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汉平原乡村景观发展研究_汪民

合集下载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相关推荐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一、小城镇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使全省小城镇迅速崛起,一批各具特色的明星城镇已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全省城镇化水平极大提高。

到2000年底,全省已有建制镇846个,比1978年的105个增加近8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3%,比1978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小城镇已经成为全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成为湖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

总的来看,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在解决人口聚居、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农村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1、新的农村人口聚居点。

费孝通教授早在改革初期就认为,新型的小城镇可能成为防止人口过度集中的“蓄水池”,今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释放出长期关闭的传统农村的大量人口,如果没有缓冲和蓄积这股息流的中间体,势必引发显而易见的社会恶果,何况中国在几十年里也决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建成十多个人口在千万上下的现代化大城市来容纳这股人口巨流,因此新型的小城镇正可以发挥拦阻和蓄积人口流量的有效作用。

2、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大影响。

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农村经济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乡镇企业对农村、对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我们也深知,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乡镇企业虽然已经完成了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创业时期;但分散、粗放经营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分散化、小型化在许多地方带来了环境污染、滥占耕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

社会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限制了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阻碍着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甚至危及着乡镇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乡镇企业迫切要求集中联片发展,从而客观上要求发展小城镇。

乡镇企业连片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更好地积累资金,而且可以成为乡镇企业摆脱分散化、粗放型生产困境的重要途径,对于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提高,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名单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名单
企业 30 强数据的实证分析 公益性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扶贫的启示—基于重庆开县民丰互助合
作会的农村金融试点 贵州屯堡地戏面具产业化发展调查和品牌创新研究 重拾画乡情,共绘乡村美—陕西户县东韩村特色产业发展调研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果农收益分配不合理现象研究—以周至县猕猴桃
产业链为例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测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
学科类别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经济类
F025 F026 F027 F028 F029 F030 F031 F032 F033 F034 F035 F036 F037 F038 F039 F040 F041 F042 F043 F044 F045 F046 F047 F048
家庭农场发展的现实的偏差及矫正路径 --基于湖南省长沙县的调查分析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比较传统—基于 8 市 22 个行政村的实地调
研 劳动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广东南海高新区企业的调查
让现代农业保险更“保险” --广州市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实施问题研究 为农村经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广东两个典型淘宝村发展实践
政经德善,多元协治与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以吉林省扶余市 农民志愿者组织为例
合肥工业大学 华侨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安阳师范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遵义师范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分析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分析

因素的制 约,要克服农 民市民化 中的种种制约 ,必须在人们 的思想观念 、城镇建设和发展、农 民工权益保障 、制度层 面、城 乡 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上求得全 面突破 ,这样 方能让更 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加快实现 农民市民化。 关键 词 :城 乡一体化 居村农民 市民化

益受 损却 奔走 无 门而 苦恼 ,农 民工 普遍 反 映 :我 们有 什 么 问题 和要 求 ,都 没有地 方 去说 ,也 不 知道 找谁 说 。不难 预 知 ,长期 的 心理压 抑 极易 造成 “ 生 代 ”农 民工 失望 、苦 新 闷 、忧郁 的情 绪 ,甚 至反 社会 的行 动 。这 一 问题 亟需 引起 有关 部门 的重视 。 3已有城 乡差 异惯 性 存在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 城 市融 合 .

其中。 社会 。 4政 府公 共 服 务失 衡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尚处 于 一 种半 城 . 根据 有 关 部 门调 查 ,7 .%的 新生 代 农 民工 认 为 自己 02 市化 状态 仍 然 是 “ 村 人 ”,50 农 .%认 为 自 己 已 是 “ 里 人 ” 城 ,而 根据 环境 保护 部 发布 去 年度 全 国城 市 环境 管理 与 综合 2 .%的人认 为 自己 “ 48 既不 是城 里人 也不 是 农村 人 ” 。可见 整 治年 度报告 ,去年 我 国城镇 化 率达到 5 . %。但 中国 的 14 3 “ 生代 ”农 民工 身份 认 同上 的 困惑和迷 茫 。农 民工 是城 市 新

2 . 2 01 1 1
XI NNONGCU N
方 面 面 ,需 要 我 们站 在 时代 和战 略 的高 度 ,用 广 阔 的视 角 承 受 。其 次 ,可 考虑 吸 收较 长 时 间 ( 5年 以上 )进 城 就 业 一 作统 筹 规 划 ,解 放 思 想 ,大胆 探 索 ,力 争在 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农民, 参加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 缴纳的数额与缴纳的 _ 求 得 新 的突破 。 办法可等同于城市职工, 按有关规定按时征缴。四是参与 圈 1在思 想观 念上 求突破 . 城市社会管理和政治活动权。为保障我国公民的完整权益,霸 从历 史 角度看 ,城 市兴起 和发 展 的历 史事 实告诉 人 们 , 同时也为了推进城市政治文明建设, 应让进城农民特别是 _ 农村 与 城 市 ,农 民和 市 民本 来根 本不 存 在 鸿沟 。世 界 上 原 其中进城时间较长的农民参与城市社区民主管理和相关的 圜 先 没 有 城 市 ,也 没有 市 民 ,人们 都生 活 在农 村 田园 。随 着 城市政治生活的实践, 包括参与决策、选举人民代表、民 l 圜 社 会 分 工 的 出现 ,经 济与 社会 的 发展 ,才 出现 了一 座 座城 主监督活动等等, 这样让进城农民在为城市建设服务中实 _ 市 ,可 以这 样认 为 ,城 市 原来 是 由农 民 创造 的 ,城 市 的市 现 自己的 理 想和 价 值 ,在 自己所 在 城 市 找 到一 种 归 属 感 、_ 民原 本 都是 由农 民转化 而 来 的 。一部城 市发 展 史 ,就 是农 责 任感 。 民创 造 史 ,农 民演 变 市 民史 。那 种对 农 民 的偏见 ,对 进城 4在制 度层 面上求 突破 . 首先 是 户籍 制度 改 革要 有新 突 破 。变 农 民为 市 民 ,最 农 民工 的 冷漠 、歧 视 行为 ,一定 程度 上表 现 了 人们 对 城市

