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利用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合集下载

如何利用纸带求加速度

如何利用纸带求加速度

如何利用纸带求加速度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1)理解
如下图所示,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即,…
T是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对两段进行分析,由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得
则任意相邻计数点间位移差: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a是恒量,T也是恒量,它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必要条件。

即若任意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又,可得
同理可得: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本式也可这样理解,
为两连续相等时间间隔里的位移。

其中时间间隔为3T。

由得
如果不用此法,而用相邻的各x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
比较可知,逐差法将纸带上到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而后一种方法只用上了和两个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只受、两个数据影响,算出a的偶然误差较大。

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的处理——处理纸带数据计算加速度方法归纳

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的处理——处理纸带数据计算加速度方法归纳

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的处理——处理纸带数据计算加速度方法归纳徐卫兵江苏木并茶高级中学,江苏省南通市226406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

实验操作完后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我们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也就是T=0.02×5=0.1 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0,在第六点下面标明1,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2,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3……标明的点0,1,2,3……叫做记数点,如图1所示,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 1、s 2、s 3……本文拟谈谈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求物体的加速度。

1 逐差法及演绎1.1 逐差法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初速度是v 0,加速度是a,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和s 2,由于s 1=v o T=aT v v aT T v s aT o +=+=121222121,又因为,所以△s=s 2-s 1=aT 2所以我们可以由测得的各段位移s 1、s 2、s 3……,求出,,再求出、、3333321236322522321a a a T s s a T s s a T a a a a ++-=-=++=-这就是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这种方法就叫“逐差法”。

(1)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的优点实验测定中,尽量减小误差是根本原则,按逐差法处理数据,则加速度的平均值3321a a a ++=31(+-2143T s s 2253T s s -+ 2363T s s -)=23216549)()(Ts s s s s s ++-++ ① 这样一来,能将全部测量数据s 1、s 2、s3、s 4、s 5、s 6都加以充分利用,并通过取平均值减小了偶然误差。

如果不按逐差法,而用相邻的各s 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即,,则,,2165432125652232212155Ts s a a a a a a T s s a T s s a T s s a -=++++=-=⋯⋯-=-=- 由此看出,此法在取平均值的表象下,实际上只有s 1和s 6两个数据被利用,其余的数据s 2、s 3、s 4、s 5都没有用,因而失去了多个数据正负偶然误差互相抵消的作用,算出的结果-a 的误差较大。

20181222如何利用纸带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20181222如何利用纸带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如何利用纸带数据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如何利用纸带数据计算出加速度,较多同学没有弄明白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实质,因而难于记住相关的公式以至于考试时无法求解。

本文厘清了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实质是两段法。

也演示了怎样用两段法求加速度。

一、准备知识㈠.由纸带数据求运动物体速度的方法――替代法。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 ㈡.由纸带数据求运动物体加速度的方法――图象法和逐差法(下面重点认识逐差法)。

1、图像法:先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 -t 图像,图像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逐差法【引题】(有6小段)如图1所示小车匀加速运动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的各点是计数点且其计数周期为T(即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T),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x 1、x 2、x 3、x 4、x 5、x 6…。

已知拉动纸带的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用字母表示,要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法A :由21363T a x x =-得213T x x a 36-=由22253T a x x =-得223Tx x a 25-= 由23143T a x x =-得233Tx x a 14-= ()()232165432193T x x x x x x a a a a ++-++=++=∴ ()()()23216543T x x x x x x a ++-++=∴ 或写成:(x 4+x 5+x 6)-(x 1+x 2+x 3)=a(3T)2……………………公式1对上式你怎么理解?类比推理,如果只有4小段,公式又如何?(x 3+x 4)-(x 1+x 2)=a(2T)2………………………………公式2说明:这种计算加速度的方法叫逐差法或叫隔差法。

