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是以歌咏边塞风光、展现战争状况与男儿豪情壮志为主的诗歌流派。
在唐代,边塞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兴盛,成为唐诗中一个重要的类别。
下面是一些关于边塞诗的知识点:
1. 主题与内容:边塞诗的主题多集中于边疆戍卫、民族战争、边塞生活等方面,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反映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奋发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2. 意象与象征:边塞诗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等,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成为边塞诗独特的艺术符号。
3. 情感表达:边塞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既有豪情壮志的激情抒发,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以及对战争的控诉和反思。
4. 语言特点:边塞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注重形象刻画和意境创造,同时语言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有力,读来让人感受到浓烈的边塞气息。
5. 历史背景:边塞诗的兴起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拓展密切相关,唐代为了保卫边疆地区的安全和拓展疆土,派遣大量军队驻扎边疆,同时也有许多文人志士前往边疆地区游历或从军,他们的诗歌创作丰富了边塞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6.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将士们的生活风貌,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关于边塞诗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学习边塞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例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接防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八折杨柳》、《落下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比如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日报斩杀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不虚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主中原。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比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崩楼兰终不还。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存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求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言凤阙,铁骑拖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著玉鞍。
愿意将腰下剑,授侍斩杀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接防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无人知晓何处吹起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言道黄龙戍,频年疑惑兵。
心疼闺里月,短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存有整体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出征的残暴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反感[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交。
崭新鬼愁冤枉旧有乌鲁潘,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洗匈奴罔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心疼无定河边骨,犹就是春闺梦里人!4、注意: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1. 边塞诗的起源和发展边塞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在那个时期,北方边塞地区经常发生战争,并且受到外族侵扰,因此古代诗人纷纷以边塞地区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创作了大量的关于边塞地区的诗歌作品。
随着唐代文学的繁荣,边塞诗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有《塞下曲》、《塞上》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音调和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描写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2. 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描写边塞风光。
边塞地区的风光十分独特,起伏的山峦、广袤的原野、狂暴的风雪、伟大的长城等,都是边塞诗中常见的题材。
诗人们以精湛的笔墨描绘这些景色,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和辽阔。
(2) 反映边塞战争。
边塞地区常年饱受外族侵扰,常常发生战事。
因此,边塞诗也经常通过战争的描写来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战士的赞颂。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英雄气概,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3) 表达对边塞生活的感情。
边塞地区的生活条件艰苦,诗人们常常以对边塞生活的关怀和敬仰为题材,表达对边塞人民的同情和敬佩。
他们在诗中常常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战乱的悲哀心情。
3. 边塞诗的艺术意义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以辉煌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人,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同时,边塞诗还通过对边塞地区的真实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4. 边塞诗的影响边塞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边塞诗的独特情感和题材,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珍贵遗产。
同时,边塞诗也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中外文学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一、概念: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维,李白代表作品:《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
二:主要特征《诗经》中的边塞诗1.题材的丰富性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当代社会作了广泛的透视。
既有从军出塞、保国戍边、塞上风情的描写,也有报国壮志、反战呼声的抒发。
既描写了重大的边塞战争,也表现了夫妻别后相思之苦,母子分别之悲。
总之,与边塞生活密切相关的。
《诗经》中的边塞诗都涉及到了,这样丰富的题材在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历代边塞诗所继承。
2.主题的复杂性《诗经》中绝大多数诗篇都存在着主题的复杂性这一特点,因而引起历代研究者争讼不已,其中边塞的主题同样如此。
如《小雅·六月》,叙写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北伐猃狁的事迹。
看内容它是战争诗,看民族关系却又是一首边塞诗。
同一首边塞诗,其主题也不是单一的,如《唐风·鸨羽》,抒发戍边士卒有家难归、父母无人赡养的同时自然地流露出对边塞战争的厌倦以及对统治者的怨恨。
《诗经》中的边塞诗,既有热情的歌唱,又有愤怒的呼声,既有对边塞战争的赞美,也有对这种战争的反抗。
这便是其主题复杂性在总体上的表现。
3.情感的矛盾性如果对《诗经》中的边塞诗作总体的观照与考察,则不难发现它所表现的情感在总体上是矛盾的。
边塞诗十首
10首边塞诗1. 《从军行》作品介绍:此诗为李白所写,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志愿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壮丽景象。
解析: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从军的决心和报国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军人的英勇形象。
2. 《凉州词》作品介绍:此诗为王翰所写,描绘了边塞的军旅生活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解析:王翰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边塞军旅生活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3. 《燕歌行》作品介绍:此诗为高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高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人荣誉的赞美。
4. 《使至塞上》作品介绍:此诗为王维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出使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王维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自己的出使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边疆人民的关怀。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6.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人荣誉的赞美。
7.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人荣誉的赞美。
