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试卷]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57 略谈历史概念素材
江西省高中历史巧记系列57略谈历史概念素材
略谈历史概念记忆法高考命题专家一再呼吁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需要,是培养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
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按民告示:学生要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概念则恰好反映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所以,需要加强历史概念记忆。
运用历史概念来识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叫历史概念记忆法。
一、历史概念的基本情况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
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时间;历史空间或人物;历史本质或主要内容;历史特征,如结果、作用、意义、影响等。
历史概念类别:单一型(也称简单概念,它如同历史整体中的“细胞”或一个一个的“单位”,如“孟德斯鸠”)、复合型(又叫概念系列,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者,如“三大战役”)、理性型(本源于历史事实。
它具有跨度大、容量多、含意深、理性强和高度概括等特点。
例如:“半殖民地”、“工农武装割据”等)。
二、历史概念的基本特点历史概念有这样几个特点:⑴各类各个历史概念都有其客观性和独立性。
⑵任何历史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的属性),用特定的名词或短语来表达,这是掌握和运用概念的关键所在。
⑶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⑷有的历史概念有动态性。
例如:明太祖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同秦朝相比,相同又不相同。
⑸历史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
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处理历史资料的过程(即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资料进行提炼的过程,从中提炼出结论性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教学主题),是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三、历史概念的基本方法1.层次分解法是把历史概念分化成一个一个象内容、作用、结果等“细胞”的方法。
例如“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条件: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条件成熟(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从过程 (2)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袓国,实现和平统-的方针政策》(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含义(1)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大贡献:为世界和平及为解决国际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3)大促进:大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试卷+试卷]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33 胜谈历史运算素材
胜谈历史运算记忆法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再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学习了。
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
唯其如此,历史时间的学习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
历史运算记忆法,就是对历史时间进行“数字加工”,降低记忆的难度。
这里着重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历史年代记忆的方法与实例,希望对历史教学有所发展。
一、妙趣运算法即运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⑴加法: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可记为10=4+6。
1376年明太袓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可记为13=7+6。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可记为17=8+9。
⑵减法: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和东周建立,可记为7-7=0。
⑶乘法: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可记为16=4×4。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可记为16=2×8。
⑷除法:如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可记为2÷2=1。
⑸等差法:根据两数之差相等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
有相差十年的,如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1851年金田村起义,两者相距十年。
⑹时间长短法: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⑺距今时间远近。
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二、中国古代纪年法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
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⑴帝王纪年法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
[试卷+试卷]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36 细谈历史规律素材
细谈历史规律记忆法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展皆有规律可循、存在必然的某种联系一样,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也有“终南捷径”可走,关键是做有心的勤奋的寻宝人,去寻找发现并创新发展。
通过对繁多而复杂的历史知识的归纳、分析、综合,找出其共性(即规律),然后再运用这些规律记忆历史知识,这种方法便是历史规律记忆法。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借鉴他山之玉加以归类总结规律记忆法。
一、历史规律记忆法在实践中的运用1.在某个知识点中运用【例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⑴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⑵政治:巩固统一的需要;⑶思想: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⑷历史: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⑸客观:秦统一和强盛。