(1)为什么要用逐差法求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实质是什么?请再看解法B :2112T a x x =-, 2223T a x x =-,2334T a x x =-, 2445T a x x =- 2556T a x x =- 2165432155T x x a a a a a a -=++++=∴比较一下:解法B 的实质只用了(x 1 、 x 6)两小段,解法A 的实质是使用了(x 1、x 2、x 3、x 4、x 5、x 6)六小段,能有效的减少偶然误差,所以要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必修1第2章专题3 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必修1第2章专题3  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专题: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分析纸带问题的核心公式◆21aT s s sn n =-=∆- 求加速度a◆V t/ 2 =V =s t=T S S N N 21++ 求某点瞬时速度v分析纸带时要做的工作一般有:1.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1)若纸带上各相邻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运动.(2)若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 ,计算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差Δx ,若Δx =aT 2(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v n =Tx x n n 21++即n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 -1)点和(n +1)点间的平均速度. 3.加速度的计算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所以满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即Δx =aT 2可得a =2Tx ∆.但利用一个Δx 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为了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分析纸带时,纸带上的各段位移最好都用上,方法如下:如果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 内的位移s 1、s 2、s 3、s 4、s 5、s 6,如图2-2所示.,求加速度a解:(1)由于2213243x x x x x x aT -=-=-=所以,2413x x aT -=;同理得,2523x x aT -=,2633x x aT -= 因此,6543212()33x x x x x x a aT ++-++=⋅(2)以时间间隔为3T 考虑,有2654321()()(3)x x x x x x a T ++-++= 所以,6543212()()(3)x x x x x x a a T ++-++=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1,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3,AB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2.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专项纸带实验求加速度和速度含解释和答案

专项纸带实验求加速度和速度含解释和答案

专项:纸带实验求加速度和速度纸带问题核心公式21aT s s s n n =-=∆- 求加速度a2123456)3()()(T s s s s s s a ++-++=求加速度aV t/ 2 =V =s t =TS S N N 21++ 求某点瞬时速度v 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

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

73 cm,则 (1)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 解释:T=0。

1s(1)V c =AE/4T=0。

986m/s 2(2)a=(CE-AC )/(2T)2=2。

58m/s 2(3)S BC -S AB =aT 2S AB =5.99cm答案:(1)0.986m/s 2(2)2.58m/s 2(3)5。

99cm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F 、G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AB 、AC 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1.30cm,S 2=3。

10cm , 利用AB 和AC 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 m/s 2. 解释:a=(S BC —S AB )/T 2=(AC —O BCDEA ••••••132cm14图2AB )/T 2答案:(AC —2AB )/T 20。

高一纸带问题知识点

高一纸带问题知识点

高一纸带问题知识点近年来,纸带问题成为了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往往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纸带问题,本文将从原理、公式和实践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纸带问题的基本原理。

纸带问题是指将一根带有纵向刻度的纸带紧贴于物体表面,在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通过测量纸带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教学中,以及一些实际物理测量中。

接下来是一些常用的纸带问题公式。

首先是位移公式,即位移等于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差。

这个公式比较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位移时要考虑到刻度之间的整倍数关系,以避免计算错误。

其次是速度公式,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这个公式有两种形式,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最后是加速度公式,即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这个公式同样有两种形式,即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是指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加速度是指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率。

实践是理论的验证,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实践中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纸带的使用,选择合适的纸带长度和刻度之间的间距,以便能够测量到所需的位移范围。

其次是纸带的固定,要确保纸带能够紧贴于物体表面,不产生相对滑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物体表面不平整,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纸带能够紧密贴附在物体表面。

第三是刻度的读数和计算,要准确读取纸带上的刻度,并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时,要注意刻度之间的整倍数关系和单位换算,以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最后是实验误差的分析,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确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纸带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概念和计算技巧。

通过研究和掌握纸带问题的原理、公式和实践要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纸带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良好机会。

物理必修一纸带加速度及速度求法

物理必修一纸带加速度及速度求法

求纸带的加速度及速度一、公式:S 1-S 2=△X=aT 2注意;△X 指的是两段位移的差值,T 代表每段时间,以为每段时间只能是相等的。

同理可得,S m -S n =(m-n )aT 2 二、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证明:由v t =v 0+at 可知,经后的瞬时速度为:1、某同学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打下如图11所示的纸带.如果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记为x1、x2、x3、x4、x5、x6。

图10图11(1)实验时纸带的 端应和重物相连接。

(选填“A”或“B”)(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方法A:由g1=错误!,g2=错误!,…,g5=错误!取平均值g =9.767 m/s2;方法B:由g1=x4-x13T2,g2=错误!,g3=错误! 取平均值g =9。

8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方法A 中有 ;方法B 中有 。

因此,选择方法 (填“A”或“B”)更合理。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 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

