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微生物学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Rho是一种古老的蛋白,细菌中到处都是,使细菌能够 快速生长。
细菌如此之小,它们不会携带过多的额外DNA。在进 化过程中,Rho可能使得基因被紧凑地‘打包’起来,从 而反过来促进了细菌的快速生长。”
二、啤酒酵母的基因组
1996年,由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共96个实验室 的633位科学家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 这是第一个完成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
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covalently closed circle,简称 CCC)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
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三种构型,即CCC型、OC型 (open circular form)和L型(linear form).
二、质粒的主要类型
1. 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 2. 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 3. Col质粒 4. 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 5. 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6. 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
少数基因突变不影响生命的生存;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酵母比细菌和病毒“进步”且“富有”,而细菌和病毒更 “聪明”。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质粒(pla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d) 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 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 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 中。
拟核上结合有类组蛋白蛋白质和少量RNA分子,使其 压缩成一种手脚架形的(scaffold)致密结构 。
大肠杆菌及其它原核细胞就是以这种拟核形式在细胞 中执行着诸如复制、重组、转录、 翻译以及复杂的调节 过程。

微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1. 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遗传物质主要为环状核糖体RNA(plasmid)和线状核糖体RNA(chromosome)。

环状核糖体RNA一般用来携带特定功能的基因,如抗药性基因等;线状核糖体RNA则包含了细菌的基本遗传信息。

2. 真菌的遗传物质:真菌的遗传物质为线状核糖体RNA (chromosome),真菌基因组(基因组大小较大)一般包含了细菌的基本遗传信息以及其他功能基因。

3.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遗传物质主要为DNA或RNA,可以是双链的或单链的。

病毒利用寄主细胞的复制机制进行自身的遗传,感染细胞后,病毒的基因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成为细菌的一部分。

4.遗传修饰:微生物中常见的遗传修饰方式有化学修饰、DNA甲基化和结构修饰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基因表达、DNA复制和修复等过程,从而影响微生物的遗传特征。

5.细菌的水平基因转移:细菌拥有多种水平基因转移机制,包括转染、共转移、转座子、转化等方式。

这些机制使得细菌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并具有快速产生新基因型的能力。

6.真菌的有性和无性生殖:真菌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通过两个不同的配子的结合产生新的基因组,有助于增加基因的多样性;无性生殖则通过单个微生物细胞的分裂繁殖来维持和传递遗传信息。

7.病毒的突变:病毒突变是其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单个碱基的改变)、缺失突变(基因缺失)、插入突变(外源DNA插入)等方式,导致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8.抗药性的遗传机制:抗药性是微生物遗传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细菌的抗药性主要通过基因的垂直传递和水平传递两种方式进行。

基因的垂直传递是指抗药性基因在细菌的染色体上遗传给后代细菌;水平传递则是指通过细菌间共享质粒等遗传物质,传递抗药性基因。

9.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微生物遗传的研究对于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微生物遗传物质进行改造和调控,可以实现基因的克隆、表达、突变和组合等操作,从而用于生物医学、农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它们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这个过程中演化出新的物种。

一、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是通过DNA或RNA等核酸分子来传递的。

这些分子中含有遗传信息,可以指导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

微生物的遗传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多样性: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因此具有高度的多样性。

2、快速进化: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很容易地发生突变,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群体遗传:微生物通常以群体形式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群体的遗传特征。

二、微生物的变异微生物的变异是指它们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辐射等)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DNA 复制过程中的随机错误。

微生物的变异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性变异:微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发生适应性变异,这些变异有助于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突变:微生物的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随机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

3、基因转移: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基因转移来实现遗传信息的交流,这有助于它们适应新的环境。

三、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实际应用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性在许多领域都有实际应用。

例如,科学家可以利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来开发新的药物和生物技术产品;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变异机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性是它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演化过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课件一、引言微生物,作为生命的基本单元,其遗传与变异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进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 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基因型(ge no 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 no 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饰变( 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8.1.1三个经典实验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

