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汇编资料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填空)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第十三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内能知识点总结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热和能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1.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2)Q放=cm(t0-t)=cm△t降(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
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起()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B.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2.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硝化棉燃烧;如图乙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内打气,会观察到瓶塞跳起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活塞的机械能直接转化为硝化棉的内能B.图乙中,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口出现白雾C.图乙中,在瓶内装少量的水,是为了增大瓶内水蒸气的含量,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D.甲、乙两图都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和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相同时间乙温度升高的快C.升高相同温度时乙吸热更多D.相同时间甲吸热更多4.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初温都相等的A和B两种物体同时加热(不计热量损失),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体吸收的热量较多B.B物质的吸热能力比A物质的吸热能力强C.加热相同时间后将A和B接触,热量将从A传递给BD.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5.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6.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 .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 .春天里,柳絮纷飞B .夏天里,白云飘荡C .秋天里,丹桂飘香D .冬天里,雪花飘飘 8.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这有助于生物体调节自身的体温,以免因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其主要原因是水的( )A .比热容大B .沸点高C .密度小D .凝固点低9.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 m m =甲乙丙>,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t t t ∆<∆=∆甲乙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比热容最小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丙放出的热量最少10.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 .-10℃的冰块没有内能C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以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D .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11.关于运动与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能够闻到花的香味,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 .草原上奔跑的马群,说明马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 .运动场上奔跑的运动员不具有能量D .教室内亮着的电灯,不具有能量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13.关于以下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B .图乙: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原理相同C .图丙:燃气烧水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D .图丁: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水的温度变化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食用油的比热容小1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冰块,一定没有内能B .热气腾腾的汤所含有的热量较多C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二、填空题15.四新路的特色小吃:闻丑香的牛肉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三章内能第⼀节分⼦热运动1、物质是由⼤量分⼦、原⼦构成的,分⼦的直径⼤约为10-10m.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对⽅的现象,叫扩散.②扩散现象表明:分⼦在不停地做⽆规则的运动,且分⼦之间有间隙.⽣活举例:“花⽓袭⼈知骤暖”;“墙⾓放煤,⽇久变⿊”;“酒⾹不怕巷⼦深”;“槐花飘⾹”.③固体、液体、⽓体都可以发⽣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分⼦⽆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规则运动叫做分⼦的热运动.3、分⼦间的作⽤⼒:分⼦间相互作⽤的引⼒和斥⼒是同时存在的.①当分⼦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间引⼒和斥⼒相等,合⼒为0,对外不显⼒;②当分⼦间距离减⼩,⼩于r0时,分⼦间引⼒和斥⼒都增⼤,但斥⼒增⼤得更快,斥⼒⼤于引⼒,分⼦间作⽤⼒表现为斥⼒;③当分⼦间距离增⼤,⼤于r0时,分⼦间引⼒和斥⼒都减⼩,但斥⼒减⼩得更快,引⼒⼤于斥⼒,分⼦间作⽤⼒表现为引⼒;④当分⼦间距离继续增⼤,分⼦间作⽤⼒继续减⼩,当分⼦间距离⼤于10 r0时,分⼦间作⽤⼒就变得⼗分微弱,可以忽略了.第⼆节内能1、内能:①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②⼀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③内能的单位为焦⽿(J).④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2、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内能增⼤,温度降低,内能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温度却不⼀定升⾼(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温度也不⼀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温度却保持不变).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物体的内能越⼤.③材料:在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3、改变物体内能的⽅法:做功和热传递.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物体的⾼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内能增加.注意:a.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改变;b.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定等于低温物体升⾼的温度;d.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热传递;e.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第三节⽐热容1、⽐热容:①定义:⼀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的温度乘积之⽐,叫做这种物质的⽐热容.②⽐热容⽤符号c表⽰,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度,符号是J/(kg·℃).③⽐热容是表⽰物体吸热本领的物理量.④物理意义:⽔的⽐热容c⽔=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温度升⾼(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⑤⽐热容是物质的⼀种特性,⽐热容的⼤⼩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关.⑥⽔的⽐热容⼤的利⽤:⼀是取暖;⼆是散热;三是调节⽓候.⑦⽐较⽐热容的⽅法:a.质量相同,升⾼温度相同,⽐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热容⼤.b.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较升⾼温度:温度升⾼慢,⽐热容⼤.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时⽤:Q吸=c m(t-t0);②温度降低时⽤:Q放=cm(t0-t);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Q=cm△t. Q——热量——焦⽿(J);c——⽐热容——焦⽿每千克摄⽒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度(℃);t0——初温——摄⽒度(℃).