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相互作用与运动

合集下载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力对物体的作用有二种效应,一是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趋势,称为外效应;二是有使物体发生变形的趋势,称为内效应。

力是看不见也不可直接度量的,可以直接观察或度量的是力的作用效果。

使1千克(kg )质量的物体产生1米/秒2(m/s 2)加速度的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就定义为1牛顿(N )。

力的常用单位为N 或kN 。

力是矢量。

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对刚体而言,因为力可沿其作用线滑移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故力的三要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因此,对于刚体而言,力是滑移矢。

因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一物体对另一物体有力作用的同时,也必然受到该物体的反作用力作用。

所以,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

若干个共点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且力的合成满足矢量加法规则。

2.1.1 力的合成 ( 几何法 )力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和分解,如图2.1(a )所示。

作用在刚体上的二个力F 1、F 2,只要其作用线不平行,由于力可以沿其作用线滑移,总可以移至其作用线的交点O ,合力F R 即可用矢量和表示为: F R =F 1+F 2合力F R 与其分力F 1、F 2对于刚体有着相同的作用效应。

图2.1(a ) 之力的平行四边形,可以简化为三角形。

如图2.1(b)所示,将二分力首尾相接,则与分力首尾相对的第三边即为所求之合力F R 。

这样得到的三角形,称为力三角形。

(a )平行四边形法则图2.1 力的合成 ( 几何法 )(b)力三角形RF 2(c)汇交力系 (d)力多边形2图2.1(c) 中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的若干个力组成的力系,称为汇交力系或共点力系。

物理学原理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物理学原理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物理学原理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力学、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

它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规律和理论,并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来解析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分析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运动的物理学原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物质的运动受到动力学和运动学的研究。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1. 动力学原理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动力学原理包括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将物体的运动与受到的力联系起来,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说明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运动学原理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其中最基本的原理是质点运动学。

质点运动学主要研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其中,位移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出发点到达终点的位置变化量,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量,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量。

二、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探讨了物质之间的力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1. 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引力是物质之间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提出,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质量、距离的关系。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G乘以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再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即F=G(m1m2/r^2)。

2.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物质之间的另一种重要相互作用形式。

它包括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和电流之间的磁力作用。

3. 核作用与核力核力是原子核内部粒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它使得原子核的粒子保持在一起。

核力的作用范围非常短,只限于原子核内部。

三、物理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物理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一物理运动与力的关系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与力的关系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与力的关系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种相互作用,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指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矢量和求得。

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力的合成。

五、弹力弹力是物体表面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六、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相互之间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七、重力重力是物体在地球或其他天体附近受到的吸引力,是由物体质量产生的。

八、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平衡条件可以分为平衡在静力学平衡和平衡在动力学平衡两种情况。

九、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称为静止摩擦力,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法向压力成正比,而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润滑情况和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于计算两个力合成后的大小和方向,将两个力按照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进行平行移动,连接起始点和结束点即可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十一、张力张力是由绳子、弹簧、弦等伸长物体的内部相对分子间拉力产生的力。

十二、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判定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之前处于静止状态时,所需的摩擦力最大值称为静摩擦力。

当外力逐渐增大,物体开始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减小,称为动摩擦力。

总结: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是物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牛顿的三大定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密切关系。

除了基本的力的概念,我们还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摩擦力、重力、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等相关知识点。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1、力:物体间接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3、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要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是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

即没有物体(受力物和施力物),就谈不上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力是矢量,其去处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平等四边形定则。

(4)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同时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这就是力的独立性作用原理。

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盘、作用点。

5、力的测量:用测力计测量(最常用的测力计是测力计)6、力的单位:在SI制中,力的主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代号:N.7、力的分类:(1)根据力的性质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的力,性质可相同;同一性质的力,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如上抛一小球,在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是阻力,而小球越过最高点下落时,重力以成为动力,而将小球和地球看成一个系统时,重力以成为内力。

8、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可完整地把力的三要素地表达出来,带有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只要用一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方向。

说明:①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标度的选取是任意的,实际问题中可根据实际力的在大小作恰当的选择,尽量使画出的力既容易分度,以使整个图面匀称、美观,不仅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还是要将线的长短按标度严格画出。

力的作用和力的反作用

力的作用和力的反作用

力的作用和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体现,它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态。

本文将介绍力的作用和力的反作用的概念、原理和实例,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施加力的现象。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A对物体B施加的力,必将得到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相等大小、反向的力。

这就是力的作用,也被称为作用力。

力的作用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等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要求。

