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北地区海相层系烃源特征与战略选区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二、勘探领域
1、现状和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进行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发现了多个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如南海的荔湾油气田 和东海的春晓油气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勘探经验的积累,我国在海相超深 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结论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和勘探领域对于国家的能源战略具有 重要意义。这一领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技术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攻关。 在此基础上,应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勘探投入和科技创新,为实现国家能 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了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油气资源。然而, 这种资源的勘探面临着一些特殊性问题。本次演示将对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 气勘探的特殊性问题进行探讨。
3、开发环境的特殊性: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开发环境通常比陆相碳酸盐岩 层系更为复杂。海洋环境中的温度、压力、盐度等因素都会对油气的开发产生影 响,这使得油气的开发更加困难和风险更高。
四、结论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特殊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针对 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地 质条件和油气性质,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开发策略,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提高油气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谢谢观看
三、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 勘探的特殊性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论文
第 52 卷 增刊Ⅰ 2007 年 9 月
成岩作用及岩性组成, 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 为礁-滩型储层、岩溶型储层、白云岩储层、裂缝型 储层四类(表 2). 中国海相生物礁储层在四川盆地上 二叠统长兴组发育最为典型, 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 [30]; 鲕滩储层以四川盆地川东三叠系飞仙关鲕滩储 层最为典型 [16~18,29]; 生屑滩、砂屑滩储层以塔里木盆 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发育较为典型; 礁-滩复合体储 层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最为典型.岩 溶型储层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油田的寒武-奥陶 系、四川盆地的震旦-古生界及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 系、渤海湾盆地的震旦-奥陶系较为典型 [15,27~28]. 白 云岩储层分布广泛, 如四川盆地的震旦系-寒武系、中 和下三叠统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 塔里木盆地的震 旦-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渤海湾盆地的震旦 系等. 裂缝型储层分布于各盆地中, 如四川盆地的下 三叠统飞仙关组、二叠系、石炭系及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油田的奥陶系.
2.2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主控因素
碳酸盐岩储集性的控制因素很多, 作为其物质 基础的岩石类型或沉积相以及时间是基本的控制因 素; 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说, 是尤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而对古生代多旋回盆地的 碳酸盐岩储层而言, 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显得 尤为重要(图 3).
首先沉积相带为储集空间的形成提供了岩性基 础, 沉积相控制岩石的结构和岩性, 从而控制岩石原 生孔的发育程度,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溶蚀孔隙的 发育, 虽然储层孔隙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 但原生孔 隙的存在是溶蚀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从川东北地 区二叠纪长兴期生物礁储层的储集性分析情况看, 以台地边缘礁滩相礁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性最 好 [30].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_沉积条件
文章编号:1000 0550(2010)05 0875 09收修改稿日期:2010 06 05中国前中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 沉积条件金之钧郑和荣蔡立国胡宗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 要中国前中生代主要发育海相沉积,发育多层系、多沉积类型的烃源岩,展示了中国海相层系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
但受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的差异性控制,这些烃源岩的品质和分布规律也存在很大差异。
震旦纪 早古生代早期(Z -O 2),中国主要板块处于洋盆扩张、陆块离散的构造 沉积阶段,围绕华北、扬子、塔里木等主要陆块周围,发育被动大陆边缘斜坡相烃源岩,这类烃源岩具有宽带状分布、范围广、品质优、长期继承性发育的特点。
早古生代晚期(O 3-S),为洋盆俯冲消减、古中国陆汇聚形成阶段,受板块边缘隆起围限,主要发育台内坳陷烃源岩,这类烃源岩具有面状分布、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
