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2

合集下载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鸿门宴》分课时导学案 第二课时

《鸿门宴》分课时导学案 第二课时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授课教师:杨宗春授课时间:月日授课班级学习小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2、研读课文一二段,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

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归纳文言现象。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学习难点突破字词句。

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确定最佳翻译。

一、自主学习(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③长于臣()二、探究质疑思考:①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提示]略②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告密后为什么发怒?[提示]略(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各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4、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今义:⑵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解释: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活用形式:解释:③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解释:④沛公欲王关中活用形式:解释:质疑探究思考:①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提示]略②刘邦知道了项羽的意图后是怎么做的?你对刘邦和项羽有了怎样的印象?[提示]略三、课下任务结合注解阅读课文三四段,标注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标记疑难。

鸿门宴导学案2

鸿门宴导学案2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导学流程】预习指导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12篇、10篇,8篇,30篇,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了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初读课文,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探究质疑1、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在整个鸿门宴故事中各起什么作用?2、根据第二段,请用三个短语概括出围绕三个人物所写的三个事件,分析事件所反映的人物形象特点。

3、文章第三段中,鸿门宴上的座次安排,说明了什么?4、文章第四段中,从哪些方面刻画了樊哙这一人物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5、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3—4段,整理文言知识。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3—4段,整理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1.学习结合人物言行描写来分析人物,并分析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了解作者意图,重点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1.司马迁论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后“太史公曰”)翻译: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仁”。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仁。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2.刘邦论成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鸿门宴》第二课时导学案

《鸿门宴》第二课时导学案

《鸿门宴》第二课时导学案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夯实文言基础能力目标: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正确评价项羽刘邦,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情感目标:探究项羽是不是英雄,培养民族情怀和英雄精神2.网络搜索阅读,阅读《项羽本纪》或《高祖本纪》①阅读《高祖本纪》,分析本文体现出的不虚美,不隐恶及互见法的史家传统。

②阅读《项羽本纪》,探究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预习检测案一、解释多义词词义1.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大礼不辞小让2.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沛公起如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3.幸妇女无所幸故幸来告良4.之珍宝尽有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为之奈何今者有小人之言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二、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的通假字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因击沛公于坐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⑦皆为龙虎,成五采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⑩毫毛不敢有所近探究案1、找出对项羽、刘邦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人物形象项羽刘邦3、项羽的悲剧命运是不是只是其性格使然?4、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问《鸿门宴》谁是英雄?以《悲美英雄》或《我说项羽》为题进行评析。

课堂检测案给下列语段断句: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导学案 (2)

鸿门宴导学案 (2)

鸿门宴【学习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够说出重点实、虚词(“如、举、谢、”)的用法和意义,以及“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

2、通过熟读课文,能够梳理鸿门宴的故事情节。

3、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能够说出文中人物(刘邦、张良、樊哙与项羽、项庄、范增)的性格特征。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读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项羽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课前预习1、初读,读通课文。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2、二读,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基本能翻译全文。

3、预习练习(1)字词补注:欲王.关中: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范增说.项羽:夜驰之.沛公军: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

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臣.为韩王送沛公:秦时与臣游.:范增数目..:..项王:约为婚姻(2)指出“为”、“之”用法:为:君为我呼入:若属皆且为所虏:何辞为: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之:吾得兄事之:切而啖之:为之奈何: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今日之事何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3)辨析下面实词的词义。

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12、导学案《鸿门宴》第二课时

12、导学案《鸿门宴》第二课时

4、 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解释一词多义:
重要思路、方法、 易错、易混及常 考点、纠错记录
训 练 检 测 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乃令张良留谢。 .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通假字
学习感悟
总 结 升 华 教学 反思 课前 二次 修改 审定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3、 第三、四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这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 逐段质疑,解决疑难文言现象
课堂精彩记录
引 领 探 究
3、刘邦在脱逃之前作了哪些部署? 2、刘邦来鸿门宴“谢罪”,项羽有哪些表示?席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 之者三,项王又有什么表示?面对樊哙的闯帐,项羽又是怎样对待他的?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导学案
学科 评价 语文 编写 周娟鸽 校对 袁敏容 班级 小组 学 生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第 2 课时 课题:《鸿门宴》
1、学习文章第 3 到 7 自然段,掌握其中的文言知识 2、逐渐了解项羽和刘邦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第 3 到 7 自然段,掌握其中的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逐渐了解项羽和刘邦不同的性格特点 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课后第三大题)
知 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组长签字
使用时间
笔记空间
学生疑问
自 主 学 习
沛公军霸上: . 范增数目项王: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 常以身翼蔽沛公: .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此亡秦之续耳: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 2、完成一词多义“胜” 驴不胜怒,蹄之。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2、因击沛公于坐(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以下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籍何以至此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亚父者,范增也5、假设属皆且为所虏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一)一词多义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其意常在沛公也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2)那么与斗卮酒(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且:(1)假设属皆且为所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统编必修(下):《鸿门宴》导学案(两课时)

