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认识长方体 新课程有效教学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备课教师执教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和。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3分钟预习课本第13页至1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2、长方形的特点:3、正方形的特点:回忆归纳小结二、探究新知:22分钟【问题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说一说各部分名称)【问题二】填表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正方体长方体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22分钟【问题三】课本P16“做一做”第一题报展示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12分钟分1、课本P16“做一做”第二题2、课本P17“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四.小结与评价3分钟总结学习过程评出优秀学习小组五.布置作业课本P15“练一练”2、4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备课教师何秀芳执教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主要导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3分钟预习课本第18页至1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小方砖:40CM × 40CM 每块 5元;大方砖:50CM × 50CM 每块 8元如果卧室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用哪种地砖铺地面更省钱?回忆归纳小结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露在外面的面》备课教师何秀芳执教备课日期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察物体、找规律等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一、长方体的定义与性质长方体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的几何体,由六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
它的相对两侧面平行且全等,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长方体共有8个顶点,12条棱,其中每条棱都是两个面的交线。
二、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面: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每两个面相互平行,且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每个面都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棱:长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是两个面的交线。
这些棱可以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四条棱长度相等。
3.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是由三个面的交线所形成的。
三、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其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由于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可以直接测量,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表面积: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四、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其底面积乘以高。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体积:体积=长×宽×高五、长方体的特殊形式1.长方形: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称为长方形。
此时,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2.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宽、高都相等,并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例。
3.棱台:如果一个长方体的一条棱的延长线与另一条棱相交,则得到的几何体称为棱台。
棱台的侧面是等腰梯形。
4.圆台:如果一个长方体的一个面的中心与另一个面的边缘的连线为一直线,并且这条直线与第三个面的边缘相交,则得到的几何体称为圆台。
圆台的侧面是扇形。
六、长方体与实际问题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冰箱的容积可以通过计算长、宽、高的乘积得出;牛奶的包装需要考虑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以确定最佳的包装方式。
此外,长方体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设计和制造等。
七、长方体的几何语言学习学习几何语言是理解几何形状和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部分。
对于长方体,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平行线、垂线、同位角、内角等几何语言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路艳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姓名:教学内容:课本第27——29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五1、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弄清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
教具准备:长方体框架、标有长、宽、高的长方体、带有正方形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生活入手,)1、分类(幻灯片)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比如,电冰箱、课桌、电视柜、篮球、钢笔等等,各种物体,形状不同。
二、认识概念,揭题。
1、老师手中的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长方体。
(砖国、高楼、衣柜、冰箱、课本、文具盒等)三、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对呀,同学们知道的长方体真多,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些长方体有些什么特征呢?(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嘘,等我们大家都观察好你再说吧)2、小组讨论。
要求: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每组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或教师分发形状不一样的长方体)摆在桌子上。
3、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板书。
(教师根据发言作适当提示、补充)4、得出结论。
相机展示课件。
板书:细节:棱:①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叫学生用3色标出各组手中长方体的3组棱。
②长、宽、高的相对性。
重要的认清哪4条是一组。
③认识8条棱相等的情况。
顶点:叫一同学上去数顶点让大家看。
5、探索不管从哪面看,最多只能看见3个面。
(出示闪烁图,为什么要画虚线?)6、把课本第28页内容填完整。
7、读一遍。
8、小结。
(我们每组物体的形状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属于——长方体。
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凡是具有这类特征的物体,都称为长方体。
)四、巩固。
1、主要完成课件上的。
2、看情况完成练习五1、4两题。
课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长方体的定义与性质,能够辨认和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定义与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长方体的性质进行解题。
三、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新课1.教师将一段短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几何图形?你们认为它有哪些特征?”2.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方体。
阶段二:引入新概念1.教师出示一些示范物体(如教具、桌子、书本等),通过触摸和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长方体的特征,如: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等。
2.教师向学生解释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每个矩形面都与它相邻的两个矩形面的公共边垂直。
”3.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分发一些不同大小的长方体模型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观察模型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试着给出长方体的定义。
