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合集下载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2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2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案【习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习过程】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发展过程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二)特点与地位(1)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地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三)代表行业1、高超的冶铸技术(1)青铜铸造的繁荣: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

P8图的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

中国于1995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

(2)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这些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 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 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 和平台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 发展观。

(2 )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 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课 型 新课课 时 一课时(45分钟)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 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一:歌词中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概括,指出这段歌词不能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 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详情,还需要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问题三: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人教版历史必修2、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结合图片和教材内容回答问题: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云南贡山独龙族使用的双尖木木骨 相问题四: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解读: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1)出现时间:_________(2)地位:______(3)状况:工具:____,耕作方式:_____,生活方式:_____。

2、商周时期的农业:(1)生产工具:_____(2)耕作方式:_____,(3)耕作技术:_____。

(4)作物种类:西周时期,_____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5)生活方式:_____。

(6)特点:____。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_____开始使用并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_____,东汉时推广到_____。

(注意牛耕画像石,西汉楼车图)汉朝以后,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出现_____,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_____。

(2)西汉:_____。

(3)魏晋南北朝3、耕作制度:4、农业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____,汉朝:_____。

(2)灌溉工具:曹魏:___,唐朝:___,宋朝:___,明清:__。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2、形成时间:____3、特点:(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价(影响)积极方面:(1)农民拥有一定的___,具有生产积极性。

(2)努力提高______,进行______。

(3)小农经济是____________的主要来源,关系到______的繁荣和______的安危(4)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_____,___作用是主要的。

消极方面:(1)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脆弱性等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 1 页共2 页第 2 页 共 2 页①积极作用: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_______;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________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②局限性(脆弱性):因经营规模很小、______________的沉重剥削和负担沉重的徭役,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家庭就会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 ②小农经济是其基本模式③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④经济形态: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 ⑤个体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⑥以种植业为主,辅之以家畜饲养业【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1.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 ( ) ①玉米 ②水稻 ③粟 ④小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A .刀耕火种阶段 B .石器锄耕阶段 C .青铜器阶段 D .铁器阶段 2.在我国,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是在( )A .商朝时期B .西周时期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3.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①养殖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下列农业生产工具开始运用于农业生产在同一朝代的是 ( ) ①翻车灌溉 ②筒车灌溉 ③耧车播种 ④曲辕犁犁田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5. 商周时期和战国时期,我国的主要土地制度分别是 ( ) A .奴隶制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封建土地私有制、奴隶制国有制 C .奴隶制土地私有制、封建国有制 D .氏族公社公有、封建土地私有制二、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导学案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导学案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掌握并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3、说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4、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5、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

合作探究:5、什么叫小农经济?它有那些基本特点?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

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不仅促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也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优点: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足: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民承担了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重点难点突破】1、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首先,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实践中“应对”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对农业生物和农业环境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的,是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

如形成并成熟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旱地“耕一耙一耢一压一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形成于宋代的南方耕、耙、耖、耘、耥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就成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其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他们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第三,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产生还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我国自战国以来,精耕细作农业也进入了成型期。

铁犁牛耕的使用,商品交换的发展突破了井田制的樊篱。

从此农民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导学案)最全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导学案)最全版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编制人:陈素秋审察人:陈素秋高一班第组编号姓名小组议论:导教学设计老师议论课堂表现【授课目的】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土地制度,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读图 P4 〗中华农业始祖____:尝___,找到适合食用的谷物有哪些特点?(能够从和药草,创制__。

土地制度、耕作方式、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 耕作方式:__耕__种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1.生产工具与生活方式(1) 商周从前:___(石耕)、___(耜耕);频频迁徙。

模式、基本特点、地位(2) 商周:有少量___工具。

西周时,开始走向___。

( 二) 农作物方面解析)1.中国是世界最早培育__和___的国家, 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2.___时期,后辈农作物多已具备。

( 三) 地位:中国农业独立___,自成___;确立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含义:提高土地_____,从一年一熟,发展到一年两熟、三熟。

条件有哪些?(一 )耕作方式:______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实行____和___。

2._朝今后: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西汉出现___;(2)西汉赵过实行___牛耕方法,___时实行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江东( 现江苏 ) 地区出现____,耕犁完满,为后辈所沿用。

(二 )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1.春秋战国:法;2.西汉:赵过实行法; 3 .魏晋到此刻:耕耙耱技术。

__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形成牢固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

(三 )施肥、灌溉工程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___,__朝漕渠、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曹魏___,唐代___,宋朝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识图)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商周:集体耕作,原因:( 1)生产力相对低下:耕、耕 ;( 2)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生产关系:制。

高中历史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高中历史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1.中国农业的起源(1)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的国家。

2.农耕技术的进步原始社会①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②进入文明时代,松土工具耒耜出现。

商周时期①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只是少量使用。

②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③评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早期农业生产的发展①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②人们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③评价: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2)西汉时,赵过推行。

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4)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