晚古生代 中生代早期(D -T ),华北以相对的稳定构造背景为主,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此类烃源岩具有面状分布、分布面积大、以生气为主的特点;南方以离散构造背景为主,华南台地裂解成 盆包台!格局,在深裂陷内部发育深水盆地相烃源岩,此类烃源岩具有窄带状分布、品质优、分布面积较小的特点。
关键词 海相层系前中生代烃源岩构造 沉积环境条件第一作者简介金之钧男1957年出生教授石油地质E m ai:l jinz@j pepr i s .com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识码A1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 沉积环境由震旦纪到三叠纪,中国广泛发育海相沉积[1]。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层系发育了不同沉积类型的烃源岩[2~8],海相烃源岩良好的生烃条件奠定了海相层系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9~13]。
与国外板块相比,中国主要板块具有面积相对较小、活动性较强的特点[14],频繁拉张与会聚是中国主要板块的主要演化特点。
在拉张、会聚和稳定等3种构造背景下,中国前中生代海相层系烃源岩主要形成于4种构造 沉积环境(图1)。
为中国油气铸就底气——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胡素云
封面人物Cover Characters为中国油气铸就底气——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胡素云 户 万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赶来中国“找石油”。
数年过去,他们在中国复杂的地质环境面前一无所获,并反手给中国扣上了一个“贫油国”的帽子。
直到1956年,李四光等人以地质认识为指导,在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其规模之大震惊世界。
其后,经历一代代地质人不懈努力,中国从松辽、渤海湾、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塔里木等盆地以及南海海域等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贫油国”的帽子摘下来了,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油气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最大限度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是一大难题。
近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表达了对“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的忧虑。
油气勘探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一口井打下去之前,很难说一定就能成功找到油气。
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30多年的总地质师胡素云,对油气勘探已经比较熟悉。
在他看来,要在一个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必须解决三大科学问题:有没有油气?有多少油气?到哪里去找?这也是胡素云经年累月力求通过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去客观回答的科学问题。
他们的工作,更像油气勘探的先头军。
按胡素云的说法:“油气资源评价其实质是对评价对象含油气性的预测,是将已获得的各种地质信息联系起来,经过加工处理,最终转化为评价地区油气资源在空间的位置和数量的分布。
因此,科学客观的资源评价结果能够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成功率,这样我们的价值就发挥出来了。
”从定性到定量,做好油气勘探先头军胡素云介绍说,我国的油气资源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肤浅到深入的认识过程。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性油气资源评价研究,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遗憾的是,我国早期的油气资源评价,关注的是有没有油气、有多少油气,且评价方法以成因法为主。
华北地区东部下古生界烃源岩分布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 _中国地质大学 资源学院 ,湖北 武 汉 1 407 2 30 4;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27 1 ) 5 0 5
40 7 30 4;
3 .中国 石 化 胜 利油 田分 公 司 , 山东 东 营
摘 要 :华 北 地 区 下 古 生 界 烃 源 岩研 究 对 前 第 三 系 油 气 战 略 资 源 选 区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从 沉 积 学 角 度 出 发 ,通 过 对 研 究 区
Th srb i n e Dit i uto Cha a t r a d De eo r c e n v lpm e tM o lo y o a bo n de fH dr c r n
So c c s o we l e z i ur e Ro k fLo r Pa a o o c, t s e n r h Ch n he Ea t r No t i a
有机碳含量 、生烃潜力和氯仿 沥青 “ ” 参数 的统计分析和平面制 图,划分 了烃 源岩类型 ,并进行 了品质评价 ,分析 了 A等 烃源岩的成 因,总结 了烃源岩 发育模 式 。研究认 为 :华北 东部奥 陶系上 、下马 家沟组及 峰峰组 为较好 的烃源 岩 ,平 均
有机碳含量分别为 0 13 、0 2 %和 0 11 ;下寒武 统发育优 质烃源岩 ( O .8 % .1 .8 % T C平 均值为 6 4 % ,最高值 为 l. % ) .6 12 ,
g n ssa d d v l p n d lo y r c b n s ur er c si h t d e r n y e c o d n ot e sa e e i n e eo me tmo e fh d o a o o c o k n t e su y a awe e a a s d a c r i g t h t — r r l
华北地区东部下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过对研 究区有机碳含 量、 生烃潜力和氯仿沥青‘ ” 等参数的统计分析和平面制图, A 划分 了烃源岩类型 , 并对
影响烃源岩发 育 因素进行 分析。研 究认 为: 华北 东部奥 陶系上 、 下马家沟组及峰峰组 为较好 的烃 源岩。影 响烃源岩发 育的必要 因素是海洋生物生产力 , 响烃 源岩发 育的主要 因素 包括 古气候、 影 古沉积环 境、 古构
华 北地 区东 部 奥 陶 系 有 机 碳 含 量 ( C) TO 均
资源选区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 。
1 烃 源岩类型及特征
1 1烃源岩 类型 .
