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2010 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未完待续

合集下载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10版与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着重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修订内容,从总体性设计要求、计算公式、构造要点和构造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新旧规范的异同点。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2010 edition with 2002 version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cod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010-2010) the main revision content,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mula, the structure, main points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standard.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Standard; Revision content一、概述2010年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同时废止。

新规范基于适当提高结构安全储备、抵御灾害能力、保证结构安全等原则,在旧规范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补充、完善和提高。

本文着重介绍新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并与旧规范进行对比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概况-文档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概况-文档资料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一
条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a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15 0.10
3.0
5.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混凝土结构宜按下列要求进行防连续倒塌的概念设计: (1)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 (2)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 用的措施; (3)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 布置备用传力途径; (4)增强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疏散通道及避难空间 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4.耐久性设计 (1)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提出材料的耐久性质量要求; (3)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满足耐久性要求相应的技术措施; (5)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提出结构使用阶段检测与维护的要求。 注:对临时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5)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采取有效的连接措 施并与周边构件可● 对持久设计状况、暂短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 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设计表达式:
g 0S R
R R fc , fs , ak , / g Rd
g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静力设计,一
般结构构件取1.0,重要结构构件或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 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对抗震设计,采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gRE代替gRd的表达形式;

A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学习版)

A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学习版)
干扰和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能保持稳定工作的能力]
25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基本思想
构件与连接的最低强度
结构在初始局部破坏后为达到新的稳定平衡而发生内力重分 布, 可能导致框架梁的弯矩反向, 甚至在极限状态下形成悬链线效 应。 这种内力需求在通常的结构设计当中是不予考虑的, 而一旦 出现这种内力需求, 构件或连接往往因为强度过低而发生破坏, 从 而导致连续性破坏的扩展甚至倒塌。 为此, 有必要保证构件和连接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最低强度, 使得结构各部分能在极限状态下“抱成一团”。
24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基本思想
★提高结构抵抗连续性倒塌的能力应着眼于结构的整体性能或 者说鲁棒性, 即最低强度、冗余特性和延性等能力特征, 一般
可通过拉结力设计、备用荷载路径分析及良好的构造要求等方
法实现;
★不同结构体系的整体抵抗连续性倒塌能力各异, 应分别考察各 类结构体系发生连续性倒塌的机理和能力特征。 [鲁棒性( Robustness) 是系统控制理论中的重要术语, 指系统抵抗外部环境
11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 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 要程度适当调整。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
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19
【说明】结构设计时通过设置结构缝将结构分割为若干相对独 立的单元。结构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缝、连 续倒塌的分割缝等。不同类型的结构缝是为消除下列不利因素 的影响: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引起的胀缩变形;基础不均匀 沉降;刚度及质量突变;局部应力集中;结构防震;防止连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内容
13
3.2.3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连接部位的承载力应保证被连接构件之间的传力性能; 2 当混凝土构件与其他材料构件连接时,应采取可靠的(连 接)措施; 3 应考虑构件变形对连接节点及相邻结构或构件造成的影响。
【说明】构件之间连接构造设计的原则 ●保证连接节点处被连接构件之间的传力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保证不同材料(混凝土、钢、砌体等)间的融合,选择可靠的连接方式以 保证可靠传力; ●连接节点尚应考虑被连接构件之间变形的影响以及相容条件,以避免、减 少不利影响。
4
【说明】灾害调查和事故分析表明:结构方案对建筑物的安
全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在与建筑方案协调时应考虑结构体型(高宽比、长宽 比)适当; ●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应能够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应避免因局部破坏引发结构连续倒塌。 本条提出了在方案阶段应考虑加强结构整体稳固性的设 计原则。
5
1 增加结构方案设计内容—结构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1
2011.06.09
1
修订概况

2007年2月8日 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成立修订组,分工。 2008年8月25~30日 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成都) 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征求意见初稿》,对各部分提出修订意见
2008年11月8~9日

10
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 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表达式:
0S R
R R( fc , fs , ak ,) / Rd
Rd ——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静力设计,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_学习总结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_学习总结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_学习总结第一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_学习总结2010抗震规范已经到货,抽空学习了一下,与去年注册工程师继续教育课时学的送审稿略有改动,以下简要记述认为对自己设计工作影响较多的修改,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本人接触不多的内容就不赘述了。

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αmax值(送审稿是放在表5.1.4-1处的,正式版本不知为何又改到了这里):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

对于平时设计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要做。

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

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

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1.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

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2010年新版《抗规》学习

2010年新版《抗规》学习

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培训学习内容一、2010版新规范相比2001版变化内容的概述2001版规范共有13章54节11附录,共544条;其中,正文447条,附录107条。