浅议江汉平原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发展路径——以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为例

浅议江汉平原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发展路径——以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为例

公路 、陈岳 路、截 岳路 等 ,主要 为一块 板 断面 形 式。 乡村 地 区多枝权 路 ,以通村路 为 主 ,道 路等 级低 ,交通 畅达能 力偏低 。全域 道路 建设 缺 乏系统性的规划 指引 。 2 . 4公共服务设施不 均衡 镇域 财政 支出 多用于发 展生 产部 门 ,公共
On P r obl em s an d Dev el opm ent P at h of S m al l T ow n COn S t r uC t i on i n
J i angh an P l ai n
— —
程 晓 梅 Ch e n X i ao me i

要 :小城镇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
研 究江汉 平原小 城镇建 设现状 问题 ,探讨 相应 的城镇发 展路径 ,对于 这一 类小城镇 的发 展有
重要 意 义 。
2 . 3道路 交通连续性差 小城镇 往往 是依托 过境道 路而逐渐 发 展起 来 的。镇 区的路 网体系依 托过 境公路 ,形 成不 完善 的道路 系统 。镇域有 随岳 高速从镇 中部穿
展路 径 。
2 江汉平原小城镇建设问题一 以岳口镇为例
过 ,有一个 高速 公路互通 口。主要道路 为 天岳
岳 口镇 位 于 湖 北 省 天 门市 南部 ,地 处 江 汉平原 腹地 , 汉 水 之滨 ,是 天 门市 的第一 大重 镇 。辖 陈家巷 、庙巷等 共 7个社 区居委会 和健 康、 洪寺 庙 、刘铁 岭 等 4 6个 行政 村 ,总 面积
on qual i t at i ve anai y s i s an d c or n bi ned wi t h
r I evant r es ea r ch on Yuek ou, T i anm en,

江汉平原振兴示范区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北仙桃市为例

江汉平原振兴示范区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北仙桃市为例

江汉平原振兴示范区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北仙桃市为例作者:李波平,李玥,张应雄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12期李波平,李玥,张应雄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这是深入推进“三农”工作、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农业农村充分发展、城乡均衡和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提出,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扶贫片区乡村振兴试验区。

因此,研究湖北省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发展,有利于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文以江汉平原重要城市——仙桃市为案例,分析仙桃市乡村振兴面临的短板、发展模式和对策建议。

一、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仙桃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万亩,总人口153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辖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市属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15个建制镇、2个原种场和1个排湖风景区。

1.仙桃市农业发展现状仙桃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猪、鱼、蛋生产基地。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55.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7%。

2017年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66万元,同比增长8%。

2017年新增家庭农场3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新认定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7家。

2017年仙桃再次荣获“中国黄鳝之都”称号;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经验在全国推广;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4万亩。

2.仙桃市域经济发展情况仙桃是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发展一直走在湖北省各县(市)前列。

2017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718.66 亿元,比上年增长7.8%,产业结构为12.5∶53.8∶33.7,全市人均 GDP 达 62985 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48.07 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0.9 亿元。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含监利)水患与城镇发展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含监利)水患与城镇发展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含监利)水患与城镇发展近年来,江汉平原在明清时期的迅速崛起和同样迅速的人地关系失衡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患的成因、基本状况、影响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勾勒出江汉平原水患的基本轮廓,在许多方面有相当精辟的见解,为后来者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1]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在水患肆虐的江汉平原,城镇发展所受影响及其特征。

一、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城镇发展的基本状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从长江下游向西逐步推进,江汉平原在雄厚的垸田农业基础上,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一跃成为全国转运贸易的枢纽。

在此过程中,江汉平原城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那些最初因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形成的县(州)城逐渐成为集政治中心、商品集散地、手工业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地区性政治、经济中心。

同时,在县(州)城的周围以及河口等便于船舶停靠的地方逐渐形成新的以经济功能为主体的市镇,它们大多以转运贸易起家,同时兼顾周围地区的日常需求。

对于这些城镇来说,四通八达的河流就是它们的生命线,这一点在城镇的布局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江汉平原16个县(州)城为例,它们中有9个分布在长江两岸,占总数的56%,其余的分布在汉水及其支流的两岸。

商业市镇也无一例外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河流两岸,其影响范围由河流的大小和市镇自身的位置决定,一般来说,处于长江、汉水沿岸或是几条河流交汇处的城镇,其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因而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江汉平原这种密度较高、集中于河流两岸的城镇分布格局既是因商业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的,同时也是商业发展的支柱,这些级别不同、功能略有差异的众多城镇散布在整个平原,在明清时期呈现出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景象。

在明清时期,尽管商业在城镇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对于县(州)城来说,政治功能仍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在政府拨款大力维护的城墙内,有大量坛庙、官衙、公署、仓库、监狱等建筑,政府在地方的各级行政、军事、文化代表就驻扎在这里,从地方官员到下级皂隶,以及由此产生的供应他们日常各种需要的人员,其数量在这类城市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属于城市中的特权阶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摘要: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大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机。