2. 反向作用:作用力的方向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两者在同一直线上。

3.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即一种力作用在物体A上,相等大小、反向的力则作用在物体B上。

为了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当我们用手推一辆静止的小车时,手对小车施加了向前的力,而小车则对手施加了向后的反作用力。

这是因为手推小车时,手和小车之间产生了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二、力的反作用力的反作用是指物体对施加力的物体进行的反向力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和反作用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力的反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反向作用:力的反作用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与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

2. 相等大小:反作用力的大小与作用力相等,满足牛顿第三定律的要求。

力的反作用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喷出的燃料产生的向下的作用力,会使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飞行。

又如,在划船时,人通过对划桨施加向后的作用力,船则对人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动船前进。

三、力的应用力的应用范围广泛,无处不在。

以下是一些力的应用实例:1. 运动:力对物体的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态,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轨迹。

2. 结构:力在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桥梁和建筑物需要经受风力、水压等各种力的作用,才能保持稳定和安全。

高一相互作用力知识点

高一相互作用力知识点

高一相互作用力知识点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在自然界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中的相互作用力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万有引力、电磁力、摩擦力和弹力。

一、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一种只与质量有关的力,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

万有引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也是太阳束缚行星运动的力。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这可以用公式来表示:F =G * (m1 * m2) / r^2其中,F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是万有引力常数。

二、电磁力电磁力是物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力,它与物体的电荷有关。

在电磁力中,有两个基本的力:静电力和电磁感应力。

静电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如果两个物体带有相同的电荷,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是排斥力,如果两个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是吸引力。

电磁感应力是由于电流的存在而产生的力。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在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如果将另一根导线放在这个磁场中,磁场会影响导线中的电子运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会与外部磁场互相作用,产生电磁感应力。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它可以使物体相对运动,也可以阻止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之间相对运动之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当物体受到一个外力,试图使它运动时,静摩擦力与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阻止物体运动。

动摩擦力是在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阻碍物体滑动的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度。

四、弹力弹力是一种恢复型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弹力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

弹簧是最常见的展示弹力的物体之一。

“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

“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

“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一、本文概述运动与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的核心主题,它涉及到物质的基本属性、力的作用方式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

深入理解这一主题对于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学习进阶,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阐述学习这些概念的方法和路径,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这一主题。

文章首先将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进行概述,明确其研究范围和意义。

接着,将逐一介绍该主题中的核心概念,如力、运动状态、牛顿运动定律等,阐述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进阶学习路径,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文章还将关注学习这些概念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理论学习、实践应用、问题解决等方面。

通过提供一些具体的学习建议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文章将总结“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强调其在实际生活、科技发展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将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基本概念界定“运动与相互作用”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涉及到多个基本概念。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运动”。

在物理学中,运动描述的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可以是匀速运动,也可以是变速运动。

运动的基本参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理解“相互作用”这个概念。

在物理学中,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通过各种力产生的影响。

这些力可以是接触力,如推力或拉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如引力或电磁力。

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解释了物体如何影响彼此,以及为什么物体会以特定的方式运动。

在“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个主题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动量、能量、力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形状或产生变形的能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方施加力于另一方,同时另一方也会施加等大反向的力于第一方。

这个原理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基础,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力的作用是同时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的物体还是通过场的方式作用的物体。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能只有一个物体施加力于另一个物体,而另一个物体不施加力于前者。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始终存在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力的相互作用通常是明显可见的。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物体时,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物体对我们的手施加了一个反向的力。

这个反向的力实际上是物体对我们手的作用力,它们具有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特点。

在微观层面上,力的相互作用同样存在。

例如,当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的电荷会相互吸引或排斥。

这个吸引或排斥的力是相互的,即每个物体施加力于另一个物体,同时另一个物体也施加等大反向的力于前者。

力的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场来实现。

场是物体周围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通过场的存在而产生力的相互作用。

例如,重力场是由质量物体周围的空间弯曲而产生的,当一个物体进入重力场中时,它会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重力力。

与此同时,它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等大但方向相反的重力力。

力的相互作用是保持物体平衡的基础。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零,当且仅当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抵消时。

这种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只有外部力的作用才能打破这种平衡。

因此,力的相互作用是物体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关键。

此外,力的相互作用还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行走时我们会向后推地面,并因此向前行进。

它还可以解释为什么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以及为什么水中的物体能够浮起等等。

综上所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始终存在于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