2010版新规范共有14章59节12附录,共630条。

其中正文增加39条,占原条文的9%;附录增加37条,占36%。

相关的变化内容概括如下:1.补充7度半(0.15g)、8度半(0.3g)的抗震措施规定;2.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3.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4.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5.调整了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6.调整了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7.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8.提高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9.提出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10.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11.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12.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13.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内容。

二、具体变化内容的详细阐述1.建筑结构场地地基设计要求的改进(1)新增剪切波速Vs>800的“岩石”土类型,主要指坚硬、较硬且完整的岩石(如中:从地表开始往下均为该类岩石的场地。

微风化的花岗岩等),同时新增了场地类别I其特征周期比I类降低0.05秒。

(2)对中软土和软弱土的平均剪切波速分界,考虑计算覆盖层取20m,参考国际标准,由140m/s改为150m/s。

(3)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采用对数曲线的形式,比2001规范的折线更合理,总体结果相差不大)。

液化判别公式由)2015(3)1.04.2()15(3)](1.09.0[00≤≤-=≤-+=s c w cr s c w s cr d d N N d d d N N ρρ其中,N 0根据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查表;改为c w s crd d N N ρβ3]1.0)5.16.0[ln(0-+=β反映地震分组的影响,N 0仅需根据烈度查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3.补充钢筋的综合性能要求
为保证结构与构件的延性,补充钢筋的 极限强度的指标。提出钢筋延性性能:最 大力下的总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强屈 比、超强比的要求。
4.并筋(钢筋束)的应用
增补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以 方便设计与施工。并筋按单根等效钢筋 计算及构造。根据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 等效直径:双筋1.4、三筋1.7。
本次修改内容主要包括
一、完善设计内容增加安全裕量 二、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完善基本构造要求 四、完善各种构件的构造设计
一、完善设计内容增加安全裕量
1、强调“结构方案”的重要性 2、完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增加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5、新增既有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6、完善耐久性设计 7、补充结构分析内容 8、二阶效应的计算
完善结构分析基本假定及计算模型 的原则。按结构的不同分析模型给出弹 性(线性)、塑性内力重分布(调幅限 值)、弹塑性(非线性)、塑性极限 (塑性绞)等基本计算要求。提出间接 作用-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徐变等) 分析的原则。
8.二阶效应的计算
结构侧移可能引起竖向构件作用效应 增大(P-Δ效应),提出用有限元分析 的方法计算。在附录中表达了简化的增 大系数、刚度折减等计算方法。
6.完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以环境、材料、构造、 维护四个方面作定性设计。按环境条件(正常、 干湿、冻融、氯盐、化学)划分类别,更具可 操作性。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了混凝土材料的耐 久性能要求。给出了特殊构件、不利环境的耐 久性施工要求及构造措施。新增了使用期的维 护、管理要求。
7.补充结构分析内容
2.完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对于不同设计状况的承载力计算要求,原表达 式存在一定局限性: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减小,恢复力差,也可能发生非延性破坏。 • 焊接:可实现直接传力,力学性能最为优越;施工质量不
易保证且难以检验,存在温度应力的影响。 3)基本原则: • 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 宜限制钢筋在构件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接头数量。 • 宜避开结构的关键受力部位。
八、构造规定(3)
——钢筋的连接(2)
• 5)布置原则 • 结构设缝应“一缝多能”,减少设缝的数量 • 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满足缝的功能 • 考虑构造做法和施工的可行性
五、结构安全及结构方案(2)
——结构方案(5)
4.合理结构方案要诀
• 四要:方正规矩、传力直接、冗余约束、备用途径。 • 四忌:头重脚轻、奇形怪状、间接传力、材料脆性。 • 四强:强脚柔腰、强柱弱梁、强墙轻板、强化边角。 • 四宜:连接可靠、围箍约束、空心楼盖、以柔克刚。
截面越大、配筋越多的不合理结果。 • 基础筏板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度降低,取为0.15%。 • 大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限制临界厚度不小于截面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3)
——完善设计计算方法
1.应力设计及非线性分析 2.本构关系及混凝士多轴强度准则 3.简化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P-δ二阶效应计算 5.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复合受力计算 7.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8.调整裂缝宽度—挠度的验算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4)
——完善基本构造要求
1.放宽伸缩缝间距控制 2.调整钢筋保护层厚度 3.控制钢筋锚固长度 4.钢筋连接设计 5.最小配筋率调整 6.特厚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2.结构方案的基本原则
•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构件的承载力不属同一层次,是结构 安全的最重要的保证;
• 与建筑方案协调的合理结构选型、传力途径、构件布置能 够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GB50001-2010_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50001-2010_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 5000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第一部分
总则
制图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统一房屋建筑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 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 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制图标准是房屋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适用 于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 气等各专业制图。
折断线
不需画全的断开界线
注意
第四部分
字体
字高
长仿宋字高宽关系
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数字的书写规则
字高不应小于2.5mm。 宜采用单线简体或ROMAN字体。
需要注意的