然而现行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发展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探索人的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诸多难题。

正视其存在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是切实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好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推进新型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点就在农民工的市民化。

因此,实现人的城镇化和地的城镇化的均衡发展,从而推动进城农民工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三维转换,这是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点,也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人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地的城镇化这一问题的着眼点。

1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现实意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69亿人。

如果按《中小城市绿皮书》的预测,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到2030年,国家需要解决4~5亿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问题。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问题分析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问题分析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问题分析作者:邵志国袁素芬赵丽娅李喻詹晓青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9期(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对荆州、天门、潜江、荆门、仙桃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访谈,通过Office软件、Coreldraw画图软件等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江汉平原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生活垃圾任意丢弃、农业秸秆处理不当、种植业面源污染突出、水产养殖以及禽畜养殖污染加剧,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处理简单化、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投加饲料和禽畜养殖管理不完善等造成的,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生态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等措施对江汉平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关键词江汉平原;生态环境;对策中图分类号 S 18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334-03Study on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Jianghan PlainSHAO Zhi guo, ZHAO Li ya et al(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The rural eco environment in Jingzhou, Tianmen, Qianjiang, Jingmen, Xiantao was investigated and interviewe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Office software, Coreldraw drawing softwa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rural environment in Jianghan Plain were studi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Jianghan Pla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were the littered waste, agro planting area, aquaculture and livestock breeding pollution which caused by simple treatment for domestic garbage, excessiv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large dosage of feed, defective of livestock breeding management.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controlling the eco environment in Jianghan Plain, including waste classification disposal, reducing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promoting eco farming and large scale farming.Key wordsJianghan Pl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easures基金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01210512078,201210512031)。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为 了解 决以 上 问题 , 笔 者采 取 实地踏 勘 、 抽 样调 查 和样 本 检
测 等方 法 开展 调 查 研 究 , 对 该 地 区突 出 的水 源 、 土壤 、 垃圾
污 染等 3个 方面 问题 进行 重点 研究 . 剖析 问题 产 生 的原 因 , 并提 出 治理 的对策 , 以期为 各级政 府 决策提 供 参考依 据 。
水面 、 沟 渠等 6类 , 主要水 体 有洪 湖 、 长湖 、 长江 、 汉江 、 东 荆
河、 西荆河, 监新河 、 内荆 河 、 田关 河 。 四 湖总 干 渠 、 东 干渠 、 西干 渠 等 。 笔 者 于潜 江 、 洪湖 、 公 安 和仙 桃 等 典 型 县 市布 点 采样监 测 , 抽 样检 测结 果 表明 , 大 部 分水 体都 受 到了 不 同程 度 的污染 。
现 代农 业科技
2 0 1 3年 第 9期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江汉平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 策
胡久 生 , : 邢 晓燕 1 , 2 康 群 晏 群 - , 彭华 伟 ,
( 湖 北 省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会 , 湖北武汉 4 3 0 0 7 1 湖北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 湖北大学资源 环境 学院)
学 需氧 量 。 油 田附 近 沟渠 水 质为 Ⅳ 类 , 达 到 了功 能 区划水 质
标准。
污染 、 湖 泊富 营 养化 、 土 壤污 染 、 垃圾 污 染 等 问题 十 分 突 出 , 这 些 问题 的出现 , 不仅 影 响农 业生产 和 农民 生 活 , 而 且也 制 约 了湖 北农 村经 济社 会 的可持 续 发展 和新 农 村建 设进 程闭 。
江汉 平原 位 于 湖 北 省 中南部 , 土地肥沃 , 气 候适 宜 , 资 源 丰富 , 是 湖北 农 业 人 口稠 密 、 经 济 较发 达 地 区 , 也 是湖 北 省 乃至 全 国重 要 的商 品 粮 、 棉 、 油 生 产基 地 和 畜 禽 、 水 产 品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分析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分析