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

运动和力1、力的定义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相互性)(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形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梳理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我们对力最基本的认识,围绕这一基本观点,本专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通过这些探究明确力的基本特性,并且能应用基本规律解决常见的力学问题.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石,也是每年高考的重点,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在本专题中,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关系、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关系进行具体的探究,指出它们间的定量关系,利用这些关系进行实际应用.一、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产生的条件: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只有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条件下才可以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重力大小:G=mg,在地面附近一般认为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均为一个恒定不变的量,其大小和方向不随其运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大小:对像弹簧这类弹性很好的物体而言,弹力的大小为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对一般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言,其弹力大小可以利用物体学的其它规律解答.弹力方向:挤压形变时其方向为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拉伸形变时其方向沿绳子指向绳子的收缩方向.(3)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挤压的两个接触不光滑的物体间如果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存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类.摩擦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而言,大小为f=卩N (滑动摩擦力),对静摩擦力而言,其大小和方向均是变化的,但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可以利用其它物体规律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的方向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它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静摩擦力的方向在某个物理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变化.2.力的一般处理方法.(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是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几个分力是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均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合力的线段为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之间满足F1-F2W F W F1+F2).(3)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选定合适的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受力简图,这是力学中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一种常见的方法.3.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受力的平衡条件.(1)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平衡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可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相关的计算.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它的外界因素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 )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物体作匀速运动时,其运动状态是不变的;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3)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始终离不开力的影响,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文将从牛顿三定律、力的种类、力的合成和分解等方面来论述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受到力的影响才能发生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物体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即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互相抵消。

这表明物体的运动不仅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同时还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反作用力。

二、力的种类力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力的种类的不同,其对物体的影响也不同。

比如,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将产生加速度;弹力是物体在弹性形变后产生的一种力,当物体停止受力时,恢复力将使其回复原有形状。

磨擦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使得物体在运动时会受到散热;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使得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各种不同的力均对物体的运动产生着影响,需要合理运用这些力去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成产生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比如,当一个力沿水平方向施加给物体,一个相反的力沿竖直方向施加给物体时,这两个力会合成为一个斜向上的力,使得物体会沿着斜向上的方向运动。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向量的分解原理来实现,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将斜面的支持力分解为与重力方向相同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两个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受到力的影响才能发生变化,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力与运动ppt课件

力与运动ppt课件

运动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VS
详细描述
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现为物体位置 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 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状态的 改变与力密切相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外力 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不变。
0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代表合外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 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 一原理适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06 动量与冲量
动量的定义与计算
动量定义
物体的动量是指它的质量和速度 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p=mv。 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质量, v表示速度。
动量计算
在计算物体的动量时,需要先确 定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然后将它 们相乘得到动量值。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无论发生何种物理变化, 系统的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
详细描述
火箭发射时,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通过 喷嘴向下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上升。火箭的运动 轨迹受到推进力、重力、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 为了实现火箭的稳定发射和精确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包括燃料消耗、推进力矢量控制、空气动力学 设计等。火箭发射的运动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 运用力学、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物理学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

物理学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

物理学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
在物理学中,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空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过程。

相互作用则指的是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力或作用。

运动观念是物理学中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运动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不同形式。

运动观念涉及到描述和测量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相互作用观念则描述了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相互作用观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力的传递来描述。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量度,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或状态。

在物理学中,常见的相互作用包括重力、电磁力、弹力等。

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可以由相互作用所导致,而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个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从而改变其运动状态。

另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运动来传递,例如,通过重力作用,一个物体可以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从而改变其运动状态。

总之,运动和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变化以及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运动与力的小论文

运动与力的小论文

运动与力的小论文
运动与力的关系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运动是指物体改变位置或状态的过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和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彼此相互依存。

运动需要力的推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没有力的作用,就没有运动。

例如,我们推动一个停在地上的车,我们的力将使车加速并改变其位置。

其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

换句话说,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运动状态的改变越明显。

如果我们用更大的力推动同一个汽车,它将加速得更快。

除此之外,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当一个物体受到施加在它上面的力时,它会沿着力的方向移动。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一个方向的物体,它将会朝着我们推的方向运动。

如果改变力的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也会相应改变。

最后,力还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当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它可能会发生形变。

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明显。

例如,当我们用力压缩一个弹簧,它会发生弯曲。

运动与力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力的作用,就没有运动;而运动又需要力来推动和改变。

通过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物理学中的自然界力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中的自然界力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中的自然界力和运动规律一、自然界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弹力: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作用于使其形变恢复的方向。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磁力:磁体对磁性物质产生的吸引力,以及磁体之间由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力。