审题时注意“升⾼(降低)到10℃”还是“升⾼(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2第⼗四章内能的利⽤第⼀节热机1、热机定义:将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2、内燃机:是让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动⼒的热机.最常见的热机是汽油机和柴油机.3、内燃机的⼯作过程:四冲程内燃机的⼯作过程由吸⽓、压缩、做功和排⽓四个冲程组成,四个冲程构成⼀个⼯作循环,每⼀⼯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次.4、内燃机的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做功冲程是主动依靠⾼温⾼压燃⽓推动活塞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内燃机开始运转时,要靠外⼒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之后才能循环继续⼯作,但同时不断地消耗燃油以补充能量.5、四冲程的判断:⼀看⽓门开闭,⼆看活塞运动⽅向.进⽓门、排⽓门都关闭时为做功或压缩冲程,其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是做功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时是压缩冲程;进⽓门打开时是吸⽓冲程,排⽓门打开时是排⽓冲程.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较:①汽油机的汽缸顶部是⽕花塞;柴油机的汽缸顶部是喷油嘴;②汽油机吸⽓冲程吸⼊汽缸的是汽油和空⽓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冲程吸⼊汽缸的是空⽓;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式是压燃式;④柴油机⽐汽油机效率⾼,⽐较经济,但笨重;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辅助启动.第⼆节热机的效率1、热值:①定义: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符号q表⽰.②热值反映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③单位:焦⽿每千克(J/kg)或焦⽿每⽴⽅⽶(J/m3).④特性:热值是燃料本⾝的⼀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关.⑤公式:Q=qm Q=qVQ——放出的热量——焦⽿(J);q——热值——焦⽿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V——燃料体积——⽴⽅⽶(m3).⑤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1kg酒精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3.0×107J;煤⽓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1m3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3.9×107J.2、热机的效率:①定义:⽤来做有⽤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能量之⽐,叫热机的效率.②公式:η=W有/Q放③提⾼热机效率的措施:让燃料燃烧尽可能充分;充分利⽤各种废⽓,减少热量的散失;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先进技术;注意保养,保证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阻⼒⽽额外消耗功.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它只会从⼀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是⾃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到宏观天体,⼩到原⼦核,也⽆论是物理问题还是化学、⽣物学、地理学、天⽂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3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节两种电荷1、电荷:①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②⾃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③电荷间的相互作⽤: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④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物体,⼜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⑤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2、检验物体带电的⽅法:①使⽤验电器.a.验电器的构造:⾦属球、⾦属杆、⾦属箔.b.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从验电器张⾓的⼤⼩,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②利⽤电荷间的相互作⽤.③利⽤带电体能吸引轻⼩物体的性质.3、原⼦结构和元电荷:①物质由分⼦、原⼦组成,原⼦由原⼦核和电⼦组成,电⼦电荷量是最⼩的,⼈们把最⼩电荷叫作元电荷,e =1.6×10-19C.②物体带电现象是由组成物质的原⼦得到或失去电⼦造成的.③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核束缚电⼦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核束缚电⼦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因缺少电⼦⽽带正电,原⼦核束缚电⼦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因为有了多余电⼦⽽带等量的负电.④注意: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个物体转移到另⼀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4、使物体带电的⽅法:①摩擦起电:⽤摩擦的⽅法使物体带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5、中和:放在⼀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6、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属、⽯墨、⼈体、⼤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空⽓等.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量的⾃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核的束缚,⽽在导体内部⾃由移动.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乎都被束缚在原⼦范围内,不能⾃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由移动)⾦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由电⼦;酸碱盐的⽔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7、半导体与超导体:半导体的导电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见半导体材料有硅、锗,其电阻受压⼒、温度、光照影响明显,⽤于制造集成电路、⼆极管等;超导体的电阻为0,电流通过时不发热,可⽤于制作输电导线、电⼦元件.第⼆节电流和电路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向:把正电荷移动的⽅向规定为电流的⽅向.电流的⽅向与负电荷、电⼦的移动⽅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2、电路的构成:①由电源、开关、⽤电器和导线组成的电流路径叫作电路.②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a.必须有电源;b.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时,才能有持续电流.)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3、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电流.短路:不经过⽤电器⽽直接⽤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起,电路中会有很⼤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燃烧引起⽕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电器两端直接⽤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不会通过⽤电器,⽤电器不会⼯作).4、常⽤电路元件的符号:符号意义符号意义+交叉不相连的导线○M电动机交叉相连接的导线○A电流表(负极)(正极) 电池○V电压表开关电阻⼩灯泡滑动变阻器电铃5、⾦属导体内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荷的⾃由电⼦,其定向移动⽅向与电流⽅向相反.5第三节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特点:①电流只有⼀条路径;②各⽤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个⽤电器因开路停⽌⼯作,其它⽤电器也不能⼯作;③只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2、并联电路: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电流在分⽀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路.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路、⽀路之分;②各⽤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路为开路时,其它⽀路仍可为通路;③⼲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路开关控制所在各⽀路的⽤电器.3、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法:①定义法:⽤电器逐个顺次串接在⼀起且相互影响是串联;⽤电器两端并列地连接在⼀起,且各⾃独⽴⼯作,互不影响是并联.