3.农业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的、唐朝时的筒车、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主干梳理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必修二】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二】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已相当发达。 2.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刀耕火种的弊端: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经常迁徙。 3.商周时期的农业 (1)表现: ①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及少量青铜农具。 ②耕作方法:a.表现: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b.影响:土地可以
(3)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都容易导致
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4.评价
(1)积极作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
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
贡献。
(2)局限性:①农民的经营规模小,徭役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导致农民起义周期性
爆发。②以土地为社会主要财产的小农经济,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的突出,成为生态环
境恶化的因素之一。
合作探究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最决定的作用。”
材料二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关内 河南 河东 河北 山南 淮南 江南 岭南
地区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5
4
22
3
135
后期 13
7
2
3
6
13
49
3
96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
材料三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一节发到的古代农业班级:姓名:学号:1. 学考纲要:(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预习内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方法(1)春秋战国:已经使用垄作法。

(2)西汉:二牛一人耕作方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耕作方法。

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至今沿用。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年级_________班级_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以及著名的水利工程。

理解小农经济及其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难点: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预习案【概括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_____________。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展:(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______________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_____ 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也由经常________走向定居生活。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__________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

赵过推广_______(两牛三人),后来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安装了犁评。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新导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新导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学习目标】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的土地制度。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学法指导】认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设计探究性问题,突出生产力的发展是早期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习过程】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 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

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

耜:形状像现在的铲和锹。

有木耜、骨耜和石耜(2)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导学案 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导学案 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发展的表现,小农经济的特点【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世界农业的起源:距今1万年之前,原始社会步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时发生了一场农业革命。

人类在采集和狩猎的同时学会了种植谷物和驯化动物的方法,由采集转化为生产者,开始了原始农耕与畜牧的文明,从世界范围看,2.中国的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年左右。

(2)最早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

(3)耕作方式:;农业工具3.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了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和石锄、石犁、石刀、石斧,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主)要工具。

(2)耕作方式:石器锄耕(或耛耕时代)。

(3)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五谷----- 和桑、麻等。

(5)作用:①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1.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三个阶段。

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春秋战国时期:和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①西汉赵过推广,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是一种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

后来又出现了,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②东汉时耦犁牛耕法推广到流域。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优点是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已经使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识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进步的表现;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2.学习方法:顺序法、表格。

3.能力: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重点知识: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知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高考考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自主预习案】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要求:认真阅读课本,预习时应在课本对应位置画上横线)1.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3.原始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进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探究一: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的演变的?推动其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是什么?答:古代农业演变过程:根本原因:2.小农经济:(1)基本含义: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原因:① 的出现和的逐步推广;② 的确立。

(3)目的:(4)主要特点:① ;② ;③ 。

(5)评价:积极: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促进的农业发展。

局限:①农民的经营规模小,在封建赋税、徭役及灾荒瘟疫之下,多数家庭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②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探究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 原始农业的特点2. 传统农业的特点四.我的疑惑:【综合探究案】(要求:独立完成后同学间或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1.我国最早使用铁犁牛耕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夏商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发达的古代农业(高中历史导学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高中历史导学案)
从材料中找出小农经济的生产单位、生产领域和生产目的:
1、耕作工具的进步: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画在教材上)
春秋战国
西汉
隋唐
2、耕作技术进步:
(1)耕作方法:(方法及朝代)
3、耕作制度:(及朝代)
4、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
(2)灌溉工具: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民族自豪感
重点
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难点古代中国农业Fra bibliotek济的基本特点。
合作探究:
三、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从( )到( )
生产工具对耕作方式的影响:
2.形成的条件:
3.特点:
4、评价:
检测性
评价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课题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时
新授、探究课
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课前预习学案”部分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2、课上完成“课内探究学案”
3、课后完成“检测性评价”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提出疑惑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春秋战国之前)
1、起源:
2、表现: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原始农业
商、周
3、意义: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知道几种主要的农业工具和主要的水利工程。

2.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认识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和危害。

3.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培养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情怀。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易混易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概念阐释]精耕细作(1)含义: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基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4)作用: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集体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产生。

3.特点(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

(2)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自给自足。

4.评价(1)地位:属于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

(3)局限性: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徭役,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特别提示]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2.自然经济不等同于小农经济(1)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应;(2)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思维点拨]小农经济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主题一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1.刀耕火种史料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史料解读]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伐掉树木就可以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用火烧荒种地,用水来除草,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问题思考]史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提示方式:刀耕火种。

实质:耕作方式极其落后。

2.铁犁牛耕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①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左丘明《国语·晋语》史料二②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锄铁犁铁镰[史料解读]①的意思是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牛现在用来田间耕作,这说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技术。

②这组图片一方面说明了农具材质已经为铁制;另一方面说明农具种类比较齐全。

[问题思考]史料一、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现象:反映了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3.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史料图一图二图一“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在汉代得到推广,图二唐朝曲辕犁出现,是犁的结构的重大改进,也使得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提示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已相当完善。

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技术的成熟,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生产工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 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主题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农业结构史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年画[史料解读]注意年画中“五谷”“六畜”等关键词。

[问题思考]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特点?提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2.经营方式史料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史料说明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活动;男耕女织,男女分工不同,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小农经济的地位史料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史料解读]划线句子体现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影响。

[问题思考]史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提示观点:①赞同,中国小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

②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

理解: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国家政权。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耕作方式: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方式。

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基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脆弱性:是一种规模小、水平低、具有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1.(2018·南充高二检测)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考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题点】原始农业工具答案 D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6世纪前后”“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

2.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 C解析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

3.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 D解析材料“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信息,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