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课件 罗大华 第九章 贪污与贿赂犯罪心
犯罪心理学课件(高等规划)罗大华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
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第四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
第五章犯罪心理机制及犯罪心理的发展
第六章犯罪类型理论
第七章不同动机的犯罪
第八章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
第九章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心理
第十章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
第十一章过失犯罪心理
第十二章群体犯罪心理
第十三章变态心理犯罪
第十四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
第十五章刑罚心理
第十六章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
第十七章罪犯心理矫治。
犯罪心理学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学课件 罗大华 第十六章 群体犯罪心理讲学课件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
一、团伙犯罪概述 (一)团伙的概念 团伙,是一种由朋辈关系构成的结构松散的组织
形式,一般出现在年龄相近、兴趣相似的青少年 当中,如同学、邻里。团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青少年当中的许多小圈子或朋友关系都可以说是 团伙。只是由于我们经常使用团伙犯罪的概念, 才使团伙概念具有了特殊的符号意义。
3.不论个体是理性人还是经济人,在社会生活中 都存在基本的需要,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在心理学上,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二、传销组织实现精神控制的方法
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的人聚合在一起, 是传销组织通过精神控制得以实现的。精神控制 有一套完整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以下步骤:
1.树立一种信念。 2.鼓吹一种精神。 3.制造一种氛围。 4.设立一种目标。 5.建立一种机制。
返回
第七节 集群行为(犯罪)中 的心理互动
一、集群行为的定义与特征 集群行为,是由某个事件所引发,参加者在人群
罪的联合形式; 3.以非犯罪目的形成的,但经常从事犯罪或越
轨行为的团伙; 4.组织、策划、指挥者有明确的目的,并希望
通过聚众行为实现其目的,而参加者属于受蒙蔽 的聚众犯罪群体; 5.不具有犯罪的共同目标,但该人群的共同行 为导致了犯罪结果的临时性群体。
返回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
一、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 (一)群体犯罪的概念 群体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互动
犯罪心理学 (“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 教学课件 罗大华 第十六
章 群体犯罪心理
第十六章 群体犯罪心理
第一节 群体与犯罪群体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 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 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 第六节 传销群体中的精神控制 第七节 集群行为(犯罪)中的心理互动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13103202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适用专业:心理学开课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的专业课,是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认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增强在犯罪预防和犯罪矫正方面的理解能力。
具体的一些能力要求:第一、能够使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解释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第二、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犯罪类型犯罪人和不同犯罪主体犯罪心理形成和变化规程。
第三、在未来从事犯罪预防、犯罪矫治过程中,使用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基本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辅导答疑、课堂实践、课外实践等。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研究报告)(70%)+平时成绩(平时考勤、课堂提问、研究设计)(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犯罪和犯罪心理的相关概念及类型;掌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掌握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犯罪和犯罪心理的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对犯罪及犯罪心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
教学难点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4.教学内容一、犯罪二、犯罪人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四、犯罪心理学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六、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和要素;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了解影响犯罪心理构成的主体内外因素。
犯罪心理学课件
4
独立学科说 犯罪心理学是建立 在心理学和犯罪学 这两门学科基础上 的一门独立学科。
1.3
犯罪人
研究范围和内容
犯罪心理
犯罪心 理结构
不同类型 犯罪人的 心理特征
犯罪对 策心理
犯罪心理 预测预防
1.4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建立、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丰富和提高邻近学科的研究
1.4.1 1.4.2 1.4.3
2.2.5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心理测验法
统计研究法
3.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犯罪心理学 的历史发展 我国犯罪心理 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西 方犯罪心理学 观念 (二)近、现 代西方犯罪心 理学的产生和 发展
(一)我国古 代犯罪心理学 思想 (二)我国现 代犯罪心理学 的产生和发展
思考题
为预测、预防和犯罪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
2. 犯罪心理学的 研究方法
方法就是过河的船!
