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22张PPT)
•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何为百家争鸣
➢ 所谓“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 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 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 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3、孔子和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观点“仁”,主张统治者 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独立自学(二)
观看课本P11-12,完成下列内容
仁 德
仁 礼
无为而治
周礼
逍遥
兼爱 法
相生相胜
私学 善 恶
下层平民利益和新兴地主阶级
引导探究(三)
(一)形成背景
百家争鸣
•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 步发展;
•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兼并 战争不断;
•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元 一1.前些诸4诸7侯6侯年纷国,争春秋的一与_些_华_大_夏__的_7认_7__0同战_掌_国东_握_周_实_分_权_为_。___战____国____开_势_端、力的_扩_标_张_志_。_性_战_事两国件个兼:阶并_段从__诸。公_侯_春元_国_秋前__争4_7_霸5_年_从_至_公_公和元元前前_________年__至__公年, ________________。进入战国以后,2与21中原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卿大融夫入华夏族,可以说诸侯纷争促 进 周了。_2_._春__秋__战_。国经时过期春,秋_战__国__田_长_氏期_伐进纷齐步争促,进周__朝_统__治__秩_三繁序家荣完分_晋全__被__破__坏器,__公__元__前___耕__得_到__认推__同广年华,,夏兴秦建灭东 _________。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________流通广泛,涌现出2中56心城市。3.变法运动战国时期 水_动_利了__设____施_____________,__逐,步各建国农立为业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货工_纷币_商_纷的业变政法治。制其度中。_商铁 鞅变法牛______历史潮流,变法运动推
何为百家争鸣
➢ 所谓“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 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 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 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3、孔子和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观点“仁”,主张统治者 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独立自学(二)
观看课本P11-12,完成下列内容
仁 德
仁 礼
无为而治
周礼
逍遥
兼爱 法
相生相胜
私学 善 恶
下层平民利益和新兴地主阶级
引导探究(三)
(一)形成背景
百家争鸣
•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 步发展;
•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兼并 战争不断;
•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元 一1.前些诸4诸7侯6侯年纷国,争春秋的一与_些_华_大_夏__的_7认_7__0同战_掌_国东_握_周_实_分_权_为_。___战____国____开_势_端、力的_扩_标_张_志_。_性_战_事两国件个兼:阶并_段从__诸。公_侯_春元_国_秋前__争4_7_霸5_年_从_至_公_公和元元前前_________年__至__公年, ________________。进入战国以后,2与21中原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卿大融夫入华夏族,可以说诸侯纷争促 进 周了。_2_._春__秋__战_。国经时过期春,秋_战__国__田_长_氏期_伐进纷齐步争促,进周__朝_统__治__秩_三繁序家荣完分_晋全__被__破__坏器,__公__元__前___耕__得_到__认推__同广年华,,夏兴秦建灭东 _________。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________流通广泛,涌现出2中56心城市。3.变法运动战国时期 水_动_利了__设____施_____________,__逐,步各建国农立为业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货工_纷币_商_纷的业变政法治。制其度中。_商铁 鞅变法牛______历史潮流,变法运动推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
学以致用 2.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 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 ) 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B.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 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 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 君臣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 义观念,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 项正确。
四、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2)士阶层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 实政治。 (3)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2.代表人物 (1)儒家: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 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2)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3)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 “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 识。 (4)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他提倡节俭,主张“兼爱” “非攻”,还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
二 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 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 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史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 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 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 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问题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史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25张PPT)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5.(2017全国卷Ⅲ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 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C.各国变法的实施
A
B.书写材料的不同 D.“书同文”的推行
6.(2018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 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 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 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 弱又顽强的原因。
①脆弱: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重,自然灾害等。
(2)意义: 促使秦国强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四、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1.春秋时期: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观念 仁
仁者爱人;爱惜民力
治国思想 为政以德 以身作则、道德感化
政治思想 礼 等级有序;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创办私学,学在民间
编订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 文化传承
课堂小结
春 社会状况: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破坏
秋 战
经济发展:农业工具革新,生产力进步
国 时
政治改革:富国强兵,推动社会转型
期 思想解放:百家争鸣,丰富传统文化
真题演练
1.(2019全国卷Ⅱ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 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 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 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5.(2017全国卷Ⅲ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 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C.各国变法的实施
A
B.书写材料的不同 D.“书同文”的推行
6.(2018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 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 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 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 弱又顽强的原因。
①脆弱: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重,自然灾害等。
(2)意义: 促使秦国强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四、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1.春秋时期: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观念 仁
仁者爱人;爱惜民力
治国思想 为政以德 以身作则、道德感化
政治思想 礼 等级有序;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创办私学,学在民间
编订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 文化传承
课堂小结
春 社会状况: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破坏
秋 战
经济发展:农业工具革新,生产力进步
国 时
政治改革:富国强兵,推动社会转型
期 思想解放:百家争鸣,丰富传统文化
真题演练
1.(2019全国卷Ⅱ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 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 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 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24张PPT)
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2.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 “华夏”一词由来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 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 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 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 定,分布更为广泛。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想一想】华夏和夷狄交融的成果是什么?