【例2】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条件①历史根源:美国以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国际条件: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③经济基础: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④政治保障: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⑤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⑥主观努力:罗斯福的个人作用;借鉴苏联的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例3】儒学成为正统的表现与原因表现:⑴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⑵政治: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⑶教育: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原因:⑴学术文化自身发展机制:无为而治的自身缺陷和不足;⑵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汉武帝拓展大一统事业;⑶统治者需要: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2.在某课后小结中运用【例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12345”一时代:“电气时代”。
二中心:科技中心是美国和德国。
三特点:科技结合;全面开花;交叉进行。
四成就或四条件:四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化学工业的建立﹚;四条件﹙前提;资本;科技;市场﹚。
五行业或五影响:五行业(电力;石油;汽车;化工;电器制造业);五影响(经济;政治;思想;国际;中国)。
3.在某课讲解中运用【例5】多种史学范式认识新文化运动⑴从革命史范式看,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空前的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习资料]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44 轶谈历史迁移素材
轶谈历史迁移记忆法我相信,我们都有这样体验:如一个人丢了东西,心中着急,东西丢在何处? ,避开绞尽脑汁的硬想,不妨转移一下,想想自己怎样到这里的,在这之前又在哪儿,到什么地方去过,由时间的过程推展到空间的移动,再由种种周围状态诱导出遗失物品的场所来,这就是迁移记忆法。
所谓历史迁移记忆法:是指本来记住的历史知识一时回忆不起来时,把思绪迁移到所要回忆的内容的周围去寻找线索,最后达到对所记忆内容的方法。
一、学科联网迁移巧记历史【例1】台湾问题的学科联网通常情况下,历史从时间、地理从空间、政治从意识,构建起了文科综合知识体系,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思维,善于捕捉和把握跨学科知识的交融点。
如台湾问题的学科联网:(1)从地理角度: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台湾的名称。
②熟知台湾的地形、河流、资源、气候等。
③台湾经济与中国大陆经济形成互补。
(2)从政治角度:①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②台湾与大陆关系,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台独”。
(3)从哲学角度: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看,“一边一国”等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从历史角度: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二次回归:1662年郑功收复台湾;1945年抗战回归。
三次分离:1624年荷兰入侵;1895年甲午战争割台湾于日本;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
【例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新思维点拨(1)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理解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源于封建经济,由封建经济决定,地主阶级运用这一制度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2)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该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上的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与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试卷+试卷]江西省高中历史 巧记系列6 畅谈历史口诀素材
畅谈历史口诀记忆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以“组块”为单位的,每一个组块内的信息量多少是相对的。
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可以作为一个组块。
组块内部的信息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联结的,如果善于把记忆材料分成适当的组块,就能够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
口诀记忆法就是符合组块规律的一种记忆方法。
口诀记忆法就是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例1】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背景:禅让制遭破坏,夏商建立齐开怀。
【例2】战国七雄名称和方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例3】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南北中,南北东。
【例4】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 (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例5】雅典民主政治条件:地理环境、工商发达、城邦制,东方文化影响、贵族奴隶来对峙。
【例6】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的国王:“1649,查理便走,1793路易升天”。
【例7】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特点: 政权频繁政局荡,共和波浪无阻挡。
【例8】《天津条约》中的通商口岸:汉口、九江,南加镇;沿海营,烟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例9】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洪秀全,拜上帝,太平天国大起义;1853年,南京定都换了天。
【例10】太平天国中的永安诸王:“清山韦小宝,东南北西王”(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
【例11】国民大革命教训:掌握领导权,武装斗争方能建政权。
【例12】巴黎公社特点:大总结、首尝试,无产阶级性质已昭世。
【例13】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背景:人民战争大发展,新中国筹备战。
【例14】1955, 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令与会者鼓舞。
(口诀法)【例15】世界市场拓展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印第安人、黑奴被殖民者剁。
【例16】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条件:自然经济渐解体、资本萌芽外商激,洋务诱导先锋急。
[试卷+试卷]江西省高中历史 巧记系列26 快谈历史比喻素材
快谈历史比喻记忆法历史比喻记忆法是指把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
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一、变未知为已知例如,在《八国联军侵华》中讲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时间曾以“治病”作比:“药酒灵通治腰。
”又如,辛亥革命(1894-1912年)可记作:“孙中山医爸就是药酒一两”。
这样,把那些尚未了解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人们便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变平淡为生动有些历史事件如果平铺直叙,大家会觉得平淡无味,而恰当地运用比喻,往往会使平淡的事物生动起来,使人们兴奋和激动。
比如,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可巧记为:“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错锯秦木(秦穆)而逃出(楚)村庄(庄)”。
