江州白司马”表明了“寄”的对象2021年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和”表明了诗歌的题材;②“南丰先生”是写作的对象;③“出山”即事件内容,指出了诗歌的主要倾向【对点训练】❶阅读下列诗歌的标题,写出从标题中读出的内容。

(1)《赠别郑炼赴襄阳》(2)《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3)《纪村事》(4)《题许道宁画》(5)《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6)《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答案】(1)①“赠别”表明了题材是送别诗。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诗歌的主题:诗歌有情感、思想或表达的中心思想,要
理解诗歌的主题,可以通过诗歌的标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究。

2.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格律、句法和段落等,结构与诗歌的意境密切相关,对于诗歌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3.解读诗歌的意象和隐喻:诗歌通常运用大量的意象和隐喻来
表达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读者需要通过对这些意象和隐喻的理解,探究诗歌的更深层含义。

4.注重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诗歌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词汇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

5.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图,诗歌是文化的产物,背后通常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读懂诗歌的方法包括理解主题、关注结构、解读意象和隐喻、注重语言和修辞以及了解背景和历史等方面。

提分攻略一 “四看法”快速读懂诗歌

提分攻略一 “四看法”快速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开就品不出滋 味。要读懂诗歌有“四看”: 一、看题目——初判题材。 二、看作者、诗序、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三、看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四、看情感——抓住表情词语,晓情明旨。下面我们就用“四看法”读懂诗歌,以明诗情。
典题印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 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 铭①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②折枝远,冻酒愁肠。 [注] 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 力主抗金不得,被迫归隐。②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 裘脆边风”。
2.(2016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 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 斯须:一会儿。 ☆请翻译这首诗。 答: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2016山西太原模拟,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请翻译这首词。 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的意思是女主人公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 气还没有退去。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很悠闲。 B.“寒未去”说明此时尚是早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受天气影响,女子的心情必定也 起伏无常。“深深处”点出女子忧闷之深,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C.“不卷珠帘”的原因,可能是女子愁绪萦怀而心生恹懒;也可能是她害怕卷起珠帘之 后,望见满目春色,更添愁绪。 D.“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 带雨红杏残花以人的情感,实际是以花暗比思妇。 E.这首词描写春日闺中怀人,情意缠绵悱恻,用语深婉空灵,境界开阔,细腻地传达了 思妇内心复杂的情感起伏。 (2)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6分) 答: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是在鉴 赏诗 歌 时要结 合作 者 的生平 遭
理解 诗 歌 情 感有 着 重 要 的指 弓 I 作用 ,

遇 、思 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 、创作 风格 等方 面 的 内 容, 如杜 甫 的忧 国忧 民, 苏轼 的豪放 旷
达, 李煜 的亡 国之 痛等 ; 论世 就是要 了 解 作者 所处 时代 的社 会风 气和 时代 精
别鸟惊心 ” 的“ 溅泪 ” “ 惊心 ” , 直 接 点 明了感情 , 有 同样 的妙用 。
2 . 把 握 结 构
神。 了解 这些 , 对 评价 诗歌 思想 内容及 作者 的观 点态度 等都很 有帮 助 。
3 . 注释
出现在 高考 古 诗鉴 赏题 中 的所有 信 息都 是有 效信 息 ,如 诗词 后面 附 有 注释 , 一定要 仔 细审 读 , 因为它对 理 解
遂平 县第 一高 级 中学 白文 红


传神 , 在 短 小 的篇 幅 中表 现尽 可 能 丰
富 的 内容 。诗歌 中有 些 词语 ( 重 点是
容与情 感有或 明或暗 的提 示作用 , 具体
来说 , 标题 的作 用主要有 以下几种 :
动词 、 形 容词 、 副词) 表 现力 强 , 最 能体 现主 旨、开拓 意境 ,是 管窥 诗歌 的 窗
指收束主篇,卒章显志 。诗人的思想 在 鉴 赏 时 , 要 遵 循 以上 方 法 , 充 分 利
感情, 往往 藏 在“ 转 ‘ 承” 中, 这 些 诗 句应 引起 我们 的 高度关 注 。
三、 抓 住 隐 含 信 息
1 . 标题
感 是第一步, 然 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评 价 ,从 多个 角 度 有 条 理 地 进 行 鉴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不同,它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那么如何读懂诗歌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
在阅读诗歌之前,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其中,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排列所形成的音韵效果,它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节奏则是指诗歌中短长音节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节奏感,它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呈现的形象和意思,它是诗歌表现力的核心。

