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学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第 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土地制度;认识“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剖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由。
学考要求: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理解);重农抑商(综合运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简单应用)。
教课过程【基础过关】(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期间:氏族公社全部制(本质是“原始”公有制)2、奴隶社会期间:井田制(本质是“国王”私有制)3、封建社会期间:封建土地私有制(1)原由①生产力的发展②周王室的衰微(2)标记:鲁国“初税亩”①时间:公元前 594 年②内容: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③影响:本质上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从法律上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种类①国有(本质是“君主”私有,如北魏至唐代先期的均田制等)②地主私有(据有土地最多,是主体)③农民私有(4)痼疾:土地吞并(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并鼓舞农业的发展,克制工商业的发展2、提倡:商鞅3、原由:社会上出现了日趋严重的商业与农业抢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4、影响(1)踊跃①必定程度上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②必定程度上保证了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③必定程度上克制了富豪大贾的权力,有益于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固④必定程度上稳固了封建统治,保护了国家一致(2)悲观①克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②阻挡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生③阻挡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三)闭关锁国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原由( 1)直接:统治面对威迫①明朝A国内:反明力B国:倭寇②清代A国内:反清力B国:西方力(2)根本:小决定3、影响(1)极:必定程度上了封建治,有益于国家一(2)悲观:阻碍了国外市的开辟,克制了本的原始累,阻挡了本主萌芽的滋,使中国与世界基本隔,逐落伍于世界潮流【合作研究】以下资料,回答。
资料一(雍正帝)我国家养精蓄锐,数十年来,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民全力耕作,兼收倍,欲家室盈宁,必不行得⋯⋯朕四民之,士以外,最。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一、导入与概述本课是必修二教材的第四课,题为《古代的经济政策》。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古代国家的经济政策,了解古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制度和政策,并从中探索对今天经济发展的启示。
本课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学习。
首先,我们将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其次,我们将学习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分析古代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创新和实践。
最后,我们将总结古代经济政策对今天经济发展的启示。
二、古代经济政策的背景与意义古代经济政策是指各个古代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
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经济政策的出现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经济制度相对稳定,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较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同时,古代国家面临各种内外挑战和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古代国家不断探索和实践经济政策。
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古代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天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三、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工商业、税收和外贸等方面。
其中,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非常重要。
古代国家通过土地制度、农田水利和耕作技术等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另外,古代国家还通过对工商业的管理和支持,推动经济产业的多元化和发展。
政府对工商业的税收、补贴和管理等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古代经济政策还涉及到税收和外贸方面。
古代国家通过对税收政策的调整,调节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同时,古代国家通过对外贸易的管理和调控,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交流。
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干预和调控程度较大,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秩序。
古代国家在实施经济政策时会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学案
精选资料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 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精选教案课程标准课标问题解读教课目的认识“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剖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由。
要点:掌握古代中领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育学生的历史剖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修业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行的原由。
(1)知识与能力: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期间的井田制及崩溃的经过、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形成及发展、特色、封建社会期间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吞并。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来源因。
认识培育学生阅读历史文件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件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依据教科书与教师供给的考古资料、历史文件及自己的察看所得,进行推理剖析,勇敢地比较论证,主动研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察看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商讨相关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迫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日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一、对内政策1、土地政策的演变期间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全部夏、商、西周期间,土地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属于国家全部;春秋期间,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合法性;战国期间,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朝政府采纳举措,克制地主吞并农民土地。
北魏均田制,明朝依据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持续两千多年。
2、“重农抑商”(1)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稳固封建统治。
(2)提倡:商鞅变法(3)发展:①西汉:克制富豪大贾权力;②明清:依旧坚守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拓展阅读第一子目思虑: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这类变化对社会转型产生什么影响?认识:生产力是推进产生转型、制度变化的根来源因。
课标实验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导向法。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我也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问题导向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法。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小组合作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们扮演古代的皇帝、官员、商人等角色,亲身体验并理解不同经济政策下的社会现象。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辅助工具,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古代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使用历史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同时,我还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我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我也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古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学生应了解这些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古代的经济政策,并能够分析这些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考要求: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理解);重农抑商(综合运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基础过关】(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所有制(实质是“原始”公有制)2、奴隶社会时期: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3、封建社会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②周王室的衰微(2)标志:鲁国“初税亩”①时间:公元前594年②内容: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③影响: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类型①国有(实质是“君主”私有,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②地主私有(占有土地最多,是主体)③农民私有(4)痼疾: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并鼓励农业的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2、首倡:商鞅3、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4、影响(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②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④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2)消极①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③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三)闭关锁国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原因(1)直接:统治面临威胁①明朝A国内:反明势力B国际:倭寇②清朝A国内:反清势力B国际:西方势力(2)根本:小农经济决定3、影响(1)积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基本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学案5: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高考说明】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知识梳理】一、“重农抑商”1.含义: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1)根本原因: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与农业争夺、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时期: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措施: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影响: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评价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作用: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