②电流法:电路中电流只有⼀条路径为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为并联.③拆除法:拆除其中⼀个⽤电器,若其他⽤电器不能⼯作,则为串联电路;若其他⽤电器正常⼯作,则为并联电路.④节点法:在识别不规则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电源、⽤电器等,则导线可以视为⼀个点,若⽤电器连接在同⼀个点上,则为并联,否则为串联.⑤等效法:若电路中有电流表、电压表,可把电压表看作断路,即除去电压表,把电流表看作⼀根连好的导线.第四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电流是表⽰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表⽰.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安培⼩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µA),1A=103mA 1mA=103µA 1A=106µA定义: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的电荷量.公式:I=Q/t其中I表⽰电流,单位为安培(A);Q表⽰电荷,单位为库仑(C);t表⽰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2、电流表:①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符号为○A,其内阻很⼩,可看做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②电流表的⽰数:当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A量程读出的⽰数是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数的5倍.注: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这时“0.6”和“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再从“0.6”或“3”流出.6③正确使⽤电流表的规则:a.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电器串联.如果电流表与⽤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烧坏电流表.b.“+”“-”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c.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时,应选⽤最⼤量程进⾏试触.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流表烧坏.在试触过程中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于0.6A),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量程档.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电器⽽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将烧坏电流表.注:使⽤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④电流表在使⽤过程中其指针的状态所反应的问题:a.不偏转:可能电路断路,可能电表损坏或短路;b.反偏转:电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c.满偏:可能电路发⽣短路或所选量程太⼩;d.偏转太⼩:所选量程太⼤.⑤电流表使⽤⼝诀:电流表,测电流,测谁电流跟谁串;正进负出右偏转,左转线柱定接反;禁⽌直接连电源,毁表毁源实在惨;若有电器被它并,电路发⽣局部短.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表达式为:I=I1 =I2 =…2、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在并联电路中,⼲路电流等于各⽀路电流之和.表达式为:I=I1 +I2+…3、探究实验中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③连接电路顺序正确,使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流⼊,从“-”接线柱流出;④电路检查正确后才能闭合开关,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读数完毕后⽴即断开开关.4、如果流过⽤电器的电流不相等,则⽤电器⼀定并联,如果流过⽤电器的电流都相等,则⽤电器可能串联,也可能是相同的⽤电器并联.第⼗六章电压电阻第⼀节电压1、电压:电压使电路中⾃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符号是U,单位为伏特(伏,V).⽐伏特⼤的有千伏(kV),⽐伏特⼩的有毫伏(mV),1kV=103 V,1V=103mV,1kV=106 mV.要在⼀段电路中产⽣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2、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V,其内阻很⼤,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电压表的⽰数:当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15V量程读出的⽰数是在0~3V量程上读出的⽰数的5倍.注: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3”和“15”.这时“3”和“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再从“3”和“15”流出.正确使⽤电压表的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电器并联.如果与被测⽤电器串联,会因为电压表内阻很⼤,此段电路开路⽽⽆法测出⽤电器两端电压.如果被测⽤电器在⽀路上,这时电压表测的是其他⽀路两端的电压;如果被测⽤电器在⼲路上,则整个电路便成开路了,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时,应选⽤最⼤量程进⾏试触.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于3V),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量程档.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⑤使⽤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3、电压表使⽤⼝诀:V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正进负出勿接反,接反指针左偏转;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4、常见的电压: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体安全的电压——不⾼于36V;⼀节⼲电池的电压——1.5V;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5、电池组电压特点:①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②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第⼆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U1+U2+…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 =U2 =…3、串联电路分压不分流,并联电路分流不分压,即串联电路中只有⼀个电流值,并联电路中只有⼀个电压值.第三节电阻1、电阻:①在物理学中,⽤电阻表⽰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的⼤⼩.②电阻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Ω,⽐欧姆⼤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③电阻单位换算:1MΩ=103kΩ,1kΩ=103Ω,1MΩ=106Ω④定值电阻:在电⼦技术中,要经常⽤到具有⼀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表⽰.2、电阻⼤⼩的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的⼀种性质,它的⼤⼩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ρ)、长度(L)和横截⾯积(S),还与温度有关.与导体是否连⼊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关.注: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积相同时,电阻也⼀般不同;②在材料和横截⾯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积越⼩,电阻越⼤;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对⼤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电阻越⼤.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减⼩.(例如玻璃)3、由电阻公式R=ρL/S.可知:①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②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等长的n段并在⼀起使⽤,则电阻变为原来的1/ n2倍.第四节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①电路符号:.②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电器串联.③原理:通过改变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④作⽤: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⑤铭牌: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阻值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电流为1A.⑥使⽤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a.接线时必须遵循“⼀上⼀下”的原则.b.