2.1 方法论原则
2.1.1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
2.1.2
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
2.1.3 社会性与生物性辩证统一的原则 2.1.4
系统论原则
2.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2.1 2.2.2 2.2.3 2.2.4
第一章
1 2 3 4
绪论
犯罪心理学概述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1
犯罪心理学概念
广义说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 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 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依据 的一门学科。 狭义说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实施犯罪行为的 主体——犯罪人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及其客观 规律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教学课件(全)
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 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
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 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 的一种研究范式。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 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 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 具有可证性。
主张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 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 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 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1872年,德国的埃宾(Ebin)的《犯罪心理学纲要》 1897年,奥地利的审判官格罗斯(Gross)的《犯罪 心理学》(诞生标志) 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发表的《被暗示性》
返回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 变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一般模式 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以犯罪需要为核心,形成从意向到行为的心理 锁链,以一定的情绪状态和能力作为引发犯罪行为 的条件。
(二)特殊模式 特点:缺少明确的故意和动机;犯罪心理不稳
定,结构不完整;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 罪行为中获益,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等。 1.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2.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3.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一)潜在形态 (二)恶变形态 (三)衰落形态
(2024年)《犯罪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行为主义、认 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的兴起,犯罪 心理学逐渐转向研究犯罪者的行为模 式和心理过程。
2024/3/26
5
犯罪心理学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为犯罪行为的预防、矫治和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
帮助司法人员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提高侦查、审判和矫治工作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犯罪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 的法律意识。
强调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 力。
27
社会宣传与舆论引导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媒体,宣传犯 罪心理的危害性和预防 措施。
理学的发展。
32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 治理、犯罪预防等领域 ,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THANKS.
2024/3/26
33
机,揭示财产型犯罪的根源和防范措施。
14
性犯罪心理
2024/3/26
性犯罪心理特征
具有扭曲的性观念、性冲动控制障碍、自卑感等特点,往 往因性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性心理变态而实施性犯罪行为。
性犯罪动机
可能包括满足性需求、追求刺激、报复他人等,这些动机 驱使犯罪者采取性侵犯、性骚扰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性犯罪案例分析
2024/3/26
法学与犯罪心理学
法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有助于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
31
未来挑战与发展机遇
挑战
犯罪现象日益复杂,犯 罪心理学需不断更新理 论和方法以应对挑战。
《犯罪心理学》讲稿
《犯罪心理学》讲稿第一篇:《犯罪心理学》讲稿《犯罪心理学》讲稿主编罗大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学习时间:2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和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3、了解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发展概况以及本书的体系构思。
重点难点:1、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主要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一)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几个相关概念1、犯罪和犯罪人。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包括:知、情、意、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状态。
(2)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3点①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特征。
心理是个黑箱,通过外在的行为来表现内在的心理状态。
②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
有心理不一定有相关的行为,有行为一定有相关的心理依据。
③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4)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3点①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②了解犯罪心理必先了解犯罪行为。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③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的状况而定。
故意与过失。
(5)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一致性:见书上的图。
(6)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不一致情况:①结果不一致。
间接故意杀人。
②犯罪人本无犯罪动机,只是在只胁迫下不得已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同学去盗窃。
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大华 第13章 变态心理犯罪PPT课件
三、性变态 性变态,又名性倒错、性偏离和性心理障碍,
指性心理与性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表现为性爱 对象、性身份、性目的或满足性欲的方式异常。 (一)性变态与犯罪 1.恋童癖 2.近亲相奸癖。亦称乱伦。 3.恋物癖 4.恋尸癖 5.异装癖 6.露阴癖与窥淫(阴)癖 7.摩擦癖。亦称摩擦淫 8.性施虐癖与性受虐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工频状态下的启动与停止。
•
选择自动
•
把控制面板上的转换开关指向“自动”状态。即可实现由电控柜内部的自动控制系统完成的泵房系统自动运行状态。
•
选择停止
•
把控制面板上的转换开关指向“停止”状态。即可实现泵房系统处于停止待机。
什么是伪无负压?