新型城镇化㊃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分析王淼1,2,孔令成1,2∗㊀(1.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荆州434023;2.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㊀基于2002 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SBM -GML 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水平,然后运用面板Tobit 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结果表明:2002 2006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不尽人意,但2007 2021年该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均显著提升,同时长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水平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新型工业化的影响更大㊂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挖掘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潜力,建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断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 活力 ,为提升当地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助力,同时还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㊁改造农村电网等方式进一步减少非合意产出㊂关键词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SBM -GML 指数法;面板Tobit 模型中图分类号㊀S -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4)09-0192-06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9.042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New Urbanizat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WANG Miao 1,2,KONG Ling-cheng 1,2㊀(1.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Jingzhou,Hubei 434023;2.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3)Abstract ㊀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1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2to 2021,this paper uses the SBM-GML index method and the entropy value metho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and then uses the panel Tobit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new industrialization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2to 2006is not satisfactory,but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economic belt from 2007to 2021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lso shows a steady upward trend.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and the impact of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is even greater.Based on this,in order to further tap the potential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o improve the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hould steadi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while continuous-ly injecting new vitality into new industrialization,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local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and further re-duce undesirable output by optimiz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forming rural power grids.Key words ㊀New urbanization;New industrialization;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SBM-GML index method;Panel Tobit model基金项目㊀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Q045);长江大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7csza02)㊂作者简介㊀王淼(1998 ),女,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与规划㊂∗通信作者,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家庭经营与管理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6-02㊀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升至2020年的63.9%,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㊂进入新时代以来,为了推动经济社会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㊂此外,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华粮仓㊁黄金经济大动脉,该区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㊁增加农民收入㊁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标,且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又与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颇有关联㊂因此,深入探究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推动该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㊂1㊀文献综述当前,关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已有诸多成果,多以实证分析进行呈现㊂从局部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较多㊂尽管学者们在研究方法上有着不同的见解,但统一思路为:首先采用SBM -GML 指数法[1]㊁DDF -GML 指数法[2]等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再利用熵值法[1-3]评估新型城镇化水平,最后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此外,由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丰富,因此学者们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大有不同,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各有千秋,例如李苏等[4]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个具体指标来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而蔡绍洪等[5]通过创建一㊁二㊁三级指标来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社会发展㊁公共服务㊁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同时每个二级指标下又设4~5个三级具体指标,建立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㊂王巧玲[6]在蔡绍洪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扩充,将城乡统筹也加入到新型城镇化的表征体系,对新型城镇化的表征更加详细㊂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4,52(9):192-197从整体来看,关于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共同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较少,但有相关研究可参考㊂丁翠翠等[7]对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与乡村振兴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最终认为新型工业化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协调程度逐年提升,从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再到中级协调,最后逐渐演化为良好协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距优质协调尚有一段距离,有待进一步提升㊂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㊂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金绍荣等[8]分别利用E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了我国26省份2011 2020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乡村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乡村数字化水平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㊂杜建军等[9]运用2019年1740个县级行政单位样本,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考察了数字乡村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最终得出数字乡村促进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㊂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以及信息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已颇有建树,但仍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㊂首先,大部分文献侧重于从经济㊁人口㊁社会㊁环境等几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㊁工业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忽略了新型城镇化中的城乡统筹㊁产业结构以及新型工业化中知识信息化等相关指标的选取;其次,关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远远多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还有待扩充㊂基于此,笔者创建了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以及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2 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对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规律进行探索,以期为着力挖掘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潜力提供参考㊂2㊀理论分析与模型选择2.1㊀理论分析㊀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的城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产城互动㊁节约集约㊁和谐发展等新的内涵后的城镇化㊂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引领发展,同时包含生态发展㊁可持续发展,新科技渗透㊁融合到各产业㊁各领域㊂当前我国以新型城镇化作为引领以达到 四化 协调发展的目的,但同时也承认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二者相互依存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存在着落后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化的工业部门㊂1964年,拉尼斯和费景汉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其认为二元经济是介于传统农业经济阶段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㊂在城市工业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导致较低的农业生产率,从这一角度来说,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的向城市工业转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㊂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引擎㊂1990年,罗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经济增长理论,其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积累㊁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㊂新型工业化正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是科技飞速发展㊁知识高度积累的产物㊂在城乡统筹㊁产城互动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可以有效促进高新技术向农业生产领域转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有助于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H1: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㊂H2: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㊂2.2㊀模型选择2.2.1㊀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㊂依据杨锦琦等[10]㊁马国群等[11]㊁张启文等[12]的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GML指数模型测量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㊂(1)超效率SBM模型㊂minρ=1-1m m i=1S-i/x ik1+1q q r=q S+r/y rk(1)s.tXλ+S-=x kYλ-S+=y kλ,S-,S+ȡ0ìîíïïïï式中:S表示投入和产出变量的松弛变量;λj代表权重系数;ρ代表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值㊂(2)GML指数㊂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是由GM(Global-Malmquist)指数拓展而来㊂其兼具了GM 模型和ML指数两者的优点,使其具备了可传递性,不存在VRS模型无可行解问题,因而使其能够有效测度决策单元包含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㊂GML指数的公式如下:M G c(X t,Y t,X t+1,Y t+1)=D G c(X t+1,Y t+1)D G c(X t,Y t)(2) GML指数可以分解技术效率变化(PEC)㊁规模效率变化(SEC)和技术进步(TC),分解后公式如下:M G c(X t,Y t,X t+1,Y t+1)=D t+1e(X t+1,Y t+1)D t e(X t,Y t)ˑD G c(X t+1,Y t+1)D-t+1(X t+1,Y t+1)ˑD t c(X t,Y t)D G c(X t,Y){}=TE t+1c(X t+1,Y t+1)TE t c(X t,Y t)ˑD G e(X t+1,Y t+1)/D t+1c(X t+1,Y t+1)D G c(X t,Y t)/D t c(X t,Y t){} =EC cˑBPC c(3) 2.2.2㊀面板Tobit模型㊂在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参考薛选登等[13]㊁袁方39152卷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淼等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14]㊁杜江等[15]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拟建立面板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㊂具体所构建的模型如下: GTFP it=a0+a1urban it+a2int it+a3z it+εit(4)式中:GTFP it为i省(市)在时期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urban it表示i省(市)在t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 int it表示i省(市)在时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数;z i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㊂3㊀实证分析3.1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㊀立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丁翠翠等[7]㊁葛鹏飞等[16]㊁李欠男等[17]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拟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评价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且精选合适的投入㊁产出指标来有效测度该区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㊂表1㊀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Table1㊀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ew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目标层Target layer 