如果选择“全上”,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于0,相当于接⼊⼀段导线;c.如果选择“全下”,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是最⼤值且不能改变,相当于接⼊⼀段定值电阻.注:上述b、c两种错误的接法都会使滑动变阻器失去作⽤.⑦当所选择的下⽅接线柱(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在哪⼀边,滑动变阻器接⼊电路的有效电阻就在哪⼀边.滑⽚距离下侧已经接线的接线柱越远,连⼊电路中的电阻越⼤.⑧滑动变阻器使⽤⼝诀:使⽤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上⼀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左连右移阻变⼤,右连右移阻变⼩.2、电阻箱:①电阻箱是⼀种能够表⽰连⼊电路的阻值的变阻器.②电阻箱的读数⽅法:各旋盘对应的指⽰点(Δ)的⽰数乘⾯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起,就是接⼊电路的阻值.910第⼗七章欧姆定律第⼀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实验⽅法:控制变量法.①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进⾏实验. ②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进⾏实验.2、当电阻⼀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当电压⼀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3、滑动变阻器的作⽤:①保护电路;②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第⼆节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①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跟导体的电阻成反⽐. ②公式:I =U /R 说明:①I 、U 、R 要对应同⼀导体或同⼀段电路中同⼀时刻的三个物理量,三者单位应依次是安(A )、伏(V )、欧(Ω);②同⼀导体(即R 不变),则I 与U 成正⽐;若同⼀电源(即U 不变),则I 与R 成反⽐. 2、根据欧姆定律的应⽤:①已知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可求通过导体的电流,即I =U /R ;②已知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可求导体的电阻,即R =U /I ;③已知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可求导体两端电压,即U =IR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⑴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法叫伏安法. ⑵实验原理:R =U /I⑶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⑷实验电路:⑸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②检查⽆误后闭合开关,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代⼊公式R =U /I 算出电阻的阻值.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P 的位置,多测⼏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 =U /I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⑹实验表格:次数电压U /V电流I /A电阻R /Ω平均值R /Ω1AV。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15章全章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汇总汇编精品复习资料精品精编精选超级完整版完美版打印版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
20XX 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和 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 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 ,原子核由 和 组成, 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 ,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 。
2.质量(1) 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测量质量通常用 。
3.密度(1)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 ,国际单位是:(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我们把 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 。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 的。
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 。
②速度的公式: ,v 表示 ,s 表示 ,t 表示 。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 。
④匀速直线运动: 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s 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 、 和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 m, 1 m= dm= cm=mm= μm= nm.5.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符号:m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
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二十章 第2节 电生磁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4题)1、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焦耳B.欧姆C.安培D.奥斯特2、图2的四幅图,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注正确的是3、图中小磁针静止时指向错误的是()4、通电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5、如右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A.b端是N极,磁性减弱B.a端是S极,磁性增强C.a端是N极,磁性增强D.b端是S极,磁性减弱6、如图4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螺旋管周围的小磁针指向不正确的是A.a B.bC.c D.d7、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周围存在磁场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的电流强弱有关D.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8、 (2019·武汉)如图所示,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磁针甲静止时N极指向右端,小磁针乙静止时N极指向左端B.小磁针甲静止时N极指向左端,小磁针乙静止时N极指向右端C.小磁针甲和小磁针乙静止时N极均指向右端D.小磁针甲和小磁针乙静止时N极均指向左端9、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正极B.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负极C.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正极D.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负极10、奥斯特实验(如图所示)说明了()A.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B.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C.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D.小磁针在没有磁场时也会转动11、在一次实验中,小红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磁铁AB正上方放有一小磁针.闭合开关,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电磁铁A端为S极B.小磁针极N指向水平向右C.若滑动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电磁铁的磁性增强D.移动滑动阻器的滑片P,不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12、如图5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上如图所示的电流,请你想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A.通电螺线管仍保持静止不动B.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C.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B端指向南,A端指向北D.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端指向南,B端指向北13、如图所示,若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小,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式可以是()A.C接E,D接FB.C接E,B接FC.A接E,D接FD.A接E,B接F14、图中的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13---18章】
