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揠苗助长》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揠苗助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读出“天天、焦急、转来转去、喘气、白费”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读懂故事,联系上下文,学会表现一个急性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大意,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平和的语气齐说课题。
“揠苗/助长”(老师领说,学生指名说)二、解题1、会写着几个字的同学一定思考过他的意思(板书)“揠”:拔的意思。
引用①拔萝卜;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讲故事一样把题目说出来(老师引领加动作)三、朗读课文1、这则故事中多音字较多,转得累解释词语:转来转去(表演)2、朗读课文男生1~3自然段(一个人)女生第四自然段(他的儿子)3、把课文读熟的同学一定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个人”的特点急蠢笨4、班上这么多同学急,下去就可以写写身边的急性子。
四、学习课文1、齐读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表现急的词语。
天天焦急总结:表现急性子就要用表现急的词语;用他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来表现这个人的急。
2、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
3、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表现急的词语。
急忙标点符号的学习总结:标点符号能表现语言的节奏,表现急性子要多用逗号。
4、一边一边是什么意思?他干了什么事?急迫总结:用矛盾的心理表现一个人急。
5、讲述课文内容。
6、学习第四自然段,儿子不明白的是什么?明白的是什么?欲速则————————。
五、总结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到我们这一代还应该继续讲下去。
六、作业布置写写班上的急性子。
附板书揠苗助长焦言行急忙节奏迫矛盾欲速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2】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揠苗助长评课
《揠苗助长》评课材料《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就是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而借用的故事往往浅显易懂,可读性很强。
就这篇简短的寓言在宋老师的教授下,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
下面我来谈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感受:一、文本解读,细致入微不同人对文本的解读有所不同,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趣味。
听了宋晶老师的课,我觉得宋老师的课有两个字值得我回味。
1.揠《揠苗助长》在过去教师的教学中,教师也许开头就会问:“同学们,揠苗助长还可以说成什么?”孩子回答:“拔苗助长”。
于是一个原本与“拔”有区别的字从此之后让学生再无咀嚼之意。
而宋老师在这个板块的教学时却非常的巧妙。
她首先创设了“拔”的动作,然后通过动作是学生明白了“拔”与“揠”的一“线”之隔。
在这个片段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底蕴,教师的智慧。
在无形之中又让孩子接触了阅读,知道了原来还有《水浒传》这本书。
过去,常有人说,如果要教好孩子,孩子有一碗水,那么你就要有一桶水。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恐怕一桶水远不止吧!一样的篇目,不一样的教法便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因为教师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细微化的参透。
2.急第二个让我耳目一新的字就是“急”。
宋老师紧紧抓住“有个人”,让孩子用一个字说说这个人的性格。
过去,我会认为这个人很笨,难道这个人不懂要遵照农庄物的生长规律来种植吗?不能操之过急。
课上,孩子说“笨”,宋老师抓住“揠”与“拔”巧妙地引导孩子这个人不笨。
而后,孩子回答出“急”,是个急性子。
宋老师抓住这一线索,顺藤摸瓜,和孩子一起去搜寻文本中这个急性子的足迹,从字词的解析一直到标点符号的运用,孩子就这样在理解中渐渐学会运用。
与其说新课改给我们设定了课堂的目标,还不如说,是课堂的实践使我们更好理解二、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并记住他们,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标题: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两则之二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认识“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两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花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能说出寓言的意思。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用词生动准确的写作特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这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用词生动准确也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展现出来。
又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仍然是形象思维为主体,因此,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设计的问题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理念《揠苗助长》是一则传统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的农夫形象。
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透过这个短小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形象思维仍占主体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提问入手,通过阅读讨论情境,感悟到寓意。
这不仅仅关注到学生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足,都获得阅读的收获,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方法设计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教学流程设计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是《揠苗助长》。
2023最新-《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优秀3篇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优秀3篇《揠苗助长》是苏教版六年制语文第五册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
下面提供《揠苗助长》名师教学实录,欢迎阅览!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在读中悟出寓意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回顾课文内容1、播放课文flash动画,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小结完成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巴望、拔苗、枯死)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根据“揠苗助长”字面意思理解课题,学生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特别是先说说“揠”的意思。