准则层Criterionlayer指标层Indicator layer指标作用方向Direction ofindicator action新型城镇化New urbani-zation 经济人口城镇化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公共基础城镇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燃气普及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产业结构城镇化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乡统筹城镇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镇化率+新型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人力资源工业化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劳动生产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经济发展工业化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生态环境工业化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工业能源消费量+知识信息工业化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平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㊀㊀(1)被解释变量㊂被解释变量为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鉴葛鹏飞等[16]㊁梁劲锐等[18]㊁银西阳等[19]的研究成果分别选取劳动㊁土地㊁机械动力㊁化肥㊁农膜㊁农药和农业用水作为投入变量,由于当前使用役畜的程度大幅度下降,且农村普遍存在役畜与可食用牲畜不分的情况,该研究剔除了役畜要素㊂参照李欠男等[17]㊁尹朝静等[20]㊁吴传清等[21]的研究,选取农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㊂为了减少价格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该研究以2002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期对农业总产值进行了折算㊂对于非基准产出指标的选取,立足李波等[22]的研究成果,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发展的实际,主要选择农业碳排放量以及化学需氧量㊁总氮㊁总磷的排放量等指标进行表征㊂表2㊀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投入㊁产出指标Table2㊀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一级指标Primaryindicators二级指标Secondaryindicators三级指标Third-level indicators 投入指标Input indicators劳动投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万人)土地投入农作物播种面积(103hm2)机械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化肥投入农用化肥施用量(万t)农膜投入农膜使用量(万t)农药投入农药使用量(万t)灌溉投入有效灌溉面积(103hm2)期望产出Expected output 农业总产值(以2002年的居民粮食消费价格为基期进行折算过后的总产值,万元)非期望产出 农业碳排放量(万t) Undesirable output 总氮(万t)总磷(万t)化学需氧量(万t)㊀㊀(2)核心解释变量㊂该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分别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新型工业化水平,参考丁翠翠等[7]㊁郭海红等[23]的研究成果,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分别从经济发展㊁公共基础㊁产业结构㊁城乡统筹4个维度来衡量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再以人力资源㊁经济发展㊁生态环境㊁知识信息4个维度来衡量当地的新型工业化水平㊂(3)控制变量㊂参照刘战伟[1]㊁许素琼[24]的研究及实际,用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代表农业产业结构,用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代表农业生产受灾率,选取农村用电量衡量农村电力发展水平,选取有效灌溉面积代表农村水利发展状况,用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示农村农用机械使用状况㊂该研究以2002 2021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数据均由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㊁农村统计年鉴(2003 2022年)㊁‘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得来㊂3.2㊀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㊀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利用MaxDEA7.0软件对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㊂限于篇幅该研究将所测算出的2002 2021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每5年求平均值的方法进行整理,结果如表3所示㊂㊀㊀从表3可以看出,在2002 2006年只有上海市和贵州省的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但从2007 2021年只有江苏㊁安徽㊁贵州3省的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未达到1,说明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2007年提出发展现代农业㊁2008年提出发展农业基础建设以来,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科技得到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也49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随之提高;上海市和安徽省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变化较小,上海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中途出现恶化,其原因可能是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定位不利于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㊂但随着‘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 2025年)“等政策的颁布,上海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越发明确,因此近几年上海市的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逐渐回升㊂与此同时,其他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也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说明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既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也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㊂3.3㊀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水平分析㊀基于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此处参考尹朝静[25]㊁管辉等[26]的研究采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2002 2021年的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为方便比较,以折线图形式呈现结果,如图1㊁2所示㊂表3㊀2002 2021年长江经济带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able 3㊀Annual average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ex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uring 2002-2021地区Area2002 2006年2007 2011年2012 2016年2017 2021年上海Shanghai 1.251 1.346 1.209 1.251江苏Jiangsu 0.8460.963 1.311 2.244浙江Zhejiang 0.955 1.667 2.044 2.617安徽Anhui 0.7930.8570.893 1.078江西Jiangxi 0.967 1.350 2.271 3.793湖北Hubei 0.956 1.112 1.245 2.207湖南Hunan 0.921 1.104 1.159 1.399重庆Chongqing 0.940 1.041 1.337 2.062四川Sichuan 0.891 1.106 1.375 2.602贵州Guizhou 1.0230.906 1.547 3.580云南Yunnan 0.869 1.186 1.238 1.834均值Mean0.9161.1491.4212.242图1㊀2002 2021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Fig.1㊀Level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uring 2002-2021图2㊀2002 2021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工业化水平Fig.2㊀Level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uring 2002-2021㊀㊀从图1㊁图2可以看出,2002 2021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新型工业化的波动较大,相对而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加稳定,其原因可能在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易受原材料㊁地理区位㊁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㊂分开来看,上海㊁江苏㊁浙江3省(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新型工业化水平最高,四川㊁云南㊁贵州3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低,重庆㊁云南㊁贵州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最低,说明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新型工业化水平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沿海较高而西部地区较低的集聚特征;水平最高的地区和水平最低的地区差距明显,例如上海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在2021年达到0.94,与此同时贵州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仅为0.39㊂同年江苏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为0.85,而贵州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为0.22,说明长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㊁工业化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㊂3.4㊀长江经济带面板Tobit 回归结果分析㊀长江经济带2002 2021年的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Tobit 分析结果见表4㊂59152卷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淼等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卡方值的P值为0.000,远小于0.05,表明回归方程的总体线性显著性较好,回归结果是有效的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0.05水平下显著,说明新型城镇化显著提升了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原因可能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传统的城镇化转型为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统筹㊁城乡一体,倡导城市支持农村㊁工业服务业反哺农业,使得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㊁充足的资金㊁专业技术人才㊁更广阔的市场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等支持,使得农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㊂长江经济带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样在0.05水平下显著,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长江经济带新型工业化水平每上升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会提升2.75%,说明新型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其原因可能在于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但农业在支持工业发展的同时,工业也在反哺农业㊂第一,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新型农业机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设备等,从而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率㊂与此同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大数据㊁云计算㊁人工智能等入驻农业,农业生产日益智能化㊁精准化㊁高效化,进而使得该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日益提升㊂第二,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㊂一方面,工业为农业提供强大的仓储设备,使得农业克服季节㊁产量㊁质量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卡车㊁公路等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隐形农业机械 , 隐形农业机械 的增多帮助农业在不同时空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㊂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显著负向影响,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提高会导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降低,可能是因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变动和企业产出模式转换,进而打破原有的平衡导致非合意产出增加;农村用电量也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农村用电量增加,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原因在于当前发电燃料用得最多的是烟煤,烟煤燃烧不充分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会严重污染空气,且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雨会导致农田被污染,发电所产生的一系列污染都不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㊂表4㊀长江经济带面板Tobit回归结果Table4㊀Tobit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变量Variable系数Coefficient标准误Standard error Z统计量Z-statisticP值P value新型城镇化New urbanization 2.01220.8611 2.34000.0190新型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2.7469 1.2128 2.26000.0240农业产业结构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3.1191 1.2113-2.57000.0100农业受灾率Agricultural disaster rate-7.73E-08 3.11E-08-2.49000.0130农村用电量Rural power consumption-0.00010.0001-0.62000.5340有效灌溉面积Irrigated area0.00010.0001 1.26000.2090卡方值:26.10;P值:0.000;对数似然值:-232.3813.5㊀内生性处理㊀内生性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参数估计结果不一样,使回归结果有偏㊂该研究参考谭昶等[27]㊁畅倩等[28]的研究成果,运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选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变量的滞后项为工具变量分别进行检验,由于滞后变量与当期值高度相关,且与当期误差项不相关,符合工具变量的基本要求㊂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见表5㊂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也会随之上升㊂表5㊀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Table5㊀Regression results of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变量Variable(1)系数Coefficient Z统计量Z-statistic(2)系数Coefficient Z统计量Z-statistic新型城镇化New urbanization 2.0122 2.34 1.928 2.00新型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2.7469 2.26 2.5339 1.93农业产业结构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3.1191-2.57-3.2301-2.46农业受灾率Agricultural disaster rate-7.73E-08-2.49 6.45E-08-1.92农村用电量Rural power consumption-0.0001-0.62-0.0002-0.99有效灌溉面积Irrigated area-0.0001 1.26-0.0002 1.774㊀结论与建议4.1㊀结论㊀首先利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熵值法测算了该区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㊁新型工业化水平,最后运69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