统编必修(下):《鸿门宴》导学案(两课时)

统编必修(下):《鸿门宴》导学案(两课时)(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统编必修(下):《鸿门宴》导学案(两课时)【自主学习】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范文】《鸿门宴》导学案_2

【范文】《鸿门宴》导学案_2

《鸿门宴》导学案(一)高一语文必修(1)【学习目标】、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6鸿门宴学案2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6鸿门宴学案2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编制人:熊敬平陈娟审核人:领导签字:中国历代典籍图册等大量的精神财富;但刘邦,虽然这个流氓无产者也照样讨厌儒生,对宫殿和美女照样馋涎欲滴,但还是采纳了张良与萧何的意见,秋毫无犯,大得民心。

二是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在刘邦周围,可谓人才济济:萧何、曹参、韩信、陈平、彭越、陆贾、周勃……项羽身边除了虞姬还有谁?战争不是凭力气单打独斗,它是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集兵将的组织能力的。

人才兴国,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规律,也是屡试不爽的真理。

刘汉王朝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中的成功,使这一真理得到了极好的实践检验。

刘邦说得好:“要论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要论带兵打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这是我能够得到天下的重要原因。

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也不能好好使用。

”看一个领导者的高下,只须看他重用的是些什么人就够了。

三是思维方式的简单,脾气暴躁。

咸阳宫固然是独夫秦始皇的杀人、专权和逸乐的淫窝子,但宫殿和美女何罪之有?你把对嬴政的怒火,化为咸阳宫的大火,投鼠尚且还须忌器,为了打狼,你能烧掉森林吗?你项羽的脑子不是缺根儿筋吗?孙子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你不屑于谋略,不懂得外交,就认准武力,你以为有权就有一切,分封十八国就是主观霸道的荒谬之举。

须知斗争的方式和结局,并非只有一个模式: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

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不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双赢”吗?四是军事策略。

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鸿门宴上放虎归山,致使留下无穷后患。

五是地理位置失利。

中国的地势,东部低而平坦,西部高而险峻,从军事立场来看,西部险峻的地形对战事有绝对的重要性。

汉高祖虽先入关,因为项羽随后亦到而兵力远较汉高祖为强,关中地方遂又归项羽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 ) ②范增数目项王( ) ③玉玦( )④瞋目视项王( ) ⑤目眦尽裂( ) ⑥沛公之参乘( ) ⑦切而啗之( ) ⑧按剑而跽( ) ⑨赐之彘肩( )
2、仔细阅读,梳理结构,概况第三段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3段)宴中。

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
节的高潮。

(宴中:刘项晤面——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二、自主学习
1、释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
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教学课题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班级 《鸿门宴》2 新授
学习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了解第3段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3、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完成第3段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教学手段:
若入前为寿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常以身翼蔽沛公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项王未有以应
2、找出下列通假字。

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拔剑切而啖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特殊句式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不然,籍何以至此?
若属皆且为所虏!
4、重点句子翻译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三、合作探究
1.根据文章的第三段文字填空。

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_______ ___,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秦王的意图是;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_ ,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
2.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3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原因:
刘邦性格: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
2.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

请写出这两句诗。

答: .
3、填上下列名句。

今者项庄拔剑舞,。

臣死且不避,。

杀人如不能举,。

四、课堂小结
鸿门宴上活跃着众多的人物,作者表现这些人物的手法是:①紧扣情节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来表现。

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不同人物相互映衬。

(如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这种手法的效果是使不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五、课后巩固作业
巩固学过的第1、2、3小段,并预习第4小段。

六、教后记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