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论文一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摘要】笔墨是中国画中最根本的东西。

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必须继承,中国画笔墨在肯定传统继承的基础上, 应当力求创新和发展。

笔墨应紧随时代发展反应本时代的事物,创新与变革。

中国画的创新要注意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

表现中国画笔墨艺术的多元化。

【关键词】传统笔墨创新
1.引言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 是中国画的象征,是中国画中最根本的东西, 中国画不能脱离笔墨。

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

中国画笔墨发展,对传统是坚守是抛弃还是创新?为此近代画坛掀起了阵阵浪潮,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中国画笔墨”的概念
笔墨一词始于唐末山水画家荆浩。

他在著名的“六要”中说到作画人必须明白“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明-董其昌语:“画岂有无笔墨者”笔墨是什么?“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干、湿、浓、淡等变化。

笔墨是作画的方法手段,不是目的。

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

笔与墨的关系,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

五代后梁-荆浩认为吴道子“有笔无墨”,而项容“有墨无笔”,皆美中不足,他则采取了二者之长,既有笔有墨。

在画面上,无纯粹有笔无墨之笔,也无纯粹有墨无笔之墨。

两者之分别在乎作用的大小,有时以笔为主,有时以墨为主。

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

黄宾虹语录中:“气韵生于笔墨”[1]。

笔墨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观、智慧、修养和创作意念。

数千年来笔墨的表现技巧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和笔墨艺术手法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3.题材创新
题材的思想性是创新中的主体,一切文艺作品,都应具有时代思想和时代精神。

旧思想、旧题材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不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风尚。

现代题材下的创新是以传统题材为基础的革新。

新的题材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大胆创新,借古今用。

由于时代的不同,思想感情也起变化。

题材本身是没有思想性的,但是人的思想感情往往起着主要的作用。

在现代题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意和新的思想内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艺术家足迹天下,广泛深入生活,获取大量艺术题材,可知题材对创新的重要性。

4.传统笔墨与现代笔墨
传统笔墨:用笔, 一波三折。

注重笔断意连的气势。

用墨方面强调墨要有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丰富层次。

笔墨问题新意较少, 只是在笔墨的抽象美和情绪化上有所变化但总体上还是保留传统墨法。

现代笔墨:用笔变化多端, 常中侧锋并用, 特别是散锋的运用普遍。

用笔沉着痛快, 在快中求稳,笔触豪放、挥洒自如。

用墨比较大胆, 颇有创意, 不拘一格。

泼墨酣畅淋漓, 挥洒自如,变化多端。

现代笔墨大多重视笔触本身的情绪化, 抽象美、形式美及主观感受。

他们敢于突破陈规, 勇于创新。

5.继承、创新
一副好的作品应该把自己情感与时代结合起来。

中国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一句名言: “笔墨当随时代[2]”说明中国画之笔墨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发展,以表现不同时代“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体现时代精神。

“随”是说笔墨因时代而不同,既笔墨具有时代
性。

强调不为古法所约束,不为形体所限制。

但是人为地去追求“时代性”却失去了自我,违背了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思想。

“笔墨当随时代”是一个用不变更的话题,20 世纪初,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一批留洋归来的文人墨客,如以陈独秀、康有为、徐悲鸿等为代表。

以西方科学写实标准,针对一味复古的风气,批判中国传统绘画,引发了中国画笔墨等问题的争论,经百年的曲折,最终形成西方科学写实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笔墨”与“时代”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当前一些画家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一昧追求现代感,现代意识而不顾及传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把笔墨视为零。

20世纪末,围绕笔墨问题上,展开了一场争论:“笔墨等于零[3]”,否定了笔墨。

而另一说法“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4]”今天的中国画创作,若离开了具体的表现对象,为笔墨而笔墨,这样的“笔墨”当然等于零:若死守“脱离时代的笔墨,就不成其为笔墨”(现代傅抱石语)。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不顾及传统,随性而起,抛弃传统,将笔墨忽视。

若全盘否定笔墨传统,无异于否定中国画传统:若抛“当随时代”的“笔墨”,当然无异于抛弃“当随时代”的“中国画”。

从传统到现代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要在中国画笔墨中继承和开拓。

中国画笔墨的内在发展规律“借古今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画笔墨发展不能隔断历史,不能摒弃传统,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

借鉴西方绘画特点,笔墨创新,即“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传统与现代的笔墨探索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 又从有法到无法的演变。

这个过程无疑是进步的、发展的。

近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多元的互补。

中国画笔墨的当前发展已呈现明显的现代性: 张扬非理性的放任随意的笔墨。

艺术永远是当代体验与当代情感的产物, 艺术永远是相承相续的传统的发展与再造。

现代中国山水画笔墨走向多元化也是必然的。

在中国画笔墨创新实践中, 徐悲鸿先生可谓一代开拓者。

让一个木匠出身的笔墨大师齐白石到大学当教授,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徐悲鸿说: 齐白石“妙造自然”,是一个样勇于创新的艺术家! 徐悲鸿的中国画既保留了笔墨传统手法, 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 能融合中西, 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和吸收西洋科学技术。

在中国画笔墨创作中还应当在笔墨的工具性上有所探讨,各种软体和硬体笔都运用到了绘画创作之中。

而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变化, 也必将使中国画笔墨引起新的变化,但是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新的工具材料产生了新的技巧技法, 新的技巧技法会带来新的视觉语言,新的思想,使我们的中国画笔墨创新打破了传统“笔”的束缚。

中国画笔墨创新贯穿者中国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创新可以是体裁,题材,工具材料,笔墨技法以及思想内涵等。

笔墨的创新是不会停滞的,不断的前进突破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都在相当程度上继承和丰富了传统。

6.小结
中国画的笔墨创新, 一定要防止极端主义的倾向产生, 中国画笔墨创新如同大海, 一方面包容江河水流的注入, 一方面又不断蒸发, 海阔无涯,只有在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中才能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

5000年的文明积淀,脱离传统谈创新、谈改革,其危险性在于放弃传统,放弃笔墨。

中国画的创新立足传统,积极的走向大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古今亦如是此。

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不敢作,不敢想,不敢破旧,是不能立新的,拿出自己的思想,去想象我们的创意天空。

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物质材料、新的构成形式创新中国画。

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再创造,才是我们所面临的承前启后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 989.
[3]吴冠中《明报月刊》1992.3 《中国文化报》1997.11
[4]关山月《光明日报》1999.4
[5]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 994
[6]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 999.
[7]刘??佳. 《关于笔墨的思考》.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 ( 2) .
[8] 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关山月美术馆《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出版社:广西美术2008-4-1
[10] 卢辅圣《关于笔墨的论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