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三中2017级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背诵学案二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必修二全册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重点讲解课本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论述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 古代国家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 第二单元:大约在公元前2千年到公元前17世纪
- 中国的远古文明与商代的兴起
- 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教材内容,梳理核心知识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3. 视听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五、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考察学生课堂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适当难度的历史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
理解程度。

3. 考试评价:采用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的掌握程度。

---
备注:上述教学计划仅为简要概述,具体实施时还需根据学生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周周清背诵学案二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周周清背诵学案二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周周清背诵学案二制作人:郭艳香审核人:陈东升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一、希腊的政治制度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独特的地理环境‚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ƒ独立自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④较高政治文化素质的公民2、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4、梭伦改革政治内容:①按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③建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④设立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

作用: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5、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1)建立10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ƒ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⑤制定“陶片放逐法”作用: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6、伯利克里的改革: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ƒ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④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⑤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作用: 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7.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之上”的理念;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不足:(1)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民主权利之外(2)民主性质的原始性:直接民主的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8.民主政治对重要作用:(1)发扬集体智慧,使政治决策考虑的更全面,更准确。

临清三中2017级高一历史背诵学案六

临清三中2017级高一历史背诵学案六

临清三中2017级高一历史背诵学案六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前提:新中国的成立1.背景(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政治上:中共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划建立新中国。

2、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1)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3)会议还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内容(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性质和作用:①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1954年以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4.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1展到一个新阶段。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根本政治制度)1.条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成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选举: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衣、食、住、社会风尚等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这些变化一方面说明国门洞开的中国开始向世界的文明靠拢,反证了明末闭关政策必然导致国家落后的现实;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变。

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和同学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的手段,适量地展现这一时期图片和影视资料,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内容上紧紧抓住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实施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收集相关图片、音像等资料,掌握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通过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特点,培养归纳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教师或者网络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培养自己站在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以体验、感悟和反思的方式学习历史,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认识到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部的世界。

教学重点从衣、食、住、习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和总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以前学过的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从中国近现代社会巨变、西方思想观念和物质文明不断冲击的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三节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三节学案
(3)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筹款捐物,支持抗战。
(4)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运动。
3、斗争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的斗争存在着一定的,斗争具有。注定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3)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说明了什么情况?造成材料二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消长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教、学之思
四.课堂小结
(学会了什么)
(怎么学会的)
(有什么感想)
(有什么疑惑)
(提示:从社会背景及其两面性入手分析)
三.拓展训练
(1)随堂练习
1、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A.日本纸业竞争导致民族企业破产”B.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C.九一八事变的影响D.日货充斥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
7、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在夹缝中求生存
1、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1)限制中国,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临清三中2017级高一历史背诵学案五

临清三中2017级高一历史背诵学案五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背诵学案必修一(五)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4)个人努力: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2)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1.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德采取屈膝投降政策,对内准备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

(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3)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临时政府逃往凡尔赛。

2.成立:3月28日,经过选举,建立巴黎公社。

3.措施4.失败(1)时间:1871年5月下旬,在临时政府的镇压下失败。

(2)原因①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未能发动广大农民。

②客观: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

③根本原因: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

5.意义(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3)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两大经验:①坚持暴力斗争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两大教训(1)必须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

(2)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清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理解洋务运动及其意义- 掌握洋务运动的推动者和失败原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发展和意义-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和影响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现代化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理解戊戌变法的目标和意义- 掌握戊戌变法的经过和失败原因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 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的变化和困境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掌握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的思想和文化变革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理解中国革命的失败和的整编- 掌握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理解中共中央的决策和的领导作用-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和政治建设第八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中共中央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方针和政策- 理解1950年代中国的经济恢复和调整- 掌握的推动和后果第九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 理解文化大革命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经过和影响第十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导火索- 理解改革开放的实施方针和目标- 掌握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总结与评价本套教案全面覆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

每节课都设立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每节课的目标都与历史相关事件和文化变革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案安排合理,层次分明,适合教师使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教案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目标- 了解秦朝的建立过程- 理解秦朝的统一政策- 掌握秦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特点教学内容1. 秦国的起源和嬴政的改革2. 秦始皇统一六国3. 统一政策与单位制的实施4. 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5. 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6. 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学活动1. 班级讨论:秦国与周朝的对比2. 观看相关视频:秦始皇的建立与统一政策3. 分组小研究:探讨秦朝统一政策对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的情境5.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秦朝的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案二:西汉与东汉的兴衰目标- 了解西汉与东汉的兴衰过程- 分析影响西汉与东汉兴衰的因素- 掌握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统治2. 公元前9年的中兴与改革3. 铁器的普及与农业发展4.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5. 东汉王朝的建立与东汉灭亡的原因6. 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搜集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案例分析:讨论东汉国力衰退的原因4. 制作海报:展示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5. 角色扮演:模拟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皇帝与官员对话教案三:三国时期的演变目标-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董卓之乱与群雄割据2. 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3. 三国鼎立与统一中国的失败4. 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5. 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6. 文化繁荣与诸葛亮的贡献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进行对话3. 辩论赛:讨论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4.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感受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5. 创作作品:表达对诸葛亮贡献的理解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的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有关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5篇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老师要熟知教材,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

