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3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
2、划分的依据 、 划分不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 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用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 表示。 表示。 •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用 v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表示。 表示。 3、划分的意义 、 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雇佣工人的剩余 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
目的和要求: 目的和要求: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劳动力商品理论 (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 (4)资本主义工资理论 (5)资本积累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 首先,运动形式不同。 首先,运动形式不同。 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形式是 W — G — W; ;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 G — W — G′。 。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含义 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旧价值的转移 新价值的创造
《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三章资本的生产与积累
第二,在流通的每个阶段上,都同样有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第三,在每个流通过程中,都同样有3
个当事人。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 W
—卖—
G
——买W
资本流通的公式:
G —买— W ——卖G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资本与货币的区别
第一,流通的形式不同。 第二,流通的内容不同。
本质区别
第三,两种流通在运动限度上不同。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 — W — G′
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1、剩余价值不能在 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不能产生剩 余价值;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带 来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会在流通 中产生。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2、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离开了流通领域,生产者 就只会和自己的劳动产品 发生关系,他付出多少劳 动就形成多少价值,不会 发生价值的增值。
如果货币所有者不把货币 投入流通,而是把货币储 藏起来,那么货币就不能 发生增值。
因此资本家必须把货币投 入到流通中去。
1494
在资本总公式中,价值增 值和等价交换产生了矛盾; 而这个增值额即剩余价值, 它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年 的 威 尼 斯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4.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
双重意义上的自由
价值取决于三个方面和包含 着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 了劳动力和生产资 料之后,就离开了 流通领域,进入生 产领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包括马克思创建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包括后来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党中央发展了的经济思想与理论,还包括经济学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有关成果。
物质资料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因此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过程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它是任何社会中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要素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生产力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
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中劳动加工的对象,它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重把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统一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创造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化形式。
4、货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剩余价值理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源于剩余劳动的凝结;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意义。
5、工资理论。
工资本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积累理论1、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讲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四讲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ppt(共39张PPT)
37
4,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可
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根据资本周转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的,后
者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的不同来划
分的。
四,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预付资本周转速度(公式)
2,决定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8
五,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2)推动资本集中的主要因素
竞争、信用与企业制度
12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首先,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资本积聚促使个
别资本增大,有利于提高个别资本的信用,促进资本集中;
而资本集中有利于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增加积累,从而 加快资本积聚的规模。
其次,它们又有区别:
①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资本集中是社会 资本的合并或联合。
因此,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而 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6
(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第一,流动的过剩人口;
第二,潜在的过剩人口;
第三,停滞的过剩人口。
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经济学中,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把失业分为三类: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三,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
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要实现连续、统一的运动,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28
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客观上要
形成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同时并存和发挥作用。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每一种资本形式必须同时顺次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 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形式 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三)资本主义的灭亡 • (1)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物质基础(生产
社会化) • A、生产社会化达到极高程度 • B、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所有权
与经营权的分离) • C、资本社会化达到最高限度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2)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 掘墓人(无产阶级)
• 1、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又称“集约增长”, 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使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结合更加优化, 导致要素产出率的提高,以实现更多更优 产品的产出效应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 主义积累
• 2、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称“粗放增长”。 是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都不变的情况 下,由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实现生 产规模的扩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资本的 有机构成
• A、实际上,资本的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有三种 关系:价值构成近似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价值 构成的变化并不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技术 构成并不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 只有价值构成近似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结构 才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二者区别: • A、资本积聚是借助剩余价值转化而来,促
使社会总资本增加;资本集中是资本的重 新组合和分配,并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 B、资本积聚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集 中单纯改变现有资本的分配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二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 •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者的供求超过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一)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资本积累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学习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进一步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形成资本积累;要求掌握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从而认识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必然趋于激化。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二)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四)贫困是一个世界问题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一)资本的原始积累(二)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1)从孤立的一个生产过程来看,好像是资本家把自己的货币预付给工人,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但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完全是工人的劳动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剩余价值。
所以,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从孤立的一个生产过程来看,好像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都与工人的无酬无关。
但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经过一段生产周期之后,资本家的整个资本价值便不是原先的预付资本价值,而完全是由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由此可见,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从孤立的一个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似乎与生产过程无关。
但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用来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的,而劳动力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所以,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过程以外,也是从属于资本的。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再生产15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资本积累的基本问题(1)资本积累的含义。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C/V
14
从物质形 态看
由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构成
资
本
构
成
从价值形 态看
由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构成
技术构成
决定
反映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15