较高 , 以上马家沟组含量最高 , 0 2 ; 为 . 1 其次是 下马家沟组, 0 13 。生烃潜力 以亮 甲山组 为 . 8
收 稿 日期 :06—1 20 1—1 ; 回 日期 :0 6—1 0改 20 2—1 1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是一套地台型陆表海碳酸 盐岩沉积组合 , 可作为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有灰岩、 白云岩 、 岩。其 中, 泥 灰岩 有机质丰度高 于 白云 岩 , 白云岩高于泥质灰岩 , 泥质 而泥岩有机碳含量
作者简介 : 程锦翔 ,9 7 生 ,0 1 毕业于 中 国地质 大学 17 年 20 年 地质矿产勘查专业 , 现为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资源学院硕士 研究生 , 从事沉积学和盆地分析方面研究 。 基 金项 目: 国家油气专项 ( Q一 0 4 3 0 ) x 2 0 —0 — 4
不 完全统 计 , 酸 盐 岩分 布面 积 占全球 沉 积 岩 总 碳 面积 的 2 , 蕴藏 的油气 储量 占世 界 总储 量 的 0 所 5 引, 国也有 近 3 0 0 m2 2 我 0 ×1 k 的碳 酸 盐 岩 分
云岩类烃源岩和灰岩类烃源岩。它们分别对应于 3 个层系 , 泥质烃源岩发育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 , 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于奥陶系下统冶里亮 甲山组 和奥陶系中统上、 下马家沟组和峰峰组。
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叠合特征与古生界生烃史
关键词 :华北东部 ;叠合盆地 ;古 生界 ;生 烃史 ;二 次生烃
中 图分 类 号 :T l 1 E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0—82 (0 6 0 0 8 0 5 7 2 0 )4— 5 5— 7
Ba i up r m p sn sn S e i o i g Cha a t r s i s a y r c r n e e a i n it r r c e itc nd H d o a bo G n r to H so y o l o o c S ur e Ro k i he Ea t Pa t o h r h Chi f Pa e z i o c c n t s r ft e No t na
g n r t n h so y o a e z i o r e r c e e a i itr fP lo oc s u c o k.W ih b sn s e mp sn d la d e ou in g a e o p rPae o t a i up r i o i g mo e n v l to rd fUp e l — o o c r fre z i e e r d,t e g n r t n h so fPae z i o c o k i i ie n o t r e sa e h e e a i itr o l o o c s ur e r c s d vd d i t h e t g s,Tra sc a h a l o y is i s t e e ry
p o e so a i s wih mutp e p s d s a dfe e ts ae , a d e p re cn p i ,e o in a d h n e f r c s fb sn t lil e io e nd i r n c l s n x e in ig u l f t f r so n c a g o mu tp e e io e a n t e u e mpo i g p s d s, P e z i s u c r c i dfe e t r a h s ifr n li l p s d s mo g h s p r i sn e io e l a o oc o r e o k n i r n a e s a d f e t f e h d o a b n g n r t n h so e .S r t a ir to n aa i diae t a h r h u d b is i e o iin y r c r o e e a i itr s taa c lb ain a d Ro d t n c t h tt e e s o l e Tra sc d p sto o i
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第六节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一、烃源岩概念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三、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nmax nmin n nmax nmin n n n
不同温度间隔的温度因子
温度间隔 ℃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指数值 n -8 -7 -6 -5 -4 -3 -2 -1 温度因子 γ r-8 r-7 r-6 r-5 r-4 r-3 r-2 r-1 温度间隔 ℃ 指数值 n 0 1 2 3 4 5 …… 温度因子 r 1 r r2 r3 r4 r5 ……
含量均在0.1%以上,平均值为0.1%~0.3%。
3、总烃:
从氯仿沥青“A”中分离出来的饱和烃+芳烃, 。
泥质烃源岩评价 总烃ppm 好 500—1000 较好 100—500 下限 >100
(二)有机质的成熟度 烃源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目前用于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常规地球 化学方法: 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可溶抽提物的化学 组成、岩石热解法、 TTI法等
(陈建平等,1996)
岩石类型 生油岩级别
差 中 等 好 非常好 极 好
泥质岩 (%)
<0.5 0.5~1.0 1.0~2.0 2.0~4.0 4.0~>8.0
碳酸盐岩 (%)
< 0.12 0.12~0.25 0.25~0.50 0.50~1.00 1.00~2.00
2、氯仿沥青“A”
岩样未经酸处理,直接用氯仿抽提的产物。
执着探索为石油——记我国杰出石油勘探研究专家王毅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执着探索为石油——记我国杰出石油勘探研究专家王毅 吕腾波石油与天然气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着含油气盆地中的中层和浅层油气田的长期勘探与开采,全世界各大主力油田大多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剩余资源潜力小,在中-浅层含油气盆地取得大突破已经越来越难。