春秋时期,在诸侯国势力膨胀,华夏族向周边扩张的同时,各少数民族也 不断深入到华夏族居住的区域,这样就打破了原来各族之间的地域界限,形 成了华夏族与夷狄各部犬牙交错的杂居局面,这为民族的融合创造了非常有 利的条件。
春秋晚期,华夏族对于夷狄而言,已不能说有很大的文化优势了。这也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民族交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探究:百家争鸣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3.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课堂小结
诸侯争霸,卿室夺权;宗法分封制度解体,君主专制中央集
Hale Waihona Puke 社 会政治领域 权形成
的
华夏认同,夷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中华民族形成
•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这些 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都江堰
探究:铁犁牛耕带来的影响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 也。
——《吕氏春秋.审分》
随着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农业生 产水平提高了,剩余产品有所增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 增加,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有了发展的可能,这就为小徒弟私 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建基于“耦耕俱耕”的共耕制之上的奴隶制 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封建经济开始产生。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2.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 “华夏”一词由来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 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 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 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 定,分布更为广泛。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想一想】华夏和夷狄交融的成果是什么?
春秋时期,在诸侯国势力膨胀,华夏族向周边扩张的同时,各少数民族也 不断深入到华夏族居住的区域,这样就打破了原来各族之间的地域界限,形 成了华夏族与夷狄各部犬牙交错的杂居局面,这为民族的融合创造了非常有 利的条件。
春秋晚期,华夏族对于夷狄而言,已不能说有很大的文化优势了。这也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民族交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探究:百家争鸣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3.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课堂小结
诸侯争霸,卿室夺权;宗法分封制度解体,君主专制中央集
Hale Waihona Puke 社 会政治领域 权形成
的
华夏认同,夷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中华民族形成
•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这些 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都江堰
探究:铁犁牛耕带来的影响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 也。
——《吕氏春秋.审分》
随着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农业生 产水平提高了,剩余产品有所增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 增加,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有了发展的可能,这就为小徒弟私 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建基于“耦耕俱耕”的共耕制之上的奴隶制 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封建经济开始产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由“美丽”和“盛大”到“礼仪文化”再到“具有礼仪文化的 中国人”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期 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不断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然要求。
请思考: 1、你知道“阶级关系”变动的主要表现吗?
2、你知道“新型社会体制”的主要表现吗?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问题6、依据材料概括 老子的思想主张。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事物存在对立统一的 矛盾。(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请思考:孔子和老子对现实的态度?各自的主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五、各族同源认华夏—大融合
材料一:提到战争 ,我们 应该看到 , ……,但战 争的积极意义在于争打破 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 ,为 各族的交往 、融合创造了 有利条件 。
—马兴《春秋时期山 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 对华夏族的影响》
材料二: 《左传•襄公四年》记 载,魏绛建议晋绰公实行“和戎” 时,就列举了五条理由之一就是 “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也”
分配关系在内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基和础调整决,定以适上应新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期 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不断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然要求。
请思考: 1、你知道“阶级关系”变动的主要表现吗?