3、精读体悟,认识道理。
①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②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a、[很心急]出示第一自然段★结合回答,扣信“巴望”,理解意思。
巴望可以换成哪些词?(盼望、希望、渴望)★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焦急可以换成(着急、十万火急、心急如焚)★指名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他在说什么?★齐读★你能帮他想个办法让禾苗长得快些吗?课件演示禾苗的生长过程(锄草、施肥、捉虫、浇水)b、农夫想出了什么办法?课件演示出示第二自然段★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结合回答:扣信“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辛苦。
扣信“一直”,感受“没休息”,体会累。
扣信“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累,体会辛苦。
★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农夫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农夫的辛苦,筋疲力尽。
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揠苗助长》课例点评
《揠苗助长》课例点评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办法”,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
《揠苗助长》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主要讲了农夫为了让麦苗长得快些,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事。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用词准确生动,内容通俗易懂,是低年级学生接受和喜爱的表达方式。
聂延冰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一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整合教学,突出年段教学重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容易重学文而轻识字。
《揠苗助长》一课的教学,很好地展现了低年段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凸显了低年段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
整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将识字、学词、练习说话和阅读融为一体,依托文本语境教学识字,帮助学生在识字中理解课文,在读文中巩固识字,两条路径相辅相成,整合教学,效果明显。
例如,在教学“焦”“疲”“截”三个生字时,教师结(jié)合课文内容,先找出句子,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句子,然后联系字的偏旁及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多次体会生字字义,加深记忆,最后再把生字放回到句子中,帮助学生读好句子。
这样的识字学文,既符(fú)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适应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规律,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
二、识字方法针对性强,多元而实用《揠苗助长》要求学生识记5个生字,学写2个字。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得本课识字任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一一得到落实。
例如,在教学“截”字时,考虑到“截”字形复杂,教师将“截”与形近字“戴”“栽”“裁”进行比较,加深对“截”字的印象。
然后通过组词、做动作比划“半截”“一大截”,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在“焦”字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运用偏旁“灬点底”的意思,感知“焦”这个字是“鸟在火上烤”,再引申为心里着急。
这样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生字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记忆,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二年级下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揠苗助长》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第12课。
本课《揠苗助长》课文勾勒出了古人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一个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寓言故事,所以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
三、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故事内容,并能从故事中知道寓意。
4、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违背食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字,理解故事。
难点: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学生看,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吗?《狐假虎威》2.老师小结: “寓言”就是通过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章。
3.板书课题:揠苗助长4.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三)范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难读的生字词语。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2.学习词语课件出示: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精疲力尽巴望焦急枯死喘气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男女生竞赛读。
4.生字学生举手抢读。
(四)学习寓言故事,体会寓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田人觉得禾苗长得慢?(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
2.用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请用“-----”画出来。
(1)学生自由读文,并画出帮助禾苗生长的办法。
(2)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3.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禾苗真的长高了吗?(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结果。
(2)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4.此时,你想说些什么来劝告种田人呢?(1)小组内先说,然后写下来。
(2)全班交流。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来说出寓言。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其意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反客观规律,焦虑,或只会混乱。
作为同类异类教学,三位教师打破了中国古典教学模式,清新。