而深层、超深层仍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全球新发现油气田不断向深层、超深层发展,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与不断增大的勘探开发难度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矿物资源不断发现、利用程度持续深化的进步史。
随着地表和浅部资源开采殆尽,探测深度越来越深,难度越来越大。
深层勘探中面临的大埋深、超高温、超高压的地下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
只有形成适用性和经济性的技术体系,才能实现高效低成本勘探开发。
近年来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得到快速发展,深层理论与技术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国杰出石油勘探研究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高级专家王毅及其带领的团队,瞄准世界油气地质学科及深层勘探地质难题和关键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先后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提升了我国深层油气探测与评价能力,为实现深层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潜心研究,创新勘探思路王毅先后任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勘探研究所所长、新区勘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兼西北勘探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现任中国石化集团高级技术专家、石勘院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盆地构造学组副组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
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央企业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和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自1989年他开始踏上中国西北从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研究与勘探实践起,他把解决复杂的多旋回沉积盆地油气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这一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级难题作为他攻关的目标,先后承担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成藏理论与资源评价技术”“盆地构造动态演化与恢复分析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和组织了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最新 东北地区向海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的发展-精品
东北地区向海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的发展0引言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热点,而湖泊沉积物的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对于海洋沉积记录所揭示的大时间尺度、大区域背景古气候、古环境演变而言,湖泊沉积是反映区域高分辨率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的最佳载体[14]。
湖泊沉积记录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信息是恢复和重建湖泊及其周围流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57]。
近年来,正构烷烃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湖泊沉积物的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中得到广泛应用[811]。
正构烷烃分布特征为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古植被历史恢复、沉积环境、源区的气候条件分布信息提供了良好依据[12]。
随着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仪(GC/C/IRMS)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单体分子标志物碳同位素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
应用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可以对地质历史时期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进行恢复,这一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黄土/古土壤序列[13]、湖泊[1416]、泥炭[17]和海洋沉积物[1820]的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中。
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的联合应用,大大增强了恢复和重建古环境、古气候的能力。
中国东北地区是C3/C4植物的混合分布区,是研究植被变迁与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带。
相对中国其他地区湖泊而言,该地区湖泊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的研究实例较少。
笔者以中国东北地区连续沉积的向海岩芯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AMS 14C年代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的研究,结合沉积物类型和有机质丰度,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向海湖区的古气候、古植被演变,揭示了全新世大暖期全球温度普遍增长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植被分布特征,为未来全球变暖趋势下的区域植被分布格局提供重要信息。