8.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与诸判官夜集的场景。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与诸判官夜集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相聚的喜悦和对边疆生活的向往。
9. 《使至塞上》作品介绍:此诗为王维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出使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一.边塞诗考点有: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①对词义的理解。
主要是考查正确解释诗中实词的语境义。
如对《望蓟门》“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字意义的考查,对“烟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中“客”所指代的对象的考查,皆属此类。
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如《望蓟门》中“望”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中“拥”字的作用。
③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
如《凉州词•其一》要求学生通过解读语句来描绘诗中所写的边塞景象。
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①明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学生还应该积累一些描述语言风格的固定术语,这样有助于准确标书作品的语言特色。
②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如果诗中有议论性语句,多为直接抒情。
边塞诗中的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选特定的景抒特定的情;借眼前之景抒一己之情)、怀旧用典(回顾往事,景中寄情;借助典故,抒发襟怀)。
③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定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它们在传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能答题。
④对诗眼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答这种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其次是展开想象,体会这个字在句中描绘的景象;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说明该字是如何活化画面,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
⑤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且了解其各自的作用。
二、边塞诗的特征: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学习交流PPT
18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 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 边塞环境的艰苦。
学习交流PPT
19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学习交流PPT
20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 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学习交流PPT
21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③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交流PPT
7
⑤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⑥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出塞》
学习交流PPT
1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情感 和常用的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学习交流PPT
5
学习交流PPT
6
名句展示
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 杨炯《从军行》
边塞诗常识大全
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高考边塞诗歌知识点
高考边塞诗歌知识点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边塞诗歌则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情感而备受关注。
在高考中,边塞诗歌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考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边塞诗歌的背景、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高考边塞诗歌的知识点。
一、背景知识边塞诗歌是指创作于唐代晚期至宋代初期(约9世纪至11世纪)的一类诗歌作品。
当时,中国的北方边塞地区频繁遭受外族的侵扰,战乱不断。
边塞诗歌因此诞生,成为士人倾诉忧愤、怀忧天下的重要途径。
二、题材特点边塞诗歌的题材十分独特,主要以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为中心。
例如,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壮烈、边塞边军的生活和奋斗、祈求上天保佑的神圣情感等都是边塞诗歌常见的题材。
与此同时,一些边塞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家乡风物等也常被诗人描写。
这些题材以其独特性为高考边塞诗歌的重要考点。
三、表现手法边塞诗歌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抒发感情在边塞诗歌中,诗人常常通过抒发自己的忧愤和思乡之情来表达内心的痛苦。
例如,有些诗歌中写到“故乡何处是,忘尔爱尔忧”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2. 描写景物边塞地区的风景十分特殊,常常出现沙漠、戈壁、辽阔的大漠等独特景观。
边塞诗歌通过描写这些景观来烘托氛围,如“胡地横尘起,沙中寄旅思”的诗句。
3. 借物寄怀在边塞诗歌中,诗人常常通过借物寄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例如,用杨柳寄托思念之情、用孤雁寄托别离之苦等等。
4. 叙事手法边塞诗歌中许多作品采用了叙事的手法,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诗人对边塞地区战争和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例如,边塞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通过叙事手法展现边塞战争残酷的著名作品。
综上所述,边塞诗歌是高考重点考察的知识点之一。
了解边塞诗歌的背景、题材和表现手法,对于备考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七 - 九年级(人教版)边塞诗总结。
一、七年级边塞诗。
-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壮阔景象,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宏大的氛围。
- 情感表达:后两句直抒胸臆,“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铠甲都已磨穿。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坚定的报国决心,他们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归还。
-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暗示自己如蓬草般漂泊出“汉塞”,如归雁般进入“胡天”,有一种孤寂、飘零之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描绘出了大漠中孤烟升腾、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感极强。
- 情感表达:全诗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孤寂心情,同时也展现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诗人虽有孤寂之感,但在尾联提到“都护在燕然”,也暗示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以及对都护等戍边将士的敬意。
二、八年级边塞诗。
-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上阕描绘了塞下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在层层山峦之中,一座孤城紧闭城门。
这种景象烘托出边塞的荒凉、肃杀。
- 情感表达:下阕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燕然未勒归无计”则表明了他们因为还未建立功勋而无法归家的无奈。
最后“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通过描写羌笛之声、满地寒霜以及将军和征夫的失眠落泪,深刻地表现出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哀伤。
六年级下册边塞诗
六年级下册边塞诗一、边塞诗简介。
1. 定义。
-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其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等。
往往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 产生背景。
- 唐代是边塞诗创作的高峰期。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广阔,统治者积极开疆拓土,很多文人投笔从戎,渴望到边疆建功立业。
同时,边塞战争频繁,既有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也有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
这些经历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边塞诗(如果有)及其他常见边塞诗举例。
-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赏析。
-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壮阔景象。
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
-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现了戍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报国决心。
他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身上的铠甲都已磨穿,但依然怀着不打败敌人誓不罢休的壮志。