阶段三:讨论性质和例题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六个面能否都相等?为什么?”2.学生交流:学生观察和思考长方体模型的特征,然后小组内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展示并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如:六个面都是矩形、每个顶点都是三个面的交点等。
4.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例题,解题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方法。
阶段四:巩固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观察不同大小、形状的长方体模型,通过测量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写出总结。
2.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解决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练习题,再将答案进行对照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阶段五:拓展延伸1.学生提出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问题或者兴趣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2.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时间进行长方体的实际观察,如观察家具、建筑物、书籍等中的长方体,并通过拍照或绘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教室内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课本18-1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
3.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并认识长、宽、高。
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空间概念。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谈话导入。
猜一猜:信封里面是什么图形?你想知道什么?再猜(中)猜一猜:信封里面是什么图形?你想知道什么?再猜(中)猜一猜:信封里面是什么图形?小结:认识图形时,都是认识图形的各部分的组成、形状、相互关系才能认识图形的特征。
2、出示主题图,认识这些图形吗?引入课题: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像文具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课以前我们研究平面图形时是先研究它们的边、角、顶点也就是组成部分、数量形状、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研究呢?板:组成部分、数量、形状、相互关系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长方体的认识例11、摸一摸长方体,说一说由几个部分组成?(面、棱、顶点)摸学具说什么叫面、棱、顶点?(媒体演示)2、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探究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
(完成表格)3.汇报:有什么发现?面:(1)为什么说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演示)(2)什么叫邻面垂直、对面平行?演示;长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棱:数一数直观的框架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什么意思?(演示)顶点:(演示)数一数读一读发现即性练习;从一个口袋抽,猜猜什么图形?再猜猜是什么图形?(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有什么特殊之处?三、长方体的认识例2。
学习内容:例2学习方式:小组合作1、画直观图:老师画了几面?几条棱?其它面、棱去哪?(看不见的面、棱也可以画出来,但要用“虚”线)2、给你一条棱可以确定图形大小形状吗?两条呢?三条棱呢?3、像这样三条棱相交在一起很重要,可以确定长方形的大小、形状,所以我们把它叫长、宽、高。
2024《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2024《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并且掌握了一些几何形状的特点和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长方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主动探究的兴趣与意愿。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难点是: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共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物,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准备了练习题和课堂练习,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1. 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长方形饼干盒、矩形书桌等,引起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和兴趣。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平时见过哪些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希望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出长方体的共同特点。
2. 学习新知我将给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分析实物,找出实物与定义的联系。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和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2.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
二
展
示
交
流
尝试探究
教师寄语:做一个有心的好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
分组展示
精讲点拨
当堂检测
我的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使用教师
教具学具
长方体模型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学法指导
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三
拓展反馈
组内交流
的棱的长度()。
4.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四、精讲点拨
1.对“相对”的理解;
2.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
3.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
五、反馈检测
1.如图:
(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2)哪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
4cm
6cm
8cm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
3.1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3.1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等。
2.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体积、表面积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总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3. 课堂讲解:讲解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体积、表面积等,并举例说明。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实现分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计算公式,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一、学一学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4.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的、。
二、辨一辩(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组棱的长度。
2.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4.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答:三、练一练1.如图:(1)长方体前面是形,长和宽各是和它相的面是面(用上、下、前、后、左、右形容面)。
(2)个面的长是8厘米、宽是 6厘米。
(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面.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
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五、评一评:今天我学会了:正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经历观察、对比的过程,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课前诊断1. 收集正方体实物并准备在课堂展示。
2.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有可能有 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两个面相交的边叫 ,长方体有 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都 ,可分为 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3.利用课本P147的附页2做一个正方体模型。