还如,开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巧记为:“弟弟(迪亚士)到非洲;哥哥(哥伦布)去美洲;大家嘛(达伽马)到印度;没钱了,卖着轮船(麦哲伦)环球走。
”再如,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官窑。
可巧记为:“汝哥定是军官”。
三、变深奥为浅显东汉学者王充说:“何以为辩,喻深以浅。
何以为智,喻难以易。
”就是说应该用浅显的话来说明深奥的道理,用易懂的事例来说明难懂的问题。
比如记忆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难在后半部分容易记串,即把前后位置记颠倒了。
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记作:“古今小隶盖草房”。
古与骨同音;今与金同音;盖与楷谐音;房与行谐音,而行是多音字,这里利用姊妹音来记。
再如,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可概括为6个方面: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它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还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的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学习资料]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31 绮谈历史系统素材
绮谈历史系统记忆法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历史记忆就是人们把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
系统记忆法,找出历史知识的内部联系和秩序,归类编目、顺理成章,从而使需记信息更加趋于系统化、条例化、概括化的记忆法。
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谨举几种常见的系统记忆法种类加以说明。
一、主要呈现方式1.条列式对复杂的记忆内容,抽取出简明的要点条文,靠清晰条文的排列达到对这些内容的记忆的方法。
【例1】如秦朝统一:客观:经济发展(经济);区域性统一(政治);民族融合(民族);渴望统一(人心)主观:秦国强大(商鞅变法);雄才大略(秦王嬴政);远交近攻(正确策略)过程:公元前二二一,韩赵魏楚燕齐没。
意义:嬴政定都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例2】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最直接也是最主要原因)原因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前提条件)⑶自然经济局限性(内部根源)表现:一商品化(农产品的商品化的发展)二分离(纺与织、织与耕)⑴解体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消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特点⑵解体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⑶解体结果: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影响:⑴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⑵中国经济沦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⑶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例3】智者学派(或智者运动)历史条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到顶峰,先哲探索“人”成风。
主要主张:认识社会;人是万物尺度;反迷信;多评判标准突出特点:专业性;名声差;进步性历史影响:人文起源;思想解放。
诡辩学派;忽视道德。
上述办法是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抽取出要点条文,这样既可减轻大脑负担,又可通过条文这个纲把具体内容串起来,达到清晰的记忆。
2.列表式在列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楚了,不需要专门往背,也能记得很牢。
[试卷+试卷]江西省高中历史 巧记系列5 常谈历史分类素材
常谈历史分类(或归类)记忆法哈佛心理研究中心教授布拉德•乔伊斯指出,记性好的人,他的大脑资料柜通常也井然有序。
比方说,若是要一口气记忆下列10种物品:猫、帽子、小狗、挂钟、桌子、衣柜、眼镜、鹦鹉、鞋子、戒指。
他建议,不妨先做分类动作:动物(猫、狗、鹦鹉)、穿戴物(戒指、帽子、眼镜、鞋子)、家具(挂钟、桌子、衣柜),如此则比较容易记住事物。
所谓分类(或归类)记忆,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历史课本上,每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朝代、一个历史阶段,都往往提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比诸方面,显得头绪繁多。
如果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归类,便可将纷繁的头绪理得比较清楚明了。
归类记忆法创作方法有:⑴同步学习归类法:比如,法国的拿破仑对外战争进行分类:正义性、进步性的战争(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争夺霸权的战争(同英国、沙俄所进行的战争);侵略性的战争(侵犯埃及、葡萄牙、西班牙等)。
这样,记住了三个观点,就比较容易说清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概况。
又如中国古代地方管理演变演变情况: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唐朝节度使制;宋朝地方分权制;元朝行省制度;明朝三司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再如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嬗变演变历程: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制;明朝六部制和内阁制;清朝军机处。
(2)单元梳理归类法:例如,中国近代反侵略(屈辱史)又如中国近代求民主(抗争史﹑探索史)再如建国成后,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第一次(建国初):①概况: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②原因:新中国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一边倒”方针。
第二次(70年代):①概况:中国与美日等许多国家建交,建交国已达124个。
②原因:中国政府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把大力发展与亚、非、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
[学习资料]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23 噱谈历史特征素材
噱谈历史特征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对于那些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特别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要记忆的内容中最容易记忆的特征,根据特征来进行记忆,效果会比较好。
一、历史特征记忆法的实用1.抓住“时间特征”来加强记忆【例1】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的护国运动、1917年的护法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通过观察发现,这五个年代的数字呈等差数列,都差2年,抓住了时间特征,便于记忆。
【例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事件:1789—1794—1799—1804,都差5年,就记住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的时间、拿破仑的“雾月政变”、拿破仑加冕称帝的时间。
2.抓住“人物特征”来加强记忆【例3】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