老师跳出了语言的逐字翻译的困境,成为教室的真正的教练。
不同的教学人格,成就不同的教学风格,但同样的教学思想,以小型古典教学和找到一种新的出路。
沉老师的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班是有趣和有趣的,非常符合低中儿童的特点。
沉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专注于阅读。
学习小古典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是大声朗读,学生在阅读时理解,朗读朗读,大声朗读,得到美的影响,感伤的培养,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动态互动活泼教学的场景。
她首先通过阅读童谣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幼苗帮助这门教学的学科,学生从阅读到阅读,互相联系。
通过阅读,读读,读,教师和学生阅读等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情绪的过程中阅读,从而达到读诵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诗句的内容,沉老师没有通过单词解释,而是通过阅读古代和现代文本的对比来阅读方式,让学生自己读,减少困难,教导下来,找到让学生明白。
粉丝教师的班级比较简单和紧凑,农业幼苗鼓励教学更侧重于方法的指导,将重点放在阅读。
老师没有从翻译的开始到结束解释,但是精细的幼苗古代被分为古代和现代以及古代和现代的不同的两个类别,每个断裂,克服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告诉故事,困难减少了很多。
周老师班更加平静的气氛。
从故事的图片到开始,让学生猜测故事名字,第一个消除对学生的恐惧。
然后学生通过笔记阅读自己的小论文,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阅读,接着阅读的基础上阅读小古老,一步一步,联锁。
最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导致令人敬畏,告诉学生,寓言是前面的故事,后面是哲学。
三年级语文评课稿:《揠苗助长》
三年级语文评课稿:《揠苗助长》三年级语文评课稿:《揠苗助长》看完了XX小学语文示范课《揠苗助长》的视频后,我认为这位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可以改进之处。
一、教师仪态:纵观整个课堂,这位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往返于讲台与右边的过道,只与右边的学生保持交流,这样会使左边的学生产生松懈的心理,也会挫伤左边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这位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直拿着书本,表现得很不自信。
二、教师技能:在14分46的时候,这位教师在PPT上犯了个低级的错误,将"累得精疲力竭"中的"得"打成了"的"。
小学生正是在学习分辨正确使用"的、得、地"这三个字的时候,教师的这个疏忽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其次,26分51秒的时候,教师在板书上将"事与愿违"写成了"事与愿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这样的错误是非常不应该的。
另外,这位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鼻音过重。
三、多媒体运用:在进入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一起听课文录音来了解课文内容。
但是在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教师不停在展示生动的PPT。
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会看着课本听录音呢,还是会欣赏教师犹如动画片精彩般的PPT?四、课堂导入:教师以一句"寓言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来导入新课。
首先,这个导入无法激起三年级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教师对寓言内涵的解释,直接指示了学生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学习完课文,从中得出道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寓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思想: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
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
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做法结果3.指导朗读①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023最新-《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优秀8篇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优秀8篇《揠苗助长》是苏教版六年制语文第五册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名师揠苗助长教学实录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则寓言中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3、在读准、读好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想不想听?生:想。
2、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揠苗助长。
3、师讲故事。
二、读故事,了解内容。
1、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读一读?生:想。
2、你们自己读一读吧,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师:故事读准读通了吗?老师请4个人,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师评价:生1:读书不多字,不少字。
生2:读得真流畅,声音也好听。
生3:正音,领读长了一大截。
3、知道题目中的揠是什么意思吗?生:揠就是拔的意思。
再次齐读课题。
4、怎样才能读好故事呢?看屏幕,这儿有些词,有的是难读的,有的比较长,你们可以加表情读。
(出示词语)一点儿也没有长十分焦急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筋疲力尽长了一大截兴致勃勃都枯死了5、你们发现什么了?生:左边是禾苗的长势,右边是农夫的心情。
6、师生配合读,师读左边的词,生读右边的词。
师:你们真了不起,读出词的味道了。
如果把这些词放进课文,一定能读得有滋有味,自己读吧!生自读,师评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经读出味道了。
三、品故事,读出味道。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评价:听出来了,这个农夫有点急。
领读焦急。
师:先看焦字,出示:焦的古文字。
分析字形,课文里的这把火在谁心里?生:农夫心里。
再来读这个词十分焦急。
师评价:生1:嗯,强调了十分,还有不同的读法吗?生2:嗯,他读得都急到眉毛上了。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篇一一、说教材《揠苗助长》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
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篇二这则寓言故事学生早已有所耳闻,故事中的农夫为了能让自家的禾苗长得快些,愚蠢地将田里的每棵禾苗都往上拔了许多,辛苦了一天没有想到反而帮了倒忙,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农夫做事很性急,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这是个性急的农夫。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评课稿一、课堂背景本节课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节课,教材选择的是部编版。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授学生学习和理解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的含义和道理。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助人为乐的精神,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寓言中的故事情节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1.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