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研究

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研究

摘要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从人地关系的视角,探讨乡村住区系统的概念,依托江汉平原这一地域单元,追述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的演化进程,在分析当前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应坚持的原则和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乡村住区系统的概念,乡村住区系统是乡村居民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其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以及维持这些活动的实体机制的有机组合。

第三部分主要追述了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的形成与演化,通过建立区域历史地理剖面的方法大致将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分为小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的现状。

详细研究了当前乡村住区的就业情况、居住状况、生活娱乐、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五部分论述了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的优化应坚持系统性、动态性、人文性三原则,指出发展乡村住区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等三条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关键词:乡村住区系统;江汉平原;演化;优化AbstractIn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background, the paper viewing a perspective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baseing on the geographical unit Jianghan Plain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rural settlements, the evolution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Jianghan Plai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Jianghan Plain rural settlements system,to improve the Jianghan Plain rural settlements should be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1 is the 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viewed the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propo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whole paper .Chapter2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rural settlements, rural settlements system, the activities of rural resident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including its live, work, education, health,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as well as the maintenance of these activities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mechanisms. Chapter3 recalls the history of the main rural settlements of the Jianghan Pla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establish of Regional History and Geography section to divid the history into small rural settlements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ist planned economy stage, stage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Chapter4 focuses on current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Jianghan Plain System. Detailed study of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living conditions, life and entertainment, as well as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hapter5 discusses the Jianghan Plain rural settlements system optimization should insist on systematic, dynamic, three principles of humanity, pointing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should insis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phold the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dhering to 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such as the thre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hapter6 draw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aspects of follow-up study and subjects to further analysis.Key words:Rural settlements system;Jianghan Plain;Evolution;Improve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1.4国内外研究概况 (2)2.乡村住区系统的概念 (4)2.1乡村住区系统与乡村聚落 (5)2.2乡村住区系统与乡村社区 (5)2.3乡村住区系统与乡村人居环境 (6)2.4小结 (7)3.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8)3.1小商品经济时期的乡村住区系统 (8)3.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乡村住区系统 (10)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乡村住区系统 (13)3.4小结 (15)4.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的现状 (17)4.1乡村住区的就业情况 (17)4.1.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 (17)4.1.2乡村青年普遍外出打工 (19)4.2乡村住区的居住状况 (20)4.2.1乡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 (21)4.2.2乡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 (21)4.3乡村住区的生活娱乐 (22)4.3.1乡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22)4.3.2乡村居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23)4.3.3乡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23)4.4乡村住区的公共产品供给 (24)4.4.1乡村住区的道路设施 (24)4.4.2乡村住区的安全饮水 (25)4.4.3乡村住区的义务教育 (25)4.4.4乡村住区的医疗卫生 (26)4.5小结 (27)5.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的优化 (29)5.1优化原则和指导思想 (29)5.1.1 系统性 (29)5.1.2 动态性 (29)5.1.3人文性 (30)5.2政策建议与支持措施 (30)5.2.1坚持可持续发展 (30)5.2.2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31)5.2.3坚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31)5.3小结 (32)6.结语 (33)6.1研究结论 (33)6.2论文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建议 (33)主要参考文献 (34)后记 (37)1.引言1.1研究背景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不仅城市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其中主要是被动的改变,这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模式研究江汉平原镇级规划的调查报告——以庙滩镇为例