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S strun A2. 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 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 )。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微生物遗传

微生物遗传
第8章
Chapter 8
微生物的遗传
Microbial Genetics
Chapter8 -3-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 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 定的基因组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是 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杂交。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C、F’×F 携带F’质粒的菌株称为初生F’菌株(primary F’strain),通过F’菌株与F -菌株接合,后者也可成为 F’菌株,是次生F’菌株(secondary F’-strain),是 一个部分双倍体。 这种基因转移过程又称为性导 (sexduction)、F因子转导(F-duction),或F因 子媒介的转导(F-mediated transduction)。
The single strand in the cell is bound by specific proteins, and recombination with homologous regions of the bacterial chromosome mediated by RecA protein occurs.
(2)大肠杆菌的4种接合型菌株(stains of conjugation) F-菌株:也称为“雌性”菌株,细胞内无F因子,细 胞表面无性菌毛。 F+菌株:也称为“雄性”菌株,细胞内独立存在1个 至几个F因子,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Hfr菌株:F因子整合在到染色体特定位点上,细 胞表面有性菌毛。 F’菌株:Hfr菌株内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脱离 染色体时,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 的F因子,称F’因子。 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1、转化(transformation)

微生物遗传

微生物遗传

绪论独立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队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是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遗传单位,它不仅是决定性状的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

连锁和交换定律:遗传过程中,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即为“连锁”;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重新结合,能够产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换”。

现代基因概念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除部分病毒RNA), 即一个基因不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苷酸序列,还包括为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

基因组:携带生物体全部遗传信息的核酸量。

从分子水平来说,基因有3个基本特性:(1)基因可自体复制(2)基因决定性状(3)基因突变基因的功能类别(1)蛋白质基因:其最终产物为蛋白质(2)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编码酶和结构蛋白的基因。

结构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特定蛋白质(或酶)一级结构的改变或影响蛋白质(或酶)量的改变。

(3)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指某些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调控基因的突变可以影响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的功能,或导致一个或多个蛋白质(或酶)量的改变(4)RNA基因:其最终产物是tRNA和rRNA(3)不转录的基因:不产生任何产物,对基因表达起调节控制作用启动基因(启动子,启动区):转录时RNA多聚酶与DNA结合的部位。

操纵基因:位于结构基因(一个或多个)的前端,与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结合,控制结构基因活动的DNA区段。

是操纵结构基因的基因。

基因的几种特殊形式(1)重复基因:指在基因组中有多份拷贝的基因,往往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因。

微生物的遗传和育种

微生物的遗传和育种

微生物育种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社会影响
随着微生物遗传和育种技术的不 断发展,人们需要关注相关的伦 理、安全和环境问题,以确保技 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
经济影响
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有望为工 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带来巨大 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关注技 术的成本和商业化前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土壤修复
微生物育种技术可用于土壤修复领域,通过改良土壤中微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空气净化
某些微生物具有降解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能力,通过微生物育种技术 可以改良这些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用于空气净化。
05
未来展望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随着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们能够更精确、高效地修改微 生物基因,从而改良微生物的性状和 生产性能。
代谢工程育种
代谢途径分析
对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进行分析, 了解各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调控机制。
代谢流量调控
通过调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活 性或改变代谢流量的方向,以提 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
细胞工厂构建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 改造,构建具有特定代谢特征的 细胞工厂,实现目标产物的定向 生产。
基因编辑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在医药、农业、工 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用于生 产新型药物、改良农作物、提高微生 物产物的产量和品质等。
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 在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来改良 和优化生物功能。
VS
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例如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微生物 来生产燃料、化学品、药物等,同时也有 助于解决环境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

遗传学知识: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

遗传学知识: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

遗传学知识: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随着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了微生物在遗传学和抗生素方面的独特性。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并在医学、农业等方面应用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微生物的遗传和抗生素。

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是指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传递和维持遗传物质,包括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嵌合病毒等多种遗传方式。

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微生物进化中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之一。