四分之三 应写成 3/4 25% 1:20 百分之二十五 一比二十
第五部分
比例
比例的注写
常用比例
第六部分
符号
剖切符号
第十二部分
计算机制图文件的图层
• 图层名宜选用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所列出的常用图层名称。
第十二部分
计算机制图规则
第十二部分
计算机制图规则
附录A 常用工程图纸编号与计算机制图文件名称举例
附录A 常用工程图纸编号与计算机制图文件名称举例

谢谢!
材料 图例
第八部分 图样画法
投影法
视图 布置
分区绘制
分区绘制
分层剖切
第十部分
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形式(长度、半径、角度) 2)尺寸排列 3)标高
第十部分
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形式(长度、半径、角度) 2)尺寸排列 3)标高
第十部分
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形式(长度、半径、角度) 2)尺寸数字 3)标高
本标准适用的制图方式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学习总结修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学习总结修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学习总结目录一、修订的背景 (1)二、主要修订的内容 (1)1总则 (1)3基本规定 (1)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1)3.2地震影响 (2)3.3场地和地基 (2)3.4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3)3.5结构体系 (3)3.6结构分析 (4)3.7非结构构件 (4)3.8隔振与消能减震技术 (4)3.9结构材料与施工 (4)3.10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5)附录M 实现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 (5)4场地、地基和基础 (6)4.1场地 (6)4.3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7)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8)5.1一般规定 (8)5.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1)5.3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12)5.4截面抗震验算 (12)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13)6.1一般规定 (13)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15)7.1一般规定 (15)8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17)8.1一般规定 (17)8.2计算要点 (18)8.3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2)8.4 钢框架-中心支撑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 (22)9单层工业厂房 (23)9.2单层钢结构厂房 (23)三、几个问题 (27)1地基液化失效及抗液化措施 (27)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7)3单点一致、多点、多向单点或多向多点地震输入 (28)四、致谢 (29)一、修订的背景七个版本、四次修订,新规范2010-05-31发布,2010-12-01实施二、主要修订的内容1总则1.0.1,1.0.3条,提出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

【说明】本次修订,对某些有专门要求的建筑结构,在3.10 节和附录M 增加关于中震、大震的定量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目标和设计原则。

3基本规定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条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整理及分析

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整理及分析

【 关键 词 】 规 范; 修订 ; 内容 整理
【 K e y wo r d s 】 c o d e ; r e v i s i o n ; c l s a s i i f c a t i o n o f c o n t e n t s
【 中图分类号】 T U 2 0 2 【 文献标志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7 . 9 4 6 7 ( 2 0 1 3 ) 0 7 . 0 0 6 0 — 0 3
l 工程建设与设计
! C o r u t r a e t  ̄ n & D e s i  ̄ ) F o r P r o j e c t
新版 《 混凝 土 结 构 设计 规 范》
( G B 5 0 0 1 0 —2 O 1 O ) 修订 内容
整 理 及 分 析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ndAn a l y s i s o f t h eRe v i s i o nCo n t e n t i nNe w Ed i t i o no f
容进行 了汇总和整理 , 从 四个方面总结 了新 旧规范的主要修订 内容。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n e w e d i t i o n o f( ( 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C o n c r e t e S t u r c t u r e } ( G B 5 0 0 1 0 - - 2 0 1 0 ) h a s b e e n i m p l e m e n t e d s i n c e J u l y 1 s t , 2 0 1 1 . T h i s
中提出了“ 结构方案” 和“ 结构防连续 倒塌设计原则 ” 。作为结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10版与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着重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修订内容,从总体性设计要求、计算公式、构造要点和构造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新旧规范的异同点。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2010 edition with 2002 version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cod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010-2010) the main revision content,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mula, the structure, main points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standard.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Standard; Revision content一、概述2010年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同时废止。

新规范基于适当提高结构安全储备、抵御灾害能力、保证结构安全等原则,在旧规范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补充、完善和提高。

本文着重介绍新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并与旧规范进行对比说明。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改一总则1. 1.0.1条增加“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即增加关于中震、大震的定量的抗震性能目标的设计原则。