2. 理解并掌握《揠苗助长》的寓意和道理。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故事来导入新课。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你们认为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呢?”2. 学习故事情节教师向学生介绍《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讲述去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故事情节。
3. 理解寓意和道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要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主人公揠苗助长会失败?”“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等等,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推理故事寓意。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情节、寓意和道理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例如:“你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揠苗助长呢?”等等。
5. 总结和小结教师对故事的寓意和道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机会,不要急于求成。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要善于思考、动手实践,通过努力和坚持来取得成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
•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引导他们进行思辨和表达。
【2018最新】揠苗助长评课稿-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揠苗助长评课稿篇一:《揠苗助长》评课稿《揠苗助长》评课稿岳普湖县二小董席静我就《揠苗助长》一课,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就是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而借用的故事往往浅显易懂,可读性很强。
因此学生读懂故事倒不是个问题,那么关键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引领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明白其中的道理,即寓意。
听了老师的课,却让我们看见了、也用心感受到了她引领孩子们共同演绎这篇寓言故事的课堂历程。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展开说:一,重视字词教学,注重朗读感悟我们知道,把识字教学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这已成一个共识。
在这节课中,老师对“焦”“费”等字,采用了集中突破的教学策略,比如,“费”等几个字教师关注它们的读音;而最有创意的则是对“焦”字的处理,教师根据“焦”的构造特点,一面动画形象演示,一面耐心地跟学生介绍这个字上面是“隹”,是小鸟的意思,下面四点底就像一把火在燃烧,通过这种方式,引领学生感悟“焦”的两层意思。
总之,教师的引导语言是富有亲合力的。
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等词语时,王老师又采用了随文释词,紧扣词不离句乃至离段,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去理解的方法。
比如理解“筋疲力尽”一词时,王老师有意识地渗透中高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的方法,她在课堂上是这样问的:“禾苗那么多,农夫要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会觉得很怎样样,让学生先带着体会去说——”然后追问:“那么文中哪个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农夫的非常累啊?”这样,“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才变得可触可摸可感,真正进入学生的视野,成为他们语言生命积淀的素(来自:]发现问题的能力,如看完短片,老师问,“围绕故事的题目和短片的内容,你最想知道些什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种田人的言行和心理,这些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揠苗助长评课稿3篇
揠苗助长评课稿揠苗助长评课稿3篇揠苗助长评课稿1听了张老师的《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很多老师都教过。
但是我相信没有多少老师能像张老师这样教。
听完课后,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佩服”。
更让人佩服的,是这位男教师,品词析句的功夫,课堂教学是那么的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
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对学生生字的教学非常注重。
如课题中的“揠”字是是个新字,张老师让学生一起写“揠”,一边写一边讲:提手旁,一个女人在日头底下弯腰干活。
孩子们会一下子记住这个字。
接着告诉学生揠苗助长还有另外一个名“拔苗助长”。
课文为什么用“揠苗助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张老师课件展示查字典“揠”字字义。
让孩子们很好的区别“揠”和“拔”字的不同。
张老师这样的设计很好的让孩子们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非常好!课堂上,张老师带领学生逐句体会,品味,第一段的三句话,就能带领学生通过读句子,抓重点词语,围绕“巴望”“焦急”二个词层层递进,逐步展开。
让学生在多遍练读中,感受农夫焦急的心情。
通过不同学生的读,来感受文字传达出的意思。
在读到农夫看到田里的禾苗焦急不已的那段时,引导学生读,体会,让学生演一演,指导过程行云流水,游刃自如,令人叹服。
张老师对“巴望、焦急”这两个词的理解设计很有创意,“巴望”什么意思,让学生找同义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中我也常用到这种方法,让孩子们用换词法来理解词语,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而最有创意的则是对“焦”字的处理,张老师根据“焦”字的特点,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听过哪里用过“焦”字。
学生:烧焦烤焦…。
孩子们这下明白了,“焦急”是心里象着了火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感悟“焦”的意思,张老师在教学词语时,采用了随文释词,紧扣词不离句乃至不离段,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方法多样,也很巧妙。
如理解“筋疲力尽”词时,老师让学生找通过做农夫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苗的动作来说感受:累的腰酸背痛,就是筋疲力尽,这种劳累的状态,那个词表现出来————筋疲力尽。
语文《揠苗助长》评课稿
语文《揠苗助长》评课稿本篇文章《寓言两则》把两则寓言放在一起,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扶一篇,半放一篇(考虑到是二年级的同学不能完全放手)。
以一篇作为例子,目标聚焦,老师示范引领学法指导,学一篇带一类,继而推向课外大量的寓言阅读。