-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赏析。
-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奔腾远去,仿佛流入白云之间的壮观景象。
“一片孤城万仞山”则写出了孤城在高山环抱中的险要地势。
-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赏析。
-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明月照耀边关的古老而苍茫的画面。
-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征人长期戍边不能回家的悲哀。
-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望,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镇守边关,不让敌人入侵。
三、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1. 意境雄浑。
- 边塞诗往往描绘出广袤无垠的边塞风光,如大漠、雪山、孤城等,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边塞诗基本知识
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 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 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
(王翰)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山、阳关、凉州、楼兰。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边塞诗的风格
•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 • 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 • 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 • 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 • 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边塞诗讲解非常实用
感主边
第 三
题塞 章
和诗
情的
描绘边塞风光
边塞诗的主题
反映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
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的情感
表达戍边将士的思 乡之情
描绘边塞战争的艰 苦环境
歌颂将士们的英勇 无畏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 渴望
和代边
第 四
作表塞 章
品诗诗
人的
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高适:擅长七言歌行,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士兵情感 岑参:以边塞诗见长,诗风豪放悲壮,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王昌龄:以七言绝句见长,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战士豪情 李颀:以边塞诗和音乐诗见长,作品多反映战争苦难和人生感慨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边塞生活与内地生活的差异,突出边塞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荒凉,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比喻手法: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边塞的景象与内地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边塞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抒发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艺创
目 录
景起边
第 一
源塞 章
和诗
背的
边塞诗的起源
边塞诗起源于 汉魏六朝,是 在边疆地区军 民中流行的民
歌和战歌。
边塞诗起源于 边疆地区,是 边疆将士和内 地文人对边疆 民族、边疆生
活的反映。
边塞诗起源于 边疆地区,是 边疆将士和内 地文人抒发情 感、表达思想 的重要方式。
边塞诗起源于边 疆地区,是边疆 将士和内地文人 创作的重要题材, 具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美学价值。
法和创边
第 六
艺作塞 章
边塞战争类诗知识详解
边塞战争类诗知识一、边塞战争诗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二、边塞战争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边塞战争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边塞诗总结 课堂
内容特征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内容
人
统治者—— 穷兵黩武 艰苦生活 将士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友人 壮别感奋
思想感情
1. 表现对苍茫雄奇的边塞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2. 表现将士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 表达了将领昂扬的斗志、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4. 揭露战争的残酷,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 带来的深重灾难 5. 抒发了征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孤独悲愁、 厌倦战争的思想感情 6. 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担忧思念之情 7. 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
边塞诗意境的特点 雄健 雄浑 萧瑟 悲凉 奇寒 奇丽
雄壮 苍凉 辽阔
浑厚 苍劲 壮阔
边塞诗常用的表角度):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表达效果:运用想象,拓展诗歌内容,增 强诗歌的表现力,使内容丰富、主题深刻 。
4.用典: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其它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喻、 夸张、渲染、烘托、动静视听结合等等。
赏析边塞诗特别注意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盛唐?中晚唐?)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 关系。(正衬?反衬?)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边塞诗讲义
使至塞上唐·王维【主旨情感】这首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主旨情感】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斗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语言质朴凝练,感情抑郁诚挚。
词人将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第38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主旨情感】这是一首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惜别之情的送别诗。
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描述特殊的环境背景,衬托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从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练习题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誓死报国的忠心。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秋天边塞风光,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
一.边塞诗考点有:
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
①对词义的理解。
主要是考查正确解释诗中实词的语境义。
如对《望蓟门》“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字意义的考查,对“烟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中“客”所指代的对象的考查,皆属此类。
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如《望蓟门》中“望”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中“拥”字的作用。
③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
如《凉州词•其一》要求学生通过解读语句来描绘诗中所写的边塞景象。
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①明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学生还应该积累一些描述语言风格的固定术语,这样有助于准确标书作品的语言特色。
②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如果诗中有议论性语句,多为直接抒情。
边塞诗中的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选特定的景抒特定的情;借眼前之景抒一己之情)、怀旧用典(回顾往事,景中寄情;借助典故,抒发襟怀)。
③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定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它们在传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能答题。
④对诗眼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答这种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其次是展开想象,体会这个字在句中描绘的景象;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说明该字是如何活化画面,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
⑤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且了解其各自的作用。
二、边塞诗的特征:
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