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授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问题1:据前面所学,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1)闭合电路;(2)有电源
问题2: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1)闭合电路;(2)磁通量变化。
思考
试从本质上比较甲、乙两电路的异同
甲乙
相同点:两电路都是闭合的,有电流
不同点:甲中有电池(电源)
乙中有螺线管(相当于电源)
有电源就有电动势
一.感应电动势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就相当于电源.
2.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存在感应电流(要看电路是否闭合),有感应电流一定存在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就能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可能与磁通量的变化量△φ有关,也与完成磁通量变化所用的时间△t有关。
实验中:
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导线运动的速度越快、磁体的磁场超强,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实验中:向线圈插入条形磁铁,磁铁的磁场越强、插入的速度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就越大
现象
1、当时间△t 相同时,磁通量变化△φ越大,感应电流就越大,表明感应电动势越大。
2、当磁通量变化△φ相同时,所用时间△t 越短,感应电流就越大,表明感应电动势越大
结论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通量变化△φ和所用时间△t 都有关.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表达式:E t ∆Φ
=∆
若闭合电路是一个n 匝线圈,则相当于n 个相同的电源串联,且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都相同,所以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
E n t ∆Φ
=∆
实际工作中,为了获得较大的感应电动势,常常采用几百匝甚至几千匝的线圈
三、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如图所示,闭合线圈一部分导体ab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ab以速度v匀速切割磁感线,求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回路在时间t内增加的面积为:S Lv t
∆=∆
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为:B S BLv t
∆Φ=∆=∆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BLv t
E BLv
t t
∆Φ∆
===
∆∆
若导体斜切磁感线(若导线运动方向与导线本身垂直,但跟磁感应强度方向有夹角)
1sin
E BLvθ
=
说明:1、导线的长度L应为有效长度
2、导线运动方向和磁感线平行时,E=0
3、速度V 为平均值(瞬时值),E 就为平均值(瞬时值) 公式E n t ∆Φ
=∆与sin E BLv θ=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一般来说E n t ∆Φ
=∆,求出的是t ∆时间内的平均感
应电动势,常在穿过一个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用。
sin E BLv θ=求出的是瞬时感应电动势,常在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时用。
2、 联系:公式E n t ∆Φ
=∆中当t ∆趋于0时,求出的E 为瞬时
感应电动势;sin E BLv θ=中当V 代入平均速度时求出的是平均感应电动势。
四.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守恒的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电能的产生一定以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为代价的.
今天,我们使用的电能从各种形式的能转化而来: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
小结: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n t
∆Φ=∆
二、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E BLv =sin E BLv θ= 三、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一、感应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1、感应电场: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的电场称为感应电场
特征:由于磁场的强弱变化,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电路中的自由电荷是在感应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即由于感应电场的变化,在电路中形成了感应磁场,感应电场为涡旋电场。
注:静止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叫静电场,静电场电场线是由正电荷出发,终于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的,而感应电场是一种涡旋电场,电场线是闭合的。
当磁场增强时,产生的感应电场是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曲线,如果此空间存在闭合导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产生感应电流
2、感应电动势:由感生电场使导体产生的电动势叫感生电动势(导线不动,磁场随时间变化时在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作用:在电路的作用就是电源,其电路就是内电路,当它与外电路连接后就会对外电路供电
2)产生原因:涡旋电场产生的电场力作为一种非静电力在导体中产生感生电动势
二、洛仑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1、动生电动势:磁场不变,由导体运动引起磁通量的变化
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产生机理:
问题1:自由电荷会随着导线棒运动,并因此受到洛伦兹力,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合运动在空间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为正电荷)
由左手定则可知,自由电荷将受到由C到D的力,所以自由电荷沿导线向下运动
问题2:导体棒一直运动下去,自由电荷是否会沿着导体棒一直运动下去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正电荷向D运动,C端将出现过剩负电荷,D端出现过剩正电荷,结果导体上端电势低于下端电势,形成由下端D指向上端C的静电场,正电荷的力向上,与洛仑兹力方向相反,当F洛=F静电时,自由电荷不再运动
问题3:导体的棒的哪端电势比较高?