期间发生的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如碱基替换、插入、缺失等会影响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编码,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繁殖不佳,或是让微生物对一些农药以及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基因突变研究帮助人们理解抗生素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这种现象对医学卫生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水平基因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是指把遗传物质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是微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它包括转化、转导、共轭等多种方式,其中共轭是最普遍的水平基因转移方式。

共轭是常见的细菌间基因转移方式,它利用细菌质粒(plasmid)在不同菌株间进行基因信息交换,导致的结果是很多细菌耐受抗生素、产生致病因子等进行进化适应。

3.嵌合病毒嵌合病毒是一种在病原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DNA或RNA分子。

它们可以在物种间传递,几个病毒或细菌之间产生“重组”现象,就像人类DNA产生突变一样。

而这种嵌合可以导致一些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在抗药性和感染等方面的演变历程,以便更好地对抗它们。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一类具有抑制、破坏或杀死细菌、真菌、原虫等微生物的药物。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已经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微生物抗药性的发展和加强。

现在的医学专家都强调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些菌株的抗药性会逐渐增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流行病而无法治愈。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2. 噬菌体感染实验
1952年,A.D. Hershey &M. Chase 利用噬菌体感染实验 证明DNA是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基础。
3. 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1956年,H. Fraenkel-Conrat 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 毒(TMV)与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MV)进行著名的植 物病毒重建实验,证明RNA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 特点:群体几乎所有个体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 幅度小,且不稳定、不可遗传。
• 野生型(wild type) :从自然界中分离到的微生
物菌株,称野生型菌株,简称野生型。
• 突变型:野生型菌株经突变后形成的带有新性状
的菌株,称突变株,或突变体、突变型。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1)动物试验
2)细菌培养试验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 + 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 培养皿培养大量R菌和少量S菌 说明在死的S型细菌体内可能存在某种具有遗传转化能力的物质,可 以进入R型菌细胞,使R性菌株获得表达S型荚膜性状的遗传物质。
第一证据确定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 1944年, O.T. Avery等从热死S型菌株提 纯了几种可能的转化因子进行体外转化。
➢ 毒性区(Vir) ➢ 接合转移区(con) ➢ 复制启始区 ➢ T-DNA区
T-DNA区 毒性区(Vir)
接合转移区(con)
复制启始区
5) Ri质粒
6)
与再生根形成有关的质粒
• 与Ti 质粒相似,有Ri质粒转化的根部不形成 根瘤,仅生出可再生新植株的毛状根。
• 在基因工程中,Ri 质粒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
或数字表示,如lacZ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2,T2噬菌体感染实验
用 32P 标 记 病 毒 的 DNA , 35S 标 记 病 毒 的 蛋白质外壳。然后将这两种不同标记的病毒
分别与宿主大肠杆菌混合,结果发现:用含 有35S蛋白质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大 多数放射性留在宿主细胞的外边,而用含有 32PDNA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32PDNA 注入宿主细胞,并产生噬菌体后代,这些T2 噬菌体后代的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形状大小
• 2) 如果转导DNA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其上的基 因仅经过转录而得到表达,就成为流产转导 (abortive transduction),其特点是在选择培养 基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DNA不能复制,因此群 体中仅一个细胞含有DNA,而其它细胞只能得到 其基因产物,形成微小菌落。
• 3)被降解, 转导失败,在选择平板上无菌落形成。
大肠杆菌基因组特点:
1,遗传信息是连续的。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有些功能相关的RNA基因也串联在一起。4100 个 基 因 , 2584 个 操 纵 子 , 16SrRNA 基 因 ---23SrRNA基因----5SrRNA基因串联在一起。
3,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多为单拷贝。rRNA 基因多拷贝,7个rRNA操纵子。
将待测样品与从老鼠肝脏抽提的酶混合在 一起适当保温后,用直径约2~3mm的圆形滤纸 片吸取待测样品,放置在含有鼠伤寒沙门氏细 菌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中央, 370C培养16~24小时。如有诱变作用,则在滤纸 片周围即可长出回复突变的菌落,由于试验纸 片的化学药剂向四周扩散而形成自然的浓度梯 度,故在浓度最高即离试验纸片近的地方,细 菌会全部被杀死,因而无菌落形成;而离试验 滤纸片较远的适宜地方形成回复突变的菌落最 多。