1研究区概况向海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图1),现为一封闭性湖泊,湖泊最大深度为10 m,平均水深为3 5 m,湖面海拔169 m,属于向海湿地(122°05′E~122°35′E,44°50′N~45°19′N)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北各时代地层及特征
新生代地史特征第四纪Q:1.8Ma至今,人类的出现和进化;冰川现象广布,气候冷暖多次变化;大陆面积增大,新构造运动活跃;沉积类型繁多,未完全谷结成岩的松散堆积。
第三纪(N、E):65Ma至1.8Ma陆相地层广泛分布,海相地层仅局限于藏南、台湾、塔里木西南等局部地区,第三纪中期古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大陆强烈影响造成上下第三系不整合、沉积、构造、古地理差异。
矿产:煤、石油、油页岩、膏盐岩。
全球重要聚煤时期,重要含油层系,膏盐产地较为普遍。
中生代地史特征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及海生无脊椎动物的菊石类繁荣为主要特征(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白垩纪末著名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动物:早T两栖类的迷齿类及原始爬行类的二齿兽类,中晚T期恐龙类及似哺乳动物类;JK脊椎动物已呈现典型的中生代面貌,爬行动物在陆海空占统治地位植物:T裸子中的松柏、苏铁、银杏类及蕨类中的真蕨类繁荣为特征;J与白垩总貌相似裸子主导真蕨类重要;早K被子植物在全球广泛分布,晚K占统治地位。
白垩纪K:135Ma至65Ma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东侧的岩浆活动减弱,空间分布东移。
中晚K出现了松辽华北江汉等重要含油气盆地;西侧的大型盆地萎缩,川滇地区最为明显。
侏罗纪J:205Ma至105Ma T末的印支运动使古特提斯带最终闭合,南方海退和古中国大陆的形成。
东部地区T前的南海北陆结束,东西分异开始。
三叠纪T:250Ma至205Ma海西阶段以后华北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形成统一的北方大陆。
早中T以秦岭昆仑为界的南海北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依然醒目,拉丁期后东部开始东西分异。
T末大规模陆壳增生古中国大陆雏形形成。
与J明显不整合。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加里东运动之后的阶段。
晚S至早D裸蕨类半陆生植物,晚D乔木型陆生植物;C晚期植物界维度分异;晚P裸子植物兴起。
陆生脊椎动物的鱼类两栖类大发展:D鱼类繁盛,晚期向两栖类发展;CP两栖类空前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腕足类的石燕贝类、长身贝类三带型四射珊瑚、蜓类、棱角菊石繁盛为特征二叠纪P:(285至250Ma)华南板块二叠纪遭受了最大规模的海侵,与华北柴达木板块形成了鲜明的南海北陆的差异。
中国沿海油气资源前景分1
中国沿海油气资源前景分析中国海洋油气资源我国海域的油气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近海大陆架上的油气资源,另一部分是深海区的油气资源。
在我国海域已发现了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开采海区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
我国海域石油资源量5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2.3万亿立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勘探开发,80年代开始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勘探开发。
我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油气并重,向气倾斜,自营勘探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政策,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1997年,我国已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石油公司签订了131项合同协议,引进资金近60亿美元,发现含油气构造100多个,找到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立方米,已有2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
1997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超过1629万吨,天然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
在我国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海区存在着六大含油气盆地,这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其中,渤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7.3万平方千米,是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向渤海的延伸,也是华北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心,沉积厚度达10000米以上。
海域内有14个构造带和230多个局部构造,是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海域之一。
目前,在辽东湾发现了石油地质储量达2亿吨的绥中36-1油田、锦州20-2凝析油气田和锦州9-3等油气田;在渤海中部发现了渤中28-1油田和渤中34-2/4油田。
据勘探,渤海的石油资源量约为46亿吨,地质储量在4~10亿吨之间。
南黄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是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以新生代沉积为主。
它是陆地苏北含油盆地向黄海的延伸,共同构成苏北—南黄海含油盆地。
盆地分南、北两个坳陷。
北部坳陷面积3.9万平方千米,中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4000米,这里有8个坳陷、5个凸起、9个构造带,具有较好的储油条件。
《油气田勘探》复习知识点