2、你知道“新型社会体制”的主要表现吗?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问题6、依据材料概括 老子的思想主张。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事物存在对立统一的 矛盾。(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请思考:孔子和老子对现实的态度?各自的主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优质ppt完美课件 (共23张PPT)
五、各族同源认华夏—大融合
材料一:提到战争 ,我们 应该看到 , ……,但战 争的积极意义在于争打破 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 ,为 各族的交往 、融合创造了 有利条件 。
—马兴《春秋时期山 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 对华夏族的影响》
材料二: 《左传•襄公四年》记 载,魏绛建议晋绰公实行“和戎” 时,就列举了五条理由之一就是 “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也”
分配关系在内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基和础调整决,定以适上应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册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25张PPT)
前770 680
546 510 476
结合教材p9“周郑交恶”的故事, 指出春秋的政治特点。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宋国约晋、楚两国在宋 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 间的战争。会议约定各国间 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 共同霸主,平分霸权。
战国时期
李 三田吴 悝 家氏起 变 分代变 法 晋齐法
前475 422 403 379 379
阴阳家
邹衍 阴阳五行相互促 进相互制约,提
出“相生相胜”
兵家
孙子 《孙子兵法》,提
出战略思想
阅读书本,归纳这些思想家的主张,适应时代潮流的主张是?
学派 代表
主张
孔子 “仁”、“以德治民”、“礼”、“性相近”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 恶论”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政治制度
制贵族特权
君主专制
普遍推行县制,县长官由 君主任命。
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郡县官僚制国家
井田制
土地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宗法大家族集体劳作 生产单位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
石器、骨器、木器
家庭
西周财富生产与社会结构示意图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家一户的 小农经济
商鞅变法后 的制度创新
三 、变法运动与百家争鸣 3、商鞅变法影响
A.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 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 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B.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 了基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高一历史(新)中外历史纲要上___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课件PPT
三、思想大争鸣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历一史历(史新()新中)外中历 外史历纲史要 纲上要__上_诸_ 侯 __纷诸争侯 与纷变争法与 运变动法运_P 动PT-_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一)背景
经济上: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宗法分封制崩溃; 阶级关系上: 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到诸侯国君的重用。 思想文化上: 私学勃兴,学术下移,造就了一大批文士并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
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
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
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 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
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华族与居住在 夏文化。面对异族,周王室
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
先通过婚姻,进行册封;再 结合宗法与封建,将异族融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历一史历(史新()新中)外中历 外史历纲史要 纲上要__上_诸_ 侯 __纷诸争侯 与纷变争法与 运变动法运_P 动PT-_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历一史历(史新()新中)外中历 外史历纲史要 纲上要__上_诸_ 侯 __纷诸争侯 与纷变争法与 运变动法运_P 动PT-_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武派帝别时期儒代家表“人五物经”定为官方教科书。
思想主张
核心: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礼(克己复礼、正名)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反复温习;学思结合;坚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历一史历(史新()新中)外中历 外史历纲史要 纲上要__上_诸_ 侯 __纷诸争侯 与纷变争法与 运变动法运_P 动PT-_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一)背景
经济上: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宗法分封制崩溃; 阶级关系上: 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到诸侯国君的重用。 思想文化上: 私学勃兴,学术下移,造就了一大批文士并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
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
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
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 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
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华族与居住在 夏文化。面对异族,周王室
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
先通过婚姻,进行册封;再 结合宗法与封建,将异族融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历一史历(史新()新中)外中历 外史历纲史要 纲上要__上_诸_ 侯 __纷诸争侯 与纷变争法与 运变动法运_P 动PT-_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一高历一史历(史新()新中)外中历 外史历纲史要 纲上要__上_诸_ 侯 __纷诸争侯 与纷变争法与 运变动法运_P 动PT-_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武派帝别时期儒代家表“人五物经”定为官方教科书。
思想主张
核心: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礼(克己复礼、正名)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反复温习;学思结合;坚
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新教材)
知识概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1.大动荡:(军事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2.大变革:(政治上)为富国强兵,各国通过改革变法,由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过渡。 3.大发展:(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大解放:(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
经济措施 政治举措
推行县制,君主集权
评价: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春秋战国思想文化
怎一个“活”字了得!