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模式研究江汉平原镇级规划的调查报告——以庙滩镇为例

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提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今年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村问题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乡镇规模的不断无序的扩张,对环境的影响却日益加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考验,而江汉平原农业问题则是湖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问题。

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阐述了江汉平原农业景观中的城镇规划问题,解决此问题主要是处理好城镇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挥艺术专业的特点,立足于环境美学和景观视觉理论的基础,并从文明发展过程的角度,深入探讨城镇规划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针对于江汉平原的镇级规划新的概念和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镇级规划设计的取向就是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引导人们对环境美的欣赏,怎样的景观效果适宜于江汉平原的生态景观和城镇规划的有序进行,这一切基于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且有别于城市的规划,并在汉江平原具有可行性,推广性的景观形式。

本文后半部分以谷城县庙滩镇为实例,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解决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The research report of Jianghan Plain town planningIntroduction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ich has been alway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untryside issue,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accelerating the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present Chinese countryside issue and gives feasible solutions.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fact that the scales of the towns disorderly expanded gradually caused so harmful effects to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environment is facing a severe test. The agricultural issue in Jianghan Plain is the most typical problem in Hubei province.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mainly expatiates the town planning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Jianghan Plain. The best solution of this issue is to keep prop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cities and the environment, exert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t and base on th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sight vision theory. What’s more, from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deeply the present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situation of town planning both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puts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the town planning in Jianghan Plain and foresighted solutions. The orientation of town planning design is to lead people enjoying beauty with the precondition of meeting people’s material need. What kind of sights is adapted to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the order of town planning? All of these should be feasible and popularized in Jianghan Plain on the basis of meeting the local needs, different with the planning of any other city. The author at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paper gives fairly concrete solutions with the example in Miaoxian Town of Gucheng County.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郑重声明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变化

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变化

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变化2023-11-12•引言•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现状•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变化的趋势与目问题录•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优化的建议与对策•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01江汉平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其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的变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域,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了解近十年以来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应。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构建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变化的理论框架;然后设计问卷,进行大规模的农户调查;最后利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现状02自然环境江汉平原地处长江流域,气候适宜,水域丰富,为乡村农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江汉平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荆楚文化、江汉水文化等,为乡村农户的休闲活动空间增添了独特的人文色彩。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的类型与分布类型主要包括公共休闲空间、宅院休闲空间和田野休闲空间等。

分布公共休闲空间主要集中在村庄的中心或公共场所,如村口、祠堂、古树等周边;宅院休闲空间主要分布在农户的住宅四周;田野休闲空间则根据农田的分布情况而定。

包括座椅、凉亭、健身器材、灯光等硬件设施,以及草地、花卉、水景等景观设施。

功能满足乡村农户的休闲娱乐、社交聚会、健身锻炼等需求,同时也是传承和展示当地文化的平台。

设施农户休闲活动空间的设施与功能VS江汉平原乡村农户休闲活动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03自然环境变化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对农户休闲活动空间有影响。

基于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武汉市都市农业功能水平研究

基于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武汉市都市农业功能水平研究
2 武汉市都市农业功能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
结合武汉市农业发展状况和武汉市都市农业 发展规划的要求,将都市农业的多种功能主要确定 为生产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保护 3个方面。
都市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是一个产业最重要、 最基本的功能,其中包括 5个次级指标。人口密度 由区域的总人口数量占土地面积的比例得出;耕地 生产率能反映土地利用水平,可以衡量农产品供给 的功能;都 市 农 业 总 产 值 由 当 地 农 业 总 产 值 得 到; 人均国内 生 产 总 值 (GDP)反 映 了 当 地 的 经 济 发 展 水平,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 运行状况的最有效工具和最重要的经济指标[8];农 民人均纯收入是体现都市农业经营效益的指标,都 市农业也是通过提升产业经营的效益从而促进经 营者收入增长。
表 1 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当量
项目
气体调节 气候调节 水源涵养 土壤形成与保护 废物处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娱乐 生态服务总价值
耕地 0.607 1.080 0.728 1.770 1.990 0.861 0.120 7.156Leabharlann 生态价值(万元 /hm2)
林地
草地
4.249 0.971
3.277 1.092
3.884 0.971
4.734 2.367
1.590 1.590
3.957 1.323
1.553 0.048
23.248 8.364
水域 0 0.558
24.741 0.012
22.070 3.022 5.268
55.674
2.2 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 正向数据进行正向运算公式如下: Xij′=maXxijX-j-mimniXnjXj;
通信作者:汪 民,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 世纪 90年代,并率先出台一系列都市农业发展意见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十堰市金岗村产业规划及生态环境营造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十堰市金岗村产业规划及生态环境营造

2023年第9期现代园艺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十堰市金岗村产业规划及生态环境营造余瑛1*,汪文俊1,王玮2(1武汉城市学院,湖北武汉430083;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摘要:2015年国家提出了农业现代化,2021年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湖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建设农业强省,打造荆楚“四宜”美丽乡村[1]。