油气田勘探一、油气田勘探的基本特点1.油气田勘探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技术方法的综合2.油气田勘探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3.油气田勘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地质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
油气勘探项目要遵从“成本、储量、产量、效益”四统一原则。
二、油气勘探简史1、油气勘探的初级阶段从人类有意识地开采石油天然气到十九世纪中期。
找油主要依靠地表油气苗或随机发现,几乎没有理论指导。
甚至有时采用占卜、巫术等进行找油、找气。
2、油气勘探的中期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前) 理论上:①提出了“背斜聚油论”;由加拿大人T.S亨特(Hunt,1861)、美国人D怀特(White,1885)和奥地利人赫菲尔(Hofer,1888)先后提出的。
②石油生成仍然处于“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的争论中,但后期有机成因说逐渐占据上风;③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著作。
美国人D.海格(Hanger,1916)第一部石油地质专著《实用石油地质》俄国H.M古勃金(1937)发表了《石油论》H.0布罗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原理》,它们成为指导近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理论基础。
技术装备方面:①1895年,第一台旋转钻机投入使用。
②1914年,地震折射法开始用于地质找矿。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先后出现了磁法、地震反射波法和电测井技术,使油气勘探在理论和技术上日趋完善,石油成为新的动力能源得到普遍应用。
189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1030X104t,到1940年已超过3X108t。
3、油气勘探的现代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理论上:①石油地质理论体系的建立;②全球油气分布规律和盆地找油理论的形成;③背斜聚油论的突破和非背斜找油论的蓬勃兴起;④油气勘探决策与资源评价理论体系的建立。
技术上:①地面地质调查降至次要位置;②地震勘探迅猛发展;③钻井技术和与之配套技术的迅猛发展;④测井技术的迅速发展;⑤井下综合录井和测试技术的完善;⑥非常规勘探方法的不断涌现;⑦综合勘探技术和方法的广泛应用。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基本特点与潜力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基本特点与潜力蔡立国;金之钧;陈孔全;李铁军【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8(029)005【摘要】中国境内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大陆边缘沉积、地台盖层大多已褶皱成山,因而海相叠合残留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就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的一大特色.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最佳的源岩、储层、盖层发育条件,同世界主要油气富集带的其他盆地一样,具有良好的早期资源物质基础与成藏条件.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形成时间早、地层时代老,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尤其是经过多期的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造就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特殊性.近期勘探成果表明,中国海相层系具备发育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在适宜的条件下仍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构造差异性演化使海相盆地含油气性及油气产出规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海相以气为主,塔里木盆地油气兼有.主要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主要应聚焦在海相层系发育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及周缘、鄂尔多斯盆地.【总页数】9页(P557-564,573)【作者】蔡立国;金之钧;陈孔全;李铁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沃玉进;周雁;田海芹2.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特点、战略选区思考及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J], 汤良杰;吕修祥;金之钧;刘小平;邱楠生3.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特点、战略选区思考及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J], 汤良杰;吕修祥;金之钧;刘小平;邱楠生4.川西坳陷中段海相层系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J], 张永刚;马宗晋;杨克明;王国力;吴世祥;汤良杰;龙胜祥;张克银5.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及含油气远景 [J], 金之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东部中_新生代盆地叠合特征与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 l of Ch ina U n ive rs ity o f P etro leum
Vo. l 34 N o . 2 A pr . 2010
华北东部中、 新生代盆地叠合特征与上古生界 天然气勘探