3.抓住“事件特征”来加强记忆【例4】洋务运动中“4”: 四方背景(内忧外患;出现两派;太后暂时的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四位代表(奕祈、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或张之洞)、四个内容(军工企业;民用企业;近代海军;新式学校)、四字旗号(自强、求富)、四十年代(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四个军工、四个民用、海军四点(70、80、三洋、北洋水师覆没而洋务运动破产)、四点败因(外国破坏;封建阻挠;力量有限;嫁接错误)、四句评价(中国:没富;自然经济:瓦解;民族资本:刺激;外国经济:抵制)、四条启迪(借鉴西方的技术和管理体制;重视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把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结合)。
【例5】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深远,用“九大”来形容:⑴经济:生产力大发展;城市化大进程;经济结构大改变(工厂制)。
⑵政治:社会关系大变革;资产阶级统治大确立。
⑶国际:格局大演变(英成霸主);世界市场大形成。
⑷思想:三股潮流大发展(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试卷+试卷]江西省高中历史 巧记系列1 笔谈历史谐音畅想法素材
笔谈历史谐音畅想法记忆是智慧之母,一切智慧根源于记忆,培根曾说过“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
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人脑是一个很难装满的知识仓库,只要认真培养和训练,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力,记忆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谐音畅想法是一种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将无意义材料变成有意义的材料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原理是利用右脑形象记忆能力,将要记内容的谐音和意义进行巧妙的、大胆、形象的联想,融合为一个意象和场景,建立某种“合理”联系而进行记忆。
想象越新奇、大胆,记忆越牢固!谐音畅想法主要方法:(1)数字谐音代码法:用数字意象为一场景的记忆法。
夏朝(前2070—前1600即前21至前16世纪) 记:“钱阿姨司机,夏天吃甜石榴”。
商朝(前1600—前1046即前16至前11世纪) 可记:“商人吃甜石榴,坐石椅上”。
西周(前11世纪-771):“喝稀粥没意义奴隶们齐起义”。
春秋(前770—前476)可记作:“在春秋季节里,骑麒麟,试骑鹿”。
战国(前475—前221)可记作:“为庆贺战果,雄狮齐舞,两耳摇”。
秦朝(前221—前206)可记作:“秦朝的钱二阿姨爱圈楼”。
西汉(前202—8)可记作:“西汉前的人爱冻耳,痛得喊爸”。
东汉(25-220年)可记作:“刘秀在洛阳遇二虎是在两暗洞”。
隋朝(581-618)可记为:“舞吧,腰努一把”。
唐朝(618-907年)可记作:“李渊分糖(建唐)留一把,有人就动气”。
北宋(960-1127年)可记作:“赵匡胤借旧路灯进东京摇摇俩旗建北宋”。
南宋(1127-1276年)可记作:“赵构摇摇爱妻要饿吃驴”。
元朝(1271-1368年)可记作:“忽必烈摇喊起义倚山当路霸”。
明朝(1368-1644)可记作:“朱元璋石山打鹿吧,留下一路死尸”。
清朝(1636-1840年)可记作:“一鹿上山路要扒狮洞”。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可记作:“威廉一流司令一路打爸爸”。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可记作:“贺独立,美国人民一齐起舞一齐爬山”。
江西省高中历史巧记系列55纵谈历史归纳素材
纵谈历史归纳记忆法据说,前苏联墓斯科大学有一位大学生,他在图书馆的石阶上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大脑受到撞击。
从此,不可思议的事情产生了,他的记忆好得不能再好,像《真理报》这样的大报,从头版到第八版,过目不忘,每篇文章都能倒背如流。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头却疼痛如裂,因为记得太多了,大脑得不到休息。
同样,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
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
美国著名记忆学家杰罗姆更曾说过:“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
”就是说,只要将储存的零散、乱无章的东西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和编排,真正纳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记忆网络中去,才能熟记于心,不遗忘,且容易调遣。
这种对将历史知识进行提炼、加工、浓缩的记忆方法。
叫做历史归纳记忆法。
历史归纳记忆法有下列具体方法: 一、历史线索归纳法就是将历史知识点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分析和归纳,从而记住线索的过程。
如:纵向线索归纳法--中国封建社会中枢权力机构演变,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演变。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复习。
历史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糊里糊涂“一锅粥”。
如果采取历史专题归纳法,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
例如,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把教材内容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来归纳。
中国古代史又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进行归类。
中国古代政治史内容,又可按王朝更替、统一与分裂、政治制度等线索进行归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再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行政制度、监察制度等进行归类。
也可归纳小专题。
如中国古代地方管理演变:演变情况:⑴西周: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奴隶主统治和拓展了疆域。
⑵战国:郡县制为秦朝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⑶秦朝:郡县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作用。
⑷汉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后来王国问题出现。
精品K12学习江西省高中历史 巧记系列7 侈谈历史提纲素材
侈谈历史提纲记忆法记忆是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人脑对感知事物的认识并保持下来而表现出来的能力。
记忆是思维的仓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学科更是如此。
古人说:“举一纲丽万目张,解一卷丽众篇明。
”即知识之间的关系虽然纵横交一错,但只要抓住主要的、关键的部位,次要的、从属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
提纲记忆法就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总结,将其归纳编拟成提纲的形式进行记忆的方法。
提纲记忆法在一节课中的应用:例如: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定义:又称“有限君主制”国家仍保留君主,但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⑴历史渊源:英国议会起源与发展⑵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背景⑶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因素)⑷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的产生发展(5)现实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作出的必然选择⑴确立: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过程⑵补充:《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等⑶发展:内阁制形成;两党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2)两个基本原则:国王“统而不治”和议会权力至上特点 (3)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4)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议会内阁制运行机制四特点:①集体负责制②对议会负责③内阁掌握行政权④首相成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5)实行分权原则: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⑴经济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⑵民主建设: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作用⑶政治稳定: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暴力冲突⑷国家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历史一大进步(5)世界影响: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又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⑴客观: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时西汉强盛。