以湖北省十堰市金岗村为研究对象,探索以“生态农林发展、康养旅游互融、政企民共兴”的发展模式,坚决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努力将其建设为城郊农家休闲园,打造生活居住与文艺康养之所。

研究结果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康养旅游;产业规划;生态环境水青山为依托,将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在统筹区域城乡格局基础下,分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十堰2049远景战略规划》提出建设目标:“生态、人文、新经济”的美丽家园,构筑“襄十宜”成长三角。

郧阳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中北部。

郧阳区林面积254750.51km 2,森林覆盖率66.5%,林木蓄积量808.61万m 3。

在《郧阳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5)》中指出落实城乡空间结构———“一江两湖四区六镇”,将郧阳打造成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秦巴山片区现代农业科技引领区”。

争取到2035年,郧阳区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5];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造美丽农村、全面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区。

最终目标建设成为汉江旅游带、康养产业带、高发展示范带,着力打造汉江生态画廊与城郊游憩带。

2现状分析选取湖北省十堰郧阳区城关镇金岗村进行设计规划,希望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改善生态环境污染,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金岗村位于汉江生态休憩带中心段,城关镇以西10km ,汉江北岸,与柳陂镇隔江相望,规划区域面积约3km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汉平原产业兴旺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汉平原产业兴旺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汉平原产业兴旺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别晓霜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16期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任务。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湖北省荆州市和荆门市6个村的调查,本研究对乡村的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江汉平原;产业兴旺;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图分类号:F323; D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 16-0206-05D0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0.16.047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十九大报告作出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1]。

各省市自治区对乡村振兴高度重视,并分别出台了相應的乡村振兴规划,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根据湖北省的农村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和扶贫片区乡村振兴3类区域,明确提出将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区域,突出振兴发展,做好“农业+”文章[2]。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兴旺就无法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3]。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研究——以仙桃市杜柳村特色“农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研究——以仙桃市杜柳村特色“农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研究——以仙桃市杜柳村特色“农家乐”为例发表时间:2013-03-28T16:47:40.2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2月Under供稿作者:闻建闻雪浩[导读] 农家乐是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

闻建闻雪浩(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摘要:本文以仙桃市杜柳村“杜柳农家乐园”规划设计为例,综合应用农家乐景观和旅游规划等相关的理论,在构建新型产业和旅游型乡村资源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家乐”乡村规划,并指出经过科学规划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家乐精心规划有序发展1 背景农家乐是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

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绷的思绪,因此受到城市人的热烈欢迎。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是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以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田园风光、农事参入、民俗体验为主形式,融观光、体验、认知等旅游活动为一体,通过旅游发展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是当地社区和普通农民在经济上得到收益(罗明义,2006)。

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直接依附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很深的农耕文化的印记,所以,如何根据本地自然区位和农业资源条件进行合理规划,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案例在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

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把江汉平原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把江汉平原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把江汉平原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作者:民盟湖北省委员会来源:《湖北政协》 2018年第1期江汉平原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渔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湖北呈现“中部塌陷”之势,具体可以归纳为四个“化”:一是体量大幅下降,经济地位显著弱化。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传统优势退化。

三是城市支撑不足,基础设施明显老化。

四是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不断恶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建议“把江汉平原打造成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作为我省今年的重要工作进行部署。

1.高水平规划江汉平原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在江汉平原,要同时落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壮腰工程”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战略,这给江汉平原带来多个战略叠加的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行政负担和政策协调难度。

因此,需要从全省格局出发,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将江汉平原打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促进江汉平原的全面振兴。

2.变“包袱”为财富,重组质量效益型农业产业链。

江汉平原“稳而不富”,穷不在农业,而是穷在低水平、低效益农业上,穷在小农经济、分散经营上,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没有品牌,没有效益。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成为江汉平原的一大“包袱”。

当前,应抓住国家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机遇,改变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重组以质量效益为发展方向的农业产业链,把农业这个“包袱”变为优势和财富。

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大力促进规模经营,通过定向招商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资本、技术和要素资源配置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质量农业,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

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调整农业要素、产品、技术、产业等方面的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研究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研究

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研究王豆;聂艳;焦文轩;王华;郑浩然【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58)2【摘要】江汉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乡村生态韧性的提升是江汉平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构建了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重心-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2005—2021年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诊断时空演变特征,挖掘影响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序特征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呈现波动起伏的上升趋势,生态韧性差异逐渐减小.2)在空间分布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呈现“低值分散、高值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呈西南—东北走向,整体向西南推移.3)在影响因子上,地表起伏度、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变化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环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制约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且影响因子由抵抗力向适应力和恢复力转变.研究结果能为江汉平原乡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总页数】9页(P255-263)【作者】王豆;聂艳;焦文轩;王华;郑浩然【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F323.22【相关文献】1.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汉平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分析2.中国乡村韧性时空分异及障碍因子诊断3.我国乡村经济韧性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4.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交互效应分析——以杂谷脑河流域为例5.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收敛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6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区,也是我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四湖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湖泊退化,农业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和减轻其生态环境问题,对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和流域生态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对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2)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制定四湖流域的景观生态规划;(3)设计四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恢复方案;(4)制定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本次研究的目标在于制定针对四湖流域的景观生态规划,促进当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和遥感技术手段获取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数据;(2)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制定四湖流域的景观生态规划;(3)设计四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恢复方案,包括河流污染治理、湖泊修复、农业生态化等;(4)制定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建立监测体系、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宣传教育等。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应用价值(1)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利用生态系统恢复方案修复和保护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2)为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3)为中部地区的其他农业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