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变, 可将其中、 新生代盆地演 化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 1)早 - 中三叠世。华北东部为一南陡北缓的 大型内陆沉积盆地 , 以河湖相紫红色砂泥岩沉积为 主。该时期华北东部大部分地区的上古生界烃源岩 [1 , 5] 进入生烃门限 。 ( 2)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发生 剪刀式俯冲碰撞拼接 , 华北地区东部渤海湾地区发 生隆升剥蚀, 上古生界烃源岩早期生成的烃类大多 散失。
及其叠加效应 , 可将渤海湾地区划分为如下叠合单 元类型 (图 2) : ( 1) # 型叠合单元。为持续沉降型 , 在中、 新生 代均处于沉降区并接受沉积。 ( 2) ∃ 型叠合单元。为复杂叠合型 , 在中、 新生 代, 有的时期处于 沉降区, 有 的时期处于隆 升剥蚀 区。依据叠加关系 , ∃ 型叠合单元又可细分为中沉 新剥型 ( ∃ 1 ) 、 中复新沉型 ( ∃ 2 ) ( 中复表示早 ∀ 中 侏罗世或晚 侏罗 ∀ 早 白垩世 为凸 ∀ 凹或 凹 ∀ 凸发 育 )、 中复新剥型 ( ∃ 3 ) 和中剥新沉型 ( ∃ 4 ) 4 种次级 类型。 ( 3) % 型叠合单元。为持续隆剥型 , 在中、 新生 代均处于隆升区, 遭受剥蚀。
2010年 4 月
改造 , 不仅残留地层分布不均, 也使得其煤系烃源岩 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史及生烃史, 加大了古生界含油 气层系的认识和勘探难度。笔者在华北东部中、 新生 代盆地叠合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上古生界烃源岩 的生烃史研究及煤成气成藏条件评价 , 以期为该区上 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提供相关依据和指导。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属于大陆边缘沉积的确定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属于大陆边缘沉积的确定李宁;王成文;孙跃武;马小琴;刘慧【摘要】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围绕佳-蒙地块呈环带状分布.岩屑长石砂岩等非稳定型沉积发育,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岩相不稳定,火山岩发育等说明其属于活动型沉积.从佳-蒙地块的核心到边缘缝合带可见有古陆-类陆表海-陆棚海-深海的较为明显岩相带变化.从环带状分布、活动型沉积和构造岩相带有规律分布等方面确定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0(029)004【总页数】5页(P548-552)【关键词】佳-蒙地块;大陆边缘沉积;晚古生代地层;东北地区【作者】李宁;王成文;孙跃武;马小琴;刘慧【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长春,130026;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P548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较为发育,本文东北地区是指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线以北的中国广大地区。
上世纪60~80年代,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地层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几省区地质志[1-3]做了系统总结,建立起地层的基本框架;上世纪末开展了地层清理工作,几省区岩石地层总结[4-7]对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由于复杂的构造背景,中、新生代强烈岩浆活动,一些大、中型中-新生代盆地的覆盖及植被发育和基岩露头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给晚古生代地层分布总体规律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但是,在东北地区常用地质图上,我们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基岩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往往呈条带状分布。
这些条带的性质属于“海槽”、“裂陷槽”还是“大陆边缘”沉积存在明显分歧。
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前景初探
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前景初探何明喜;杜建波;王荣新;郭双亭;严永新;武明辉;谢其锋;李凤勋【摘要】经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雨台山组/东坡组灰黑色含磷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青白口系崔庄组/刘老碑组深灰色泥页岩为潜在烃源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砂岩、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内部多期岩溶侵蚀面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盖层则以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含膏碳酸盐岩及泥页岩为主;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但热演化程度较高.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海相天然气新层系和新领域.【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2【总页数】6页(P154-159)【关键词】天然气前景;海相烃源岩;下古生界;新元古界;华北南缘【作者】何明喜;杜建波;王荣新;郭双亭;严永新;武明辉;谢其锋;李凤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南华北地区油气勘探始自1955年,其中,河南石油勘探局对南华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始于1971年,至今已届38年,经历了曲折的勘探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r c Ba e n o tr p o ev t n n o e s mp e a ay i wema r lmi a y su v o he dsrbu t a t: s d o u c o bs r ai sa d c r a l n lss o ke a p ei n r t d ft iti .