二、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阅读诗歌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时代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这些思想和审美对诗歌的表达和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唐代的诗歌强调自然、人情和儒家思想,宋代的诗歌注重意境和文学意义,现代诗歌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情感表达,因此在阅读诗歌时需要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要想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
诗歌的语言表现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诗歌的难点之一。

要想读懂诗歌,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包括修辞手法、形象表达、意象联想等方面。

比如,诗歌中常常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形象的表达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丁勇2018如何读懂诗歌

丁勇2018如何读懂诗歌

2018年高三二轮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一)看诗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意象(五)看情语(六)看手法(七)看尾句(八)看题干(九)看题材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2004《征人怨》(1)诗歌类别:边塞诗(2)暗示作者情感:怨(3)引发联想:怨什么?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1)诗歌类别:怀人诗(2)交代写作缘由和内容:倚窗闻风(3)暗示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思念(4)由“竹窗”二字猜想:可能是个隐士可看江苏省近几年来的诗歌标题,几乎都能从标题上辨别出题材来。

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怀人诗2007 鹧鸪天·送人送别诗2008 登金陵凤凰台怀古诗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怀古诗2010 送魏二送别诗2011 春日忆李白怀人诗2012 梦江南闺怨诗2013 醉眠山水诗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歌从标题可以判断是一首送别诗,可是内容好像只是在西湖的美景。

难道这首诗歌“文不对题”?诗人将西湖六月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风光作了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六月中旬是西湖的莲叶长得最茂盛,荷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刻。

浅谈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浅谈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浅谈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诗歌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虽然我们高度重视,在这一考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每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这一直是一个难点。

究其原因,我们往往在诗歌鉴赏的各类题型和答题模式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它最基本的前提是读懂诗歌。

如果没有真正读懂诗歌,即使我们注意了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往往是胡乱贴标签或者答非所问。

因此,对于诗歌鉴赏,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读懂的问题,特别是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没有任何资料可帮助的情况下,快速读懂诗歌显得尤为重要。

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诗歌,笔者觉得应该关注以下五点。

一、关注题目题目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如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从“春日登楼”提示了时间、事件,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从“怀归”就可以知道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

再如一道诗歌鉴赏题,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有一问题“简析诗人的感情”,很多学生从诗中首联、颔联所写哀景和颈联、尾联的“愧”等字中得出的答案是悲伤之情。

这样的答案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题目。

题目《喜外弟卢纶见宿》中就提示了作者的情感因外弟来访而喜,因此,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又悲又喜,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而喜;但自己的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

所以,注意题目是快速读懂诗歌的有效方法。

二、关注作者鉴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即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等。

联系这些,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诗歌鉴赏题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文本后有注解:“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问题是:“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一):关注显性信息-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一):关注显性信息-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一 读标题
1
关注显性信息
【练习】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劳停驿》欧阳修 《月圆》杜甫 《雨过至城西苏家》黄庭坚 《秋夜纪怀》陆游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 《醉翁操》苏轼 《桃夭》诗经 《残春旅舍》韩偓
美好祝愿 孤寂,羁旅伤感 思家念亲,渴望圆圆 喜悦,恬淡闲适 凄清,爱国情怀 品行高雅,赞美、祝福、闲适 怀念、赞美 女子美貌,新婚祝福 孤寂愁苦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唐代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一 读标题
1
关注显性信息
提示:不要被标题误导!
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 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古人 写诗,是为表达心志,抒发情感,是对人生和社会的忠实记录。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比如:
作者被贬谪、被排挤时所作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立志报国; 对朝廷不满,愤懑;寄情山水
作者常年旅居(客居,流寓)外地,游学宦游 羁旅愁思,思乡怀人
作者是南宋诗人(或前朝灭亡,仕于新朝) 收复失地,思念故国,亡国之痛
1
关注显性信息
三 识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 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 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注意作者所处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诗歌【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说明】作为能力层级要求最高(E级)的一个8分的题型,古诗词鉴赏,历来都是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尽可能地少失分,平时老师们都习惯于对各类题型的答题模式进行指导训练和规范,这固然不错。