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复习(填空)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扩散的快慢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二、内能1、内能概念:物体内部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有关,温度越高,内能。
2、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都是,简称焦,用表示。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与。
(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
③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
三、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
用符号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3、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4、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内陆地区温度变化。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取暖。
5、热量的计算:Q= 。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又通过做功,把能转化为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全一册)
二、内能
1、内能: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它是过程量。 4、内能与机械能: ➢ 内能是微观的,机械能是宏观的。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有内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 它是物质的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kg·℃)
➢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相同质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少的吸热能力强
m
V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酒精的热值是 3.0×107J/kg,它表示: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 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9×107J。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节热机(知识点梳理课件)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
3 典例呈现
★考点二:各冲程能量转化分析
【答案】C。 【解析】A、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乙丁甲丙,故A错误; B、乙图为吸气冲程,内燃机在做功冲程能获得动力,故B错误; C、丁图为压缩冲程,在该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丙图为排气冲程,而在做功冲程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 C。
“ THANKS ”
3 典例呈现
★考点一:冲程工作类型的判断
◆典例二:(镇江)图中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正处在_______冲程。若该汽油 机转速为1800r/min,则它每秒钟完成______冲程。用水循环带走汽油机产 生的热量,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较大的特性。
3 典例呈现
★考点一:冲程工作类型的判断
【答案】(1)排气;(2)60;(3)比热容。 【解析】由图像可知活塞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因此为排气冲程; 每秒发动机转数为:1800r / min = 1800r = 1800r = 30r / s
1 ★考点概览
二、考点解析
2.常考题型: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汽油机四冲程类型的判断和能量转化两个方面。此问题一般与热现象的其他知识点结 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但也有单独作为一个考题的情况。考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考查工作过程的判断、能量的转化),填空题为辅(能量的转化)。
2 知识点精析
1.热机:利用 内能做功的机械 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内燃机根据其所使 用的燃料分为 汽油机和 柴油机两类。 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1)汽油机:四冲程汽油机的结构—汽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 排气门、火花塞。 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 一个冲程。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知识点复习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1物质比热容/J·(kg·℃)-1铁0.46×103砂石0.92×103水 4.2×103冰 2.1×103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B.由于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C.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D.质量相等的砂石和铁,降低相同温度,砂石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A.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甲液体比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3.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4.对于以下几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瓶中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这个现象形成主要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如图丙,玻璃片的重力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一些时,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这个现象主要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瑞,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由此可知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5.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铜块和铅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则()A.铜块温度降低得多B.铅块温度降低得多C.两者温度降低得同样多D.无法比较哪一个温度降低得多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小明做手工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妈妈把棉被放在太阳底下晒C.奶奶用热水袋取暖D.开空调时,暖气使房间温度升高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内能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50℃水的内能一定比10℃水的内能多8.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0C 的冰块没有内能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9.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西藏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内能的应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提高汽油机效率最有效的做法是()A.减小机械间的摩擦B.把火花塞改为喷油嘴C.加大进入汽缸的油量D.改烧热值更高的氢气2.2020年11月24日,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燃料作推进剂,属于绿色环保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氢燃烧得越充分,其热值就越大B.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对火箭做功,燃气的内能会增加C.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升空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D.通常情况下气态的氢氧是采用高温高压方式进行加注的3.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的半桶水不变的物理量是()A.热值,内能B.比热容,密度C.质量,体积D.热量,温度4.我们日照市推行“环保节能新时尚”活动,下列原理分析正确的是()A.骑行自行车上安装的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实验室里的太阳能电池充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替代电热水器的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学校里使用的水冷空调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5.为了节约能源,需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A.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C.尽量燃烧一些热值大的燃料D.尽量增加所用燃料的质量6.如图所示,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现要求仅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t∆),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实验1)或者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实验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个实验均需要控制被加热的物质的种类一样B.这两个实验均需要控制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燃料C.正确完成实验1后,若t∆越小,则该物质的比热容越大D.在实验2中,加热相同时间后,若t 越大,则该燃料的热值一定越大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C.不管热量、质量和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比热容不变D.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8.如图a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如图b 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