4、正确理解资本有机构成 (1)价格变化也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2)不同部门和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可能有差 异 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1)技术进步——购买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 —不变资本的比重上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中 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不变资本的比重上 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简单再生产既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又是 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5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w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生产在原有的 规模上重复进行 ●从再生产动态的角度发现新的特点: (1)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 本家 工资的假象 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都由工人劳动创造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也是生产关系再生产
特定的社会再生产维持、巩固、发展 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 产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16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6、资本积聚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三章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A.5万元B.10万元C.30万元D.60万元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4、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A. 是由工人创造的B. 是由资本家创造的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5、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A. 有形损耗B. 实物补偿C. 精神损耗D. 价值补偿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7、资本积累是()的源泉。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既是简单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D.资本集中8、()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B.剩余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9、资本积累就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D.资本的积聚和集中10、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A.为了扩大再生产B.竞争C.价值规律的作用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1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
A.简单协作的再生产B.产值和产量增加缓慢的再生产C.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的再生产D.断断续续的再生产1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C.由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价值构成决定而又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自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把握3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1、资本总公式(选择) ——G—W—G‘ ——资本总公式的⽭盾:指的是这⼀公式和价值规律的⽭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盾的条件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 (2)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增殖。
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与资本总公式(G—W—G‘)(07)(选择) (1)形式不同:买卖的顺序,起点和终点,流通的媒介。
(2)内容不同:不同使⽤价值间的交换;价值的增殖。
(3)⽬的不同(04):获得所需的使⽤价值;价值的增殖额 3、货币转化为资本(选择或简答) ——前提:劳动⼒成为商品 ——劳动⼒成为商品的2个最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由; (2)劳动者丧失了⼀切⽣产资料和⽣活资料来源。
——劳动⼒商品价值和使⽤价值: (1)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以再⽣产劳动⼒的⽣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劳动⼒供给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04 (2)劳动⼒商品使⽤价值的特殊性: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价值的源泉。
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简答) (1)⼯⼈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2)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5、资本主义⽣产过程(选择、简答、论述) ——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1)是⽣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
(2)是⼀个价值增殖过程:超过⼀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必要劳动时间)。
6、不变资本(04)和可变资本(选择或简答) ——划分标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不同作⽤ ——⼯⼈具体劳动转移⽣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07) ——区分的意义 (1)揭⽰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的,⽽只是由可变 1.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的主观能动作⽤的关系? 答:(1)经济规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和发⽣作⽤,⼈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决定
反映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22
4,资本有机构成的两个约束条件:
(1)假定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完全由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引起 现实中,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并不完全由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引起, 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但鉴于其对于逻辑分析的 次要性,所以将其排除在外。 (2)假定资本有机构成是一种社会平均的有机构成 现实中,不同生产部门和企业由于生产条件不同,资本有机构成是 各不相同的(重/轻工业),为了分析的方便,将其赋予一种同 质性假定。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三,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决定积累量的因素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回顾: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是不断地将它的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 生产资料或新的生产要素,就不能不断地进行生产”——马克 思
(一)社会再生产的涵义及结构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考察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 怎样转化为资本。通过学习本章,充分认识资 本积累的本质和原因,在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的 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和资 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以此为基础,掌握资本有 机构成理论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识随着资 本积累发展而出现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和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发现资本积累的历史 趋势
(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价值的再生产和社会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 • 1,社会再生产是物资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 生产的统一
(1)社会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 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 每一次生产都会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生产出一定的物质 资料,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的生活资料,为下一 次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 • 结论: • 社会再生产是在物质资料再生产(不断生产、不断消费)的过 程中交替进行下去,所以它首先是一个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1)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劳动创造的。 (2)全部资本也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 (3)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 件。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 品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还要不断生产和再生产 出形成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社会条件。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三)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 发展的必要条件: 1. “过剩的工人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 备军,它绝对地从属于资本,就好像它是由资本 出钱养大的一样。过剩的工人人口不受人口实际 增长的限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需要创造出 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 729 它可以随时调节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2.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2.资本集中也可以促进资本积聚
区别:(1)(2)(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 (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和资本有机 构成的提高,在总资本中不变资本部分日 益增加,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 ,劳动力 供给日益增加。(1)(2)(3)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剥夺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者 (原始积累 ) 剥夺无产者 中小资本家 少数人剥夺多数人 多数人剥夺少数者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 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 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 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 然性 ,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 否定。” (874)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
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 系再生产的统一。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也不能停 止生产。每一个社会的生产过程,从经常 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就是再生产过 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 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 的占有规律 (1)商品所有权规律 (2)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
1.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的技术构成 3.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 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资本积聚:以积累为基础的积聚 (三)资本集中:许多小资本合并或联合 成少数大资本。 (四)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资本积聚促进资本集中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
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包括: (一)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二)劳动生产率水平 (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四)预付资本总量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一)资本有机构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 1.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2.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四、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一)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 生产者转为雇用工人的主要方式 (二)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 积累的重要因素
资本积累的实质:在等价交换的形式下, 资本家不断地使用无偿占有的使用价值增 值资本,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 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积累的内在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目 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发财致富。正是 这个内在动力推动着资本家不断进行积累 已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积累的外在原因:竞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 第一种 流动的过剩人口 第二种 潜在的过剩人口 第三种 停滞的过剩人口 需要救济的贫民 (五)失业问题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五)失业问题 1.结构性失业 2.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企业、破产的个体经 营者 3.周期性失业 4.摩擦性失业 5.隐性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