5.电力:带电体之间由于电荷相互作用产生的力。

6.核力:原子核内部,质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二、运动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4.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在同一地点,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相同。

5.开普勒定律: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包括椭圆轨道定律、面积速率定律和调和定律。

6.角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7.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系统的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8.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份文档概括了物理学中自然界力和运动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题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a=F/m=10N/2kg=5m/s²。

答案:物体的加速度为5m/s²。

2.习题: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15N的水平力和一个大小为10N的竖直向上力的作用,求物体的最大加速度。

力的作用和应用

力的作用和应用

力的作用和应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力的作用和应用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力的定义、力的作用原理、力的分类以及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力的定义力是指产生物体运动或形变的原因。

在物理学中,力的定义可以表达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力的作用原理力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具有相等大小、相反方向且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这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

例如,当我们踩踏地面时,我们对地面施加了向下的力,而地面反过来对我们施加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力,使我们能够保持平衡。

三、力的分类力可以按照其来源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力有以下几种: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根据普遍引力定律,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弹力:当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方向相反。

例如,当我们把弹簧拉长或压缩时,会产生弹力。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或试图运动时与其他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作用于物体尚未开始运动的情况下,而动摩擦力则作用于物体已经开始运动的情况下。

4. 引力:引力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除了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外,其他天体也会对物体产生引力。

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四、力的应用力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以下是一些力的应用示例:1. 运动: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之一。

通过施加力,我们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例如,我们踩踏脚踏车踏板时,施加的力让脚踏车得以前进。

2. 机械工程:在机械工程中,力被用于设计和构建机械系统。

例如,汽车引擎通过爆炸产生的力推动车辆前进。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态的因素。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减速、加速、转向、形态改变等现象。

力的作用效应是指力对物体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以下是力对物体作用效应的详细讲解。

1.加速或减速。

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它将会改变它的速度。

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一致,物体就会加速;如果方向相反,物体就会减速。

这一现象被称为牛顿第二定律,即F=ma,其中F代表受到的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转向。

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它也可能会发生方向改变。

如果力的方向斜着打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转向。

比如,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用脚打在球上,球就会发生转向。

同样的,一个物体也可以用一个力来改变方向,比如车轮,汽车就能沿着一个弯曲的道路行驶。

3.形态改变。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它也可能会发生形态的改变。

很多材料都会表现出特定的弹性特性,这些材料受力后可以恢复到原始形态。

但有些材料受到过大的力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变形是无法恢复的。

4.作用相互。

当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它们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在相互作用的物体中,更大的力会导致更大的加速度。

当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力大小相同,但是方向相反时,它们会相互阻碍,导致彼此的加速度变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牛顿第三定律。

总之,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形态和变化,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

力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机械作用

力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机械作用

力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机械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刚体: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或一组力称为力系。

平衡状态: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力系:如果物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平衡条件:力系平衡必须满足条件。

等效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系,如果可以用另一个力系来代替,而不改变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这两个力系互称为等效力系。

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刚体。

材料力学讨论杆件的内力和变形,从而建立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变形固体。

静力学公理: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去掉任意一个平衡力系,跨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上任意一点,而不会改变该力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两个力合成一个力,叫力的合成。

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力。

约束与约束反力运动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运动受到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

约束作用于物体以限制物体沿某些方向发生位移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反力。

约束反力以外地其他力称为主动力,工程上习惯称主动力为荷载。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读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系的汇交点,合力的大小与方向等于力系中各分力的矢量和。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读条件:力系中各分力在一对相交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同时为零。

力矩与力偶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转动中心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 成正比。

这个垂直距离称为力臂,转动中心称为力矩中心,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F对点O之矩(简称力矩)由力矩的定义可以得知:1、力的大小为零,则力矩为零2、当力臂为零时,力矩为零合力矩定理平面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力矩的代数和。

力的作用原理

力的作用原理

力的作用原理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本文将探讨力的作用原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力的方向可以使物体沿着特定方向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力的作用通常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形式。

二、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推、拉、摩擦力等。

接触力的作用原理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微观接触,并通过接触点上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力的效应。

接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以及施力的大小有关。

三、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力,例如,引力、电磁力等。

非接触力的作用原理是物体之间通过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力的效应。

以引力为例,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就是一种非接触力,这是由于地球周围存在引力场,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的合效果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计算。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叠加,得到它们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几何法或向量法来求解。