2. 1.0.5条删去“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即删去对抗震设防区划的相关规定。

二术语和符号1. 2.1.1条对抗震设防烈度增加说明“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增加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注释。

三基本规定1.将01规范中的3.1.1条和3.1.3条合并为3.1.1条: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2. 3.3.4条2项补充了同一结构单元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

3. 3.3.5条2项增加边坡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要求;其稳定性验算时,有关的摩擦角应按照设防烈度的高低相应修正。

4. 3.3.5条2项补充了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

5. 3.4.1条提出建筑形体的概念: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6. 3.4.2条强调了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

7.明确规定表3.4.3 所列的不规则类型是主要的而不是全部不规则,所列的指标是概念设计的参考性数值而不是严格的数值,使用时需要综合判断。

8.对于扭转不规则计算,需注意以下几点:1)刚性楼盖,按国外的规定,指楼盖周边两端位移不超过平均位移2 倍的情况,并不是刚度无限大;因此,计算扭转位移比时楼盖刚度按实际情况确定而不限于刚度无限大假定;2)给定的水平力,一般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3)偶然偏心大小的取值,应考虑具体的平面形状和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可不笼统采用该方向最大尺寸的5%。

2010讲义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修

2010讲义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修

表 3.11.1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性能目标
性能 地震水准 水准
A
B
C
D
多遇地震
1
1
1
1
设防烈度地震
1
2
3
4
预估的罕遇地震
2
3
4
5
本条规定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三项主要工作:
1)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 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详 见第1.0.3条的条文说明),确定结构设计是否需 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作为选用抗震性能 目标的主要依据。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
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 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 等各项因素选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 B、C、D四个等级,结构抗震性能分为1、 2、3、4、5五个水准(表3.11.1),每个 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地面运动下 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相对应。
• 高度超过300m的结构,应有两个独立的计 算,进行校核。
• 2 复杂结构应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应以施工 全过程完成后的内力为初始状态;
• 3 弹塑性时程分析宜采用双向或三向地震输 入。
3、增加了对混凝土、钢筋、钢材材料的要 求,强调了应用高强钢筋、高强高性能混 凝土以及轻质非结构材料。
第3.2.1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 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 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 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
修订原因:
首先是为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协调,《民用建 筑设计通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有相应规定。
有的住宅建筑的层高较大或底部布置层高较大的 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其层数虽然不到10层,但 房屋高度已超过28m,这些住宅建筑仍应按本规 程进行结构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抗震墙
≤24m 四(三)
≤60 四 三
≤80 四
三(四) 二
三 二
≤35m 三 二
>24m 三
>60m 三
>80m 三
二(三) 二
>35m 二 二
2. 抗震等级变化情况 (丙类7度,乙类6度)
框架 结构
高度
框架(跨度≥18m)
框架-
高度
抗震墙结
框架

抗震墙
抗震墙
高度
结构
抗震墙
框支抗震 加强(一般)部位
墙结构
框支层框架
筒体
框架(外筒)
结构
核心筒(内筒)
板柱-抗震
高度
墙结构
框架,板柱的柱
抗震墙
≤24m 三(二)
>24m 二
≤24 25~60 >60m





≤24 25~80 >80m



三(四) 二(三) 二
一(二) 一


≤35m 二
>35m 二


2. 抗震等级变化情况 (丙类8度,乙类7度*)
第 4 部分
抗震墙结构 抗震设计
[抗震墙结构] 设计要求改进的汇总
序号 项目
2001规范
2010规范
1 加强部位高度
max(H/8,2h),15m
max(H/10,2h)
一般
2
墙厚 (四级) 底部加
强部位
140mm
无要求
140mm , h(L)/25 160mm, h(L)/20
3 墙肢高厚比
1. 局部调整适用的最大高度、抗震等级的高度分界, 以及裙房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

混规2010主要改变

混规2010主要改变

章节变动:预应力补充内容后由第6章调到第10章修订原则:∙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以人为本∙完善耐久性设计∙高性能高强材料的应用∙规范合理分工协调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结构方案和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原则,提高结构在偶然作用下的抗灾性能。

(2)面对我国大量既有建筑安全性与改造的迫切需要,增加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规定。

(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以及预应力构件的验算要求。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设计,控制结构竖向自振频率。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了使用期维护、管理的要求。

(6)淘汰低强度钢筋,采用高强2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的要求。

(7)解决配筋密集的困难, 提出并筋(钢筋束)配置的规定。

(8)扩充结构分析内容及各种效应的分析方法,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度、收缩)分析的原则。