最新高一年级历史教案必修二5篇

最新高一年级历史教案必修二5篇

最新高一年级历史教案必修二5篇高一年级历史教案必修二【篇1】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1)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3)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教材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2)通过历史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四、课时安排和教具准备:1课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出中国当时的任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加速剂)(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由于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中心是上海和日本东京。

当时主要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代表人物)。

这些思想的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条件。

【过渡】革命风潮是风起云涌,这样一来结果就是成立了一些革命团体。

主要就是兴中会和同盟会。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兴中会:成立时间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教案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教案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教案教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2.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科举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二》、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并让学生思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现代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Step 2 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分钟)1.介绍封建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包括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2.介绍官僚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包括官僚制度的组织结构、选拔制度和管理制度。

3.介绍科举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包括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Step 3 深入理解科举制度(15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具体内容。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科举制度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Step 4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选择一个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并进行展示。

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Step 6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并深入理解科举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小组研究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讲述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而讲述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以及古代大城市的发展;最后讲述了在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以及特点。

在本课中重点掌握的应该是宋元及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以及宋朝前后坊市变化的特点;还有古代官控贸易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古代商业的发展理解比较难一点,特别是对于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理解不太容易;对于古代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特点理解偏难。

是我们在本科讲述的着重点。

五、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练习与检测。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 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对于中国古代的富商大户你们熟悉吗?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商业祖师是哪一个,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吗?我提几个人看看你们知道吗?知道陶朱、猗顿吗?知道子贡吗?知道古代美女西施的丈夫是谁吗?他就是范蠡,也就是后来的陶朱公,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商业的祖师爷。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建议在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赴当地博物馆参观考察,并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临清二中高中历史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案 学案 必修2

临清二中高中历史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案 学案 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引言分析:引言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富强梦想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内容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大阶段。

前一阶段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这一阶段,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后一阶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解析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重点难点】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确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因素影响下产生以来,经历约80年的曲折发展,于1949年左右萎缩。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清三中2017级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背诵学案二
单元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课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一、背景;
1、原因: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对黄金、白银的追求(根本动力)③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阻断商路(直接原因)④教会传播天主教
2、条件: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客观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展、罗盘针西传、地圆学说等。

二、过程:
三、影响:
1、对世界:①新航路开辟后,结束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②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①葡萄牙和西班牙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②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③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多元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促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

(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于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现代化史观: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与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5)社会史观: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伙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一)1、背景:(1)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2)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1)政治目的:宣扬——加强——满足
(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特点:(1)时间早:(2)规模大(3)次数多(4)贸易性质:前者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的贸易
4、影响和后果:(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二)形成差异的原因: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三)郑和下西洋废止原因及其启示: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

耗费浩繁,国库枯竭。

明末的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

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

第6课、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一、荷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1、条件:①地理:濒临大西洋②经济;手工业商业发达③政治:1581年赢得国家独立,
④制度优势:17世纪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2、概况: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3、殖民地:夺取好望角、马六甲、锡兰、台湾和新阿姆斯特丹。

二、英国——“日不落帝国”
1、条件;①地理: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在大西洋航运中心②政治: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③经济;以工场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④军事:大力发展海军。

2、过程:①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军优势。

②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③英法战争打败法国。

3、英国的殖民方向:北美和印度。

三、殖民扩张和掠夺
1、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贩卖黑奴等。

2、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和掠夺:
3、殖民扩张作用:①对欧洲: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对亚非拉: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③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
一、(英国)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经济条件: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②劳动力——圈地运动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④市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二、进程:
①首先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②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③标志: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④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三、影响:①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逐渐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④城市化: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❻政治:欧美资产阶级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❼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出现(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❽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时代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要国家:德国和美国)
1、主要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使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等)。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制成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③化工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④传统工业的进步如钢铁工业的发展等。

2、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经济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③经济结构:重工业代替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④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出现了垄断组织。

⑤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❻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单元小结:
一、多种史观评价工业革命
1、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17-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推动因素:
1.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