安徽铜陵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B.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内能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D.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3.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D.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4.有两种物体,体积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3∶2,放出热量之比是2∶1,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是()A.3∶2,1∶10B.2∶5,5∶3C.2∶3,10∶1D.3∶5,5∶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吸热多,海水吸热少B.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放热多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6.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10℃的冰块没有内能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7.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9.在空气中,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含有的热量减少B.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C.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小于水减少的内能D.玻璃杯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10.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D.火炉上水烧开了11.如图为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凝固时间是10minC.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相同,内能相等D.该物质的熔点是80℃12.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北京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起()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B.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内能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D.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4.《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含有的热量增加D.拌:香葱和豆腐加入少许调料搅拌即可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1物质比热容/J·(kg·℃)-1铁0.46×103砂石0.92×103水 4.2×103冰 2.1×103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B.由于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C.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D.质量相等的砂石和铁,降低相同温度,砂石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10℃的冰块没有内能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8.有关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乙图中,加热试管内的水之后,瓶塞被冲开,说明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丙图中,抽掉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上方的气体密度小D.丁图中,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后,玻璃筒内硝化棉着火,说明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了9.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初温都相等的A和B两种物体同时加热(不计热量损失),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体吸收的热量较多B.B物质的吸热能力比A物质的吸热能力强C.加热相同时间后将A和B接触,热量将从A传递给BD.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10.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D.火炉上水烧开了11.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非晶体B.第6min甲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C.甲的熔点比乙的熔点高D.在0~8min内甲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保持不变12.据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铁铜水煤油ρ/(kg·m-3)7.9×1038.9×103 1.0×1030.8×103c/[J(kg·℃)-1]0.46×1030.39×103 4.2×103 2.1×103A.单位质量的铁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46×103JB.1kg铜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39×103J/(kg·℃)C.煤油和水体积之比为2∶1,吸收热量之比为12∶5,则升高温度之比为3∶1D.初温、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接触,内能从铁块转移到铜块13.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B.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C.丙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丁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14.关于以下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B.图乙: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原理相同C.图丙:燃气烧水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D.图丁: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水的温度变化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食用油的比热容小二、填空题15.冬天很冷,可以将手放在电暖气旁烤火取暖,电暖气通电发热是利用的______方法改变内能,而手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的______方法改变内能。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期中考点总结(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 .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 .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A .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 .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
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
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和 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 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 ,原子核由 和 组成, 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 ,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 。