(9)完善结构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

(10)适应复杂结构非线性分析及设计, 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1)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安全性, 完善双向受剪设计方法, 调整冲切承载力计算。

(12)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 明确应力配筋的有关要求。

(1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及刚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略有放松。

(14)改进钢筋锚固和连接的方式, 补充完善机械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

(15)考虑配筋特征值调整钢筋最小配筋率, 增加安全度, 同时控制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16)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 简化锚固配筋构造。

(17)补充、完善各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及叠合式(水平、竖向)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18)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新工艺、新材料预应力损失计算的规定。

(19)增加无粘结预应力的有关内容, 补充、完善各种预应力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20)调整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提出抗震钢筋延性的要求。

2010版高规修改内容

2010版高规修改内容

2010版高规修改内容一、本次高规的修改内容主要包括1、修改了适用范围;2、修改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3、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细分了8度地震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4、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及抗连续倒塌设计的原则规定;5、补充完善了房屋舒适度设计规定;6、修改了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有关内容;7、调整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及部分构件内力调整系数;8、修改完善了框架、剪力墙(含短肢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的有关设计规定;9、修改、补充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有关规定;10、混合结构增加了钢管混凝土、钢板剪力墙设计规定;11、补充了地下室设计要求,修改了基础设计规定;12、修改了结构施工有关规定,增加了绿色施工等要求。

这里没提及因《抗规》调整而引起的相应调整,比如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调整等内容二、对设计影响较大的条文修改1、调整了设计范围:本规程适用范围调整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构。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的高层建筑结构。

修订原因:首先是为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协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相应规定。

有的住宅建筑的层高较大或住宅的底部几层布置层高较大的商场(商住楼),其层数虽然不到10层,但房屋总高度已超过28m,仍应按本规程进行结构设计。

关于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结构是指办公楼、酒店、综合楼、商场、会议中心、博物馆等高层民用建筑,这些建筑中有的层数虽然不到10层,但层高比较高,建筑内部的空间比较大,变化也多,为适应结构设计的需要,有必要将这类高度大于24m的结构纳入到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修订的原则为“补充、完善、提高”。

本次修订适当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和抗灾性能,进一步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完善补充结构计算、承载力设计及构造设计规定,初步实现由“构件设计”向“结构设计”的转变。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和抗偶然作用的能力。

2. 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规定。

3.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进行应力设计等规定。

4.补充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有关规定。

5.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设计要求,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

6.修改了环境类别划分以及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等的定性要求,完善了耐久性设计。

7.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明确将400MPa级钢筋作为主力钢筋,倡导应用500MPa级钢筋,用HPB300钢筋取代HPB235钢筋,逐步淘汰335MPa级钢筋;提出抗震钢筋性能要求。

8. 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及设计方法。

9.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分析和设计原则。

10.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简化的增大系数方法考虑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P –Δ效应)的有关规定。

修改完善了受压构件自身挠曲效应(P -δ效应)的相关规定。

11.补充、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需要。

12.部分调整了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

13.统一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和集中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14.补充了拉、弯、剪、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5.修改了截面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当提高了抗冲切承载力。

16. 补充了拉(压)、剪、扭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

17. 修改了按应力进行截面配筋设计的有关规定。

18.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钢筋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受弯、偏心受压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略有放松。

19.适当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规定,一般环境下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恶劣环境下增加幅度较大。

20.提出基本锚固长度及不同情况下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提出螺栓锚头等机械锚固方式和构造要求。

21.调整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规定。

400MPa级钢筋比原规范适当有所提高,500MPa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与原规范400MPa级钢筋相当,适当提高了安全储备。

22.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简化了节点区钢筋锚固形式。

23.补充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修改完善了预制楼板、梁、柱、墙的有关构造要求。

24.引入无粘结预应力设计规定,补充、完善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和构造要求,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的计算规定。

25.调整了混凝土构件的抗震等级划分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26. 补充了双向受剪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27.调整了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增加四级抗震等级的轴压比要求。

28.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调整了节点验算有关规定。

29. 调整了混凝土柱的最小截面尺寸要求和最小配筋率规定。

30.补充了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比连梁的设计规定。

31.修改了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有关设计要求,增加三级抗震等级的相关规定。

32.增加了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时的设计规定。

33.增加了冲切及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34. 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7个全国大型设计单位,对7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的10个工程进行了试设计及分析、对比工作。

试设计结果表明,修订规范的工程适用性较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
适度提高安全储备、抗灾能力、耐久性能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和采用高强材料等措施,有效地落实了节材、降耗、环保的政策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