⑵主观:董仲舒的新儒学目的:以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大一统⑴针对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⑵针对君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⑶针对为人处世:“三纲五常”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⑴积极:扭转局势;正统思想;文化主流作用⑵消极:神学迷信泛滥;儒学独尊不利于思想科技文化发展提纲记忆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应用:例如:世界市场的发展(1)笫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原因(2)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1)世界贸易增长:增长了三倍左右表现(2)国际分工明显:亚非拉非工业国生产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产品销往全世界(1)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影响(2)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又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在壮大,新文化运动在发达。
[精品]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12 发谈历史关键素材
发谈历史关键记忆法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
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
”怎么个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
选择性记忆法就是将记忆过程中以明确的记忆目的从记忆资料中加以选择从而找出其重点的方法。
选择性记忆分为两大类,有意选择性记忆和无意选择性记忆。
关键记忆法:又叫做精选记忆法。
就是提取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关键字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有意选择性记忆。
这其实是减轻负担和提高效率的极好途径。
关键记忆法编制方法很多,一般来说,常见有“七法”:⑴数学代表法:把某一历史常识由一个或几个数字归纳综合出来,形成要点。
例如:中国教育奠基成就“二较”: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教育动乱“四大”:教育事业极大破坏,各行各专业人才大缺乏, 民族文化素质大下降, 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再如记忆《马关条约》内容时,可用“开厂免一内税、赔二亿、割三地、开四口”。
最后如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四个“进一步”: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重视民族工作;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⑵名词五点法:时刻;地址;人物;内容;评价或意义。
此法适合于人物、事务、著作等类此外名词。
如:《孙子兵书》可这样归纳综合:春秋时代;吴国;军事家孙武所著;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书》;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⑶谐音趣味法:即把某一历史常识的几个关头常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辅佐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
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
⑷要点提炼法:就是把某一章节的若干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成一些要点来进行记忆的方法。
例如可以把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归纳提炼成以下几个要点:割地、赔款、开口、协税。
又如记忆价格革命内容时,可用“金银价降、物价涨、封主衰、人民贫、资本兴”。
江西省高中历史巧记系列59高谈历史复习素材
高谈历史复习记忆法历史是一门科学,而学习科学的人,其方法也必须科学,这是客观的要求。
因此,随时告诉学生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复习是记忆保存的必要条件,人们习惯把复习称为“记忆之母”。
因为复习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记忆的捷径。
本文就复习记忆的方法、策略、意义等谈个人浅陋的看法,就教同仁。
一、复习记忆法的基本方法当然,复习也要讲究方法。
运用合理的复习方法,可以以复习次数少的情况下取得好的效果,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1.阶段特征归纳法历史事件虽然浩繁纷杂,但仍有其内在规律。
学习某一章节时,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把握了某一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便抓住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最关键的部分,从而有效防止头脑中的“盲点”和“误区”。
如世界近代史分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兴起(14--17世纪)---萌芽阶段;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7中--18世纪中)---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8世纪中期—19世70年代)----蒸汽机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一20世纪初)---电气化时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此基础上,再用每一阶段的政治、经济、国际、思想文化等重大史实验证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
(例证见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60-历史通史模块整合复习法)2.目录标题理线法又称目录搜查复习法。
历史知识的记忆是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
撑起这项记忆工程骨架的就是历史教材的大小标题。
把各套教材的“编”、“单元”、“章”、“节”、“目”、“块”等大大小小的标题按教材的编排体系整理出来,编成多杈树状历史标题网,用树状历史标题网把历史内容从远至今、自宏而微、自高而低连成一个有序化复习网络。
比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对比归纳复习法对比与归纳是复习好历史最常用的两把历史“思维之剑”,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时间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演变对比、……,正是在这一连串史实对比中才能比较历史进程的异同,归纳总结历史规律,评论分析历史史实,在碰撞中才能产4.图表串联复习法历史复习图表有历史朝代演变表、历史事件比较表、重要年代关系表等,更具体的如:中国大事年表、明清时期科学家表、文学家及其他作品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比较表等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学习资料]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24 开谈历史对比素材