周朝的核心价值观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 社会动荡
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的发展, 争霸兼并战争,变法运动 旧的贵族体系被打破,新兴士阶层的崛起
一批思想家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和自然 的主张
——《国史概要》
思考:诸侯争霸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但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中原各国居民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密切,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形 成与发展。
自主学习
二.春秋战国时期之经济——大发展
依据教材P10-11,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 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提示: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概括
自主学习
完成下列表格:
力图重构 价值体系
百家争鸣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奠、荀定子了中国传统文化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阴阳家:邹衍
的基础,并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兵家:孙武、孙膑
春秋晚期 儒家创始人
孔子
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核心 “仁”
政治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实行德政 个人修养:克己复礼为仁 人与自然:敬鬼神以远之,但注重祭祀祖先。 社会规范: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推动私学发展 教育目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全面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思想:“焚烧史书”【作用:加强思想控制】
有制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制度、建 2、说一说“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代表(从地图上找出来)?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制度、建立封建专制制度。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立封建专制制度。 背景:1)经济:农业进步,工商业繁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辩证法: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2、说一说“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代表(从地图上找出来)?
3)文化:法家思想得到重视。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说一说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影响、代表?
第十二页,共14页。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表现有哪些?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奴隶主阶级 利益;到战国时期的儒家则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先义后利。 荀子:隆礼重法;人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朴素唯 物思想)
第十三页,共14页。
4、说一说百家争鸣的意义?【见教材13】
(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消极: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第四页,共14页。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说一说“春秋五霸”出现的背景、代表(从地图
上找出来)?
2、说一说“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代表(从 地图上找出来)?
3、说一说春秋到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华夏认同的过程)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知识分子从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提出对政治、 社会及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论形成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有制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制度、建 2、说一说“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代表(从地图上找出来)?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制度、建立封建专制制度。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立封建专制制度。 背景:1)经济:农业进步,工商业繁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辩证法: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2、说一说“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代表(从地图上找出来)?
3)文化:法家思想得到重视。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说一说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影响、代表?
第十二页,共14页。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表现有哪些?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奴隶主阶级 利益;到战国时期的儒家则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先义后利。 荀子:隆礼重法;人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朴素唯 物思想)
第十三页,共14页。
4、说一说百家争鸣的意义?【见教材13】
(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消极: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第四页,共14页。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说一说“春秋五霸”出现的背景、代表(从地图
上找出来)?
2、说一说“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代表(从 地图上找出来)?
3、说一说春秋到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华夏认同的过程)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知识分子从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提出对政治、 社会及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论形成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2 应变之法
各国之应变 各家之应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一)各国之应变——变法运动
燕昭王 乐毅改革
秦孝公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齐威王 邹忌改革
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 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 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 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 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 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 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 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政治动荡 经济发展 华夏认同
应变之法
各国之应对 各家之应对
公元前475年 战国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BC1046
BC770
BC475
BC221
华夏认同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礼崩乐坏 大动荡
兼并战争
大交融
春秋 战国
大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 兴修水利 工商业发展
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
政治
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③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经济 文化
①使用石、木、骨器等;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
①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礼乐文化(礼乐制) ③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
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铁器牛耕和兴修水利
各国兴修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 郑国渠、芍陂等。
都江堰
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图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 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 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诸侯争霸,卿室夺权
对比课本第9页“春秋列国 形势图”和第10页“战国形势 图”,你看出了哪些不同?思考 一下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秦朝 建立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诸侯争霸,卿室夺权
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 能掌控洛邑周围几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济实 力均大大下降。长期主要依赖周围的晋、郑两国支持,方得免于别 国与犬戎的侵扰,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并,周王 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