2、明朝海禁(1)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直接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表现: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直接原因: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表现: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评价:①积极作用: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妨碍市场的开拓,抑制的原始积累,阻碍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考要求: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理解);重农抑商(综合运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基础过关】(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所有制(实质是“原始”公有制)2、奴隶社会时期: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3、封建社会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②周王室的衰微(2)标志:鲁国“初税亩”①时间:公元前594年②内容: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③影响: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类型①国有(实质是“君主”私有,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②地主私有(占有土地最多,是主体)③农民私有(4)痼疾: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并鼓励农业的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2、首倡:商鞅3、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4、影响(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②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④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2)消极①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③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三)闭关锁国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原因(1)直接:统治面临威胁①明朝A国内:反明势力B国际:倭寇②清朝A国内:反清势力B国际:西方势力(2)根本:小农经济决定3、影响(1)积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基本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班级:姓名:学号:1. 学考刚要:(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锁国”。
2. 预习内容:一、“重农抑商”1.商周时期: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
后来,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西汉初年: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4.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表现(1)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为防止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明太祖实行“海禁”。
(2)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明清统治者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探究合作:比较“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史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探究】史料一是怎样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提示:①关系: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
②影响:强化了小农经济,有利于稳定封建社会的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2、(2011·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完美版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1)一切土地属于,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 贡赋。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1)税制改革: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法律确认:秦国,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土地兼并问题 (1)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 分化。
(2)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 田亩多寡收税。
(3)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轻巧识记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主干梳理知识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①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 。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知识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的“海禁”①原因: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②表现:明太祖开始实行“海禁” ,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继续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①原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②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③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公平、公正、开放的社会制度对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4.通过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探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独立思考、客观评价的品质。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3.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体验“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同理心。
4.设计互动环节,如讨论、辩论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3.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体验“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同理心。
4.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认为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出于什么原因制定的呢?”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的影响。如:解释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实施过程。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古代的经济政策”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通过学习古代经济政策,不仅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更能深刻理解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主要内容涵盖了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古代经济政策,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的意愿。
历史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必修2)高品质版
3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认识“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剖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由。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认识“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剖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由【要点难点】要点: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演变及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由及影响;实行的背景及影响难点: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色的关系【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①全部。
闭关锁国政策2.夏、商、西周:全部土地属于②。
国王把土地③,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④,同时要向国王缴纳⑤;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
土地规整,好像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类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⑥“”。
3.春秋期间:井田之外的荒地被大批开垦为⑦,土地⑧进一步发展,井田制开始遇到损坏。
公元前 594年,鲁国第一规定:无论⑨,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纷繁进行税制改革,这⑩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解读〗春秋期间,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固然没有明确否定井田制规定的土地“公有制”原则,但在事实上认可了土地的私有权,默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填空答案】①氏族公社;②国家;③层层分封;④转让与买卖;⑤贡赋;⑥井田制;⑦私田;⑧转让关系;⑨公田、私田;⑩实质。
4.战国期间: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取销①,以②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5.秦汉到明清⑴基本制度:封建土地③制。
⑵社会问题:④严重,阶级两极分化。
⑶政府举措:克制土地吞并,以保护⑤。
北魏到唐代先期,推行⑥明朝政府测量⑦,依据⑧的多寡收取赋税。
【填空答案】①井田制;②法律形式;③私有;④土地吞并;⑤小农经济;⑥均田制;⑦全领土地;⑧人丁和田亩。
二、“重农抑商”1.背景:商周期间,国家采纳①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此后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抢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②的问题。
2.推行;⑴战国期间:商鞅变法时,提倡③“”。
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学案4: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重点讲解】一、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这种政策既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1.含义: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
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3.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对商业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限制商业的规模和影响;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手工业部门和商业种类实行官营制度,独占专利,不许商人染指;对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征收重税;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4)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x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预习自学(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① 所有。
(2) 奴隶社会(夏商周): 1) ___________ 一切土地属于② 。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 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③ _ 交纳贡赋。
耕地规整形同井字,被称为 “④ ”,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成为“井田制”。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⑤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 W,都要按⑥ 纳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 封建社会:1) ________________ 战国时期,秦国的⑦ 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⑧ _____ 0它在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限制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明朝丈量全国土 地,按照人丁和⑩ 的多寡收取赋税。