非常认同杨雨老师对五点目标的梳理,及核心目标的定位。
(1)用“字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寓、焦、喘、截”四个字,会写“焦、费”两个生字。
(2)能利用“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喘气、没白费、一大截”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利用关键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
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
(5)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能初步感悟寓意。
上述教学目标的一、二、三条都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每一课都会有这样的教学目标,而第四条第五条,即“能利用关键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和“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则是依据“篇幅短小、条理清晰”文本特点和该课在教材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同时结合二下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的,是该课的核心教学目标。
我想进一步思考:确立了以讲故事为核心目标后,那么如何去整合其它的目标及教学环节,把这个核心目标贯彻下去?让每个教学环节目标都能更明晰一点,都有一个向心力。
所以就思考是否可以作这样的一个调整:一、布置讲故事的任务。
可以在预习的情况下开始上课,那么先让学生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分两层:用自己的话说说;借用文中的`语句来表达,老师做适当调整。
二、然后借用“为什么揠”、“怎样揠”、“结果怎样”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从形象的外包装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
努力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
三、为了把故事讲生动形象,整合相关的教学环节,体会心情,揣摩动作。
拟出相关的小标题方便学生讲故事。
在此基础上试讲故事,努力讲生动形象。
四、媒体出示画面,隐去声音,给故事配音。
小结讲故事的方法,由老师半扶着学习《守株待兔》,继而拓展到课外阅读,讲寓言故事。
三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评课3篇
三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评课3篇《揠苗助长》评课之一在天河一小听了两堂语文课,上的是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
我觉得郭婷婷老师与学生配合得非常融洽!整节课下来,条理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师的板书也很端正。
尤其是小黑板上生字的书写,设计得很好,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出来,符合低段孩子的学习。
还发现学生的习惯很好,默读完之后,拍手表示已经结束任务。
习惯的培养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一点郭老师做得比较好。
两位老师的课件运用得特别恰当好处.听了这一课的粗浅感受,向大家作以汇报,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情境的影响,而且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依据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重组,以产生最好的教学效能。
在教学中,郭老师让学生先猜谜语这一环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没有按文本原有文路顺手牵羊,而是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故事的小人物也就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延伸教材内涵,挖掘教材资源。
在教学中,郭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的局限,深入挖掘教材。
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常常留下余味,教师能处理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在引导学生对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进行想象的基础上,刘老师又进精心设计提问,目的是让学生对该角色进行评议,引发他们说的欲望。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各抒己见,既理解了寓意,又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在大胆、丰富的想象中,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对寓言中的艺术形象感知越深,对寓意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教学中,通过观看那个人在田间劳动的录象,结合对“拔”“筋疲力尽”等重点词的反复品味,以达到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三、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并记住他们,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揠苗助长》评课稿
《揠苗助长》评课稿
《揠苗助长》评课稿
这是第三次听小燕老师的课了,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小燕老师的课有了较大的进步。
课堂上,教师笑语盈盈,语言亲切,拉进了和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轻松自然。
综观整堂课,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能紧扣教学目标,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和创设语境来达到理解课文、读懂寓言的效果。
1、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一棵一棵、一直”体会农夫的“傻”。
并且教师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例如理解“巴望”一词,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去读去感悟它的意思。
2、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师在教学中,所问的.问题比较琐碎,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
2、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形式太单一,重点语句读得不够透彻。
3、寓言故事留给我们的想像空间是丰富而无限的,建议教师在课文学完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挖掘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现象,拓展学生的
思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揠苗助长》评课报告
《揠苗助长》评课稿【执教教师谈教学设计】首先谈谈教学目标的拟定,本课我主要拟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运用常用的识字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其次,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写规范。
在精讲课文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感悟: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
从中受到教育。