长沙中崛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2012年8月
无负压表述
度的保护了管网压力。 中崛高效低噪音无负压供水设备在原有的一般供水设备上融合了效率提升
在原有的无负压基础上,中崛不断推陈出新,已开发出一套高效低噪音无 负压供水设备。
ZBW高效低噪音无负压供水设备有关无负压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微机控制 系统实时的联合控制作用于稳流补偿器系统,双稳态压力补偿控制装置和真空 抑制器来实现的。其中稳流补偿器系统包括压力及液位控制装置用于防负压一 重动作单元,这一重动作单元有预警的功能、也就是说当有形成负压的趋势时, 通过微机控制系统联合双稳态压力补偿控制装置补偿此时进水压力的不足,真 空长沙抑中制崛器供水是设无备负有限压公保司护的最后一重,双保护活塞式真空抑制器配备300目以上 过滤装20置12,年8主月要完成最后消除无负压的功能。三重无负压防止措施既联合又独 立,主要通过微机控制来最大化的最大限
(二)性变态违法犯罪的特点 1.性变态者作案一般都是有预谋和有计划的,对侵 害对象有一定的选择性。 2.有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采取某些掩饰罪行和逃 避打击的反侦查手段。 3.作案有一定的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并系列性作 案。如系列性施虐色情毁装、毁容或其他较固定部 位的伤害。 4.作案手段凶残,特别是性施虐狂表现更加突出。 5.缺乏罪责感、焦虑感,抓获后比较容易交代问 题,对犯罪过程能较清楚地陈述。
2024年度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犯罪心理学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
评估被告人心理状况
个性化量刑建议
通过心理评估,了解被告人的心理特 征、情绪状态等,为法庭审判提供辅 助依据。
根据被告人的心理特点和犯罪行为性 质,提出个性化的量刑建议,实现刑 罚的公正和合理。
判断证人证言可信度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
2024/3/24
21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2024/3/24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犯罪心理矫治的效果评估
再犯率
通过统计犯罪者矫治后的再犯率,评估矫治 效果的好坏。
心理状况改善程度
采用心理测评工具,对犯罪者矫治前后的心 理状况进行比较,观察其改善程度。
社会适应性提高程度
观察犯罪者矫治后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评 估其社会适应性的提高程度。
2024/3/24
矫治满意度
了解犯罪者对矫治过程和效果的满意度,作 为评估的参考依据。
家庭教育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培养孩子 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社会环境
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减少社会不公和贫富 差距,降低犯罪诱因。
2024/24
学校教育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 生的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
法律制度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形成威慑力。
第一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2023/12/30
第一章
33
(三)预测犯罪行为
对社会犯罪率的预测 对社会犯罪率的预测 对具有某些社会身份特征的假设群体实施犯罪可能性
的预测 对某一具体个人犯罪可能性的预测 对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回溯性预测
2023/12/30
第一章
34
经典回顾
风险评估(亦称危险评估),是源于西方国家的司法 辅助措施,就是利用科学方法得到数据,为罪犯是否释放 、如何矫治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估的 方法已经从第一代仅仅依靠专家主观意见发展到了现在的 第四代综合评估手段,不但包含静态因子的测量,也重视 动态因子的考察。第五代再犯风险评估(加拿大)主要是 加入了生理水平的检测,更加全面与科学化,但是具体的 操作方法仍在发展之中。
❖ 通过对犯罪心理学学科的历史发展明确该学科的价 值
2023/12/30
第一章
2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学习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犯罪
❖犯罪行为的基本形态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对 象及学科性质
❖认识犯罪的不同视角
2023/12/30
第一章
3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章节导引
2011年6月7日,21 岁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 学生药家鑫因犯有故意 杀人罪被执行死刑。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犯罪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 第三节 认识犯罪的视角
2023/12/30
第一章
1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教学目标
❖ 学习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构成,明确犯罪是一种 法律行为的内涵
❖ 建立有关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义、学科价 值的认识
❖ 了解如何将法律上的犯罪行为转换为犯罪心理学研 究中的可操作概念的路径
犯罪心理学课件(十一五规划)罗大华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第三章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犯罪心理结构
第五章犯罪结构心理成因
第六章犯罪心理机制
第七章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第八章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第九章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
第十章性犯罪心理
第十一章信仰型犯罪心理
第十二章情绪型犯罪
第十三章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
第十四章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第十五章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
第十六章群体犯罪心理
第十七章过失犯罪心理
第十八章变态犯罪心理
第十九章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
第二十章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第二十一章犯罪心理矫治。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第一章导论 (3)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3)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4)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5)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6)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第二节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6)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6)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6)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7)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7)第五章犯罪动机 (7)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7)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8)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8)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8)第六章人格与犯罪 (8)第一节人格概述 (8)第二节犯罪人格 (9)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9)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9)第二节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10)第三节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10)第四节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 (10)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11)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 (11)第二节暴力犯罪心理 (11)第三节性犯罪心理 (11)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12)第一节邪教犯罪心理 (12)第二节毒品犯罪心理 (12)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心理 (12)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 (13)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13)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13)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3)第十一章群体犯罪心理 (14)第一节概述 (14)第二节群体犯罪的心理学基础 (14)第三节各类群体犯罪的心理分析 (14)第十二章变态犯罪心理 (15)第一节概述 (15)第二节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 (15)第三节性变态与犯罪行为 (16)第四节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16)第十三章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16)第一节概述 (16)第二节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原理及其测试方法 (17)第三节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17)第十四章罪犯心理矫治 (17)第一节概述 (17)第二节罪犯心理评估技术 (18)第三节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18)第四节罪犯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18)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犯罪心理学的对象1.什么是犯罪根据我国刑法(1997)的规定,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
•权怒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 死!君叫臣学,臣不得不学!不 学,斩!”