导学思考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它有什么特征?也可以阅读课本P30页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我发现: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它们的 都相等;正方体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都 ;正方体有 个顶点。
大班教案数学《认识长方体》
大班教案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PPT。
2.长方体的模型。
3.给学生准备的习题册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书柜等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引入长方体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
2.出示一张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步骤二:引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出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的PPT,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2.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桌子、书柜、教室,哪一个物体是长方体?为什么?步骤三:长方体的计算方法(20分钟)1.出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的PPT,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2.老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并给出其长、宽、高的数值,让学生自己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出模型,进行计算练习。
步骤四:长方体的运用(20分钟)1.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关于长方体的问题,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长方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写出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步骤五:巩固和评价(10分钟)1.收集学生在步骤四中的小组讨论问题和展示情况。
2.提问学生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长方体定义:有6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性质:体积=长×宽×高,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更加强调长方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在模型计算方面也可以加强一些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
探三维导学,引高效课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课例分析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摘要】三维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据此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三维导学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三维导学案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关键词】三维导学;高效课堂;高效发展为了增效减负,本案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细化、提炼《长方体的认识》三维导学案的教学目标,实施“预习案—学习案—反馈案”,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利用三维导学案导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促进导和学的和谐发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但优化教学结构,更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困生“脱困率”.下面是这节课的三维导学案及反思: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自行探讨中总结概括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掌握其特征.2.探究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以及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3.借助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以及棱长总和公式.学习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预习案【课前导学】读例:观看微课视频并阅读课本第18、19页,独立完成下面内容.1.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2.长方体有()个面、()个顶点和()条棱.3.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和().数一数长方体有()条长,()条宽,()条高.4.把长方体的12条棱加起来就是它的棱长总和.所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4+()×4.5.在一个长方体中,上面和()面完全相同,前面和()面完全相同,左面和()面完全相同.我发现:长方体中()的面完全相同,()的棱长度完全相等.【预习自测】一、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有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有()条棱,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组.二、解决问题1.一个长方体的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分米?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知道它的长6厘米、宽3厘米、你会求出它的高是多少厘米吗?请你将预习中的收获在下面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请你把预习案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设计意图】“预习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通过自学读懂了知识,但是学生自学还是比较肤浅,知识的框架和条理还不是十分清晰,因此在编写预习案时坚持“低起点、小台阶”,使学生在预习中既能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加入了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起来,理顺思维,加深印象.学习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红在去年春节学了不少关于长方体的知识,学中玩,玩中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同时出示PPT 图片)【知识点拨一】1.预习汇报和课堂质疑.2.得出结论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方法:棱长总和=()×4+()×4+()×4;棱长总和=(++)×4.【设计意图】预习汇报和课堂质疑,改变以往教师包办的做法,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汇报和质疑(你提问、我解答)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现主动学习,遇到难题,寻根究底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做例★1.小红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新春礼盒(如图1),你知道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分米吗?2.小红的叔叔准备用32分米长的粗铁丝焊成一个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框架放烟花,请你帮他算一算,它的长是多少分米?3.我发现:当长、宽、高不相等时(如图1),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形;当长和宽相等时(如图2),就有()个面是长方形,()个面是正方形.【设计意图】学习案是对知识的内化.编写时主要考虑本课知识起点、生长点,学习的困难点、易错点等,力求做到缓坡度地呈现,既体现知识的内延外伸,又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内训练】探三维导学,引高效课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课例分析◎姚瑞芳(广东省肇庆市第六小学526040)图1图2130. All Rights Reserved.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一)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2.长方体有()条棱,()个顶点.3.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4.春节期间,正好是奶奶80岁生日!小红把送给奶奶的礼物装在一个长方体礼盒里.这个长方体礼盒(如图3)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围成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二)判断1.长方体有8个面,12条棱,6个顶点.()2.