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12所示. 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 C = m/s,小车在D点的速度V d =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m/s2.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 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

1 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x1为 cm,打计数点O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纸带处理(速度和加速度)

纸带处理(速度和加速度)

两个重要推论的应用1.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的低压交流电源.如果用s 1、s 2、s 3、s 4、s 5、s 6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根据这些已知数据计算: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 ____,其大小为a=_ ___m/s 2;与纸带上D 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___ ____m/s .(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21234539)()(T s s s s s s a ++-++=, 1.93; 1.182.(6分)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1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 、B 、C 、D 、E 、F 、G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量得各点到A 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①实验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Hz ;②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 m/s ,BE 间的平均速度= m/s.③根据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 2答案:①50 ②0.25 0.40 1 .03.某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清晰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 个点未标出,已知使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f=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 s ,其中s 1 = 7.05cm 、s 2 = 7.68cm 、s 3 = 8.33cm 、s 4 = 8.95cm 、s 5 = 9.61cm 、s 6 = 10.26cm ,则打A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 ,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 ,做实验时该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 0.10 0.860.64 偏小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一、通过纸带测算速度:通过纸带求速度有两种方法,公式法和位移—时间图象法。

(1)公式法:02t v v v +==总位移总时间;(2)位移—时间图象法:习题1. 如图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图中O 点为第一个点,A 、B 、C 、D 为每隔两点选定的计数点。

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求:(1)打A 、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有多大;(2)打B 和C 点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有多大。

解析:(1)AD 段的平均速度/(43.2515.50)/(0.0233)/ 1.54/AD AD v AD t cm s m s ==-⨯⨯=;(2)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32.5015.50)/(0.0232)/ 1.42/B AC v AC t cm s m s ==-⨯⨯= 。

/(43.2523.25)/(0.0232) 1.67/C BD v BD t m s ==-⨯⨯= 。

二、通过纸带测算加速度:通常有3种方法,即公式法、v t -图象法、2x t -图象法。

1、公式法:主要运用公式2x at ∆=。

涉及两种情况:①每n 个时间段为一组,则2()x a nt ∆=;②另一种情况中间跨过n 个时间段,则2x nat ∆=。

习题2.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打出的纸带如图,选出A 、B 、C 、D 、E 共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以A 点为起点量出的到各点的位移已标在图上。

由此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2/m s ,打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A v = /m s 。

答案:0.05,0.075。

提示:0.085/c v m s =。

习题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打出的纸带如图,选出A 、B 、C 、D 、E 共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以A 点为起点量出的到各点的位移已标在图上。

经典---利用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经典---利用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分析纸带问题的核心公式◆21aT s s s n n =-=∆- 求加速度a◆V t/ 2 =V =s t =T S S NN 21++ 求某点瞬时速度v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73 cm ,则1,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3,研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2,打P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 m/s。

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AB、AC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1.30cm,S2=3.10cm,利用AB和AC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 m/s2.14图5,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

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3. 把小车停止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等 打点计时器计时稳定后,放开小车。
4.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3次
数据处理:懂得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和求某 点的瞬时速度。
a
a1
a2 3
a3
(s6
s5
s4 ) (s3 9t 2
s2
s1)
vn
sn s时器引起的误差。 2. 为使研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合外
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用“逐差法”求加速
度s2 s1 at 2
根据 s3 s2 at 2
a1
s4 s1 3t 2
s4 s3 at 2
同理得:a3
s6 s3 3t 2
a2
s5 s2 3t 2
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的加速度
a
a1
a2 3
a3
(s6
s5
s4 ) (s3 9t 2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由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体如果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任意连续的,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 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4……Sn,则 有S2-S1=S3-S2=S4-S3=a△t2=常量, 因此只要看纸带上连续的、相邻的、相等的 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就可以判断 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4~6V,电火花打 点计时器使用交流220V电源。
5. 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 释放小球。
6. 选计数点时,以间距大于0.40cm的迹点为 起点,测量时要估读出0.1mm。
【例题】一个小车拖着纸带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使打点 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舍去较 密集的点,适当选取某一点作为第1个计数 点,用刻度尺量出第6点到第11点的距离 为2cm,第21点到26点的距离为4.4cm, 那么: 1. 该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少? 0.8m/s2