遗传的名词解释微生物

遗传的名词解释微生物

遗传的名词解释微生物遗传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体内基因的传递和改变。

而微生物,则指的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遗传的概念,并探讨微生物在遗传中的作用。

遗传的基本定义是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遗传特征的继承。

这个过程始于生殖细胞的形成,通过基因的传递,控制个体生长与发育,以及相关的遗传特征的继承。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编码的一段序列。

在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进行传递,并在新生命体中表达出来。

微生物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对象。

许多微生物的遗传机制被广泛研究,这为我们了解遗传现象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例如,细菌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它们通过遗传机制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细菌的遗传物质DNA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包括共轭、转化和噬菌体介导转导等。

这些传递机制使得细菌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抗药性和耐受性等特征。

除细菌之外,病毒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

病毒是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将自己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新的细胞中。

这种感染过程引起了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导致了病毒的遗传特征在宿主中的传播。

例如,流感病毒的突变和遗传变异使得它能够不断适应不同的宿主,并迅速扩散开来。

真菌是另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它们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

真菌的遗传机制在研究药物抗性、生长和形态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真菌通过细胞分裂和子实体的形成进行繁殖,而另一些通过配子的形成和融合进行有性生殖。

这些遗传机制决定了真菌的遗传特征和多样性,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总之,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基因传递和遗传特征的继承。

微生物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它们在遗传机制和遗传变异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不同的遗传方式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适应,表现出抗药性、传染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重组以及突变等方面。

了解微生物的遗传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微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能力,还可以应用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疾病防治等领域。

1.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微生物的基因组由DNA组成,DNA通过多个螺旋体嵌入细胞的细胞核或质粒中。

微生物的基因组可以分为染色体和质粒两部分,质粒是一种较小的环状DNA。

染色体和质粒中都含有基因,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的方式决定了微生物的特征和功能。

2.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微生物的DNA通过复制和转录的方式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DNA复制是指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DNA转录是指根据DNA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NA复制的结果是生成一个与DNA模板相对应的RNA分子。

这些RNA分子可以进一步转录成蛋白质。

3.重组:微生物的重组是指在微生物遗传物质中发生DNA片段的重新组合。

这种重组可以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相同或不同的DNA片段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染色体或质粒之间。

微生物的重组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并提高微生物的适应能力和进化速度。

4.突变:微生物的遗传中还会发生突变现象,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即DNA中的一个碱基替换为另一个碱基;也可以是插入和缺失,即DNA序列中添加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

突变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带来新的适应优势。

5.横向基因转移:微生物的遗传中还存在横向基因转移的现象。

横向基因转移是指将一个细胞(供体)中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受体)中,无需通过细胞分裂进行。

横向基因转移可以发生在同一物种的细菌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的细菌之间。

横向基因转移是微生物进化和适应性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6.基因调控: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受到一系列调控机制的控制。

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的遗传
同源重组是微生物适应环境变化和进 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同源重组过程中,DNA的断裂、交 换和重连导致基因的遗传物质的重新 排列。
同源重组在细菌、酵母和某些原生生 物中广泛存在,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 定性、修复DNA损伤以及产生遗传多 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转化
转化是指一个细胞将其DNA传 递给另一个细胞的过程。
在转化过程中,DNA通过内源 性或外源性途径进入受体细胞 ,并在其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转化是细菌和某些原生生物中 常见的基因转移方式之一。
转化对于细菌的适应性进化、 基因组的重排以及细菌之间的 基因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转导
01
转导是指由病毒介导的DNA转移过程。
02
在转导过程中,病毒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 通过病毒的复制和表达将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胞。
06
CATALOGUE
微生物遗传学的前沿研究与展望
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结词
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在微生物 遗传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表观遗传学研究关注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如DNA甲基 化、组蛋白修饰等,这些机制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进而影响微生物的性状和功能。近年来,随着高通量 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取得了重 要进展,为深入理解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因素处理微生物,诱发基因突变,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 突变体。
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转化等技术手段,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或个体,实现遗 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定向改造微生物的性状。
05
CATALOGUE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微生物的遗传现象、遗传变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科学领域。