开谈历史对比记忆法纵观历史长河,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是完全相同的,但历史发展往往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在历史学习中,善于将相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区别异同,进而揭示出历史现象及其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中的共性和个性。
历史对比记忆法,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
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创造能力。
一、同年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
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
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
二、同年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在同年代发生的大事进行对照记忆。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日本投降;重庆谈判;罗斯福去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苏共实行多党制;台湾成立海峽交流基金会;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九二共识;《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邓小平南巡讲话; 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中共十四大召开。
2001年,“9.11”事件;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笫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袁隆平获中国国家最高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三、对立分析法联系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记忆。
在反复对照比较过程中,就加深了对旧知识的记忆,对新知识的理解,而理解之后就容易记忆了。
总之,对比记忆法是在历史总复习阶段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历史知识的对比,使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由朦胧逐渐变得清晰。
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学时应该灵活运用,决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江西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中
江西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江西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青铜时代D. 铁器时代答案:A2. 南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A. 1925年B. 1926年C. 1927年D. 1928年答案:C3. 以下哪位是江西籍的著名历史人物?A. 李白B. 苏轼C. 朱熹D. 王安石答案:C4. 江西的省会城市是?A. 南昌B. 九江C. 赣州D. 上饶5. 江西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A. 井冈山B. 延安C. 瑞金D. 遵义答案:A6. 江西的省花是什么?A. 杜鹃花B. 桂花C. 牡丹D. 荷花答案:A7. 江西的省鸟是什么?A. 丹顶鹤B. 孔雀C. 白鹭D. 鸳鸯答案:C8. 江西的省树是什么?A. 樟树B. 松树C. 柳树D. 柏树答案:A9. 江西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B. 西北C. 东南D. 西南答案:C10. 江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A. 16万平方公里B. 26万平方公里C. 36万平方公里D. 46万平方公里答案:A11. 江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A12. 江西的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A. 4000万B. 5000万C. 6000万D. 7000万答案:B13. 江西的简称是什么?A. 赣B. 江C. 苏答案:A14. 江西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A. 庐山B. 井冈山C. 婺源D. 所有选项答案:D15. 江西的著名特产是什么?A. 景德镇瓷器B. 南昌米粉C. 婺源绿茶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江西的历史文化名城?A. 南昌B. 景德镇C. 赣州D. 上饶答案:ABC2. 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A. 赣剧B. 采茶戏C. 婺源傩舞D. 所有选项答案:ABC3. 江西的著名革命历史事件有哪些?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井冈山斗争D. 所有选项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江西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_。
新高考江西历史知识点
新高考江西历史知识点在江西省的高中教育改革中,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变革。
新高考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对于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江西历史科目的知识点。
首先,江西历史科目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的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学习,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历史人物对于历史进程的贡献。
其次,江西历史科目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等重要历史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五四运动、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等,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当代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论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除了了解中国历史,学生还需要了解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要时期的事件和影响,了解一些世界历史人物,如列宁、斯大林、曼德拉等,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论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此外,江西历史科目的知识点还包括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地理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了解历史文化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价值。
通过对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综上所述,江西历史科目的知识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世界历史、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江西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