征税的依据是“鱼鳞图册”。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商周吋商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农业争夺劳 动力日益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 2) _ 开端:② 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农业是本业,工商业为末业。
3) _________ 目的:保护③ _____ 和④ ,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 固封建统治。
4) 延续: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大多承袭。
汉武帝针对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实行:货币官铸、⑤ ________ 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⑥ _________ 征收重税等。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学案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时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掌握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渊源;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及表现。
2.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经济政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学习的重点是土地制度及其演变过程,“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学习的难点是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课程导学建议学法指导针对本课理论性较强和历史材料丰富的情况,可以阅读相关历史材料,主动参与小组探讨交流,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
依托史料提出问题,层层剖析,由表及里,在探讨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大胆地回答问题,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扩大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学指导1.以汉字“田”来导入新课:甲骨文的“田”字四周的边界形状是不定的,而中间的横竖两笔却一定是直的。
后来不同的字形都简写成“田”字形,四周的“口”代表田地的边界,中间的“十”字代表或横或直的田垄。
这个字形从古至今都没有什么改变。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觉得本课的很多概念很抽象,建议教师在讲授和『解析』时要直观一些,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议使用阅读法,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也可以联系时代特点分析问题。
知识体系梳理夯实基础一、土地制度的演变思考:原始社会和夏商周时期分别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魏至明朝政府为限制土地兼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何作用?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①。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________。
(1)基本特点: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②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③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2)瓦解原因:①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②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3)瓦解标志──税制改革(“初税亩”):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的________,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抑制土地兼并: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________。
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________;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_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________等问题。
2.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________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时期:________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________的发展。
必修二古代经济政策导学案
• 2】不同。重农抑商——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 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 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 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 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 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 的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
• 3.表现。
• 1】先秦:商鞅首倡。
• 2】秦汉:确立重农抑商。
• 3】隋唐-宋元:相对放松。
• 4】明清:强化,手工业也纳入抑制范畴。
•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 1.原因。
• 明朝倭寇、西方殖民者;清朝郑成功明朝残 余、西方殖民者;自认“天朝上国”;自然 经济。
• 2. 表现。 • 明太祖-不得出海、官方控制外贸; • 清初-禁民出海、迁海。 • 3.影响。
2】课题解读。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 古代的经济政策实际指政策和制度,包括 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工商政策、对外经 济政策等。
3】教学目标解读。
• 课标: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 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 1.知识与能力:重农抑商政策。土地制度 的演变,闭关锁国政策。
• 2.过程与方法:历史地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 材料三 桓公曰:“伍(5家)鄙(500家)若 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等差)征,则民 不移……”
• ──〔春秋〕左丘明《国语·齐语》
• 材料四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土地兼并的原因和抑制兼并的措施。
2.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重农抑商”概念,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剖析该政策。
3.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
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
(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概念阐释] 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
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税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表现(1)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5.影响: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特别提醒]“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但并非在任何时期都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知识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图解历史] “重农抑商”与“海禁”“闭关锁国”的关系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②。
……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③。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解读] ①②③处说明西汉政府分别在生活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压制商人。
[思考] 根据史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提示】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
史料二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④。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解读] ④处说明雍正帝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
[思考] 根据史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影响?【提示】经济主张:重农抑商。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严重影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1)根本原因:巩固封建统治。
(2)客观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直接原因:保证封建赋税征收和徭役的征发。
2.措施(1)重农:奖励耕织;抑商:制止弃农经商。
(2)国家实行重要商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3)实行歧视性的政策法令,如抑制中小商人的“贱商令”。
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
3.影响(1)积极作用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
“海禁”政策的表现与影响①,且“每诱岛倭入掠”。
朱元璋……“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②。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解读] ①②处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述了明代为何要实行“海禁”。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提示】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史料二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③。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④。
——《论南洋事宜》[解读] ③处说明“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
④处说明“海禁”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思考]史料二中反映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提示】不仅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海禁”与“闭关锁国”项目政策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清朝“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实施时期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目的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和敌对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C [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
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C项。
] 2.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B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D两项错误。
]3.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清代的经济政策是( )A.“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政策C.“重商主义”政策D.“重农抑商”政策D [“闭关锁国”和“海禁”到明清时期才出现,“重商主义”政策是欧洲的经济政策,故选D项。
]4.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一面B.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始终起消极作用的,在开始时期起了积极作用,故选C项。
]5.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
此商船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A.宁波B.上海C.厦门D.广州D [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D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与民族工业没有关系,而且并未使中国免遭侵略,故选D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解析] 第(1)问,“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说明实行的是井田制。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知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等;第二小问,这属于生产关系变化,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第(3)问,“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土地兼并问题,联系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 (1)井田制。
(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