微生物遗传学对于理解微生物的进化、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和环境的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实验方法,以及在微生物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一、微生物遗传学概述微生物遗传学是遗传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基因传递以及基因调控等现象。

微生物遗传学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遗传学类似,但由于微生物的特殊性,研究方法和技术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单细胞或少细胞的微小生物。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和基因组结构,因此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

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不仅能够深化对微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理解,还对药物的研发、疾病的治疗以及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微生物遗传学的重要实验方法1. 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一种常用的基因传递方式,通过外源DNA片段的吸收和整合,使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转化可以导入一些有益的基因,提高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能力或抗生素产生能力;也可以导入一些抗菌基因,提高微生物对抗生物胁迫的能力。

2. 转座子(Transposon)插入转座子是一类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的DNA片段,转座子插入是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方式。

通过转座子插入实验,可以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表达模式以及基因组的结构和稳定性。

转座子插入还可以用于菌株的遗传修饰,通过插入转座子来改变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3.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遗传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的方法。

通过重组DNA技术,可以将外源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使其表达所需的特定蛋白质。

基因工程在微生物制药、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修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和应用1. 微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可以揭示微生物的进化路径和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微生物菌株和基因组的比较,可以了解它们的亲缘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联性,进一步推测微生物的进化历史和适应策略。

微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的遗传物质1.DN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微生物的基因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微生物的遗传信息。

2.RN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中还包括RNA(核糖核酸),RNA在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mRNA、tRNA和rRNA等不同类型。

3.质粒: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中还存在质粒,质粒是细胞外遗传物质,可以自主复制和传递,在微生物的分子遗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突变:突变是指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突发性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突变会导致微生物表型的变化,包括对抗药物的耐药性等特征。

2.重组:重组是指微生物遗传物质的重组和重排,包括同一基因组内的DNA重组和来自不同基因组的DNA重组,重组可以导致各种遗传特征的变异和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3.外源基因的导入:微生物可以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来获得新的遗传特征,包括外源DNA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和质粒的转移等方式。

三、微生物的遗传传递1.垂直传递:垂直传递是指微生物遗传物质从父代到子代的传递,包括细菌的有丝分裂、芽生、孢子形成和病毒的感染传递等方式。

2.水平传递:水平传递是指微生物遗传物质在同一代的微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包括细菌的共享基因池、DNA转化和连接转移等方式,可以导致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换和遗传多样性的增加。

四、微生物遗传的调控机制1.DNA修饰:微生物可以通过DNA修饰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包括DNA 甲基化和DNA腺苷酸修饰等方式,这些修饰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转录调控:微生物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结合和解离来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包括正调控和负调控,这些调控作用可以响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3.蛋白质修饰:微生物可以通过蛋白质的修饰来调控蛋白质的活性和稳定性,包括翻译后修饰和酶的磷酸化、乙酰化和甲基化等方式。

4. RNA干涉:微生物可以通过RNA干涉机制来调控基因表达,包括小分子RNA的介导和crispr-cas系统等方式,这些机制可以抑制或靶向性地破坏特定基因的表达。

微生物的遗传与基因转移

微生物的遗传与基因转移

微生物的遗传与基因转移微生物是指那些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体,它们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水中、土壤中、空气中等等。

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微生物的遗传和基因转移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下面将分别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传统上所说的竖向遗传和水平遗传。

竖向遗传是指基因从父母到后代的传递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来进行的。

大多数微生物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一般通过细胞分裂来繁殖后代。

这种方式的传递是比较稳定的,后代的基因组与祖先的基因组非常相似。

水平遗传是指基因在同一代中的传递,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转移基因来进行的。

微生物可以通过共生、寄生和竞争等方式来进行基因转移。

基因转移可以是同种微生物之间的,也可以是不同种微生物之间的。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方式。