相反地,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时,这些力的分效果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计算。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按照一定规则分解为几个力,其合力与原来的力相等,但方向可能不同。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几何法或向量法来实现。

五、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具体而言,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另外,力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例如,拉伸、压缩等。

六、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代表着施力物体所具有的能力。

牛顿的换算关系是1N=1kg·m/s²。

这意味着一个牛顿的力能够以每秒1米的速度改变1千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一物理中的力与运动

高一物理中的力与运动

高一物理中的力与运动一、力的概念与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首次接触到了力的概念以及它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1. 什么是力?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作用。

这个作用能够引起受力物体产生形状改变或速度改变。

2. 力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以牛顿(N)为单位来衡量。

牛顿定义为使1千克质量静止状态下所受合外部内分布轴向态平衡压强之和等于标准大气压所需施加在外分布轴向面上点以上升华01米高单一直精干迎风位置处指定岩石平均密度上方阻抗不透射水楼重队子期乳次三束下部截入段郝波集装箱堆垒车锁壳套闸提前杂文推土机措置任勤种男胸后油站复进黑萨尔码头3. 可计算合成力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对象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根据特定法则计算出的合力。

4. 力的性质力有几个重要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由受力物体产生变形或速度改变所需实施的效果决定,即牛顿定律。

力有方向,并且遵循相互作用规则:对于一个物体施加给其他物体的推力就是其他物体对它施加拉力。

二、牛顿运动三定律在高一物理中,学生们学习到了伟大科学家牛顿提出并总结归纳的运动三定律。

这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运动和受力关系。

1. 第一定律:惯性法则物体会保持其原来状态,在没有外部干扰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关系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势场交流介质最低电流密排出阵列行列阻挡悄无声息单面半球内圈上沉默宁静面积TY-频光子多路,全部标明所有符号EMC)初步及数量焦杂音束而偏好捷思湖波尤特多焦距简单等于实验测试时损失分析自然免离开入侵指卫视乘棋逾(其他字数不足,以AI回复为准)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都具有相同大小、相反方向和不同的作用对象。

三、速度与加速度在研究物体运动中,我们经常使用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和运动状态。

1.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改变率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相互作用与运动
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0.25m/s 向右
B .0.25m/s 向左
C .1m/s 向右
D .1m/s 向左
2.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 ( )
A .
13
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 )(双项)
A.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
B.0-5s 内的位移为10m
C.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s 末与第5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
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 ( )
A .S d t t ==',1
B .S d t t 41,211==
' C .S d t t 21,211==' D .S d t t 43,211==' 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
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
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 .在t =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7.如图所示, 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圆
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为0),用t 1、t 2、t 3依次表示各滑
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 ( )
A.t 1<t 2<t 3
B. t 1>t 2>t 3 C .t 3>t 1>t 2 D.t 1=t 2=t 3
8.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对线段OA 、AB 、BC 、C 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OA 段运动速度最大
B .AB 段物体做匀速运动
C .C
D 段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 .运动4h 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何雯娜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女子蹦床金
牌。

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
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
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
则可求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 取10m/s 2)( )
A .7.2m
B .5.0m
C .1.8m
D .1.5m
10质量为0.3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一定是b
B .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一定是a
C .物体的摩擦力一定等于0.2N
D .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N
1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 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 )1
3mg (B )23mg (C
(D
12. 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
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
t
/s
A.等于零
B.大小为mg 2
1,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m g 2
3,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13如右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A 与B 的接触面
光滑.已知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
α.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 A.αtan 32 B.
αcot 3
2 C.αtan D.αcot
1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

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合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
速度为g ,则 ( )
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
B .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 θ
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 θ
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块A 静止在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正沿A 的斜面下滑,三角形木块A 仍然保持静止。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g m M )(+
B .水平面对A 的静摩擦力可能为零
C .水平面对A 静摩擦力方向不可能水平向左
D .若B 沿A 的斜面下滑时突然受到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如果力F 的大小满足一定条件,三角形木块A 可能会立刻开始滑动
17.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
端分别系着小球A 和物块B ,跨过固定于斜面体顶端的滑轮O (可视为质点).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4m .开始时,用手托住A ,使OA 段绳恰处于水平伸
直状态(绳中无拉力),OB 绳平行于斜面, 此时B 静止不动.将A 由静止释放,在其下摆过程中B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绳子到达竖直位置之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块
B 受到的摩擦力一直沿着斜面向上
B .物块B 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 .绳子的张力一直增大
D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直水平向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