然而,在练习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由于经验欠缺,积累不够,素养低下,加之诗歌语言本身的跳跃、倒装、含蓄、晦涩等特点,根本就读不懂诗,他们一开始就被阻挡在了诗歌思想内容的“桃花源”之外,这当然也就被阻挡在了鉴赏的大门之外。

在还没有读懂诗的情况下就匆匆下笔,结果往往是雾里看花、张冠李戴,堆砌术语,乱贴标签,答不到点子上。

当然,对于一首诗,我们也不可能从各方面都能理解把握得非常透彻。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诗的本质是在抒情、言志。

阅读一首诗,我们只要明白了它在抒什么情,言什么志,也就抓住了它的牛鼻子,鉴赏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具有一双洞若观火的慧眼,在短时间内抓住一首诗抒情、言志的内核,进而读懂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来试一试(概括为“三看”、“四抓”)。

【指导训练】■ 三看◆一、看标题,明意思。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分析】看标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的“夜思家”即可得知,这是一首“思乡怀人”的诗。

结合首句的“邯郸驿”及诗下对冬至的注释,可进一步推知这首诗是在抒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寂、凄凉之情的。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来表现“思家”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二、看注释,明缘由。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5年山东卷)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爱国诗人。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分析】:由注释知作者是南宋后期诗人。

南宋是个极其特殊的王朝,统治者与金议和,划淮为界,偏安一隅,不图进取。

南宋诗人多以此为题材,抒发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因而可联想作者创作这首诗的缘由也很可能是在感慨“国耻不报、国土不归”。

一般人登高,都希望能尽情远眺以游目骋怀,本诗作者却道“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反常情,破解这一谜团的密码全在注释“南宋后期爱国诗人”几个字中。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三、看作者,明风格。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08年湖北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分析】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联系我们中小学学过的《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等王维诗作可知,其一贯的诗风是在悠然闲适中带着几分清幽和静谧。

借助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就能很快读懂这首诗。

【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四抓◆一、抓意象,明意境。

(意象,浸染了作者情感的物象,作者情感的载体;意境,指多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问:(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分析】由这首词上阙中“落红铺径”“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 杜鹃哀啼”等意象的描绘,加之末句“无奈春归”的慨叹,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那份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答案】(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二、抓诗眼,明情感。

(诗眼,指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两个词语,或点明主旨的句子,或用得最精炼传神的词语,)例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07年山东卷)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问:(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分析】:这首诗的前三句都在写景叙事,唯有末句“出关争得不回头”是在抒情,这正是本首诗的诗眼所在。

关外(战场)是白雪皑皑,关内(故乡)是桃花烂漫,“出关时要力争不使自己回头看”,作者愈是这么说就愈表明了他对故乡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三、抓典故,明深意。

例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庆庵寺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问:试从手法和内容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妙处【分析】由这首诗题目中的“桃花”及诗中“桃源”“ 避秦”“ 花随流水”“ 渔郎问津”等词眼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化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痕迹,再结合诗下小注可知作者这样匠心独运,巧用典故,无非是想表明他不愿和元朝统治者合作,决心归隐的心志。

【答案】: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

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坚决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四、抓题干,明暗示。

例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8全国卷1)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分析】审好题是准确解题的一把金钥匙。

本题第一问命题人没有直接问该词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而是先从词中拈出了“咨嗟”、“休对”、“且将”等词语,让你透过这些词眼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实际上就是对考生有意的引导和暗示。

“咨嗟”,就是叹息,“休对”是不要对着,“且将”是权且做某事之意,再联系其所在句子,很明显就能读出作者的那份伤感、无奈与苦涩的心情。

【答案】(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嗟叹”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以上分别举例对“三看”“四抓”,这7种破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作了粗浅的讲解,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如果能对它们加以综合运用、参照互补,效果将会更好,破解的速度也将会更快。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以上介绍的7种方法都是一些最初步最基本的方法,要想真正把握好一首诗,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借助于以上7种方法外,还需要认真钻到诗文中去加以体会,需要多读诗,多做题,多感悟,多总结,培养起自己敏锐的做题嗅觉和丰富的答题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