D端电势高
问题4:如果用导线把C、D两端连到磁场外的一个用电器上,导体棒中电流是沿什么方向?
CD相当于电源,电源内部,电流由低电势流向高电势,电流方向是C到D
动生电动势的表达式:
作用在单位正电荷的洛伦兹力为
F=F 洛/e=vB
则动生电动势为:E=FL=BLv
结论: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的结果一致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B.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C.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D.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2、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线圈放在变化的磁场中,必然有感应电流产生B.闭合正方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垂直磁感线运动,必然产生感应电流
C.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D.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
3、下列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4、如图所示,线圈两端接在电流表上组成闭合回路,在下列情况中,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的是
A.线圈不动,磁铁插入线圈
B.线圈不动,磁铁拔出线圈
C.磁铁插在线圈内不动
D.磁铁和线圈一块平动
5、如图所示,直导线中通以电流I,矩形线圈与电流共面,下列情况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电流I增大 B.线圈向右平动
C.线圈向下平动 D.线圈绕ab边转动
6、长度和粗细均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导线,分别先后放在U形导轨上以同样的速度在同一匀强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轨电阻不计,则两导线:
A.产生相同的感应电动势
B.产生的感应电流之比等于两者电阻率之比
C.产生的电流功率之比等于两者电阻率之比
D.两者受到相同的磁场力
7、如图所示,用外力将单匝矩形线框从匀强磁场的边缘匀速拉出.设线框的面积为S,磁感强度为B,线框电阻为R,那么在拉出过程中,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是______
8、如图中,长为L的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在匀强磁场中沿水平光滑导轨匀速运动,如果速度v不变,而将磁感强度由B增为2B。
除电阻R外,其它电阻不计。
那么:
A.作用力将增为4倍
B.作用力将增为2倍
C.感应电动势将增为2倍
D.感应电流的热功率将增为4倍
9、如右图所示,光滑水平金属导轨MN、PQ之间的距离L=0.2m,导轨左端所接的电阻R=1.5Ω,金属棒ab的电阻为0.5Ω,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0.5T, ab在外力作用下以V=10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求:(1)金属棒ab哪端电势高,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金属棒ab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3)金属棒ab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4)
外力F的大小和外力F的功率;(5)电路中的总的热功率。
10、如图16所示,电阻为R的矩形线圈abcd,边长ab=L,bc=h,质量为m。
该线圈自某一高度自由落下,通过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宽度为h,磁感应强度为B。
若线圈恰好以恒定速度通过磁场,则线圈全部通过磁场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11、竖直放置的光滑U形导轨宽0.5m,电阻不计,导轨顶部的电阻为4Ω,置于很大的磁感应强度是1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如图所示,质量为100g,电阻为1Ω的金属杆ab无初速度释放后,紧贴导轨下滑(始终能处于水平位置)。
若重力加速速度取10m/s2,
(1)分析金属杆ab的加速度、速度如何变化?(2)试
求金属杆ab稳定下滑的速度为多大?
12、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0.2T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为0.5m的导体AB在金属框架上以10m/s的速度向右滑动,R1=R2=20Ω,其它电阻不计,则流过AB的电流是
参考答案:1、D 2、CD 3、BCF 4、CD 5、ABD 6、A 7、SB
R
8、ACD
9、(1)金属棒a端电势高,感应电动势为1V;
(2)金属棒ab中感应电流的大小0.5A,方向由b到a;(3)金属棒ab所受安培力的大小0.05N,方向向左;(4)外力F的大小0.05N,外力F的功率0.5W;(5)
电路中的总的热功率0.5W。
10、
22 2hB L mgR
11、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速度最大为20m/s
12、0.1A 方向由B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