江西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江西高考历史科目是考生们备战高考中最为头疼的科目之一。
历史考察的知识点众多,要想在考场上获得良好的成绩,对江西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江西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对于古代史部分,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演变,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此外,还要熟悉古代农业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如农业生产的变革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对于近代史部分,主要考察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一部分当中,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同时,还要了解中国近代史阶段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在现代史部分,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建设。
要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如南湖会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他们的思想,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此外,还要掌握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除了这些重点知识点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其他的辅助性知识,如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等。
还要有一定的历史观点和历史分析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历史概念和术语,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要想掌握江西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不仅需要靠记忆,还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来掌握。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教材、历史书籍、历史资料,进行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和深入研究。
此外,还可以参加历史学习班或者找一位历史学科老师进行辅导,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备考历史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历史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试题,了解历年高考历史题型和考点的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同时,要注重归纳总结,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梳理,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最后,备考历史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点。
要注重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握历史的变革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同时,要注重培养历史分析和解读能力,能够运用历史概念和术语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自己独到的历史观点。
江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推行郡县制C. 唐朝实行科举制D. 宋朝实行行省制答案:D2. 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B.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C.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D. 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3.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完全的民主答案:D4.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答案:A5.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0分)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10分)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封建等级制度严格。
2. 论述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15分)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末期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教育和工业,以求在军事和经济上实现现代化。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也未能阻止外国列强的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历史概念记忆法
高考命题专家一再呼吁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需要,是培养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
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按民告示:学生要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概念则恰好反映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所以,需要加强历史概念记忆。
运用历史概念来识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叫历史概念记忆法。
一、历史概念的基本情况
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
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时间;历史空间或人物;历史本质或主要内容;历史特征,如结果、作用、意义、影响等。
历史概念类别:单一型(也称简单概念,它如同历史整体中的“细胞”或一个一个的“单位”,如“孟德斯鸠”)、复合型(又叫概念系列,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者,如“三大战役”)、理性型(本源于历史事实。
它具有跨度大、容量多、含意深、理性强和高度概括等特点。
例如:“半殖民地”、“工农武装割据”等)。
二、历史概念的基本特点
历史概念有这样几个特点:⑴各类各个历史概念都有其客观性和独立性。
⑵任何历史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的属性),用特定的名词或短语来表达,这是掌握和运用概念的关键所在。
⑶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⑷有的历史概念有动态性。
例如:明太祖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同秦朝相比,相同又不相同。
⑸历史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
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处理历史资料的过程(即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资料进行提炼的过程,从中提炼出结论性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教学主题),是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三、历史概念的基本方法