1、共生。

共生是指两种或更多的微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相互协作,促进对方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式下,微生物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换,从而达到一定的适应性。

例如,劳伦斯希尔菌和枯草杆菌在土壤中生活,它们之间可以交换一些垢石酸(KDT)和组氨酸等基因,从而提高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

2、寄生。

寄生是指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外一种微生物体内,从而进行生存和繁殖。

这种方式下,寄生者可以通过寄主细胞来进行基因转移。

例如,钩端螺旋体寄生在人体内,通过基因转移来获取抗生素和免疫系统抵御的能力。

3、竞争。

竞争是指微生物之间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行的互相作用。

这种方式下,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基因转移来获得某些能力,例如抗药性和适应性等。

竞争可以在同种微生物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不同种微生物之间发生。

例如,乳酸菌之间就可以通过基因转移来互相竞争。

二、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微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转化、转导和菌体共生。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三种方式。

1、转化。

转化是指微生物通过摄取自由的DNA片段,并将其复制到自己的基因组中来进行基因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微生物遗传查看答案习题填空题1.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

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

2.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3.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P32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35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4.H. Fraenkel 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______也是遗传物质。

5.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______。

6.近年来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表明,能进行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______,只含473个基因。

7.大肠杆菌基因组为______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______。

8.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______,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______,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9.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______。

10.詹氏甲烷球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完全证实了1977年由______等人提出的______。

因此有人称之为“里程碑”的研究成果。

11.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其中有的类似于______,有的则类似于______,有的就是两者融合。

12.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______型、______型和______型。

13.______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大肠菌素是一种细菌蛋白,只杀死近缘且不含______质粒的菌株,而宿主不受其产生的细菌素的影响。

14.用一定浓度的吖啶橙染料或其他能干扰质粒复制而对染色体复制影响较小的理化因子处理细胞,可_______ 。

15.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3种类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6.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_______,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17.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需采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分离。

18.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_______和_______所致。

19.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_______ 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20.根据感受态建立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转化和_______转化,前者感受态的出现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后者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为地将DNA导人细胞内。

21.大多数酵母菌株含有一种称之为_______的质粒,它们是封闭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周长约6Kb,以高拷贝数存在于酵母细胞中,每个单倍体基因组含60-100个拷贝,约占酵母细胞总DNA的30%。

22.线粒体的核糖体在大小上类似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近缘关系,支持真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是由_______演化出来的假设。

23.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_______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_______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24.为了提高诱变效率,常用物理、化学两种诱变剂_______,待诱变的菌株或孢子悬液一定要混匀,使其能均匀接触诱变剂。

25.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主要包括原生质体的_______、原生质体的_______、原生质体_______ 和融合子选择等步骤。

选择题(4个答案选1)1.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或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细胞成分,然后分别与无毒的R型细胞混合;结果发现,只有( )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作用,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1)RNA (2)蛋白质(3)DNA (4)毒素2.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调控序列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 )。

(1)RNA序列(2)DNA序列(3)调控序列(4)操纵子序列3.最小的遗传单位是( )。

(1)染色体(2)基因(3)密码子(4)核苷酸4.大肠杆菌及其他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就是以( )形式在细胞中执行着诸如复制、重组、转录、翻译以及复杂的调节过程。

(1)环状(2)核酸(3)真核(4)拟核5.大肠杆菌中,有些功能相关的RNA基因串联在一起,如构成核糖核蛋白体的3种RNA 基因转录在同一个转录产物中,它们依次是16SrRNA、23SrRNA、5SrRNA。

这3种RNA 在核糖体中的比例是( )。

(1)1:1:1 (2)1:2:1 (3)2:1:2 (4)1:2:36.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一定数量的重复序列,但比真核生物( ·),而且重复的序列比较短,一般为4~40个碱基,重复的程度有的是十多次,有的可达上千次。