( . 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1中 北京 10 8 ; 2 0 0 3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 无锡 2 4 5 ; 3 111 .中国石化 东北油气分公 司 , 吉林 长春 10 6 ; 4 30 2 .中国石化 中原油 田分公 司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河南 濮 阳 47 0 5 5 00; .中国石化 河南油 田分 公司 石油勘 探开发研 究院 河南 南 阳 4 33 ) 7 12
( . I O E x lrt n& P o u t nR s r s tt , e i 0 0 3 C iⅡ 1 S N P C E poai o rd c o ee c I tueB i g 1 0 8 , hn : i a hni j n
2 Wui e ac ntue fP t l m Gooy SNO E xlrt n& PoutnR s r stt . x s r Ist e o u el ,I P CEpoa o R e h ito re g i rdc o ee c I tM i a hni e
,
主 要地 区 。 综合 评 价 认 为 , 尔 多斯 盆 地 西 南 缘 是 古 生 界 油 气 突 破 的 有 利 地 区 , 北 南 部 是 进 一 步 探 索 上 古 生 界 煤 成 油 鄂 华
气的有利地 区, 冀北 中一新元古界 、 东北上古生界是值得进 一步研 究探 索的新领域。 关键词 : 海相层 系; 烃源特征 ; 变质相 ; 战略选 区; 华北一东北地 区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E 3 . T l2 1T l2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So r e r c c a a t rsis a d po e i lp a s o u c o k h r c e itc n tnta l y f m a i e e c si r h a d rhe s rne s qu n e n No t n No t a tChi na
Y nX ag i ,h uX aj N h n u Z uJ n u , uH nj 。 O yn u , a i bn Z o io n , i u h a ,h i h i X o g e , u agR i n i C a i
J n n f a d Z a g X n u 。 i gYo gu n h n ig o a
,
,
摘要 : 通过大量露头 、 井样 品的测试分析 , 钻 初步落实 了冀北 中一新元 古界 、 华北 南缘下寒 武统、 尔 多斯盆地 西南缘 中奥 鄂 陶统优 质烃源岩的分布。冀北中一新元古界优质烃源岩 主要分布 在蓟县 系洪水庄组下部 , 华北 南缘下寒 武统优质 烃源岩
主要发 育在辛集组( 或雨 台山组) 底部 , 鄂西南 中奥陶统较好烃源岩 主要发育在 平凉组下部 , 它们均 以黑 色泥 页岩为主要
5 ・Ex o a in & De eo m e tRe e r h I tt t SN P CH n nOle o p n , a yn , ea 7 12 C i ) plr to v lp n sa c n iue I O E ea i l C m a yN nag H n n 33 ,hn s i f d 4 a
Wu iJa g u2 41 1, hn x ,in s 1 5 C ia;
3 S NO C No t e s O l G s C m a y C a g h n,in 1 0 6 C ia: . 1 PE rh a t i & a o p n h n c u Jl 3 0 2, hn i
特 点 。 同 时指 出 , 北 台 内奥 陶 系 马 家 沟 组 碳 酸 盐 岩 是 一 套 总 体 较 差 的 烃 源 岩 ; 古 生界 石炭 一二 叠 系煤 系烃 源 岩 以南 华 华 上
北地 区发育条 件最为优 越, 比鄂尔 多斯 、 海湾盆地 多发育 了上 、 渤 下石金子 组含煤 层 系。综合 运用 多种 分析测 试技 术 对 东北 地 区 上 古 生界 进 行 了变 质 相 区 划 , 步 认 为 二 连 盆 地 中 西 部 、 辽 盆 地 东 南部 是 上 古 生 界 发 育 未 变 质 潜 在 烃 源 岩 的 初 松 沽 天然 气 第3 2卷 第 3期
O L& G SG O O Y I A E L G 21 0 1年 6月 文 章 编 号 :2 3—98 (0 1 0 05 95 2 1 )3—04 4 8—1 3
华 北一东北 地 区海 相 层 系烃 源特 征 与 战 略选 区
闰 宾 , 小进 , 相 周 倪春华 , 建辉 , 朱 徐宏节 , 睿 , 福 , 。欧阳 蒋永 张欣国
,
t n o uai o r e rc si h d l n i fq lt s u c o k n t e Mi d e a d Upp rP oe o oc i o t e n He e r vn e t e L we mbra o y e r t r z i n n rh r b ip o i c h 0 rCa in
,
.
4 E poa o ・ xlrt n& D vl m n Rsac ntueSNO E h ny a i e o p n ,ua g H nn4 7 0 , h a i e o et e r Istt,I P CZ ogu nOl l C m ay P y n , ea 50 0 C i : ep e h i i f d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