1.层次分解法
是把历史概念分化成一个一个象内容、作用、结果等“细胞”的方法。
例如“一国两制”的构想:
从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
从条件: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条件成熟
(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从过程 (2)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袓国,实现和平统-的方针政策》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1)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从作用 (2)大贡献:为世界和平及为解决国际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
(3)大促进:大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4)大组成: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组成部分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在历史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最能使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增进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切忌简单类比或者为比较而比较。
例如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表
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和外延,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3.多角度理解法
在学习掌握历史概念时,尤其要注意把握住每一历史概念的特定背景和与同一时期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相互关系,重在多角度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切忌孤立死记硬背。
如识记“精耕细作”这个历史概念可从下列角度来整体认识:⑴生产工具的改进:材质上,由骨、木、石到青铜、铁等金属材料;制作上,由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动力上,由人力到畜力最后又到自然力。
⑵耕作技术的进步。
⑶耕作制度日趋合理。
⑷加强田间管理。
⑸挖掘地力以增加产量。
⑹重视农业灌溉。
4.逻辑推导法
逻辑推导法也叫分析综合法。
所谓分析,就是通过对构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 、作用和影响等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个别特征或属性,弄清楚各个部分在整体概念中的地位,然后 综合,即把诸要素的分析结果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历史知识概念。
以鸦片战争为例来说明:从爆发的背景分析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和必然性;从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 和武力性;从结果和影响分析可以看出对中国的危害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部分要素的本质特点,概括出: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为开拓世界市场、打开中国大门而蓄谋发动的一场无耻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全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整体映象法
每一历史知识概念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整体映象法就是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用高度概括简洁准确的语言给历史知识概念下定义。
例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⑴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⑵政治:巩固统一的需要
⑶思想: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
⑷历史: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
⑸客观:为秦统一和强盛。
(1)
以皇权为中心(基本特征)
权力高度集中
“家天下”为中梁 四中
(4)体制完备中
⑴辩证史观: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
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⑵唯物史观: 秦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基础上形成
⑶文明史观: 社会转型(分裂到统-;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贵族制到官僚制)
⑷近代化史观: 鲜明东方特色
6.史论结合法
史论结合法是形成历史概念的又一重要方法。
例如“新中国外交”这一历史概念:⑴基本史实:中苏结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历史事件;不结盟等外交现象。
⑵外交本质:国家利益是外交工作的最高准则。
⑶“新中国外交”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独立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实现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道、政府首脑、外交部门和外交代表机构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行使主权。
⑷外交的原理: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同时服务于内政。
四、历史概念的基本策略
1.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历史概念记忆最关键的是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揭示。
弄清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用准确、科学的语言给以定义,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解答历史试题是非常重要的。
2.明晓历史概念的本质
历史概念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以达于相关历史事物的理性认识。
3.明辨历史概念的类型
从史与论区别的角度,可将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划分为史实概念与理论概念两类。
史实概念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
如“九·一八事变”,包括对该事件基本史实的概括:历史背景、爆发时间、地点、基本过程;还包括对这一史实的评价。
理论概念是对众多事件概念,主要是同类事件概念共同特征的进一步理论概括。
一般史实概念的概括要求简明、全面;理论概念是在基本史实和史实概念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要注意归纳、总结、分析、评价。
4.明悉历史概念的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情境中把握不同历史概念的内涵,发现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有的老师在对美国共和制的解读过程中,通过设置“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比较表”让学生对两个制度的内容进行比较,不但
加深了学生对共和制的理解,而且掌握了不同概念比较的思维方法,对民主的形式与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在中学历史学习中,学生最头疼的是往往苦于无从下手或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活动的“发祥地”。
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记忆,是历史思维能力的结晶,又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