专题 利用纸带算速度和加速度

专题 利用纸带算速度和加速度

专题 利用纸带算速度和加速度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如图2-1-8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 s ,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 cm 、x2=7.5 cm 、x3=13.5 cm ,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__ m/s ,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__ m/s ,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答案 0.1 0.375 0.525 1.5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周期为0.02 s 的计时器记录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如图2-1-9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1、d2、d3.(1)读出距离:d1=1.20 cm ,d2=____________ cm ,d3=________ cm ;(2)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大小v2=______ 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5.40 12.00 (2)0.21 (3)0.603.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D v =_________m/s C v ,=_________m/s B v ,=________m/s.在如图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_.解(1)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知BC AB CD BC DE CD x x x x x x -=-=-≈12.60 cm在误差范围内相等,故判断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根据12v v =可知2(105602760)1002D v -.-.⨯.= m/s=3.90 m/s 2(6030750)1002C v -.-.⨯.= m/s=2.64 m/s 227601002B v -.⨯.= m/s=1.38 m/s根据图线斜率知a=12.60 m/2s . 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

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

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

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初学者进行实验。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张长纸带、一块光滑的水平桌面、一个小物体(如小球)和一个支架。

首先将纸带固定在桌面上,使其能够自由滚动。

然后将小物体放在纸带的一端,并将其与支架连接,使其能够自由运动。

接下来,将小物体从静止状态释放,并用手持相机或手机录制下小物体在纸带上滚动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纸带上的刻度来测量小物体的位移差。

纸带上通常会有等距的刻度线,我们可以将纸带上的某一刻度线作为参考点,然后记录小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

通过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位移差,我们可以得到小物体的位移。

在得到小物体的位移数据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小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这个实验中,小物体受到的主要力是重力,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小物体的重力来得到加速度。

为了计算小物体的重力,我们需要知道小物体的质量。

可以通过称重的方式来测量小物体的质量,或者使用已知质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一旦得到小物体的质量,我们就可以使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小物体的重力。

最后,通过将小物体的重力除以小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得到小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加速度值可以用来描述小物体在纸带上滚动时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差的概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并通过计算得到物体的加速度。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适用于物理学的学习,也可以用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验。

总之,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且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实验方法,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知识。

物理纸带加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纸带加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纸带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利用物理纸带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物理纸带的原理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物理纸带是一个带有标尺的纸带,标尺上刻有一系列的刻度。

在实验中,我们把物理纸带与被测物体相连,并让物体在平直的水平面上运动。

当物体运动时,物理纸带将会和物体一起移动,并在纸带上留下刻度的痕迹。

通过测量纸带上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的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物理纸带,并在纸带上标出刻度。

刻度的间距应该足够小,以便能够准确测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

2. 将物理纸带绑在物体上,确保纸带与物体的连接牢固。

3. 在平直的水平面上放置物体,并确保物理纸带可以顺利滑动。

4. 记录物体的初始位置和时间,并开始推动物体。

5. 当物体运动到一定距离(例如1米)时,立即停止物体的运动,并记录运动停止时的位置和时间。

6. 通过测量纸带上刻度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的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纸带上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的时间,并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 (2 * 距离) / (时间^2)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讨论:1.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有很多,例如纸带的精度、测量时间的误差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并求取平均值。

2. 在实验中,我们假设物体在平直的水平面上运动,并忽略了摩擦等外力的影响。

实际情况下,这些外力可能对物体的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3.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加速度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 相吻合,其中力F与加速度a成正比。

4. 物理纸带的原理也可以用于其他加速度的实验,例如自由落体实验等。

实验结论:通过物理纸带的使用,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

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

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
纸带法是一种物理实验方法,常用于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其原理是将一张纸带固定在运动物体上,当物体运动时,纸带随之滚动,通过记录纸带上的标记点的位置变化,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位移。

1.准备工作:将一段足够长的纸带固定在运动物体上,并确定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

2.开始运动:将运动物体推动或施加外力使其运动,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3.记录纸带上标记点的位置:当计时器达到一定时间间隔时,记录纸带上标记点的位置,可以使用一个固定的标尺作为参考。

4.计算位移:对于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两个标记点,计算其在纸带上的距离,即位移。

5.计算平均速度:根据位移和时间间隔计算每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6.计算加速度:通过计算平均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求得加速度。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速度=(v2-v1)/(t2-t1)
其中,v1和v2分别为两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t1和t2分别为两个时间间隔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使用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确保纸带固定在运动物体上的长度足够长,以便记录足够多的
标记点来计算位移。

2.时间间隔的选择应该适当,不宜过长或过短,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舍入和处理,以保证计算
结果的准确性。

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
以较为准确地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然而,由于该方法依赖于纸带的固定和
标记点的测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细节,并进行校正和检查,以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利用纸带求解加速的方法?