人们学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我在导课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我直接出示“拔苗”和“禾苗枯死”两幅图片,让学生看图,在老师地讲述引导下,能让学生直觉感受因拔苗而导致的后果,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之所在,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指明了学习思考的重点,这样学生在以下的课堂学习中,就能很好地沿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开展活动,展开讨论,不会偏离大方向。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性,除了ppt课件的运用,我还链接了网上的电子课本、成语故事的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课文。
以上是我个人的设计思路,到底效果怎样,还是请各位同仁点评一下吧。
【教师点评】徐玉玲老师点评:本课图文并茂,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更具吸引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用这样的信息技术不仅突破了难点,还不会过分占用学生的精力,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恰到好处。
不足之处是在写字指导方面不够到位,应该重点指导范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果这方面的生字较多,可以抽取其中的几个重点加以指导。
孟兆亮老师点评:教学目的拟定,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直观的将教学中的学生学不透的问题加以深入的示范,值得学习。
我觉得不足之处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还不够具体,如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拟定就应该更具体一些,到底哪些字词要求会读、会写,张教师没有具体指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揠苗助长》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揠苗助长》评课稿
听了施**老师的《揠苗助长》,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提升学力的看法。
一、板块教学,关注学力成长
1、教学思路清晰
2、教学内容优化
板块式教学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无论是学习者,还是听课老师都感到这样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
板块式教学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
教师不再关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过渡,教师的铺路搭桥、启发引导,完全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更多关注每个板块里学习目标的达成,关注和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力的成长。
施老师今天的课堂教学清晰地分为四大活动板块:
学习活动一: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读懂故事
学习活动二:学习找近义词
学习活动三:创设情境,明白寓意
学习活动四:写字教学
这种简单有序的板块式课堂,改变了传统线性结构的教学模式,打打破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还给了学生完整地大版块的学习时间,有有利于学力的成长。
二、任务驱动,致力学力形成
施老师的这堂课,从课堂呈现来看,任务的驱动性很强。
优点: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提升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感
3、不断获得探究与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这堂课,一导入课题,施老师就呈现了四个学习目标: 1、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读懂故事;
2、知道巴望、焦急、白费的近义词;
3、明白故事包含的道理;
4、会写“焦、望、费、算”。
这四个学习目标和四个学习活动一一对应。
在学生明确任务后,这节课就根据这四个学习目标分板块进行教学,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学生上课的表现进行任务评价,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节课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是初步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具体的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读句子,换一换词语,比较句子的意思并没有改变,找到近义词的方法。
施老师会把学会找近义词作为这堂课的重头戏,来自她对课堂作业本的思考。
找近义词,我们以前有方法吗?只能是凭感觉、靠积累。
但是今天,施老师让孩子知道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读句子、换词、再读比较、找到近义词。
自始至终,这个活动板块,孩子们就一个任务——学会找近义词的方法。
自始至终,这个活动板块,老师就一个任务——引导孩子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
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生,高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充实、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
三、问题提炼,加速学力提升
1、什么问题适合学生独立解决?教师要把这类问题纳入学生自学环节。
2、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共同解决?教师要把这类问题放入讨论、交流、展示环节。
3、什么样的问题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教师要把这类问题的解决放入点拨、精讲环节。
教师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对上述三类问题要准确把握,强化知识内容与学生学情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考虑问题呈现的时间序列、频率与方式。
一个问题在课堂流程的什么环节提出来更有利于学生解决,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流畅度;一个问题
在课堂流程中出现几次、频率如何安排?才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化和掌握程度的巩固;一个问题是有老师还是学生、什么类型的学生,以什么方式提出来(文本呈现、多媒体、口头呈现)才有利于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才能加速学生学力的成长。
本课(教案上)提了14个问题。
1、第1-7个问题,基本上用“你能来……”、“谁来……”
建议:为了调控课堂纪律,学会自律,可以指一个“坐得端正”奖励朗读、也可以目的很明确的读,字正腔圆地读
2、8号问题:需要共同解决,纳入讨论、交流、展示环节
建议:缓一缓,让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形成习惯、态度。
展示阶段,不能照抄文本的语言,应该有所提炼,(表格)平行移动,应该有所提炼。
3、9-10-11-12号问题:给巴望、焦急、白费找近义词,辨析体会用词准确
巴望→希望、盼望、期望
A 这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知识积累而回答,算一层
B 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发现:相似特点,提炼方法。
巴望的近义词是由“望”字引申出来的:张望、看望是眼睛看;希望、期望是心想。
找准情感、意义,算二层。
C体会准确:焦急(火在烧)急躁(脚在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