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任务与材料的审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任务与材料的审读

作者:高俊勤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一、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解读

个人认为,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是近几年来最难写的。虽然延续了2015年以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以前提到任务驱动型作文将持续十年左右),但是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给考生设置了多项任务,从文体、内容(材料)、结构、对象(写作主体——作者、读者——听众、受众)、主旨等多个方面把文章进行了限制。考生必须审清题目含义,包括材料与驱动,按要求来写作,才能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考场作文。

(一)任务驱动分析

以前我们常讲,解答高考试题,一定要树立“问什么答什么”的意识,即紧扣问题,围绕问题组织答案。体现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则是“任务在先,材料在后”,即先看任务,再看材料。

该作文题首先是“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就规定了文体,于是就得考虑:演讲稿与传统意义上的议论文有什么不同,只是开头、结尾、格式上的不同吗?另外“本校(复兴中学)”要思考为什么叫复兴中学,这一名称又有怎样的隐含意义?

其次,“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是对文章内容,更是对主旨的限定和要求。这里的“大家”就是对象要素中的读者、听众、受众,就是复兴中学的学生,即前面提到的“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而并非老师、领导或社会各界的其他人士等,作文要做到对象明确,体现出演讲稿针对性强,有的放矢的文体特点。据此,演讲稿的称呼,对听众的称谓一定要准确得体,符合试题要求。此其一。其二,“倡导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就是文章的中心,即主旨。考生没有必要通过材料由表及里地挖掘主题,因为这里已经明确规定了文章的立意,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中心”或“一个核心”。

第三,“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可以称为“两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是“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实际上在呼应材料独立成段的最后一句“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对什么的认识与思考。这就跟材料有关了。所以,作文题的任务开头说“请结合材料内容”,同时也说明要分析材料内容,这个首要任务一定要落实好。同时,要注意“体现你的”中的“你”指谁?不难理解“你”是又一个对象,即考生自己,这个“你”也就是“从我做起”中的“我”,当然也可以是“我们”,这就又规定了作者是谁。“我”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是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演讲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对话,要突出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强化自我关联。第二个基本点是“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并”是一齐、一起、并且的意思,表示并列或更进一层,即在谈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的同时更进一层向本校同学提出希望与建议。这里的希望与建议又有大与小、具体与抽象等的区别。这两个基本点不可偏废,缺一不可,要两条腿走路。故此,本试题的核心任务驱动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们的关系是:“一个中心”统摄“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即“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实际上是落实“热爱劳动”,讲原因摆理由;“提出希望与建议”则是落实“从我做起”,讲具体做法。这里有“为什么”,也有“怎么办”。

总之,本试题多方面的任务要求,有效地给考生设置了具体情境,很好地规避了套作与宿构现象,让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写作,体现其真实的写作水平。

(二)材料内容分析

本试题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有宏观的角度,也有微观的角度;有纵的角度,也有横的角度;有古代的传统,也有现代的认识。

首先,第一部分在“可是”之前。“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强调勤劳是维持民生的根本途径。“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出自《诗经·大雅·抑》,诗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这是对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的阐发。材料从古代的《诗经》《左传》谈起,“绵延至今”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劳动的认识。要注意的是,第二句中材料的话题已经转向热爱劳动,“绵延至今”“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言外之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热爱劳动的品质须继承与发扬,这也是命题人的思想倾向。

其次,第二部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回到现实。“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这是总说;“有一些同学”,表明不是所有同学,演讲稿针对的人群很具体明确。三个“有的说……”是分说,是现实,三者又是并列关系,这就是从“横”的角度来谈现实。具体来看第一个“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很明显是把学习与劳动分开了。第二个“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又把劳动与科技、人工智能对立起来了。实际上,命题人在告诉考生:这里所谈的劳动是狭义的劳动,不包含脑力劳动,而是指让人感到脏、苦、累的体力劳动。我们要热爱这样的劳动,这样的劳动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与德、智、体、美相并列的劳动——体力活。第三个“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把劳动推给别人。注意这三个“有的说……”都是“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表现,都是被否定的。具体来分析,第一个“有的说”是回答劳动“是什么”的问题,即材料所讲的劳动是与学习(脑力劳动)完全不同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有的说”是谈人的解放,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讲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第三个“有的说”是从“怎么办”的角度说的。“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可以理解为是对前面三个“有的说……”的拓展补充和总结。

第三,更为关键的一句是“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此句独立成段,予以强调,意味深长,余音不尽,启人联想。这样的话在新材料作文中是惯用的。比如:“这引起人们的思

考……”“相关争议还在继续……”这实际是提醒考生不能就事论事,太过肤浅,应当有拓展联想。

1.有“大视野”。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尤其要关注国家的发展脉络(从“纵”的角度),将个人的成长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命运、理想与祖国的命运、梦想紧密相连,发扬主人翁精神——“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一切关于热爱劳动的大话空话都是不切实际的,考生应当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生发、联想、思考,比如探讨学生、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要不要做家务?在学校要不要模范地做好班级的值日任务?要不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怎么看待体力劳动?等等。由此拓展到,在新时代要扛起社会责任乃至民族复兴大业……(也许这就是命题人将“本校”统称为“复兴中学”的原因吧!)这也正应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拷问。这样将个人的成长与家庭、社会的发展,甚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新时代下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作文如此立意,对劳动的思考和认识就有了深度。

2.有“深思辨”。即对大到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小到同学们中对劳动的错误说法与认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由表及里,完成作文的第一个“基本点”的任务驱动要求——“体现你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展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彰显“立德树人”的宗旨和《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认识一个规划”——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最后,把材料内容与任务驱动联结在一起的是“请结合材料内容”一句,这又是一句很关键的话,指明了任务生成的原因、基础。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不能远离劳动的话题(若能针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