于文献记载有140余国,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20余国。
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最后,争霸促进
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 沈长云《先秦史》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促进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交融 促进各国的制度改革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春秋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铁器牛耕和兴修水利
各国兴修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 郑国渠、芍陂等。
都江堰
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图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 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 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诸侯争霸,卿室夺权
对比课本第9页“春秋列国 形势图”和第10页“战国形势 图”,你看出了哪些不同?思考 一下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秦朝 建立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诸侯争霸,卿室夺权
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 能掌控洛邑周围几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济实 力均大大下降。长期主要依赖周围的晋、郑两国支持,方得免于别 国与犬戎的侵扰,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并,周王 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
于文献记载有140余国,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20余国。
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最后,争霸促进
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 沈长云《先秦史》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促进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交融 促进各国的制度改革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一必 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上册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 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王室在公元 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思考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有何影响? 提示1: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推动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 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兴起。 【特别提示】文明重心 长达500多年的争霸战争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揭示了当时中 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空间分布。
(6)影响 ①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__君__主__专__制___的政治制度。 ②使秦国_国__富__兵__强____。 ③为秦_统__一__中__国____奠定了基础。 思考2: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唯物史 观,历史解释) 提示2:(1)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具体 表现在铁犁、牛耕的使用。 (2)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 上层建筑领域的变法改革,使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
②主张“__为__政__以__德___”,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来治理国家。 ③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礼__乐____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 化应当有所改良。 (4)教育成就 ①以“__有__教__无__类___”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 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②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 __春__秋___ 》等文献,后 来成为儒家的经典。 (5)相关著作: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__弟__子__及__再__传__弟__子___整 理成的《__论__语___》当中。
1.东周时期列国纷争的表现和影响。(历史解释) 2.华夏的含义、华夏认同的原因、表现、影响。(历史解释) 3.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史料实证) 4.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影响。(唯物史观) 5.孔子的地位身世、社会背景、理论主张、教育成就、相关著 作。(历史解释) 6.老子的地位身世、思想主张、相关著作。(历史解释) 7.百家争鸣的背景、讨论主题;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主张; 百家争鸣的影响。(唯物史观)
2.老子 (1)地位身世:__道__家___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__楚___国人。其观点见 于《__老__子___ 》一书。 (2)思想主张 ①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__道___”。 ②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 _天__人__合__一____,是中国古代朴素的__唯__物__论___。
三、孔子和老子 1.孔子 (1)地位身世:__儒__家___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破落贵族 家庭。 (2)社会背景:针对__礼__崩__乐__坏___、_社__会__动__荡____的形势,就伦理和政 治重建问题提出理论主张。 (3)思想主张 ① 核 心 观 念 是 “ __仁___” , 意 为 关 爱 他 人 , 进 而 主 张 统 治 者 顺 应 民 心,爱惜民力。
2.商鞅变法运动 (1)背景 ①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 产生。 ②__新__兴__地__主___阶级力量壮大。 ③战国时期_兼__并__战__争____日益剧烈。 ④法家思想的出现。 (2)目的:为实现__富__国__强__兵___、巩固统治。 (3)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 ①经济:_重__农__抑__商____,奖励耕织;“_废__井__田____,__开__阡__陌___ ”,授 田于百姓。 ②政治:奖励__军_功____,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_县____制, 其主要官员由_君__主____任免。 ③社会管理:在民间实行___什__伍__连__坐__;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 庭。 (5)特点:顺应了__历__史__潮__流___;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 广、改革最为_彻__底____的一次变法。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1)农业:_铁__制____农具开始使用,__牛__耕___得到推广;各国纷纷修建 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2)工商业 ①条件:农业进步推动__社__会__分__工___,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②表现:__手__工__业___分工更加细密,__货__币___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 人口众多、商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1)春秋五霸:_春__秋____时期,_齐____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 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 五霸”。 (2)_三__家__分__晋____与田氏取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 _卿__大__夫____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 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2.华夏认同 (1)华夏含义:春秋时期__中__原___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 而自称为华夏。 (2)认同的原因:列国纷争;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密切。 (3) 认 同 的 表 现 : 华 夏 作 为 文 化 、 政 治 实 体 , 在 春 秋 战 国 时 被 __周__边__民__族___认同;战国时期内迁各族逐渐融入__华__夏___族。 (4)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目标展示·定方向 基础必备·探新知 史料探究·释疑难 随堂训练·测达标 梯度作业·练素能
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程 标准
问题 导引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 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 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③思想包含着朴素的__辩__证__法___。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 转化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_柔__能__克__刚____。
④政治上对现实不满,主张顺其自然,___无__为__而__治__,甚至退回到 _小__国__寡__民____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