•劝叹曰:“罢了罢了……孺子不可教也, 朽木不可雕也!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普通 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 划教材)教学课件 罗大华 第
九章 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
第九章 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
第一节 贪污与贿赂犯罪概述 第二节 贪污与贿赂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 第三节 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
二、影响贪污与贿赂犯罪的主体因素 1.“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 2.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 3.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4.甚感吃亏的补偿心理 5.按“劳”取“酬”的交易心理。 6.有恃无恐的攀比心理。 7.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8.不能自控的从众心理。 9.责任扩散心理。
(一)犯罪预备阶段 1.矛盾心理。 2.掩饰心理。 3.投机心理。 (二)犯罪实施阶段 1.侥幸心理 2.冒险心理。 3.紧张心理。
(三)犯罪终结阶段 1.恐惧、紧张心理 2.逃避心理。 3.满足心理。 4.贪婪心理。 (四)侦查阶段 1.抗拒心理。 2.戒备心理。 3.抗衡相持心理。 4.动摇反复阶段。 5.崩溃心理。 6. 悔恨心理。
•文言文的“连滚带爬”式“略读”学习 •用文言文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学习
• 上级和下级的交流 • 同级之间的交流
• 下级和上级之间的交流 • 英雄和英雄的交流 • ……
上级和下级的交流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返回
第三节 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
一、贪污与贿赂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1.认识方面: 2.动机方面: 3.意志方面: 4.情绪与情感特征: 5.消极的职业人格特征。
二、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形成的阶段 1.旁观刺激阶段。 2.价值观念动摇阶段。 3.犯罪决意阶段。 4.强化阶段。
三、贪污与贿赂犯罪人不同犯罪阶段的心理特点
•因为肃画五策。
•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 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 此也。”
•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不生气 •研所缺 •给所需
下级和上级之间的交流
吕蒙说孙权 《资治通鉴》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
•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 为?”
•蒙?
•蒙怒曰:“汝等短视小儿,见识 浅薄,不可与之论天下大事!”
•蒙惧曰:“众皆谓不可。众议定有 因。吾必多虑也,止也!”
• 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 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 其得入船乎?”
• 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不生气 •有理据
英雄和英雄的交流
濡须之战 《资治通鉴》
•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 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 阳。
四、贪污与贿赂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隐蔽性。 2.智能性。 3.反复性。 4.互动性。 5.牵连性。
返回
在孙权的朋友圈 学习有效沟通
授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清澜山学校 王君 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王君的青春语文 集体微信公众号:语文湿地
今天的《孙权劝学》课堂
•文言文的拓展型文本学习 •文言文的群文学习 •文言文的诵读式学习
•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 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 死,孤不得安。”
•操曰: ?
•操怒曰:“竖子辱孤也!其罪大 不可赦!今日孤领兵杀将过去, 片甲不留!”
•操惧也:“其兵不可小视,其地不可久 留。为保颜面,孤斥之再做打算也。”
•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 •乃彻军还。
• 不生气 • 夸对手
• 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
• 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 曰:
“
。”
•怒曰:“鼠辈顽固,打而不死, 必取之!三军听令,整装待发, 速速拿下孙贼!”
•惧曰:“孙权江西营破,以七万对吾四 十万,与吾抗衡三十余日,此人奸猾, 不可小觑,吾且小心为是。”
• 曹操曰:“生子当如孙 仲谋;如刘景升儿子, 豚犬耳!”
•蒙思:“肃既轻吾,割袍断交,终生 不往来也。”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 ?
•蒙怒曰:“此人敷衍于我,不 可交也!”
•蒙怨曰:“肃必不信我,何必操心, 作罢作罢。”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 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蒙乃始就学。
• 不生气 • 降目标 • 做榜样 • 示收获
同级之间的交流
鲁肃与吕蒙结友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 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
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
•假如吕蒙感觉到了鲁肃不喜欢他。
•吕蒙会如何想?
•蒙思:“士可杀不可辱,肃既 轻吾,此辱大也,必辱之!”
• • 不生气 • 会过滤
• 不生气
优秀者的沟通
• 控制情绪,不打不逃 • 双核对话,始终尊重 • 目标不忘,守住初心 • 满足需求,你我同一 • 真才实学,双方共赢
非暴力沟通(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也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 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非暴力”。也许 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 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这种沟通方式追求不再条件反射一般粗暴地对 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愿望,重塑我们对冲突 的积极思维方式,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 之间的联接,使得人们乐于互助。故称之为 “非暴力沟通”。