利用纸带求解加速的方法?

利用纸带求解加速的方法?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关于物理问题,上课觉着什幺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伤害了到高中的学习信心。

收集整理下面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小编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一下。

如下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笔者在此做一个答复,有同样疑问的同学可以仔细看看。

【问:利用纸带求解加速度的方法?】答:研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可以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

位移、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式为△s=a*t*t;其中△s指的是相邻的2段时间内的位移差。

比如,△s=s5-s4;s5是第五段时间内的位移,s4类似,是第四段时间内的位移。

【问:冲量是怎幺规定的?】答:冲量指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的公式是:i=ft;冲量是有方向的,规定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外力的冲量大小就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这就是动量定理。

【问:地球赤道附近的重力、向心力、万有引力是什幺关系?】答:首先要确定一点,万有引力是源泉。

万有引力作用有两个效果,其一是提供物体自由下落的重力,另一个是使物体绕地心旋转的向心力。

从力的合成与分解来看,万有引力是合力,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与向心力的矢量和。

大部分情况下重力都被支持力抵消掉了。

【问:产生全反射的前提条件是什幺?】答:有两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1,光束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α大于(等于)临界角c。

【问:物理知识间的关联如何搞清?】答:同学们在课下要及时梳理所学内容,多做总结。

比如e=blv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什幺,都有哪些使用前提,多用在哪些情况下,要在课下总结好。

平时多下功夫去总结,才能理。

如何利用纸带求加速度

如何利用纸带求加速度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1)理解 如下图所示,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即,…
??????T 是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对
两段进行分析,由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得


又,可得同理可得:
为两连续相等时间间隔里的位移。

3T 。

由得
如果不用此法,而用相邻的各x 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
比较可知,逐差法将纸带上到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而后一种方法只用上了和两个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只受、两个数据影响,算出a 的偶然误差较大。

实验题-纸带求速度与加速度(课堂PPT)

实验题-纸带求速度与加速度(课堂PPT)
18
(4.45.957.579.1)0.0m 10.67m6/s 0.4s
3 vCvOF S 6O TF S1S2S36 TS4S5S6
(2.84.45.9 57.5 79.11.7 0)1 0.0m 1
0.6s
0.67m/6s 8
B点速度= 0.518 m/s 1 v B v A C S 2 A T C S 2 2 T S 3 ( 4 .4 5 . 0 9 .2 ) s 0 5 .0 m 1 0 .5m 1 /s8
14
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
应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 逐差法
T=0.1s
计算
求纸带运动的加速度 a1.58 m/s2
a1
s4 s1 3T 2
a2
s5 s2 3T 2
a3
s6 s3 3T 2
aa1a2a3 3
1 33T2[(s4s5s6)(s1s2s3)]
33( 10.1) 2s[7 ( .579.110.)7(12.84. 45.9)c]5m 0.01
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的差相等 ,即匀变速直线运动 Δs=aT2
分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s1
v0
1aT2 2
s2
v1
1aT2 2
s s2s1aT2
v1 v0 aT
恒量
s1s2s1aT 2
s2s3s2aT2
s3s4s3aT2
……
12
⁕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所打的纸带上在
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的差相等 ,即匀变速直线运动 Δs=aT2
可以求纸带的加速度,但只利用一
No 个Δs时,偶然误差太大,为此应采取逐差法.
Image s3 s1 2a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带问题求加速度与速度
分析纸带问题的核心公式
◆2
1aT s s s n n =-=∆- 求加速度a ◆V t/ 2 =V =s t =T S S N N 21++ 求某点瞬时速度v
1,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73 cm ,则
1,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3,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
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m /s ,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 /s 2。

3,研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 2,
打P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 ???????????m/s 。

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
=1.30cm,
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AB、AC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 =3.10cm,
S
2
利用AB和AC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 m/s2. 5,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
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①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②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
其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