(1)多得多(2)多几倍(3)多几千倍(4)少得多7.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会出现差错,细菌细胞具有校正和修复功能,除了DNA聚合酶的纠错功能外;还有比较复杂的( )。

(1)光保护作用(2)调控系统(3)突变作用(4)修复系统8.酵母菌基因组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 ),其tRNA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至少是4个,多则30多个,总共约有250个拷贝。

(1)高度重复(2)操纵子结构(3)少而短(4)连续性9.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可以说古生菌是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特征的一种奇异的结合体。

一般而言,古生菌的基因组在结构上类似于( )。

(1)酵母(2)丝状真菌(3)细菌(4)病毒10.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根据( )和电泳呈现的带型将染色体DNA与质粒分开。

(1)数量(2)相对分子质量大小(3)凝胶用量(4)线型结构11.插入顺序和转座子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携带有编码转座酶的基因,该酶是转移位置,即转座所必需的;另一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两端都有( )。

(1)反向末端重复序列(2)不同源序列(3)同源序列(4)不重复序列12.Mu噬菌体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噬菌体,其基因组上除含有为噬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因外,还有为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因此它也是最大的( )。

(1)噬菌体(2)插入顺序(3)转座子(4)转座因子13.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产生截短的蛋白质,这种基因突变是( )。

(1)同义突变(2)错义突变(3)¨无义突变(4)移码突变14.F’是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P因子,F’× F-的杂交与F+ × F-不同的是给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并且不需要整合就可以表达,实际上是形成一种部分二倍体,此时的受体细胞也就变成了( )。

(1) F+ {2) F’ (3) F- (4) F15.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主要的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 ),井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

(1)裂解机制(2)包装机制(3)识别机制(4)侵入机制16.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是能量生成的场所,还参与脂肪酸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由于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 )。

(1)质粒遗传(2)细胞核遗传(3)染色体遗传(4)细胞质遗传17.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过程,准性生殖的过程可出现很多新的( ),因此可成为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其次,在遗传分析上也是十分有用的。

(1)减数分裂(2)基因组合(3)生殖现象(4)有性生殖18.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 ),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

(1)重组频率(2)融合频率(3)突变频率(4)调控频率19.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中,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一步发生酶缺陷,合成反应不能完成。

通过外加限量的所要求的营养物,克服生长的障碍,而又使最终产物不致于积累到引起( )的浓度,从而有利于中间产物或某种最终产物的积累。

(1)反馈调节(2)突变(3)生长增加(4)基因重组20.对氟苯丙氨酸是苯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因此:对氟苯丙氨酸抗性菌株所产生的苯丙氨酸也不能与阻遏蛋白或变构酶结合,这样必然会在有苯丙氨酸存在的情况下,细胞仍然不断地合成苯丙氨酸,使其得到过量积累,这就是( )或抗反馈突变株。

(1)反馈(2)抗阻遏(3)阻遏(4)抗药性21.采用接合、转化、转导和原生质体融合等遗传学方法和技术使微生物细胞内发生基因重组,以增加优良性状的组合,或者导致多倍体的出现,从而获得优良菌株,这种育种方法被称为( )重组育种。

(1)诱变(2)体内基因(3)体外基因(4)融合基因是非题1.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为了证实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他们用P32标记病毒的DNA,用S35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然后将这两种不同标记的病毒分别与其宿主大肠杆菌混合。

结果发现决定蛋白质外壳的遗传信息是在DNA上,DNA 携带有T2的全部遗传信息。

2.1956年,H.Fraenkel Conrat用烟草花叶病毒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结果也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3.大肠杆菌及其他原核生物编码rRNA的基因rrn多拷贝及结构基因的单拷贝,也反映了它们基因组经济而有效的结构。

4.酵母菌的DNA也是与4种主要的组蛋白(H2A、H2B、H3和H4)结合构成染色质的14bp 核小体核心DNA:染色体DNA上有着丝粒和端粒,也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没有间隔区或内含子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