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3.组成长方体的6个面只能是长方形.()4.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且平行.()5.如果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则其余四个面的面积相等.()(三)选择1.小红给远方的亲人寄明信片,送新年祝福.她发现宋城路口有一个长方体的铁皮邮箱,长50cm,宽40cm,高78cm.求这个邮箱棱长总和正确的列式是().A.50×4+40×4+78×4B.(50+40+78)÷42.小红全家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叔叔出了道数学题考小红:家里的电视机是一个近似长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长8厘米,宽2厘米,它的高是几厘米?你能帮小红选出正确的列式吗?().A.80-8×4+2×4.B.解:设高为X厘米.4(8+2+X)=80.3.妈妈送给奶奶的生日蛋糕是个近似长方体.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在它的上面各边上围了一圈美味的巧克力.这一圈巧克力的总长是()分米.A.10B.8C.6四、拓展提升(选做题)为迎接春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如图).已知工人俱乐部长90米,宽55米,高22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层层深入,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又得以培养,尤其是第四题的拓展提升选做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又培养了灵活应变的能力!真正解决了让待优生吃的上,中等生吃的好,优等生吃的饱的难题,提高课堂效率.五、创例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编一道数学题,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多编并解答,看谁最有创意,快来试试吧!例如:小红有一根长300厘米的粗铁丝,她要像叔叔那样做长方体框架来放烟花.小红计划做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根铁丝够长吗?【设计意图】“创例”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由学生独立编题,创造出一道新的题目,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思维和应用能力.这个环节学生表现出开放性,能无拘无束地想,自由自在地“编”.鼓励学生题型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解题方法的创新等.对于学生在“创例”时编出的“好作品”,还可以把它作为课堂练习的补充.学生由“做题者”变为“出题人”,角色转变更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更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反馈案1.元宵节到了,小朋友最喜欢玩灯笼.小红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灯笼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2.选择题.小红为营造春节的气氛,为家里的金鱼缸贴彩带.一共用了60分米彩带(各边都贴),金鱼缸长6分米,宽5分米.请你算算,金鱼缸高是多少分米?正确的列式是().A.60-6×4+5×4B.解:设金鱼缸高为X分米.4(6+5+X)=603.选做题.妈妈用一根长300厘米的粗铁丝,做长方体框架来放花盆.计划做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根铁丝够长吗?【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的练习题.加设选做题,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落实提高课堂效率.课例反思本课例从以下几方面设计:第一环节是“预习案”也是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环节,实行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效率;第二环节“学习案”是三维导学案的核心,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是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第三环节“反馈案”是实行高效课堂的成果.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三维导学案的设计还创设情景增加学习的趣味,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例如《长方体的认识》三维导学案的编写以春节为主线,把过年时候的常见的“礼盒”“灯笼”“彩灯”等化身为数学问题融入其中,让数学题生动起来,亲切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做题的质量和数量也提升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三维导学案使学生学习有路.导学案中不仅有学习目标,也有学习过程.导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三维导学案使学生学习有劲.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三维导学案使学生学习有法.学会方法,走遍天下.三维导学案不仅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三维导学案明确指示如何看书、如何看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三维导学案”就是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的学案,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学案.【参考文献】李炳亭.高效课堂解读(最新)[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05月.厘米厘米图3. All Rights Reserved.。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探究立体图形,他们的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工夫。
本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2.给学生提供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探究长方体特征这个环节中,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并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长方体的面、棱这个环节中,注意让学生展现数面、棱的不同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长方体模型长方体铁丝框架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长方体纸盒等实物铁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
组织学生将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2.组织学生交流对生活中长方体的认识。
3.引入新课。
这些大小不一的物体都是长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1.根据已有的经验,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结果:平面图形一类,立体图形一类,然后交流这样分的理由。
2.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全班交流对长方体的认识。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1.分一分,填一填。
上面的图形中,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的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导学案
兴宾区河西小学:五年级组数学老师
年级:五年级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课时一节科目数学
目标:1.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
教学操作流程
教学内容
提要时间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教
导事
项
所
需
资
源
听课记录
与评价
一、谈话
导入3分钟1.观察长方体。
(全班)
2.学生回答。
(个人)
提问
二、探究
长方体的特征15分钟
1.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小组)
2.汇报交流。
(全班)
引导、提
问、反馈、
评价
课
件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7分钟1拿着长方体指出长、宽、高(双人)
2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几组(小组)
1. 汇报交流(全班)
巡视、反
馈、评价
课
件
四.探究正方体的特征12分钟 1.拿出正方体指出面、顶点和棱(双
人)
2.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小组)
巡视
反馈
评价
教
材
五、小结3分钟回答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县首善镇城西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工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能运用所学的长方体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自主学习】
1、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
(2)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
(3)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
(4)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