2.质量(1) 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测量质量通常用 。
3.密度(1)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 ,国际单位是:(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我们把 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 。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 的。
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 。
②速度的公式: ,v 表示 ,s 表示 ,t 表示 。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 。
④匀速直线运动: 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s 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 、 和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 m, 1 m= dm= cm=mm= μm= nm.5.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和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6.误差①定义: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和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7.力(1)力的单位:,简称,符号为。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 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
(3)力的三要素:、和。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8.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
(2)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经过得出的。
9.惯性(1)定义:。
◆(2)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处于何种等因素无关。
(3)认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10.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
,就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上。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梳理:1.弹力(1)定义: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这样的形变叫;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等。
(2)弹簧测力计①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此外,用弹簧测力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二是测量时,拉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三是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磕钧刻度线。
3.重力(1)万有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
①重力的大小也叫。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是,用g表示这个比值,用G表示重力(单位为N),m表示质量(单位为kg),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g=9.8 N/kg,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在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取g=10N/kg.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它可以做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③重心:叫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质地不均匀或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支撑法或法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找到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
4.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3)种类:摩擦力分为、和。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和,与、等因素无关。
(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用代替、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5.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一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二力”即和,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两力臂”即和,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下就说杠杆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表达式是。
或写成。
(4)三种杠杆及其特点①省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虽然,但。
如起子、剪铁皮的剪刀、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虽然,但。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赛艇的桨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等臂杠杆。
等臂杠杆即也。
如天平。
6.滑轮及滑轮组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1)滑轮的种类及特点①定滑轮:,这种滑轮为定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F=G),物但能。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为滑轮的半径)。
②动滑轮:,这种滑轮为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当不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等条件且竖直提升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F= G,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滑轮的直径)是阻力臂(滑轮的物半径)2倍的杠杆。
③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 又可以 。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接触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n ,在不考虑滑轮摩擦条件下,使用滑轮组的拉力F=n1(G 物+G 动滑轮)。
7.其他简单机械: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的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子等。
盘山公路属于斜面。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梳理:1.压力(1)定义: 。
(2)方向: 。
(3)压力的作用点在 。
(4)压力有时由重力引起,这时它的大小与重力有关;有时不是由重力引起,它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 有关,还与有关。
2.压强(1)压强的物理意义: 。
(2)定义: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3)公式和单位压强公式为 ,其中F 表示 ,单位为 ;S 表示 ,单位为 ;p 表示 ,单位为 ,牛/平方米有一个专用名称叫 ,简称 ,符号为 。
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3.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 和容器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 ,压强越大。
(2)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公式为 ,其中ρ表示 ,单位为 ;g 为常数,一般取9.8 N/kg ;h 表示 ,即自由液面到所求液体压强处的距离,单位为米(m);p 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液体压强只与液体 和 有关,与液体重、容器的横截面积(粗细)等因素无关。
4.连通器(1)定义: 叫连通器。
(2)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3)应用: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连通器,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此外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5.大气压强(1)概念: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大气压是由于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①两个著名实验世界上筹名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实验者是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